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5:50:19
序论:在您撰写人际沟通能力的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会计 人际沟通 企业需求 教育
一、调查背景
会计类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属于技能型专业。长期以来,在理解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时,人们或多或少的带有功利化和片面化倾向,只重视单向度的培养,把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实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上。各院校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会计工作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轻视或忽略以人际沟通能力为代表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毕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态势。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对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社会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员”的功能。会计类专业人员不仅要处理单纯的技术工作,同时还要紧密联系各部门的工作,发展业务,提供资讯,参与管理等等。因此,重视沟通,善于与人交往的人际沟通等职业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会计类专业学生求职、任职、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
现实中,由于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所经历的应试学习背景和所处专业学习环境,进入高校后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适应迟缓,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能力表现普遍不佳。如:不善表达,与同学不融洽,与辅导员不交流,遇事闷在心理 ,沉浸网络,不能沟通就发脾气或逃避……类似现象,反映出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由此,我们开始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对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并以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需求市场作为研究目标,为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希望逐步建立培养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较为完善的体系,以此提高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实力、从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此次问卷旨在了解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以便于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帮助学生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奠定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
(二)调查对象
面向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2012级新生643人,以及2013级新生666人,共计1309人。发放问卷1309份,回收问卷1305份,问卷有效率99.92%。
(三)调查内容
设计调查内容包括以下4个角度: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人际沟通能力的职场需求认知、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途径认知等方面。
(四)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当前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情况,我们分二期,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2012级新生和2013级新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
(一)调查内容一: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
1.在单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自己是否善于与人沟通”的选项,有352人(约占27%)选择为“善于”,有626人(约占48%)选择为“一般”,有235人(约占18%)选择为“还行,过得去”,有91人(约占7%)选择为“不善于,自己较郁闷”。
从数据可见,会计类专业有93%左右的新生对于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是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只有近7%的新生对于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是不满意的。这说明,大多数新生对于目前个人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是乐观的。
2.在单项选择中,对于“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自我介绍时,你是”的选项,有365人(约占28%)选择为“自然,镇定”,有561人(约占43%)选择为“有些拘谨”,有274人(约占21%)选择为“不自然,紧张”,有104人(约占8%)选择为“语无伦次、手足无措”。
以上数据表明,在人际沟通的实际场景中,会计类专业有28%左右的新生感觉自己表现出了“自然,镇定”的状态,说明他们能够实现一般状态下的与人交流与沟通的情态。当然,对于他们实际的交流与沟通的效果如何,是否得到了在场教师和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本次调查并未涉及,这里也不可能去妄加推测。此外,有近72%左右的新生感觉到了实际的交流与沟通中自己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无疑说明大多数新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还有待提高。
3.在多项选择中,对于“目前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是”的选项,有822人(约占63%)选择了“学习问题”,有613人(约占47%)选择了“能力发展”,有496人(约占38%)选择了“人际问题”,有313人(约占24%)选择了“恋爱问题”,有209人(约占16%)选择了“学业晋升等”。
以上数据中,面对“目前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是”,会计类专业新生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问题”。高职高专新生由于高考成绩普遍不佳,担心自己升入高职后的学业状况实属自然。此外,排在第二位的是“能力发展”,排在第三位的是“人际问题”。可见,包括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发展,已经让会计类专业新生认识到其在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为学院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调查内容二: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
1.在单项选择中,关于“对于人际沟通能力,你怎么看”的选项,有796人(约占61%)选择“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有469人(约占36%)选择“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较重要”,有27人(约占2%)选择“不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12人(约占1%)选择“无所谓”。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受调查的学生目前个人的实际人际沟通能力如何,绝大多数学生(约占97%)都认为,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可见,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从认知角度对人际沟通能力是看重的、重视的。
2.在多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人际沟通能力主要包括”的选项,有939人(约占72%)选择“口头表达能力”,有913人(约占70%)选择“交际能力”,有417人(约占32%)选择“书面写作能力”,有274人(约占21%)选择“多方面收集信息的能力”,有261人(约占20%)选择“展示良好个人形象的能力”。
由此可见,大多数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最主要的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他们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内涵有了初步的认知,当然还有待深入的了解、学习,相关能力也有待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
(三)调查内容三:人际沟通能力的职场需求认知。
1.在单项选择中,对于“你觉得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的选项,有1162人(约占89%)选择为“从现在开始,在学习中培养、提高”,有117人(约占9%)选择为“从以后的工作中锻炼、培养”,有13人(约占1%)选择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热而然的得到培养”,有12人(约占1%)选择为“不需要特别的培养”。
以上数据可见,有近90%的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已经认识到:应该从现在开始,在学习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方能在未来的职场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人际沟通才能,以获得更多工作以及上升的空间。而待到在未来的职场工作时才锻炼、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难免在工作中出现疏漏,技不如人,未免太迟了。
2.在多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用人单位最看中新员工的是什么”的选项,有1304人(约占100%)选择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796人(约占61%)选择了“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有443人(约占34%)选择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有300人(约占23%)选择了“英语水平”,有274人(约占21%)选择了“组织与协调能力”,有209人(约占16%)选择了“思辨能力”。
调查数据可见,会计类专业新生对专业学习高度重视,认为企业需要的是会计专业技术型人才,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无法顺利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有约占61%的新生已经清楚地看到“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也是社会用人单位最看中的要素之一。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关注企业对会计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需求。
(四)调查内容四: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途径认知。
1.在单项选择中,对于“沟通是否也适合‘勤能补拙’”的选项,有443人(约占34%)选择了“不适合”,有222人(约占17%)选择了“适合”,有587人(约占45%)选择了“因人而异”,有52人(约占4%)选择了“没用”。
从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选择的倾向可见,有近38%的新生认识到: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只是一味固执地“勤”,反复地重复错误或做无用功,是不能弥补自己所造成的“拙”“劣”的。这样做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增加对方对自己的不良印象。另有45%的新生选择了“因人而异”,这反映了部分新生受“勤能补拙”概念影响,也反映了他们对此问题的不确定性,或因某些特殊的现象而推论所得。
2.在多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好,原因可能是”的选项,有691人(约占53%)选择了“缺乏自信”,有639人(约占49%)选择了“不知道该怎样表现自己才好”,有430人(约占33%)选择了“性格内向”,有391人(约占30%)选择了“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有352人(约占27%)选择了“不能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有287人(约占22%)选择了“时常不经意的用语言或者行动伤害别人”。
以上选择结果可以看出,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对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思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和分析。他们已经开始留意,或现在开始关注:因为“缺乏自信”“不知道该怎样表现自己才好”“性格内向”“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能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时常不经意的用语言或者行动伤害别人”等个人特质与言行举止,影响到自己的人际沟通现状,影响到自己人际交往的效果。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为高职教育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教育教学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调查结果与思考
从以上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两期调查不难看出,随着高职教育的开始,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已经留意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的不良状况。尤其是部分在人际沟通方面出现了问题、交往有障碍的新生,开始关注自己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在他们正式跨入职场之前,学院应在此方面实施培养计划,促进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
分析会计类专业新生在人际沟通的心理认知和实际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形成“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
现在的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环境的优越,祖辈父辈的溺爱,让他们逐渐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即便是家庭条件有限的家庭,其子女得到的同样是如此。父母大多数都会倾其所有,以子女为“大”。但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基础,是双方平等、彼此重视。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这类“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和处事习惯,往往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心理认知的偏差和交往技能的缺失。
(二)“应试教育”的学校环境,忽略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接受了12年的中国式应试教育,这是事实。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但现实中依然是以“高分”为重。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一如既往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学校教育的中心仍然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没有更多时间安排提升素质与人际交往的训练。学校教育中,学生无须主动积极地与教师沟通、协调,而教师对待学生也皆为主动联络、循循善诱、和风细雨、关爱有加。无形之中,致使学生们忽略了主动与老师、同学及家人的交流沟通,加深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这样的学生在进入职业学院后,因环境的变化、人际的重构,往往产生新环境的适应障碍。有的无所适从,心理失衡而不愉快;有的选择疏离大家,习惯于自我封闭。
(三)“网络世界”的自我陶醉,逐渐让虚拟替代了现实。
虚幻世界的“网络达人”,往往是现实世界的“内向寡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其社会化的严重不足。一些学生可以远离亲人、同学,却过分依赖网络,片刻不离网络。他们可能是网络社交的活跃分子,了解各种网络沟通交流方法,但却在现实生活中人际沟通不畅,过于内向,行事被动。
基于以上分析,在高职教育中实施人际沟通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沟通”成为了经济社会的重要一环。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已经成为新世纪会计类专业人才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两期的调查结果,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目前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力不从心、不知所措、适应迟缓和普遍不足,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调整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计划,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尽快帮助学生们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已经不容拖延。
建议在高职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指标中,增加对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描述,并调整相关课程设置,满足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对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需要。
建议课内外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与交流训练活动,促进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通过开展项目训练活动、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完成人际沟通的互动历程。
总之,沟通能力是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为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信心,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高职教育阶段,训练与提升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聂霞.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与分析[J].成人教育,2011.31(11).
[2]王峰.培养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人际沟通能力 中学生
1.人际沟通能力与语文教学
Sarah Trenholm(2000)在他的《人际沟通》中把人际沟通能力(深层处理能力)的维度划分为:解释能力、目标能力、角色能力、自我能力和信息能力。
1.1解释能力:标定、组织和解释沟通环境的能力。
要想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者必须对所处背景的性质及他人达成一致意见,还必须确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假如误解所处环境或交谈对象的意思,或者忽略自己的感受,都会使沟通陷入严重的困境。
1.2目标能力:设定目标,预期可能结果,选择有效行为路线的能力。
大量的沟通都包括策略性的语言选择。为了作出恰当的选择,沟通者必须了解自己的目标,确定实现目标道路上存在的障碍,并且找到克服这些障碍的行动路线。目标能帮助人们设定目标,想象别人将如何反应,选择对个人最有效的信息。
1.3角色能力:进行适当的角色行为的能力。
由于沟通是双方参与的活动,因此不能适应别人的人不会成为有效的沟通者。个人不仅必须学会明确表达自己的目标,而且必须学习以文化认可的方式达到这些目标。各种文化都有各自对沟通能力的定义方式,文化不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方式也各异。拥有角色能力的人知道在任意情况下自己行为与他人行为的可靠性,也就是说,哪些行为是适当的,哪些行为是超越了界限的。当出现相互抵触时,他们知道如何从中作出选择。具备角色能力的个人会力争保持社会形象。他们还知道如何关心和照顾别人以保持别人的形象。
1.4自我能力:选择并表现一个欲求自我形象,并能将自我形象展示给别人。
有能力的沟通不仅仅是要遵守社会规则而已,人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交往风格。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的人,自尊度高,将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充满信心地参与沟通。
1.5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将一般的行为路线转化为别人能够理解并且作出反应的具体信息选择。
代码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是用来让人熟悉交换有意义信息的系统。每个人都可以支配至少两种代码:言语代码和非言语代码。为了有效和恰当地沟通,沟通者必须掌握这两者。沟通者必须知道在适当的时候按照恰当的方式说恰如其分的话,同时必须知道如何恰当地行为。
语文,强调的是语言的交流,不仅包括字词句篇、修辞逻辑,而且包括恰当的思想表达。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决定了其人际沟通的能力。
2.中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
本研究对江苏省某中学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了随机调查,共调查73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36人。年级情况为初一23人,初二25人,初三25人。中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在六个维度上的特征变化趋势见下图1。
图1 中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各维度性别差异
中学生沟通能力在目标能力和角色能力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别差异,在其他维度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从总体上讲,中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得分平均值较为均衡,波动很小。在六种能力维度中,两性中学生在策略的建立沟通目标的能力上都比较欠缺,比较起来,这方面能力女生较男生显著偏低;在恰当地扮演自己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能力方面,男生较女生显著偏高;在言语和非言语传递信息的能力方面,男女学生都比较高,比较起来,这方面能力女生较男生稍高,但差异不显著。
研究发现,中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中普遍比较薄弱的环节有:恰当自我表露的能力,对他人行为的预测能力,非言语信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和策略的建立沟通目标的能力。而中学生普遍在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方面自我感觉表现较优。
言语理解表达能力与非言语理解表达能力形成明显反差也是本研究发现的一个有意义的结果。而这可能跟我们的教育重点有关系。我们的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比较重视,在沟通能力的子维度中,只有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被视为智力的范畴而重点加以培养。与言语表达的信息相比,非言语信息主要适合于传递情感和表达情绪状态等言语信息通常不能胜任的任务,在传递与接受情感信息的能力方面,中学生的普遍反应是感到比较困难。在这个方面虽然城乡差异显著,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有更强的非言语信息的理解表达能力,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城市学生的非言语信息理解表达能力仍然比他们的其他能力要弱。
3.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义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视认知风格、心理品质、情感体验等。这一提法,既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结束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课程的种种争论,又阐明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的关系,即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全心理和人格的重任,既要注重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重视学生非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即注重学生的人文个性和人格培养。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我看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建设,2007,(7).
关键词:医学生 人际沟通
Th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medico to communicate ability interpersonally the raise
Yang Yuqin Zhao Zongyi
Abstract:The medico communicates ability to have certain problem interpersonally,needs to strengthen them to communicate ability interpersonally the raise.May use humanities medicine curricula and so on increas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Selects many kinds of methods to train the medico to communicate ability interpersonally;Takes to train the student to pay attention to medical trouble i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so on emotion sex act.
Keywords:Medico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64-02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者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看作与技术不相称,是医者无能的一种表现。“沟通技能”是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7大领域之一。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指出的国际医学教育七项基本要求中就有一项是“交流技能”。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中的医患沟通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而作为将来的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目前医学生人际沟通现状
据报道,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1],其中人际关系不良、社会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在大学生日常心理咨询中占近50%的比例[2],已和学习问题、恋爱问题共同构成影响大学生心理行为健康发展的3大问题。人际关系困扰是造成大学生留级、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之一[3]。国外研究亦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能促进学业的进步;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空虚、心情压抑、抑郁,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要比一般综合院校的大学生高,人际关系也较一般大学生敏感。71.1%的医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亦存在有人际关系困扰和沟通障碍,导致他们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沟通。[4]
陈军[5]对20所医院1000名实习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发现,对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感到非常满意的人数9.7%;认为自己沟通能力一般47.3%;认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与患者和他人沟通时感到困难的24.4%;74.8%被调查者对礼仪的概念模糊,不知道礼仪包含哪些内容。
尼春萍[6]对医学生《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对202名学生进行团体问卷调查。71.1%的医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亦存在有人际关系困扰和沟通障碍,导致他们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沟通。90%以上的学生认为开设该课程很有必要,选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92.9%的学生建议授课突出实践,93.9%的学生希望采用情境模拟或结合自身实际撰写论文考核;97.9%的学生感到学习有收获。
马伟光[7]发现,83.3%的护士对与病人交流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病人的不同情绪采用不同的交流技巧。
2.医学生人际沟通不良的原因
根据调查,全部接受过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人文学科教育的医务人员只有 15.4%,70.8%的医务人员部分接受过人文学科的理论教育,13.9%没有接受过[8]。目前,我国重视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人文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在本科教育和毕业后的医学继续教育,医学生和医生们几乎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医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人文知识的教育及实践(这些学科都涉及医患沟通问题),一旦进入工作岗位,便不同程度并以不同方式显示出来。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大部分医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对病人没有爱护观念,态度冷漠,而且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3.改善医学生人际沟通的建议
3.1 增加人际沟通等人文医学课程。
美国、德国人文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而我国一般为10%或者更低。医学院校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开设的《与病人沟通》、《病人》、《医患沟通的艺术》以及英国医学院校开设的《医患沟通》、《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及《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情商教育》等课程。开设医患互动和人际交流的专门课程,让医学生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上有什么特点,他们有什么需要,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以期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经验分享进一步探究人际关系与沟通的相关内容。反思自己人际交往的缺点和障碍,通过自我反省和分享他人经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与行为,达到不断提高自己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的目的。使他们逐渐掌握人际沟通技能,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于他们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同时把人际关系发展策略以及沟通技巧的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中来,提高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改善医患关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3.2 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医学院的经验,如对学生开设共情课程,系统地训练医学生如何观察病人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如何从语调中理解病人的感受,与病人进行有效交流,如何更好地感知病人的痛苦和需要。二是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点。葛焕琦[9]等在医学生培养的早期阶段接近临床实习之前,利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 利用SP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对医学生在沟通方面的表现做出评价,如是否有耐心,反应是否敏捷,言语和肢体语言是否得体,态度是否坦诚和气等,以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SP又称模拟病人或病人指导者,是从事非医疗工作的健康人,经专职培训后,能发挥扮演病人、充当教学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在美国和加拿大,70%的医学院校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SP参与教学,甚至还用于住院医生的毕业后教育。
我国一些学者如张泽洪[10]对医护人员进行敏感训练。敏感训练是利兰•布雷德福(LelandBradford)和他的同事在进行无领导者团体的研究时,无意之中发现的一种进行人际关系训练的技术。”就医务人员而言,敏感训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使受训的医务人员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合理且能办到的,要尽职尽责地给予满足;合理但客观上办不到的,要耐心解释;不合理的要求,要讲明道理,以求得病人谅解,使病人对医院有一种信任感、安全感。”
3.3 重视培养学生关注医患沟通中的情感。
李娟[11]用SEGUE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价研究,发现医学生在沟通内容上“只重视疾病”。医学生与病人沟通内容上没有完成从“只重视疾病”向“重视病人”方向的转变。在信息收集上。多数学生对影响疾病的社会、情感心理因素问的不多或不全,问及疾病对生活影响的更少。有研究表明在言语沟通方面,89.9%的医务人员认识到和患者沟通时语言最重要的是通俗易懂,但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医学专业术语进行沟通的比例高达 94.4%[8]。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此时是一种任务的工具,从解决问题出发,以技术性为基础的技巧,所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医护人员使用的是工具性言语。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进行医患沟通,达不到沟通的基本要求和效果,患者很可能感到他们的病情和感受等没有被医护人员理解和认识,患者对沟通信息的一知半解,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有时还会造成误解,引发纠纷。
应该重视患者需要的沟通还包括和医护人员进行社会情绪性的情感性沟通。即需要医护人员视患者为一个个体,而不是一个个案。情感性的言语包括具有鼓励性、令人放松、友善地、开放与诚实的、表示关心、给予信息、表示赞同、对病患介绍自己、称呼患者的名字、与患者聊天等。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力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青年研究,2000(6);41}5
[2] 梁执群、卢莉、朱素娟等.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211~212
[3] 姚晓燕.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问题研究,甘肃高师学报.2003,8(1):110~111
[4] 雪晴.应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内蒙占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6(6);30~31
[5] 陈军.医学实习生对公共关系技能需求的调查与思考,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10月第28卷
[6] 尼春萍等.为医学生开设《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选修课的调查分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年第14卷第7期
[7] 马伟光、李继平.医院场所暴力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5):23~25
[8] 冯军强.某综合医院医患沟通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引导的研究,第三军医大2008硕士论文
[9] 葛焕琦.谈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12月第29卷
关键词: 岭南文化 粤大学生 沟通认知能力
粤籍大学生①与北方学生有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他们从外表到内心都表现着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与认知行为方式。某些人喜欢读书,还用古体诗即兴创作,某些人不喜欢读书,但他们共有的特点是有很强的做事与创造能力,在课余活动、竞赛性项目、独创新表达方面的成就斐然,让教师对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自然的表演能力感到震惊。探究粤大学生社会认知行为方式与北方学生差异的原因,发现是岭南文化的精神特质造就了粤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行为独特性特征。
徐南铁[1](1999)指出,岭南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平民性和重商性。他对岭南文化特征的描述,是整个社会文化中人的群体性表现。针对岭南文化对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影响,杨桂芬[2](2007)指出,在“兼容并蓄、开放灵活、重商务实、创新求变”的岭南文化背景下,广东青少年呈现“接纳包容与欠缺沉潜、敢闯敢拼与独善其身、追求实效与功利主义、善于变通与自由散漫”等心理特点。笔者研究粤大学生社会认知:对自我的认知、沟通意识、对他人的认知和沟通技能技巧四个方面,采用调查法分析粤大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受岭南文化影响有哪些表现。
一、人际沟通能力的概念
从管理学角度,沟通能力属于领导力的范畴。沟通能力是软技能,包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激励他人的能力、说服能力、号召力及团队精神等[3]。从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看,有研究者认为:“沟通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职业活动中,除了不同的专业能力外,决定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方面就是沟通能力,包括自我沟通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4]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人际沟通认知能力包括对自我认知能力、沟通意识(沟通主体性)、对他者的认知能力和沟通技巧四个层面的内容。笔者对人际沟通能力的理解偏重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第一,承认沟通能力在天赋上有一定的个体性差异;第二,肯定人际沟通的能力是在一定文化和社会环境下能够得到培养与提高的;第三,人际沟通能力的表达有赖于主体性的觉醒和个体的自我提高发展训练和思维训练;第四,人际沟通能力不仅仅是依靠口才与技巧,更重要的是人生价值观、人品的综合性体现;第五,人际沟通能力的表现是在一定的社会伦理和价值共识基础上进行的。
二、国内大学生沟通能力调查研究分析
研究岭南文化对粤大学生社会沟通能力的影响,就要了解其他区域文化下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笔者搜集文献发现,关于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医学类学生和护理专业这样特殊的专业学生群体,作为职业素养的一种重要能力着力培养。对大学生基本能力的人际沟通能力研究不少,笔者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分析其他区域文化中大学生沟通能力特征(如表1)。
表1:关于大学生沟通能力调查的相关研究案例比较分析表
从以上五个区域的已有研究案例看,研究者无论是从定性研究还是调查研究都得出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的整体性结论,并针对问题提出培养沟通能力的建议与对策。研究的共性结论:第一,人际沟通能力与学生心理相关,自信心不足、沟通焦虑、自我中心等是重要的因素,即沟通能力高低与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有关;第二,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元化,有天赋因素(语言天赋)和外部因素(如出生地、家庭经济情况)影响沟通能力。研究的差异性:研究维度和研究的分析框架不同,对学生沟通能力要素的重点关注度不同。
笔者的研究侧重沟通认知能力,对自我沟通能力认知、沟通意识、对他者的认知和沟通技巧四个问题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粤大学生中的部分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特点及其在区域文化影响下的沟通认知能力。
三、岭南文化对粤大学生沟通认知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基本情况描述。
调查目的:第一,以院校个案为目标了解粤大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受岭南文化的影响表现;第二,从人际关系认知角度了解粤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沟通意识、对他人的意识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认识。调查时间:2013年12月,调查对象与人数:广东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400人。问卷回收380,有效问卷374份。辅以部分学生和教师的访谈。
(二)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表2),自我沟通能力认知方面的四个问题:第一,学习生活中遭遇沟通困难,53%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第二,与他人沟通顺利完成任务,74.6%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第三,在对个人沟通能力强弱的认识上,44.8%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第四,在不满意自己沟通现状,觉得能做的更好的问题上,74.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在辅访谈中,参访的教师认为粤大学生在小组学习和创新项目中有较好的表现,他们认为针对具体活动中的沟通问题,学生会更真实表达实际情况。而对笼统的沟通能力问题方面,某些学生的认识相对比较模糊。从调查数据看,粤大学生群体中对自己沟通能力的认识中,大多数人并不存在认知偏差;过半数学生确实遭遇过沟通困难,但是在具体问题解决中超过七成的学生能够与他人沟通顺利完成任务;在对自我沟通现状的认识中,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沟通能力有发展空间。这与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认识一致。
在沟通意识方面,某些学生表现有较强的沟通意识。65.1%的学生认为自己沟通之前会做准备工作,46.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过说服别人实践自己想法的经历,62.9%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多次尝试进行沟通的经历。这个数据说明,在粤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某些人在解决问题中,经常使用沟通的方法;当然,有过说服别人实现自己想法的学生未超过半数;但是,超过六成以上的学生多次尝试沟通,在遭遇沟通失败时,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进行多次尝试。这是粤大学生的受岭南文化影响务实、敢于尝试、遭遇困难不气馁的文化影响的素质。受访教师表示,在粤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实有较强的坚韧的勇气和力量,例如学生在组织活动拉赞助等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沟通能力、创意提案和说服力。当然,也有某些学生沟通意识相对较弱,比较胆怯,缺乏主动沟通意识。
在对他人的认识方面,对“发现他人的缺点和毛病”,48.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在“以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55.8%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对“被说服做某些事情”,仅三成学生表示与自己情况相符;对“真诚向他人道歉”的问题,44%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在对他人的认识方面,粤大学生表现出一种较独立、自我的表现,在能设身处地为对方思考方面,也有超半数人表示自己情况相符。受访教师也表示,在独立、自主和自立自强方面,粤大学生表现得比较有主见,关心自己的事情和自我的发展,对于勤工助学、校外兼职工作等自立自强的事情非常敏感,对其他学生的私事不关心,相对表现出比较尊重和民主的精神。在道歉方面,粤大学生如果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会诚恳表达歉意,但也有很多意识不到的情况。
在沟通技巧方面,对“清晰表达自己观点”,66.6%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对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73.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对“观察别人的言行”,59.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对“沟通目的与技巧要完美结合”问题,83.8%的学生选择与自己观点相符。在沟通技能技巧方面,超过八成粤大学生的认知不存在偏差,能够倾听别人意见的学生占七成以上,超过六成学生认为自己能清晰表达自己观点,近六成学生观察学习过别人言行。受访教师表示,在沟通技巧方面,粤大学生更注重的是真诚的友谊,学生日常接触的都是同学和朋友,在诚信的基础上,提升沟通技能。
表2:粤大学生沟通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表
(三)调查结论。
粤大学生在自我沟通能力认知方面,对自我沟通能力认知的具有高效能感的人数偏少;但在实际沟通实践过程中的有良好表现的人数相对较多;大多数人对沟通现状及提升空间的认识不存在偏差。在沟通意识方面,某些学生表现出在具体沟通活动中的准备及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能够多次沟通尝试,说明他们在目标明确的沟通事件中表现出较强的沟通意识;不到一半的学生有过说服别人的经历。在对他人的认识方面,粤大学生中有很多人对他人的认识相对比较模糊,但超过五成学生能以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超过四成学生有过真诚道歉的体验,说明在对他人的认识和理解方面还有很多学生需要提高认识。在沟通技能技巧方面,粤大学生不存在太大认知偏差,在倾听、表达和观察等沟通技能递进的问题中,人数相对减少。
粤大学生的人际沟通现状并不像很多人担忧的状态,大多数学生并不存在很多的人际问题,尤其是以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的人,在人际关系中理解他人言行,不容易有偏激和“钻牛角尖”的现象。还有将近两成的学生需要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从粤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表现中看到岭南文化的影响力:低调务实的人生态度、诚信真诚的处事精神、平等民主和个体主体性。
四、粤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沟通认知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培养大学生沟通认知能力的内核:价值共识。
良好的沟通建立在理解对方的意愿,并结合自我意愿,达成某种程度的价值共识。大学生沟通能力是其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外显,学生人际交往过程是分享学习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过程,有共同价值观基础和兴趣爱好的人,很容易互相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法理解对方是造成大学生沟通障碍的根本原因。因此,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核心的内容还是整体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不仅仅是沟通技巧的培训,更是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出发的人际影响力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方面,要重视学生核心价值的培养,在课程与社会实践环节都要强调核心价值,尤其是教师的身教言传的人格感染力,是学生人生方向的标杆人物。核心价值观不是口号和说教,而是教师和学生活出来的丰富生动的生活,是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性,言语和行为的一致性,是文化价值在人身上内化后的外显行为。
(二)推进大学生沟通思维的培训与沟通实践训练。
核心价值的养成是终身的过程,其过程漫长而成果显现期也长,却是根本性的动力源。有了核心价值还不够,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显示还需要沟通意识、沟通思维和沟通实践。是解决“为对方得益处却不被理解与回应”这样随处可见的问题。关爱发起者对被关爱者更是如此,沟通意向与目的得不到回应,这就需要沟通思维和沟通方法层面的改善,也可以开始沟通方面的培训课程或短期训练营。例如《组织沟通》、《沟通心理学》、《NLP自我再造计划》和《沟通能力培训全案》等课程,供学生自由选修,并将沟通能力训练作为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贯穿沟通能力的实践练习,点滴积累,终成习惯。
(三)保护学生的“岭南思维”,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粤大学生有很强的“岭南思维”方式,思维的开放性、民主化和重商性精神表现比较突出,在行为方式上更强调踏实、务实和劳动自强的特点,对工作和劳动的价值要求比较直接,较之北方学生“爱面子”、“唯有读书高”的认知行为方式有较大差别,尤其是农村学生朴实的“岭南思维”中还强调对传统民俗和家庭习惯的重视,孝敬父母自立自强。保护学生的“岭南思维”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对于行为习惯上的优点要加以赞赏、欣赏和强化,同时也鼓励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学校可借助广东创建文化大省的规划,借助政府和各种民间团体的力量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做好阅读规划和阅读报告等过程,体验阅读带来人生精神境界的提升、知识能力的提升、文化素质的提升和贵重品格的提升。反思所处时代所遭遇的群体性或个体性“富而不贵”的问题,如何养成“高贵”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通过阅读拓展他们对社会更广阔的认识视角,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精神的张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形成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
(四)对少数存在沟通认知偏差学生进行团体辅导与特别关爱。
对少数存在沟通认知偏差的学生,主要有四种表现:第一,价值观偏差,较悲观厌世,言语激进、脾气暴躁,缺乏积极心态造成的人际关系沟通不良;第二,缺乏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自我控制和管理常识,不遵守时间约定、在教室或宿舍公共场所制造噪音、随意丢弃垃圾等不良习惯,被同学厌恶受到排挤和歧视而造成的人际关系不好;第三,“自以为是”缺乏自我反省和考虑他者感受,阻碍人际沟通过程造成沟通不良;第四,“宅型人生”,沉迷网络游戏、影视、小说等世界,忽视与现实中人的沟通交流,因缺乏沟通经验而形成的沟通不良。对这些为数不多的种种存在沟通认知偏差的学生,要重复发挥学生社团与朋辈关怀的力量,发现这些人,针对他们的问题,以团体性的活动与特别的个体咨询进行关爱。引导学生向积极乐观心态、自我反省与自我控制、自我改善与自我发展等有目标和行为导向的人生方向前进。
注释:
①粤籍大学生,以粤语为日常口语的学生,也包括第一口语为客家话、闽语等本地学生。
参考文献:
[1]徐南铁.20世纪末岭南文化的现状分析[J].学术研究,1999(12):124-126.
[2]杨桂芬.岭南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心理特点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8):243-244.
[3]陈雨露.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诉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2(7):4-6.
[4]童革.基于职业素养提升高职生沟通能力的路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6):178-179.
[5]王峰.培养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42-45.
[6]马湘桃.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25-30.
[7]陈桂霞,张晓华.高职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1(12):11-13.
【关键词】中职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91-02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的过程,是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际沟通能力将直接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可以说要提高人际交往效果必先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而当代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交往范围较窄,致使大部分同学不善沟通。在与许多同学谈话时发现,他们常常会很紧张,词不达意,表达能力极差,不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成功表述自己的思想。这种状况对于他们将来毕业走向社会 ,走进工作单位都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中职生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呢?
1 克服羞怯心理
中职生由于过去交往范围较窄,与陌生人接触较少,在与人沟通时常会紧张,结果变得手足无措,想说的说不出,该讲的讲不清,让人着急。特别是在大众场合,情况更糟。记得班上的第一次班会,让同学们依次上台作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结果很多同学站在讲台上,低着头,手不知往哪儿放,声音小得象蚊子,效果自然很差。其实害羞与胆怯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它却实实在在是一道阻碍沟通进行的障碍。要克服羞怯心理,只有在交往中不断锻炼自己,树立自信心。中职学生可以利用在学校的机会,多与同学和老师广泛交往,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胆量。另外很多学校都有班团活动,在班团活动中,应该珍惜每一次机会,主动发言,大胆表现自己,破除自己的羞怯心理。
2 注意场合,把握气氛
我们常说“话要分场合”。原因是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气氛。我们在这些场合之中与人沟通,就应该注意无论是言谈内容或语言表达方式,都应该与场合气氛保持一致。如参加开业庆典,你谈论的却是破产倒闭的事情,肯定让人讨厌。在探望病人时,切忌谈论死亡。在庄重严肃的场合,就不能表现你的风趣与幽默。总之在与人沟通之前,我们随时应该考虑言谈的内容、方式是否与交往场合气氛相适。
3 巧选话题,扣开话门
话题是指谈话的主题,它的选择很重要。我们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主要取决于话题的选择。在生活中,我们与熟悉的人沟通,由于彼此了解,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而在与陌生人沟通中,话题的选择则相对较难。选择话题的基本原则是:试探了解,寻找共同点。一般我们可以首先谈论一些大家都熟悉的普通话题,如:最近的热门新闻,体育赛事,文艺,天气情况,旅游,服装等。在交谈中通过不断听、观察来了解,推测对方。比如对方的籍贯、职业、学识、经历、爱好等,然后不断深入,寻找到双方的兴奋点。这是与陌生人沟通中最关键的一点,当然也是最难的一点。另外,我们也应该注意,有些话题是不宜选择的。如:你完全不懂的,你自己不感兴趣的,别人的隐私,自己与别人的恩怨,自己的成功经历等。
4 区别对象,因人而异
在与人沟通时,由于沟通对象不同,其民族、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修养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所谈论的话题、具体语言表达方式等都应该因人而异。如沟通对象的文化素质较低,我们就不要谈论较深的专业话题,语言表达尽量浅显易懂。对文化素质较高甚至专业人员,则可更多使用书面语言、专业术语。这里还要考虑双方的关系。跟长辈领导沟通应当庄重尊敬,谦虚谨慎。与同辈交谈可以无拘无束,自由随便。对女士切忌轻浮。对不同民族、不同的人,应尊重其、风俗习惯,而不能妄加评论。
5 注意倾听,善于观察
沟通的过程,是说与听的双向互动过程。然而,我们往往重视说而忽略了听。其实,在沟通过程中,说与听是同等重要的。沟通中的听有两大作用:一是可以了解对方,指导和调整沟通,完成双向互动。二是可以体现对对方的充分重视与尊重。在倾听中要求作到“三个到”,即“耳到,眼到,心到”。也就是说在倾听别人谈话时,只是用耳朵认真听是不够的,目光要专注地望着对方面部,同时用心记忆,分析。在沟通中,由于信息并非单纯通过声音传递,所以一个成功的沟通者还应该善于观察。从对方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中去获取信息,分析对方的心理反应。这里要求我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态语言,如在交谈中对方不停搓手,表示紧张焦;眨眼是说谎的常见反应。将各渠道获取的信息综合起来,准确地把握沟通对象,就能够指导沟通的继续进行。
6 语言文明,简洁准确
我们有些同学,由于平时不太注意,经常爱讲脏话,这在沟通中让人反感,会给别人留下粗俗、素质差的印象。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注意用语文明,不讲脏话、粗话,多使用礼貌用语,争取在交往中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我们还应该讲求语言的简洁、准确。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家齐夫根据他对语言的研究,总结出著名的“齐夫定律”。在言语沟通中,说话者只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个概念最省力,听者也用一个词来理解最省力。这就要求语言应尽可能简洁。并要求保证准确,少使用模疑两可的词语,更不要词不达意,让人误会。
7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沟通能力中,表达能力其实只是一个方面,综合素质则是内在基础。我们常用“茶壶装汤圆”来比喻不善表达的人。但如果根本没汤圆,任你用什么容器装也是倒不出的。实际上一个人的谈吐是他道德品质、学识水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要真正提高沟通能力必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与人沟通,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能成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者。
实践证明,中职生在沟通中的障碍,不仅影响人格的发展,而且制约他们对知识的领悟和把握,更会对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此,作为一名中职学生应该充分珍惜和利用学校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8.058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8-0163-02
一名合格的高職生不仅具备相应专业技能,更应具备相应人文素质,这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尊重人才培养规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兼顾“职业人”和“社会人”的培养,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理应得到重视。结合护理人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标准[1],对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体系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特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设计,为护理教学提供资源。
1课程定位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是高职高专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主干课程。本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职业素养为本位的课程观,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2]。主要任务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树立与他人沟通及礼仪意识,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及护理实践中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融洽人际关系,并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适应职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也是内、外科护理等专业岗位群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为后续其他课程的开展起到桥梁作用[3]。
2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2.1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士的要求划分为若干学习模块《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设计参照了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将此课程的内容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士的要求划分为若干学习模块:绪论、护士仪表礼仪、护士行为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交往礼仪、护士日常工作礼仪、跨文化护理礼仪、护理人际关系、人际沟通与有效沟通、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人际沟通与护患冲突、综合训练及考核。
2.2课程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教学中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充分运用礼仪的道德功能,规范护生的行为方式,要求护生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保持慎独精神,自觉地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和患者的利益,使护理礼仪成为护生乐意接受的约束,自觉遵循的规范和努力追求的修养,塑造“美好情操,良好气质,端庄仪表,严谨作风,精湛技术”的白衣天使形象。
2.3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实训为主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专业礼仪和职业修养特点,增加护理礼仪、人际沟通与交往的实训力度,加强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立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同时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灵活应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临床奠定基础。
2.4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训的同时,在学校组建“礼仪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文艺演出、社会服务中进行实践锻炼,使学生能把课程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及护理实际结合起来,成为融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为一体的优秀护理工作者。
3学时分配
总学时不变,将理论与实训课比例由2∶1调整为1∶1。目前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见表1。
4教学方法
4.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充分体现以护理实践中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课程设计思想[4]。通过开展沟通实践的活动项目来驱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理论讲授、多媒体展示、视频录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训练、见习、实习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沟通与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资源,生动形象地演示护理礼仪服务和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体现在个人形象的树立,护理工作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运用,工作中各种关系的沟通能力,与各种病人沟通的能力等;方法能力体现在自主学习,分析迁移应用能力,决策的能力,实践应用的能力;社会能力体现在团队合作、溝通、协调及包容的能力。
4.3课外辅导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在辅导学生训练基本礼仪规范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及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4.4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职业教育改革现状和趋势要有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模式。本课程特别要重视实践,注重自身双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5考核方案
5.1理论考核理论考核占40%,命题应注意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减少机械性记忆,尽可能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化。考核包括平时的课堂考核、小组讨论,作业以及期末结业考核组成。
5.2实践考核实践考核占60%,分成模块考核和综合测评,如护士礼仪的化妆、形体、接待、引领、日常礼仪、求职应聘、简历制作、自我介绍等模块,综合测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自编情景剧设计各种护理工作情景、交往情境,并将礼仪及沟通知识运用情境中,根据承担的角色表现给予不同评价,通过考核无形之中也在提升学生的能力。
通过实施以上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增加了胆量和自信心,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同时给予教师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小玲,秦素霞,安晓妤.浅谈高职高专助产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设计[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4(5):302-303.
[2]高燕.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12.
[3]邹琴,赵延慧,李晓玲.《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改革实践与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5,8(30):73-75.
[4]王静.人际沟通与交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8-111.
【关键词】医药商贸系 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48-02
人际沟通能力与礼仪素养是当今社会对人们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日益为社会所认识和重视。职校毕业生的沟通能力与礼仪素养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此形势下,许多职校开设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主要传授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和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社会交际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医药商贸系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医学、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需要有高技能医药营销专业技术和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这其中就包含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自身的礼仪修养。本文试探讨医学商贸系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如何开展教学改革,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学到更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不拘泥于常规,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激发学生本质需求,使学生产生内在动力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其中“人际关系智力”的开发和学习在我国9年义务教育中一直被忽视。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的相处中,都是凭借本能自发摸索沟通的技巧。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许多困惑,如:“为什么别人有很多朋友,而自己却总是觉得孤独?”“如何聪明地解决人际冲突?”“你想知道如何结交更多的朋友吗?”“为什么我今天又和同宿舍的舍友吵架了,真后悔!”等等。老师把这些鲜活的案例结合理论进行展示、剖析,就会激发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本质需求,继而产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内在动力。
(二)创设宽松―鼓励式的班级学习氛围
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课堂内容和互动方式,在不同班级参与度和效果迥异。这和各班的班级学习氛围有密切关系。所以,教师可和班主任一起,努力营造宽松―鼓励式的班级学习氛围。对于那些平时比较拘谨、缺乏自信的学生,只要他们敢展示自我,就应多给予鼓励和表扬。例如,在一次“药品说明”的沟通实训中,需要“顾客”咨询和销售人员的大胆介绍来完成。这当中,其实很多同学想参与,可是又怕别人会认为自己表达太简单而不敢主动参加训练。这时教师应大力肯定,表扬愿意参与沟通学习的同学,表扬该同学为全班达成沟通目标作出了贡献,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易于在全班形成开放―宽松的沟通氛围。
二、不拘泥于课本,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模式
(一)确立“教材系列”的概念和观念
学生对人际沟通与礼仪课产生兴趣后,教师还要抓住时机,运用多种手段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不必拘泥于教科书,要确立起“教材系列”的概念和观念。教材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是成套化的系列,具有广义性和多样性,绝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而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编写出来的,以文本形式呈现出来的教材,是学校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但不是唯一的教材。所以,要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教学的做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发和利用教科书以外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包括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对教科书进行合理的利用、加工和改造以及补充、完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生活中更为鲜活的案例为补充。如热门影视剧《杜拉拉升职记》原著小说里有大量的职场人接人待物的礼仪内容,与领导相处、与同事相处的法则和技巧以及与客户谈判的技巧的例子,是学习的好教材。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这些提升职场生存技能的材料往往会大受医药商贸系学生欢迎。
(二)通过案例教学来加强综合训练
基础训练铺垫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综合实训则在基础练习的基础上起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作用。再则,人际沟通与礼仪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更应设置综合实训来保证课程目标顺利实施。我在教学别注重通过案例教学来加强综合训练。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的和课堂教学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习者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习者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习者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它能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得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相对深刻,对学生技能的形成更为有利。例如,《人际沟通与礼仪》教科书第二、第三、第四章分别是“塑造有效地沟通风格”(本章主要包含善于提问、认真倾听、用心说话和巧用肢体语言等内容)、“举止得体让你更具风采”(本章包括礼仪概述、仪表礼仪、体姿礼仪和生活礼仪等内容)、“成就沟通的素养”(本章包括积累知识、锤炼语言魅力、陶冶高尚情操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内容),每章节都是分别进行举例和开展实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支离破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仅仅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上。如果能把这几章节内容整合在一起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实施综合实训教学,设置职业情景案例导入――案例讨论分析――案例纠偏(教师引导和精讲点拨)――总结规律、掌握方法――拓展运用与升华的教学流程来实施实践教学就会收到更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比如模拟药品退换货现场。这个实训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应对能力。教师扮演顾客,先打电话来咨询药品退换货事项,然后到药店退换货,情绪上表现得较为激动,表达上也不够清楚,问一些刁难学生的问题。学生先讨论作为营业员应该怎么样面对。教师引导和点拨及总结规律:态度要亲切友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现场语言要规范,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和用“是的”、“我理解”等表示认同和肯定的语言,同时对顾客真诚地道歉,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谈话时切忌左顾右盼,交谈时注意要有意识地了解顾客的兴趣及关心的问题,询问顾客“您怎么看?”以观察和了解对方的反应,通过顾客感兴趣的话题引导顾客,使其产生认同感。还可以适时插入轻松的俏皮话以缓和紧张的情绪;在顾客叙述结束时,客观地将事件的全貌及发生的背景详细地描述出来,能在了解顾客退换货的情况后核查是否符合退换的原则,然后及时给予处理等等。再次组织练习时案例的训练目的也达到了。
(三)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
理论学习和实战训练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牢记知识,得到“实惠”。传统的教学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作为一门训练口才的课程,相对而言理论较为通俗,学生在以往的学科教学中也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渗透,教师适时地讲解即可。应该把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一定的提升。比如在“非言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跟老师学习并亲身体验各种肢体语言的妙趣;在“交谈艺术与实践”中,学生可以分组自由交谈;在“倾听是一种沟通艺术”中,学生可以互动地体验倾听的重要意义等等。本课程共七章内容,72学时,理论内容汇总为48学时,实践课为24学时。每四个学时理论后穿行两个学时的实践课,有时先理论后实践,有时先实践后理论。如果理论好理解,则先讲理论,然后再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如果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或者内容较多不易记忆,可以先实践。比如在说话的向思维训练中,同样都是关于返利的表述,甲同学这么说:“我们老总只批了的返利, 我也没有办法,您就将就一下,下次我再给您申请多一些。”而乙同学说:“我们老总只批了0.5%的返利,我千方百计给您说好话,反复强调您是我们的重要客户,最后老总特批了比别人多半个点的返利。您这回可得多进一些货,要不下次就没法享受优惠待遇了。”甲、乙两同学的思维迥异,一个从左到右,一个从右到左, 其效果截然不同。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实践或游戏中,通过切身感受,领悟出一些理性的东西,然后上升到理论,从而悟出课程内容的真谛。
三、不拘泥于理论考试,追求考核的多元化
过去在教学中,学生只要背书背得好,考试分数就会高,但在实际生活中的沟通表现不太让人满意。笔者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学科期评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中(属成绩优秀)人际关系不良、沟通能力差的学生为数不少;有学生考试期评分为92 分,但在生活中与人交谈时显得拘谨,紧张,不善言词。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高分低能”。笔者认为,人际沟通的教学重点在于实践性,教会学生沟通的技能,教学要学以致用。假如我们教的学生只会背书而不会用,教学脱离了实际,就成了“读死书或死读书”了,这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要使学生重视对人际沟通的学习并提高沟通能力必须要改革教学考试评估形式。学生重视的是考试成绩,如果考试形式改变了,学生必然会围绕考试来学习,因此,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综合来评估学生的成绩。按学校教学的要求,学生的期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5%(包括作业、小测验等)+最后考试占50%(笔试,按传统考试,最后考试是综合性的理论考试)+学习态度5%,由老师掌握)组成。成绩评定方案如下:成绩评估按所学内容分为两个模块,A模块(即沟通模块)3学分,该模块采用闭卷考试,段考、期考分别各占40%、60%。B模块(即礼仪模块)1学分,主要考查平时与老师、同学相处的礼仪等日常礼仪表现,采用平时考核方式,分老师打分和学生互相打分形式,分别各占70%、30%。笔者认为,这样更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际沟通的实际水平。笔者希望通过考试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增强社会角色意识,学会从多角度理解不同的人,通过实践活动规范沟通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不再死记硬背、读死书),明确学习人际沟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韦豪习.人际沟通教学考试评估改革的尝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6)
[2]张少华,郑泽宏.职业口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3]冷晓红.人际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