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现代经济管理学范文

时间:2023-07-03 15:50:18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经济管理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现代经济管理学

第1篇

1、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位于江西省共青城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于2001年8月由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设立,并于2003年12月经教育部予以确认为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办学性质为独立学院。

2、学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朝着建设“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类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迈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经济管理一词古所未有,然《系辞》所提之“理财”,实与今日经济管理之义相当。围绕着理财,《周易》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管理原理,现依次论述如下:

第一,观象制器的原理。语出《系辞》:“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易经中有的卦名本身就取自器物,如鼎和井等,卦爻辞中更有缶、圭、弧、舆、金车、大车等多种人造器具。《系辞》作者记述了刳木为舟、剡木为辑、断木为杵等各种工具发明的情况,赞颂这些发明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的重大作用,并明确提出了观象制器的原则。这一原则的要义在于人类社会要不断地进步,人类生活要不断地改善,就必须不断地创制器物,发明各种器具,而新器具的创制,新产品的发明,需要仿效观察客观的物象和事象,需要通过和各种自然现象接触碰撞来提高发明的智慧,激发创造的灵感。历史证明,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演进,都伴随着新器物的创制、新产品的发明,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内容的丰富,生活条件的便利,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效率的大幅度增长,都离不开器物的创制改进,特别是新工具新产品的创造发明。时至今日,创制器物、发明工具,仍然是现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动源之一,优秀高明的企业家也往往把相当精力甚或主要精力放在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上,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乃至关键一环,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美国的比尔・盖茨等著名企业家莫不如此。

第二,备物致用的原理。见于《系辞》上传第十一章:“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这里的圣人主要指创制书契、宫室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为人类带来普遍利益的大智慧者、大德者。备物致用是说提前准备好物品,以便需要时予以使用,如防不测之弓矢,防水之堤坝,防地震之设施,战争中之预备队,防火之消防车等皆属此类。立成器以为天下利,意为制立完好的器具,在社会上普遍推广使用,以使普天之下获得利益。这一原则体现了经济管理中计划的重要性,办事要留有余地,对各种情况特别是不测情况的发生要提前有所考虑、有所准备。计划作为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其可贵之处即在未雨绸缪,如同《象》强调的“作事谋始”,而不能等情况发生之后临时抱佛脚。经济管理中各种预备金之必不可少,其原因亦在于此。

第三,劳民劝相的原理。人类的生产活动、经营活动,虽有单独进行者,但多为群体性活动,群体性活动少不了分工协作,而分工协作之优劣,特别是协作产生的规模效益之大小,关键在于管理者如何进行协调。《井卦・大象》的“劳民劝相”,正是有见于此而提出的重要经济管理原则。《井卦》上为坎水,下为巽木,有木上有水之象。近年出土之古井底部皆置有四方形木框,亦见井之木上有水,实有所据。井非一人之力所能成,井之利益亦非一人所独享,造井必须民众共同劳动,协作互助,始能共成造井之功,同享井之利益。就此而言,井是人类群体性劳作的产物,又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利益一致、有福同享的典型体现。君子效法此象,推而广之,在劳民之时,特别是群体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劝勉民众要同心协力、相互帮助。这一原则实质上属于现代管理学上的协调原则,彰显了管理的协调职能,不仅有协调各个个体之间活动的作用,而且有协调个体利益分配和福泽同享的意义,有助于人们认识群体的共同利益,有助于发挥企业的团队精神和规模效能,在经济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中,至今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第四,养贤养民的原理。一个好的经济管理者,不能只管不养,也不能只养不管。养中有管,管中有养,才能更好地管。就此而言,养乃各种管理题中应有之义。《序卦》日:“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实际见到颐养对管理的极端重要性,颐卦大象则提出“养贤以及万民”之说,主张对贤才良士和广大民众厚加养育,程颐更由此发挥出养生、养形、养德、养人的四养理念:“动息节宣,以养生也;饮食衣服、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己及物,以养人也。”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仅应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给予各种人才以优厚的待遇,而且要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德性,同时也应注意员工的服饰仪容,使员工和企业保持良好的外部形象,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进而更好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工作,以达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五,称物平施的原理。语出《谦・象》:“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如何分配财物,是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不同群体乃至各个个体的切身利益。《易传》认为财物分配贵在公平,其前提是对财物有一个全面精确的称量。既承认不同利益主体的所得差别,不能搞绝对平均主义,也不能由于分配不公而造成贫富悬殊的局面。必要时减损财产过多的一方,增益财产过少的一方,做到大体平衡。这一公平分配的原则,既不是平均而不公,更不是殊差而不平,而是承认差异的大致平衡,是严防殊差的基本公平。承认差异方能发挥强者能者的积极性,大体公平方能保证广大民众特别是弱者的基本所需。这不仅有助于个体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也有助于化解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因分配引起的纠纷或矛盾,增强团体内部或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第六,施禄及下的原理。见之于《・象》:“泽上于天,央。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央卦上兑下乾,兑为泽在上,乾为天而居下。君子仿效此象,应将禄泽施于下级或一般民众,而不应以高贵的德位自居,贪其所得而不施于下民。这一原则是高度重视民众利益并予以实施的原则。管理者也往往是位高禄厚者,其中有视不义之财为浮云者,有正确对待财物而合理享用者,其间也有贪财而不厌者,如果贪得无厌而大肆受贿索贿,大肆挥霍浪费,势必发展至侵吞民众财产的程度,自然无施禄及下可言。这一原则也是正确处理管理层内部上下级关系的原则,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利益兼得的原则。安于高位,不考虑下属利益,不懂得施禄及下的管理者,很可能是一个寡头式的、失于苛刻的管理者,至少不是一个高明的管理者。那些处处为自己打算,置下级和民众利益于不顾的在上者、管理者,不仅不可能真正搞好经营管理,最终还有可能被民众所遗弃。正确实施这一原则有助于协调群体内部上下级的关系,有助于上下左右同心同德,携手并进。

第七,节以制度的原理。语出《节・彖》:“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节卦本身有节制、节俭之义,《易传》由此发挥出节制则有序,无节则失序的理念,认为天地的节制,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有秩序的更替。要管理好经济,也必须订立各种规章制度,有了制度做保障,将制度作为管理、使用财产的客观依据,就可以不损伤社会财产,也可以不妨害广大民众,满足广大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充分发挥民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保证民众安心地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实践证明,制定适宜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财务财会制度,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而不伤财不害民,既是构建经济制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又是制定和施行经济制度的基本目标所在。

第八,市场交易的原理。市场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与买卖双方的利益直接相连,而且关系到商品的正常流通甚至整个国计民生。《系辞》最先论述了市场的重要性:“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日中为市意即设立市场要选择适宜的时间,致天下之民是讲市场的主体,聚天下之货指明了市场的基本特征,交易而退则说明了市场操作的基本方法,交易不仅包括物品与物品的相互交换,更包括物品与货币的相互交换,各得其所则指明了市场交易的根本目的。对市场交易原则作如此全面的论述,这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属于首次,在同时的国外文献中也不多见。特别是各得其所不仅表明市场交易的互利和公平特征,而且蕴涵着所有经济活动的共同精神,让市场交易的双方,甚至经济活动的各方各得其所应得,各得其所可得,各得其所能得。时至今日,各得其所仍应是整个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各级各类经济管理者仍需把各得其所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第九,至日闭关的原理。见于《复・大象》:“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复卦下为坤地,上为震雷,有雷在地中之象。复卦五阴之下一个阳爻,又象征一阳来复之冬至日。一阳初动,万物将生而未生,故于此时闭塞关卡,商人旅客皆不予放行。闭关自以设关为前提,闭关而商旅不行,同时意味着开关而商旅畅行无阻,在边关或城门设立关卡,并通过开关与闭关,自觉调节商人旅客的贸易观光活动,使其与自然时序相顺应,中国古代管理商贸活动水平之高,于此可见一斑。

第十,对时育物的原理。语出《无妄・彖》:“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天下雷行,乃震动发生之象,万物之所赋予皆无有差妄,此时人应积极主动地仿效自然,顺合天时,培育万物,使万物茂盛生长,各得其宜。如果说对时说明了管理活动顺应客观律则的重要性,那么积极主动地培育万物,顺应时序的变化,按照物产的本有习性,培之育之生之长之,则体现了人在管理万物中的主观能动性。理财必先生财,而对时育物正是生财的最佳手段,也是形成生财、理财、用财良性循环,保证经济管理卓有成效、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3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in economic management is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link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starts from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knowledge of higher mathematics in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transfers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problem into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 and uses mathematical methods to analyze economic issues, to get the best decision and better serve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关键词: 高等数学;经济管理;应用

Key words: higher mathematics;economic managemen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84-01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数学知识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很显然高等数学理论在其中确实发挥出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些都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与验证。当代西方经济工作者认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精准的分析,利用高等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使得人们能从理论上分析有关的经济模型,从而给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从中引申出经济原则和理论,更好的对经济建设起指导作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等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长远的角度看,高度抽象的数学理论的发展,定会使数学与经济学,乃至整个客观世界更深刻、更复杂、而又更奇妙地联系着,这无疑给了数学这门古老的、周密的、深刻的经典科学在当今社会大放异彩的机会,更加凸显了数学是科学界的一朵奇葩。

1高等数学知识对经济管理的指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数学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广泛地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活以及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现代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数学发展与经济学发展息息相关,数学上的很多知识,在现代经济发展、经济分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于许多经济学的概念、理论都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关系。

如何使这门抽象的数学理论找到更广泛的应用市场,在具体的现代科学实践中得到更好地发展,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既是数学工作者也是科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正是由于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渗透了高等数学知识,在经济分析中引入了数学公式和模型的形式,才促使现代经济理论从过去单纯的经济定性分析,逐渐朝着精密化、严谨化和量性结合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经济学成为一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科学。毋庸置疑,经济科学完善和成熟的标志,显然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融合。实践已经证明,用数学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所得出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是周密严谨的,值得信赖的。

现代经济管理是经济学门类的一个综合性应用学科,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一体,重视在实践中探索并及时总结经验,力求保证数据分析预测的精准性与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的资源配置及社会的经济关系如何进行合理调节与组织的规律与方法。例如:通过对财务状况的研究,对未来形势进行预测;通过对国民经济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可以预见的经济问题;通过对财政与税收的研究,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税收、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非常明显,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对经济数据的准确分析与预测是至关重要的,而高等数学这一理论性学科正是由于自身的周密性、精准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是用来处理一些经济问题再合适不过的思维工具了。

用数学模型作工具来分析研究经济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可以对经济的主要本质特征作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的数学刻划,能比较近似地反映出现实情况。在经济管理中应用数学模型不仅仅是为了分析和预测单一的经济量,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把每个经济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共同的作用搞清楚,它对总体经济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发展趋势的预测、完善经济信息分析的精度、对经济发展理论的验证和解决一些经济问题。数学经济建模可以促进经济学的发展,也可以提高现实的生产效率。因此,数学经济建模在经济决策更加科学化和定量化的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更是无处不在。

2高等数学知识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在近年来随着电脑的出现和网络的发展,数学早已迅速地渗入世界的各行各业,并且物化到各种先进设备中。有人很形象地称“电脑是机械的外表、数学的灵魂”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数学理论通过电脑应用于现代经济的管理与决策,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无时无刻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或方便。

由于经济问题的多样化和数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描述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时候,普遍采用这样简单的流程为:经济理论模型数学型估计模型、确定模型的未知量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调整。其中,结构分析包括:研究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检验经济理论。经济预测包括:借助于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未来的发展和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形成科学的假设和判断。政策评价是指决策者从众多可以采用的决策中选择出一种最佳的决策策来执行。一般来讲,高等数学中的弹性函数、参数、生产技术系数、边际效益等数学概念通常会用到。

高等数学知识在经济管理工作上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但是数学并不能直接处理经济领域的客观情况。利用数学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经济数据与形势的预测和分析。

近年来随着数学经济建模的广泛应用,为众多的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并对许多部门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如节省开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尤其是对未来进行的预测和估计,大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学已经成为经济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辩证地看待在经济研究中数学的运用,只有合理地运用数学,科学地使数学与经济学完美结合,才能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玉芹.经济数学在决策理论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1,(4).

[2]孙红伟.商场经营管理中的几个数学模型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8).

第4篇

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时对线性代数还有一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加大,逐渐对线性代数失去兴趣,失去了学好线性代数的信心。针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以上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既要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又要注意讲解通俗易懂,给学生一个“线性代数并不难学”的印象。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真实的数学基础。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不断激发其学好线性代数的信心,通过对教材中例题和习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对具有较好数学基础的学生,可以通过拓展教学内容或加深问题的难度等方式适当提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这一特点,启发学生将一些重要的知识和结论编成顺口溜的形式加以记忆,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自身优势,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

2注重教学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是对所研究的数学问题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概念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线性代数课程中有许多概念需要学生掌握,如行列式、矩阵、矩阵的秩、伴随矩阵、矩阵的等价关系、基础解系、通解等。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目前我们国家经济管理专业所使用的线性代数教材第一章大都是介绍行列式的相关内容。行列式的定义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难点。在讲授行列式的概念时,我们可以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平行六面体的体积作为切入点,引入二阶、三阶行列式的概念。然后指出,n阶行列式其实是将其本质加以抽象而做出的一个推广。这种由概念的背景出发,由学生熟知的问题来导入概念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更易于加深对行列式概念的理解。线性代数中有一些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学生刚开始学习时比较容易混淆,这就需要我们在讲授这些概念时注意进行比较,使学生掌握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比如在讲授二次型这一章时,会介绍到矩阵的合同关系,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将矩阵的合同关系同前面学过的矩阵的等价关系和相似关系进行区别。矩阵的等价关系是对于相同结构的矩阵而言的,结构相同的两个矩阵A与B等价是指可以找到非退化矩阵P与Q,使得PAQ=B,其实质是Rank(A)=Rank(B);而两个矩阵相似或合同的首要条件是要求它们是阶数相同的方阵,矩阵A与B相似是指存在非退化矩阵P,使得P-1AP=B;矩阵A与B合同是指存在非退化矩阵P,使得PTAP=B,这说明如果两个矩阵相似或合同,则它们一定等价,矩阵的等价关系在这三种关系中是最弱的。对于一般矩阵来说,无法比较相似与合同关系哪个更强一些。但当两个矩阵都是实对称矩阵时,它们相似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特征值相同,它们合同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正惯性指数和秩相等,从而两个实对称矩阵相似一定合同,但合同不一定相似。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针对专业特点,突出线性代数的实用性

经济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经济管理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用性,学生不仅仅单纯为了获得知识而去学习线性代数,更重要的是要把所学的线性代数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老师,我们学习线性代数课程究竟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时具有困惑性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当前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经济管理学科应用性强这一特点,注重加强对线性代数课程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的介绍。比如在讲授矩阵这一章内容时告诉学生,在处理经济研究中的线性经济模型时矩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例:某地区有4个工厂,生产甲、乙、丙3种产品,各工厂生产各种产品的年产量如表1所示,每种产品的单位销售价格及单位利润如表2所示,求各个工厂的总收入以及总利润。此外,线性代数在经济管理中还有很多应用,又如利用投入产出经济数学模型预测经济形势时,往往将所研究的问题归结为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在讲授线性代数的过程中,还可以介绍一些线性代数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研究物理、化学领域的微分方程、连续的或离散的动力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甚至数学生态学家可以用其预测原始森林遭到何种程度的砍伐会造成猫头鹰的种群灭亡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线性代数在服务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功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知识巩固,重视习题课的教学

学生能否对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一个关键的因素是课后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通过做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们还要重视习题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复习、巩固、运用和深化。要想上好习题课,笔者认为应注重下面两点:由点到面,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每一章的习题课之前,教师应该先对该章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清楚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针对每一章所学的定理、概念等要点强调它们的成立条件、应用范围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在学生思维中建立一个完整有机的知识体系。重点突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对于教材上的习题,教师不必全讲,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且有代表性的习题详细讲解。而一些相对简单的习题,可以留给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节省出一些时间,利用节省出的这些时间,可以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习题,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5结论

第5篇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特点的主要标志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心理和行为进行组织控制,从而有利于学习,有利于规范,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应具备以下主要标志。

1.科学的教学管理目标

目标准确、全面、具体,不仅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认知目标,还有思想品德、情感、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目标。目标具有层次性,课堂一切活动都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目标统领教学管理各环节,贯穿教学管理始终。

2.管理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之间民主、平等。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严肃的,又是和谐的、愉悦的;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

3.管理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学习活动,形成个人独立学习与同学间合作学习、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4.管理有充分的思维训练

教学管理过程是师生思维互动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的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管理方法最优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方法,实现教学管理方法的最优化;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

(一)必须树立的基本观念

1.管理要有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是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管理要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管理应有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管理与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应体现教学管理方法的优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课堂教学管理的优质高效。

(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管理原则是教学管理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管理规律的教学管理原则都应该遵循。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管理目标的基本要点是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良好的教学管理目标可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管理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2.主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管理和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自己管理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3.面向全体的原则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与现代课堂教学一样,都必须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管,因材施教,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管理与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知情并重原则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的学习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等),开发智力,同时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审美等)。知情结合,知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开放性原则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要打破“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树立开放意识,紧密联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管理,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途径

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包括课前管理(准备)、课堂教学管理(过程)和课后管理(完善)工作三个环节,每一环节有不同的任务,每一环节都有具体要求。在此,主要谈谈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上课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各项教学管理目标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管理必须紧张有序,管理过程应是师生之间信息、思维、情感、人格精神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自我价值、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示。管理应努力做到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1.针对学生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态度、形式和有效性决定的。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活动,增加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或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应该是“目标――活动――发展”,即“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达目标靠管理”。

2.融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通情达理,情感育人,创设良好氛围,教管结合,突出正面教育,多表扬鼓励,少惩罚打击,激励学生学习。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民主情景、激励情景、主动学习情景、探研情景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感受民主、和谐氛围、教师期望、同伴的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

3.管理加强预见性,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对课堂教学的干扰。

4.建立有效的教学常规,加强制度管理。如考勤管理、奖惩管理、操行(分数)管理、座位编排管理、提问管理等。

5.激发所有学生动力,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教师通过学生管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并且教师把自己看成其中的一员。

6.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心理学因素,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时机设置悬念、适度渲染、适当夸张、丰富情感、突变情节、修辞技巧、反接技术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管理节奏,轻松愉快地达到目标。

7.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使恬静与活跃相统一、热烈与凝重相统一、宽松与严谨相统一,营造课堂教学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和谐的心理背景。

8.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行为管理因素,正确处理学生因适应不良、厌烦学习、挫折与紧张、生理和心理障碍、情绪困扰、家庭因素、社会背景等原因而引发的问题行为,帮助学生调整认知结构,严格指导学生行为,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规范,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寻求社会与家长的合作支持,运用教师权威进行干涉制止,控制学生的情绪波动。

9.严格课堂教学中的纪律管理,帮助学生认识纪律的含义及重要性,克服逆反心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行为规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厌学行为,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有选择地强化学生的正当行为,适当地运用惩罚手段,充分发挥教师民主、平等的领导品质,管理育人,纪律保障。

10.运用多种教学管理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管理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主体活动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坚持多种管理方法结合并优化组合。

11.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责任感强,知识面广,生动风趣,有组织能力;尊重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思想看待学生,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羞辱学生,不得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布置惩罚性作业,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学管理语言要准确精练、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板书要工整规范、科学合理;教态要亲切自然。

第6篇

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法

什么是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可取的方法呢?首先,研究要瞄准中国的现实,经济学家要懂得中国的事情。如果不懂得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历史和现状,研究就很容易产生困难:第一,很难识别和确定改革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症结;第二,不易做出与现实相符或相近的假定;第三,更难提出既遵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建议。因此,懂得中国的事情是研究中国改革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仅仅懂得中国的事情是不够的。方兴未艾的转轨经济学正是如此来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转轨经济中的新现象。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罗兰(GérardRoland)的新书《转轨与经济学》概括了在这一领域中到目前为止的主要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成果。事实上,现代经济学正是在对新的经济问题的探索中发展的。前面论及的公司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是这样,转轨经济学也是这样。

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和现象为什么有用且必要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而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正是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因此,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关现代市场经济的参照系,使我们在分析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问题时能够站在这一参照系的高度来观察貌似纷乱无序的现象。有了现代经济学提供的这一参照系,我们就可以把中国的情况在国际范围内放到比较合适的位置上,以便准确地识别中国的情况中哪些具有一般性,哪些具有特殊性。否则,无论是对现实的分析还是对政策的建议,我们在研究中国改革时都会缺乏方向感,丧失大视野。

进一步说,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框架适用于研究中国的改革。这可以分别从它的三个组成部分来看。第一,中国的消费者、企业家、经理和政府官员同其他国家的经济人一样,在资源、技术和制度的约束条件下受利益驱动。用现代经济学的这一视角看问题,我们可以在分析中国正在经历的复杂的转轨问题时,对人的行为做出一致的和近合实际的假定;第二,由于中国的改革大趋势是纳入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体系,所以,把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市场经济的理论参照系作为研究中国改革问题的理论参照系不仅合适而且必要;第三,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引用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名词、概念和结论的确能帮助研究人员扩展思路。但是,由于改革是错综复杂的过程,任何比较系统、深入、精细和经得起推敲的研究都必须超越概念的解释和措辞争论的层次。深入的分析需要借助前人制作的工具,而现代经济学发展出来的各种数学模型提供了这样的分析工具。虽然它们本身并不是为研究中国改革而发明的,但是其中一些模型经过适当的修改,考虑进中国的历史和制度因素,是可以被运用来分析中国改革中的经济行为和现象的。

第7篇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教育。因此,承担这一基础教育任务的中学就更有必要反思过去,认清形势特征,从而更好的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一)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

⒈ 教育全球化。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化已经深入到了经济、科技、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其中,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教育全球化尤显得愈来愈重要。它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学习及发展,如何分享世界的知识,促使个人的各种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对于学校而言,它包括了办学、教学以及学习如何得到全球的联系和支持,如何利用世界各地的学术资源和帮助。这种多元化的整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全球化的显著特征。

⒉ 知识经济社会。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社会转型最大、最快的时期,它的显著特征是知识经济的出现。在面对巨大的社会转型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人类对知识的认识得到重新认识与迅速的更新,同时也向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挑战。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知识的创新和技术创新,它要求我们的教育改革必须是全方位的,从传统的教学方法、管理理念到管理体制都必须改革。也就是说,知识的更新和发展不仅深化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更是对传统教育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现代中学教育的核心价值

1.创新人才的培养观。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它的价值属性是显然的。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造就一批懂得国际市场运作规律,善于在特定领域和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下开展活动的人才是当今教育的核心价值,也是我国迎接WTO的挑战,争取主动地位的关键。这种世界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要加快步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即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事业的光荣又艰巨的历史使命。

2.个性与共性结合的培养目标。长期以来,智力的培养在教育的成功示范上占据了重要的思想地位,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均强调智育而往往忽视了德育方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性。传统的教育方式侧重于培养了学生的共性。学校教育在内容选取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疏离,“假、大、空”的一厢情愿的说教只能是作为考试时的参考,而不能了解不同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因此,人才培养的深层目标应该是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发展学生个性。从提高人的素质和适应社会的层面看,教育应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共性要求的关系。

二、我国中学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转型带来了深刻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是深刻的全面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面对着市场经济的挑战以及加入WTO后教育全球化的来临,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尤其是管理理念的落后日渐显露,这不但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也暴露出面对教育国际化,我教育管理体制缺乏竞争力的一面。

(一)人本管理缺失,影响师生心理健康

首先现行的教育价值观中普遍强调“社会本位”,它要求教育要以国家、集体、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强调教育必须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从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同时,在传统的教育管理观里,管理者把自己和被管理者看成了主客关系,没有把被管理者当成能动的对象,只是用一些条例来约束教师和学生。在这种观念下,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意见,只有支配观的影响,这就难以成为管理工作中的主动参与者。在这种机械式的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容易成为一种教与学上的机器和工具,往往容易影响师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学生的厌学和焦虑等现象。

(二)教学质量管理观念滞后,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和办法缺乏科学性

首先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制约着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同时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评价。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普遍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都偏重于升学的多寡、分数的高低。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和办法都缺乏科学性,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同时也成了教师的命根。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能力,同时也是学校教师科学管理的一个关键的环节。现行的中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中普遍存在只重目标指标、忽视过程指标,只重教师工作效绩,轻教师工作表现。诚然,从理论上分析,目标指标是重要的指标,但是要全面的看待教学质量的高低,仅凭借简单的工作业绩作为教师工作的唯一的指标,这是十分不合理的。然而现实当中,绝大多数学校在评价教学质量的时候都是看教师所任教的班级的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师教学上的一切。根据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学在教学质量考核中都附加了一份计算较为复杂的“教职工奖惩条例”,条例中主要是关于教师所教学的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中高考的升学率等。

这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是缺乏科学性的,它轻视了教师平常教学的工作表现,事实上,学生的每一步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劳,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差异,这些又是教师自身无法控制的,那么教师的辛勤劳动有时候未必会马上带来喜人的成果,因而以工作业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不规范的,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引起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

(三)教学管理模式僵化,抑制了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在现有的中学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少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属于行政管理模式,具有严格的指令性和权威性,强调上级的权威和下级的服从。这种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往往只重视教师教学中的“检查与监控”作用,而忽视了教师教学本身的反馈作用。事实上,只是学校评价者有目的的采集有关评价对象即教师的信息,然后传递给教师,而评价的对象却没有就这些信息做反馈。这往往会弱化这个检查与监控的作用,降低了教学管理模式的完整性和全局性,显得过于僵化。而且过分的强调这中自上而下的检查和监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处于十分服从的状态,不能成为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者,更不能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将影响教学管理工作质量。

三、现代中学管理理念的树立

管理的理念是管理实践过程的重要指导,对管理的操作方向具有深远的影响。针对现行中学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教育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建立现代中学管理制度首先要求具有现代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的设立要求以人为核心,这将有助于培养现代的人才。

(一)人本的意识

1.社会的发展趋势使人的价值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国外的现代管理思想逐渐被认识和接受,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全社会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同志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1世纪的教育是全面的、开放的国际化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和创造力的教育。现代教育己经把“人”这一要素提升到了最为重要的位置,这就给教育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所要求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2.学校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面。人本管理要求学校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首先要加强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在管理上的沟通与协调,这种积极的沟通具有多种综合的功能,对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体现在制度的完善上,制定的过程中要发扬民主精神,充分发挥沟通的作用,反复征求意见,最后由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是充分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出尊重人、关心人和发展人的信念。

同时,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所以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也要靠人去实施,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中心环节。教学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学校出台的政策、制度、措施都应该符合这个目的,体现人性化,从而形成生动、严谨、活泼而宽松的人才培养环境。在这个层面上,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思想将会得到重大的转变。

3.个人的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本质特征。人本管理关注和研究人性,强调管理的民主化,其中个人的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本质特征。在依靠学校管理中的民主机制和监督机制以外,更提倡教职工和学生的自我约束,加强自我管理。这可以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激发人的动机等去引导人的行为,使他们能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去。

(二)服务意识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管理意识转变。学校的管理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传统的学校管理具有较明显的强制性,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管理的主导功能应该体现在服务性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管理是一种服务性的管理。教学是整个管理的中心环节,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和学生就是自己活动过程的主导者,学校的管理应该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资源以及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学校的教育管理意识将不再是外在强力控制式的,应是服务性为重点的职能的转变。

(三)正确的竞争观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竞争”意识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如何在竞争当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然而,传统的教育观不是缺乏竞争观念而是缺乏正确的竞争观念。传统的教育管理观中,我们强调分数的尖子生而往往忽视了激发人的活力、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只有通过角逐才能把所谓的尖子挑选出来。这个过程是残酷的,这需要我们以平和、豁达的态度去对待竞争,也就是说这中正确的竞争观念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方向,更是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管理文化的意识

管理文化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教育理应是属于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管理文化的传递功能,必须营造一定的管理文化氛围。首先,它主要体现在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这要求学校的运作过程中以校长为中心,做到全员共同分担校务,共同参与。这种理念对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学校的管理应该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校。如果学校的管理只停留在控制和指令式的环节当中,往往会带有过多的随意性和偏差,具体的措施和步骤就不能规范化,就难以落实到实处。相反,如果有具体的法规对学校的管理经营起到制约、规范和指导作用,那么这将有利于学校内部的科学管理运营和科学决策。这也恰恰是学校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注重管理文化在中学管理中的具体实施,它要求管理者必须提高本身的素质,树立管理者的权力威望,通过公众影响力去管理,而不是强制命令别人。也即管理文化在具体的操作中,主要是通过人的素养以及周围环境的改变而起作用的。

作为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从理论到具体确立实施是有一个过程的。因为学校管理总是处在一定的教育体制和规范下,而教育本身就存在“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的双重属性。以上研究只是就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对学校管理理念构建的一些观点,这种构建对现代中学管理制度的研究是有一定基础性的作用的。如果从整体或更全面的角度,则需要作更充分的论述。参考文献:

[1]任佳.现代中学管理制度的探索[D]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2]于振作.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学教育管理[D]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葛金国、程亮. 论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学校管理观的构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 钟声震.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中学管理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4)

[5]储建明. 学校管理中如何构建管理文化 常熟高专学报 2002-06

[6]刘军. 略论中小学管理观念创新的体系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5

[7]陈大超.“学校管理就是服务”辨析 辽宁教育研究 2002-04

[8]朱道书.论中小学管理的创新[D] 华中师范大学 2001

[9]陈勤. 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观念创新企业改革与管理 1999-10

[10]李义胜.试论“文化模式”理论在我国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与管理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