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9:22:17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规划的作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小区;规划;意义
1 在小区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
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是为小区居民服务的,使小区的居民在休闲的时候,可以放松心情,愉悦心情,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所以小区的园林设计,应该有明确的功能分区,适合小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喜好人群的要求。孩子活动量较大,老人活动量较小,年轻人喜欢热闹,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不同的分区,应该在空间的封闭程度上有所差别,以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另外人性化还应该从相关配套上体现,配套是否完善、是否适合、是否安全,这些都可以从细节部分展现人性化设计。适合老人的区域,可以铺设一些按摩石路,增强体质;适合孩子的区域,少一些有棱角的配套设施,减少伤害,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从内心感受到满足。
2 国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我国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时最近几年兴起的,因为之前,我国一直将经济建设作为重中之中,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和作用,同时,19世纪70、80年代,虽然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但是我国居民住宅还是以自建和单位分房为主,只是满足居住要求,根本没有过多涉及到居住区园林规划的问题,只是引进组团绿化概念,开始学习国外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同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断要求舒适度和功能性时,也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房地产行业在这个时期,蓬勃发展起来,于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居住环境,真正将园林景观纳入小区的规划中。人们生态的居住观,给小区绿地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向小区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区景观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并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3 园林景观在小区环境中的作用
3.1 功能作用
为了节约土地成本,建筑多以高层住宅为主,但是这也存在一些弊病,就是人类的居住远离了大地,所以必须在居住区的高楼中间,为居民留出足够的运动场地和建造小区园林,满足其需要。根据现代人的需求,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多考虑一些人性化的设计,可以在休闲广场中,设计散步的林荫道、人造的小园林、休憩的池塘,健身运动设施等。就是将一些运动设施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融入到整个景观设计中,这样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即锻炼了身体,还放松了心情,愉悦身心,一举两得。
3.2 空间作用
开发商现在开发的居民小区,大多是高层,高层公摊较大,因此人们居住的空间相对就较小,许多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更重视小区环境设计的实用性,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以上说到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一般按功能进行分区,活动空间是供居民进行各种活动的场地,静止空间是供居民室外休息、交往、观赏用的空间,常与各级绿地结合设置,有的可在院落绿化或组团绿地中,进行人工的园林绿化建造,形成居民交往活动、观赏、休闲的中心地带。这样将功能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很好融合在一起,将人性化设计贯穿其中,实现室外空间层次的划分和空间序列的完整性。
3.3 调节身心作用
城市发展迅速,亲近自然成为一种奢望,结束工作后,到野外去放松也不现实,而小区的园林景观则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具有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而这些绿色居住区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同时园林景观中包含的一些小区景观小品摆设、灯光的设置、绿地音乐的播放等,在增加绿化数量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功能性,让居住者得到彻底的放松,身心得到调节,利于身心健康,于是小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是满足了居住者生存、生理需求,而且还让居住者在心理和精神上得到放松和愉悦,让人们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中。
4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只有紧跟时展,将人性化设计融入其中,满足人们内心的需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在小区规划中充分利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赢得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还创造一个“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小区,这是当代居住环境设计的新课题,也是今后的发展主流。
参考文献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社区门诊就诊的84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5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9)岁,病程在2.4年~4.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9±1.1)年;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7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7.8)岁,病程在2.6年~3.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7±1.3)年。纳入标准:符合WHO对糖尿病的定义患者,同时不存在其他伴随的并发症等,在治疗期间不离开社区且精神状况良好的患者;排除标准:在治疗期间可能外出的患者或离家的患者,精神状态出现异常的患者以及存在其他伴随疾病,在半年内进行化疗等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进行研究前均确诊为患有糖尿病,并且确保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其方法为:定期对患者进行集体性的糖尿病知识等健康教育,向患者讲授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防治手段以及怎样合理用药和调整药量等相关知识,并督促患者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情绪;社区的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安排,限定患者每天的进食量和进餐的次数,以及钠盐、蛋白质、脂肪等的摄入量,患者若存在吸烟酗酒等现象需予以督促,指导其戒烟戒酒;及时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用药量;对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其配合治疗等。根据社区规范化管理内容要求需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定期地进行检测观察,在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1次定期随访,共随访次数为4次,了解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对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
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观察,并记录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管理后的血糖等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进行管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6.6±1.6)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9.7±2.4)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8±0.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9.6±2.5)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11.4±4.3)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9±3.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附表1。两组患者不同方法管理后的满意程度情况两组患者经管理后,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满意程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的满意程度(66.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讨论
吉林大学第四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长春 130011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结合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社区中的400例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随访模式进行干预,并以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作为门诊评估依据,对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专业知识水平、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患者的指标变化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结合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模式管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社区随访;评估门诊;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193-02
[作者简介] 杨红杰(1980-),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全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是社区慢病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1]患病人数急剧上升,糖尿病也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糖尿病的防治非常依赖于治疗经验与专业知识水平,因此,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开展需要与综合医院内分泌科结合,并由社区医生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实施。为探讨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结合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该研究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社区中的4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社区中的400例糖尿病患者,均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均在综合医院确诊,满足1999年WHO编制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181例男性,219例女性,患者年龄31~86岁,平均(52.3±7.6)岁,103例患者的学历超过高中,189例患者学历是高中或者是高小,108例患者学历没有超过小学3年级,患者病程1~29年,平均(16.8±2.8)年。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 在干预实施前,需要专门针对研究对象进行该探究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以及方法等多个方面的详细说明。调查问卷[2]属于自行设计,调查内容主要针对患者对于糖尿病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
1.2.2随访记录 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血压、运动次数、身高、主食以及用药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患者的血糖、甘油三酯、尿微量清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等进行检测,并在患者的健康档案与转诊手册[3]中进行详细记录。
1.2.3干预方案 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开展的前提下,实施健康教育与宣传活动;并在糖尿病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与社区卫生医院签订管理合同[4];制定健康档案,并定期安排患者到综合医院门诊复查,以完善治疗方案。社区随访保持1月1次的频率,针对患者运动与饮食进行干预,为患者构建健康档案与自我管理方案[5]。开办专业讲座,为患者提供一系列服务如家庭病床、转诊、咨询以及导医等,要求患者详细填写自我管理方案中的信息,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相关记录资料进行对比与研究。
1.3统计方法
①定性资料:分类整理患者的原始记录,并进行归纳总结;②定量资料:对录入员进行专业培训,以完善数据资料的录入,并通过逻辑与数据清理查找错误,保障数据资料的正确性。使用spss11.5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检验使用t,计数资料检验使用χ2。
2结果
2.1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专业知识了解程度比较
对该院治疗的4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患者的遵医率比较
通过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结合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中实施后,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得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干预前后患者指标变化比较
干预前后,患者的指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受到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控制难度较高,大大增加了社会与患者家庭的负担。糖尿病主要是患者的代谢紊乱[6],引起的血管病变,只有严格控制住患者的糖尿病,才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该探究过程中,随机抽取4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随访模式进行干预,并以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作为门诊评估依据,对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对比与分析。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治疗方法的了解度从原来的61.25%上升到83%;而干预前,患者的按时用药、适当运动、饮食合理分别为68%、57.5%、61%,干预后分别上升至91.75%、75.5%、79.5%。与陈燕情[7]等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结合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 陈应军,傅汉菁.全科医生-专家团队管理社区糖尿病模式的探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10(2):330-331.
[2] 王豫.护理程序法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4,18(9):1399-1401.
[3] 汤春红,韩昌绍,范凯建,等.上海市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现况调查及对英国质量与结果框架管理模式的借鉴[J].中国全科医学,2014,38(19):2255-2258.
[4] 吴春香,李锐,马建红.某区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20(4):276-281.
[5] 曾庆红.对社区内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4,24(6):89-90.
[6] 吴义如.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12):382-383.
【关键词】色彩应用;居住区规划;文化
0 引言
色彩不仅是一种视觉颜色,还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甚至是蕴含深厚文化的美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经济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国内建筑行业日臻成熟,作为日常的主要活动场所,人们对居住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实用性和经济性,美观性、环保性、舒适性越来越受重视,色彩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当前,许多居住区在规划时,如何设计合理的色彩搭配,成了研究的重点问题。
1 色彩
1.1 概念
色彩是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反映在人的大脑中,对视觉神经加以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简单来说,多指视觉所看见的各种颜色,由色相、纯度和亮度三个要素组成。
1.2 色彩美
色彩是一种人文美学,通过对比、调和可形成色彩美。①对比。多种色彩集中时会形成鲜明的对照,色相、冷暖、面积、明度等都有所不同,在色彩应用中,对比起着关键作用,人们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感受、分辨各种色彩。对比度太弱,易产生单调感,太强易引起视觉疲劳;②调和。为取得美的效果,需多种色彩有机结合、加以协调,在各方面皆是如此,至少需要两种色彩进行调和,才能取得均衡的效果。
1.3 色彩在居住环境中的应用
居住区是人们活动的主要空间,色彩在其中的比重很大,如在我国古代,建筑色彩的地域性较为明显,南方气候温和、山清水秀,住宅房屋以白墙灰瓦为主要标识,给人一种淡雅清丽的感觉;北方如紫禁城,以金黄色为主,显得比较高贵威严,是皇权的象征。在冷色暖色选择方面,如闽粤地区,因气温较高,建筑多使用冷色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小区成了当前的主流。从空间位置来看,若在郊区,由于面积广阔,多与山水相连,主要起度假旅游之用,常选择粉白等柔和色调,为使整体效果更好,门窗多作为重点,且屋顶比墙色要深;而在市区,由于空间小、建筑密集,软色调不太适合,为使人们保持高度清醒,建筑常选择浅黄、珊瑚红等偏冷的后退色,也有红绿、紫黄、橙蓝等多种搭配。
2 色彩在居住区中的作用
2.1 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在评价住宅区的优劣时,第一印象多来自视觉,而色彩无疑最为关键。随着建筑行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性更为重视,色彩和外型紧密相连,相比之下,色彩的冲击力更强,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在居住区内,不管是建筑楼房、景观小品,还是绿化铺地,多种色彩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暖色波长较长,易形成视觉扩散,作用于眼睛时会产生膨胀感,而冷色则给人收缩感,使人觉得距离较远;而同样是暖色,纯度和亮度较低时,感觉很朴素,高明度则是华丽。此外,从人的生理功能来看,中性灰色是最佳色彩,且一种颜色很单调,所以常需要补色,如注视红色时间过久,便会产生绿色残像。
2.2 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
色彩在心理学中是很重要的一块,由于色彩是人的大脑对外界光的反映,所以必然和心理情绪相关。在居住区内,常设置有绿化带,配以花草树木,因为绿色能够减轻疲劳,令人感到身心愉悦放松;红色的楼房让人觉得喜庆,也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粉红色可安抚情绪,所以对于多病或有多动症的人,适合住进粉红色建筑;将窗户涂成黄色,有利于减轻人们的苦闷情绪。
2.3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色彩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蕴含着内在独有的文化,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文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进入带了一个新的阶段,使用的多是地方材料、融入了传统工艺,而作为材料的基本属性,色彩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从人类诞生初就有了,虽经过漫长的发展变迁,但始终保持着深厚感情,色彩在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3 色彩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3.1 市区居住区的色彩分析
某住宅小区位于市中心,与流经市区的河流相邻,占地面积205000m2,共有6栋住宅楼,高度均为98m ,小区内有两个池塘,另有一幢2层高的幼儿园,及一座小型景观庭院,因位于市中心,空气污染指数偏高,为打造特色建筑,设计者将住宅楼涂以浅玫瑰红色,与池塘、河流相对应,成对比色。在景观庭院内,设有绿化草坪,道路以红砖铺地,另栽有各色花草,两三处石制小品,绿意盎然,其间夹杂着红、黄、粉、紫等辅色,庭院架空柱廊则以白缇相间,色调和谐,给人以春天的感觉。底层的柱廊则使用深色大理石,使其托架作用十分明显,内部有一自然泳池,可调节小区的微气候。
几幢住宅楼错落有致,与其他建设配合较好,但在选择颜色上稍有不足,使用浅红色,整体来看,该颜色较深,以令人感觉到压抑。另外,庭院的架空层场地狭窄,栽种植物较多,住户多来此观赏活动,易产生拥挤,且色彩较暗,需要人工照明。
为此,设计者认为应该有所改动,如在池塘水体的反射作用下,住宅颜色可换做比浅的颜色,以减轻视觉上的体量;为减轻压抑感,可选择同一色调的不同颜色,以增强识别性;为节省人工照明,减轻沉闷感,在地下室可选择反光色较强的颜色;庭院内某些不必要的观赏建筑可相应的去除,在统一色调的基础上,可扩大空间。
3.2 郊区居住区的色彩分析
某居住区规模较大,内部又可划分为几个小区,位于某市郊区,中心是一人工湖,呈不规则状,湖水青碧,上架有曲折的白石桥,岸边栽种多种花草树木,不远处为房屋建筑,有淡黄、浅粉等颜色。在各小区内,分布有休闲庭院,供人们活动休憩。
该居住区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的,在色彩的应用上有很大变化。最初建设时,住宅楼布置比较规整,高度统一,颜色采用蓝白两种,栽种的植物也比较单一,色彩单调、变化较小。在后来扩建时,对色彩的重视度大幅提升,墙身有浅红或浅黄与砖红相称,屋顶以灰色为主,为了减少沉闷感,局部采用棕红色;阳台围栏采用黑色;在绿化带内,有红花点缀;灯柱统一为墨绿色,黑色铸铁衬木板的座椅设置在树荫下,气氛颇为安逸。
设计者认为应作如下变动,如设置有统一的道路系统用色,包括指路牌、路灯栏杆等,各小区的休息娱乐设施则可凸显特色;因居住区较大,为能够找准方向,可对道路进行分级设色,并做好标记,同时设置小区平面指示图,用色与道路实际颜色保持一致;小区面积较大,阳光充足,为减小室内外色彩的强烈反差,应设置挑檐;在外墙及其他设施的维修中,建筑尽量施以不同色彩,以方便区分,或将窗框设置为不同颜色;
4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进步,色彩的作用愈发突出,居住区是人们的主要活动空间,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为提高舒适度和美观性,人们在规划设计居住区时,往往对色彩予以认真考虑,以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淑英.居住区色彩规划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24):150-151
在我国,铸造企业因其重金属烟尘、腐蚀性废气排放量大,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厂区污染物的滞留与堆积会导致厂区内的工作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铸造企业的污染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社会各界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铸造企业生产园区内的园林景观设计,厂区园林在保证环境美化的同时,栽种植物的净化特性也对厂区空气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铸造企业污染物排放特点,具有针对性地提出铸造企业生产区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以期通过对工厂与园林的紧密配合,提升生产区环境,降低工作人员健康风险。
关键词:
铸造企业;生产园区;景观设计;污染物排放
一、铸造企业环境特征分析
铸造企业是我国重工业企业的代表,因其特殊的生产任务,不可避免地需要排放出一定量的有害污染物,污染物以气体排放物为主,主要为金属烟尘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为了选择与铸造企业生产相配套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需要对不同生产流程的特点及环境、净化需求特点,以提升园林与铸造企业厂区环境的契合度。对此,笔者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对厂区环境特点进行了以下分析。现代铸造厂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设施建设趋向集成化与一体化,目前在多数铸造企业厂区内,一般包含生产区、仓储区、办公区、生活区四个部分,四个区域均具有各自的特点,生产区以生产、加工为主,生产区是铸造厂厂区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厂区总面积的60%以上,生产区最大的特点是空气污染严重,且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的噪声污染,(如表1)所示,生产区主要污染物以粉尘为主,粉尘颗粒易造成的疾病主要为皮肤疾病和呼吸道系统疾病,据统计,这两类疾病占到铸造厂工伤医疗支出的90%以上,严重危害了生产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仓储区对环境无特殊要求,但为了能够提升仓储区的储备能力,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仓储区的分布位置一般位于厂区或角落,以提升土地利用率。办公区和生活区的特点相似,在厂区内的分布位置一般与生产区有明显的分界,以防止污染物对办公区、生活区人员的伤害,在厂区布置中,这两类区域一般占到厂区总面积的25%左右。对厂区设施及分布进行分析后,绿化园林景观的分布位置主要划定为以下几处:1.生产区内;2.生产区与其他区域交界处;3.生活区和办公区内。
二、铸造企业生产厂区园林景观设计及注意事项
因铸造企业的特殊生产性质,导致了厂内生产需要考虑环境污染及污染物的净化情况,因此在生产区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发挥园林设施的双重功能,即美观功能和净化功能。在功能的分配上,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原则。
(一)生产厂区园林景观的美观性设计
美观性是园林景观的必备要求,因铸造企业在厂区建设时首先需要考虑生产需要,因此厂区园林需要围绕厂区布置进行规划建造,在园林设施的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融合性思维,针对不同的厂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在绿化园林景观的主要分布位置上,应当分别遵循不同的美观性规划原则。在生产区内,为了适应工作环境,改善艰苦工作环境对产业工人的影响,应当遵循简约型美观原则,在美观的角度,选用以舒缓心情,提升作业人员注意力为主的植物颜色搭配原则。在仓储区,因这一地区人流量较小,园林景观对环境美化的提升能力极易被忽视,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可以采用极简化的美观原则,保留绿化景观的最基本功用,无需过度考虑其美化效果。在生活区及办公区,因这两个地区人流密集,而且厂方与外界的交流、参观活动多发生于这两个区域,生活区及办公区的环境形象直接影响了铸造企业整体的企业形象,决定了外部人员对企业整体精神风貌的认识,对企业形象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两个区域应当被作为园林景观美观性设计的重点,在建设时,应采用宜人化的美观性原则组织园林规划工作,采用复合式园林规划体系,将园林植物、园林布置与企业建筑形式及企业希望传达的企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园林景观对企业形象的促进作用,并从改善环境的角度出发,真正服务于企业职工。
(二)生产厂区园林景观的交通性设计
生产厂区中的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能缓解视觉疲劳,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作用,能组织人流、车流与货运的有序进行。因而道路景观系统的科学布局对干生产园区而言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意义。所以,一方面,生产厂区的道路设计在保证消防安全通道之时,也可以采取网络方格式设计来缩小园内各个空间的路距。对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的景观布局,结合其功用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在主干道设置统一的景观,使其对司机行车的干扰降到最小;而对于次干道与支路的景观设计则可以朝气蓬勃而又富于变化的景观为主,使员工在进发的生命力中更加奋发向上。另一方而,也可以巧妙地利用道路地形对其景观进行精妙布置,通过高低起伏的地形打造层次分明的道路景观,从而促进生产厂区内整个交通布局的合理化。
(三)生产厂区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在铸造企业内规划园林设施,除了发挥园林景观美化环境的功效外,还需要将其真正融入企业,为企业生产服务,在这里,就需要突出铸造企业内园林设施的功能性原则。铸造企业的主要任务在于生产、加工铸造件,上文中提到,铸造企业的主要排放污染物为金属粉尘、氮氧化物、硫化物等,工作环境还具有高湿度、强噪声的特点。我国在九十年代起,开始重视工作环境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随着众多法规、保障体系的出台,环境污染控制被纳入到铸造厂建设规划的强制标准,在近年30年的规划建设中,我国铸造企业建设人员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通过厂区园林景观实现对环境改良、降低污染物排放与扩散的办法,这里就要着重强调园林景观的功能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应用于铸造企业的生产区,在生产区,园林景观的规划需要合理选择栽种植物,所选用植物需要具有一定的消声性,且需要对空气中的颗粒粉尘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以满足降低污染物排放与扩散的作用。在其他区域,也需要考虑园林景观的功能性特点,在仓储区,考虑到仓储区通行车辆一般具有吨位大、路线固定的特点,会对浸水路面造成一定的损害,且仓储区内堆放的货物多为金属铸件,易受到雨水腐蚀,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当发挥景观植物的排水特点,采用透水性能好,蒸腾作用旺盛的植物,及时排除雨水或积水,降低水分对仓储区的影响。
(四)生产厂区园林景观的经济性设计
铸造企业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因此,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需要将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与生产紧密联系的工作中,厂区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厂区建设的一部分,虽然对厂区形象、产业工人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因景观设计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为了保证生产企业的利益,需要在规划铸造企业园林景观时,充分考虑到其经济性,为了实现经济性原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园林景观制造成本控制。铸造企业因其工作性质,其主要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因此在选择园林景观时,应当以简朴、实用为主,不宜过度华丽,在植物的选取方面,应当以常见植物为主,不宜过多选用名贵植物,以减少铸造企业园林景观初期建设时的投入。第二,园林景观后期维护成本控制。在铸造企业厂区园林景观前期规划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厂区园林在后期使用中的维护成本问题,这里需要对植物和景观设施两个类别分别进行考虑,植物的选区需要注重植物的维护成本,需要选用病虫害少、成活率高的植物,且植物的生长速度不宜过快,以降低频繁修剪产生的维护成本;在设施的选择上,应当考虑到铸造企业厂区环境特点,由于铸造企业的主要排放物为氮、硫化物,加之铸造生产会导致厂区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厂区空气呈偏酸性,部分区域空气酸度较高,已经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这就需要考虑园林设施的环境适应性,为了满足经济性原则,需要选用环境耐受性好的厂区园林设施,避免使用石灰石质假山或者铸铁质地雕塑。
(五)生产厂区园林景观的基础设施设计
公共设施是生产厂区工业化程度的直观反映,完善的公共设施不仅能提高员工生活工作的舒适度,而且还能转化为其努力工作的原始动力。因而,生产厂区应该不断加强其内部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以人性化设计为原则增强公共设施的人文属性。所以,在进行公共设施的规划时,要树立全局观念,考虑整个铸造园区的环境氛围,井以此为基础进行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布局。不同功能区的公共设施需求也不同,针对工业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应该以基本的饮水、空调等便利设施为主;而至于生活区则应该添设大量的娱乐休闲设施。生产厂区内的公共设施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作为生产厂区“文明的窗口”应与其整体构造、空间布局以及人文气息紧密相连,使人性化理念践行到公共设施建设的每一环节中。
(六)生产厂区园林景观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铸造企业厂区内的园林景观因其需要具备美观性和功能性的双重属性,因此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相关工作经验,结合诸多铸造厂内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案例的设计经验,对园林设计提出了一些注意要点。铸造企业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布置工作需要围绕生产展开,必要时需要让步于生产,保证工作地布置的优先性,以确保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会干扰正常企业生产活动的进行。在一些铸造企业园林景观设计的失败案例中,最常见的失败点是景观建设妨碍了正常的生产工作,因此在进行铸造企业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时,需要考虑工作地布置的优先性,一切以方便工作地生产工作的开展为首要目标。具体布置方法应当遵从以下原则:第一,预留足够的工作空间。在铸造企业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时,需要充分考虑工作时所需要的工作空间,并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扩建、增设等情况,在布置园林景观时,预留足够的工作空间。第二,充分考虑景观植物生长情况。在工作地附近设置园林景观,需要充分考虑到景观植物的生长情况,由于铸造厂工作低一般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这就给植物的修剪与维护工作带来了阻碍,对此,需要选用生长速度慢的植物,以降低植物生长对工作地的影响,同时尽可能减少后期维护带来的各种问题。在铸造企业中,园林景观设计出了应当满足环境美化的要求外,还需要尽可能地满足环境净化功能,在铸造企业厂区内,生产区是重点污染区域,若实现园林景观的净化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升园林存在的价值。生产区域选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应当为常绿阔叶植物,叶片表面应当覆盖有蜡质,以保护其不受烟尘侵害,同时阔叶植物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提升工作地以外的环境质量。
三、结语
关键词:城市小区 绿化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对城市绿地进行统一规划,在城市边缘区和中心区之间保留绿地,并用绿地在市区外缘环绕。在营造公共绿地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少建园林建筑和小品,以提高绿地覆盖率。同时在营造生态风景林的时候,还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各种布局。比如应该在北方受风沙困扰的城市发展防风固沙林;而在山区、黄土高原还有江河沿岸的城市则应该重视营造水土保持林来防止水土流失。每种植物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都形成了适应各种环境的特性,这些特性是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很难改变。我们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在遵守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的情况下,合理的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的植物。
1 城市园林园林景观特点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特点在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前很多房地产项目招投标,设计单位只提供最基本的的设计方案,涉及的也只有诸如保温、隔热、两向房的遮阳等细节。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园林景观生态学在景观层面上来说,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中国的古典园林侧重于意境的渲染。园林景观也可作为游览区,要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以园林学、美学作为景观规划的指导,围绕游览、教育休闲度假、娱乐或环保为主题展开。在景观创意、内涵表现形式和视觉形象方面均形成独特的表达特点,满足人们的视觉亲历和心灵感受。
园林设计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循环。人类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这一生态特性。
2 当前城市小区园林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小区景观建设缺乏整体考虑
小区开发规划中常用的模式要求要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公共绿地,中心公共绿地是居住区的亮点和闪光点,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居住区住宅的卖点。因此不少居住区规划中对此类共享空间关注较多,而对其它部分,如楼前落后,道路两侧,居住区边缘则关照不足,存在居住区绿化的死角,结果造成整体不和谐,各个景观孤立、不连贯,从而显得居住区绿化景观凌乱无章,影响整体布局。
2.2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不平衡
一些较发达的城市,聚集着大量科技人才、专门的设计公司和资质较高的同林绿化设计公司,园林绿化发展的较快,规划设计水平也比较高。但在一些相对欠发达的中小城市,科学技术较薄弱,缺乏专门的设计人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相对欠缺,发展极不平衡。目前我国有6000多家园林绿化公司,有些园林绿化公司根本就没有专门设计人员,存在粗制滥造园林绿化工程的现象,园林绿化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2.3城市园林意识普遍不高
受经济条件和观念的制约。许多城市对园林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一味去追求大求气派,不从广场自身功能和市民需求出发,盲目追求景观,忽视城市绿地的实用性和生态效益。因此很多城市在园林建设上往往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暂时利益,把绿化放在次要的地位。
2.4城市园林设计整体意识不强
在园林设计中,有的设计确有可取之处,但实施起来却困难,出现问题自己也难以解释清楚,最后或改变设计方案或半途而废,这是设计人员不顾客观实际,盲目求新、求景点丰富,不考虑单位的承受能力,缺乏整体大局观念。也不论布置是否真正合理,只要设计出来了就万事大吉,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园林绿化设计项目,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不进行科学的论证,就难以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不能保证设计的完整实施,达不到理想的质要求,设计出来的东西负不了责,问题不能解决,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可见为园林设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是极其重要的。
3 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小区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景观设计相对大城市绿化系统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从生态城镇建设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设计与建设的优劣正成为改善居住区和城市自然环境好坏的关键所在,对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探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1小区园林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前大部分小区是以景为本,只重视景观观赏作用的雕塑、喷水池、西式柱廊矗立在公共绿地中,挤占面积,使实际绿地面积显得很局促。与此同时,有些楼盘把大面积草坪定为欧式景观基调,绿地内鲜见林荫,即使夏日炎炎,人们也很难进入草坪内休憩。在经历了只重景观,忽略园林绿化主体的以景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之后,规划设计人员已注重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路,开始向重视住户参与性的回归,人们进入绿地就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小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重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炎热的夏天能乘凉,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
3.2因地制宜,善于捕捉美
在总体规划设计里,应考虑到各个季节的景观特征,季节的互补性,搞好人工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建设生态园,应以森林、乔木为主组成不同的生态森林区,建筑物之间、开阔地可适当搞灌木、草坪.对园林来说只要有山、有水,就会有灵气。
3.3重视水景设计,实现动静合一
对园林来说只要有山、有水,就会有灵气。水是生命之源,生活离不开水,自古以来的城镇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小区绿地规划设计要特别要重视水景设计。水景设计的要点要做到几点首先是水质,其次是水形成的是景色。切忌“一潭死水”,只会让住户掩鼻而过,叫苦连天。居住区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也应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断头浜之虞,做到真正的“有源头的活水来”.
同时要对水的补充、排泄、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真正做到生态园林。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从叠水涌泉到春色满同至游泳池,从水流瀑布到水韵轻风,以龙形水系的动感渲染着建筑之神韵,水的灵性、建筑的韵律、草木的生机在动与静中相互融,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居住区的美好意境。
一些城市从实际出发,为满足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通过有效的景观设计突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完善了园林绿地系统,创造出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运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作品、标志性园林景观雕塑和游乐设施,在园林系统绿地的布局上形成了包括块状绿地、带状绿地、楔状绿地和混合式绿地 4种空间布局和模式,达到了全面展现城市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艳.西班牙园林风格研究及其在居住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大
学,2009(5)
2 张艳.中国传统元素在滇怡苑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西南林业大学,2010(6)
3 李洁.中国古典园林数字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应用研究[J].中南林业
科技大学,2010(5)
论文关键词:城市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一、应科学编制新区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项极具全局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同时还具有很大的战略性,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城市规划要与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一致,应当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统筹全局,综合布置。要妥善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眼前与未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一系列关系。城市规划的成功进行,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关系大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着眼于全球,但凡在设计、建设、管理方面有所成就的城市,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
二、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
根据生态学理念进行城市规划,运用生态新区生态学来引导城市规划,就要在生态系统能承载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设计方法,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利用区域范围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能力,建设人与城市,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相协调发展的城市,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要避免城市规划的“大众一致化”,就要摒弃以追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把目标锁定在人工秩序和功能效率的层面上,而要尽可能地保护好城市的不可比拟的自然原生态。在新城区的规划中划定生态敏感地区等,如:湿地、河流、林地等生态景观价值优越的绿色空间,使其成为新城区的绿色开敞空间。
三、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打造宜居新区
城市规划要因地制宜,突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建筑景观、人文特色。我们既要总体参照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具体到地区的实际情况,确立适合的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到“个性化”。为了突出城市特色,城市规划者应该在熟稔区情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效的借鉴中外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建筑风格(切勿盲目模仿和照搬),使我们的城市规划特色鲜明、别具一格。
四、用循环经济模式引导新区工业园区发展要遵循“3R”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倡导节约型、集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把节约放在第一位,鼓励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约能源和综合利用为基础,有力推进以资源再利用为主体的静脉产业;实施全面清洁生产检验,杜绝落后的设备、技术、产品及布局落后的污染企业,抓好环境友好型企业示范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推广工作;树立开发区生态工业园榜样,发展生态工业园,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利保障;建立以水资源梯级利用、分质供水和循环利用相结合的水资源体系,提高海水和中水的利用率,改进技术,淘汰高耗水工艺和设备,逐渐达到区域污水基本零排放的目标。
五、正确处理“两个关系”是做好规划的关键
其一是经济总量增长与环境总量控制的关系,其二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做到科学确定新区产业布局和功能区布局,又要科学确定新区环境总量,合理制定总量控制目标和控制战略,加快落实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科学和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环境容量资源;确定经济增长中的科学能源消耗指标,坚持节约、开源与保护并重的方针,进一步完善资源再利用,实现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最少数量的能源消耗的目标,继续实施以重点污染源烟气脱硫为主的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要进一步加强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
六、科学编制绿化方案
(一)采用乡土物种。无论种树、植草,最好采用乡土物种。采用乡土树种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容易成活,即植被重建容易成功;二是容易形成特色,因为是本土物种,就有本地特色,而有特色就是美的;三是可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减少生态风险。
(二)生态绿化。就是讲求生态系统综合环境功能的绿化。换句话说,重建的植被不仅是为了点缀、美化,而是出于注重其实际的环境功能,使其能综合发挥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制造氧气、净化水汽废物、提供野生生物生境等功能的目的。
(三)因土种植。土壤是植被重建的地质基础。一般而言,土壤肥沃、土层较厚的立地可(应)种植乔木;土壤贫瘠、土层甚薄的地方,则只能(应)种草本植物或灌木。由此可见,土壤条件的准备是绿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像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石山区,土层薄、土壤缺乏,成为这些地区植被重建、生态改善的制约因素。因此,在建设项目环保措施中,保存表层土壤是大多数建设项目都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七、应注意避免“高楼风”、光污染、光遮挡的影响
由于高楼风产生的背风涡和下洗现象,使得地下车库排气口排出的废气和污染物,难以扩散,因此要科学合理布局排气口的位置。在高大建筑物设计中要增加裙楼,种植高大乔木以及增建围墙拱廊等遮挡物,起到对高速气流的剥离作用。光污染是由于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反射光带来的污染,对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通过减少玻璃幕墙的面积,采用反射比较小的玻璃,采用不反射的材料,对玻璃幕墙进行分割,周边种植绿化植物,减少光污染的影响。每栋楼的间距要合理,其日照间距系数要满足规范要求的1.5以上,以使每层楼在大寒日的日照时间多于2小时,住户的采光不受遮挡。对高大标志性建筑要注意其与周围景观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