时间:2023-07-03 15:50:42
序论:在您撰写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确立研究性课堂教学的目标
研究性课堂教学目标是把课堂变大、变活、变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特征,其表现为:
1.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充满好奇心,有浓厚的研究兴趣与探究意识以及强烈的表现欲望。
2.能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批判精神,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质疑问题
3.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丰富的时空想象力,独立的自主判断和鲜活的思维发散力
4.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困难具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和耐挫品质,勇于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注重主体性教育,转换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个中心”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创新为本的“三为本”的教学是课改的主要目的。创新教学的前提是学生为本。为此,应当把研究课堂教学模式转换工作的重心放在“三还”促“三本”主体性原则的确立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思维还给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把课堂变大、变活、变新,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兴趣性在课堂上得到迁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需要实行“三个突破”:
一是突破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和学习空间的界限,使学生拥有自己全部的时间、空间,进行独立思维自主学习。这就需要对课堂概念的内涵作新的界定。要求教师把小教室的课堂教学与自然社会大课堂、网络虚拟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开放学习。
二是突破以“书本知识”为唯一知识源的思维定势。要把思维还给学生,必须转变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模式观和知识观,把课本学习与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活动、媒体网络学习有机结合,全方位深层次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学习能力。
三是突破教师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形成的教学习惯思维定势。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三为本”教学理念,从而全方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志
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个体――群体”互动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的教学结构形式。构建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标志:
1.把课堂变大、变活、变新
2.建构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科学的运作流程,其基本流程大致为:准备―问题导引――自学思考――多元论证――自主判断――拓展应用。基本流程是贯穿在各种种类教学模式过程中的基本框架,而具体实施环节的设置及其组合,视学科性质、教学内容与对象的特点及其运作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流程结构上是多元的、灵活的、动态的,而不是一成水变的。
3.形成各类学科教学模式的变式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创新教学、发展性探究教学、自主性选择教学。因此,决定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多元的、动态变化的。模式的变化称之为变式。具体而言,变式是模式基本结构的灵活变通多元组合的教学样式。
4.建立“双主互动”式师生关系
对于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教师要有自己的理解。具体是: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研究的主体;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主动与互动关系整合,产生同步共振互育作用,提高研究性学习力。教师具体发挥着“五导”作用,即:启动引导、点拨指导、质疑辅导、情趣诱导和因势利导。学生学习主体性越强,教师主体导引作用越大、要求越高。双方互动关系和谐整合,研究性学习表现能力就能产生放大倍增效应。
【关键词】主流化;教学流程;专业研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为了解决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课堂教学形式必须发生本质的变化。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如果没有新的方式来冲击,将很难改变现状。为此,我们对学校教师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学校品牌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流程的研究与论证,我们构建了“激趣、导学、操练、反馈”的学校主流课堂教学流程。活动的实质是调动广大教师的教研积极性,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主动性,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流程,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主流化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提升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再认识
课堂教学流程改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深受影响的是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四阶段及赫尔巴特范式的“苏联版”――凯诺夫的教学五段论,用演绎的方式来构建教育学说,使各概念间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关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流程虽然日益受到教学改革的冲击,但是,影响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仍然是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教学理论”,正是在这种以“教师行为”为主导、“讲授――接受”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学流程中,教师不可动摇的“正式权威地位”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全力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期待纳入到自己的模式中。但同时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又深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学习的本体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来自教材。由此,就产生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其一,教师如何为学生确立学习的起点?其二,教师如何判定教学是适合学生所需的?其三,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材内容能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当教师将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时,有多少实际课堂教学时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
近年来传统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深思,也不断推动着课堂教学流程的改革。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化社会中,以大众传媒和因特网为主干的社会因素的教育功能的发挥打破了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垄断地位,并对作为社会主流文化传承载体的学校教学形式和内容形成冲击,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要素也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课程作为社会文化载体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的关系,教师倡导的应是一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品质的自主学习,学生能保持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智慧的挑战,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能让学生从中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学流程既是对教学理论的运用,又是对教学实践的概括,其研究对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推动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充分研究分析我校品牌教师的课堂成功的教学流程基础上,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下建立“激趣、导学、操练、反馈”主流课堂教学流程,促使学校教育研究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
二、主流化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磨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1)重建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念的完善是促进教育改革的根本因素,其他因素(如教育手段、教学组织手段等)只不过能引起教育的部分改变而已,最好的办法是“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得以确立,旧的问题就会消失”。必须认定,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所以,教育应该把儿童(学生)的世界还给儿童(学生)。构建新的教学流程,教师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必须发生根本转变。
(2)形成多元的思维方式。新课堂标准要求学生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较,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一转变不但意味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意味着教师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或课堂内的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曾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技能和宽泛的科学人文知识作为职业的基础,还需要掌握基本的逻辑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流程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要受到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的制约与影响。
因此,应以一种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教学流程,即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普遍有效的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旦凝固起来,就成为僵化的条条框框,就会陷于程式化了。课堂应该是流动着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场所。研究表明,有效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总结、反省、修正与控制课堂教学进程的方式和技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反馈敏感性强,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纠正,保持对教学过程的敏感性和批判性。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方显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三、主流化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明细了教师的操作流程
(1)流程的内容及程序。课堂教学流程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四个基本教学环节,即:激趣――导学――操练――反馈。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对学生内容产生积极的倾向性,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随即的导学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注重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导学,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导学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导学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导学。而操练是一种互动的课堂生成和课堂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思考的方向指向问题,使思考的策略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培养学生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最后的反馈环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维纳曾说:“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通过教学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的情况,也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这个环节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着重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最高要求就是进行分层反馈,保证尚未达标的学生有机会矫正补救,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给学生第二次达标的机会分层训练。教师设计有一定的梯度、深度和广度,能较好地反映本堂课重点、难点和疑点,特别是具有一定思维空间和开放程度,且能尽可能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及教学要求上的差异。
(2)流程的实验与推广。我们将用近三年的时间来完成构建,一年培植,一年推广,一年完善与超越。在我们构建了流程的基本程序后,我们首先进行品牌流程的提炼,学校品牌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多数具有这一特点,实验人员参与听课、评课,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对流程作进一步的修正,然后选择了全校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部分运用这种流程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学校就教学流程实验专项组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就新流程下课堂教学效果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师生总体评价是,“激趣、导学、操练、反馈”课堂教学流程遵循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种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和探究知识,充分地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及要求自主地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的。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激趣、导学、操练、反馈”教学流程在全校进行了推广。
四、在实践与反思中,升华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学校以科研月考核的形式,从制度的角度推进主流化教学流程的推广和研讨。从理论上架构,在实践中研磨,从理论中提升,在实践中突破,在新一轮的深入实践中,不断形成新的体悟和理解。我们的主流教学流程只有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下,追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目标。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在主流化地教学流程推广地过程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进一步达到高效呢?我认为关注“主流教学流程”实施的外延,也就是遵循课堂教学常规,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
总之,课堂既是教师教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的主渠道,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大力提倡主流化教学流程“激趣、导学、操练、反馈以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更多,教师只有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为新时代培育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建设
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国家启动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学、考的最高准则,《课程标准》确立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只有通过实践高效课堂深化建设、拓展思路、完善措施、丰富认识的建设步骤,成效才能逐步显现。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课堂是否高效,不能片面地看教师教的快慢、多少、好坏,而是要看学生学的快慢、多少、好坏;不能片面地看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方法如何,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是否积极主动,是否乐学、会学、能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基本特征是学生快乐学、高效学。对于高效课堂的明确界定,有助于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稳步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科学地评价高效课堂的效果。
(二)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学出来的、练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教出来的。所以,要注重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还课堂予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二、明确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目标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目标就是改“讲听教学模式”为“课堂导学模式”,变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通过对课堂教学流程的再造,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彻底改变“讲风盛、学风差、教师累、效率低”的课堂教学现状,构建教师科学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环节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是以导学案为引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模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交流反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其中,操作环节包括预习检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反馈、小结提高。
(二)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
自编导学案的质与量,学生培训状况,课堂时间的分配和高效利用,课堂基本环节的落实到位,作业与学生负担的合理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落实,教辅材料的严格控制,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按照这些操作流程和操作环节为主要内容构成的操作基本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实际操作时有章可循,主管部门在管理、评价时有规可依,高效课堂的操作、管理和评价也因此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明确高效课堂的责任主体
高效课堂是校级的重大课改课题,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创建省示范的重点示范项目,是落实学校新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高效课堂责任主体是学校。高效课堂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须列入工作计划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全力推进。管理主体是教学主管部门。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通力合作,把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管理、检查、考核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
五、健全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
第一,形成科学的评价办法。采取学科组评价、年级组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学校考核组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评价办法。
第二,强化评价对课改的推动作用。坚持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把评价的结果和教师各项切身利益相挂钩,并设立课改专项奖励基金,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六、优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环境
首先,营造有利于推进课改的校园文化。比如制作励志性的校园文化标识;坚持开展学生“疯狂英语”,给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召开课改运动会、学法交流会、形成课改的氛围。其次,提高家长参与度。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给家长介绍高效课堂的意义和要求,把家长纳入学习课改支持体系中,争取家长的配合。再次,注重激发学生的课改热情。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作为学校发展的新思路,通过积极营造有利于课改的校园文化,开展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七、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提高能力与素质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势在必行。以新课改为背景,探讨了建设高效课堂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建设
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国家启动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学、考的最高准则,《课程标准》确立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只有通过实践高效课堂深化建设、拓展思路、完善措施、丰富认识的建设步骤,成效才能逐步显现。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课堂是否高效,不能片面地看教师教的快慢、多少、好坏,而是要看学生学的快慢、多少、好坏;不能片面地看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方法如何,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是否积极主动,是否乐学、会学、能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基本特征是学生快乐学、高效学。对于高效课堂的明确界定,有助于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稳步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科学地评价高效课堂的效果。
(二)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学出来的、练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教出来的。所以,要注重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还课堂予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二、明确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目标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目标就是改“讲听教学模式”为“课堂导学模式”,变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通过对课堂教学流程的再造,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彻底改变“讲风盛、学风差、教师累、效率低”的课堂教学现状,构建教师科学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环节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是以导学案为引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模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交流反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其中,操作环节包括预习检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反馈、小结提高。
(二)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
自编导学案的质与量,学生培训状况,课堂时间的分配和高效利用,课堂基本环节的落实到位,作业与学生负担的合理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落实,教辅材料的严格控制,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按照这些操作流程和操作环节为主要内容构成的操作基本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实际操作时有章可循,主管部门在管理、评价时有规可依,高效课堂的操作、管理和评价也因此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明确高效课堂的责任主体
高效课堂是校级的重大课改课题,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创建省示范的重点示范项目,是落实学校新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高效课堂责任主体是学校。高效课堂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须列入工作计划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全力推进。管理主体是教学主管部门。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通力合作,把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管理、检查、考核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
五、健全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
第一,形成科学的评价办法。采取学科组评价、年级组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学校考核组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评价办法。第二,强化评价对课改的推动作用。坚持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把评价的结果和教师各项切身利益相挂钩,并设立课改专项奖励基金,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六、优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环境
首先,营造有利于推进课改的校园文化。比如制作励志性的校园文化标识;坚持开展学生“疯狂英语”,给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召开课改运动会、学法交流会、形成课改的氛围。其次,提高家长参与度。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给家长介绍高效课堂的意义和要求,把家长纳入学习课改支持体系中,争取家长的配合。再次,注重激发学生的课改热情。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作为学校发展的新思路,通过积极营造有利于课改的校园文化,开展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七、结语
目前,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高中,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主要采用教师满堂灌地讲授,学生听课,然后通过书面形式的课后练习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应用. 这种方式基本获得了学校、家长及社会的认可. 但根据我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以及北京出版社在全国10多个城市进行的教育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实验、用电脑及读课外书籍这三种方式教学是被多数学生所偏爱的.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多数学生都偏向于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而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有利于其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这一系列数学活动的开展. 由此看来,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够通过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进行组织和开展,必须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来进行推进. 而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从教学模式上进行基本的转变.
二、转变教学模式,组建高效数学课堂
结合以上的分析可知,要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就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上,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兴趣需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开展.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运用. 就目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来看,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的模式可供参考与选择:
(一)参与分享模式
参与分享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对特定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活动当中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观点,并在交流与分享当中学习他人观点中的长处,形成新的认知,进而使学生实现其自我的提升. 具体来看,参与分享模式的开展主要按以下流程进行:
情境创设情感汹涌头脑风暴小组交流共同研讨小结评论.
以上流程中,头脑风暴主要是指数学教师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来发掘学生的个人潜能与智力,使他们可以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小组交流一般适合在小范围内进行;共同研讨则是全班同学互相听取彼此的观点,分享他人的成果,以期通过不同见解的碰撞与融合创造出新的火花;小结评价则是数学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的总结,并由教师来进行后续教学的安排.
在这种参与分享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了一定的角色转变,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在触及自身感情世界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进行亲自体验,引发多种思考. 如此一来,其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将更加稳固.
(二)合作交流模式
教学活动是一项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活动,但课堂教学中,若只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往与传输,没有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将无法得到有效发展. 因此,为了保护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个性发展,教师也可适当采用合作交流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间交流集体评价.
以上是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其中独立思考是小组讨论的基本前提,因此数学教师在问题的内容设置上必须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而小组讨论则是交流合作教学的核心环节,小组内部可采用各种方式对课题的内容与主体进行谈论,并将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见进行表达;组间交流则是各个小组的代表在将小组内部成员意见进行汇集之后,进行概述,并在班级内部进行汇报;而集体评价显而易见就是教师对不同小组的结果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并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引发小组之间的竞争. 以期在一种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和良性竞争的环境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并培养起学生的探究心理、荣誉观念和集体观念.
(三)问题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将数学问题的解决作为核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探究模式主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组织与开展: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这种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以一种手脑并用的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具体来看,当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利用其创造性思维来获取对知识进行切身体验的机会,对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与此同时,这种问题探究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还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与态度,并掌握基本的探究学习方式和技巧,可谓一举多得.
(四)情境体验模式
情境体验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出一种情感与认知的有效促进,让学生在相对轻松且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有效地获取情感的体验和知识的汲取. 一般情况下,情境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数学教师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组建:
假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性设计 公开课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思考并在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而集体磨课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就以一堂公开课《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胚胎移植》的磨课过程为例,谈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计的认识。
一、导入的设计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精彩有效的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只有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基础和风格,设计出适宜的课堂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动状态,才能为整堂课的和谐生动定下基调,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我最初在导入环节设置了如下情境:国产蒙古黄牛价格低廉,但经济价值不高,澳大利亚纯种海福特牛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价格高昂,不可能大量引进。而牛的生育率又很低,如何使引进的良种牛快速大量地繁殖呢?学生讨论引出主题胚胎移植。同事都觉得这个导入比较普通,没什么新意。经反复商量讨论后初步定了两个新的导入方案。方案一:展示一张黄牛哺乳奶牛的图片,要求学生思考:黄牛怎么会生出了奶牛?方案二:新闻回顾“湛江产天价牛肉千元一斤有钱还难买”,配以著名的日本神户牛肉图片,同时给出情境:某养牛场引进了一雌一雄两头价格高昂的神户肉牛,欲大量养殖经济价值高的神户牛,请你给农场主提个建议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优质神户牛呢?我们最终选用的是方案二,原因是方案一虽然更直观,但以社会新闻导入,并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教学的切入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流程的设计
教学流程的设计是有效性设计的关键。最初的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胚胎移植的概念介绍胚胎移植的现状和意义视频展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学生看书完成流程图教师补充讲述各个步骤注意点讲解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课堂反馈。我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整合,对教学流程做了适当调整,同时把重难点知识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和生理学基础交叉在一起讲解。最终流程为:情境导入视频展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学生讨论完成流程图教师补充完善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同时把生理学基础渗入其中讲解介绍胚胎移植的现状和意义学生自主生成胚胎移植的概念课堂反馈。将生理学基础包含在一些主要步骤的注意点中,这样处理更自然,也避免了重复,节约了课堂时间,还实现了知识之间的整合,帮助学生明确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对新授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而胚胎移植的意义在学生了解基本程序后更能体会,所以放在基本程序后介绍。这些内容教授完后,胚胎移植的概念就可以由学生自主生成了,这比一开始生硬地给出概念要好得多。
三、课堂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之一是提出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教师更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教授知识点、巩固小结和过渡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如问题1:供、受体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为此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供、受体?问题2:对供、受体进行哪些处理?主要目的是什么?问3:可用哪些方法使卵母细胞受精?……利用上述这类问题可引导学生观察流程图,并结合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提醒学生既要关注宏观步骤,又要关注对一些重要步骤的解读和理解。而如问题:什么叫冲卵?为什么要在配种或输精后第七天进行冲卵?这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的设置不仅强调了步骤四中的注意点,还可以引出一个生理学基础(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形成后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收集提供了可能)。又如在步骤八的讲解中提问:胚胎移植后,供、受体之间会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样又自然地引出另一个生理学基础。当步骤全部讲完后可用问题:你能归纳出胚胎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有哪些吗?作为小结回顾相关步骤和注意点。其中有些注意点又能够引出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在步骤讲完,生理学基础有哪些也就自然总结出来了。而将问题“请你给胚胎移植下一个定义,并说明其实质是什么?”放在课堂结束前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概念拓展和建构胚胎移植的概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要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四、课堂习题的设计
由于传播学理论结构具有复杂性,导致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新时期高校教学体制步入改革阶段,传播学理论教学更加注重“实效性”原则,这些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指导。实效性原则特点:
1.学生为主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准则,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实现传播学理论教学水平提升。任何一项教学方案设计都要围绕着学生开展,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教师应懂得建立科学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把握最佳课堂学习的机会。
2.教师为辅
在遵循学生主体原则下,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调控作用,这也是传播学课堂实效性的影响因素之一。无论是课堂教学流程调控或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都必须依赖于课堂学习活动,才能体会到课堂知识学习的乐趣。传播学理论知识结构复杂,教师必须拟清各项教学方案,按照预定教案采取科学的教学流程。
3.师生互助
课堂教学实效性决定于师生双方,只有两者互相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率,师生互动也是实效性原则的基本表现。随着传播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快速发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关系更明显。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教师通过案例讲述、小组讨论等方式,拓宽了学生对课堂实效性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传播学知识的学习乐趣。
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综合对策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中,对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严,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实效性”是判断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注重实效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指导教师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因此,需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建立更加全面的课堂教学模式。
1.以学生为根本
传媒学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学习传媒学要从各项理论知识开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一般来说,传媒学都是各个专业领域组合而成的知识体系,要求课堂教学从多个方面进行,向学生呈现多元化知识平台。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2.以教材为基础
教材是一切教学方案设计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当前,提高传播学理论教学课堂效率,要科学地分配教材内容。例如,传播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馈,信息与对象的交互作用;各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传播中的功能;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定多元化教材利用方式,帮助课堂教学制定科学性的操作流程,这些都是基本的教材内容。
3.以方法为重心
任何一门专业课程教学,都必须依赖于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才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新教学大纲也提出传媒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应用不同方式完成教学活动,这要求教师注重教学方法应用,根据不同教材题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流程。比如,案例教学法、师生讨论法等,都是建立在教学方法基础上的新体系,可从多个方面提升传播学理论教学质量水平。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