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合同管理评价范文

时间:2023-07-02 09:22:20

序论:在您撰写合同管理评价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合同管理评价

第1篇

[关键词] 合同管理; 绩效评价; 结果绩效; 行为绩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54

[中图分类号] F715.4; F2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085- 02

合同管理是由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和生效开始的,直到合同失效为止。现代企业间的经济往来,通常是以合同形式进行的,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其管理者的管理方式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开始接触到合同,在企业中引进合同管理。因处在起步阶段,合同管理既没有模板,也没有管理规范,合同漏洞多内容少,由此引发的纠纷很多。对于企业而言,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1 合同管理绩效的特点

(1) 评价对象的复杂性。企业项目的不可重复性决定了合同管理的多变性,同时也决定了绩效评价的复杂性。合同管理绩效是合同管理集体工作的成果,也是组织的绩效,在分工合作的情况下,个人绩效对组织绩效会产生重要影响,个人绩效与管理对象是密不可分的。合同管理涉及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因此,合同管理绩效是由多个部门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合同管理绩效评价应针对整个项目进行。

(2) 绩效表现的复杂性。合同管理绩效是通过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合同管理工作实现途径较多,动态性强,很难用一套过程指标衡量活动的整体效果,应从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方面衡量。

合同管理结果绩效是指在项目的每个阶段中合同管理目标完成的具体情况。合同管理行为绩效是指合同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合同管理中的有效性与合同管理的组织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有效地改善合同管理的组织行为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组织行为分为两种即宏观组织行为和微观组织行为。宏观组织行为是指全部组织成员作为整体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是组织绩效评价的依据。微观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某一群体或个体的行为,是组织内个体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合同管理结果绩效评价可以看出合同管理实现的成果,评价合同管理行为绩效,有利于提高合同管理的整体水平。因此,在合同管理绩效评价中应充分考虑行为绩效和结果绩效两个方面的内容。

2 合同管理的结果绩效

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活动和合同运行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合同管理的关键就在于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因此,必须建立合同管理制度的有效评估制度。合同管理绩效评估既不同于组织绩效评估,又有别于个体绩效评估,因此应该从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合同管理的绩效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指标体系是动态变化的,结果绩效是可以进行定量评价的,而行为绩效的评价方法需要使用定性指标定量化对其进行评价。

结果绩效表现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计划目标与实际目标的偏离程度。合同的总目标在项目的决策阶段确定,按照其内容可以划分为3个目标即投资、工期、质量,3个目标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合同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在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投资成本。

按照合同管理形成阶段的绩效目标,需要编制招标文件,完善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承包商,准确评估外部环境风险,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确保各类合同间的相互协调。而合同在履行阶段的绩效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审查计划实施的可行性,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确保实施计划是合理的;及时审批以及支付款项;定期召开协商会议及沟通信息,及时处理在合同履行中发生的问题。针对合同的索赔管理和变更的绩效目标,应及早预测出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及时掌握发生变更的原因和变更发生后会造成的后果;对变更事件应提出有效且经济的解决对策;认真详审索赔报表,科学有效地解决合同争议。

3 合同管理的行为绩效

行为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正确评价合同管理的行为绩效,必须研究影响行为绩效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组织绩效产生促进作用的因素,详细分析其对绩效作用的结果和程度。①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对组织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作用。要划分清楚每一个岗位的职责,使员工岗位与员工工作能力是相匹配的,有利于开展分工协作,可以顺利实现组织目标。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合同工作的程序和制度,组织投资计划的报批、审查和编制等。只要责、权、利分明,符合分工协作原则,无论任何的组织结构都是可以正常实施合同管理活动的。②组织制度。组织制度是指组织基本规范,组织制度明确了人员间分工协作的关系,规定了每个部门和成员的职责和职权,形成了良好沟通和激励制度,为组织人员的工作创建了和谐的组织环境,使每一名人员都可以协调一致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建立合同管理责任制有利于各部门间的分工协作,其建立原则为落实到人和责任明确,以调动起合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保证合同可以顺利完成。③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在经济社会背景下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的独特价值观,以及以组织文化为核心形成的风险习惯、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道德准则等。④信息管理。合同管理顺利履行的前提就是做好信息管理工作,信息收集是合同管理的基础,及时了解掌握完整、准确的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顺利开展管理工作。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合同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

4 结 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合同管理绩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由于合同管理属于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评价的指标是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并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对合同管理各指标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针对企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地对合同管理绩效评价进行完善和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 闻捷,宗培,舒华英. 基于DEA的电信运营企业绿色管理绩效评价模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4-71.

[2] 刘业娇,任玉辉,任静静,黄冬梅,田志超.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矿安全管理绩效评价[J]. 煤炭工程,2013(2):135-137,140.

第2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辨识;评价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合同在公司当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合同风险的管理也成为了企业当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合同管理的风险辨识作为合同管理工作四个阶段当中的第一阶段,其在整个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换句话说,只有做好公司当中的合同管理风险的辨识和评价,才能够使合同管理工作做的有价值和有意义,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将合同管理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有效的辨识出来并对其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价,从而保障公司的利益。

一、合同管理风险

随着我国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竞争中,我国公司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的提高,公司中的法律部门地位在逐渐的上升。公司法律部门的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诉讼管理和合同管理:诉讼管理的重点侧重于事后管理,合同管理侧重于事前与事中的管理。随着我国企业观念的改变,由重点关注诉讼管理在逐渐的转变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重点体现在多个方面: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是合同管理的基础作用,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合同管理的核心作用,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作用,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合同管理的最根本作用。

本文所研究的合同管理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管理各类合同时由于对客观条件和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而引发的与既定合同管理目标各种偏离的综合,其中包括两种偏离方向即正偏离和负偏离。此种风险观念针对的不是单体合同中的各种风险,而针对的是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综合各类合同所形成的风险管理,管理的是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文中称为合同风险管理。

二、合同管理风险辨识

按照合同管理的特点,合同管理风险分为两种即合同管理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

1.要素风险。辨识合同管理的要素风险使用的是专家调查表法,即通过对公司中资深的法律人员和法律的理论专家进行深度的访谈,来辨识出影响合同管理风险中的要素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①组织结构风险。组织结构风险可以划分为四个子项即合同管理部门功能的健全性、公司法律顾问的能力、合同管理机构的具体设定情况、合同管理体质。合同管理体制考察的主要是公司客观情况与合同管理体制是否相符,合同管理体制主要有集中管理体制和分级授权管理体制两种,两种管理体制有利也有弊,重点看的是合同管理体制是否可以促进公司发展、保障公司运营;②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可以划分为六个子项即负率队伍稳定性、公司负责人法律意识、相关部门对法律工作支持程度、合同管理人员操作能力、配备法律人员充足性、合同负责人法律工作经验。六个子项分别从高层的决策者、中层的管理者、底层的操作者的角度,来考察他们对合同管理工作的影响程度。此外人员的稳定性和数量也是合同管理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合同管理制度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包括三项内容即管理制度的调整性、管理制度明确程度、管理制度健全程度。管理制度的调整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是否可以及时的调整,降低制度对实践的不适应性;管理制度明确程度是指制度的明晰性;管理制度健全程度是指制度的全面性。④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可划分为四个子项即业务流程的有效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效率性。

2.合同管理流程风险辨识。合同管理流程风险辨别使用的方法是业务流程法,即根据合同的业务流程,在合同的立项、选商、申报、审查、审批、签订、履行、归档以及合同纠纷中辨识合同的风险。部分风险因素独立出现,会直接的影响到某一个决策因素;有的风险因素通过另一个风险因素会间接的影响到决策因素;有的风险因素会同时的影响到多个决策因素;有的决策因素会同时受到多个风险因素的影响。

三、合同管理风险的评价

在辨识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法测评企业的合同管理风险,以使管理者可以清楚的了解合同的管理难点和重点,进而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在合同管理流程过程当中风险主要有招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三大类型,其具体内容参见表一:

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合同流程风险的发展规律,需要从两个维度将风险分解即风险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的发生几率,以便于按照风险发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经过专家对招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当中15个风险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可将其分为5个种类:

合同风险种类及特点对照表(表二)

通过表二不难看出,在进行合同风险管理过程中虽然风险种类很多,造成合同风险的因素也很多,但是只要合同管理者在合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上加强对合同风险的管理,任何合同风险都是可以控制并将其几率降到最低甚至是排除风险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风险辨识与评价作为公司合同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合同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合同风险管理当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辨识的分析与探讨以及有效评价,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管理风险的综合评价,总结出合同管理当中风险的特点和规律,为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风险进行有效的辨识和评价提供帮助,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俊松.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第3篇

一、合同管理和项目后评价在项目管理中的流程模式

一个电力项目的发展过程通常是因为预测到负荷增加的需要而建设新的变电站,为此进行立项。根据初设结果:若该项目确实有发展前景则需要要进一步开展可行性研究,并从中确定基本的项目发展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开展概念设计,确定项目建设单位,筹措资金。同时物色合格的供应商,决定建设模式,并准备招投标文件,经过评标和合同谈判,签定项目建设合同。

由于电力建设项目是资金密集型的项目,为保证项目能给投资方带来合理的回报。根据上图所示:每一个节点都要经过投资方仔细的评估,尤其是项目实施前的工程合同工作,要做好做细。做好前期工作,可以极大地减少项目的不确定性,减少“三超”(超计划、超概算、超预算)现象发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严把几个关口。上图中用深颜色标出了业主一定要进行审查的几个节点,称作硬节点;浅颜色的节点可以称为软节点。在硬节点上,业主一定要严格审查,审查通过后才可以进行后续工作。比如可行性研究,假如通过分析,项目不可行,要及早终止。

二、合同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在企业所在的市场中,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承诺,体现企业的诚信,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使企业更牢固地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自身而言,一方面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使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合同行为是广大市场主体之间最基本的交易行为,工程施工合同是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与合同管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是施工企业要面向市场,就要通过严格地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按质、按期地完成合同和良好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知名度。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到合同失效为止,不仅要重视合同签订的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重视对本企业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终止。

第二,签订工程合同前的管理。

一是合同管理应该从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开始,合同签订前要经历招投标、谈判、修改、签订合同等几个步骤,参与和涉及的部门有经营部、财务、法律等,各个部门一定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合同文件应该包含招标书、协议书、邀请函、中标函、合同条件、技术规范、工程图纸、工程量清单等,每一种文件都具有法律效力,不可缺少。合同别要注意工程的工期、合同价、施工手段、方法及工程款的支付、索赔等规定,对于材料采购方式和工程管理模式也应有详细的描述。合同文件是施工、验收及支付、索赔的主要依据。只有订立了严格的合同文件,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是在合同签订阶段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合同文字要准确、严谨,防止因发生歧义或误解而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合同在竣工结算时出现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依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来表达。

合同条款应全面、完整,防止有缺陷、有漏洞。如有些合同只讲好话,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有的合同规定的违约责任不全面,只规定了施工企业违约应承担的责任,而不涉及业主违约的责任。

要防止只有从合同而没主合同。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如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等。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事实上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不能存在的。

要防止违反法律法规签订的无效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第三,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

合同签订以后,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和各工作小组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组织大家学习合同,对合同的主要内容作出解释和说明,使大家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各种规定和管理程序,了解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同时建立合同的保证体系,以保证合同在实施过程中的一切日常工作有秩序地进行,使工程项目的全部合同事件处于控制之中,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要对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收集合同实施的信息,收集各种工程资料,并作出相应的信息处理,将工程的实际情况与合同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偏离,对合同履行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甚至警告。

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把双方签约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成文件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四,竣工结算过程的合同管理。

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施工合同中有关付款和结算条款的约定,抓住时机,及时结算,同时运用工程索赔的方法和技巧来约束业主,依靠合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结算时所出示的证据就是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所收集的资料。

三、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

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评估,在评价原则和方法上区别不大,都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但是,由于两者的评价时点不同,因此存在一些区别。项目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是在项目投资完成后,通过对项目的前期-建设-生产运行全过程的实际结果与前期预期达到的原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和评价。项目实施评价过程应简单说明项目实施的基本特点,对照可行性研究评估找出主要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其对项目的影响。

第二,项目效益评价。

项目效益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项目的财务后评价与前评估中的财务分析在内容上基本是相同的,都要进行项目的盈利性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只是评价的目的和数据取值不同。

一是财务后评价。在盈利性分析中要通过全部投资和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计算全部投资税前内部收益率、净现值、自有资金税后内部收益率等指标,通过编制损益表,计算资金利润率、资金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等指标,以反映项目和投资者的获利能力。

二是国民经济后评价。国民经济后评价是从国家或地区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从社会经济资源择优配置的角度,确定投资行为的宏观可行性。

第三,项目影响评价。

项目影响是指对于其周围地区在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重点分析项目与整个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项目持续性评价。

项目持续性评价是指对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能够按期实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项目业主是否愿意并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继续实现既定目标,项目是否具有可重复性等方面作出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总之,合同管理不仅仅是对合同文本的管理,它涉及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它的时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期结束之日止,也就是说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前期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投产后的质量保证等整个过程。

第4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

一、实现合同模板化,降低风险,确保经费安全

1.中小学校订立合同易出现问题现状分析

中小学校日常工作中常见合同包括商品买卖合同、劳务服务合同及建设合同。其中建设部门对建设类合同有合同范本,各单位可以填空式操作执行。而买卖合同和劳务服务类合同则因各中小学校没有成熟的合同范本参考,订立买卖合同或劳务服务合同时经常遇到不平等条款或陷阱,以及缺乏内部有效控制而遭受损失。课题组经过调研,发现各中小学校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同类商品或服务比同类单价高,存在浪费经费或舞弊行为;二是只重视合同单价,忽视保质期或服务期限事项;三是购买的商品违反国家或地方规定,存在超标准采购行为;四是购买的商品与年初预算不符,存在违规采购行为;五是采购的商品或服务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缺乏相应绩效评价。

2.中小学校订立合同实现模板化后的意义

辛集市中小学应用《辛集市教育合同管理软件》后,中小学校订立合同实现了模板化,填空后合同自动生成,签署合同方便快捷,从根本上解除了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的烦恼。中小学校租车类服务合同属于常见合同,有了合同模版后,各相关学校只需要进行填空即可,填空部分即为需要重点核对及控制部分。这一做法为各中小学校签署合同节省了时间,解除了困惑,降低了风险,获得了各中小学校相关人员的称赞,确保了教育经费的安全。

二、合同的分级查询及分类对比,杜绝经费浪费,预防腐败

辛集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中小学日常小型采购(政府集中采购限额以内)的同类同型号商品或相同要求的服务单价高于其他学校,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校相关采购人员消息闭塞,极个别单位是存在相关人员舞弊行为。解决个别学校采购单价偏高问题,课题组研发的《辛集市教育合同管理软件》添加了分级查询及分类对比功能,即各学区中心校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相同类别的商品或相同类型的服务单价可以进行查询对比,对比中发现单价较高的单位及时沟通联系。通过这一做法的推广,切实杜绝了中小学校经费浪费现象。据统计,应用该软件,辛集市中小学校一年可以节约教育经费80万元以上;同时更重要的是预防了职务犯罪,真正做到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护了中小学校干部,为中小学校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关联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确保经费使用合规合法,加强绩效评价

新《预算法》规定,单位所有收支必须纳入预算管理,编制绩效目标,纳入绩效考核管理。课题组调研发现,以前年度,因为采购部门和财务预算编制部门缺乏有效内部控制,个别单位出现预算编制与采购两张皮现象,绩效评价很难有效推动。为切实解决以上问题,辛集课题组进行了以下有效尝试,并取得了理想效果。

1.加强合同与预算编审关联控制

所有需要签订的合同,首先由财务人员进行预算审核,财务人员根据年初预算把关审核后,签订的合同才能成立。这一做法的应用确保了签订合同行为符合预算的规定,保证了行为的合规合法。

2.加强合同实施与预算绩效目标关联及考核

为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近几年,各级财政、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推行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但就合同签订与执行对教育预算绩效目标的关联考核尚无监督机制,造成监管缺失,绩效评价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一难题,辛集课题组就如何加强合同与预算绩效目标的关联考核进行了有益探索。绩效考核设计分三部分:一是绩效考核目标管理;二是绩效评价考核评定;三是绩效评价复核评价。(1)绩效考核目标管理。源于预算编制的绩效目标,主要分考核方式编号、考核方式名称和考核结果的区分。此目标由基层学校设定,乡镇学区中心校及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最终审核确定。(2)绩效评价考核评定。与预算关联的相关合同履行完毕后,合同软件平台会自动显示“履行完毕”,进行绩效评价状态。乡镇学区中心校可以根据合同编号、合同名称对所属基层学校进行对比评价,并根据学校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考核。(3)绩效评价复核评价。为加强绩效评价内部控制,辛集课题组引进了合同管理中的绩效评价复核评价,即乡镇学区中心校对所属中小学校有关合同执行进行评价后,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看到绩效评价结果,为确保绩效评价客观公正,可以进行复核评价(抽检),即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编号、合同编号等信息,调阅相关资料及初步考核结果,复核评价后,软件显示复核结果。以上软件的实践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对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5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 绩效审计 评价指标

同管理绩效审计是审计部门对一系列的合同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过程。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审计部门了解审计事项和梳理风险点,有利于其发现合同管理的薄弱环节,促进合同管理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并从根本上改善合同管理,切实提高管理绩效。

一、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模式

构建模式包括基于项目管理和基于过程参与两种。前者将合同管理作为特定的项目,借鉴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后者从合同的准备、订立、履行、后续管理等事前、事中、事后阶段对合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阶段:(1)合同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主要关注合同管理部门设立与人员配备、合同管理岗位与环节设置、制度建立以及机制建设。(2)合同准备阶段,主要关注合同项目的可行性、效益性和真实性,确认合同项目是否列入年度计划或经有效授权与批准。(3)合同订立阶段,主要评价合同主体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合同标的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合同价格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和合同要式的规范性。(4)合同履行阶段,主要关注合同实际、合理、有效履行,针对不能履行合同与不履行合同的行为采取法律救济的情况。(5)合同的后续管理阶段,主要关注合同档案的完整性、合同监督检查的及时性以及问题纠正与改进的有效性等。由于大多数单位均未明确专门的部门具体负责合同的管理工作,且从审计实践中也可得知,按管理过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最为直接、实用,因此本文选择过程参与模式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确立

在选取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对于合同管理的绩效评价,处于不同的阶段,绩效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2)全面性原则。对合同管理的绩效做出正确的评价,通常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充分反映评价客体的整体特征。(3)可行性原则。应根据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的实际需要和现实可能来设计指标,确保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立足于主、客观条件。

指标的选取应从合同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有效性评价入手,贯穿合同的立项、签约、履约、后续管理等各个环节,主要围绕合同管理合规性,即合同管理活动遵守法律法规、内部管理制度的情况;经济性,即实现合同管理目的所耗费成本的最小化;效率性,即投入耗费的成本和产出的服务、产品或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效果性,即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通过筛选,笔者最终确立由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合同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

1.合同管理部门设立与人员配备。包括:(1)合同管理部门独立性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存在专门、独立的合同管理部门,其职责是否明确、合理;是否明确合同管理部门的权限范围,合同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时是否不受其他业务部门的不当干涉。(2)人员专职化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配备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且专门负责合同管理事项。

2.制度建立。包括:(1)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与健全度,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制订包括内控制度的合同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合理、有无明显缺陷、是否符合相关规定。(2)制度与实际情况匹配性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管理制度是否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符。(3)制度修订效率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管理制度是否根据上级单位的规定以及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予以修订。

3.合同管理岗位与环节设置。包括:(1)岗位责任制建立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建立与合同管理有关的岗位责任制,评价其是否涵盖合同审批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内容。(2)岗位职责分工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管理是否实行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不相容岗位相互牵制,合同管理全过程的透明度是否提高,是否防止暗箱操作。(3)岗位职责落实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管理岗位职责是否落实到岗到人,岗位人员是否了解自己的岗位、明确自身的职责。(4)管理环节设置评价,属于经济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管理环节是否冗繁,是否增加了合同成本。

4.机制建设。包括:(1)内控机制建立与健全度,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的内控机制。(2)内控机制运行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管理内控制度是否得到了切实遵循,有无管理失控的现象。(3)沟通机制建立与健全度,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沟通机制,是否存在畅通、便捷的沟通渠道。(4)沟通机制运行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沟通机制运行是否高效,合同管理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能否及时有效的沟通。(5)成本核算分析机制建立与健全度,属于经济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分析机制,是否涵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频率、报告与风险提示等内容。(6)成本核算分析机制运行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全面有效开展成本核算分析工作,分析是否到位,频率是否合理,是否及时将分析情况进行报告,发现风险是否及时给予风险提示。

(二)合同准备

1.合同缔约方资质调查。包括:(1)合同缔约方资信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对合同缔约方是否进行资信调查,调查其信用状况,是否具有完成合同行为的资质,是否具备法人资格或取得法人授权等。(2)合同缔约方履约能力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对合同缔约方进行评价,拒绝与无履约能力、未经国家质量管理部门认可的单位签订合同。

2.合同价格信息资源收集。主要包括合同价格比较分析评价,属于经济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利用所掌握的价格信息,对参与投标或合同谈判的单位所报价格与掌握的价格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使招标标的或最终的合同价格趋向经济、合理。

(三)合同订立

1.项目招标。包括:(1)招标实行率,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明确哪些合同必须履行论证、招投标程序以及实际落实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应招投标却没有招投标的合同。计算公式为:招标实行率=实行招标程序的合同/应实行招标程序的合同×100%。(2)中标价格节支率,属于经济性指标,评价要点为中标价格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够为单位节约合理的支出和成本。计算公式为:中标价格节支率=(价格均价-中标价格)/价格均价×100%。(3)招标工作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选定了合格中标单位,能否通过招标获得质优的货物、满意的服务等。

2.财务审核。包括:(1)会计部门审核率,属于经济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是否经过会计财务部门的财务审核,是否安排了相应的财务预算,是否存在无计划或浪费现象。计算公式为:会计部门审核率=会计部门已审核的合同/会计部门应审核的合同×100%。(2)财务审核评价,属于经济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涉及的经济事项是否符合单位业务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单位的经济规划,尤为关注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

3.法律审核。包括:(1)法务部门审核率,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是否经过法律事务部门的法律审核,能够采纳法律审核意见。计算公式为:法律部门审核率=法律部门已审核的合同/法律部门应审核的合同×100%。(2)法律审核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涉及标的的名称是否规范,审查数量和质量表述是否正确,审查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是否明确和合理,违反合同的责任是否明确。

4.单位负责人审批。包括:(1)内部审批率,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确定是否所有的合同都经过内部审批,查找未经审批私自签订合同的情况。计算公式为:内部审批率=内部已审批的合同/内部应审批的合同×100%。(2)审批效率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计算审批流转的平均周期。(3)审批权限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有无滥用授权、超越职权的行为。(4)审批程序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审批程序是否合规。

5.合同缔约评价主体与内容。包括:(1)合同缔约主体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缔约主体是否与中标单位一致,是否出现合同转让的违规事项。(2)合同条款准确性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条款是否体现双方真实意愿,是否公平、合理、严谨,是否存在不必要的歧义。(3)合同条款完整性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条款是否完整,是否涵盖标的名称、数量、质量、期限、地点、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内容。(4)合同条款合规性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的条款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无损害国家利益、公司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项,有无签订无效合同的情况。(5)合同风险关注度,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对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经济风险是否足够关注并加以防范。

6.合同缔约方式与效率。包括:(1)合同缔约方式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的订立方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当事人的约定。按法律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或按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2)合同缔约效率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应在经济事项发生前订立,即是否存在经济事项先于合同签订的现象。

(四)合同履行

1.合同的变更与新增。包括:(1)变更合同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正在执行的合同,凡涉及合同价款等核心合同条款变动,应重新签订合同而非签订补充协议。(2)新增合同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执行中需要增加新合同的情况,应审查新增合同的必要性以及是否合规、合理、经济等。

2.合同履约比例与效果。包括:(1)合同履约率,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检查合同按时按质履行的情况,确定其数量和比例。计算公式为:合同履约率=已按时按质履行的合同/计算期内应履行的合同×100%。(2)合同履约满意度,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调查合同履约状况,了解合同履约的满意程度。

3.合同标的物和利益归属评价。包括:(1)合同利益归属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审查合同业务的利益是否完全归属被审计单位。(2)合同标的物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标的物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存在将受管理程序约束的经济事项变通为不受约束的经济事项。

4.违约情况处置。主要包括违约责任追究与应对,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履行出现违约,是否能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应对或追究。

(五)合同后续管理

1.合同监督检查。包括:(1)合同真实性审查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审查合同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或获取非法利益,防范利用“阴阳合同”、虚假合同骗取资金的违法行为。(2)合同程序审查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审查合同是否按照程序办理,是否存在事先签订合同再报批或未针对经济活动签订合同的现象。(3)合同履行检查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审查合同是否按照订立的条款全面、诚信、及时履行。

2.合同专用章使用和保管。主要包括合同专用章使用和保管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和保管是否符合公司的规定,有无丢失、滥用行为。

3.合同纳税与档案管理。包括:(1)印花税的缴纳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应缴纳印花税的合同是否按规定缴纳。(2)档案建立与健全度,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档案是否分类、按序装订归类保管,应做到全程资料齐全、有书面资料可供查询。(3)建档效率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及时建立并实时维护合同档案。(4)档案管理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档案专人专柜保管,档案的查阅、借用、复制是否建立相关登记簿,档案工作人员因调动、退职、退休等离开工作岗位时,或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档案时是否履行交接手续。

三、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和指标赋值方法

(一)专家咨询问卷设计

为科学确定合同管理绩效审计指标权重,笔者采用德尔菲法,即专家咨询法获取各层次、各指标的权重判断。考虑到专家组成员过多将会使计算过程过于复杂,也为减少偶然因素和专家个人偏好对结果的影响,其数量不应超过10名,且应包括合同管理的法律专家、管理学专家、合同管理制度的设计者、合同管理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审核合同的法律事务人员、审核合同的会计人员以及合同管理的具体操作人员等。各个专家应在完全独立的环境下确定各层次、各指标的权重。

(二)各层次指标的权重确定

各个专家完成各层次、各指标的权重判断后,计算所有专家的判断数值之和,去掉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后进行算术平均。确定最终的权重的计算公式为:W=(∑Ki-Kmax-Kmin)/(n-2),其中Ki为各专家对指标权重的判断数值;Kmax和Kmin分别为专家对指标权重判断的最大和最小值;n小于等于10;W为最终确定的权重。

(三)评价指标赋值方法

定量指标可利用计算公式直接取得得分。例如招标实行率利用公式计算的结果为X%,则此项定量指标为X分。对于定性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并应用格栅获取法对其赋值。该方法中一个格栅由元素和属性组成,每一个元素均可被属性的一级或另一级描述。而一个元素的属性可以用一个线性的尺度来表述,大多情况下通过具有1至5刻度或1至7刻度的尺度来表示,该标准在整个过程中应保持一致。笔者在建立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已完成格栅组成元素的确定,下面主要完成属性的判断,然后通过各属性对各指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判断打分。本文选用五等级百分制划分法,评价等级分为优秀,即90至100分;良好,即80至89分;中等,即70至79分;一般,即60至69分;很差,即60分以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问卷中对评价指标的等级判断及评分,确定定性评价指标的分值。

(四)评价指标总体归纳

本文对评价指标的总体归纳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评价指标的类型,参考指标的分值分别对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作出描述性的评价;另一种是根据评价指标分值乘以相应权重并累加得出相应的总体评价分值。这两种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X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TU7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利益相关者众多,各自的角度、目标、评价标准都相去甚远,但其最终目标是要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我国实行合同管理后的建设工程个体或某一类型甚至整个建筑行业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以判断我国实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效果,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实施的合同管理工作和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分析

1.1评价结果分析

评价结果是绩效评价人员通过获取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有关的各种信息,经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加工整理后得出的评价指标数值,将该数值和预先确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通过差异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得出评价对象绩效优劣的结论并加改进。

(1)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反映不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别,揭示不同合同执行中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差异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不同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投资、质量、安全等目标与参照系(业主的规划、计划)的差异,确定合同管理的差异程度,分析变化趋势,找出差异原因,提出纠偏措施。

(2)匹配分析

匹配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分析判断进行绩效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类别、性质等是否一致,即同一类别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绩效才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是指进行评价的项目绩效与国家或行业公认的类似项目最优绩效相吻合的程度。

(3)匹配差异原因分析

不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绩效差异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有:合同差异、结构差异、效能差异、政策差异。

(4)评价结果处理

当评价结果出来后,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

1.2评价主客体分析

评价主体一般是指与评价对象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即利益相关者。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很多,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如行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站等)、业主、承包商、分包商、监理单位、设计咨询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项目经营者、债权人等。现阶段的绩效评价对象(客体)是业主方的合同管理绩效,与评价主体的选择一样,业主方的合同管理绩效与建设项目其它各方的利益并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用某一方面的合同管理绩效来评判整个项目的合同管理绩效是否合理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将来应该分别建立承包商和业主的合同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同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从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更能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项目合同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管理质量,促进社会成本的降低和社会效率的提高。

1.3评价指标分析

由于建设项目千差万别,项目管理的难度日益加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采用完全统一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已不太现实,按项目性质、投资大小进行分类也难于准确反映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真实水平,建议除按类别采用有区别的评价指标体系外,采用评价必选项和可选项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把指标分为项目必选指标,行业可选指标,项目可选指标三类,根据评价目标的不同和具体特性来确定评价指标。

1.4评价标准分析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标准是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水平进行分析评判的依据,既要统一,又要有可比性。目前,我国普遍是将建筑业内所有项目的最佳绩效作为基准值,用本项目的绩效表现与之进行对比。现阶段,将我国建筑业内同类项目的最佳绩效作为基准值进行比较更有说服力,理由如下:

(1)建设项目范围太广,难于按同一标准进行比较。由于各行各业都存在着项目建设问题,从土建到设备安装,从道路桥梁到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范围太大,要统计建筑业内所有项目的最佳绩效,并把它作为基准值来比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它们之间的可比性并不强,不如将建筑业内同类项目的最佳绩效作为基准值进行比较更令人信服。

(2)建设项目的特征不同,不宜按同一标准进行比较。建设项目千差万别,不同的建设项目特征不同,所选取的指标也不一样,即使同一指标对不同的建设项目来说,重要性也不一样,不宜按同一标准进行比较。

1.5评价方法分析

评价方法是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进行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目前评价方法大都是以系统工程和技术经济学理论为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评价。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运用较为成熟,且为广大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建设人员所熟悉,已经成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但这两种方法程序较多,过程较复杂,评价起来不太方便,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应该根据评价目标不同,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如有的项目进行绩效初评就行,有的项目可以简化评价层次,对一些重大项目则需精心设计评价指标,慎重选用评价方法。

2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操作要点归纳

(1)重视项目立项程序,做好投资决策。

(2)重视招投标程序,加强合同审查。

(3)重视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注重质量安全。

(4)重视竣工决算,控制资金结算。

(5)抓住合同管理主线,理清资金流向。

(6)对比合同管理计划,关注规划实施。

3合同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由评价人员、评价手段和评价对象,与一定的社会和工程环境相关联发挥监督功能,具有系统性。评价对象,即众多的工程建设项目,由规划、计划、实施和验收等环节构成。其中,每项工程建设项目由可研、审批、招标、设计、施工、竣工等各阶段,和项目法人、建设资金等各类要素,合同管理、工程监理等各项活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各项目标构成整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产生一定功能,也具有系统性。只有运用系统观点去考察和监督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才能全面了解和把握各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全部真实情况和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其实现计划目标。

4. 对我国开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几点建议

由于我国开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时间不长,积累的经验不多,有许多地方存在漏洞或不规范之处,只有认真思考、善于总结,不断进取,才能尽快弥补差距,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树立“合同就是法律”的观念;

(2)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合同管理;

(3)学会学习、研讨和运用合同;

(4)成立(设置)专职的合同管理机构(人员);

(5)建立和使用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示范文本;

(6)治理和防范合同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

5. 结论

目前国内外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比较少,一方面是由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参与对象众多,各自的目标、角度差较大,标准很难统一,指标量测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目前国外已经走过了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很难找到象中国这样大规模的建设工程项目,而绩效评价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引进中国的时间不长,国内很难在短时间内把绩效评价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融会贯通并结合起来把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工作做好,即一方(西方国家)有能力没有动力,另一方(中国)有动力而能力不足,所以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工作进展相对缓慢,其思想、理念和方法还有待完善,社会认同感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刘志彤,张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0

第7篇

关键词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项目化 模块化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51

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ENG Zimao, LIU Mengliang

(Hu'nan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132)

Abstract As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s 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 economy emerging disciplines, 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the teaching courses in innovative research projects, modular aspect.

Key words 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project; module; innovation research

0 引言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以及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等专业的主要核心专业之一,它主要是以工程管理方向的技术与经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输出方向来培育出对应的专业人才。那么,就当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而言,要达到专业综合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该门课程的项目化模块化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基于这门课程的特点,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方法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水平的要求。那么,我们对该们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总体设计思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工程招投标工作为项目主线,招投标任务为载体,通过几个过程相结合,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1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当前,绝大部分教师对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传授方式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最多就是配上原本来自书本上的幻灯片以及提一些不需要学生理解,毫无意义的一些简单问题,课后的作业任务也只是对相应的概念进行死记硬背。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该门课程作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只有对教学方法手段做大胆的创新与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

(2)教师本身素质不够过硬。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具有高综合性、强政策性、高实践性等特点,同时,该课程与国家政策法规紧密相联,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联系当今实际,将实际市场中的案例与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相结合做更深层次的剖析,这样才能领悟到课程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然而,目前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教师却不多,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要知道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没有足够的实践结合很难达到教学要求与目的。

(3)对学生的实践参与不够重视。该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没有足够的实践经历很难参透其实质。而当前教学方式忽视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学生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对这门课程有比较浅显的感性认识,在对实践参与方面老师们强调得较少,也没有组织较多的实践机会供学生参与,这样,学生们所学习到的往往会和实际脱节。当遇到真正的复杂案例时,不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很灵活地运用到其中去。所以,对学生实践参与不重视会很难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考核形式不够合理。在以往的课程考试中,其形式过于死板。其题型非常常规化,如填空、选择、简单的问答、计算等形式,这些题型往往考查的是相关的概念,条款的理解与记忆。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去死记硬背,不能够真正理解其根源,也使得教师们不能够很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更好地评估教学质量。因为这门课的特殊性,需要抓住其实质才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融会贯通。

2 基于项目化、模块化的创新教学体系

2.1 基于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提出预设

对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进行创新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对其有个大体的预设,在实施改革措施后会有一个怎样的基本效果。

首先,项目化、模块化改革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在中国长久以来的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会走上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道路上。而对于这门课程而言,如此下去,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应当改进的。通过项目化改革后,能够将纯粹的理论知识与真实项目相结合,从项目中理解相关概念条款,这样比传统教学中最终使学生走向死记硬背的道路更加优化。通过将课程模块化后,知识间的联系更加紧凑,使学生在结合理论与实际时更加容易,从而解决实际案例更容易上手。这种教学方法更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

其次,项目化、模块化改革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通过相应的改革措施,这门课程的教学就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而这个体系带有很强的代入感。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都有明显的衔接,在实施起来,循序渐进就很容易真正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真实的工程项目来完成对这门课程的探索学习,就会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

最后,项目化、模块化改革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我们所预期的人才出来,虽然这一模式延续了很长时间,但这基本上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因为,通过某一模式培育出来的人才没有达到其基本预期可以说是很失败的。而创新改革后,可以实现可持续性这一特点。首先从模式上来说,项目化与模块化的基本骨架支撑着这门学科,通过长期发展只要围绕着这两大模块,就能够将实际与理论紧紧结合,所以它很难使教学和实践脱节。

2.2 项目化教学创新特点与优势

所谓的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对某一课程的教学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完整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模块划分,使老师与同学参与这一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与达到教学要求与目标的目的。其创新特点是突破传统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改以往手把手式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导老师辅助的新型实践性教学方式。

一套完整的项目模块化教学方式大致包括5个阶段:确立与分项目任务配、确定项目计划(学生自主设计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实施计划于自主实践、考核评阅、归档或应用。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真正领悟其根源。项目模块化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学生参与实践的整个过程,而结果不是重点。因为只有过程做好了,结果必然向着我们所预期的方向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学员的实际参与体验与自主能力的培养是这个体系的精华所在,没有相应的参与就无法发挥这种模式的优势。项目化教学的中心是“项目”,整个模式是围绕这一点而进行的。项目是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编制与实施;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有所促进,还对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

2.3 模块化的设置向导

课程模块化设置原则是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模块化设置的结构应当包括基础理论、职业技能、学科前沿信息这三大模块。理论是任何实践的基础。在理论讲解时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这样才不至于讲解得过于空泛。由于市场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是必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不同的教学,训练、考核的方式与实际相对应的行业特征结合,使学生获得能够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通过将学科前沿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在新形势下,学生了解最新的项目特点,以此达到多方面贯通的教学效果。

3项目化、模块化教学体系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3.1 实践性原则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想将此教学体系应用到“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尊重并遵循这一特点。然而体现这一特点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与项目创立上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设计创新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案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做的项目是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的,而不是已经被市场所淘汰掉的项目。基于这一特点,学校与老师要做到的就是和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工学结合,营造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在实际项目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实际参与的重要性,结合实践、实习、实训三大环节,着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3.2 目标性原则

任何一个项目都有一个它预期的结果,所以在具体实施项目化、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有秉承目标性原则,否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离目标导向的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对具体文件项目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施工招标文件做重点讲解与说明。在具体项目上,以项目立项、报建、招投标、合同审核与签订、合同变更、索赔管理等各个模块进行模块化教学,以实际案例代替空泛的理论讲解。

3.3 可行性原则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项目实施者是学生。所以对学生参与的项目来说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开始阶段,可以以简单的招投标为指引,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难度。如在项目任务设定上老师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拓展,提高工程招投标任务的可操作性。

4总结

以项目化、模块化的方式作为向导,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做一个系统的创新,使之成为一个在高职教育中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具体任务为主线的项目化内容重组;以具体模块内容划分的模块化形式实施,做到“教、学、做”于一体,基本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辅导为辅”的实践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相信在今后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此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发挥其作用,当然这也需要实践的检验。期望在接下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中能够积极探索,以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项目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BJA090060

参考文献

[1] 王婧.项目教学法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