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30 15:47:12

序论:在您撰写养殖业市场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养殖业市场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市场导向;中职生;职业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0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行业技术领域更新加快,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高中职生职业技能以适应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就显得十分迫切。然而尽管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职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学生技能水平明显提升,但中职生职业技能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因此,在市场导向下研究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职业技能极具现实意义。

一、中职生职业技能分析

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经过练习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本文所指的职业技能主要指中职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职业技能培养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提高中职生操作技能是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企业衡量中职生合格与否,主要看其专业技能,考察其是否胜任本职工作;是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否掌握岗位需求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是否勤俭节约,有吃苦耐劳精神;是否达到本专业中级工水平、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等。

二、目前中职生职业技能暴露出来的问题

尽管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上捷报频传,人们往往用“技能在手,就业不愁”来形容中职生,但是繁荣表象下面难掩中职生的“先天不足”,教育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

1.学校方面。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大部分中职生就业岗位是一线操作人员,但技能培养恰恰是一些职业学校的薄弱环节,不少学校缺乏基本实训设备和师资,只能在黑板上“种田”、教室里开机器,学生缺乏真刀真枪的实战能力,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要。

2.学生方面。中职生多为15~18岁之间,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时期,对未来生活和所从事职业充满幻想,但对走进企业、独立生活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而许多学生对技能操作训练不够重视,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笔者经常发现本应在车间进行实训的学生在外面游荡。还有些学生受普教学习方式影响,重视文化课轻视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差、技能不过硬;有些学生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眼高手低,频繁跳槽。因此,中职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和企业要求之间有很大差距。

三、中职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

面对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中职学校应从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多个环节上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1.依市场需求确定培养方向。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和“职业性”特点,决定了中职学校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职业岗位要求确定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因此,学校应与社会各行各业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动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的有机统一。以北方工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在多年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专业布局:利用技工教育与中专教育的宝贵经验,将普通中专的专业与技工学校的工种对接起来,如将普通中专的工业设备安装专业与技工学校的铆工、管工对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车铣刨工、钳工对接,把专业分解成多个工种开展招生、教学培训和就业安置,为企业选择员工、学生选择专业提供清晰、明确的概念。

2.根据经济发展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是学生当前的学习范围和今后的工作领域,是教育与经济的接口,是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首要环节。因此,在设置和调整专业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要瞄准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必须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以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分析本地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中职学校要走出校园,主动上门、积极联络相关行业企业,及时了解市场用工动态,及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在此基础上对专业建设进行评估和论证。

(2)要面向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伴随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与经济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中职教育也必然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努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型人才。以辽宁省为例,随着“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等各项发展战略的实施,我省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钢铁、石油、石化、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相应地,职业教育也必须加速调整专业结构,及时开发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淘汰过时专业,加强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如工业设备安装、机械加工、金属热加工、机电一体化等。

(3)要体现适应性与前瞻性。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必须具有一定灵活性,适时适度开发新专业,改造和淘汰旧专业,及时调整并细化专业培养方向;必须处理好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新兴专业与传统专业、宽口径专业与岗位针对性专业的辩证关系;必须按照技术领域未来发展需求预测专业发展方向,达到适时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一般而言,所设立的专业应该是在分析研究今后3~5年里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学校所属产业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或在全省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独特性的专业品牌。

3.围绕职业能力实施教学改革。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离校后能否直接上岗、转岗及后续发展。针对统编教材的不足,可以在基础课“够用”、专业课“适用”、实践课“实用”的原则下,多渠道开发校本教材,使课程内容设置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岗位实际。我校自2005年开始尝试在各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把《物理》教学内容分散在《工程力学》和《电工基础》课中讲授,《计算机绘图》结合《机械制图》讲授,《专业工艺》结合学生实习期间讲授。整合后,技能课和理论课的比例由原来3∶7变为1∶1,如工业设备安装、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每学期理论教学9周,专业技能实训9周,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能操作训练。

(1)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中职生实际,通过多种教学法增强其学习兴趣;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模式,广泛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要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测评。对中职生的考核应该从“重知识不重能力”转变为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除笔试外,还可采取口试、答辩、现场测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我校从2005年逐步改革了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将学生成绩考核分成平时考核和期末总结性考核两部分:平时学习过程考核占30%,主要根据出席情况、学习态度、完成作业数量和质量、解决问题能力来确定分值;期末总结性考核占70%,采用答辩的方式评定成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一定要求的综合性作业或实训作品。在完成过程中,学生要制定实施方案,可查阅技术规范、书籍,学生之间可以相互研究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学生要向考核委员会展示作业或作品,陈述实施方案,回答考核委员会提出的相关问题;考核委员会根据完成综合性作业或作品的质量、方案陈述,以及问题回答情况综合评定成绩。2005年我们在管工、铆工、钳工三个专业试行,目前已向其他主干专业推开。该考核办法体现了由选拔考试向达标考试的转变,由记住什么向会做什么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受到学生欢迎。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技能培养。实训设备和场地是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基本物质保障。目前,中职学校的实训设备不足和设备老化、落后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制约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中职实训基地建设;另一方面需要校方创新办学模式,通过校企联办、订单培养等方式设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习与生产对接,课堂与车间对接。中职学校应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到位、重在利用的原则,把添置实训设备和建设实训场地作为重要任务,力争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实验室或实训中心,还要注重提高已有设备的利用率。

5.实施校企合作凸显技能针对性。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的基本模式,是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虽然大多数中职学校对校企合作有一定理解,但并没有形成一整套运转机制;有些学校的校企合作只是简单地作为实训基地,没有形成符合市场机制要求的产教结合体制。鉴于企业对办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积极性不高,政府应“牵线搭桥”,为企业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制度安排对校企合作企业予以优惠,促使企业广泛参与职业教育。对中职学校而言,要大力加强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以工学结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工学结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践相互交替,边学习边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既要在校内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到企业参加生产性实际操作,专业技能水平提升迅速。

(2)以订单培养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订单”为依据,校企双方共同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大量事实表明,订单培养的学生融入企业文化快,职业技能针对性强,适应工作岗位快,用人单位满意程度高。

我校在订单培养过程中,注重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先后与企业合作开发了《钢结构制作工艺》、《船舶装配工艺》、《船舶焊接实训》等课程。教学中采用“宽基础、窄培训”模式,在“宽基础”阶段(通常为一年半左右),主要进行扎实而全面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在“窄培训”阶段(通常为半年),主要培养学生的拿手专长。对学校而言,“窄培训”克服了教学盲目性、封闭性,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而言,“宽基础”保证其有较宽择业范围,能顺利转岗、有后劲,“窄培训”帮助其完成校企“零对接”;对企业而言,得到了符合要求的、技能达标的合格员工,由此实现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6.依靠“双师型”队伍提升学生技能。目前我国对“双师型”教师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要求、培养、认定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这集中反映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标准仍然以论文、专著等学术标准为主。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教书育人又能参与工程实践、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既是教师又是专业技术人员。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办出中职特色的关键。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制度安排强化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制订教师编制标准,科学确定专兼职教师比例;要逐步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建立能进能出的、灵活的用人机制;要制定和完善中职学校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吸引行业、企业中有技能专长的能工巧匠到中职学校任教;要深入贯彻中职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通过政策吸引提高企业参与师资培训的兴趣。中职学校要努力构建“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并将培训效果与年度考核、晋级、职称评定和表彰奖励挂钩;要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培养专业带头人、职教名师;对于中青年骨干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参加国家及省级技能培训,打造其“双师”素质。

培养中职生职业技能是中职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职生就业优势将遭遇潜在危机,因而必须加快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把劳务职教变成技能体系下的成才职教,把简单技能下的低质量就业变成技能体系下的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41-02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内涵

1.就业能力。就业能力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提出,主要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二是实现就业理想的能力;三是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我国学者郑晓明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是某一项技能,而是各种能力的集合,主要包括学习、思想、实践和应聘能力等。”[1]本文认为就业能力是为获得某一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的集合,包括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其中,专业知识能力是就业能力最根本的体现,是指专门知识和技能,是岗位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社会能力主要包括交际沟通、团队协作、表达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法能力是指能有效并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就业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练习获取。因而,就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并且可行。

2.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能力。①通用就业能力,通用就业能力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聘所有岗位都需具备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主要包括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处理与客户的人际关系能力,是市场营销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同时,销售人员往往具有巨大压力,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抗压教育,而交际沟通是一种不错的抗压教育方式。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各团队成员各尽所能,并与其他成员协作,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使团队利益最大化,增强团队凝聚力,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条件之一。创新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融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能力,对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②具体岗位的专业能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市场调研能力、销售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等。销售能力是一线销售人员最重要能力。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是能根据顾客的形象、气质等因素调整营销方案;二是能和顾客顺畅沟通,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就业能力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行业的就业形势决定了需加强就业能力培养。近年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沟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经常换工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2]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社会需要具备现代岗位能力和素质的人才,不仅仅是单一的专业技能,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对就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对营销人员能力需求错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专门性人才,对学生通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主动创新和学习能力不够。因此,需加强对就业能力的掌握,促使就业能力不断增强。高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强调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就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分析

1.课程体系设置不规范。就业能力的提高需要系统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决定了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效果。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只对核心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进行了改革,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结构与本科教学内容基本一致,这导致了课程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学生无法学习到最新、最前沿的营销知识,比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如何营销,如何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营销,基本上没有教材涉及到。其次,不同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第三,课程比例不合理,公共课程比例过高,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占比较少。第四,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不合理,一般认为,实践教学所占总学时比例至少要达到40%以上。然而,很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都低于这个比例,并且把实践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导致实践教学情况很难统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最终计算结果可以达到40%以上,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少。

2.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整体水平不高。从师资的学缘结构来看,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水平应当涉及到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相关专业,但很多教师缺乏市场营销专业所需地相关知识体系。从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结构来看,很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80%以上的教师没有在企业从事过相关工作,导致他们对真实的营销工作环境不了解,不能从真实案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停留于形式,校内实训基地不满足要求。有的学校与企业虽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往往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到企业顶岗实训,而是到企业参观或企业专业人士到学校讲座。校企合作中,学校往往比较积极,但企业对此恰恰相反。企业的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而接纳实习生从短期来看往往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这导致了学生即使获得了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也无法真正达到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的目的。另外,由于学生顶岗实习过于分散,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而,实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往往比较落后,投入不足,很多实训基地只有几台电脑和几张椅子。

四、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就业能力的策略

就业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系统、长远的工程,需要从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能力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市场对营销人才需求状况,确定培养目标。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岗位比较广泛,根据调研,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集中在初级岗位,需经过几年后才能进入中层岗位。因此,初级就业岗位就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重心。“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培养内容,设计出更为合理的培养方案,把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摆在首要位置,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把握就业能力对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从而保证培养目标和方向符合企业要求,顺应社会发展需要。”[3]

2.改革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课程。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因此,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又要加强职业礼仪与沟通、计算机、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将来掌握高一层的知识打下基础。按照必须、够用为原则开发特色课程,改变传统知识陈述方式,展现特色课程的简洁明了和实用的特征,用图表说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加强实践教学,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循序渐进的特点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首先要加强礼仪、沟通、心理素质以及拓展等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气质、交际能力、心理素质、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其次,加强课程实践操作训练,把操作内容、考核等都纳入到教学计划;第三,营销专题实践,在完成专业课教学工作后,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弄清企业产品供需情况,为企业完成专题公关策划和营销策划等;第四,综合实训,即毕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完成调研报告和营销策划。

4.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企业成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不能仅停留在到企业参观或企业专业人才到学校做讲座层面,要以真实项目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一方面,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得到了相应的实践锻炼,提高了自身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为企业输送大量新鲜血液,帮助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高水平教师的指导。因此,需提高教师的营销理论和实践经验。“派遣优秀的年轻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让教师熟悉企业管理或销售岗位上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4]在大三顶岗实习环节设立专职的实习指导老师,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能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进行监督。同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且理论知识深厚的优秀企业人员到教师队伍中来。总之,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05):91-92.

[2]陈湘青,关秋燕.基于“就业+创业”双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15,(03):1-4.

第3篇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职责,经过多年的探索,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专业未来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自从193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丁馨伯先生编译的《市场学》教材开始,市场营销在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发展已走过了82年的历史。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活动在我国各行各业均展现了其巨大的魅力,也因此催生了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强烈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等院校有近800所,市场营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缓解了营销人才严重缺乏的局面,适应了经济的发展需要。然而由于经济、社会、教育体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高职教育市场营销学生的素质、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社会、企业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分析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取得的成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职教育改革的进程,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体表现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更为面向职业发展需要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起源于以前的中专、大专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主要沿袭学历教育,以传承文化、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然而社会发展既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也需要从事具体职业的人才,作为职业教育,肩负的应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高职院校的设定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职业的、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面向的工作为营销第一线,例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番禹职业技术学院等。

(二)课程体系设置更为注重社会需要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多地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1.实践课时比例不断提高

众所周知,经济管理类专业表面看起来较虚,学不到实用性的东西,这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然而,既然高职教育是面向社会需求第一线,必然要打破这种桎梏。市场营销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调整时要不断提高实践课时的比例,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时比例达到甚至超过了50%,例如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了更好地实现提高实践课时的作用,同时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例如项目式教学,策划案、调研报告式的毕业答辩等。

2.课程设置更为灵活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展现了多样性。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以及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在不断调整。考虑到网络营销以及服务业的发展,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增加了网络营销、服务营销两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就业能力。

(三)注重校企合作,提高社会适应力

职业教育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实现一个双赢的效果。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达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高度,能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理念,是目前职业教育普遍采取的一种模式。高职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目前也在采用这种合作模式,主要有开设实训基地、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设校企合作班等。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市场营销专业未来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人才培养忽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区域经济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要担负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这是由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因此,如果将职业教育从区域经济社会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所固有的地位和性能,其本身也无法存在。然而,目前一些职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忽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目标定位过高,或者人才培养具有普适性缺乏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比如,在一些人才培养方案中常见到“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营销技能的,从事营销业务与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等目标设定,其实这样的目标高大空,是没有目标的,缺乏操作性与检验标准。反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跨国经营和我省承接国外制造业转移的国际经营性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外资(合资、独资)企业和对外贸易领域中胜任推销、企业策划和营销管理工作。同时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为学生的进一步海外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具有更好的就业导向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人才培养缺乏层次性

人的能力有不同,未来在职业领域中的发展也会走出不一样的道路。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大多采取省事的“大锅烩”方式,对不同能力、要求的学生的教育不加以区分,缺乏层次性教育。从学校角度来说,应该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教师的教育能力,为学生设计几个具有前后发展关系的职位,只有达到较低职位能力考核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校企合作的作用不突出,流于形式

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和方向,校企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尤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着实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发展的双赢效果。然而从大部分校企合作的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甚至无沟通现象,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或者是为了应付国家的硬性要求,很难达到实际效果。

(四)欠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服务行业对于员工的职业道德有着严格的要求。但从目前来看,学校普遍不重视对学生有关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由于目前普遍的成长环境较好,造成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不浓,要求较高。

三、总结

总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应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会经济、学校与学生的协调发展。

作者:王义龙 刘文静 单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玲.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对外经贸,2012(10).

[2]崔茂森,李明国.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改革的若干思考[J].农村教育研究,2008(16):58.

第4篇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探析研究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需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仅仅能够生产优质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产品销售出去,真正满足顾客的需要,企业才能顺利实现利润目标并得到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十分旺盛的态势。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看,近年来市场营销类人才,一方面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着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却不能顺利实现就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供需矛盾。

二、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流

在当今教育界提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形势下,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因为资金的不足,难以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只能在黑板、粉笔加彩图演示的传统模式中进行。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分析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学生被动地理解,看案例,无法通过多媒体感受市场营销中对商战案例的实际体验。因此,面对着单调、枯燥、被动的教学模式,基础普遍较弱的高职学生无疑对这些市场营销的枯燥理论提不起兴趣,从而使市场营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无法实现。

(二)缺少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推广需要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拥有市场营销课程专用实验室的院校还属于少数,而在当前的专业实验室中,要么设备和软件配置落后,要么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形同虚设。即便是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和教学环境,由于信息技术支持需要付出较多的运行费用、损耗等形式的成本,再加上学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渠道,按照企业的专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所需的交互式信息基础尚不具备,因此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化。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课程设置

基于整体素质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这一切源于合理的课程设置。首先,合理设置人文素质课程,增加课时和增加属于人文精神的课程内容如文学、美学、哲学、社会情感与价值衡量和商业文化等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和团队意识。其次,注重专业基础课在内容上的整合与更新。市场营销专业与社会接触密切,所以像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营销礼仪这些课程进行整合,避免在内容上重复;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内容,如数据库营销知识适当增加,丰富学生的市场营销知识。同时注意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对接。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针对性。工具性较强的课程如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公共关系、外语等,突出他们的实践性;最后,专业技能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实训场地的建设有待加强,工学结合落实到位,真正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实践性教学

1.注重“综合实践技能”和“专项职业岗位技能”两个教学重点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加强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以学校为主培养学生的专项职业岗位技能,校企紧密合作。理论教学主要采取核心理论知识讲授、案例教学、管理游戏等教学方法。技能养成课聘请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士主讲,主要在工作现场完成。实训课程安排到企业和市场一线,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师傅(主要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企业专业人士担任)指导帮带的方式进行。如:在企业现场或者调查现场进行市场调查,教师与企业经理一起指导学生做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广告策划与创意及品牌经营学的策划以真实项目导入课堂,策划案是学生在企业会议室进行现场提案,由企业经理和教师做点评,学生现场改方案的方式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邓老凉茶的创业拓展课,将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导入校园,跨越了模拟仿真的局限性,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形成职业能力。

2.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第5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 岗位 职业能力 就业

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是学生在营销岗位上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从现实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取决于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把握,而职业知识和技能就源自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决定就业状况。

1 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 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是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营销基本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强化营销岗位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性和技能性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一致。从实践教学看,它能够使学生获得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并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自身竞争力。

1.2 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营销专业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

用人单位普遍希望营销专业毕业生马上就能胜任工作,而现实情况是营销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实践能力普遍欠缺。因此,确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的机会。

2 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2.1 交往沟通能力

交往沟通能力一般是指能妥善处理营销活动中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进行。交往沟通能力表现为:与相关人员友好相处,积极与人合作,办事不失原则,办事公正公平,诚实守信,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较高的容忍力,胸怀宽阔,能有效地感知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实现人际和谐,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2.2 市场调研能力

市场调研能力是营销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包括:市场需求调查,目的在于掌握市场需求状况及变化趋势;购买者调查,目的是了解谁决策、谁购买、为谁买,购买者的购买动机和购物行为;价格调查,主要研究价格对商品需求的影响;分销调查,主要包括商品销售地区和销售网点的分布、潜在销售渠道分析等;市场竞争调查,目的是掌握竞争对手情况,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促销调查,涉及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促销活动等。

2.3 营销策划能力

营销策划是对企业将要发生的营销行为进行超前规划和设计。营销策划包含创意、目标和可操作性三要素。没有独辟溪径、令人耳目一新的营销谋略不能称为营销策划,没有具体的营销目标,策划也落不到实处;而不能操作的方案,无论创意多么巧妙杰出,目标多么具体、富有鼓动性,也没有任何实际价值,这种所谓的策划只能是资源浪费的过程。

2.4 商务谈判能力

谈判是彼此间有利害关系的双方或多方为寻求一致而进行洽谈、协商的行为,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让双方或多方能满足各自的需要。为了使谈判富有成效,需要营销人员具有一定的谈判能力,在谈判过程中,要设法建立一种合作融洽的气氛;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掌握整个谈判的结构;要按谈判的进程,掌握各阶段的谈判技巧;要研究谋求一致的策略,最终实现成交。

3 提升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策略

3.1 以企业岗位调查为基础,明确营销专业定位与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据统计,目标岗位大多集中于营销员、推销员、营业员、策划员、销售主管、部门经理等,其中营销员、推销员是最主要的岗位,分别占到了40%和33%。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就业岗位集中在初级层,部分综合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毕业生经过2-5年的锻炼,可以进入中层,从而进入更高层次。初级层次岗位能力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进入更高层次的基础,也是形成就业的前提和学校的主要培养任务,因此,初级层次岗位能力培养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心。

3.2 拓宽基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的课程体系设置

营销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书写能力差、应用工具能力差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等问题,调查报告、策划方案中的错别字、语句不通及格式混乱的现象不是少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大学语文、应用写作、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时数,从而构筑合理、扎实的基础公共课程体系,为增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发展后劲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在专业课的实施中,选择理论体系基本成熟,代表性强,覆盖面广的课程作为必修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等。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多设置一些技巧性、实用性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如营销策划、市场调研技术、案例分析、推销学、商务谈判等。在学时安排上,适当减少教师直接授课的学时,增加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操作等实验学时。鼓励学生参加CMAT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认证考试,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3.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岗位技能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特点,可在以下课程教学和环节中强化学生的营销实践技能。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结合教学内容由学生提出若干调研专题,如大学生手机消费、上网情况、护肤品消费、饮料消费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技能和调查分析能力。市场营销学等课程:选用市场营销模拟教学软件,根据可选剧情,如手机、冰箱、护肤品等,模拟不同产业环境中多个企业生产不同的商品相互竞争,分析市场需求、竞争者动态,修正自己的战术,制定下一步策略。在电子商务实验中,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掌握B2C、B2B、C2C的交易模式、物流管理、网上银行、EDI中心的管理等基本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岗位技能水平。营销策划:营销策划就是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拟定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营销策划方案,提出开拓市场和营造市场的时间、地点、步骤及系统性的策略和措施,而且还必须具有特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高度可行性方案。推销学课程:由学生分别扮演推销员和顾客,进行情景教学,针对某种产品或服务进行推销活动。一次模拟结束后,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模拟推销。商务谈判课程:结合商务谈判的开局、磋商及签约的程序和技巧,组织“模拟商务谈判”,也可结合模拟公司的实际,事先设计业务内容,然后组织学生模拟谈判。

3.4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效实现与企业需要的对接

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学生送到营销岗位一线,使学生直接接触职业岗位工作,这是实践课程实施的一条最根本途径。学生按有关规定到企业、实习单位进行综合营销实习,与企业对接,学生转变为经营者,为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学生通过校外实战性的营销实习,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营销工作中去,并从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合格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引言:市场营销专业是有自己独特的专业特点的,因此在构建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时,既要独立于其它专业,形成自身的特点,又要反映人才培养工作全貌,造成了工作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程,是需要依靠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的。

 

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心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应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但是当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却是传统落后的,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这种方法使得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水平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很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高职院校应该构建一个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西方国家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的,是值得我国借鉴的。西方国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由政府、高校委托非官方的质量评估社会机构来开展,并且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例如,美国的社会独立评估模式,以及法国的独立的政府评估机构模式都是很好的范例,都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做相应的西方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值得我国借鉴的。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借鉴西方创新性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来改善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由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完成,才能够使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评价的特殊性

 

营销职业涉及的行业是比较多的,岗位也是比较多的,因此,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评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市场营销专业与其它专业相比,有三个独特的地方:首先,学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学生职业心态的评价。学校只有重视对学生这两方面的评价,才能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心态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职业性格对营销人员的职业成功影响,是比较大的。学校在对高职院校在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时,需要对学生的职业心态,进行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心态的重要性。其次,学校不仅要重视对毕业生的结果性评价,还要重视对在校生的过程性评价。在教育界和社会界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对象是,毕业生,而在校生,这个误区的存在,影响了客观性全面性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最后,既要重视学校和教育主管机构的评价,还要重视企业行业协会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评价。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单纯依靠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机构是很难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的,是需要企业行业协会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多方协同努力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够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3.1跟踪营销业态发展建立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时候,不仅要使体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还需要使体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把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评价体系中重要的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应该以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来进行体系的构建,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围绕核心来制定评价指标。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评价时,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还应该使体系具有一定的市场营销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以及创新理念,以此来满足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贴近现代企业营销的实际。

 

3.2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建立评价标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推行双证书制度,使人才培养过程与营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高职院校可以参考国家营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考试大纲,给学生制定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内容,教材的内容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性,学生在教材中能够学习到有价值的内容。高职院校还要推进校企合作,把营销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相互融合,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市场营销行业发展来给学生制定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使评价指标适应市场营销行业的发展,满足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

 

3.3注重对人才培养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高职院校在对上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因此是需要解决的。高职院校应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反馈,确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声誉和权威性。高职院校需要从日常的教学管理、人才制度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手段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院校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市场营销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4.结语: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要把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当成重要的任务来完成。通过培养专业性的市场营销人才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真正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学生职业能力

一.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现状

(一)职业化教育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是以职业化教育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同普通高等理论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对于自身市场营销教学目标定位不足,没有突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特点,致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现象,高职院校的职业化优势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的职业能力更无从谈起。因此,高职市场营销定位不明确是引发后续教学过程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高职院校毕业学生职业能力低下与其单一化的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市场营销类对于应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学科,仅仅通过传统的传教式的讲授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市场营销真实情况,学习的被动性也比较明显,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都是由简单的笔试卷子来反映出来的。这种单一的教授过程与评价模式与现实客观的市场营销情况都是极其不符的,同时学生真实的职业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反馈,同样不利于教师进行后续课程和教学过程的改进。总之,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对于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师资队伍建设缺失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其作用不容忽视,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具有专业化营销经验的教师比例严重不足,这与我国教师的进出制度有一定的关系;其次,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这主要由于市场营销专业随着市场发展变化需要进行不断自我充电和学习,仅靠原有的知识结构是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发展的。因此,作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克服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也是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研究

(一)做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目标定位,突出其职业教育特征

高职院校有别于传统的高等院校,既需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知识技能,同时也要突出其职业化的能力培养特点,从而实现社会用人需求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同样的,对于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也必然需要契合高职院校职业化的培养目标,这是创新市场营销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当然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同样是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要创新高职院校教学过程适应现代化人才发展需求,应紧密围绕在应用和实践技能这两个关键点上,并以此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具有适度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兼具灵活的应用技能,这就是所谓教学目标定位。总之,做好其教学目标定位对于后续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教学过程具有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

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提升教W质量和教学效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低,这市场营销类对于实践技能具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教学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应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有效提升。可以借鉴当前流行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后,提升实践课程比重,通过真实的企业实践过程,使得学生能够体验到未来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对照自身的差距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除此之外,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也有利于用人单位进行人才的选拔,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由此可见这种培养模式是一种双赢的培养过程,可以进行借鉴。创新教学模式不局限于简单的校企合作,还可以以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市场体验等形式丰富教学模式,用真实客观的现实条件锻炼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并将之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职业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奠定坚实师资基础

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首先,对于市场营销类教师应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具有前沿和深度知识技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几本教材的理解上,通过学习优秀的营销案例不断的拓宽自身教育视野,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可以聘请专业的市场营销工作人员进行兼职教育,这类人员理论水平或许有所欠缺,但是其丰富的职场经历和营销技能往往是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难以实现的,通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的讲述,能够以其真实的成长经历加深学生对于学科认识,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充电和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加向着“职业化”方向靠近。除此之外,可以将教师进行轮岗实践,互相听课等形式,发展自身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积极的进行改正,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合理性评价

传统的纸质类型考试形式往往侧重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对于学生真实的营销应用水平和职业能力评价不足。因此,要切实反应学生职业综合应用水平,除了传统的应试形式以外,还应不断丰富评价方式,例如以模拟营销过程、营销案例综合分析、综合性营销案例的设计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综合性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表现、营销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都融入到具体的考评内容之中,使得市场营销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能够更加准确和直观的反应出学生真实的职业能力,为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和培养侧重点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另外,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如信息化学习工具的应用、多媒体影音视频的运用都对于营销课程的高效学习有着积极的帮助,本文在此就不一一的进行介绍了。

综上所述,要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首先应做好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定位,使后续的教学和评价过程有明确的指导依据;其次,应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针对市场营销类教学较强的实践应用特征,采取校企合作等模式进行重点加强,同时通过教师队伍水平的不断提升或者聘请专业的营销人员进行师资队伍的扩充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最后则是教学评价的创新,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单一化评价过程,通过多元化考核、日常性考核真正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夏韧. 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并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J]. 雪莲,2015,26:88.

[2]于翠翠.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 时代教育,2016,04:89-90.

[3]孙颖慧.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研究[D].云南大学,2015.

[4]禹化颖. 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 西部皮革,2016,0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