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生研究性成果范文

时间:2023-07-03 15:50:20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生研究性成果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生研究性成果

第1篇

为了运用评价手段来提高初中女生耐久跑教学效果。探索评价对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促进作用,对我校初中二年级女生的耐久跑教学试行了过程评价的实验。

1、实验对象

实验组: 常州市北郊中学初二年级(1-4)班女生109人;

对照组: 常州市北郊中学初二年级(5、6)班女生57人;

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由两位教师执教。

2、实验时间

当年的11月至来年的4月。

3、实验方法

3、1、 对照组的体育教学按照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耐久跑教学内容按教学计划执行,教学结束进行考核,对照评分标准评定学期体育成绩。

3、2、 实验组从耐久跑教学开始,就把耐久跑的教学要求、具体内容、锻炼的作用与意义、评价方法以及标准都提前告诉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锻炼和评价。

实验组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1)跑的组织形式:集体排队跑、结成小组跑或个人自由跑。

(2)跑的时间与距离: 定时跑8-10分钟之间,定距跑1200米-1800米之间。

(3)跑的身体负荷:负荷强度控制在50%左右、心率在130―150次/分之间,随着跑的次数增加稳步提高速度要求。

(4)跑的要求:按照规定的距离和时间。跑快跑慢由学生因自己个人的能力而定,而能否跑到规定的距离和时间则看成是意志和品质的反映。

3、3评价方法与标准

耐久跑的评价分值为20分制。占本学期体育总分20%。在当年11月到第一学期结束前的体育课或课外活动中,只要能按照规定的距离和时间跑完一次,并有同学证明,就记为得1分,累记得到20分本学期耐久跑最后成绩就评为优秀,16分则为良好。

4、实验结果

4、1 实验前对全体学生在初一学年的800米考核成绩、肺活量的测试数据作统计处理。作为体能实验对照的原始依据。初一年级时800米考核成绩、肺活量数据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无差异。

4、2 实验过程评价教学后在学期结束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肺活量数据的测试。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了大量中等强度的耐久跑锻炼,提高了人体的摄氧、输氧和用氧能力,机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和提高。测试的数据经过对照和检验,提高比较明显。

4、3 实验组施行过程评价第一学期不进行800米的考试,在第二学期开学后进行了800米的达标测试,把测试到的成绩数据作统计处理,同对照组在同期进行的800米达标测试的数据作对照。可以看出机能的改善使学生跑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实验组的成绩提高有明显的显著性。

5、分析与讨论

5、1 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是坚持“健康第一”和“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体育教学实践中,要树立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的观念,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无论从教学观念、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手段,都应该重新考虑,怎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以耐久跑的过程评价形式来摸索和探讨过程评价对学生的促进和发展作用,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的。

5、2、耐久跑过程评价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宽松,深受初中女生的喜爱,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首先能使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因为不受跑的负荷强度限制,学生可以自己制订锻炼的目标,自由结伴、自己选择时间进行锻炼,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练,使“要我跑”成为“我要跑”,促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其次是使耐久跑项目充分发挥了锻炼身体的作用和价值,如若跑几次就进行800米的考试,体能好的学生不锻炼照样能跑出好成绩,而体能较弱的学生如果只有几次练习就参加考试,再努力也不能取得理想成绩。而试行过程性评价,以跑的次数来评定成绩,促使人人都必须参与锻炼,而且只要态度认真锻炼积极,体能较弱的学生在该项目上也有可能达到优秀的成绩。

5、3、在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和条件下,耐久跑锻炼对学生体能和机能的提高有着良好的影响和作用。但耐久跑项目对初中女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有一种本能的怕苦畏难和抵触情绪。为使学生对耐久跑有完整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教师要用生动准确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心理过程施加影响,并用鼓励性语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要遵照“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原则,合理布置每次练习的任务,跑的组织和形式要多样化,跑的路线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在操场还是在校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练习既要认真踏实又要轻松愉快,每次锻炼后的评价登记要公开、公正。并且要对少数有怕苦畏难情绪的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还必须向学生进行跑的基本常识教育,如耐久跑锻炼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呼吸的方法与节奏、“极点”现象的产生与如何克服等等。

6、小结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探究性实验 微视频制作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生物课程作为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因此就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来完成一些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直观的。但是目前初中生物实验条件往往有限,并不能保证学生对每个生物实验进行实践,尤其是在一些探究性的实验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探究,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通过视频来对生物实验进行模拟,让学生通过视频来对生物现象有直观的观察。因此,教师就需要提升自身的课件制作能力,通过视频来吸引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增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1内容容量要适中

在微视频制作中,教师要选取一些合适的内容。主要是选取一些观赏性强、能够增强学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现象的内容更应该通过制作视频来进行显示。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往往不对微视频制作的内容进行筛选,如果什么内容都通过视频来进行展示,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师大量的视频制作时间,学生对视频也不感兴趣,这种机械化的微视频制作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的时候,绿色植物是生物圈水循环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生物圈的水循环过程往往比较缓慢,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视频的制作让学生观察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储水和供水的过程,了解水是如何在植物和生物圈中进行循环的,然后再对一些生物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学生就能够结合微视频来进行理解,对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2课件制作要恰当

教师在进行微视频制作的时候,需要优化课件的制作过程,只有高质量的课件才能够为实验探究的过程提供依据。课件制作一定要简洁明了,学生看到课件的时候有一目了然的感觉。比如教师通过PPT来制作课件的时候,选择的背景不能过于花哨鲜艳,否则学生的注意力就在PPT背景上,分散注意力,同时会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在PPT背景中还需要避免相关文字的出现,这都需要教师提前来做好改进。教师要对微视频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上课时才能把握好节奏,保证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从植物吸收光、通过叶绿体产生生化反应、产生淀粉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掌握,但是如果单纯通过文字来学习的话,学生在学习之后依旧会迷茫。此时教师就需要重点在微视频中将能量转化、物质转化的过程进行展现,让学生抓住重点来进行学习,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

3语言表达要流畅

教师在对微视频中呈现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需要咬字清晰,这主要是因为微视频在进行呈现的时候,只有内容和声音,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声音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就需要教师注重自己的表达能力的提升,运用合适的音高,在讲解之前也需要准备好演讲稿,对演讲稿中的每一个字都有正确的发音,避免读错字和发音不标准现象的出现。教师在正式录制之前还需要念几遍演讲稿,对讲课的节奏进行把握,对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讲解就需要加快语速,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就需要适当放慢语速。而讲解中,教师还需要保持一种亲切感,让学生能有一种一对一教学的感觉,而不是机械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利用动听的声音将学生引入到微视频的学习中。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进行视频制作的时候,会给学生介绍糖类、淀粉以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同时对这些食物的营养物质进行介绍。教师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就需要对卡路里、能量、消耗以及食物在人体中代谢的过程准确表达,尤其是在对营养物质的转化与转移的过程进行表达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放慢讲解的速度,让学生观看动画,然后结合文字来进行学习,这样学习效率就会提升。

4录制、后期处理

在微视频录制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和意外,因此就需要对视频进行剪辑,将一些精华的内容选取出来,这样就能够提升微视频的连贯性。而教师在录制微视频的时候,也需要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中,避免杂音出现在视频中。教师在进行微视频录制的时候,可以选用Camtasia Stuido录屏软件,该软件具有录屏、视频剪辑与编辑以及视频菜单制作等功能,还可以将视频进行压缩,将视频导成各种格式。而在后期处理中,需要对视频的气氛进行渲染,还需要加入一些字幕,最后保存成MP4格式,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自由学习。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种子的发芽”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视频中不仅会将种子如何发芽、在发芽过程中产生哪些化学变化展示出来,同时还会将真实种子发芽的成长视频放在微视频中。而教师在对豆芽的发芽过程进行录制的时候,难免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温度水分不合适造成种子难以发芽等,因此教师就需要在众多种子发芽的视频中选择一个最佳的视频放在微视频中,这样学生就能对种子发芽的过程有完整的理解,避免一些干扰因素对学生观察过程的影响。

5结论

综上所述,将微视频引入到初中课堂教学中,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的知识,实现生物课堂的“短、快、精”的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微视频制作能力,发挥其最大优势。

参考文献

[1] 程玉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第3篇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思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使初中生思维能力日趋增强。13岁至17岁之间的青少年正处在心智迅速成长和发展的时期,形象思维逐渐向理性思维转变,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使他们不仅理解理论性较强的概念,也可以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推理和证明,这为他们进一步打下了学习能力基础。

研究性学习使初中生知识信息日益丰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初中生不仅要从课本上获取知识信息,还必须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获得知识,而且在密切的人际交往和信息网络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这正是初中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手段。

研究性学习使初中生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研究性学习使初中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通过研究活动变得更加认真学习、热爱劳动、爱护环境、勤于思考……这也为初中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究性学习使初中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初中的课程绝大部分离不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搞社会调查,这就逐步提高了初中生的实践能力。

2初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陈基本程序

第一步,确立课题。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确立课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自己确定课题;另一种是由教师提供若干个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课题。确立课题切忌盲目性和随意性,不经深思熟虑不仅会给研究过程带来很多麻烦,而且有可能导致失败,有时即使成功,也缺乏指导意义。

第二步,制仃计划。小组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最佳组织形式。每个课题小组一般以3-5人为宜,采取自愿组合、分工合作的方式。建组以后,为使课题顺利实施,必须制订相应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性课程的目的、内容、步骤、以及对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参观方案的编制等。

第三步,具体实施。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及时调控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努力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持之以恒。课题研究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活动,常常是以月为单位来计算时间,学生平时课堂学习任务紧,课余时间有限,要坚持下去很不容易,没有执著精神,课题研究就无法贯穿始终。(2)要及时总结。课题组将前一阶段在社会实践和查阅资料中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得出自己的结论。(3)要展示成果。根据自己的研究,把研究成果用适当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步,评价激励。研究性课程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包括参与程度、所起作用、所表现的协作能力等。在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中应采取客观认定的方法,允许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将课题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研究性课程的成绩可以作为政治课的平时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平时表现的依据之一,纳入到最后的总成绩中去。

3初中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冲破思想上的禁锢,特别是我们乡镇初中更应克服畏难情绪,我们应根据农村的特色,因地制宜选择一些课题,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其次,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密不可分。在活动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主体地位关系的密切性,具体表现在:活动过程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活动形式的灵活性和结果的多样性,活动成果受表彰学生的广泛性。不少并非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同样能在活动中表现出色并得到老师的赞许。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研究性学习 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其核心要义就是鼓励学生肯学、会学,而不是被动听讲。为了实现这一教学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将研究性学习即以培养学生研究态度与探索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运用于生物课程教学中。如要真正发挥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价值,教师应当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去执行。

一、明确研究定位

纵观整个初中生物实验,既有单纯的室内操作,又有较为复杂的室外观察,每个实验内容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研究的定位,定位包括研究的主题与目的,即除了要清楚此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外,还应明确借助研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以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的教学为例,其中的一个实验是“学会显微镜的用法”,其教学目标为:了解显微镜各个部位的名称和用途,学会使用显微镜去观察细胞等。教材中对实验的要求较为简单,只要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即可。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实验的难度和趣味性,让学生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四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细胞装片,以帮助学生理解镜头越短,与玻片的距离越远,物镜放大倍数就越低,而显微镜放大倍数越低,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字(提醒学生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且透明)。总之,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定位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研究过程的“脱轨”。

二、设计研究方法

虽然实验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但要完成实验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操作上,还要包括对文献研究(如实验前先了解有哪些注意事项,可能会出现哪些突况等)、考察调查(如某些实验可能需要实验者去户外采集实验标本或数据等)等在内的多种研究方法的相互结合。因此,学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要设计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进行比较复杂的户外实验时。以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教学为例,在讲解第四节有关“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究馒头在人体口腔中的变化,以“馒头被咀嚼后变甜跟哪些因素有关”“各自有什么作用”“馒头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等问题展开研究。考虑到这一实验会涉及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唾液的分泌、馒头中淀粉的特性等多种因素,教师需要采用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来完成,即把馒头切成三块并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有唾液的搅拌处理、无唾液的搅拌处理、有唾液无搅拌的处理,再通过三支试管的对比实验来说明口腔中唾液里的唾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总之,设计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三、讨论研究成果

研究性学习的结果是不定性的、可变的、可议的。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教师要合理指导学生讨论研究成果。以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让学生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过程。该实验要求:学生首先要清楚如何进行操作实验,包括实验前是否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如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瓶是否需要隔水加热?在遮盖一部分叶片时可以选用什么材料进行遮盖?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讨论、磋商和探索。实验过程中以及实验后出现的若干现象,如酒精的作用是什么?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不变蓝又说明什么?这些问题在实验操作前往往并不能预计到,且不同学生操作实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讨论研究成果的目的一方面是时时监测实验过程,另一方面要借助实验来发现问题、探索未知。总之,讨论研究成果的目的在于保证研究性学习有所收获。

四、评估研究过程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合理评估研究过程,不以研究成果的好坏作为最高标准,而应重视研究过程中的学生体验。考虑到研究性学习本身存在的诸多难以预测的变量,每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都是不一样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操作、谨慎求证,最终实现了个人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有的学生可能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而变得更加外向、开朗,最终实现个人情商素质的提升;有的学生则改正了平常的不良学习习惯,发现了个人的潜在能力等,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实现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研究并评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不仅能为下一次研究性教学提供修正优化的依据,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找准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切入点。总之,评估研究过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

初中生物教学中有不少实验课程,其中一些实验仅需学生了解即可,而有些实验则需要学生自主操作,无论教学要求如何,其实质都离不开“研究”。因此,这也是许多教师尝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原因。为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教师应以明确研究定位设计研究方法讨论研究成果评估研究过程为教学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研究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桂香,丁盛茂.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生物学教学,2001(5).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研究性学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37

1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学的侧重点逐渐由理论知识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由原来传统的教育转变成适合时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程提供良好的基础。物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仅仅通过讲述理论不能使得学生完全接受,因此要通过开设各种研究性活动进行巩固和练习,当代教学不断地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应该将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考核的主要项目。

2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2.1 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吸收和掌握物理知识

物理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很难使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有利于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初中生在刚刚接触物理之际,会有很大的抵触心理,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再加上初学生的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完善,难免会处处碰壁。所以,针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压力及其他种种因素,应提倡合作创新,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和能力。

2.2 通过物理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不仅包括力学还有电力学,同时也有各种发明制作的原理,可谓是包罗万象。学生要想学好物理这一学科,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会物理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实验活动进行知识巩固,在不断进行的实验活动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前提。

3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3.1 结合实际生活,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理论生活化

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探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比如老师讲到某个概念时,就要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得学生更直观透彻地了解概念。以密度这一概念为例,仅仅讲述密度的字面含义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讲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北京的人口密度要远远大于呼和浩特等等,用过实际的例子来深化物理概念。

3.2 学生应该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查阅各种有关资料和期刊

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初中生不能总是被动地学习,应该培养主动好学的精神,以拼搏进取的精神战胜别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的判断能力不强,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更好地面对世界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凭空地去钻研,没有一定的基础是不能够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查阅相关资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相关知识的理解,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纸空文。

3.3 开设各种科技和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往往觉得很抽象,难以透彻地理解和吸收,因此学校在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开设科技制作和手工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些废弃的实验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制作出不同的科技制作成品,比如量筒,望远镜,天平等等。通过科技制作和手工活动,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会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除此之外,学习物理难免会做一些实验,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同桌一组或者三人一组再或者小团队一组进行讨论和突破,众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不过人数过多反而不利,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能更有效地是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各抒己见,由小组或团队来展示本组的成果和心得。

4 结束语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这就要求对物理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在物理教学的基本设施设立的前提下,聘任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下,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绩表现,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升学甚至不如社会的良好保障,对学生以后的学业生涯以及工作都会有一定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周忠武.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顾宝华.浅议初中物理课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N].学知报,2011.

第6篇

关键词: 民族地区;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

新世纪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地讲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学目标中的重中之重,针对初中生物课的特殊性,我再教学实践中把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引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确保“研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部分老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学生主体”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而把“主导”演绎成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要真正做到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作为生物老师(特别是农村生物教师)就必须依托学生生活在农村,与动植物有着广泛的认识,充分利用生物探究实验,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组织和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学生在探究活动发现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老师都应该热情予以肯定、表扬他们勤于思考、认真观察、发现问题的可贵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生物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由生物课的社会性、实践性所决定的,有些生物知识实际上农村初中学生已经在以往的生活中已了解和认识。只是没有形成系统化,进行归纳和总结。部分生物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探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结合教材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以探究活动为契机,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符合其身心特点和思维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兴趣浓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效率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较之生物课的实验学习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价值。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才能对探究和研究有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的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最后达到探究和创造性研究的目的。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后,我们教师为了把学生带入课堂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中,应该站在高处,从生物课的章、节、课时来策划,有步骤的系统化地精心设计和安排(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语言文字的处理、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评深入浅出、形象具体)。这样才能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一些有一定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物知识去进一步探究。这样章、节、重难点的学习很容易地就解决了。

三、以探究、讨论的形式,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探究技能、全面提高生物学习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探究活动和课堂讨论、交流、质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做到“精讲”,学生已掌握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不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交流,解开学生思维的“死结”,发展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

其次,要改变教师备课、授课方式,让教学目的“如何形成适合本班实际的学生学习目的”,导学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写出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如果可能的话,每节(不指课时)都要提供给学生探究和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思维。探究可以是生物课中所要求的,也可以是与生物课相关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抽出来的,这时教师的人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引导学生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采用讨论、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观察中出现不同的现象和结果鼓励学生进行分析。然后教师进行点拨,让他们在探究和讨论中学习知识,从而到达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选题指导;大胆假设

有些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宜在初中进行,也有人以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到校外学习活动,这都是误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很好地解决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应对学业水平考试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指导先行,做好选题指导

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好详细的预案,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应做的事设置得详细、具体,特别是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寻找问题,学会观察,发现问题(研究课题)、记录问题、查找资料。初步理解寻找信息的途径,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同时尝试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概括,学习怎样提出问题。我们在选题中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知识能力所及的课题,将其范围界定在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象的范畴内。

通过动员,学生的研究热情很高,很多小组都提出自己的课题,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利国镇铁矿资源的历史”“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考察报告”。其中利国地区微山湖生态系统研究这个问题比较切合实际,但有些大,分工不明确,为此我将该研究性课题细化为:水资源以及养殖业;微山湖周边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的调查;南水北调对利国地区生态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大胆假设,小心论证

初中生在智能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水平较弱,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相对很少。所以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辅导在前,学生实践在后,按照“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要求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精心设计地理探究活动的过程,让学生“重演”地理学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像地理学家那样观察、思考、提出假设、得出结论。

在研究性学习中,实践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按照分工的小课题进行网上和图书馆、阅览室杂志中资料的收集,然后做出资料卡;做成一份问卷调查,由微山湖畔黄山村的学生进行调查;由我本人亲自带队到事先选好的地点进行考察、拍照、采集样本。最后按照分工进行材料的分析、整合、调查报告的撰写和展板的设计。后来我们通过学校将“对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保护的建议”报送给相关部门,受到环保部门的好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搜集资料、分析问题,主动地运用了所学的地理知识、理论去分析问题,如绘制利国段微山湖简图、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气温和降水图等,都给我带来了惊喜。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进行学科间知识的借鉴,如生物、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我也通过自己的收集给大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平台,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通过研究性学习,同学们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有利于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励评价,展示成果

初中研究性学习评价必须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依照初中研究性学习具体目标进行评价。评价中不能太注重成果,不必太关注“做得好不好”,而应该多关注他们“是否做了”,多进行过程指导;要运用表扬勉励的手段,分阶段评价的方法和从发展的观点去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展示的成果也有很多:研究性学习报告(将整个的研究原因、方法、过程、结论形成一个研究报告)、展板(图片、文字)、地理小论文、地理手抄报、研究性学习的感想、体会反思等。我们学校两个研究课题:“利国镇铁矿资源的历史”“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考察报告”,学生撰写了质量很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并做成展板获得区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一等奖,受到学校、家长的好评,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