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城市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02 09:22:37

序论:在您撰写城市发展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城市发展建议

第1篇

关键词 城市林业;现状;问题;建议;广东阳江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203-01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Urban Forestry in Yangjiang City

FENG Shun-jian 1 SU Meng-si 2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of Yangjia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Yangjiang Guangdong 529500;

2 Center of Gardens Management in Yangjiang City)

Abstract The concept,function and effect of urban forestry were elaborated,the status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forestry in Yangjiang City were analyzed,then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forestry in Yangjiang City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urban forestry;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suggestions;Yangjiang Guangdong

城市林业以城市森林体系为资源基础,以乔灌草为主要成分,与城市建筑布局相适应的、支持城市持续发展的城市森林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城市林业是全方位为城市服务的林业体系,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点、块、带、网、片相结合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景观系统[1]。城市林业主要包括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林业建设,城市绿化不但是城市的外衣,更是城市的“肺”,其既可美化人居环境,又可净化空气,保持城市生态平衡,达到人居与自然和谐。城市林业是由林学、园艺学、生态学和城市科学组成的交叉学科,其需要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国土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完成。

1 阳江市城市林业现状

阳江市林地类型主要有生态林林地、一般用材林林地及经济林林地。生态林树种主要有木麻黄、相思及红树林等;一般用材林树种主要有松树、桉树、马占相思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荔枝、龙眼、木菠萝、柑橘及一些主要的绿化苗木。

阳江市现有生态林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及漠阳江流域,而城区周边主要是一般用材林、果林及小型的苗圃地。阳江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乡土树种丰富,主要适生树种有松树类、相思类、桉树类等。盛产荔枝、龙眼等岭南佳果及各种绿化树种。

2 阳江市城市林业存在的问题

2.1 林分结构与布局不合理

生态林大多数分布在离城区较远的沿海地区及漠阳江流域,城郊大多是一般用材林、经济林、景观林苗圃,城区内一般以街头绿地、道路旁的树木、公园的风景林、居民区及单位的庭院绿化为主。用材林、经济林、景观林苗圃一般都精耕细作,更新、改造频繁,林分质量不高,生态效益较差,而且经常施肥、喷药,容易造成水土污染;街头绿地、路旁树木、庭院绿化难以形成森林的环境效益。

2.2 城市森林和绿地面积不足

2.3 树种功能不清,过于追求老龄化、花化及果化

森林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有害气体、维持CO2和O2的平衡、净化城市空气、调节和改善小气候、吸烟滞尘和消声降噪、监测有害气体、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等作用。这就应该根据不同的城市环境,种植不同的树木,使城市绿化功能得到最大优化。让大树进城,缩短城市森林化的进程出发点是好的,但阳江是台风登陆高频区,大树进城,往往造成截枝断根,截枝日晒雨淋会造成枝干腐烂易折断,断根造成“头重脚轻根底浅”易倒。不但增加财政负担,而且影响交通,甚至可能危害人身财产安全。花量大、果量大的树木在盛花盛果季节也会增加环卫负荷及造成人为攀爬采摘。

3 建设城市林业的建议

3.1 提高城市周边的森林覆盖率

(1)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土地开发应以少占林地或以少占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为原则。征用土地应预留相当面积作为绿化用地,及时复绿。工业园区绿化覆盖率更应达到40%以上,且块状连片平均分布,让人感觉到工厂建设在森林中。

(2)确立城市林业的重要地位,把城市林业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政府应适当补贴林农,将城市周边的林地以经济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变为以生态为主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城区东南面雅白线一带、西面站港线一带,有关职能部门应当统一协调、科学管理,实施城市林业的分类经营,制订统一的城市林业产业规模和产业政策,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树木,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提高林分的质量[3]。借营造景观林带之机,以各级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连为一体,建立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森林资源的利用率。

3.2 有的放矢配置功能树种

(1)工业区树种配置。阳江市主要工业区在城郊,人口密集,工业污染严重,主要排放物有二氧化硫、氯气、氮氧化物、氟化氢、烟尘、粉尘及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元素,应当配置一些对有毒气体及重金属元素抗性较强的树种,如细叶榕、高山榕、香樟、盆架树、夹竹桃、苦楝、臭椿、棕榈、蒲葵、秋枫、凤凰木、马尾松、桂花、红背桂、大红花等常绿树种[4-5]。

汽车尾气及碳氢化合物)、固体废物及废水污染、噪声污染。绿化时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吸尘降噪杀菌树种,如细叶榕、粗叶榕、竹节树、香樟、潺槁树、白千层、鸭脚木等。

3.3 因地因树而异,合理种植

(1)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城市森林,应该对树种进行整体调研和规划,选择一些抗折抗倒伏抗病虫害的常绿树种,然后按照规划来育苗。进行城市林业规划时,道路绿化少用这些树种为皆;公园、片林、风景林采用花量大、果实多的树种来点缀也应因景而异;城郊的景观林带可多种些木本花卉来弥补城内不足。

(2)首选乡土树种。乡土树种在当地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历史选择,优胜劣汰后,能完全适应当地立地条件,已成为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固有树种,当然也包括了一部分经过长时间训化而适应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外来树种。阳江市乡土树种品种丰富,在城市林业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营造城市森林作业设计时应首先考虑。

4 参考文献

[1] 班振国,汤国庆,张月梅,等.浅析城市林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4):14-16,51.

[2] 刘德良.中外城市森林建设的对比分析及其启示[J].嘉应学院学报,2007(3):55-63.

[3] 刘心竹,李昊,彭强,等.山东省淄博市城市林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6):697-701.

第2篇

随着现代会展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展业对城市经济拉动作用日益显著,许多城市的会展品牌逐渐成为城市的名片和代表。诸如,人们提到“广交会”就会想起广州,提起“厦洽会”自然会联想到厦门,再到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都是较为成功的城市会展品牌。一个优秀会展品牌的发展可以带动一座城市的经济,而城市经济的繁荣又为会展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城市经济与会展品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建议,加快发展城市会展经济,逐步建立城市会展特色品牌。 

1、明确市场定位,挖掘、打造本地特色品牌会展。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筹划布局,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在功能、项目、市场定位等方面斟酌筛选具有地区特色的资源。比如,依靠我省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可以在文物古玩、文化旅游、特色休闲度假等方面构建品牌会展体系。 

2、品牌化发展道路是会展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牢固树立品牌观念,制定品牌战略,在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与国际、国内品牌会展接轨。以省会太原市西南部规划建设国际会展中心为契机,以构建较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为目标,加快培育特有的城市会展品牌。

3、鼓励培育一批会展服务企业。目前我省还没有一家规模大、知名度高的会展企业,办展水平、办展层次方面提升空间较大。积极培育新型会展企业,鼓励各市县(区)、专业园区、专业市场、企业集团以各自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投资组建会展经营公司和会展服务公司,鼓励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设立分支机构,逐步形成以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会展企业为辅助的格局。 

4、加快会展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对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会展项目的开发、策划、营销、管理、交流与服务都需要专业人才参与。加大现代会展业专业人才引进,联合省内普通高校、高职院校通过开办相关专业,在会展人才方面提供保障。

第3篇

一是打造大交通。围绕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250、251、323省道和310国道为骨架的“三纵一横”干线公路网络,加上县道和乡村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3000公里。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市已进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阶段,按照交通运输要适应和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必须树立大交通意识,加快实施大交通战略。首先要继续构建干线公路骨架。继今年270省道南段开工后,从明年起,还将陆续开工建设270省道北段、344省道邳州段、邳睢高速公路等重大公路建设项目,力争在“十二五”末形成“三纵两横两高”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网络。其次,继续实施农路路网畅通工程。结合省厅今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加大农路、桥梁改造力度,使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联网贯通,提升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全力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助力我市城市化进程。

二是贯通大外环。城市的发展必须有完善、通畅、快捷的道路网络予以支撑,构建城市大外环,是邳州人民多年期盼的愿景。随着270省道东南绕城公路今年的开工建设,我市的东环、南环将于不久的将来贯通,形成全长56公里的城市大外环,将城区面积拓展到100平方公里,将极大地拉开城市发展空间。

三是发展大物流。包括港口物流和公路物流两个部分。随着电厂三期工程的批准建设,港口物流建设也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岸线、道路、铁路等资源的整合,对加快港口物流建设将起到带动作用。目前,邳州港搬迁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作业区调整规划方案获得交通运输部、省政府联合批复,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省内预审;作业区铁路专用线工可研技术方案原则上通过上海铁路局的审查,其他审批程序正有序进展,年内将启动搬迁建设;发展公路物流已成为政策导向和各方共识。顺应这种形势,我市公路物流园区目前纳入市政府规划,计划建设一个1000亩的公路物流园,一期建设用地200亩已获批。

第4篇

【关键词】无线城市 WLAN 3G 终端

1 概述

所谓无线城市,是指利用无线宽带技术作为接入手段,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服务。自提出之日起,无线城市便被学者视为城市的“第五公用基础设施”,对政府来说它是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共管理效率的优秀工具。目前这一概念已经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尺度,被视作城市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自2004年7月美国费城首先提出无线城市计划后,引发世界无线城市建设热潮,据统计,全球无线城市已有1000多座。无线城市近几年在全球发展非常快,同时失败的案例也很多,迄今为止,全球无线城市运营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样本的案例。2008年,Earthlink由于资金压力宣布关闭费城无线网络。2008年6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取消免费无线网络服务计划,理由是财力不够。旧金山宣布终止无线WiFi免费服务,多伦多WiFi网络运营商停止扩网。

国内近几年也在积极而谨慎地推进无线城市,特别是近两年有加快的迹象,“3G+WLAN”逐渐成为主流技术,特别是“TD+WLAN”方式。自2008年9月8日厦门TD无线城市开通以来。国内很多城市如深圳、秦皇岛、石家庄、泉州争相效仿,“政府倡导、运营商建设”成为主流模式。但是。无线城市能否可持续的运营,会不会像国外一样中途夭折呢?下面分析可能制约无线城市发展的几个因素,并提出个人建议。

2 制约无线城市发展的因素与建议

2.1 盈利模式制约无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内外无线城市发展的模式来看,不外乎四种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广告模式、开放共享模式以及直接收费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由政府建设无线网络,基本免费开放给公众,这种模式下,无线网络的运营给政府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而且对运营商利润空间也是一种侵蚀,长期使用免费模式势必让运营商“失血”而死。

广告模式采取后向收费的模式,公众自愿接受广告,并可以免费使用无线互联网。这种方式客户完全可以采取某种方式屏蔽广告,因此造成广告收入的难以持续性,同时对客户免费造成对运营商利润的侵蚀。

开放共享模式是利用公众和私人拥有的分散的WiFi网络通过共享提供给私人,也就是国内一些学者推崇的“全民建网,踢走运营商。完全免费”的概念。但这种松散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不可管理、不可控,安全也很成问题,而且涉嫌利用运营商资源谋取利益,引起法律纠纷的可能性很大。

直接收费模式跟固定宽带方式一样,收取服务费用。按照包月或者流量收费。也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方式。

以上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我们不妨采取组合式的盈利模式。组合盈利模式以“政府倡导,运营商主导”无线城市建设与运营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在不同的应用区域,可选择不同的盈利模式。比如在旅游区域,商业区域可以采取广告模式,对客户免费,旅游管理部门,商业区域拥有者可以后向收取广告费用。而运营商则收取流量费用。而在一般的热点地区,则可以采取直接收费方式,按照流量收费,或者采取包月包年的方式。

2.2 无线技术的选择延缓无线城市发展进程

无线技术的发展上,3G、WiFi、wiMAX都是被公认的最有前途的无线技术,因为这几种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不同,在无线城市的建设中可以实现有效互补。

国外无线城市多采用WiFi技术,特别是WiFi MESH技术,通过AP之间的共享可以完成无线覆盖。但是WiFi由于安全等原因,我国受到限制,限制带WiFi功能的手机入网,WLAN只限制在笔记本层面,这直接导致了WLAN网络的发展不畅。

但是。即便放开安全问题,WLAN也不能承担起无线城市的建设重任。电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WLAN由于频点有限,可能有许多地方WLAN的频点早已被其他运营商占领,即使依靠WiFi Mesh也很难完成全面覆盖,

笔者认为,3G与WiFi应是无线城市的标准技术组合,二者相互补充,可实现协调发展。3G的优势在于广覆盖,应作为主体网络完成广域覆盖,而WLAN则可以对热点地区进行覆盖补充。

2.3 杀手级的无线业务应用制约无线城市发展

无线宽带仅仅提供了接入的手段,无线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杀手级的无线业务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无法替代的,通过固定宽带无法获得的。无线应用的优势体现在信息的即时获取,即时响应,以及有线不可达处部署的便利性。

目前的无线城市很大程度上只是提供简单的接入或者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更加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不多。笔者认为,无线城市的发展应该与云计算业务平台、物联网联系起来,通过无线接入将更多的传感信息,状态信息传递给后台的云计算平台,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实时地提供给需要的客户,给行业用户带来经济效益,给个人用户带来工作、生活上的便利。

就无线政务而言,除了提出移动办公系统的口号外,还应该开发出更加具体的,可行性的业务与应用。就无线行业应用而言,无线监控系统,交流流量的实时监控与疏导,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无线医疗、移动支付、智能抄表系统,安全监控平台等已经或将会得到广泛应用。个人无线应用方面。如统一通信平台、在线阅读、在线实时地图、搜索、电子订票、手机音乐盒、移动社区等业务一定会受到大规模的使用。而业务的普及与终端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

2.4 终端是制约无线城市发展的另一因素

目前,我国笔记本、智能移动终端持有率还比较低,终端是无线宽带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尽管运营商建设了很多WLAN热点,但是带WiFi功能的手机始终不允许在中国上市,表面看是由于安全问题,但是为什么笔记本可以带WiFi功能,而手机就不可以呢?深层次的原因在于WiFi与运营商现有的成熟网络存在利益冲突。WiFi频段是无需运营执照的免费频段,因此虚拟运营商自主推出的无线网络电话服务将不再受运营商的掌控,用户可以通过WiFi手机连接到虚拟运营商的软交换服务器上,通过互联网拨打电话。虚拟运营商只需和运营商做正常的电话落地结算,这笔费用远比正常的通讯费用低廉,显然,这会直接影响运营商的收益。这种利益上的冲突导致了无线宽带客户无法大规模的发展。

运营商需要具有一种更开放的态度。现在的电信服务跟以往有了很大的差别,电信与互联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语音服务只不过是信息网络的一种业务而已,而且语音已经基本通过IP进行承载,其成本跟以前的电路交换相比低得多。因此,笔者建议,运营商不妨进一步降低话费,在无线宽带流量费与话费之间找到一个折中点,使得无线宽带IP电话与 正常通话费相差不大,最终使WiFi终端的大规模上市成为可能。

目前的无线终端很多,有上网本、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MlD、PS等等,而且随着芯片、手机操作系统的改进,无线终端的发展趋势将会是小型的电脑。与云计算平台结合起来,这种手持终端只负责控制、显示和基本计算能力,大量的计算将交给云计算平台执行。云计算提供大量的业务应用,如行业应用平台、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搜索、实时地图、监控等。这些业务应用将会带来巨大用户需求,产生大量的无线宽带流量,流量的大涨反过来将带动运营商提供更加优质的网络,网络的畅通带来更多的业务应用,这种良性循环一经启动,必将使通信业和互联网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2.5 无线城市的发展取决于积极的营销与用户使用习惯的引导

无线城市的潜在用户除了笔记本持有客户外。也包括规模庞大的手机终端客户。但是除了少量新潮、懂技术的客户外,大量的高端客户并非没有无线上网需求,而是不会使用智能终端。目前的智能终端需要用户自行寻找、安装软件,可能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手机硬件方面的问题。很多客户由于第一次使用不畅,影响了其客户体验,从而放弃了这种无线数据服务。

如何引导客户需求,培养用户养成良好的无线业务使用习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运营商提供的定制手机中软件装了不少,但是真正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屈指可数。运营商应该在为用户提供定制终端的同时,捆绑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客户端软件程序,并引导客户如何使用,收费软件也宜采用短期体验方式。逐渐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由运营商主导,建立统一的手机软件平台。目前手机操作系统种类有6种之多,各种操作系统之间的软件不具有兼容性。运营商在这里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建立手机软件平台,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软件下载。对于收费软件,宜提供PC版免费模拟运行环境,方便用户体验以确定是否付费下载。

同时用户对无线上网资费、透明度非常敏感,这在业务设计及营销推广时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使用户打消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第5篇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cit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and it triggere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ccur frequently,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planning. Through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lanning,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Keywords: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绿地”是城市用地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城市绿地系统,是由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类绿地(包括城市规划用地平衡表中直接反映和不直接反映的),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

现代城市绿地经历了由自然萌生到人工创意、公共绿地至生态绿地系统几个阶段。自然萌生阶段主要是指以狩猎围牧为目的的园圃;人工创意阶段是指以满足达官贵人及宗教需求为目的的宫苑、寺院,主要是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19世纪中后期,进入城市公共绿地阶段,由于工业化导致城市人口激增,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卫生环境恶化,促使城市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公共绿色空间。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称之为"公园运动";20世纪初,尤其是二战以后,欧、亚各国在废墟上开始重建城市家园。一方面许多城市开始在老城区大力拓建绿地,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措施疏散大城市人口、创建新城,城市绿地建设迈入了继"公园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生态学作为设计理念被引入绿地规划,城市绿地建设开始呈现出新特点。从而赢来了以营造改善城市环境及满足景观效应为双重目的的生态绿地阶段。如美国麻理兰州的圣查理绿带,相互联系形成网状绿地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绿地建设进入了生态园林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摸索阶段,我国的深圳、北京、合肥等城市都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要使城市绿地对城市发挥最佳效用,就要对其绿地系统的用地比例、布局方式和绿化效应进行研究。许多旧城市往往在建设过程中并未专门对绿地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其绿地的布局常常是自发的,无组织的,导致绿地的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考虑以下原则: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切忌生搬硬套,单纯追求某一种形式、某些指标。3、城市绿地应布局均衡,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需求。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即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一些建议

1.要创建具有自然生态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城市绿地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成为大多城市科技工作者决策者的共识,但是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

2.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景观生态学上认为一个城市本身可以看作一个景观单元,它是由内部不同规模性质的本底(Matrix)、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三种景观要素构成的。其中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的一部分,可以将城市绿地系统所构成的城市绿化景观看成是由各种绿地类型以不同方式形成的绿地斑块—廊道系统镶嵌于城市的本底之中。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就是优化城市景观要素的比例构成,建立各景观要素之间的有效联系。

3.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起来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空间信息,用于管理和决策过程的计算机技术系统。自1963年诺基尔·汤姆逊(RogerF.Tomlinson)提出GIS的概念以来,GIS 已经在许多国家的多种领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园林规划设计的领域中。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结合GIS 可以建立如下的基于GIS的分析评价体系:景观格局的分析、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用地的敏感性分析、场所的景观视线分析等。

4.开展城郊结合的大园林绿化

通常郊区的绿化将随着建成区的扩大逐渐转化为城市内部用地,从而可以提高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等一系列指标,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另外郊区的绿化从补充市内缺氧的生态功能和为市民提供接触自然、享受自然的游憩功能来说都比较重要。因此,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就不能缺少郊区的绿化。

5.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应用生态规划的理论方法

所谓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就是将生态规划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即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绿地的不同功能用途,合理布置,以获得更贴近自然的环境,进而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市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环境。这是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环境,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最佳理论和方法。运用绿地系统生态规划原理来指导和制定绿地系统规划,对于促进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科技先进、生态和谐、环境洁净、景观优美的生态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以人为本

城市绿化应强调以人为本,而且应以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服务于最广大的市民为着眼点,应尽可能考虑让最广大的人们参与到绿地规划的过程中来,使公众切身地感受到绿地对人的关怀。提高绿地的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可介入性,供人们休闲、游憩、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并达到最大的防尘、降温、增湿、减噪的作用。

五、结束语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涵盖面广,在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审定、实施的各个阶段都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力求其准确性、科学性和操作的有效性,为整个城市的绿地景观作出指导性的参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新思维新方法》

第6篇

1.过分注重城市雕塑的商业性价值

城市雕塑首先是一件艺术品,在此基础上,文化属性和商业属性才能够得到体现,城市雕塑如果没有了艺术性,也就没有了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但是现实中,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单薄,甚至消失,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城市雕塑商业化的现实。雕塑的创作者,在这种商业化面前,失去了主体创造性精神,只是为了迎合投资者的兴趣,换来属于自己的经济收入。很多作品都是国外或其它地区的照抄照搬,大都是粗制滥造,经不起人们的仔细观赏,偶尔有作品能够精雕细琢,也是以一件工艺品的初衷来对待的,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诚然,城市雕塑是有着巨大经济价值的,一个优秀的城市雕塑,甚至会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性景点,但是这种经济价值是建立在艺术价值之上的,倘若是在商言商,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艺术价值甚微的话,经济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不但没有起到城市雕塑本身的功用,反而破坏了环境的整体性与和谐性。

2.雕塑创作和公众审美意识之间存在矛盾

当问及一件雕塑作品给普通人民群众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时,我们会经常听到“看不懂”的回答,这种“看不懂”是指对于雕塑审美意义的不理解。城市雕塑作为一门开放的公众艺术,这种特征决定了其在形式和内容上,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使人民群众产生一种无声的交流,也就是看的懂。这有两方面问题,一个是雕塑家创作的问题,另一个是观众审美水平较低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各个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对于普通民众的审美教育少之又少,所以整个国民审美水平几乎处于一个最初的阶段。且这种状况也是在短时间之内很难改变的。而作为雕塑创作者来说,在创作的时候过于主观,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欣赏和接受水平,有的时候,自己苦心创作的一些作品,也确实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却没有被人民群众所充分认可,即他们没有以普通民众的身份对作品进行重新的审视,也没有进行换位思考。这样一来,雕塑家的作品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反而被认为是“看不懂”,这种审美结果反馈到艺术家身上,难免会灰心丧气,甚至有可能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走上一个媚俗和平庸的创作道路,由此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近年来,伴随着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对于城市雕塑来说,这是一个解决创作者和接受者审美意识矛盾的契机,如何使雕塑作品在具有艺术性的同时,还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3.抄袭照搬致使创意和内涵缺失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借助于网络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世界各地的雕塑原型,这本应是城市雕塑设计者重要的参考借鉴,但是很多设计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都出现了一定的抄袭现象。特别是一些西方作品,其文化环境和文化历史,与中国有着本质性差异,不考虑这种差异,直接照抄照搬,只会造成民族性和地方风格性的缺失。笔者就曾见过这样的情景:在一个中国主题的公园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西方风格的雕塑,而且还是身体的姿态,不但美感全无,还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和误导。同时,在城市雕塑要求数量和速度的同时,很多雕塑家经常被限定要在多长时间之内完成作品的设计,同时还要体现出主管方的设计意志和要求,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干扰,自己的思维和理念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而为了满足主管方这些“外行”的要求,就不得不对雕塑的创意和内涵做出妥协,有的雕塑家甚至还制成了模板,进行批量创作,相邻的两个城市中有着极其类似的作品,造成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

二、城市雕塑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明确城市雕塑的管理和创作责任

城市雕塑是一门公共艺术,所以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有管理方、创作方、维护方等,涉及到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做完之后的后续工作等多个环节,这一个个环节得不到明确,城市雕塑建设就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混乱的局面之中,数量和质量也得不到具体的保证。首先是管理方,谁负责创建,谁就有权利管理,所以管理方和创建方是一个角色。就中国的体制来看,很长时间里,关于城市雕塑的创作方和管理方还将是政府部门,为了能够在本质上提升城市雕塑的质量水平,建议可以由当地的园林部门、建筑设计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等,组成一个城市雕塑建设的委员会,该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会议,紧密结合本地区城市建设发展,为城市雕塑建设做出相对长期的规划,并在此规划之下,按部就班推进。这个委员会的成立,能够让城市雕塑有了最具针对性的关注,为后期的创建和维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创作方。创作方是雕塑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里强调的是雕塑家要坚持和维护自己对作品的发言权,很多失败的城市雕塑,并不是雕塑家本身的水平低下,而是他们在创作中受到了管理部门的干扰,很多时候不得不采用他们的建议,从而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致使自己的创作理念得不到充分的表达,造成了作品质量的降低。最后是维护方,要组织有关部门,抽调专门力量,定期对城市雕塑进行清洁,及时制止破坏城市雕塑的行为,对于雕塑周围,要保持一定的空间,禁止随意依附。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展开专题宣传活动,号召全体市民都来爱护我们的城市雕塑。所以说,一个优秀的城市雕塑建设,需要从筹划、创作到维护等环节的通力合作,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意识,这是搞好城市建设的基础。

2.城市雕塑要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现存很多城市雕塑,之所以给我们以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是没有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实现有机的融合。这种融合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雕塑的体积和环境空间比例关系的和谐。作为摆放在公众环境中的雕塑作品,第一要素就是它的体积,对于雕塑体积的设计,也是雕塑家首要考虑的问题。当前创作中的一个误区就是不考虑周围的环境,一味地求高求大,单一追求雕塑本身的视觉效果。结果很多时候,不但雕塑本身的艺术美感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还起到了一种喧宾夺主的不良作用。所以雕塑体积设定的前提,就是和周围的环境相和谐。其次是形式结构和雕塑相呼应。在具体的创作中,要根据不同环境和不同空间,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造型,让雕塑能够和周围其它事物形成一种遥相呼应的关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比如在幼儿园周围,放置一个造型十分抽象的雕塑,显然就是不合适的。最后是色彩和材质与周围环境的统一。现代雕塑中,可以选择的材质越来越多,在给雕塑家带来了丰富选择面的同时,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材料使用的混乱。再加之不同材料上不同的使用,很容易造成雕塑和周围环境的不和谐。所以还是要根据环境的具体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比如纪念性的雕塑,多用石材,颜色上多使用材料的固有色,给人以庄重的感觉。而在一些休闲区域,则可以使用一些多变的材质,如玻璃钢等,采用红色、黄色等明亮的色彩,以突出一种轻松和活力的感觉。

3.城市雕塑要与人文环境相和谐

人文环境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城市雕塑也是一种文化,两种文化相遇之后,应当是一种融合,而不是并行甚至对立。首先,要注重环境的历史背景。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着不同于其它任何一个城市的历史传统。雕塑者在创作之前,要对这种历史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通过自己的雕塑,与这种历史文化相契合。比如在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在松花江边,有一座“八女投江”的塑像,是为了纪念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八位女英雄,这座雕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和再现,同时也成为了这个城市的灵魂。这种通过跟历史环境相结合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与毫无目的的建设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次是要注重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中国地大物博,地方文化丰富,所以在城市雕塑的创建中,要注意和地方文化的契合。在一开始创作和建设之前,就要进行通盘的考虑,尽量从地方文化中选材,使之反映出这个城市所特有的地域风情。例如河南省郑州市炎黄二帝塑像,建在五十多米高的山上。河南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炎黄二帝又被认为是炎黄子孙的祖先,所以这个雕塑的创建是十分切题的,不但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而且还吸引着大量的外地游客。

4.雕塑家个人创作责任的树立

艺术创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轻浮和虚假,特别是作为城市雕塑来说,因为这是一门公共的艺术,所以创作者的责任尤为重大。首先,艺术家要保持独立的创作精神,不为名利和金钱所动,尽量避免外行人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来。创作者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必须的,但是这种物质追求是以对艺术底线的坚守为前提的。其次是创作者也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创作理念,城市雕塑不是艺术工作者的个人风格展示品,不应该让广大受众被动接受主观情感的表达,要充分考虑到一般群众的审美欣赏水平,力争创作出雅俗共赏的作品。

第7篇

临海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卫生城市,也是浙东南的陆上交通枢纽。全市陆域面积220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22.8万人,初步形成了中等城市框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对通信网络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城市信息管道资源供需矛盾正日益凸现出来,而信息管道统建的出现,为城市信息管道建设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但从目前来看临海市地下信息管道统建工作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周边发达县、市相比差距较大。我市建设统一地下信息管道工作起步较晚,统建管道工作是近几年依据信息行业发展趋势,引入全新投资理念,专业从事城市信息管道统建,集约化经营管理的一项新工作。自2008年我市实施统建节约设计标准以来,我市只有一部分单位加入统建管道这一重要的建设项目。到目前为止,加入统建管道单位为3家,能够达到标准使用统建信息管道只有98公里。仅占全部城乡主次干路长度的0.32%,造成信息管道资源挖掘和重复挖掘惊人。随着我市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建设信息管道仍将保持一定的规模,预计今后几年我市城乡主次干路建设约为65公里(根据2013年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计划方案),可以开发统建信息管道约57公里(包括小区)。如果这些新建信息管道资源不按统建标准建造,必将造成新的更大的浪费。

造成我市统建地下信息管道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

各营运商和管道建设及相关部门对统建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识不足。一些通信营运商及相关单位未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其重视、认可和支持不够,对统建管道缺乏主观能动性。有的营运商只考虑单位自身利益,急功近利,不愿加入统建管道项目;一些项目运营商投入专项资金,报批手续繁,进展慢,专项资金到位少或被束之高阁,使统建管道工作起步难上加难。统建信息管道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首先必须加强与政府或城市相关的规划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由政府出面牵头,并出备的统建政策法规体系去规范约束甚至强制执行。其次将城市信息管道统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项目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统建信息管道缺乏控制性、科学性的规划编制。信息管道网络在分布上多数存在“乱、散、不规划”等问题,科学的规划编制主要是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更加系统性、前瞻性地对城乡信息管道进行梳理和整合,进一步优化管道空间布局。统建信息管道工程施工队伍素质差技能落后。目前我市统建信息管道工程施工队伍中,农村建筑工人比例较大,他们年龄偏高,40岁以下的占15%、40岁至50岁占30%、50岁以上占55%;文化水平初中以下学历占65%。另外是技术不熟练、技术等级不高、不按规程操作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统建工程的质量及日后管道维护工作。、统建信息管道组织机制不完善。统建地下信息管道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市里组织的领导小组抓统建管道工作,经实践证明缺乏监管体系,未能起到管道建设的相关单位全部合建的效果。一些机制性问题、反复性问题、顽固性问题,未研究制定长效管理体制。监督不力、执法不严、造成重复开挖时有存在。

推进我市统建信息管道工作的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