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5:50:28
序论:在您撰写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寄宿制 管理 教师角色 学生自主管理
一.寄宿制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中学校管理的主要模式。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最早提倡兴办寄宿制学校,2004年公布的《2003年-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以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加强西部农村初中、高中建设”。随着教育的发展,关注的层面复杂了,期望值增加了,其复杂性可想而知。
二.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方面管理水平滞后。寄宿制学校由于学生全员住校.从而增大了生活管理和教育管理的难度。秩序问题、安全问题经常困扰着学校管理者和生活老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大部分学校采取了“封闭”式的管理办法。寄宿制管理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特别是小学寄宿制管理更有其特殊的方面。
表现为:1.制度执行不到位。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负责人来说,要保证学校的有序运行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根据制度责任到人。在寄宿生的日常管理中,从每天休息和上课时间的班主任与生活管理教师交接制度,学生宿舍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和后勤人员的保障制度,到每周寄宿生放假回家时的家长接送签到制度,农村寄宿制学校在管理制度制定中涵盖了各个生活细节。2.管理工作重表面,轻实际。在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日常秩序的安宁是学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对于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来说,确保学生的校园安全本应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初级目标,这个目标使得学校在管理中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过于追求结果使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从表面上看,学校安静有序,学校所追求的结果的确是实现了,但是这种过于极端的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3.学校的教育思想决定了它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且自律性较差,因此学校往往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看管学生”的低层次上,确保学生“不出事”。这种角色定位和“无为”的教育思想使得学校在工作中倾向于选择机械、保守的管理方式,不愿或不敢做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但管理成本较高的尝试,寄宿生得到的是看管而不是真正的教育,更谈不上享受素质教育了。
(二)教师管理方面寄宿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方面。寄宿制学校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标准仍然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不同地区对教师和教育的评价体系普遍是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相对于走读部来说,高中寄宿部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需要为 学生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而这些现有的评价体系都没有涉及,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对寄宿制学校任课教师考察的只是实在的可量化的业务水平。寄宿制学校对任课教师还缺少足够的激励机制。
三.寄宿制学校管理中教师应当扮演的角色尽管寄宿制办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作为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学生管理的直接实施者,他们肩负着更大的责任、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严峻的考验,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需求决定着寄宿制学校中的教师将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所以,教师要有职能转换的准备,要由“授课型”转换为“生活辅导型”。本人认为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应当扮演以下角色:
1.传统角色保持不变:不管办学模式如何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是不变的,仍然是:(1)课堂上的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2)学生人生航船的导航者、学生心灵的朋友。(3)学生行为的楷模。教书育人是教师永恒的角色。
2.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者。面对新的形势,教师必须加强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要通过专门培训,把部分教师培训成具有专业知识的后勤管理人员,围绕学生生活和学习,切实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管理培训,掌握管理要领,了解做法,交流、积累经验,增强管理水平。
3.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问题的研究者。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珍贵的资料和经验,从资料中分析、在经验中反思----所以,教师可能成为教育理论的创造者和验证者。
4.学习、生活能力的培养者。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中,教师的工作再细致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培养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至关重要。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可以坚持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养成教育主题讲座,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指导。
关键词:高等学校;预算管理;预算编制
一、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内容
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资金的投入逐年加大,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考核体系、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成为高校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
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制度第十条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等学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新制度中用“目标”替换了旧制度中的“任务”,这要求学校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要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再是上级下达任务、下级机械完成的模式,并且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短视发展,而要站在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安排预算管理工作。
根据新制度,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应当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收入预算编制应当积极稳妥,“积极”就是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争取收入;“稳妥”就是坚持稳健性、谨慎性原则,预测收入时要充分考虑影响收入的各种不利因素,没有把握的收入预算项目和数额,不列入部门预算。在对以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下一年度的预算收支增减因素和金额,细化收入项目,核实收入数据,消除赤字隐患。支出预算编制应当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首先确保高等学校的基本支出,然后再安排项目支出;先安排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重点、急需项目,后安排一般项目。基本支出在保证人员经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费等刚性支出的前提下,再安排保证高等学校各项业务工作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支出。基本建设和大宗设备采购等项目支出应根据高等学校的财力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优先安排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相关“瓶颈”项目和学校当年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急需的经费支出,从而保证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制度》第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结转和结余情况,根据预算年度事业发展目标、计划与财力可能,以及年度收支增减因素和措施,按照预算编制的规定编制预算。高等学校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本条规定明确了高等学校预算编制的方法。另外新制度还要求,高等学校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单独核算。高等学校应加强支出管理,不得虚列虚报;应当进行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二、目前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工作不受重视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层“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不重视预算的编制,对预算的全局意识淡薄。具体表现为高校一般不设置独立的预算编制机构,其预算的编制主要由财务部门和个别人员参与,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难以保证。其次,教学科研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都只是被动的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认为预算都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主动参与预算管理的意识,导致财权与事权没有形成有机结合。再次,对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不到位,影响预算编制的质量,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性都有待提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预算执行情况差,年底资金不足或沉余,资金的使用效率极低。
(二)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
预算编制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工作范围覆盖面广,并不是由财务部门一家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需要教学、科研、各管理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完成的系统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预算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人员对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再加上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实际编制中数据传递与信息的沟通都不尽如人意,使得基础数据准确性较差,编制出的项目预算论证不充分,细化程度不高,甚至计划与资金供求相脱节,最终导致项目可执行性差。
(三)预算执行的内部监督乏力
预算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一经确定,就不得随意更改调整。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在执行预算时常常出现资金使用混乱、内部资金抢占、调整预算频繁、不按规定期限实施项目等现象。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致使资金使用混乱,一些项目有很多不必要的开支,而有些项目却又因资金不足被延误。不合理的资金使用又加剧资金短缺,造成学校内部争夺资金。有的则表现为开支随意,只要超支就要求追加经费,调整预算成为一种常态。而更为普遍的是项目实施不按规定期限,实际执行数和预算数差距较大,各部门对差异的原因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不合理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预算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对不符合预算规定的行为规范不及时。
(四)预算执行缺乏评价考核机制
高校预算在实施之后,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执行情况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配合程度和工作态度。各部门人员在预算执行中积极性不高,常常因为一些客观因素不作为或懈于作为,导致项目执行进度滞后于预计目标,使分月实际执行率低于预算执行率;而到年底为了完成预算又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机制,由于项目经费执行的好没有奖励.执行的不好也没有惩罚,而预算执行也没有与工作绩效挂钩,使得高校预算资金使用的效益低下。
三、应对高等学校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高等W校预算编制
预算的编制过程也是将学校的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的过程,因此学校领导要明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全局性,将预算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组建由专业人员构成的预算管理小组,在预算编制前期,该小组要充分考虑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将总体目标落实为具体项目,进而对申请的项目经费进行详细深入的调研、论证。其次,树立全员参与的观念,学校预算涉及到教学、科研、行政、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而这些工作都是由各个部门来承担完成的,只有各部门都积极参与进来,预算才能更切合资金需求的实际,资金的使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再者,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二)提高高等学校预算的编制质量
各部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基础数据为基础,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项目申请要详细调研,周密论证,细化预算。对基本支出预算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对项目支出预算要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特别是重点项目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和预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财务人员应当深入学习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导性文件,准确把握预算口径,同时加强各执行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员的业务水平,明确职责分工,从而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三)加大高校预算执行的监控力度
首先,学校层面应从全局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协调资金在各部门间的分配。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对规划中的各项目划分出轻重级次,优先保证特别重大类的项目资金,合理安排一般类的项目经费。其次要建立一套运行通畅的监督机制,制定相应的审批权限,对预算调整额度加以限制。各院系应该在学校分配的预算指标范围内安排经费支出,严格规范和约束日常预算活动。若确需有超出预算的开支,应提交具有详尽说明和论证的报告;对于理由不充分,论证不严谨的超预算事项要坚决制止。再者,高校管理层要提高对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视,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小组的职能作用。对预算支出与原定目标发生偏离的,应要求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在整改的过程中,预算管理小组应要求相关部门将改进措施书面化,并帮助解决部门执行预算时遇到的困难。
(四)完善高校预算执行的考核评价机制
预算考评是针对各单位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分析。要使编制的预算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就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工作考核和结果通报,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预算编制准确、执行及时的学院或部门,给与表扬和激励;对预算执行进度较差、超预算情况严重的给与核减经费的惩罚。同时还要探讨预算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下一期预算提供相关数据,防止以后再次发生。
四、结语
为了改进预算支出管理,优化资金配置,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有机结合的机制,把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的全过程,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将成为各高校在未来一段时间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祁兴强.强化高校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3(03).
[2]王晨.高校预算管理优化探析[J].财务与管理,2013(02).
[3]武迎春.关于实行绩效预算的探讨―基于高校预算管理角度[J].高校财务,2012(05).
然而今天,当我们从教育管理的“知识”中走出,用实践来检验学校管理实效的时候,依然会感受到前行路上脚下的羁绊:过多的制度刚性管理使校园到处充满“压抑”;教师、学生在这样的学校管理环境中得不到真正创造性的发展;过多的激励性管理,使得学校也呈现“耐药性”;一次次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么,究竟如何在新时期使学校管理在三年发展规划的导航下科学民主规范地运行呢?
一、决策应有前瞻性
校长是一校之魂,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掌舵人。在新课改的盛行之下,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校长对“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管理进行超前思考,应创新思维,创新工作。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要看教学质量和参与各种活动的成绩的高低;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更多的是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最常见的就是看所教班级在学校组织的学科调研中,平均分位居年级组第几。殊不知,班级学生水平良莠不齐,一个教师能上好一堂课,如若课后不去补缺补差,让班中学困生赶上“大部队”,那么他班级的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再加上班上还有为数不多的“特殊学生”,所谓的智障生,在他身上花了再多的工夫也不见其效,班级平均分因此而位居后列,你难道能说该老师的教学水平低吗?那么,校领导在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中,如何创新思维呢?首先向通过各种平台的学习培训转变全体教师的“唯分数论”的质量观、课堂教学行为。强化教师的理论学习,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抓好教师的课前备课,拓展课堂教学的各种资源,切实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其次,将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立足学生发展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提倡少先队多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活跃学生身心,为施展学生的才能搭建平台。
二、决策应有现实性
校长要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育人氛围。在学校经济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以想方设法借助外力筹资谋求学校的发展。可以利用教师节、儿童节等邀请乡干部、村书记,以及一些企业的有识之士一起参加学校的庆典活动联谊活动,既增进学校与社会各界的感情,又提高了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还可以使学校经济困难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缓解,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再者,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是维系管理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如果有了违反制度的行为,就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但是,从人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又需要审视制度给管理对象带来的“伤害”,制度的刚性和管理的人性难免会有冲突。那如何解决过程中的矛盾呢?首先要从制定制度的目的考虑,制度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发展人”,而不是为了“管人”。因此,许多限制教师和学生能力发展、无视“人性”的制度都应该在摒弃之列,而是否有利于学生、教师的发展的制度应该是首选目标;其次,制度的建立过程很重要,尤其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教师参与制度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和接受的起点,而且教师的参与,可以使制度更加适应校情,趋向科学,减少因制度执行而给教师所带来的伤害;最后,要特别重视“刚性”制度的补救措施,这种补救是为了使工作更加透明化。
我们学校针对教师的请假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迟到、早退、病假都要和奖金、月考核挂钩。制度颁布之后,迟到、早退的现象大为减少,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女教师刚生完孩子,每天都要回家喂奶,每天来来去去十分劳累,时间一长,人明显感到精力不足;有的教师病了也不请假,硬撑着。于是,我们对考勤制度进行了一些修改,对那些体弱多病,家有老人、幼儿,以及中考、高考孩子的教师区别对待。这样,虽然在考勤上“软”了,但在“人性”上却“硬”了,教师也工作得更努力了。
三、决策应注重引领
在学校管理中,或大或小的决策散落在师生员工的相互关系中,散见于学校教学活动中。
首先是感情的引领。我们一再强调要对学生倾注爱,但我们有时根本没有关心过教职工,“工作的冷漠”带来了“教育的冷漠”。于是,我们将对教职工的感情投入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爱”的基石。每逢教师喜事临门,校领导亲自上门祝贺;教师病了,及时探望;生日到了,学校行政则为教师呈上一个精美的蛋糕以表祝贺;每逢传统节日,学校德育办组织每位学生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父母、送给教师等。这些不起眼的感情投入却给了教师极大的触动,让人性深处的情感进一步显现,他们对学生的爱也油然而生,学校的人文关怀意识进一步增强。
其次是文化内涵的引领。在学校管理中,要把简单的事做彻底,把平淡的事做经典。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第一要素是信念、价值,它像一条无形的思想河流,引导着师生的“行为之水”流向社会的“大海”。出类拔萃的学校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秀的学校展现自身能力、品位和价值的,不是靠宣扬自己的成绩,而是靠具有感染力的教育细节。引领是一种示范,但不是一种追随。在学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在校园文化建构上,让师生共同参与,是使校园文化“与生活接触、与文明对话、与创造沟通、与细节相随”,实践也证明了它的可行性。
四、决策要蕴涵期望
传说古希腊雕塑家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一座少女雕像,在他热忱的期望下,塑像成了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对此心理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森也做了的著名心理学实验,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启迪我们:人只有在期待中,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动机,才能自加压力、敢于进取。
五、决策应有时效性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 问题 思路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公寓管理理所当然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寓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公寓管理的思考和探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对学生公寓管理的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学生公寓管理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亟需我们转变思路,予以解决。
1.公寓管理机制不健全。
(1)公寓管理职责不清。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力推进,社会物业公司纷纷进驻高校管理学生公寓,其一般采取社会化的经营方式和物业的管理模式,但无论是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还是社会物业部门,对学生公寓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都不高。社会物业公司认为,公寓内的学生工作应该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物业公司的职责是管好公寓内的物品和设备,从而走进了重服务、轻管理、轻教育的误区;而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则认为公寓已经从行政部门剥离出去,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理应由社会物业来承担,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放手不管导致了学生在公寓内的教育管理空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2)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社会物业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招聘的管理员基本上都是学校周围的居民,且大多是高中、中专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持有大专或本科文凭的管理员极少,他们整体素质不高。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员教育方式简单、态度恶劣、行为武断,粗暴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容易激发矛盾,引发事端,更加不利于管理工作。
(3)学生公寓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高校在学生公寓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但一些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对学生在公寓内的行为养成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对公寓内学生表现测评机制、学工人员深入公寓制度、违纪处理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往往形成了制度流于形式的局面,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无法完成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行为的管理和指导。
2.安全问题突出。
学生公寓的安全工作涉及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及学校的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各地高校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2008年11月上海商学院火灾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对公寓内安全设施与学生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检查力度不够;安全硬件设施不齐全,公寓内消防栓、逃生应急灯、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存在数量不足或老、旧现象;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消防逃生技能,等等。
3.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滞后。
(1)对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仍有部分高校认为公寓建设仅仅是公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而忽略了公寓内的精神文化建设,把公寓的文化建设排斥在校园文化建设以外,开展的少量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学生很少参加,使得公寓文化建设只能流于形式。
(2)公寓服务水平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律、维权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也悄然影响着大学生群体,他们的自我保护意思、权益观念也在不断的增强。高校公寓管理人员服务态度恶劣、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效率不高等情况会不时侵犯到学生的权益,使得他们对学校工作产生不满情绪,进而抵制文化活动,使得公寓文化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3)公寓文化的制度不完善。有些高校缺乏规章制度对学生在公寓内的生活、学习、言谈举止、道德规范等进行规范,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
二、加强和改进学生公寓管理的思路
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不断丰富工作内涵,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机制体制,提高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努力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1.健全机制,形成学生公寓管理的合力。
(1)明确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和物业公司的职责。高校始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各物业公司在管好物的同时,积极配合学生工作部门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学生管理和公寓管理两个体系定期沟通制度,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2)加强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公寓管理人员是学生公寓一线管理力量,负责学生公寓内硬件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与对入住学生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只有具备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文化业务素质及心理素质,公寓管理人员才能适应公寓管理工作的需要。各物业公司要针对性地对管理员进行培训,使其提高业务技能做到规范化管理;引导管理人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在管理过程中规范管理、热心服务,耐心教育,努力形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局面。
(3)建立健全辅导员、班主任进驻公寓制度。要选派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学工人员进驻公寓,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教育,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处理公寓内突发事件,等等。辅导员及班主任进驻公寓应当作为一项业绩来考核,并适当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提高其进驻的积极性。
(4)推进党团和学生自治组织进公寓。探索建立起团委―公寓团总支―楼层团支部的创新团组织机构,开展诸如“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旗在心中”等党团组织活动,积极发挥党团员的榜样示范作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明修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高校应该在公寓内广泛建立大学生宿舍管理中心、社区自管会、大学生自律会等学生自治组织,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地向公寓管理部门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学生工作部门及公寓管理部门对学生公寓进行管理,并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5)要建立并强化激励考核机制。要将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中,考核的内容应该包括遵纪守法、内务卫生、文化建设、人际关系等,并与学生发展党员,奖学金评定、评优,文明班级、宿舍评定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促进公寓的管理。
(6)建立公寓内特殊学生档案。公寓管理部门要详细了解公寓内的特殊学生,收集其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并记录在案,及时与特殊学生沟通,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信心。对心理有疾病的特殊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配合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对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要及时与系部联系,寻求解决方案,避免出现严重问题。
2.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学生公寓安全工作。
(1)重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学校应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消防演习等形式,利用网站、校园广播、橱窗、展板等载体,将学生公寓内存在的安全隐患、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及时告知学生,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
(2)加强对学生公寓的规范化管理。学生公寓要严格台账记录,落实操作规程,加强对公寓的安全巡查力度,定期检查公寓内的消防安全设施,清理整顿占用消防通道行为,加大惩处使用大功率违章电器的现象。
(3)加强培训,应对突发事件。各公寓要定期对管理员和入住学生开展安全培训,使其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掌握一些逃生和自救常识,熟练使用安全设备、设施;制定火灾、水灾、地震、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对管理员进行培训、考核,使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有序地执行操作规程,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
3.努力提高公寓文化育人能力。
(1)拓宽高校学生公寓活动开展形式。要把握学生公寓文化的内在规律,以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积极开展集运动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锻炼他们的意志,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身心方面都得到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2)完善公寓文化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提高学生公寓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维护学生的利益。学生公寓制度化管理对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增加对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公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寓文化活动条件。高校应增设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电视放映室等活动场所,为开展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提供和创造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利用校园广播、校园论坛、海报、展板、宣传橱窗等载体贴近学生、引导学生,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政司.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通知.[2002]11号.
[2]对改进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蒋柯佳.浅析学生公寓管理与育人[J].文教资料,2009,(3).
[4]陈白生,来惠东,邢明华.高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09,(3).
[5]洪旭亚.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9,(13).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教师们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虽然这些教学经验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未来都会发出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部分教师并不能适应新时展的要求,及时的调整自己,最终造成闭门自守等问题的出现,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直接制约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经验主义,从而会出现诸多不良思想,比如骄傲自满以及自以为是等心态,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依然选择时候落后的传统教育管理工作,导致其制度比较老化,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的理念,最终造成其内部管理体制僵化,不能全方位的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小学学校往往会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即便是有体制的工作,也不能及时的落实,最终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的出现。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小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要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其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才能够提高我国小学教学理念和水平。
二、完善小学教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管理者的作用
管理意识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现代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自觉灵活的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现代社会,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要求十分高,其必须要具有管理意识,并且要具有自觉管理的欲望和冲动,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管理人员的作用和价值,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学校相比于企业来讲具有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其教学理念和企业管理十分重视管理意识,现代教学管理的时候,教师主要就是以知识传授人员的身份出现,但是,教师本身也是教学管理人员。对于小学教育来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承受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还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其应该直接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并且要明确其责任。所以,现代教育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必须要为教师树立自觉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的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充分的发挥出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对于整个学校来讲,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教学管理工作,为了能够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和管理热情,应该将教学质量与教师绩效考核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才能够将教师们的聪明才智直接体现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方面。
(二)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到教学管理中
教学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责任,仅仅依靠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工作远远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为了能够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必须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实现,充分的调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成员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理念。我国大部分学校的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往往认为是学校领导和各个组长的责任,忽视了教师以及家长所起到的作用,进而大致教学管理工作失去了群众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必须要积极的动员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我国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校领导应该及时的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不仅需要调动校内各方积极的参与教学管理,还应该协调家长和社会相关力量参与进来,做好教学管理监督工作,为教学改革提供可贵的意见。
(三)充分发挥教学环境的作用
教学环境主要就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条件,教学环境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现代教学管理理念指出,必须要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够保障教学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和r值。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为了能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必须要集中管理力量,为教学工作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进而才能够为教师们提供舒适的环境,保障教学工作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必须要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设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工具,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结合办学水平和教学实际需求不断的增加教学设备,其不仅包括了硬件教学设施,还包括了现代软件技术。另外,必须要保障教师布置的有序和严格完善的课堂纪律,才能够从根本上为学生们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保障其能够健康成长。
教育管理人员所针对的对象就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积极的促进教师和学生们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作,从而不仅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还有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1我国高校和国外高校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
发达国家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模式有美国和英国两?N模式,其中美国的模式主要以中介组织为主,美国的教学评估活动由教育部认可的中介组织来认证,包括院校的认证和专业认证,政府也不参与评估的过程。而英国模式比较多元化,主要是民间组织、高等学校和政府共同参与管理,英国的教学模式更强调自身的教学质量,所有的教学评估活动都由学校完成而外部的评估只是对学校进行评估认证。目前我国的教育部也在积极的学习国内外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势,教育部对各高校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教育部应当引导国内的教育评估模式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仅仅只由政府来完成评估认证。教育部也在新的教学评估活动中做出了要求:学校与自我评估为基准来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评估内容包括:专业认证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院校评估等,再结合政府,社会机构和学校建立起和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吻合的管理认证制度。新的教学评估体系,要注重建立学校自己的评估认证制度和和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门要保证本科教学评估活动,就要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并且督促各高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对各自院校进行定位,这与ISO9000指定的教学管理体系认证的管理目标相同,两者都是为了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监督,保证人才质量的培养。外界通常通过对本科教学的评估来鉴定本科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合格,相当于对本科学校进行了一次体检,体检的内容包括该校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否适合当代的发展趋势、是否更有利于对人才的培养。
2我国高等院校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经常将ISO9000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相比之下,我国将ISO9000族标准应用到教育领域时间较短,而且主要应用在各类职业教育领域、军事教育领域以及航海教育领域等。目前我国应用该标准的高校主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而航海教育领域是应用该标准比较早、比较成熟的领域。
我国引进该标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该标准在西方教学体系中表现比较出色。比如我国的航海类高校引入该标准就是为了适应国际公约的要求。早在1995年国际海事组织就修订了国际公约并对相关教育培训机构明确提出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而我国在1997年就制定了相关规定,要求我国航海类的院校也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体系而且还要接受外界的审核。为此我国的航海类院校率先建立起了质量管理体系,从某种层面上讲ISO9000族标准对我国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航海类院校都把ISO9000族标准应用到了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中,航海类的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环节方遵照相应的管理方法确定各个过程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履行各个过程的职责权限,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3我国高等院校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足
在这套体系的运作下相关教师对该套体系却并不了解,没有发挥出该套体系的作用,很多教师对该管理体系甚至有认识误区。在中国有许多名牌大学并没有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作为教学保障,但是这些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就非常高。一所好的大学可以没有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必须有更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每个大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制定的,而且有健全的体系、能够保证高效的运行,这都算是一套非常优秀的质量管理体系,都能够保证对人才的培养。而且各个学校自己的教学质量管理体虽然在结构等方面不相同但是都有一致的规律性:各个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位自身的办学,有着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都制定了相应的科学培养方案,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制度;还保证了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教学评估活动包括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能够及时的收集教学信息和学生或者教师对该套系统的反馈信息,进而改进教学计划;学校也有自己的保障机构来保证该制度的顺利实施。而外部的审核不过就是为了拿到几个证书,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要靠学校内部的质量认证评估体系来认证,有时候必须要靠外部认证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只有当与外部进行比较的时候高校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高校进行自我修订。学校内部的审核通常是学校内部人员来找出相应问题,而外部审核就是请别人来为自己找出相应的问题。
3.2其实审核工作本身就是教条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审核工作就是一种浅层次的要求,只是根据相应的依据来做记录,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比较高的层次就要求看到执行的效果和是否立即生效。目前大部分教师对审核的理解还没有上升到比较高的层次。质量管理体系通常不注重教育的内容,只是强调教育规范化、程序化。但实际上,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也会促进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更能够保障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有些高校在执行教学管理体系时不注重创新、缺少创意,只是一成不变的按要求执行,这就是程序化问题比较严重的表现,比如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固定的事情不能够灵活地进转变,不能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自身的计划,因此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效益的弱化了。而且相关认证机构的评审人员也没有相应的教学经验导致执行能力不足,而且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审核的工作结果可能并不准确,导致审核工作的主要没有完全被发挥出来。
4关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4.1保证教学质量
主要的两种手段其就是本科教学的评估,另外一个就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就是用来保障人才的培养,并且起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作用。高校只有真正理解了教、学、管三方面并且对相应的需求信息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切身实地的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在实际执行中要整合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来获得更为客观的评价。
4.2高校应该注意加强二级教学单位质量管理
让教学管理活动和质量管理相结合,使管理的责任更加具体化,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二级教学单位在培养人才管理方面的作用。另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仅仅依靠外界的监督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保证,真正的教学质量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将相应的信息反馈给学校管理人员,高校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这种内部的反馈与评估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然后再结合外部的评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就能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改进。
关键词: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实证研究
中国分类号:G659.21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大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他们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地参与高校重要决策与事务的管理,达到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日渐加强,大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
丽水学院地处浙西南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从2012年起,学院围绕“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学院实行书院制近两年来,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我们也从中看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准确的了解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实情况,本论文以浙江丽水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在该学校试行书院制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大学生参与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
一、丽水学院大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为获取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第一手资料,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于2014年的3月――4月份,历时两个月。在丽水学院主干道随机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0份。问卷设计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2种,多项选择题比例的统计数据是每个选项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二)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次问卷设计围绕大学生参与书院管理展开,笔者将主要分析大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意愿、参与内容和参与机制。据统计,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49.3%,女生占50.7%。学历分布:本科生占67.3%,专科生占32.7%,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有54.7%的大学生曾经或正在担任学校学生组织的干部。
1.大学生参与书院管理意愿
一直来受传统保守教学理念的深刻影响,我国国内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者大多认为“学习就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在校的任务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增强自己的学识,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却与学生的主要任务相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大影响了学业。学生不应该承担多个角色,不应该同时是学习者与管理者的结合体。
2.大学生参与书院管理制度设计
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大学生参与书院管理制度化程度比较低,学校几乎没有制定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制度,对学生的参与权、参与内容、参与范围和参与途径没有进行明文规定,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就大大降低了。
二、影响大学生参与书院管理因素
关于“你认为影响大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障碍有哪些?”一题结果显示,影响其参与管理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
1.教育管理者层面
学校教育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学生的信任与认同,认为学生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心理不够成熟,操作起来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没有真正接受学生参与管理,从而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忽视了学生的作用。
2.学校制度层面
学校的书院管理制度缺乏学生参与管理的制度保障,管理行为发生的首要条件是制度的完善,由于缺乏合法合理的符合实际的鼓励机制,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学生参与书院管理名不正言不顺,在这种情况下大大削弱了学生参与积极性。
3.学生个体层面
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能力不足也是制约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原因,虽然有的学生在社团、部门中培养了较强的管理能力,但书院管理具有全局性,有些学生还是缺乏全局性观念,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自身能力不符合书院管理要求,无法适应管理形式,只能退出书院管理这个舞台。
三、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新的思想观念
很长时间以来,教育管理者基本上是无视学生对于高校管理所具有的作用,主观上没有接受学生参与的意识,所以客观上也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因此,教育管理者要摒除传统思想观念,清醒地看到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
健全的制度对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构建一个完善的制度和参与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首先应以国家出台的政策为基础,对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范围、途径、内容、参与程序等作出相应的明文规定。其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院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健全学生参与高效管理制度。
(三) 扩大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内容与范围
注重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不应仅仅局限于参与课外活动、社团部门活动、学生服务和宿舍管理等事务,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包括学生管理的有关制度时也要确保学生的有效参与,包括对学校高端层面决策的参与:在学校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教学管理工作者人员变动等多个方面,可以适当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主体能动性。
(四)丰富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参与本校事务的管理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学生会、分团委和学生社团等组织参与管理。所以,要不断创新学生参与管理的方式,拓宽参与渠道,比如,学校在做出重大决策前,可以通过网络、问卷、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老师的教学实绩进行评价;学校在制定长期发展目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管理权限,适当给予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学校可以在网站和校园内分别设立校长信箱,收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建议等等。最终,要通过丰富途径增加渠道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自己学校的管理中来,从而为自己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蒋麓.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1(18):51-53
[2]张梅芬.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实证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1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