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辩论存在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6-30 15:47:06

序论:在您撰写辩论存在的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辩论存在的意义

第1篇

文章编号:1674-9391(2014)03-0073-03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3XWD-S0101)。

作者简介:李元光(1962-),男,哲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宗教哲学。四川 成都610041

在藏传佛教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教)与修行体系(证)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智慧。也正是这一丰富的哲学智慧,构成了藏传佛教一千多来自我发展创新之智慧源头;也正是这一丰富的哲学智慧,通过历代论师的深入阐发和艰辛的创造而“担负起帮助信仰者体悟人的生命真谛的责任,而且要为众生觉悟成佛,进入涅??之境,最终脱离轮回之苦进行哲学理论论证,也就是扮演着为神学主旨服务的角色。”然而,如此重要和根本的藏传佛教哲学,却一直没有得到系统梳理和体系化的呈现。刘俊哲先生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最终成果《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研究》[1](后简称“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藏传佛教既是追求出世又在世间,把出世和在世有机统一起来,所以其哲学既是世间的哲学又是出世间的哲学”。这段文字不仅道出了作者对藏传佛教的哲学智慧的精髓的把握,也不仅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灵魂,而且还以最精炼的语言概括了“研究”的自身主题和宏观思路。

宗教因为信仰而产生。信仰是对彼岸的守望,因而宗教始终是神性的,更是神秘的。然而正如费尔巴哈所指出: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学就是人本学。揭开宗教的神秘面纱,就其本质讲,真的信仰,乃是人对自我生存的诚念;宗教,不过是人性学,或者说宗教就是人学,就是人类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历史学和创造学。因而,在人类历史上,每一种人文宗教都既要面对存在的现实而耕耘现实,又必朝向未来而守望理想;或者,任何一种宗教都必须以完美的自我理想而引导和规范现实。这就是宗教的入世原则和出世精神的对立统一,藏传佛教亦不例外。刘俊哲先生的《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研究》,其洋洋60余万字,其实就是围绕藏传佛教的入世原则和出世精神来探讨藏传佛教的丰富哲学思想智慧,并对其予以爬梳、提炼,再创造性地呈现藏传佛教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这种探讨和设计思路的创新,应该是“研究”所体现出来的一大特色。

汤用彤先生曾说:“佛法,亦宗教、亦哲学。宗教情绪,深存人心,往往以莫须有之史实为象征,发挥神妙之作用。……哲学精微,悟入实相,古哲慧发天真,慎思明辨,往往言约旨远,取譬虽近,而见道深弘。”[2]方东美也指出“亦哲学亦宗教为佛学的特质”[3]更进一步讲,关于佛的学问,它的“致用”的形态是宗教,它的“致道”的内容是哲学。所以,哲学与宗教构成了佛学之表里。宗教作为佛学的致用形态,敞开为两个层面,即在世之用和出世之用:佛学的在世之用就是为摆脱苦海、走向涅??之佛境而修行与做人;佛学的出世之用,就是对彼岸的信仰和对来世的想望。佛学的致道形态,就是哲学思想和方法,具体地讲,就是形上论、知识论和实践论。“研究”就是透过佛学的致用形态的系统梳理来揭示佛学的致道内容――即构建藏传佛学的哲学思想体系。“研究”围绕在世和出世两个维度的致用而展开对藏传佛学之哲学体系的构建,亦体现其自身的创新特征。

首先,对藏传佛教哲学体系生成的主题的把握,这个主题就是性空论:性空论就是藏传佛教哲学的一根红线,将其宇宙论、知识论、心性学、伦理学、人生哲学、修行论等等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的整体:“一句话,离开了空性之智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把握佛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脱离轮回之苦也就根本不能实现。”

其次,藏传佛教哲学虽然博大精深,但“研究”以性空为主线,分别从形上学、知识论和实践论三个方面,对藏传佛学哲学予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探讨,使一个复合性的藏传佛学哲学体系得到首次呈现。

其三,揭示藏传佛教的根本哲学性质,并且其整个研究都是印证其本有的、相对其它宗教而论却是独有的哲学性质:藏传佛教就“致道”层面的哲学而言是反“神创论”的,带有唯物论性质。因为藏传佛教哲学直接继承了印度密宗的六大缘起论,认为世界由五大物质构成,即世界上所有的有情感的生命物,都是由地、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实体所构成,并且藏传佛教中的“六大”中的“识”,同样是以其“五大”为基础、为土壤生成出来的。

正是藏传佛教哲学的唯物论指向,才形成了藏传佛教哲学的合理性。“研究”指出,藏传佛教哲学的科学特性,主要体现在它的空性论与现代物理学的对接性上。“空性论与量子理论虽然属于宗教与科学两个不同的领域,但不是如同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不可进行相互之间的对话。实际上,它们之间是能够对话的,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对话的一定的哲学基础:佛教空性论对于一切现象的独立存在和最终实存性的否定,与量子力学引发的对主客体关系、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等问题的哲学思考,存在着哲学上的相似性。因此,量子力学理论与作为佛教哲学最高成果之一的佛教空性论展开对话,存在着逻辑上的必然性。”这一观点同美国Colgate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的曼斯菲尔德(V.Mansfield)教授“尝试理解重要的和经实验证实的哲学论断,使得关于某些量子属性缺乏独立存在的个别化理论独立化,并将其与中观的空性原理结合起来”,[4]不谋而合。

“研究”从三个方面对藏传佛教的形上学内容予以了归纳和概括:这即是宇宙本原、生成论和本质论。

本原论即是本体论,藏传佛学的宇宙本体论即是五大论,即地、水、火、风、空这五种物质,宇宙万物、生命、包括人的精神(即“识”)都是以此“五大”物质形态为基础并从此“五大”物质形态中生成出来的。但它又认为地、水、火、风、空这“五大”物质形成的最终根源却是“因缘”:因缘构成藏传佛学之宇宙本原论的内在根源。缘起才能缘生,“研究”指出,缘生才构成藏传佛教哲学之宇宙世界万物生成的的最终根据,即“只有缘生才是宇宙生成的真正根据。”。缘起缘生,缘生“五大”,五大生“识”(包括理念、理、上帝、自我、绝对精神、意志等),地、水、火、风、空、识,此六者生成宇宙万物生命,这就是宇宙生成论。“研究”指出,宇宙万物生成于缘起,而内在地规定其“五大”本体的却是性空:“性空论就是宇宙万物的本质论。”。“研究”还指出,藏传佛教关于宇宙的性空本质论,与希腊前期自然哲学的“始基”论、唯物主义的“唯物”论、唯心主义的“精神论”完全不同,因为这些本质论都只讲的是“物质或精神就是世界的实体性本原。”而藏传佛教的性空却是从有无自性而言的,具体地讲,佛教性空论是对独立性、单一性和不变性的否定,“性空论寻求宇宙万有的普遍的本质和一切事物的共同性,它既否定了世界是神秘的上帝所创造的创世说,又否定了本质是精神性的实体论的唯心论”,“宇宙间没有一个事物不是缘起之物,而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又由众缘分散或消失而灭,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的可变的、暂时的、相对的存在,而不是永恒的、绝对的不变存在。”

哲学形上学,解决的是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拷问乃目的于生存,因而,通过形上学而对存在论的构建,不过是谋求生存展开认知之路而奠定一个出发点,一个参照系,一个最终依据和标准、尺度。藏传佛教哲学同样如此,当其构建起了以缘起为最终根据、以“五大”为本体、以缘生为动力、以性空为本质规定的存在论思想,必然要指向对知识论和实践论的构建。“研究”就是沿着这一思路,在系统探讨藏传佛教哲学的存在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考察藏传佛教哲学的知识论,提炼出藏传佛教哲学的知识论体系。最后“研究”从人生论、生死论、伦理道德观、修行论这四个方面予以概括,并由此总结、提炼出藏传佛教哲学之实践论学说体系。

第2篇

【摘要】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虽然在法律传统有很大的差异,但两大法系都有相关的答辩制度,并承载着独立的内在价值。虽然我国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建立了被告强制答辩制度,但笔者认为该制度并未落到实处,在司法实践中仍然是“民事被告可以不答辩”制度。因此,本文在简要介绍英美两国民事诉讼答辩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民事被告可以不答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答辩制度;被告不答辩;存在问题

一、英、美两国的答辩制度

根据英国《民事诉讼规则》15条规定,答辩必须向法院提出,必须在送达请求之后14日内向另一方当事人送达,若被告先行提出了送达认收书,提交答辩状的期间则为送达诉状之日起28日。第16.5条规定了答辩状的内容,包括:(1)否认原告在诉状明细中的哪些主张及否认理由;(2)无法否认或自认原告的主张,但要求原告提供证据证明;(3)自认原告之主张。而且被告请求细节中主张的否认必须用答辩中的理由加以支持,应当针对请求细节中所提出的主张的基础,不能含糊其辞,法院可能把含糊其辞的否认作为自认处理。①而被告未按时提交提交送达确认书或答辩状,法院可以不经开庭审理直接作出判决。此时,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书或申请书做出缺席判决。②

 

根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12条第1款第(1)项的规定,被告人应当在接到传唤状和诉状后的20天内向对方当事人送达答辩状。答辩状应简明扼要地记载对原告提出的各种请求的抗辩,并且必须自认或者否认对方的主张。被告在答辩状中提出抗辩的主要形式包括否认、积极抗辩和反诉。③而且该规则第8条规定被告在答辩状中对必须回答的诉答书状中的一切主张,除了关于损害赔偿金额的主张外,若在答辩状中没有否认,则被视为自认。被告进行积极抗辩针对的是原告起诉状中没有提到的新事项,即使被告承认原告主张的事实是真实的,但其以新的事实或法律证明其不承担责任。法院在履行通知义务后,被告不在规定的期限进行答辩的,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作出不应诉判决。

 

随着英美两国各自民事诉讼程序的发展,两国在具体制度上有一定的不同,如答辩状的内容、方式上,而且因为证据开示制度和审前会议在美国更为重要,所以答辩制度的功能定位上英美两国也有不同。但两国都把答辩状的提交程序作为民事诉讼制度上的一个共同选择,不仅被告必须答辩,而且还对答辩要针对的原告的主张做出了明确规定。英美法系强制答辩制度与其审前程序的独立性和完备性密切相关。因为英美法系采取陪审团制度,陪审团人员众多,来源广泛,召集起来的成本较高,所以需要保证陪审团的审理能够连续集中的进行,这就形成了集中审理的模式。在该模式下,审前阶段整理争点,固定证据的作用非常重要,因而需要被告提出答辩意见。

 

二、我国的答辩制度

不同于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都将重心放在庭审阶段,对审前的相关规定相对没有英美完善。我国2007年的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强制答辩制度有所规定。虽然2012年新修改的民诉法规定了被告应当提交答辩状,但笔者认为此次修改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强制答辩制度落到实处。

 

我国2007年《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最高法颁布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32条规定:“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2012年民诉法修改将第113条修改为:“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新修改的条文变化颇多,详细列明了答辩状应当包括的被告基本信息内容,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被告“应当”提出答辩。按照07年民诉法规定,被告可以提出答辩也可以不提出答辩,即使《证据规定》明确被告应当在答辩期间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但对不答辩的不利后果没有任何规定。民诉法中新增的“应当”明确提交答辩状成了被告的义务,很多人都认为这条规定确定了被告应当答辩制度,有利于遏制诉讼突袭,而且同《证据规定》的规定相配套。但个人认为最后一句“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让前面的“应当”二字形同虚设,既然被告不提出答辩状不影响法院审理,同时也没有用任何相关条文或司法解释规定被告不答辩的不利后果,那么被告仍然可以选择不答辩。仅仅只有简单的“应当”,却没有让整个条文体现出“应当”二字必要性,是否意味着被告的诉讼请求和答辩意见仍然可以随时提出?或许在最高法的相关司法解释出台前,并不能妄下定论。但是仅从该条文本身来看,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答辩与否仍是被告的权利。这次民诉法的修改也没有使我国的答辩制度得到切实地完善和发展。

 

三、我国答辩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在民事诉讼法的制定及实际运用中更加强调法院的职权,实行答辩随时提出主义,体现出了当事人的某些权利相比崇尚当事人主义的英美法系国家都有着无法比及的自由放任。正是由于被告始终处于一种“防御者”的地位④,很容易导致在实践中出现被告不应诉、不答辩或不进行实质答辩的现象,但是却随时提出诉讼请求和答辩意见。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现行的审前程序难以形成案件争点,法官无法通过查看双方的起诉状和答辩状以及举证程序整理争议焦点和证据,对案件的审理前的准备和开庭审理造成直接影响,浪费时间和拖延诉讼,不利于审判的有效进行。⑤

 

第3篇

关键词:消防工程;普遍问题;解决建议

消防工程作为国家消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建筑物防灾、抗灾能力与维护国家与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消防工程存在这样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将从其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

一 关于消防工程的概述

消防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涉及多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以及交叉。它不仅涉及化学、数学、机械、物理学、建筑、生理以及心理等多个自然学科,同时也涉及经济学、哲学、管理学、教育学以及灾害学等多个社会人文学科。

二 针对消防工程存在问题的研究

(1)问题之一——消防工程中系统布线存在的问题

消防工程中系统布线存在问题的表现是:一是消防系统中的预埋布线的信号差,线管的管口位置出现错误,同时没有预埋接线盒;二是消防系统中的布线设置不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将所有的线路都接在了一条管道上,甚至有的竖向管线线槽未做水平式的封堵,给消防安全遗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很多消防工程中的明敷穿线管没有得到及时地固定,管接线与管盒之间的接口脱节。

(2)问题之二——消防工程中配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消防工程中配电系统存在问题的表现是:一是消防工程中的配线在安装方面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有些工程使用了塑料槽作为保护措施,有些事使用还没有经过防火灾处理的明金属管,还有一些是使用敞开式的桥架进行敷设;二是消防工程中的主电源与配备电源不可以自由的切换,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拖延了防灾系统的启动时间;三是有些消防工程是按照一级负荷的标准进行设计的,需要两路同时进行供电,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两路电源不是独立的,是同一路完成供电任务,虽然有些消防工程中配备了备用电源,但因为电容量小,仍然不能满足电力负荷的要求。

(3)问题之三——消防工程中消防栓与给水管网存在的问题

消防工程中消防栓与给水管网存在问题的表现是:一是在消防栓方面,很多消防工程中消防栓的高度与栓口朝向不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而且消防栓箱被装在墙体内部,洞口没有设置过梁,如果墙体的压力过大,会导致消防栓箱发生变形,使得消防栓箱的开启非常困难,这不利于建筑物的防灾;而是在给水管网方面,有些工程承建单位为了降低消防工程的建筑成本,在施工的过程中,从同一条管网的相邻部位接入两条水管,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给水管网供水的可靠性,同时有些单位在安装给水管网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施工规定对其进行试压试验。

(4)问题之四——消防工程中火灾探测器在安装方面存在的问题

消防工程中火灾探测器在安装方面存在问题的表现是:一是火灾探测器在安装过程中没有预埋接线盒;二是火灾探测器的灵敏度的调节不合适,这使得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时常出现失误;三是消防工程中火灾探测器的型号与类型和设计方案不一致;四是消防工程中报警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合理,不利于建筑物的抗灾。

三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建议的研究

(1)建议之一——采取措施强化对设计与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

要强化对设计与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设计单位方面,要组织人员参与消防工程的设计过程中来,监督设计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消防工程设计的规定,根据消防工程建设所在地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避免过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消防工程的建设进度;二是在建设单位方面,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与监理人员全程参与消防工程的建设工作,既要严格审核承建单位的资质,又要对其建设进程进行全程的监督管理,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地找出解决措施,以保障消防工程的建设质量。

(2)建议之二——采取措施强化对消防工程审核验收的监督管理

要强化对消防工程审核验收的监督管理,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在消防工程建设的初期,进行抽样性检查,比如说,人员相对密集与极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对在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二是对于在抽查过程中,多次发现问题的设计、建设与施工单位,要限期进行整改,并采用相应的处罚措施,在最大程度上维护消防工程建设的质量。

(3)建议之三——采取措施扩大消防防灾宣传的力度

要扩大消防防灾知识宣传的力度,就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宣传媒介或者手段宣传消防知识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提升社会民众对消防设施与工作的关注度的基础上,努力为社会消防的安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对消防工程的承建单位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工作,在工作人员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消防安全的主体意识,并明确消防安全的责任;三是要在消防工程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强化消防新知识与新技术应用的培训工作,不断地更新工作人员的消防知识结构,并在平时的工作生活过程中开展消防大演练,努力提升工作人员与社会大众的消防意识。

四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消防工程作为维护建筑物安全与防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消防工程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消防工程的基本功能。因此,加快对消防工程存在问题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外合力办学;学生管理;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526.9

一、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学生层面说

1.学生道德素质偏低

随着社会体制的的不断改善,中外合办学校也不断的在完善,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的加强。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但是群众在骨子里还是比较传统的,因此正规的国办学校还是比较的受欢迎,因此这就造成中外合办学校在教育市场上处于下风。中外合办学校为了盈利不得不招收一些综合素质较低的一些学生,甚至还会招收一些道德素质偏低的学生进来,这样就会带来一些不好的风气,比如“打架斗殴”、“盲目攀比”、“社会习气重”等等,很多好的学生会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出现叛逆、违纪、崇尚物质生活等风气,最后影响学风、校风,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2.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中外合办学校最大的优势就是中西方文化合并教学,但是这样往往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中西方针对自己的国情和文化不同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学生想要怎么发展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有些学生会因为这种教学上面文化的矛盾产生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心理矛盾,而中外合办学校在这方面又存在管理不足的问题,因此学生会出现厌学、违纪、叛逆现象,严重的会因为发泄方式的选取不当而造成犯罪。

(二)从学校方面说明

中外合办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倾向于利益化,而利益的驱使会使得中外合办学校的学生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在学生管理方面,任课老师仅仅只是以教书为己任,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仅仅是部分少量的教师在进行,而因为功利化的招生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质量也不是特别高,因此这类学校就会出现学生管理制度不规范、职责不明确的现场产生。而且教师本身以少数应对多数本身就很吃力,因此也不会注意到自己的言行,这样有时候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学生有样学样,越变越坏,越坏越不好管理。同时对于本身就不完善的制度在执行上因为要考虑学校的利益而不得不从轻执行,比如本应该劝退的按记过来算,本应该记过的按照警告来算,这样就是为了留住生源,留住利益。有的在课堂上面也是管理不严,对于那些上课不专心的学生不仅没有采取措施制止,反而纵容学生,让其自由发展,最终影响课堂的纪律,导致课堂无法正常进行。同时学校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很多的学生的心理没得到积极的发展。

二、改进措施

(一)从教师层面说

对于一个中外合办学校来说,“以人为本”是最基本的理念。中外合办学校是一个集合多个国家特色的学生的群体,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教育这些学生的时候必须要重视“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学校最主要的构成就是学生,因此要想学校发展的好就必须对学生的管理要做好,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通过一个目标进行不同方法的管理,学生必须是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是说必须一致,而是说基本方向一致,都是积极性的,因此要不断的引进新的管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达到学习目标与精神锻炼的统一性,使得学生发展的越来越好,这是导师专业化的一个方面。中外合办学校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利益,这是没有错的,因此作为一个具有专业知识的导师在引导学生发展的时候必须将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进行教导,使得每个学生都是符合社会的要求的,并且通过一些活动将这些知识进行实践,使得学生领会的更加融会贯通,这是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服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第二个素质。第三个就是必须具有严格的执行力度,也就是说那些违纪的学生,要应用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处罚,这样才能让学生认真的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一个学校的形象都是通过学生建立起来的,一个学校的整体质量也是通过学生的水平展现出来的,而一个学生要想学的更好,这与引导其学习的导师的专业度决定的,因此要想进行好的学生管理就必须拥有一个专业化的导师团队。

(二)从学生层面说

学生是学校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的整体形象与利益是与学生有很大的联系的,因此要想解决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就得从学生着手。从招生开始,学校不能因为利益的驱使就乱招生,使得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也进来,这样会使得学校里存在隐患。其次就是在教导中,要以学生为本,国外的学生本来就不是很理解中国的教育,作为一个中外合办学校就必须与国际接轨,认定学校是以学生为本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教育当中不能丢失大致的方向,要与时代并进,将时代元素融进学生的人生目标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以融合代替差异,让学生做到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被多元化的知识所束缚。要引导学生纪律性的形成,让其通过自律来帮助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最后就是要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多文化的交流。

三、结语

学生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与本土高等院校不同,其是双向招收。随着高校招收体制的改革,高校多样化出现,高校人才的选拔方式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学生在选择高校上面的选择性越来越多,这样就造成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收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外合作办学为了保证本校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就必须对本校的招生对象的质量的要求有所下降,而质量的下降对学生管理就造成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利益与学生质量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学校本身着手,只有有好的学校才会有好的学生,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培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探略[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6,(1)

第5篇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Abstract: the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from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index allocation is not reasonable, the plan layout not science, planning rigid control strong, etc), the thesis analyzes its existing reason and influence, and discus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Key words: the land use planning; Existing problems;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实施一年多时间了,实践证明,通过新一轮规划修编,我们在对规划的认识和编制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编制的时候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为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编制理念上引入了弹性理念,加强分区管制等,使得规划更加灵活和切合实际。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新一轮规划编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认清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加科学和实用。

1 新一轮规划修编的背景

上轮规划(1997~2010 年规划)解决了有规划的问题,鉴于当时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有限,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是很强。由于对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不足,导致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建设用地供给严重不足,很多地方在规划实施中期已经出现无地可用的局面。由于前两轮规划图件基本都是手工绘制,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不便。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这便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了契机。

2 新一轮规划修编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指标分配不合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关键的一点是规划指标的分配。本轮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分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基础数据不准,导致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规划修编工作具有一定的时限性。例如广东省在2005年便着手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2007年即全面开展了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由于规划编制首要任务就是分配规划指标,而利用2006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作为基数进行规划指标的分配,未能充分预见规划编制期间土地利用发展对规划指标造成的影响,而在落实规划指标时是用的2009年的二调底图,导致新一轮规划指标被提前“占用”,部分县市甚至出现了建设用地指标负增长现象。二是在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分配时,忽视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区域之间自然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都有所不同, 土地资源禀赋、 土地利用特点也有很大差异。[1] 在分配规划指标时,地方政府往往对区域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及潜力、 区域发展战略等研究不足, 更多的根据领导层决定的发展方向来进行指标分配,主观色彩比较严重,使得指标分配不合理,导致日后土地规划实施过程中频繁调整。

2. 2 空间布局有待优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合理引导土地利用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缓解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虽然,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均设有相关章节论述土地利用的布局优化,但大多形同虚设。实际上许多市县的规划布局根本没有进行过专题研究,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布局,企业喜欢哪里就将项目规划到哪里。这样不仅不能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而且不利于土地资源,尤其是优质耕地的保护。

2.3 刚性有余,弹性不足

长期以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给人的感觉就是刚性有余,弹性不足。虽然,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入了扩展区理念,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过强问题,通过扩展边界的划定和严格管理,能有效约束住宅、工业和公共设施类项目的分散选址,以控制城镇无序扩张,保护自然生态资源。[2]但是,扩展区有它的局限性,扩展区更多的是保障城市扩张的灵活性,而建成区以外以及一些需要单独选址的项目则得不到保障。通过一年多的规划实施可以发现,许多单独选址的项目由于规划编制时未能准确定位,而需要进行规划调整。

3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探讨

3.1 查清现状,合理预测及分配指标

从规划指标下达至规划完成实施,期间有两至三年间隔,仅仅依靠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指标分配会导致指标预测不足。故应在下达规划指标前,结合前期研究切实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在现状数据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合理预测规划基期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根据预测的数据来进行指标的分配才能到得较为合理的指标分配方案。由于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实行总量控制,为了维护土地规划的权威性,可对上轮规划期末突破规划指标用地的市县,在分配指标时结合上轮规划,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予以扣减建设用地指标,将奖惩制度跟规划编制结合起来。

3.2将建设用地指标分配跟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合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3]在下一轮规划编制中可尝试在规划中增加一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通过写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得城乡挂钩项目能够更好地实施和管理。综合考虑各地市的情况,对一些位于限制发展区的、土地利用水平不集约的或是上轮规划违法用地较多的市县,规定部分项目只能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获得规划指标,这样既可兼顾经济发展又可切实提高节约用地水平。

3.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预测模型

第三轮规划修编相较于第二轮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已经充分很多了。但是目前的应用仍处于较低层次,仅仅用到一些信息软件的编辑和制图功能,几乎没有用到空间分析功能。下一轮规划编制时应更多地借助信息技术的空间分析及其他高级功能,建立合理的动态预测模型,计算各种关键因素的相互作用效果,寻找最优的土地利用的发展布局,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土地利用的发展。只有建立在科学预测之上的布局优化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相协调。

3.4 灵活落实规划指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毕竟周期较长,在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想要准确预测十年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不可能的。重点项目的用地安排也不可能在规划编制时就能完全准确确定下来,严格将指标落实到地块的结果将导致规划实施期间因项目位置偏移或规模增减而频繁调整规划。实施有扩展区的用途管制可以严格但又灵活地控制城市有序扩张,对于规划近期的重点项目也基本可以通过项目前期研究确定位置和规模,但是远期的规划重点项目大多只有初步意向,有些线状项目甚至连走向都不能完全确定。这种情况下,要将规划指标全部落实到地块,要么在未确定位置和规模的情况下随意切割图斑,要么忽视远期项目用地,先将指标安排到别处,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将导致规划实施时不可避免地进行规划调整。建议在规划编制时,合理保留部分规划指标,不落实到地块,将其分配给不能确定位置和规模的远期重点项目,以增加规划的灵活性。当然,针对这种项目需要在规划实施管理中配以相应的管理办法,既要在项目审查时严于一般符合规划的项目,又在办理用地手续时较不符合规划的项目简单。

总之,土地利用规划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一种宏观的预测安排,规划期间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肯定会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规划理念,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加科学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魏长晶, 王振伟, 李江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几个问题及新形势下的战略趋向[J].安徽农业科学2006, 34( 9) : 1993- 1994

第6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 边坡; 植被;存在问题;对策

前言

目前在国际上,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的方法有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喷混植生植被护坡等,但其技术始终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而我国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开展研究的时间较晚,还不是十分成熟,近十几年来,他们主要是围绕植被护坡工程技术进行讨论,尚无或较少有人对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所以,系统地介绍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方法和优缺点以及探索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分析现有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方法及其存在的不足,结合研究内容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仅为高速公路植被护坡工程提供参考。

1、我国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也有一些不足,植被防护技术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1.1草坪的退化

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人工种植草坪在低养护或无养护情况下,极易退化、死亡, “一年一大片,两年一条线,三年一点点,四年看不见”是其形象写照。因为人工种植草种生长力较弱、品种单一,高速公路边坡的水分、养分等供应较差,在自然状态下,出现草坪退化。已竣工的广东开(平)佛(山)高速公路,云南昆曼大通道部分路段如玉(溪)元(江)高速路等边坡植草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草坡退化,这是一个十分突出和严重的问题,若草坡退化得不到解决,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而且起不到生态防护效果,最终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路面垮塌等许多不良后果。

1.2 坡面防护植物种类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速公路护坡植物选择较单一,常常采用牧草和草坪植物导致出现黄化、裸斑、滑坡等现象,其抗侵蚀能力较差,呈现较单一的景观效果。单一的植物种类容易受到来自夏季高温、冬季严寒的限制以及植物病虫害的威胁。

1.3机械喷播时植物种子配比难以控制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采用液压喷播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开挖的边坡恢复到植被覆盖状态,施工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植物种子配比到最佳状态,植物种子的比例将最终确定坡面植物的成型方式及护坡的效果。

1.4自然条件的恶劣对边坡植被构成威胁

开挖后的岩石边坡,岩石层厚,整体性好,坡体高陡,对边坡进行植被绿化后,随着时间的增长,秋冬季干旱,夏伏季炎热,土体养分逐渐流失,土壤肥力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到边坡植物的成活和生长。某些地区的夏季,即使选择高羊茅抗旱、耐热品种􀀁猎狗􀀁等作为岩石边坡的优势种,但由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使高羊茅出现了倒伏、死亡现象。灌木种子如合欢、火棘、胡枝子等在坡面的发芽、生长相当不佳,正常的发芽率不足10%。

1.5 喷播基材能否长期发挥作用

采用喷播技术对岩石边坡绿化施工后,早期会得到一定的绿化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材的养分必然会因流失或被植物吸收而损失,基材肥料的缓效性、基材的保水性也会逐渐丧失,从而难以使绿化的坡面得到长久的保护。如果该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岩石边坡的植被绿化技术将面临巨大挑战。

2、根据存在问题给出的措施与建议

2.1 灌、草结合走本土化道路

防治边坡草坪退化的重要措施就是灌草相结合,掌握当地植物群落结构特点,走本土化道路。在国外已经开始流行以灌木为主的绿化方式,天然植被一般都是草木混生的,在较高的贫瘠土质或石质边坡上,采用灌草结合的客土喷播或喷混植生技术施工,可以将灌木树种和草种进行混播,早期以草坪防护为主,后期以灌木防护为主,构建灌草立体防护生态体系,达到恢复自然植被的目的。

2.2丰富边坡植物的多样性

在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过程中,首先选择灌草为主的水土保持植物作为“先锋植物”,让这些先锋植物迅速覆盖坡面,防止水土流失,使边坡坡面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使其与自然融为一体。在选择坡面植被时草本植物可以考虑禾本科香根草,灌木植物考虑大叶黄杨、迎春、枸杞等,植物的选择宜以乡土植物为基调,同时也应考虑浅根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结合、还要尽可能配置抗逆性强的植物和水、肥、光、热利用率高的植物。建设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生命力强。

2.3加大科研投入,探索新的护坡植被种类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在植被护坡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当地野生植物资源,它是在本地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下长期进化的结果,最适合当地的立地条件。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应加强研究力度,找出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新的护坡植被。

2.4 重视边坡防护的设计,增加资金投入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人们常将设计重点和大量资金放在它的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上,而边坡植被防护设计重视不足,植被边坡防护工程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这种低投入、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使边坡生态环境发展不够好,抗灾能力不强。鉴于这种情况,要加大高速公路边坡建设、养护资金的投入。

2.5 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积极探索边坡植被防护新技术

植被护坡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必须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并积极引进、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及配套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注重国际和行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科研和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边坡植被防护新技术。

3、结束语

在通过分析和研究之后,笔者认为:

(1)灌木和草本二者有效的结合可以较好地防止坡面的局部水土流失,灌木植物的根系可以锚固0.75~1.5m的土壤深处,草本植物的根系在浅层土壤中错综盘结。在植被护坡的实践中发现,灌草结合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所形成的生态群落比较稳定,护坡效果明显,所以加快人工植物群落向自然群落演替是实现边坡稳定性的必然趋势。

(2)单纯的工程措施虽然能在早期对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性有较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来越差;而植被护坡与此相反,开始的作用较小,随着植物生长、强度的增加,对坡面的稳定性、生态防护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植被根系的延伸使土体产生裂隙,增加了土体的渗透率。因此,工程措施与植被护坡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发挥稳定边坡和美化环境功能,实现高速公路坡面的稳定性和景观效果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李西,罗成德,陈其兵.岩石边坡植被护坡选择初探[J].中国园林,2004(9):52-53.

第7篇

关键词:变电站 一次设备 状态检修

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非常的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变电站一次设备的安全运行。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发、输、配电的设备统称为一次没备。这些设备包括输电线路、电力电缆、隔离开关、断路器、变压器等。对于电力的发展和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其在运行过程中有了新的要求。而供电过程中,引起停电检修的原因最为重要的就是一次没备的运行问题,一方面故障问题的出现使供电企业遭受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用户的正常生活也容易受到严重影响。这就必须针对一次设备的检修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有效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其状态检修工作的实施,才能够维护电力的有效应用。

1 状态检修系统

状态检修是新兴的一种检修模式,其通过诊断和状态监视技术的有效使用,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通过对故障信息的测试,能够对设备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判断,达到故障预测的目的。在设备状态检修的过程中,整个系统都会通过诊断监测技术所获的设备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并对设备的异常情况进行判断,能够有效的预知设备所发生的各种类型的故障和问题。这种检修方式在故障发生前开始进行的,系统在检测的过程中,会以设备的健康状态为基础,对设备的检修计划进行总体安排,有效促使设备检修工作的实施。不过,状态检修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再针对设备的检修过程中,企业还会考虑设备的可维修性、可控性、重要性三个方面的特性,对其他的检修方式进行应用,这些检修方式包括:主动检修、定期检修和故障检修,而通过多种检修方式的综合利用,企业能够将其促成一种综合的设备检修方式。传统的设备检修工作注重的是对计划检修的预防性实施,而这种检修体制并不是非常的有效。当所需检修的设备数量过多时,就会出现设备检修不足的严重问题,但如果增设设备检修系统,在设备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又会出现检修过剩的状况。国外的一些进口设备由于使用寿命运行的限制,一般不会进行设备的检修工作。当前的科学发展水平非常的高,将传统的预防性计划检修进行转变,促使预知性状态检修的实现应经非常的有望。对于状态检修而言,其技术的良好应用对于设备的检修工作非常重要,它能够将许多不重要的检修工作去除,对费用和工时的节约作用非常的大,而这样的检修工作就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

2 状态检测技术

变电站的智能特征所体现的是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实施,对于变电站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而言,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其工作的落实产生的指导意义非常重要,如《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等标准的落实都促使着一次设备智能化的有效实施。在设备检修的过程中,包括了在线监测、故障的诊断、维修的实施等重要环节,而就是这些环节的组成,对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阐释。目前,对于变电站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而言,其有效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得到了进一步推广,而这一系统的有效运用必定会取代传统的定期检修。针对设备的检修,就定期检修工作的实施而言,主要有两方面的缺陷:一方面,当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以潜在的方式出现在设备当中,而一般对于设备的检修,直至检测周期时才能进行检修工作,这便对存在隐患的排除非常的不及时;另一方面,设备状态在良好的情况下,当检修周期达到时,就要停电对其设备进行检修,这就对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整个检修过程中,由于设备状态运行记录的缺乏,使得检修工作对设备的具体检修内容并不确定,这就容易在检修过程中盲目的对设备进行检修,不仅对时间、物力、人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其设备检修的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设备的状态检修,是基于运行中的设备对设备状况进行的一种检修工作,所以面对状态检修工作的实施,最为重要的就是状态监测的良好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促使了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与状态监测技术的有效发展,这些科学技术包括光纤、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的推广都对电力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对于科学技术的研发,许多国家都得到了一进步的实现,如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研制对于电力设备的检修非常的重要,其中还包括有泄露电流的在线监测系统和发电机、变压器等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系统。

3 一次设备的状态检修

3.1 变压器设备

3.1.1 渗漏油:变压器在工作的状况中,容易出现渗漏油现象,且这种问题的出现非常普遍,我们一般在设备外面看到的发光或黑色液体就是设备出现的漏油状况。配电柜中,若进行小型变压器的装设时,由于渗漏油问题的发生,使配电柜下部的坑内出现许多的机油,且这种现象一般不容易被发现。由于零部件与油箱联接处的密封情况不佳、存在焊件和铸件的缺陷等现象都会促使渗漏的发生,另外,设备受到振动、运行中额外荷重也会影响这一问题的发生。同时,因为设备的内部故障,油温会不断的升高,因油体积膨胀而发生的漏油问题也是非常的多见。

3.1.2 引线故障:接线柱松动、引线烧断等都是引线故障的主要问题。如果接线柱连接引线部分时,出现松动现象,将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而引线之间的焊接出现缺陷时,就会引起开焊、过热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