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美术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2-08-08 20:48:15

序论:在您撰写美术课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美术课教学

第1篇

【关键词】美术课教学探讨

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活跃的气氛、丰富的信息输出,更要追求高效,只有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探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

三、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

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当然,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作品之间有无可比性、比较价值的大与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要作有明确目的的比较,不作牵强附会的比较,教师不应以简单的讲解来取代学生的比较体验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上要让师生形成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五、有效练习策略

有效教学的显现特征主要是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已学的知识与技能,而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是通过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设置的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必须难易适度,让学生对课堂作业感兴趣,对学习有意义、有价值,在变化性、多样性的环境中学的更加积极,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六、注重有效地评价

有效地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和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将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便于老师及时反馈。

七、注重有效的教学延展

第2篇

一、更新观念,确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

初级中学的教学既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升学比率的共性基础,又要考虑各学科学习获取知识的延伸;既要考虑人才的培养,社会的需求,又要考虑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既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美术学习,又要抓住素质教育不放,以人为本,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中乃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具有品牌效应。根据我们初级中学现行的美术教学状况,课程结构应做必要的调整,我认为初级中学的美术教学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基础训练环节

2.审美教育环节

3.社会实践环节

二、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美术教师专业的发展

1.课程资源的开发

美术课程正处在战略性变革时期,课程资源开发成为新的切入点,凡是对学生艺术修养和对大自然的欣赏能力有提高作用的有效资源都应该进行开发。

2.课程资源开发可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美术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必定会促进专业技能的发展。因为,介入课程资源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素材和策略的挑战,让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从理论上讲,能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及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准备,并且教得更好,也更为自信。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变革的过程,是帮助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构建现代艺术观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课程资源开发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协作,从而达到“打造精品,文化与美术双赢”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画先学做人,画品亦是人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在教学生学做人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要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内在兴趣。

第3篇

一、严格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

美术是选型艺术,也叫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现又是静止的并对物质具有特殊的依赖性,从而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中学美术教学就是根据其自身的这些特点而确定了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在我国古代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的“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等等。现代又提出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等。他们当然都可以适用于中学美术教育,但美术教学毕尽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而教学上又有其自己的一些原则。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认真贯彻这些美术教学原则,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为矛盾的转化创造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

中学美术教学究竟主要有哪些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些什么要求,笔者有如下认为:

(一)审美性原则。1989年中央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规定:“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并再次要求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主线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始终。可见,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贯彻审美性原则,应该做到:

(1)把审美教育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到美术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即要求教师从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辅导课外美术活动及教学总结,都应该注意给学生传授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认识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的能力。

(2)把审美教育同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陶冶美的思想情感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特殊作用。恩格斯说:“美育就是美学方面的教育”;说:美育,“可以用它来陶冶人的感情,培养高尚的人格,发为伟大的行为”;康德也讲:“美是道德的象征”。

审美教育,既是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它也是提高社会主义公民的审美文化素质重要途径,全社会都应引为重视。

(二)直观性原则。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这就只有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如把握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一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贯彻直观性原则时,应尽力作到:

(1)语言的表述应形象、生动,口齿清楚,能深入浅出,简明扼要。

(2)要尽量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示范直观等,并能做到把握好关键,适时展现。

(3)要教给学生掌握好感知物象的正确方法和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填鸭式的满堂灌是起不到美术教学效果的。

贯彻启发式原则,要求教师应做到:

(1)教师必须胸中有学生。班上有多少学生,他们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爱好如何,掌握的知识、水平情况怎样,心中有数,教学时方能作到有的放矢。

(2)启发学生的思路要定向,前后所提之问题要有连贯性,而且只能围绕主题进行,否则,会漫无边际,无法收拾。

(3)不墨守陈规。即所提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多一些,形式变化要大一些,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四)精讲善练原则。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苦练,但每课时又只有45分钟,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不精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少讲,把所用之道理讲清楚,把重点、难点讲透,把方法、步骤和要求讲准确,以达到指导“善练”的目的。“善练”,就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严格的训练计划、方法步骤,按质按量地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贯彻精讲善练原则,要求做到:

(1)明确所讲理论与其指导实践的关系,绝不能为讲而讲,更不能有与练无关的讲。

(2)精讲善练,讲是关键。讲的内容是为了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认真地多练、苦练,使练的方法步骤正确,达到“善练”的目的。因此,对“讲”,一要求精炼、概括、扼要;二要有真知灼见和规律性的知识。

(3)要保证学生练习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认真做好辅导工作,即在学生练习时,要求教师认真巡视,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并能否运用于指导实践;是否理解了训练的目的、要求和作画的方法步骤;学生观察、理解事物的方法是否合理;对工具材料的掌握和运用是否恰当等,并能及时地予以辅导、肯定或改正。

(五)以点带面,面向全体的原则。我国现行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年龄为基准组建的,由于学生的来源及其生活条件、所处之社会环境的不同,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乃至天赋差别,造成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必然存在的,而教学活动是集体的,要求也是以统编教材为依据即划一的,这便产生了统一要求与水平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然而我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唯一的办法,只有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在不同基点上去要求、提高。

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应该做好:

(1)善于选择典型。上一节课,学生多,课时短,每人都能享受到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选择典型来启发大家。选优者,以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其加大学习份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在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跟上趟,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不足,作借鉴之。

(2)注意加强辅导的针对性。教师经过巡视检查,已基本上把掌了全局,对反映练习的目的、方法、步骤和要求方面的情况业已掌握,这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导对象,或是对训练目的的不明确者,或是对方法、步骤掌握不正确者,或是不按要求去做者,进行重点辅导,可以达到启迪多数,面向全体之目的。

(六)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创造性才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和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切不可忽视。美术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贯彻创造性原则,应要求教师做到:

(1)正确认识美术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有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教育。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审美文化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社会的生产技术也离不开美术。

(2)培养创造性才能需要从创造性的学习开始。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学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也需要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智力和才能,都得从小开始培养,这就需要教育,其中包括审美文化教育,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中,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上之中学美术教学原则,既有他们间的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把他们配合起来,灵活地、创造性地遵循和运用。

二、认真研究和选择美术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美术课 教学方法 初中生

1.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知识信息迅猛增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越来越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其中,“美”即指美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通过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的,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培养审美观念。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很多认识及习惯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形成的,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重要时期。所以,如何利用初中美术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审美情操,是每位初中美术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

上好初中美术课程的关键是做到以下几点。

2.1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美术教师要上好美术课,首先就要了解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只有这样,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法展开教学。初中生正处于从少年期转向青少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思维活跃,满腔热情,对一些社会现象开始形成自己的感受,自制力和意志力不断增强,开始迫切希望老师和家长相信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具有独立意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能力有限,很多事情做不好。比如,在美术课上,他们对实际绘图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再加上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导致对美术课不够重视,提不起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利用美术课教学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了。针对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在教材和教法上进行钻研,有意识地增强美术课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既不能停留在儿童绘画的水平上,又不能过于成人化;既不能限制太严,又不能不重视教学方法。

2.2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发展规律,综合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2.2.1讲故事法。美术教师根据美术作品向学生讲解画家轶事、作品产生的背景或者作品中传达的内容。听故事是初中生共同的爱好,借助此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极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美术教师在讲故事时应该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引出主要内容,使初中生容易接受。比如讲解《奥古斯都像》,不必向学生直接讲解雕像本身的特点,可以先讲“国王与画师”的故事,以此引出雕像的特点。

2.2.2启发式讨论法。让学生根据美术作品相互讨论,谈谈对美术作品的体会和感受,教师可以在作品产生背景、画家生平等方面偶尔做些提醒,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历,辨别假、恶、丑与真、善、美的界限,以此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2.3诱导法。初中阶段的美术教材加入了很多理论内容,这些理论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为此,美术教师要合理利用诱导法,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加强对美术理论的了解。比如在讲解《形势与美》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武打电影的片段,大致如两名高手在决斗,两人没有动,而周围的环境在变化,树枝在摇曳,树叶被吹起,然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导演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场景,为什么不直接出现武打场景?利用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通过动静的强烈对比,可以烘托人们的心情这一理论。这样的理论讲解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易于接受理论知识。

2.2.4实践法。美术课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果教师只是匆匆地将理论讲解完,并加入一些示范就直接布置作业,往往会让学生学得不是很认真,马虎地完成作业。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美术课的教学目的才能完成。所以,美术教师要根据本节美术课的具体要求,适当安排一些室外写生课,让学生在室外写生过程中体会绘画的感受,并巩固绘画技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既学得认真,又画得开心,在无形中提高审美情趣和绘画技巧。

3.结语

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美术教师都要时刻谨记,自己面对的是初中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少年。只有紧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怀着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爱,精心准备、巧妙布置、细心讲解,才能为学生在这个人生转折点上奠定美育基础,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这样,美术课才会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梅玉洁.美术课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徐晓东.例谈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课上的使用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06).

[3]刘长慧.试谈素质教育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方法[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4).

[4]袁良波.浅谈高中美术课互动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8).

第5篇

【关键词】乡土 美术 教学

家乡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部分,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泉源。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乡土资源就是存在于我们身边,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产生艺术创作的灵感。农村蕴藏着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如抬眼就见郁郁葱葱的大山,放眼一片田园风光,这些风景可以写生自然风光;俯首即是泥块、木料、种子等可用来作为泥塑、木刻、豆贴画等创作活动的材料。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作为农村地区美术教育如何更加突出农村乡土特色,如何调和教育思想和教育现实间矛盾,开发利用美术乡土资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美术教学方式成为美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明确课程目标,保证教学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以兴趣小组活动为龙头,以美术课、为主要教学阵地,开展教学活动。各个年级中,根据师资和学生的意愿,开设相应的个性化版块。

我们坚持体现文化价值和艺术自身的感染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体现乡土美术的普及性和发展性。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信息,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刻苦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确定教学的内容,谋求多元发展

1.拼出乡情——乡土拼贴画。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我们美术老师指引下,孩子们将这些农村中随处可见的各种树叶、麦秸、野草、蚕豆、稻谷、黄豆、稻草,甚至瓜子壳、树皮、蛋壳、破布,经过孩子们的巧妙构思,精心制作,化腐朽为神奇,就诞生出了一件件别具一格富有情趣的艺术品。

而拼贴画材料和工具的多样性,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同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拼贴画教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亲自动手,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掌握拼贴画制作的方法,增强材料和工具的运用能力,体验经过脑和手把普通材料变为一种艺术品的自豪和喜悦,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漫笔人生——乡土漫画教学。在“乡土漫画”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少儿漫画教学的认识,首先我们确立了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始终把通过漫画教学培养学生素质摆在重要的地位。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漫画教学灵活地、合理地引入美术课堂,挖掘能有效吸引学生眼球的课程资源,发挥漫画的独特优势。我们发现儿童对夸张变了形的特征非常敏感,对夸张、变形、拟人、比喻、颠倒等漫画表现手法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自觉地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加痴如醉的游戏心态,这正是我们所追求儿童观和教育观。

3.“我形我塑”—— 乡土泥塑教学。“我形我塑”泥塑活动是芝小乡土特色的美术教学系列活动的之一,泥是田头直接挖来的,场地是学校的水泥地。我们对学生的活动没有更多要求,开心地玩泥巴,只要表现我想要表现的,塑我想塑的。让孩子们在树阴下,在花坛边,在台阶上,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或坐或蹲或跪,尽情地玩,尽情地创作。学生作品里有小朋友们喜欢的小动物,也有科幻的外星人、城堡……让师生都在玩中放松自己,让老师在玩中回味童年,让孩子在玩中享受童年,让师生在创作的同时,亲近泥土,享受快乐。我们摒弃了橡皮泥、陶泥,而去田间直接挖来泥土,在艺术教育的同时向学生宣扬了绿色理念,更在玩中累积热爱土地的情感。

4.剪出生活——乡土剪纸教学。剪纸教学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剪纸的知识和技巧,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全人格,培养基本的剪纸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内外作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5.版下生辉——乡土版画教学。用纸版用为拓印材料制作版画, 尝试利用乡村中一些常见的材料作为拓板,使版画更具乡土特色和表现艺术。

三、建立“展示性”评价机制,享受乐趣体验成功

1.充满热情的评价方式。设立静态展示舞台,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角落里,开辟出展示园地,展出学生日常作品。处处是展示的舞台,时时是展示的时机,充分挖掘可展示因素,让学生在展示中发展。

第6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促进参与;问题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300-01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我让学生找有关标志设计的资料,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并结合2008年中国奥运会,展开学生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以下是笔者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浅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必须要有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当师生双方同处于精神高度亢奋状态里面,传递知识就会自然、顺畅、快速、准确,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就会处于极佳状态。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第四课《梅竹精神》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基础知识、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美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能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场所。

二、稳定学生兴趣,促进参与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各美术种类并非都有趣味性,甚至有的还枯燥无味,同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也不易长久维持。面对这种现实,就要求教师集中精力钻研自己的学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他们感受到,上美术是一种享受,自己才是这节课的主角,让他们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稳定学生学习兴趣,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切身获得对艺术的审美体验。而教师要有意识的启发诱导,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的转换有所观察,迎合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不能只依据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的多少来评判学生学习的好坏,而应该观察学生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创造性和想像力的发挥程度来评价,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美术教学时,我认为问题的设置是教师能否发挥引导作用的关键。从最初引起学生兴趣、到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师巧妙的问题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成为主动探寻知识、掌握知识的主体。

三、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中,现代教育呼唤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强,有省时、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在以往的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资料来源往往局限于书本图片或几本书籍、杂志中的精彩图片,但那一张张小得可怜的图片使学生即使睁大眼睛,也看不清楚。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故事,游戏和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如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信息,并有机组合,声形并貌,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有力于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美术活动中来。

四、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

第7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更加深刻和真实地反应了多层次、多侧面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传播美术特有的历史、思想、技术和知识的产物,是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美术教育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指普及性的美术教育工作,它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普及美术知识;二是指专门的美术职业化教育,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相当文化修养和创作能力的美术专业人才。前者主要依靠包括中、小学在内的美术课程和公共教育体系来完成,后者则主要依赖中、高等美术专业教育来实现。

美育的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举个例子:一位满脸皱纹的普通老人,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觉得他美。但在艺术家眼中,一方面,老人的皱纹在形体上使脸部形体更丰富,这是外在的美感体现;另一方面,老人脸上的皱纹代表了他所经历的生活,这是内在的美感映射。因此,美育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力求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出美来,进而能以审美之心来看待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其品性,完善其情操。正如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所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作用之画,单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

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因此,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非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强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这种体验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而得来。

引导学生喜爱美术课,用艺术的慧眼发现生活中的美,以下三点更为重要:

1.教学方式多样运用

在刚开始进行美术教学时,笔者曾经和语文教学一样讲满一节课,希望以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来充实学生的头脑,引起其学习美术的兴趣。但不久就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贯穿始终。而且,这种讲法更是有单调之处,难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以后的课中,笔者又把很多的范图集中在一节课给同学们欣赏,希望能通过方法的改变来达到引导的目的,但效果同样不很理想。

有一次讲《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为了让学生理解构图这个概念,请五位同学分别到黑板上将六个苹果组成一个构图形式,课堂气氛格外活跃。笔者得到启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出示范图、在黑板上范画、放映幻灯片、自由提问等形式不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一直集中并跟着笔者的引导走,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总是教师向学生提问,笔者反其道而行之。课堂的前10分钟讲授基础知识,后30分钟由同学提问,笔者来解答,最后5分钟总结。这种授课方式中,学生有机会难为老师了,所以想方设法找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学生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在课堂上才不会出丑。

2.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法时,常常会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如范围小、直观性不够等,特别是在教授美术技法时局限性更大。一方面学生要准备许多工具,另一方面又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操作,这就需要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弥补不足。如用PPT制作电脑幻灯片,用Authorwaer制作交互性强的课件,或者直接播放光盘给学生欣赏,这样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接触面,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

此外,在学生操作方面,也可以借计算机中的“画笔”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技法操作,如设计标志等内容。这样的教学,学生一则可以对美术技法有一些了解,二则课堂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一些。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其他的软件配合教学,如讲解空间,可以利用3DSMAX让学生制作三维物体;讲解室内设计,可以利用3DHOME制作简单的室内设计作品。这样,相信美术课堂会更受学生的欢迎。

3.注重对审美情趣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