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02 09:22:11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教学现状 创新教学

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推行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通过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音乐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音乐的情感和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情感共鸣中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但是,一些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远没有落实课程标准,音乐教育效率不高。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下,学校往往忽视音乐等学生综合素养训练培养的学科教学,只是为了落实有关部门课程开设的要求而已。这样把音乐当做小科、副科,音乐课成为文化课的调剂课,这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很不负责任的。学校层面的不重视,势必影响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导致老师轻视音乐教学。不少老师不管什么类型的音乐课,都是一样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调动,使得本应充满活力情趣、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老师不能改变教材创新教法,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与时代特点,死板地就教材教学,使得学生渐渐失去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学生没有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严重影响音乐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失去很好的学习能力训练和提升的机会。当然,音乐课被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占用,有些家长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也是实情。

二、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

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素养,使其终身受益的活动。因此,我们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应该调整心态,重新定位音乐教学。从教师的层面积极打造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素养的课堂。

1.教师引领,让学生爱上音乐学习。

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音乐老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发挥专业特长,让学生感受音乐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美感,获得对音乐的学习和审美兴趣。如我在《春天的歌》教学中,就重视发挥引领价值,一上课,我就哼唱《嘀哩嘀哩》,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并在倾听中获得音乐的内容。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这首曲子中春天是如何表现的,让学生思考“嘀哩嘀哩”的部分是模仿什么的?然后,我提醒学生可以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加上动作,等等。让学生们再次倾听,并在“嘀哩”处加上“创意”的动作。如此,学生会生出音乐不仅好听,还比较好玩的情感。于是,他们就有了学习兴趣。而在学唱歌曲《春天来了》的时候,我还是自己演唱,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音乐表现能力,激起学生们想唱的情感。之后,让他们谈在歌曲中听到的内容,跟随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如此,学生们就有情感投入,有学好音乐的渴望。

可见,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引领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有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欲望。

2.注重熏陶,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概念和理论,但音乐的魅力更多表现为只可意会的,是靠学生的感受、体悟和想象完成有效的个性化学习的。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很少会识谱,因此,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基本是模仿学习,很难有学音乐的方法。我针对这样的情况,尝试重视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形式多样地学习一首歌曲,等他们都能听会了,唱熟了,然后让他们对照乐谱自己读读唱唱,在不断的操练中让学生像唱词一样唱谱。如我选择《茉莉花》作为训练的歌曲,孩子们会唱之后,进行小组合作,寓教于乐中他们学会看乐谱,注意对音高的认识,从而掌握这一概念。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情感的调动,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听音乐,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诱导,让学生们在音乐享受中掌握知识,获得自主学习音乐学习能力。

3.学会欣赏,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学习的较高要求是学生能对音乐有一定的欣赏评价的审美能力。这一能力是建立在学生能够听出音乐的乐感,能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个性化的所得。因此,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在《雪绒花》这首歌曲教学中,我没有空洞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而是先播放《音乐之声》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们自己感受音乐的背景,在视觉冲击中感受雪花之美;在《雪绒花》倾听中使小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歌曲,从而培养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当然,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需要学生体验的参与,学生只有体验才能获得音乐的感悟、欣赏和与美感。如《时间像小马车》学习中,我就先让学生谈谈马是怎么跑的,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然后视频展示自由的小马跳跃、奔跑的场景,让学生们在歌曲的倾听中融入自己的动作。如此,学生能够感受到乐曲传递的欢乐与愉悦,也能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可见,我们要增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效果,需要创新教学思维和方法,也就是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预设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兴趣爱好,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学生音乐学习情况设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注重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引导感知音乐作品,在创新的教学设计中引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化的整合和加工,形式多样地开展“观看”“聆听”“学习”“演练”的课堂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度感知和创造力,让学生获得音乐素养和音乐的创新思维。

总之,虽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引领学生爱上音乐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学习的指导,加强学生学习情感的投入。发挥主动性,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体验融入,从而强化音乐听唱、表演和欣赏评价能力,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以往音乐课堂上的教具,不外乎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五线谱黑板、钢琴等,这些教学工具彼此相对独立,声像图文很难有机结合,教师操作时常常顾此失彼,手脚脚乱。上一节音乐课,教师一会儿弹琴,一会儿放幻灯,一会儿放VCD,一会儿借助图谱教学,忙得不亦乐乎,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一节课下来教师精疲力竭,而且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忙于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辅助教学,常常容易忽视与学生的交流。不能顾及学生的体验,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况且,课前制作幻灯片、图谱等也很费时。电脑则能够集上述教具的功能于一体。教师只需轻轻点击鼠标退即可让学生获得单一、交叉、重叠的声像图文信息,丰富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更容易进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如在学习歌曲《小雨沙沙》时,我在网上下载了“种子成长的经历”这片段,并设计了“会说话的种子”这一有趣的动画形象,配上解说词:“小朋友,你好!我是种子,你知道我是怎么成长的吗?(观看课件)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小雨先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要是没有它,就没有我,没有我们大家,你知道小雨先生还会帮助谁?”通过这一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如见其物,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小朋友的兴趣浓厚,情绪高涨,说了许多雨的作用,从而懂得了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学习歌曲时,同学们都把自己当成了种子和小雨,边唱边表演,特别带劲儿。

二、利用《乐音》的特殊功能,提高学习效率

上和声课是令老师们特别头疼的一件事。特别是为了让学生在演唱之前能有一个完整的声音感受,教师在用钢琴演示和声效果时,由于受到人的心理条件、演奏技术水平的限制,教师几乎不可能熟练地弹奏同一和声题的多种和声配置法,只好望“谱”兴叹。而电脑这一伴奏大师却能为你分忧解难。比如《乐音》是针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工具软件,实质上是一种多功能的MIDI音乐创作和播放软件,具有简单实用易用的特点,更可贵的是它独有的五线谱、简谱自由切换显示和打印模式,特别适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你可以在电脑里随意地书写谱例,调阅你书写的任何一个谱例,要求《乐音》演奏某个谱例、段落、小节乃至和弦。只要你写得出来,《乐音》就能不折不扣地演奏出来,你再也不用为钢琴伴奏技术不如人而烦苦,也不用为学生由于感受不到丰满的和声效果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气恼了。

三、利用音乐游戏软件,潜移默化克服教学难点

相信每个孩子都爱上音乐课,但实际上并不是人人都具有音乐细胞,当教到打节奏的课程时,你能很准确的打出拍子吗?或者随意按下琴键,你能听出它是哪个音吗?选择适合孩子们玩的节奏游戏软件或者听音软件就能做到。比如「Sveerz Deluxe是一款音乐节拍游戏,简单易用。游戏为鼠标游戏,操作很简单,电脑发出语音提示的同时会按下的相应的颜色,而你需要根据音色和节奏,点击播放器中间部分的小精灵,点出相同的颜色,要注意节奏、节拍等。作为消除类游戏,很好的结合了音乐元素,增加了消除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帮孩子提高音乐的音准度和节奏感,不乏游戏性,很好的把寓教于乐联系起来。由于每首歌曲都有其特殊的节奏构成,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玩一玩节拍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克服歌曲节奏教学的难点,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人机交互式对话,进行自主学习

第3篇

1.1音乐教育的内涵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其主要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组织的乐音对自我情感进行表现,如何能够通过美妙的音乐来进行自我心灵的展现。对于学生的“心灵”而言,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文字”,而音乐教育则主要是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引导,通过音乐所展现的一种美育的功能性特点去对人进行良好的教育。

1.2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创新则

主要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且具有价值的事物的一种发展过程。而对于音乐中的创新而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巨大杠杆,意思是对人们内心深处正在沉睡的内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对人们的创造欲望进行激发,加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对人们的创造能力不断进行加强和提升。对小学音乐课堂进行音乐创新教育,就是运用这种具有创造和创新的典型特点,在对儿童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同时,对其内心深处具有创新精神的火花进行点燃,从而开发潜在的智力进而思维模式,启发创造,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小学课堂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2.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提高,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随着现今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教学方法已经对小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对于传统教学当中的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灌输的方式已经很难再适应现今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虽然对于教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来说,音乐依然具有一种规律性的理论需要直接对学生进行传授,而音乐所具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典型的性质,则更需要学生依靠自我的想象力去进行自我的再创造。

2.2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对于音乐的教学方式而言,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种无权威的教学、学习机制,在课堂中体现一种自由、和谐且具有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形式。体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审美信息,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学之间的平等关系。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逐渐将自己从一个“教书匠”演变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

2.3增强教学中的民主意识

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应当着重体现教与学之间的民主意识,教师应当最终学生的人格,能够更好的维护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不管学生对音乐是否具有一定的天赋,也不管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优势,都应该接受他们所具有的被音乐教育的权利,去真正热爱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策略

3.1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和探究环境

想要实现创新教育,其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果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基于学生自由、宽松想象的空间,则很难实现自我创造。据有关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在没有一定的压力、负担的情况之下,其心理及思维活动方式都会相对比较活跃,而这时候便很容易产生一定的联想。因此,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应当主动的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消除学生心理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通过愉快的方式更好的学习和想象。

3.2对学生的认识兴趣进行激发

“兴趣”是人体当中带有一种趋向性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只有某个人对某件事物具有兴趣的时候,才会进行自我主动的、积极的探索,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良好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兴趣去主动的对课程进行学习和探头,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3.3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当中应当确定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更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设定一定的目标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的进行钻研和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困难的时候,运用良好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摆脱原有的困难,达到一定的突破。

3.4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因其具有良好的传输功能和独特的优势,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方式逐渐活跃开来,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的都比较快,对一些新鲜的事物都会极为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同学当中最先发现的人之一,而对于计算机教学方式而言,他可以帮助学生将音乐教学变得更为具体话、立体化和形象化,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适时巧妙演示,通过诱导、点拨,使学生沟通遇阻的思维,从而冲破障碍。

作者:卫家根 单位:通州湾东余小学

参考文献:

[1]孙佳宾.论音乐创造思维中的哲学意识及其思想属性[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02)

[2]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音乐教学小学课堂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音乐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音乐教师更要放开手脚,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实践和探索创新教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方向。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步探索出了一些简单的方法。

一改革学生的演唱方法

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非常强调个“齐”字。歌声齐、动作齐,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不论练声、视唱、节奏、唱歌都是如此。除个别提问外,一律都要求整齐划一,全班同学全部进行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这样的课型随时可见。值得深思的是:表面的整齐,效果未必好。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各自的理解与体会等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我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提出音乐活动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想象、讨论、判断、创新,课堂气氛便立即活跃起来,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一来,虽然场面上有点“乱”,但效果并不差。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整齐型的教师,往往不时地要求学生坐齐不动,对有唱、有奏、有跳、有演各自为政的活动场面,接受不了。但若深入到“乱”中去,就会发现“乱”中有序,“乱”中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这不仅能增强差异生之间的个性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全体学生的表现欲望、求知欲望和创造欲,课堂气氛会异彩纷呈。当然这里不是要废除集体活动形式,而是要形式服务于内容,服务于效果。

二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构建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景,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为此,教师要从如下方面做起:

1.创设开放的学习与探究氛围

创设的前提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假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情况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为此,教师要求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娱乐,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做出大胆的设想,萌发创新性思维。

如欣赏《飞来的花瓣》一课,我和学生进行了“角色换位”:首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赏析、讨论,然后请每组同学上讲台当回小老师,引导同学分析、欣赏作品。学生在亲身体验了做教师的苦乐中,也更深刻的理解了作品。这样不仅不落痕迹的进行了尊师教育,而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了合作、创作的乐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激发认识兴趣

兴趣是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产生联系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这就为创造型思维提供良好前提。为此,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情绪。

例如在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进行资料收集、讨论汇总,并在一周后的音乐课上进行汇报交流、析表演等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和对作品的理解分析给了我许多惊喜。

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主体性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主体参与性。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积极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如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比如欣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欣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最后让学生把他们对这些音乐的感受用文字或者语言、肢体动作,甚至可以用图画来表现音乐的意境。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四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逐步普及,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活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展较快,对事物外部的新奇特征充满兴趣,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发现者,而CAI课件的使用则可以帮助教师使音乐立体化、形象化。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适时巧妙演示,通过诱导、点拨,使学生沟通遇阻的思维,从而冲破障碍。

在《黄河大合唱》赏析一课中,我就利用了现代媒体技术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性强等特点,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黄河奔流的生动画面,立体强烈的音响效果,清晰直观的赏析流程图等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始终沉浸在作品震撼人心的特定意境中,在情感的带动下去聆听、分析,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欣赏、感悟。整堂课不仅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而且使课堂教学实现了平面立体化,单向变多向的转变;学生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大容量地获得更多知识和信息,对作品的理解也更形象、全面和深刻。因此在音乐课堂内外的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视、广播、Internet等多种媒体教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音乐文化范畴,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五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教学里,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为学生或老师营造一个多元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除了在资金投入方面,注重教学设备的完善、举办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以外,在校园环境和教室环境的布置上,也应该体现学校

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多样化要求教学方法应体现多样、合理、灵活,适应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多元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音乐课堂;创新教育

一、音乐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概况

1.1音乐教育的内涵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其主要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组织的乐音对自我情感进行表现,如何能够通过美妙的音乐来进行自我心灵的展现。对于学生的“心灵”而言,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文字”,而音乐教育则主要是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引导,通过音乐所展现的一种美育的功能性特点去对人进行良好的教育。

1.2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

创新则主要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且具有价值的事物的一种发展过程。而对于音乐中的创新而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巨大杠杆,意思是对人们内心深处正在沉睡的内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对人们的创造欲望进行激发,加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对人们的创造能力不断进行加强和提升。对小学音乐课堂进行音乐创新教育,就是运用这种具有创造和创新的典型特点,在对儿童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同时,对其内心深处具有创新精神的火花进行点燃,从而开发潜在的智力进而思维模式,启发创造,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小学课堂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2.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提高,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随着现今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教学方法已经对小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对于传统教学当中的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灌输的方式已经很难再适应现今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虽然对于教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来说,音乐依然具有一种规律性的理论需要直接对学生进行传授,而音乐所具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典型的性质,则更需要学生依靠自我的想象力去进行自我的再创造。

2.2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对于音乐的教学方式而言,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种无权威的教学、学习机制,在课堂中体现一种自由、和谐且具有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形式。体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审美信息,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学之间的平等关系。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逐渐将自己从一个“教书匠”演变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

2.3增强教学中的民主意识

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应当着重体现教与学之间的民主意识,教师应当最终学生的人格,能够更好的维护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不管学生对音乐是否具有一定的天赋,也不管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优势,都应该接受他们所具有的被音乐教育的权利,去真正热爱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策略

3.1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和探究环境

想要实现创新教育,其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果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基于学生自由、宽松想象的空间,则很难实现自我创造。据有关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在没有一定的压力、负担的情况之下,其心理及思维活动方式都会相对比较活跃,而这时候便很容易产生一定的联想。因此,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应当主动的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消除学生心理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通过愉快的方式更好的学习和想象。

3.2对学生的认识兴趣进行激发

“兴趣”是人体当中带有一种趋向性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只有某个人对某件事物具有兴趣的时候,才会进行自我主动的、积极的探索,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良好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兴趣去主动的对课程进行学习和探头,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3.3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当中应当确定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更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设定一定的目标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的进行钻研和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困难的时候,运用良好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摆脱原有的困难,达到一定的突破。

3.4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因其具有良好的传输功能和独特的优势,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方式逐渐活跃开来,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的都比较快,对一些新鲜的事物都会极为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同学当中最先发现的人之一,而对于计算机教学方式而言,他可以帮助学生将音乐教学变得更为具体话、立体化和形象化,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适时巧妙演示,通过诱导、点拨,使学生沟通遇阻的思维,从而冲破障碍。

【参考文献】

[1]孙佳宾.论音乐创造思维中的哲学意识及其思想属性[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02)

[2]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6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灵活有效备课

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就是要备好课。当新一轮课改向我们走来,当新课程的理念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深切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每一位教师确实都已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了出来,进行了角色的转换,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一轮又一轮的新教材培训和各级各类的优质课竞赛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了有许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音乐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音乐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的音乐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重视起这个问题: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浅谈以下几点: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教师扮演一粒“种子”,这样,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教师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觉得很开心、很高兴。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

又如在教学节奏练习时,可以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念对的学生教师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在以后的师生交流中,老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的更加融洽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孔子曾说:“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被动变主动,由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由乏味变趣味,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教师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音乐的学习领域。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实物投影仪、图片、卡片、课件等直观手段,以多维的、多样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有声的语言和逼真的形象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上升为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角色表演,做游戏,表演音乐短剧,小乐队伴奏,打擂台等多种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使其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

我在教《十个小印第安人》这课时,先以“十个小朋友”的游戏方式引入后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印第安部落",接着课件中出现一所印第安房子,通过寻找“开门暗语”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的不亦乐乎、学的更是轻松惬意。

3.把握课堂主阵地,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有限的时间要效率呢?我觉得音乐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3.1 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科学简明;

3.2 教学容量应适量适度,做到心中有数;能根据教育规律、教学原则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既不“贪多忽效”,也不“求少图便”。比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练唱次数,时间的控制,重点难点的把握等。

3.3 教学方法灵活有效,选择恰当;

3.4 教学过程充分展开,全面有效;

(1)要进行有效讲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

(2)要进行有效提问。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珍贵,提问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步步设问,提问和解答相结合。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要做到有效倾听。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4.合理运用教学评价, 注重有效的课堂反馈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音乐;高效教学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靠创建高效课堂教学。和谐高效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其出发点是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教学创建的关键是有的放矢地、全方位地真正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一、确定合理实际的教学目标

1、遵循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

课程性质和价值决定了音乐必须突出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例如针对中学生变声期的特点,初一年级唱歌课,要以唱歌为主,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通过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技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进入初二年级以后,学生变声明显,这时的课堂教学要以欣赏和综合为主,教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即便是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也要设计出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而不应把演唱的技能技巧定为具体目标。

2、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审美认知规律特点

新课标设置了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有目标、有计划的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活动本身的特点,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活动进行设计,才能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特定学习目标。面对学生,除音乐本身的魅力,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二、课堂要“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音乐课堂从纯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传授到加入了各种其他的因素,如果教师不加方法地引进,音乐课堂的音乐性就在这些因素的冲击下被减弱了。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音乐课上提倡学科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音乐课一定要以音乐为本。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则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习音乐不再被学生当成一种兴趣而变成一种负担,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因此,音乐课要“以音乐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本”,降低专业要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诱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与兴趣。

三、掌控好学生对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要素中调式,调性,和声以及曲式结构相对而言难以掌握,而音色,力度,速度,旋律等则相对容易被他们感知。所以,每当听赏完一个音乐作品后,他们能立即反馈作品好听或不好听,给人以喜、怒、哀、乐中的哪一种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顺势而导:为什么这样的旋律会好听?与哪些音乐要素有关?一些特殊的节奏型是怎样在作品中制造情绪的?为什么不同的配器会产生出不同的音响效果?这样学生就会去正确的联想与想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遐想。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要建立在感官愉悦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加深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有何作用,理解音乐是如何来表情达意、塑造音乐形象的。

四、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巩固与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1、课外音乐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大型团体表演的排练当中先让学生听唱,理解歌曲,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诸方面表现要素,使学生在美的素质、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排练器乐合奏《黄河大合唱》和有关电影歌曲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快乐和幸福,由音乐联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队歌的磅礴气势,提出表现这段音乐的情绪应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更改后,经学生一表演,确实达到了完美的效果。这样一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发展艺术素质,提高艺术能力。

2、课外音乐活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充分表现。学生的表演才能得到施展,潜能得以挖掘,找回了自信,“我能行”成了学习生活的动力。在鼓励学生个性表现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和谐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生参加音乐活动之后,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为集体争光,以集体利益为重。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不只是口头上的慷慨激昂,而是闪烁着行动的光芒,尤其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一言一行中,这让所有关心爱护他们的人感到了无限的欣慰。通过音乐教学的创新,换来的不仅是全体学生音乐知识的丰富,更主要的是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五、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设计,间接的认知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教与学、讲与练、教学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创建高效课堂。众所周知,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是集唱歌、舞蹈、器乐、欣赏、表演以及音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教育。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在教学中紧紧利用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特别注重视唱教学,到初中毕业时,音乐的简谱技能掌握比较娴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利用各种电教手段,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学生通过对作品的了解,以及老师对作品的讲解,能领悟《黄河大合唱》的宏伟气势,能感受《二泉映月》的悲愤情怀,能与《牧童短笛》同乐,健康优美的音乐会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能在审美过程中去伪存真,扬善弃恶,促进审美素质与艺术素质的形成。音乐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让学生直接表现,对学生一定要多鼓励,可以多让几个学生一起唱,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被激发起来,并能站在台上高歌一曲。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多鼓励鼓励学生。同时在教学上设计合理的内容,这样使学生能参与各种活动,从而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总之,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创建应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探究、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长的乐园。教师应认真领会新课标,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适应学生的教学艺术,一定会让初中音乐课堂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