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务分析的概述范文

时间:2023-07-02 09:22:28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分析的概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财务分析的概述

第1篇

战略分析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是处于系统的始点,亦是新框架以及相关财务分析中的组成环节。其可分成从行业分析和竞争战略分析两个层面实施阐述。行业分析,指的是从行业含义和特性等角度实施分析。其行业特性有着下列几个层面的内容:市场数量以及增长前景,行业位于的发展时期,行业技术改革速率,商品异同化和系统化的程度,买卖方的总数以及大小和行业的市场界限。能够依据上面所提到的要求和指标来分析财务报表,验证目前财务的内外部条件和行业环境是否匹配。而行业分析从行业生命阶段的视角上看,无论是什么行业都有着自身的生命阶段,位于不一样的生命时期,其企业的市场、人力、开发、财务、战略以及现金流等都有着不同的特色。而依据财务为例子,在进行投入前期,每个人都能够以增加财务杠杆的形式加入较大的力度,这样能够取得更高的回投资回报率。而竞争战略分析指的是是对企业选取的竞争模型实施分析。无论是哪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取生存,就可以遵照下列两种竞争形式进行选择,分别是:差异化竞争战略以及成本优势竞争战略。在物业公司财务分析技术架框内,可以对重要的影响作用实施分析,依据企业所选用的战略竞争形式,提供对应的经济费用以及成本控制,且要重视财务报表的步伐,能否和企业战略的步伐相同。例如:选用的是成本优势战略,此公司对于产品的开发或广告经费等费用就会相继减少,而且对于大量的大规模的生产,有效的生产形式,其资本投入成本也会相继降低,且应具有一系列完整而严格的成本控制体制。这样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供给同样多的商品或服务的能力。倘公司采用的是产品差异优势战略选择,那么就应该用较多的经费进行开发科研,将资金放入于产品的资金数额显著增大,其本来的资产以及长期投资数量较大,与此同时拥有更具灵活性的交货形式。这样能给客户供给更优秀的商品和质量,提供更好地服务。

二、价值分析

在一些企业中,从价值计算中我们能够看出,一个企业的价值是利用扣除利益相关所获取的回报,所以价值网的含义是相较于财务分析所进行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从价值网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在实施财务分析时,迈出公司的界限,从更宽广的角度上对企业内部价值的建设进行分析处理。而从该角度的论点上看,企业的成本以及效益并非是某一单位就可以确定的,也并非是企业内部所进操控的,所以理想的情形很明显就是不可以单独限制在企业内部,而是需要揭示不同的利益人员对公司成本和效益的作用,进而为科学的战略提供准确的保障。而如何把价值网分析融入到物业公司财务分析架框中去呢?依据财务分析架框的角度,我们能够得知,企业的价值网是依据企业的外部条件和经营战略一起形成的,所以,应该处于对方的角度,用对方的思想和看法对待企业的经营管理,且依据此想法出发,检测目前情形下该利益人员采用的行为,和此行动对企业的成本以及效率会生产出哪种影响。

三、会计分析

尽管理论层次上,将财务管理科学放置在管理科学的地位之下,但是在财务分析上的不同分析还是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对会计数据信息实施拆分以及分析。首先,是要正确辨别核心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其战略受到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选取恰当的会计估计以及财务报告和附注,保证和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相同同时可以公允的表现出公司的实际情况,依据会计披露分辨出其危险信号,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严格依据上述情形的审查,实施对财务进行分析。依据图例可以得出会计分析以及财务分析的对应位置。就是有了科学的会计信息,加入了科学的外部环境,产生了纠正的会计信息财务报表,从而得知财务分析总结以及价值驱动原因,这样的总结又恰当利用企业战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系统信息。所以,在物业公司财务分析架框上需要对会计和财务进行相互结合,使其对公司的影响同样重要。

四、财务分析

依据目前的财务分析模块而言,财务分析是需要拿产品战略以及财务战略,对企业的财务情形实施全方位的分析处理。在对产品战略的规范以及分析当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一个公司所能创造的效益。其指的是一个公司财务结构以及经营管理的综合体现。一个公司的经营目的,是公司的盈利并且能够使其经营和范围不停的成长和前进。不同的数据运用者对公司的获取效益的程度有着关心作用。通常企业创造效益的具体指标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以及资产总额利润率等。除此之外,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处理是财务分析的架框中的关键组成环节。通常,其偿债能力指的是企业能够以资产或者劳务支付债务的能力,将其分成短期偿债能力以及长期偿债能力。相较于一般的公司而言,其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由公司运营资本的大小和资产变现速率的快慢所决定的。而资产运作效率指的是公司对总资产或者部分资产所进行的运作效率以及周转情形进行分析。其企业经营应有其主要目的,高效的利用不同资产得到最大效益。因此,物业公司财务分析技术架框可以使其资产周转速率加快,使其运行的效率加快,效益越大。利用分析资产的运行作用,评估企业的收入以及不同的运行资产能否确保着科学的联系,考核其企业运行的不同资产效率的快慢。

五、前景分析

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分析

一、大数据与财务分析

(一)大数据与财务分析的含义

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二)大数据下财务分析的主要变化趋势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财务分析有着一些重大变化:第一,由事后向实时转换,传统财务分析都是在期末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大数据下借助网络技术、云计算等让实时分析成为可能。第二,由基于结果分析转为基于过程分析,比如网上交易完成后,分析网上购物的评价,买卖交易过程中客户提出的需求,从中发现商机、对产品进行改进或对流程进行变革等。第三,从基于结构化分析转为非结构化分析,从传统的二维数据分析转向多维度分析,除了数据分析的直观结果,客户评价、品牌、知名度、网上评分等等都应该成为分析的范畴。

(三)大数据下财务分析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财务分析也应与时俱进,与大数据进行融合,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给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结果来协助财务决策,从而提高财务决策的效率和有效性。大数据下财务分析有着如下优势:第一,可以更有效的组织企业节省资金;第二,可以利用企业数据和行业公共数据寻找新的市场和机会;第三,可以共同创建、实时改进及创新产品;第四,有些领域还可以将大数据可视化,可以更直观进行分析和做出决策。

二、传统财务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分析不被重视,未能体现分析的价值

在企业中,财务分析不被重视,分析报告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得不到重视,甚至很长时间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有些项目没有经过充分分析、论证测算就盲目上马,最终导致亏损;财务分析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分析不重视,不注重学习,敷衍了事,财务分析报告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财务分析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二)重报表、指标分析,轻非财务信息分析

传统财务分析都是财务三大报表为主体,采用财务比率、杜邦分析体系等比率的计算,结合经验,对比同行业公司情况,分析企业所处的状况。但实际上由于企业不同年度经营情况有差异,市场有变化,不同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估计的不同,甚至网上评价评价都会影响分析的结果,而且传统财务分析不管是杜邦分析、比率分析等都各有侧重,难以得出全面科学的结果。

(三)重静态分析,轻动态分析

以报表为主的分析,数据是静态的,已经发生的,等到各种数据结果统计出来之后再做的事后分析,存在不能实时反映市场的变化、不能掌握市场的最新情况等问题,管理、分析的时效性滞后,而且忽视了事前、事中的控制,出现问题时,已属于被动,增加了企业调整、反应的成本,降低了财务分析所起的作用。

(四)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融合度不足、口径不一、效率低下

财务部门提供财务数据,业务部门提供业务信息,两者信息独立,企业对外报告、公司内部总结、分析等,不同部门提供的数据可能不一致;政府各主管部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对信息的需求不同;财务部门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效率低下。

三、大数据趋势下改进财务分析的对策

(一)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财务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财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严密、科学的分析结果是企业决策的基础。企业应当重视财务分析,选用合适的财务分析人才,明确财务分析目标,完善财务分析方法、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合理利用财务分析工具,构建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适合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并不断创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职业素质

大数据时代,会计核算将不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重点,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才是财务人员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技术正在取代传统的会计核算,财务人员不仅要做好会计核算、监督职能,还需要收集、整理与财务、业务、客户相关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具备利用大数据的能力;财务人员要能够从海量、不断更新的非结构化数据中寻找与企业决策相关的重要信息,探索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要能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技巧,深入挖掘企业各个流程相关的数据,掌握数据变化的规律,利用一定数据模型及工具进行实时分析和相关信息的实时传递。

第3篇

0 引言

在计算机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年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漏洞百出,一系列的问题给医院经济管理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医疗事业的停滞不前。而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大数据对于医院财务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给医院财务管理改革带来了希望。因此,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要抓住这次机遇,进行传统管理上的改进,提高医院财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经济发展,进而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传统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河北省某三甲医院2008~2010年的财务管理状况为例,对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1.1 财务管理中预算不合理

在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中,大部分医院管理存在预算不合理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河北省某三甲医院固定资产为例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从表中分析可知,该医院固定资产增减变动主要是增加医疗设备和新建医疗建筑,但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该医院增加的设备配置低、价格高,并且跟不上科室实际操作需要,结果导致了设备闲置浪费的现象,由此可见该医院在进行财务预算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成分考虑,结果造成资本损失。

1.2 独立的内部审计极度缺乏

在我国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中独立的内部审计极度缺乏,就连一些三甲医院都没有设置独立的财务审计机构,而是由其他部门的医务人员临时负责,造成财务管理出现严重问题。仍以河北省某三甲医院为例进行说明,详见表2。由表分析可知,该医院内审人员组成中财务管理只占据一小部分,而其余大部分都是由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人员组成,并且会随时更换,从而使得审计工作独立性无法保证,导致财务管理出现严重问题。

2 大数据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1 缴费中的应用

传统的医院财管理存在较大程度的不足,给患者就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例如患者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排队缴纳挂号费和其他费用,从而耽误了就诊时间,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另外,也给收费处的人员造成巨大工作压力。这样不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必然会遭到淘汰和更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大数据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影响较大。使得医院方面在费用收取过程中逐渐实现智能化,代替传统的人工服务。这种转变方式,不但可以方便患者的就诊,使其免受排队挂号缴费等环节的困扰,而且对于医院工作人员也十分有利,大大降低了其工作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医院财管管理水平,促进医疗事业的长久发展。

2.2 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传统的医院财产管理中,部门要想对数据进行合理的预算决策,需要对不同系统中结合数据进行人工处理和分析,并总结统计结果,这使得效率相对较低,给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带来极大不便。随着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医院决策层可以十分便捷的对财产管理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并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且实现过程全智能化,不需要人工参与,减少工作人员负担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决策效率。

3 大数据对医院财务分析的改进研究

3.1 实现财务分析的内外结合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要想更大程度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实现财务分析的内外结合。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注重内部分析,忽视对于外部条件的分析,造成医院财务管理指标下降的情况得不到有效分析和改善,逐渐给医院经济水平造成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医院财务管理业务中,相关部门要在优先考虑内部原因的情况下,充分的对外部原因进行有效、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外部环境中的行业背景、竞争状况以及区域人口变化等因素,从而总结出影响医院财务管理指标出现问题的外部因素。这样内外结合的分析方式,能够更加全面的解决医院财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到有效的改进策略,帮助医院提高财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医疗事业的长效发展。

3.2 医院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

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应当重视对于财务预算的改进措施,从而更好地提高医院财管管理水平。对此,医院财管预算管理相关人员要在优先考虑医院的资金情况之下,将预算业务建立在医院每一个部门所产生的数据基础之上,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制定出医院的财务管理计划。另外,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必须将医院的零基预算和弹性预算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对医院财产管理中的预算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进而控制财务成本投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3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大数据对医院财务分析的改进研究还需要相关部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这一机制包括以下三点内容:

第一,风险数据信息的收集。要求对医院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所需要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收集,这一部分又可细分为内部信息收集和外部信息收集两种情况。

第4篇

减数分裂的概念在高中生物学知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中有关生物繁殖及遗传与变异等知识的基础。该概念属于遗传的细胞基础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知识结构上,学生此时一方面已学习了与减数分裂概念有一定联系的有丝分裂概念,另一方面减数分裂概念的学习也将为学生随后掌握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等知识奠定基础。然而,在不同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存在一些容易让学生混淆的名称和表述。例如,减数第一(二)次分裂、减数分裂第一(二)次或第一(二)次减数分裂,并对此产生分歧。有的教师认为前二个名称和表述是正确的,而“第一(二)次减数分裂”则是错误的。甚至出现了“一次减数分裂要经历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这样存在明显数学逻辑错误的表述。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减数分裂概念涉及的相关名称和表述进行讨论,以便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减数分裂的实质,更深刻地理解其生物学意义。 

1 不同教材中“减数分裂”概念的名称和表述 

对国内出版的多种版本高中生物和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教材以及美国高中生物主流教材《科学发现者》中,有关“减数分裂”概念的表述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教材中对“减数分裂”概念的表述存在较大的差异(表1)。 

从整体上看,以上的国内外生物学教材中,均从发生的位置、时期、染色体与细胞数目的变化,对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表述,均体现了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及实质。即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然而不同教材在对减数分裂的名称及减数分裂概念表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1 “减数分裂”的概念名称 

从表1可见,从整体上看,国内高中所使用的各版本生物教材中,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2个连续的阶段按次序进行命名,将其概念名称表述为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而国外高中或国内外高校所使用的各版本生物学教材中则是使用了罗马数字(Ⅰ和Ⅱ)对减数分裂的两个连续的阶段进行划分,即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期对减数分裂的名称进行表述。 

1.2 “减数分裂”的概念表述 

由表1可知,国内高中生物学教材着重在细胞中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的次数上,对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表述。国外高中及国内大学生物学教材则是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在两次连续的阶段发生的变化。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由于教材的编写者考虑到高中生对生物知识掌握的有限性,因此在对减数分裂概念的表述上相对与高校教材来说较为精简与浅显,以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与国内高中生物学教材相比,国外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呈现单倍体、二倍体知识的顺序先于减数分裂,因此使用其来对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阐述。而高校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减数分裂概念时,面向的是大学二年级及以上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已对高中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材中在对表述减数分裂概念时,采用了大量的生物专业术语,如同源染色体、单倍体及联会等,对其分裂过程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 

2 生物教学中减数分裂概念表述的适切性辨析 

2.1 概念表述的适切性辨析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概念通常包含三个要素:概念名词(或概念术语)、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其中概念的内涵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概念的本质;概念名词或术语是对概念的指代。所谓概念表述的适切性是指概念表述与概念内涵、事实本质等各种相关因素的协调统一程度,并具备合适性与共知性。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生物学术语向学生传递生物学知识,然而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习得来源于教材,因此教材在对生物学概念的表述中应注重概念内涵的阐述。因此,认为一个合理的概念表述应该具备有科学性。只有科学的生物学概念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生物学事实、本质规律及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生物学概念结构体系。 

《英汉细胞与分子生物词典》将“分裂”一词定义为:细胞通过生化合成和代谢变化而增大体积并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的前提和基础。可见,“减数分裂”的命名是符合这一定义的。同时,减数分裂具有分裂的特征:经过了染色体的复制、分离、胞质的分裂最终形成了子细胞的一系列过程。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复制与分离保持了生物体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维持了遗传稳定性;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增强了生物遗传的变异性,由此可以看出染色体的行为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遗传的细胞基础部分的要求是: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因此,笔者认为,在表述减数分裂这一概念时,应该把重点放于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以及其分裂的结果上,如表1中《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概念和实验)》中对减数分裂的表述。 

另外从语义学角度考虑,使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对减数分裂进行表述,能很明确地表明减数分裂所经历的为两个阶段。而在国内高中的生物学教材中,用名词(减数分裂)与序数词(第一次或第二次)组合来表述减数分裂,由于名词与序数词的语序存在不同组合,则对学生学习减数分裂概念产生了干扰,人为“制造”了学习难度。同时,由于不同组合的语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减数分裂第一(二)次”,还是“第一(二)次减数分裂”都容易产生歧义:既可以认为是一个完整的减数分裂中相继发生的两个阶段,也可以理解为两次独立的减数分裂过程的相继发生。 

2.2 概念表述与学生认知水平的适切性辨析  考虑到学生的感性认识、思维加工方式、学科知识的前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材中生物学概念的表述是否合理取决于其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与运用。高中阶段的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与辨析的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并不完善。同时,生物学中的概念较为抽象,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强,关系复杂。学生在学习新概念前或正学习新概念时,已经学习的相关概念或是从字面上理解概念的表述就有可能造成认知差异,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因此,在尊重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前提下,高中生物学教材在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述概念内涵时,其表述应注重与其他相关概念相区分,即具有区分性。与此同时,在概念的表述中,应该尽量突出该概念内涵中的特有性质,弱化其他属性,以增强生物学概念的可读性。 

由表1可见,国内中学生物学教材侧重在细胞中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的次数上对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阐释,其实质是在逆向思维上,从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上,引导学生反推出减数分裂的过程。而国外中学及国内大学的生物学教材对其表述则是从正向思维上先描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进而推导出其分裂的结果,并着重强调了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在两次连续的阶段中发生的变化,同时运用“二倍体”与“单倍体”对染色体在经历两次连续分裂前后的数目变化进行阐述。国内现行高中生物学教材对减数分裂概念的表述并没有凸显出染色体分别在两次连续的分裂阶段中的行为变化,从而使得学生在理解其概念时难以分辨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除此之外,从逆向思维上引导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减数分裂概念学习的难度。高校教材虽然在对减数分裂概念表述时较为具体、详尽,但文字较多,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不适用于高中教学。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有国内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减数分裂的名称和表述并不准确,并容易导致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混乱,人为增加教学难度。笔者认为,应当废除易于混淆的用名称与序数词组合表述减数分裂的概念名称,如:减数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减数分裂等;并且将减数分裂的过程概括为“一次减数分裂经历一次复制,两个阶段,两次分离”,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在两个连续的阶段(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中,分别发生二次分离(同源染色体间和姊妹染色单体间),从而形成含有单倍染色体的生殖细胞”。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概念的表述与传递[J].中学生物学,2011(01):3-5. 

第5篇

关键词:“营改增”;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影响;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对知识经济的重视程度直接对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在很多国家中,已经达成了共识——大力推进本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这对我国高息技术企业而言无疑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作用不可泯灭,我国已经在政策方面、内外部环境的营造等方面给予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支持,例如:财政资金投入的扶持、税收优惠政策等;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别有用心的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进行各种阻挠,例如:技术壁垒、反倾销、知识产权等。近年来,我国为了保证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针对税收优惠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营改增”的实施可以减轻企业的税负,避免重复缴税现象的发生,在促进大多数企业获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化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营改增”的实施在高新技术企业税负减轻的同时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并全面折射出整个高新技术行业“营改增”的总体特征。 

一、“营改增”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影响分析 

(一)“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的财务影响 

如果高新技术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那么在“营改增”前后引起利润相关指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在“营改增”前应将营业税计入到“营业税金及附加”中,并与附加税一起计入到利润表的项目中对企业的营业利润产生影响,如果没有纳税调整,那么对净利润的影响与营业利润是一致的;“营改增”后,实行了价税分离,增值税实现了与收入的分离,此时的增值税金额就转移到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费”项目中进行填列,而“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中只涉及到增值税的附加税,增值税金额大大减少。可见,从企业的整体上看,“营业收入”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减少是共同导致营业利润增加的主要因素,最终也会导致企业的净利润增加。 

对于小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营改增”的税率已经从原来的5%下降到3%,企业的税负减轻了、利润增加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小规模纳税人在购入原材料、固定资产时都不能发生抵扣,因此也就只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当期应交税费和未分配利润这两栏的数据造成了影响,但是影响的程度并不大,这样的分析是存在片面性的。对于处于产业链中的企业而言,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将直接对企业的上下游产生影响,一旦小规模高新技术企业不能开具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下游企业为了自身的了利益着想,就会放弃这些小规模高新技术企业,从而挑选自己的供应商,这在无形中使这些小规模高新技术企业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仅对小规模纳高新技术企业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严重的还将危及到这些企业的生存,甚至逼迫这些企业退出市场竞争。 

(二)“营改增”对一般纳税人的财务影响 

任何一个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都会向着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扩大业务范围的方向发展。小规模纳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如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发展后必然会向一般纳税人过度。成为一般纳税人的高新技术企业,不论是增值税税负,还是总税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例如:“营改增”实施后,对一般纳税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表的影响情况同小规模纳税人基本一致,主要仍是体现在营业利润和所得税这两大部分上,具体体现在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等几项上。增值税从收入、成本费用中分离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减少,这就导致一般纳税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营业利润、所得税和净利润都有所上升。可见,不同于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对最终净利润的影响数额并不等于应交税费之和的差额。 

(三)“营改增”对高新技术服务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企业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不同方面的指标。随着“营改增”的实施,高新技术服务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都将获得改善,另外,随着投资效果的日趋明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都会得到改善。例如: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净资产*100%。“营改增”后,净利润增加,净资产不变,因此净资产收益率会提高。再例如: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经营盈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好,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营改增”使固定资产成本降低,总资产降低,税前利润提高,总资产报酬率提高。 

综上所述,不论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的税负是否降低主要还是取决于获得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对于一个处于发展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获得这些进项绝非难事,而当这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企业只需要维持现有的水平,不再购进固定资产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经营管理、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实现刺激我国整个高新技术企业的全面、整体发展。 

二、高新技术企业应对“营改增”财务影响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政策研究,建立企业长远的经营发展规划 

这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保证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出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企业应以“营改增”为契机,建立以“节能、环保、服务”为企业核心宗旨的高新技术企业。例如:某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范围涉及到能源利用、环境评估等业务,这将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沿话题。因此,该企业可以顺应时展的要求,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建立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经营业务范围,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再例如:某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应提高自身产品的定位与服务定位,不应将眼光局限在国内,而应放眼全球,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拓展到周边国家中。 

(二)合理规划,有效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筹划 

高新技术企业应对自己是否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准确判断,如果企业的情况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就应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与业务流程来履行必要的程序、备案手续,在对本企业应税项目、免税项目进行精准的核算后以求最大限度地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合理选择一个购买固定资产的最佳时机,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时产生大量的增值税进行税额,并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 

(三)转变观念,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目前,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存在混业经营的现象。“营改增”中明确规定,混业经营的企业在不能分别明细核算各类业务的前提下,税率要从高计算。因此,为了避免出现高税负的情况,一定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能力的提升。另外,由于“营改增”后实行价税分离核算,不仅对企业的收入、成本等造成了影响,更对企业的利润造成了影响。因此,还必须加强对企业收入、成本的分析。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我国重点扶持的产业,在“营改增”的收官之年,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新常态经济的影响下合理进行税收筹划,在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实现企业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最大化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解琚.试论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企业应对与思考[J].当代经济,2013(24). 

第6篇

关键词:税制改革;交通运输企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在我国之前的税务制度中,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局面的加剧。这种税制逐渐的显示出弊端,为了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的完善我国的经济结构,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营改增成为了我国税务制度改革的关键内容。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营业税被增值税取代将会是大势所趋。交通运输企业应当主动的把握和国家税制改革的机会,积极的探索应对的策略和方法,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

一、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财会经济的影响

营改增税制改革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市场的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营改增体现出了税收中性原则,可以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对于提高社会就业、人民的收入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1.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在营改增之前,交通运输企业只需要缴纳3%的营业税,在税制改革之后税率提高到了6%和11%,出现了比较大的提升。在税制改革之前企业应当根据营业收入来缴纳营业税,但是在改革之后可以把购买原材料的成本进项税加入到了增值税中进行抵扣,在一定程度了降低了企业的税负。但是在税制改革中增值税的税率比营业税高的多,企业进行成本抵扣并不能达到减税的效果[1]。在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中分为了不同的四个层次,企业要想真正的实现减税的效果,那么企业应当相应的增加可抵扣的直接成本。加入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为11%,那么抵扣的成本应当达到企业营业收入的73%以上才能得到减税的效果,否则就增加了税负。在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在油品运输中,能够抵扣的项目比较少,例如仅仅有汽车轮胎的维修、更换以及燃油、购买运输设备等项目可以用来进行抵扣,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在税制改革之后,对企业的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在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将营业额换成不含税的收入。同时在没有进行税务改革之前营业税和附加税都是按照营业额来计算的,在税制改革之后还增加了教育和城建附加税,在改革之后会对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项目产生影响[2]。在没有改革之前成本核算时计入的是车辆管理费,在税制改革之后应当将所有单车的收入和成本都纳入到核算项目中,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正常的抵扣增值税。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成本核算难度。

二、企业对营改增的对策分析

交通运输业和我国的物流发展以及生产流通等,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在生产服务业在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利润,企业应当积极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

1.加强企业的管理,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税制改革虽然能够从整体上降低企业的税负,但是由于不同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特点不同,所以其影响也不同。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应当做好内部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做好和税收相关的财务规划,例如重视可以抵扣的成本票据等,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3]。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内部预算管理,选择合理的供应商,降低采购的成本。针对国家的营改增政策,要做好积极的准备,不断的加强政策的调查研究,寻找适合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正确方法和思路。在营改增的大背景下,交通运输企业应当不断的完善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特别是对于可以抵扣项目的管理,避免由于计算或者收入分类不准确而提高了企业的计税项目,导致企业税款的增加。交通运输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结合企业和行业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办法,找到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策略。同时积极的关注国家的政策,合理的利用过渡性的政策,做好相关的税务规划,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减少企业的税负。

2.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于企业的税务具有直接的影响,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好基本的财税遵守,而且应当熟悉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良好的根据。会计工作者应当掌握好税制改革下的相关知识,正确的认识到营改增对企业的利弊。营改增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增值税是建立在会计核算上,如果会计核算的结果不准确,那么所得到了增值税也不够准确,影响了企业的利润[4]。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税制改革将不同的深入,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主动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了提高企业增值税的准确性,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投入,使会计人员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税制改革意义以及应对措施,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尽快的掌握税制改革的细则和具体的规定,做好企业的税收工作。

三、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了其中的必然。提高不断的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税制改革的初期,仍然会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交通运输企业要正确的认识到营改增的应用,不断的加强内部的财务管理,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降低税制改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大平.交通运输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2):51-52.

[2]李永臣,李楠,戴悦西,等.税制改革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J].商情,2012(51):4-4.

[3]丁波.税制改革对企业财务与会计的影响和对策[J].管理学家,2013(11):467-467,468.

第7篇

一、持续盈利能力

能够持续盈利是企业发行上市的一项基本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从财务会计信息来看,盈利能力主要体现在收入的结构组成及增减变动、毛利率的构成及各期增减、利润来源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三个方面。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适应市场环境,是否具有可复制性,这些决定了企业的扩张能力和快速成长的空间。

二、收入

营业收入是利润表的重要科目,反映了公司创造利润和现金流量的能力。在主板及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规定的发行条件中,均有营业收入的指标要求。 公司的销售模式、渠道和收款方式。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判断公司能否确认收入的一个核心原则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购货方,这就需要结合公司的销售模式、渠道以及收款方式进行确定。销售循环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流程是否规范,单据流、资金流、货物流是否清晰可验证。这些是确认收入真实性、完整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上市审计中对收入的关注重点。

三、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直接影响企业的毛利率和利润,影响企业的规范、合规性和盈利能力,其主要关注点如下:

首先应关注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否规范,核算政策是否一致。拟改制上市的企业,往往成本核算较为混乱。费用方面,应关注企业的费用报销流程是否规范,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票据取得是否合法,有无税务风险。对于成本费用的结构和趋势的波动,应有合理的解释。

四、税务

税务问题是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在税务方面,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主板和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均规定:发行人依法纳税,各项税收优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行人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重大依赖。对于税收优惠属于地方性政策且与国家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根据证监会保荐代表人培训提供的审核政策说明,寻找不同解决办法。纳税申报是否及时,是否完整纳税,避税行为是否规范,是否因纳税问题受到税收征管部门的处罚。

五、资产质量

企业资产质量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是企业上市的一项要求。其主要关注点如下:应收账款余额、账龄时长、同期收入相比增长是否过大。存货余额是否过大、是否有残次冷背、周转率是否过低、账实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停工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产证是否齐全,是否有闲置、残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产权是否存在瑕疵,作价依据是否充分。

六、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反应了一个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偿债和支付能力,现金流量表提供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无法提供的更加真实有用的财务信息,更为清晰地揭示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主要关注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直接关系到收入的质量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七、重大财务风险

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面,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主板和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均作了禁止性规定,包括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不存在影响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项;不存在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进行违规担保的情形;不得有资金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项或者其他方式占用的情形。

八、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企业上市的一条基本原则。拟改制上市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存在融资、税务等多方面需求,普遍存在几套账情况,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将所有经济业务事项纳入统一的一套报账体系内。会计政策要保持一贯性,会计估计要合理并不得随意变更。如不随意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随意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随意变更收入确认方法,不随意变更存货成本结转方法。

九、独立性与关联交易

企业要上市,其应当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管理结构,具有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具体为资产完整、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和业务独立五大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