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范文

时间:2023-06-30 15:47:01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

第1篇

一、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而设计的方案。特别在当今课堂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导学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得到教师的认可。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高效地传授给学生,是化学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前的最重要一环,所以在化学导学案中要突出明确学什么和探究式合作两个基本的教学目标。

在“燃料的利用和开发”的学习中,知识与技能是“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是“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重点与难点是“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能源的优点”。在导学案的设计时就要有所侧重,设计出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探究性问题。如“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知识点的设计:

1.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哪几方面原因?

2.酸雨的形成:_______、________。

(1)实验探究:“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2)酸雨的危害:______________。

(3)防止和保护的措施:____________。

3.汽车的尾气污染:_______________。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和影响,目前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平时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有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三部分,每个单元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测验案。在导学案的设计,我比较注意“归纳总结”的版块,有学生学过知识的链接和铺垫,也有与教材紧密相连的内容链接,由点到面的设计探究性问题等。

二、利用多形式,攻克化学概念问题

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发现很多基本概念特别是微观世界,摸不到,看不见,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尽量做到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易于记忆。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因此,对这两组概念要能正确地加以区别。如从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来学习。由此得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非常密切,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用途来判断物质的性质时,关键是看用途中是否含有化学变化,不含化学变化,即利用的是物质性质,含有化学变化,即利用的是化学性质。又如,“溶解度”概念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句子比较长,涉及的知识较多,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在学习“溶解度”的过程中,要弄清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溶剂的量为100克、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克数。抓住了这四个要素,对“溶解度”概念就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

三、利用实验演示法,提升化学课堂实效

化学课的最大优势是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直观地增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忆,还可以增强实验现象总结或结论的能力。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知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可以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元素 化合物 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标准(2011)》)指出:“化学元素论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元素,这是和其他自然学科最大的不同之点,也是化学启蒙和化学前沿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化学启蒙阶段,化学元素观是应当始终给予关注的核心概念。初中阶段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由此可见,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因此,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标准(2011)》中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在教学中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等。

二、加强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

《标准(2011)》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教学,学生有好奇心理,但对化学知识和原理知之甚少,只知道一些生活知识和自然现象,需要通过初三年级一学年的教学走入化学知识的世界中,不断去认识和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因此初中化学教学的成败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笔者在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化学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引导学生爱好化学、想学化学的心理,尽可能进行展示实物、挂图、模型、列表归纳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事,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对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如教学Q2、H2、CO2、酸、碱和盐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物质,再指导学生分别探究,并对相类似的物质进行异同对比。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掌握知识就比较牢固。

三、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

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点虽然“多而杂”,而且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但它们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着某些规律性的联系,教学中必须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性质、存在、用途和制备等方面,这些知识中性质是主线,从性质可以判断物质存在的状态,决定制取、鉴别和用途。因此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质这条线,讲清各种物质的性质,并且有目的、有意识的使学生理解这些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按内在联系考虑问题的习惯。例如教学Q2、H2、CO2等物质时,就着重讲清这些物质的性质,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物质该如何制取、怎样收集,如何鉴别和具有什么用途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的开阔,以后只要知道物质的性质,就可以分析得出该物质的制法、鉴别和作用。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还要充分注重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抓住各物质性质等方面的相似、相反的因素,进行比较、推理、判断和归纳,使前后知识贯通,新旧知识呼应,随着教学的进行,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就联成“网”,而不再是一些孤立的“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理解知识,联系起来记住知识、记忆也更为方便,而且知识也变得系统化、条理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是用金属单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的,同时金属单质可用镁、铝和铁代替锌,可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制取,那么是否还有其他代替物呢?酸是否可以用浓酸呢?这些问题由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局限性,现在可不向学生解释,只有把问题留下等学到酸的性质和金属活动顺序表后,再来向学生进行解释,这样学生对这些问题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四、重视归纳复习和教学

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在初中教学材料中多而且分散,教学某个知识点时,学生是容易听懂和接受的,但却容易遗忘和难以记住,甚至是相互产生混淆。特别是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课堂上学习为主,课后对所学知识不去归纳小结和进行记忆,这样分散的知识点就更容易遗忘。因此,教学中必须采用必要的措施和方法,使分散的知识点集中、归类和分流化,使学生 方便记忆掌握和产生联想,归纳小结和总结复习是通常采用的复习方法,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当学完某个章节的内容后,对照章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采用列表和图标等形式进行归类、对比小结,学生通过这个小结就可以了解和掌握这章节所讲的知识内容;当学完几个章节或所有章节内容后,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分块串联起来复习,使知识形成网络,这样各知识点就不再孤立和难以记忆了,而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学生记忆起来就更方便了,而且有目的的精选一些题型配套进行综合训练,学生就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总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钻研课标和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第3篇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尽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所学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用语含义的理解.教师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例如,在讲“化合价”时,我把化合价变成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铜汞钙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齐全,氧是负二最常见,单质为零永不变.另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向学生展示电子、原子、分子、离子的结构和运动,以及化合物的形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学好化合物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现代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促使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由现象看本质,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形成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例如,对酸的教学,先通过常见的盐酸、硫酸的直观教学,归纳出酸的概念和通性,然后利用酸的通性和概念去分析其他酸,如硝酸、磷酸的性质和用途.另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物质的结构这条主线,突出物质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抓住元素是由核电荷数决定的,核电荷数同时决定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排布又决定元素化合价D元素化合价决定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的结构决定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而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此,对于新课标规定的每个演示实验,教师都应该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要作适当的补充和改进,提高实验效果.

五、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化学教学独特的形式和组成部分,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比较灵活,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及学生自主性较强等特点.化学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实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扩大知识面、经受实践锻炼和发展智能,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发展特长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化学课外活动,并且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化学课外活动.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联系社会学过的课内知识.教师可以采取做化学实验和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许茂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7).

第4篇

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化学这门学科,是广大学生和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谈一些个人建议,供参考。

1.学习化学知识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练习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各种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通过加热一种固体药品或两种固体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到如同制取氧气的装置,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取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有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取氧气的装置一样。

2.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掌握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非常重要。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三学生对概念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也是中考易失分的知识点之一。

(1)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深刻理解化学基本概念。

(2)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相互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是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是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3.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1)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因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差异。所以必须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联系起来学习。

(2)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质用途制备的顺序进行的。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如依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

(3)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即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如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Mg、蜡烛等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所以一定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要认真观察和思考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本质的。对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明确实验目的,对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要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5篇

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化学这门学科,是广大学生和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谈一些个人建议,供参考。

1. 学习化学知识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练习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各种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通过加热一种固体药品或两种固体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到如同制取氧气的装置,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取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有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取氧气的装置一样。

2.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掌握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非常重要。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三学生对概念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也是中考易失分的知识点之一。

(1)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深刻理解化学基本概念。

(2)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相互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是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是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3.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1)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因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差异。所以必须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联系起来学习。

(2)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质用途制备的顺序进行的。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如依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

(3)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即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如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Mg、蜡烛等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所以一定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 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要认真观察和思考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本质的。对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明确实验目的,对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要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6篇

        1. 学习化学知识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练习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各种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通过加热一种固体药品或两种固体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到如同制取氧气的装置,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取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有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取氧气的装置一样。 

        2.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掌握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非常重要。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三学生对概念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也是中考易失分的知识点之一。

        (1)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深刻理解化学基本概念。

        (2)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相互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是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是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3.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1)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因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差异。所以必须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联系起来学习。

        (2)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质用途制备的顺序进行的。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如依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

        (3)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即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如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mg、蜡烛等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所以一定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 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要认真观察和思考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本质的。对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明确实验目的,对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要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初中化学;衔接教学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本人结合在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观点。

一、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等;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这让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通过对比研究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材,笔者认为下列方面应突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1. 化学用语

初中化学对化学用语的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对常见化学反应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述;高中化学要求在初中化学用语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还增加了化学用语的数量,如结构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

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初中化学中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与高中化学中的摩尔质量有密切的联系。

3.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

初中化学仅介绍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要求很低;高中化学中原子结构知识广而深,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也高,常用它来分析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初中化学知识性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内容,高中化学中对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它是高中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5.化合价

初中化学介绍少数元素的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要求比较低;而高中化学要求掌握更多元素的化合价,能正确的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还要利用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6.化学反应与能量

初中阶段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作了介绍,主要学习的是热能的利用,要求较低,而高中阶段要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能量的测定、如何计算能量(盖斯定律),电化学的知识等。

7.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阶段学习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从得失氧的角度介绍氧化还原反应;而高中阶段在此基础上重点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离子反应等。

8.溶液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学习了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和配制;高中化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计算和配制。

9. 碳及其化合物

初中化学对碳及其化合物进行较全面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几种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碳的三点化学性质,以及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和碳酸钠与可溶性碱的反应;高中化学是在初中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碳的多样性、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深入学习并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10. 重要的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初中阶段学习氧气、碳、硫、氢气等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学习的比较少,要求比较低;高中阶段在初中的基础上,再学习的氮、硫、碳、硅、氯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要求的也比较高。

11. 重要的金属

初中阶段学习铁、镁、铝及铜与氧气的反应,镁、铝、锌、铁与酸(盐酸与稀硫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物质的种数少,要求低;高中阶段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铁、镁、铜更多的化学性质,学习铝的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与酸和碱的反应等。

12.酸、碱、盐间的反应

初中化学只讲解几种典型的酸、碱、盐,对酸、碱、盐间的相互变化仅在少数具体物质上,没有上升到类别,尤其盐与盐的反应涉及的更少;高中化学中对酸、碱、盐间的反应要求很高,要求不仅掌握个别还要学会这一类,掌握元素形成的酸、碱、盐间的反应及其规律,不仅会学化学方程式,还要会写离子方程式。

13.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简单介绍部分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模仿着使用;高中化学要求掌握的仪器多,基本操作要求高,操作要求规范。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所以,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高佩德,冯德琴.初中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工作之我见[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