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字化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02 09:22:10

序论:在您撰写数字化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字化教育

第1篇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有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除了教育的思想观念更新外,教育手段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尤为重要。”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发展目标和经费措施都对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巨大优势,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提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大好机遇。

2、我院的建设现状

笔者所在单位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后经省政府评估认定为技师学院,学院参照ISO9001:2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先后被授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行为引导教学实验基地”、“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市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市级文明单位”等,是一所颇为典型的职业院校。

随着近年来政府政策的不断引导,以及学院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学院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凭借新校区建设的契机,学院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数字化管理手段等方面加大投入,良好的网络环境使得校园网络应用系统和用户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但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起步较晚,投入相对较少。自2000年开始,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如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就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公共数据库平台、网上办公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多个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

(2)缺乏有效的数据标准与数据共享。校级数据标准缺乏,无法形成有效数据积累,给领导辅助决策分析及数据统计造成障碍;各业务独立建设,数据难以共享,给各部门的协同作业带来困难;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做的不够。

(3)有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解决部门内部的流程及管理数据的积累,疏忽了领导的决策分析服务、师生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同时不重视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与目前实际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符合。

二、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我院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指导思想表述为:以人为本,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信息化的科研环境、信息化的管理环境、信息化的生活环境,最终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为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整体规划原则

分步实施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

完善基础原则

突出应用原则

实用发展原则

2、总体框架规划

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应用支撑环境,将计算机网络引入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

根据规划目标,我院计划通过四年时间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基本建成一个先进的数字化环境,通过一个统一、开放、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和高可管理性的门户中心,以门户的方式提供信息与共享等多种应用服务;通过一个全方位、整体性、多层次的、有高扩展能力的、易维护易管理的安全体系,有效保护网络资源和服务;通过一个高性能的、容错的、关键业务负载均衡的、安全的、易维护易管理的、有高扩展能力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实现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使我院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数字环境中,教师能够通过良好的科研环境、培养环境和教学环境,提高学术和科研水平,培养优秀的学生;学生则能够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掘个人潜能。因此立足于师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学院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工作,这些环境的组成和改善主要围绕校园的管理、资源和服务三大要素展开。

“以师生为本”的建设指导思想,围绕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个要素来构建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升我院综合实力的目的。

按照整体规划,我院整体建设项目可分为以下几项:

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标准体系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各类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集成建设

信息安全体系

运维管理体系

数据中心部署规划

结束语:数字化校园的好坏并不在于价格的高低以及技术的先进性,而在于系统是否真正适用,是否能满足用户要求,实用的就是最好的。此外,“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当理解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模式,其流程会随着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再造,其软硬件平台也会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学院要真正将数字化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管理、生活等方方面面,关键要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的校园文化,使师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来提升工作、学习效率,方便师生生活,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这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真正目的与初衷。

第2篇

随着图形图像技术发展,相关产业生产当中无纸动画目前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绘制动画,90%以上都是使用flash制作动画。我们在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也逐步与市场接轨,开设数字绘画和多媒体软件教学,实现动画制作无纸化。

通过flash软件学习动画原画课程,制作流程大大缩减,初学学生很容易上手,操作方法简单,能快速看到输出动画结果,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关动画的前期设计课程比如角色设计,传统教学时都使用纸笔绘画,教师范例时学生只能围观,教学效果不理想,绘画材料也相对比较浪费,不环保,工作环境不整洁。使用多媒体教学,绘画过程使用手绘板和图形图像软件配合绘画,过程清晰直观,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快速反馈,增加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借助数字化软件真正实现动画教学无纸化,不仅教学质量有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而且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毕业学生技能与相关产业专业技术的接轨。

第二,三维动画教学内容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学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整是应市场人才需求而调整,目前三维动画占有相当市场比重,在三维动画领域主要涉及游戏、动画和数字特效这样几块,实现的方法就是借助数字化软件。为适应专业人员技能需求,三维动画教学这一块与多媒体就结合得更加紧密了。

在教学中我们把三维动画制作分为三个板块,前期设计、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在上个部分中已经讨论过关于前期设定课程中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课程中数字化应用。3dmax和Maya软件是三维动画软件教学的主要实现工具,通过多媒体软件实现角色或场景道具的三维化,逼真或卡通的材质效果,实现三维角色动画效果活灵活现,还可以实现真实的水、火等特殊效果。

后期合成部分,一般学习AfterEffect软件和PremierePro软件对中期制作内容进行镜头剪辑,增加视觉效果,音效配音合成内容。还借助数字拍摄工具进行实拍与数字制作内容结合教学,比如,在三维软件中制作角色,背景内容则使用摄像机拍摄,最后合成输出。以动画原理和美术知识为基础,软件学习为实现手段的教学方式,最后实现三维动画效果。在软件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讲解枯燥乏味的技术性内容,在很多教学过程中也配合使用到流媒体,也就是借助传输音频、视频和多媒体动画文件等,讲解复杂难懂的知识点。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新晨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美术研究,2001(1).

第4篇

在学校,作为现代艺术教育的手段,数字化艺术显示了其独到的优势;它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质量、效率,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潜能,对于被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我国的中小学美术学科虽然在90年代中、末期陆续引进了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但因种种条件限制,大多也仅仅是非常规性、普通性的,只是教师上公开课时才有幸使用的一种具有对外表演性质的“辅导性教学手段”。而且,即便偶尔使用也得依赖他人(学校专职电脑教师),一堂美术公开课,因教师不会自制课件造成的画面构成方面的缺憾或因教师不熟悉电脑操作而导致下半节课无法进行的尴尬场面已是屡见不鲜。眼下,自制课件是一件工作量极大的事,即使采用简单易用的软件,一个课件也需十几甚至几十小时的工作量,即使每位美术教师都会制作课件,也难以实现美术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普及。因而,课件制作的科学性、技术性、熟练性、实用性、艺术性等等问题,都有待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都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拓展。当然,这只是教师的状况,至于学生,即使在美术公开课上有幸触摸电脑者也是寥寥无几,他们对电子游戏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电脑美术。殊不知,一堂生动、活泼、充满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美术多媒体公开课的背后,成百上千堂美术课却依然在“现代教育”的门面里延续着以往的旧模式、旧设备,成千上万个孩子仍在接受着旧式的美育方式。这样的公开课,从某种角度来看,已经成了某些旧教学体制、模式的“现代”装饰品!

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已意识到了以上这些问题,并采用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但目前看来,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原因是:1.管理不到位,抓而不实。美术学科“小三门”的地位,在某些教育主管部门仍未得到实质性的调整,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美术教育往往有人管而无人抓,有人抓而不得力,得力而不得法。如:很多地方没有美术教育专管人员,或是专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甚至一些地方的美术教育专管人员由其他学科的人员兼职。正是这些“缺欠”和“错位”影响了美术教学工作和美术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美术教育现代化的进程。2.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抓而不实,搞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划,没有统一的大纲要求和进修教材,考核制度不健全;一些教学部门不管是否有实际办学能力,将教师培训视为“创收途径”,只管“进”而不管“出”。3.美术教育资金短缺――“杯水车薪”,现代教学设施难以健全。一些指定用于美术学科的专用资金,截流挪用现象屡屡发生,资金不到位,现代技术教育成了“无米之炊”,教学质量无从谈起。4.专业师资短缺,教学质量难以确保。由于工作环境和经济收入上的巨大差别,一些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流向大城市的大中型企业或者干脆自己成立设计公司,很少有人愿意去地方从事教育工作。5.美术教材改革运作多而实质改进少,往往“换汤不换药”,真正体现前瞻性、关注数字化艺术的好教材并不多见,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参编人员的整体素质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凡此种种,现代美术教育体系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显现出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科技兴国,教育先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学校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美术教育必须正视现实,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以顺应时代的要求,从而提高未成年人的审美素质。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教育信息;信息资源

G434

引言

在传统板书教育方式下,因不同区域教育资源、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的差异性,导致教育缺失公平,教育质量存在较大的地域性。但是,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打破区域间的教育隔阂,给教育沟通带来便利,凭借现代化技术,实现多样化信息沟通,给教育教学带来海量信息,在教育中分享教育资源成为可能。特e是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创新主流趋势。综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数字化教育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助推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电教馆工作人员,深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此以教育信息资源为突破口,探讨数字化优化路径,全方位优化配置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教育模式。

一、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政府优化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指明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严格贯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以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为现代化教育提供支撑,营造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政府的统筹引导下,推进机制创新,合理推进多部门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在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下,完善政策机制,打造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格局。

如,2016年,江西省实施《江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全面深化江西省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江西省电教馆召开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试点阶段工作总结会议,梳理平台建设基本思路,结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际,重点汇报了平台功能、平台资源建设和人人通空间开通问题,总结平台试用经验,结合存在问题,提出后续工作建议。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召开《2016年县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会》,在会议中电教站负责人交流与分享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做出了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部署,以“十三五规划”为载体,继续建设智慧校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素养。

二、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市场优化

在数字化教育信息市场中,政府鼓励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吸引建设资金,引入先进理念,以商业化的模式经营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向使用者收取市场价,共享使用教育信息资源,让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一起共担风险。让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建设,参与市场竞争,合理流动社会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真正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活力,最大化联接教育信息资源库,拓展教育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实现教育效益共享。

如,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筹建于2007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家长打造一个南昌市家庭教育平台。在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平台上,有16个栏目,包括86个子栏目,有风采展示、父母课堂、新闻聚焦、育子文苑、心灵导航、专家在线、学子乐园、家长沙龙等,整合了优秀的教育资源,打破家长、学生、学校之间时空界限,平台还有谭教授讲坛、嘉老师热线、视频窗口、多个互动性专栏、论坛,家长可以通过平台第一时间和学校、老师沟通。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作为厚学网的合作会员,有丰富的课程,采用一对一教学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为南昌学生网上学习提供选择。

三、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个体优化

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个体优化是以互联网技术调拨教育信息资源,发挥互联网教育信息资源效能,实现数字化课堂教育价值。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育个体,利用互联网的检索功能,整合丰富教育信息资源,不仅整合教材资源,还可以查阅互联网资源,将多渠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享,让互联网资源不再“海量”,浓缩在45分钟课堂内,整体提升学生知识素养。

如,南昌市举办的《第六届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中,邀请“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学校教师(南昌仅有新建区、安义县、南昌县)、“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学校教师、具备“班班通”教学设施的其他学校教师,依据现行的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选择一个课时内容现场向评委及观众展示。教师在报名的同时需上传一节5-10分钟的微课视频(格式为wmv或flv)及相关课件、教学设计等(课题自定),作品上传的同时进行公示,需要教师根据所抽取的课题(知识点)内容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并完成微课教学课件制作,优化教育信息资源。

总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内容,是传统教育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拓展和延伸。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从政府、市场和教师三方面优化,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信息资源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化推进中的尴尬

在资本、互联网企业热火朝天地布局在线教育领域,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时候,一直在教育出版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传统教育出版社却在自己曾经擅长的领域少有发声,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传统教育出版社之所以在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裹足不前,主要还是对教育数字化的前景(或者说“钱景”)看不清楚,不敢贸然进入。我国的基础教育虽然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是也存在着如下的自身特点:①高度的组织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限制在学校、课堂内部,没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来进行在线学习;②学生学习压力很大,无论教育数字化形式上多么绚烂,但对学生来说,与课堂学习和考试一样,都很痛苦;③终端消费者(学生)没有自主选择产品的权力,主要是被动接受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的选择,而学校和家长对不能够立竿见影提升考试成绩的数字资源没有多大兴趣。

我国基础教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进行教育数字化成本非常高,首先产品本身质量不但要高,更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需求,因此内容建设和平台搭建的费用高昂,而且营销上也必须要针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进行整体营销,沟通和营销成本很高,利润相对微薄的传统教育出版社很难支撑。目前在内容、平台、硬件等领域占有市场先机的大多是互联网公司,传统教育出版社基本上没有发言权。

充分认识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化推进中的位置

大多数教育出版社已经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所处的落后态势,也深刻认识到发展教育数字化根本不是讨论“做不做”,而是要深入研讨“如何做”的问题,但是在投身教育数字化大潮的进程中,教育出版社一定要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充分的认识与分析。

教育出版社进行教育数字化的劣势主要表现在:①观念上严重滞后,总以为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纸质教育图书将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对新兴的教育数字化缺乏足够认知和重视;②缺乏互联网思维,普遍缺乏对用户需求和体验的尊重和了解,缺乏基于大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精准营销;③缺乏资金、机制和专业人才,教育数字化过程中的内容制作、平台建设、销售推广等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储备,而传统教育出版社无论是现有储备还是吸引力等都存在很大缺陷。

但传统教育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优势:①作为我国教育出版行业的主力军,传统教育出版社比新进的互联网企业更加熟悉我国的教育生态环境,更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教师需要什么,这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②无论数字出版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是呈现方式如何新颖,对于用户来说,内容始终是第一位的,这些恰恰是传统教育出版社经过多年积累的最大优势;③传统教育出版社在纸质图书时代就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等进行了长期的合作,在了解教育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建设了畅通的线下销售渠道。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这些线下销售渠道依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④传统教育出版社积累了庞大的纸质图书用户群,这些用户资源是未来数字资源的最好入口,是出版社的宝贵财富。

明确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化推进中的路径

明确了自身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教育出版社必须在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采取适合自己的道路,包括产品研发、技术实现、营销推广和实施步骤等各个方面。

1.必须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核心

传统教育出版社最大的优势就是内容,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必须继续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核心。传统教育出版社内容优势的最大部分就是经过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审核通过的教材和教辅内容,既包括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编写的课程标准教材,也包括围绕这些教材编写、经过教育部门审定上目的配套同步类核心教辅,更外延至其他经过各级教育部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如二类教材等),这些资源经过了各级教育部门的严格审定,在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传统教育出版社必须继续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竞争优势,挖掘这些内容的内在价值,做好这些内容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无论是衍生新的产品,还是进行数字资源库的建设,都离不开这些核心内容的建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32字数字出版方针中就重点强调了“核心稳健”,其实就是强调人教社核心的中小学教材资源,人教社的数字资源建设要围绕着核心产品开发。

2.实行自主研发与外包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技术环节包括了平台搭建、内容建设和具体产品开发等诸多环节,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教育出版社在技术环节处于明显的弱势,因此,要更多地寻求外部技术合作,实行自主研发与外包相集合的模式。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满足基本需求的技术就如当年的印刷和排版技术一样,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熟练“工种”,已经不是决定产品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出版社大可不必在此领域纠结过多,可以多多采取与专业技术公司合作的模式,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呈现方式的构思上,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众多的技术公司可以将出版社的需求完美实现。金星教育集团2015年新版的《教材全解》图书增加了教师微课和实验演示环节,增加内容的呈现方式其实就是小视频,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很容易解决,关键是增加哪些微课,在实验中给学生演示哪些内容,因此,工作重点显然还是在核心内容的建设方面。在平台建设中也是如此,随着国家政策和财力的大力支持,众多学校的三通两平台工程已经初具规模,极度缺乏内容,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教育部门的平台建设标准和进展,和教育部门多多沟通合作,争取以优质内容介入区域化教育平台的建设。

3.充分重视线下渠道的销售推广

传统教育出版社在纸质图书时代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用户资源,这些用户资源既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也包括新华书店系统和民营书店系统。在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集中管理程度还非常高的情况下,教育数字化的进程必须和教育管理及教研部门进行有机结合,数字产品必须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的批准方可进入学校和课堂,因此在数字产品的推广进程中,教育出版社在高度重视线上推送方式的同时,必须对系统营销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巨量的纸质图书的学生用户更是宝贵的“入口”资源,在营销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纸质图书的入口优势,将现阶段仍旧占有优势的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有机结合,为线下图书用户提供更多的线上增值服务,以追求增强用户粘度,同时也可以将线下用户引流到线上,实现线下线上共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两年前已经开始在纸质图书铺设二维码和点读信息,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更进一步的增值服务,同时很多用户也会在使用线上资源的过程中接触出版社的其他数字资源,成为出版社数字资源的潜在用户。

4.步骤上坚持以增值服务为切入点,循序渐进

传统教育出版社在进行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还必须需要调整心态,切不可还以教育出版社的老大心态自居,必须明白竞争对手已经从原先实力相对薄弱的非教育类出版社变成了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互联网企业,竞争的领域也从原先的内容、营销转化为包含技术、资金等领域的全方位竞争。笔者认为,在目前的落后态势下,教育出版社最忌讳贪大求全,订立与自身实力差距太大、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绝大多数出版社并不具备人教社那样的核心教材资源和雄厚资金实力,却要像人教社一样建设工程浩大的“数字校园”,恐怕就很不现实,因此在数字化进程中不妨以自身的成熟核心教育图书为切入点,开发为其提供增值服务的数字产品,这样既有内容的先期储备,又有纸质图书用户的“入口”优势,还兼有为纸质图书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促进纸质图书销售、积累数字资源等多重效果。通过这样的逐步积累,循序渐进地为将来的数字化产品开发打下基础,这样的实施步骤看起来保守,但是对绝大多数教育出版社来说是相对稳妥、切实可行的。

第7篇

第一,开发职业教育全数字化教材,作者技术能力不足。职业教育全数字化教材的内容开发除了文字内容外,动画、视频、互动栏目等才是开发的重要部分。目前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者大多是职业院校的在职教师,他们大多不具备开发全数字化教材的理念和技术。第二,全数字化教材开发成本高。在职教师如果没有相应的课题项目资金,很难完成全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中小学全数字化教材开发,具有全国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而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多样,开发出的全数字化教材适用面有限,若传统出版社投资开发全数字化教材,是否盈利未可知,所以不敢贸然推广。第三,移动终端的硬件费用高。如果想以数字化教材取代传统纸质教材,必然需要为学生、教师配备移动终端。目前类似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这类移动终端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无论是学校买单还是家长买单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学校和家长都难以接受。第四,作为家长一方,更喜欢传统的纸介质教材的传授模式,一是因为平板电脑有辐射,对孩子的眼睛不好;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处于15~20岁的阶段,自控能力还很弱,用平板电脑上课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以上四点都是大范围推行全数字化教材可能存在的障碍,需要相关部门做很多工作,而且这些工作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

2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探讨

虽然说未来的教育领域实现全数字化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缺乏自觉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面对原理复杂的工科课程时,如果教材中仍然采用长篇累牍的文字理论,就很难调动他们的兴趣,更不要说理解其中的道理。在当前的教育背景和教学模式下,半数字化教材是目前的一种创新方式,是走向全数字化教育的一条必经之路。如果说把纸质图书称作旧媒体,将现在综合运用多种声、光、电技术的媒体称为新媒体的话,那么现在应该处于新旧媒体共存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中。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形式就是将多媒体技术与纸质教材完美融合,也不完全摒弃传统的通过纸质教材教学的方式。这种创新方式,一是解决了全数字化教材开发难度大的问题,纸质教材仍是教材的主要载体,数字化技术只作为必要的补充形式,不需要太难的技术及太多的资金,教师容易操作;二是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三是不使用平板电脑,家长也可以接受。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在教材中嵌入动画、视频。学生可以不使用平板电脑,只用手机扫一扫书中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看到一些立体化图片、动画等,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技术原理。此种方式只需要手机即可,适合职业教育阶段学生普遍拥有手机的情况。例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原理》一书,就是把抽象的机械原理进行立体化,将平面结构转换成动画,使学生快速理解记忆。还可以在教材中嵌入微课视频,在一些需要讲解操作过程又不便课上演示的内容时,插入过程讲解视频,非常直观方便,可以方便学生课上学习及课下复习。第二,教材中加入拓展知识。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代。而教材的篇幅有限,不可能将所有内容囊括其中,当需要在教材中补充一些拓展知识时,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自动链接书中没有的拓展知识,如图2所示;当书中一些知识需要查询时,同样可以直接用手机扫二维码跳转到网页进行查询。第三,在书中加入“增强现实”技术。AR(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技术即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简单来说就是应用一种摄像头,类似于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摄像头或者谷歌眼镜,将书中的内容立体、多角度呈现,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于职业教育工科的教学。2013年的江苏书展上,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就曾展示过一款《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号称国内首部采用AR纸数互动移动阅读技术的图书。将摄像头对准图书上印有黑白挖掘机图像的一页,显示屏上立即出现了立体3D的大红色挖掘机,齿轮不断转动。第四,搭建在线课堂。传统出版社可以将自己现有的教材服务网,改造成师生可以交互的在线课堂。首先,在出版社的教材服务网中针对该本教材,配备丰富的资源库,包括电子课件、习题答案、教学资料等,如图3所示,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教材服务网就提供了可供教师下载的教学资源。同时,加入一个可以在线完成课后习题的板块,可以实现习题在线提交、教师在线阅卷、教师在线答疑、在线评价等功能。

3传统出版社应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职业

教育教材时应注意的问题传统教材出版单位在应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时,要考虑到各地的地域环境、办学理念、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若处理不好,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会如同摆设,还会制约纸质教材的推广,所以在设计教材的数字化资源嵌入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要保证纸质教材内容的完整性。现阶段,数字化技术在纸质教材中的创新应用只能作为补充、拓展形式出现,仍然要保证纸质教材内容的完整性。职业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受经济水平影响,有的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条件较好,教材中的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必要的补充,提高教学效率;有的职业学校信息化条件不好,要保证这类学校使用该教材时不会因为不能读取配套的数字化资源而无法完成教学。第二,要提高嵌入教材中的数字化资源的有效性。有的出版社为了迎合数字化浪潮,在图书中放置二维码。但很多时候,读者扫描后发现,图书上的二维码与图书内容完全脱节,或者关联少,甚至二维码直接作为广告植入,这就严重影响了教材的质量和出版社的品牌信誉。所以一定要选择对读者有意义、有作用的资源嵌入,让读者觉得学有所用。第三,要考虑视频的大小、播放流畅程度、图片精细度等。制作数字化资源时,要考虑到使用图3出版社网站的配套教学资源下载者的使用环境,要考虑到没有wifi而只能靠移动信号时资源播放的流畅程度等,这些都会影响读者的体验。目前数字化资源需要放到网络平台供读者读取,网络平台的选择很重要,一般有出版社自有平台或优酷、腾讯视频等公共平台。平台的带宽会影响文件的读取速度,所以要充分考虑在没有wifi情况下的播放流畅程度。第四,分摊开发成本。开发此类教材,数字化资源的内容是主要的。数字化资源的内容制作需要一定的费用,而职业教育教材版本多样,开发的资源适用面有限,回收成本较慢。所以目前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教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分摊成本,降低风险。出版社可以选择通过校企合作、成本分摊、成果共享等机制实现。或者结合目前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将学校已经完成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材有机整合。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