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5:48:48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新教材中每一章节的学习,都以实验活动展开的.实验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手段.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有着导入、推进课堂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验证重要结论等功能.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观察和动手操作是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新教材中出现的科学探究,它不同于以往的学生实验只停留在对现象或结论的验证上,科学探究重在重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从本质上掌握物理知识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和知识的获取的过程中,学会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过程中物理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本文就物理实验的变化及其对策略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新课程下物理实验的变化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特别重视物理实验的改革,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1.1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更加强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实验,从内容、数量到形式都有较大的改革,把过去很多固定模式、统一装置、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问题做出假设,自选器材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淡化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做好这些实验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开发.它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物理世界,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索物理奥妙的兴趣.
如:新增了“做一做、实验(探究、演示)、探索性实验、思考与讨论”等.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做一做”是由学生进行的简单易行的实验,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克服困难,进行探索实验.其次,物理实验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大大提高.如根据新课标要求,不仅在各模块安排了大量的物理实验,还新增加了课题研究,如探索性实验:“怎样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和“霍尔效应”; “潮汐现象”、“桥梁的研究”是跨学科的课题,它有助于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也拉近了物理学与实际问题的距离,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和“研究建筑石材的放射性”的课题是与科技和环境有关的最新热点.它使学生意识到地球是大家的,我们应该共同关注环境问题.课题研究既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使学生懂得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等.这些课题进一步凸显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2实验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得到强化
高中物理新教材实验内容呈现丰富多彩,旧教材的实验主要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呈现,且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旧教材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给出了答案,在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结束后都有可对照标准答案,甚至可以不做实验.新教材在实验设计上取消了现象、分析、结论等环节的内容,多数实验变成了探究性实验、设计实验.在“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等栏目中出现;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同时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的力度.如选修3-2中“传感器中”的实验:探究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的特性实验.就是以问题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去探究的.
开放性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但不局限于教材,从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向外延伸或扩展.创设一些开放性问题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如:新教材中每个模块后的“课题研究”基本上都是开放性实验.这种实验不仅思维容量大而且可以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其设计方案或调查结果可以完全不同.有的设计非常合理,有的设计比较合理,有的设计不合理甚至违反常规.但是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认真思考,至于得到什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设计实验时对知识的体验过程.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就越多,思维也愈深刻.与此同时,经过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学生不但学活了知识,且实验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不仅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1.3实验更加富于生活化和趣味化
为了使学生感到物理就我们身边.新教材中的课题“桥梁的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和“研究建筑石材的放射性”研究等都与我们身边的生活密切相关.研究的问题更加体现生活.通过这些活生生的物理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物理的魅力,进一步体验到物理的真正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效率 路径分析
当前,我们国家各种类型的学校正致力于实行新课程改革,其改革的目标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教学的开端,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深造的前提,所以要十分关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在国家实行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和实行新课标的前提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质量是实现国家教育改革目标和新课标目标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况
新课标是指国家教育部门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制定的关于基础教育规范与标准,对教育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标准与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教育能力,以此来带动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是中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状况,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对其关注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学习高等物理知识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是一门抽象的、深奥的、系统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实施主动性学习模式,准确的把握物理教学规律和特点,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才能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条件也越来越优渥,但是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越来越重,这样长久下去会使得中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以理论性为主,学生在理解这些抽象理念与观点的时候比较困难。若是在学生学习物理热情不高的情况下,就会严重阻碍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正常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若是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偏低就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2)初中物理教师没有从本质上理解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有效教学课堂的实质,这样就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师将新课改和新课标的理念通过教学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初中物理教学是新课标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贯彻新课标教学要求,就会使得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结果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背离。
(3)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不能够将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与教学相融合,在实际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将理论教学与改革目标相结合。这样就降低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效率,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
三、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教学方式与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与便捷。但是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相关反面的教学质量,合适的选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路径。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课堂初始阶段的时候就应当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独特性比较强并且吸引力度比较高的导入话题。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过渡时期,抽象思维快速发展,好奇心、可塑性极强,而物理是一门联系实际和生产实践、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备课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上来,并且采取相关方面的措施来开发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奠定基础。
初中物理教师要从本质上理解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有效教学课堂的实质,这样初中物理教师就能够很好的将新课改和新课标的理念通过教学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初中物理教学是国家实行新一轮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初中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中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贯彻新课标教学要求,这样才能够将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结果与新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案来稳定和维持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一般而言,学生在物理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心态比较亢奋而且思维比较集中,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来稳定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及时将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同时也要提出相应的创新性比较强的问题和作业,以此来激发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要布置适量的作业,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思想负担,还可以使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减少了压抑感,优化了师生间交流的心理环境,进一步提高了物理课堂效率。
四、结论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因人而异,也可因教材和地域而异。初中物理教师要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研究与开发,独具创新意识,在教学的时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符合学生发展与新课改目标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我们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姜青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一点体会[J].现代阅读,2013,(03):112-115.
[2]赵建军.“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2):34-35.
关键词:物理教学 新课标要求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8-01
1 引言
优化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学的设计过程,也可以说是让教学尽可能和课程标准形成一致的过程。为了促使初中物理教学得到优化,本文将主要对物理教学设计同新课标一致性展开个案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2 个案研究
2.1案例:对自由落体运动展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教学重难点等。首先提出猜想: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质量小的物体的下落速度是否一定慢于质量大的物体。为了证实猜想,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选择相同的两枚硬币和两张表面积和硬币相同的纸片,让它们根据以下几种情况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并对其下落的速度进行观察。第一种情况,将一枚硬币和一张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能够发现纸片下落速度慢于硬币,由此证明,下落速度更快的是质量大的物体。第二种情况,选择两种相同的纸片,并将其中一张卷紧之后再同时将其从同一高度释放,发现纸团下落速度要快于纸片,由此证明,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小的东西下落速度越快。最后一种情况,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一枚硬币和粘了纸片的硬币,发现两者下落的速度一样,由此说明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下落速度一样。根据上述三种情况可得出结论即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其次利用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在完成实验之后,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自由落体运动呈现怎样的运动轨迹;(2)中午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时,其速度是否发生了变化;(3)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验的精确度。根据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1)直线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加速运动;
(3)阻力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因素。总结上述结论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之后利用课件展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相关公式。最后做出课堂小结并布置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
2.2案例评价
通过分析该案例,发现该教师是尽可能根据新课标要求来设计教学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案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1]。第二,在设计教学内容上,教师结合了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基础对教材加以处理,对教学资源展开了二次开发和整合。第三,在进行合作与实验探究的时候,教师充分预测了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了相关对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有效探究。
3 促使物理教学设计与新课标一致性得到增强的相关建议
3.1教师方面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要改进自身的教育观。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该将先进的教育观念树立起来,这比经验的总结、方法的更新以及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其次,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物理教师只有在具备丰富的知识且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前提下,其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知识就更能够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原因就在于教师设计课程的基础就是知识[2]。再次,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只有在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想法传递给学生。最后,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如果一个教师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那么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物理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3.2学校方面
首先,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能够对教学设计和新课标的一致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物理学科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所以新课标对教学资源具有更加广泛的要求。其次,加强指导年轻教师的力度。很多年轻教师因为缺乏教学经验,通常都难以将符合自身和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出来,因此,学校必须对年轻教师加大指导力度。再次,保障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新课标提倡教师展开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结合众多教师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够实现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恰巧能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保障。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重视。最后,鼓励教师展开教学改革活动。教学不能是一层不变的,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才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学校应该支持教师不断革新教学,多于一些为教学改革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
3.3政府方面
首先,增加有意义培训。当前有很多培训都实施一种形式上的培训,没有切实的意义,为了让教师学到更多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知识,就应该增加有意义的培训。其次,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一个免费的交流平台,促使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可以在这一平台中畅所欲言。最后,改革选拔制度。对学生的考察不再仅限于笔试的成绩,还需要对学生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观察。
4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当前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新课标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校或者是政府都应该为物理教学设计与新课标一致性的增强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 变化 特点
2002年出版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已经使用了10年,2012由国家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新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下)两册,于2012年9月在全国各省市全面使用。该实验教科书渗透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思想,教材在设计和编写上都给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感受,为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支持和帮助。这里,就本人在该教材使用上的一些点滴经验和感受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和同仁商榷。
一、初中物理新课标的一些变化
1、新课标的思想文化内涵方面的变化。新课标修订的依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是进一步明确“20个”学生必做实验,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加强实验探究的体验!
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体现时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4)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5)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6)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在新课程基本理念上,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改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把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改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把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改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关于科学探究的方面的要求更清楚明了,便于老师的教学。
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1)知识与技能当今已不是目标的唯一要素。(2)从“过程”和“情感”目标思考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怎样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怎样形成并增强实践意识;怎样养成严谨、求实、认真、平和的科学态度;怎样提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来教学。这是因为,知识的缺漏随时可以补足;但兴趣的缺乏、意识的淡薄,能力的缺失、态度和习惯的错误,不是短时间能改善的,它很可能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甚至于一辈子。初中物理课应在学习兴趣、思维习惯、实践意识、科学态度和基本能力等方面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材的知识内容方面的变化。内容标准继承内容标准的总体框结构,一、二级主题保留,只对三级主题进行微调。
①次序调整。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将“物态变化”一章提到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将原教科书9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光速”的学习。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
②删减内容。原教科书专门有一节“看不见的光”一节,为了减轻负担,新教科书删去了此节,将部分内容放在了“光的色散”一节中,还把“功的原理”、“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测量电阻”等等,这些没有明确要求或到了高中还要继续学习的内容已经删除。
③调整改写。改变了一些探究实验的做法,例如,针对老师们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的设计过细、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见,改写了这一实验,力图做到既能体现自主探究,又能使学生有所依据、思路顺畅;原教科书将安全用电的内容分散在“电路和安全用电”、“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及“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几节中,根据教学一线老师的意见,新教科书将原教科书几节中有关“安全用电”的内容重新整合,组成新的第十九章“生活用电”;为了减轻负担,新教科书将原“磁现象”与“磁场”两节内容重新精减,整合为一节“磁现象 磁场”,并把“颜料的混合”一节改善为“科学世界”,还把目标“知道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改成了“知道波长、波速和频率”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强功引入的必要性教学;突出“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
3、教材的编制排版方面的变化。
(1)重新规划探究实。例如,在“科学之旅”中,通过“伽利略对摆的研究”让学生考虑: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在观察中提出了什么疑问?对于这些疑问做出了什么猜想?伽利略是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的?经过设问、提示以及“科学之旅”正文中所讲“善于观察,乐于动手”,让学生大致领会:科学探究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最后证实猜想得出结论;(2)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中的一些主要方法,在适当的地方加了旁批。例如,在第三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的”猜想与假设”旁加了旁批;(3)为了给出范的结论,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总结一章所学的重要知识。新教科书在每一章后增加了“学到了什么”。
二、修订后新课标的主要特点
朱爱华
摘要:在近两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反复思考、琢磨新课标的精髓,并在教学课堂反复实践、不断地改进教学,初步探索出:在初中物理课堂模式设计时,重点三个环节落实好,即课程的导入、有效的引导、中心知识的提取,有助于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导入 思维方法指导 知识提取
2003年下半年广州市正式在全市中学教育中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不单单是知识的讲授,而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及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的科学态度。也就是我们平时常常所说的教学过程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人近五年的初中物理教学里,经历了从旧教材到新课标的改革。两厢对比之下发现:新教材最突出的一点是强调了学习的探知过程,也就是对学生的探索新事物、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本人是非常赞赏这种做法的。因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教育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科学知识,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具有一定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育更为艰巨的任务。另外要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就更需要这种探知、创新的能力。所以我想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改革最重要的是从以前的“灌知”到现在的“探知”的改革。
从旧教材到新教材不仅仅是书本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必须对新教材、新课标有很好的把握,并合理地设计课堂模式,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2003年夏天我参加了新课标培训,在接下来近两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反复思考、琢磨新课标的精髓,并在教学课堂反复实践、不断地改进教学,我认为在初中物理课堂模式设计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 极具吸引力和想象空间的导入,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
新课标出台前,在物理教学中也会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验进行引入,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在新课标下,对导入的要求更高了。很多关于新课标的资料、文章都讲到:导入不仅具有吸引力,还要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呼唤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很多的新课标示范课例上,以下的导入被视为典范:在《光的传播·颜色》一课中,先放一段美丽城市的夜景画面,让学生体会光的美丽;《声》一章引入时,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这样的导入使得课堂添多了一份美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美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铺设了情景,有利于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所以我在新课标的实践中,很注意情景的创设。可是逐渐地,我发现导入如果只从情景创设的角度去设计还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这种导入只是在视觉或听觉上给学生一时的吸引,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把握不好很容易将整节课引到旧的课堂模式下。要想真正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导入还应从“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的角度出发,如果有可能的话将这个导入贯穿于整个课堂。这样的导入就不只是在课堂的前部份起作用,而且涉及到整节课的多个知识点,前呼后应,让整节课一气呵成。
例如:在学习《温度计》一节时,传统的教学是摆出演示温度计讲解相关结构和相关知识。在新课标实践中我原来的设计是从生活中找来各式各样的温度计,学生上网寻找各种温度计来创设情景。在一个班实践后,感觉整堂课,开头有新课标的影子,可到后面好像又走回了老路子:又是教师灌输温度计结构、使用方法等教学内容。我寻思了一下,把导入从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的角度去考虑,改进了引入。在下个班上课时,我的开头只是一句话:“今天我们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一下如何自己制作温度计。上完这节课后,大家便可以利用身边的东西,自己制作一个温度计了。”就这句话,立刻调动了全班的兴趣。有的急着问“需要什么材料?”,也有的抱怀疑的态度“能做得出来,恐怕不准吧?”,“你放心,只要你认真听,一定准”这句话便把往日不爱动的学生也调动起来。接着我以“我们要先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才能照着把它制出来”的理由带领学生一起探讨温度计的原理(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后,用“制作温度计需要什么材料”的设问和学生一起认识温度计的结构,并用“可以用我们身边的什么材料来代替”的提问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目的)。接下来我用“怎么给你的温度计标上准确的刻度”引出摄氏度的标准,即“一摄氏度”的含义。最后问学生“你的温度计是怎么测温度的”,一并介绍别的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这样一节课一气呵成,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一直在被一个导入吸引着,教学效果比较好。看到他们渴望知道的样子,我也非常高兴。
二、 尊重学生的猜想,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思维方法的指导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活动的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探究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过程。因此,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这七个步骤。逐步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这样探究过程的意识。
当有一个好的引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后,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很多时候是五花八门的,有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这时,作为教师,不要急于说明哪种猜想是否正确,或是只是针对正确的猜想去做说明,而不去理会有错误的猜想,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例:在上《电流表》一节时,刚上课没多久初二(1)班的陈卓坚同学,乘我在转身写黑板时,把电流表短路了(当时还没讲到短路的危害)。他一副神气的样子并在小声地感叹:“哇!这么大的电啊!”(他的脑海里还没有电流、电压的概念)我当时就想借机让全班学生,深刻认识到短路的危险。于是很紧张地断开电源,说:“电流当然很大了,你这样的接法叫短路,这样会烧坏电表的,电路接线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在家里出现短路就有可能引起火灾!”结果,学生对短路的印象是深刻了,可是也引来一部分学生对陈卓坚同学的嘲笑。陈卓坚同学当时更是“刷”的一下,脸红上了耳根。我当时很后悔:他的错误造成的后果,顶多烧坏电流表而已。但若这个嘲笑使得他失去学物理的兴趣,这个损失就大了。课后我找他私下谈心来弥补我的过失。并在我的工作笔记上记下这一条“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作欲和求知望”。我想,当时我采取这样的做法可能更妥当:先表扬他能把电流表接通,而后和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电流会那么大,引出是短路所致,进一步说明,短路造成的后果,若在家庭电路里出现,后果更严重。总之,一切都是要为了保护学生原有的求知欲。
学生保持原有的求知欲,这是探究性教学的前提。探究性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过程主要强调了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发现、探索的能力。但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也要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同时加以适当的引导。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却不是让学生“乱动”。学生在探讨时,教师应在教室内巡视,及时指导巡视,并与学生讨论,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起初学生的“动”可能是“乱动”,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动”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了。要让学生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即学生有能力判断如何“动”得更有意义。这需要教师给学生进一步地指导。即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探究结束总结、感悟方法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这是学生能力培养中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事半功倍”。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学生思维方法上的指导。例:在猜想“照相机成像特点时”很多学生以为猜想就可以乱想随口说“放大、等大、缩小”这时要强调他们猜想要有根据,引导他们思考:“照相机的像会在哪里?――胶卷上;若像比人本身还大,胶卷还能把人的像照出来吗?――照相机成像不可能是放大的像。”而后还要给他们思维指导:猜想不是凭空的,也要有一定的依据,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事实,进一步推理分析,久而久之就具备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三、 提取中心知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教育观念;新教材的特点;基本策略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与传统的教学大纲不同,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在新课标改革下寻求一种既恰当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找出其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新课标改革强调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应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育理念对于教育改革而言起着先导性的作用。教师是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实践者和传授者,教师教育的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实施推进的速度,关系到教学目的能否完成。物理新课标教材与从前的传统式教材相对比,更能充分地体现以实验作为物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教学方式可为以下几点:(1)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动手实验;(2)观察实验的过程,认真记录;(3)探讨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开展学习的组织者、教授者、引导者和配合者,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精神,从而教授学生怎样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把知识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拷贝在学生的脑中,这种强迫教学法其实是在扼杀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这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的结果。
二、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在内容上添加了大量的插图和“迷你实验室”“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等多个小栏目,这使教材的形式多样、鲜活,内容也丰富多彩,可读性、可视性、启发性都有了较大的增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插图在课堂上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插图来导入课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物理初中三年级的第一章中,安排的插图是让学生通过联想来思考水的旅程,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这就达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效果。因为插图的直观性比较强,能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在现实中教师无法进行描述的场景。
挖掘和发现新教材里小栏目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促进新课程的实行。例如,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讨论与交流”,它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推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合作,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活泼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物理教学的基本策略
1.建设活力课堂
学生自身具有很强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通过探究的方式构建了一个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建立具有活力的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了解物理学知识。
2.建设魅力课堂
初中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和旺盛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差,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建立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交流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惯性”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当你坐在汽车里的时候,如果汽车突然启动或者急刹车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然后鼓励学生将这种感觉在课堂中进行分享、讨论。这种关于生活问题的物理知识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在生活中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合理的科学依据,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轻松、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这样也就达成了建设魅力课堂的目标。
3.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通过Flash和幻灯片,将抽象的物理学知识和微观世界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与传统教学时的教学设备,即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的方式相比更加生动形象且带有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与学中都起着带领和指导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其业务进修,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去挖掘新教材的特点,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尚荣.创新教学创造快乐: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0(05).
[2]许光.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预习习惯;能力培养
目前,新课改理念深入推进,新课标下的教学给初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面临的升学问题,他们身上肩负着重担。据调查显示,初中生学习最困难的科目就是物理,由于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记忆力,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水平,能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异常困难。
1.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物理课程预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节约课后复习所花费的时间。课前预习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基础,通过课前对物理书本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上教师所要讲解的重点,从而在听课时更具针对性,找到不懂之处,提高学习效率。同样,有效地预习也能够减少学生课后复习所花费的时间,真正做到高效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形成的过程。物理知识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如摩擦力、惯性、浮力,等等。通过课前的良好预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观察到物理变化的全过程,为课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铺垫。最后,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预习不同于复习,复习的目的是在于解决问题,而预习则在于发现问题。初中生通过通读课程,进行预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难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能够更加认真地听讲,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善自我。
2.初中物理预习存在的难点
首先,预习工作不够全面。物理预习不是简单的书本字面预习,由于物理知识涉及的内容众多,过于表面化的预习达不到实际效果。然而很多学生在预习中只是读读书本上的字,没有深入思考其重要含义,导致预习工作不全面,书本上细微处的预习不到位。其次,对预习工作缺乏认识。在初中学习中,很多学生都表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到位,是学习的难点。老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提出了预习策略,但是有些学生只是把预习活动当做任务,为了敷衍老师才勉强完成,没有认识到预习真正的意义,从而无法发挥预习的重要作
用。最后,预习缺乏有效指导和完善的策略。预习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没有科学的指导方针和完善的预习计划,根本无法将预习的实效性发挥出来。教师在给学生留预习任务的时候,没有说明预习的主要内容和所需考虑的问题,这样不利于物理课堂的高效学习。
3.新课标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物理预习的良好习惯
(1)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预习的认识。预习是帮助学生找到课本中的学习难点,使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学什么,不懂之处在哪里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的物理预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学习的基础。想要提高学生预习的实效性,就应该培养起学生的预习兴趣,将预习看做必不可少的项目。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激发他们的兴趣。
(3)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课程学习难度大且科目多,很容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现象,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避免让预习变成学生学习负担。所以,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一天的学量安排预习计划,灵活变动预习内容,并深入研究最有效且花费时间最短的预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得不偿失。
(4)制定灵活多样的预习方法。预习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但是单一的预习方式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不去预习。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制定预习方案。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缓解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困难这一问题,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教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找到学习的难点和不懂之处。此外,初中物理教师也要不断完善预习计划,制定科学的预习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更具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兰平.预习,给孩子一个成功的基点――谈小学低年级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