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30 15:46:47

序论:在您撰写数字教学全面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

第1篇

【关键词】高职体;树立;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学习者把握自己的学习。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表现。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同时,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

一、积极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

自主学习决定于一个人的特性。而高职学生是具有较大潜能和发展的。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给予学生情感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完全展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成为体育教学中的真正主体,培养提高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的在实际体育练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在练习中具有挑战性。因此,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二、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原动力,是鼓励和推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巨大力量。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能力,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和锻炼的兴趣,使之成为能动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依据教材,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并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各种障碍,以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让其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只有真正让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建立起来了,才能使学生自身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在体育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变体育锻炼为主动,这样才真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其次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是学生个体的自主行为。因此,我们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赞扬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行为,在练习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标新立异,培养自主练习,富于想象,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博思取长。只有开放式的体育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进,王娜.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4,3.

[2]王建民.因材施教与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教学,2001(4).

第2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02485(2-13)05-041-02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要“健全和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政策”。 目前职业教育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模式在湖北省黄石市、重庆市等地正在开展试点,我校电子技术专业也积极投入这种创新的职教办学模式中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施中职学校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的目的在于:一是有利于推动该专业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二是有利于加快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为电子企业培养出更多满足技术升级需要的员工,满足电子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于技术型人力资源的需求,有效地缓解电子企业用人压力;三是有利于缓解电子企业生产和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的矛盾,调动电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的,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提高中职学校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员的专业技能,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正在探究提高专业技能的措施。

1 明确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对学员加以评价

中职学校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从事电子设备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设备或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的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基于这一培养目标,我们明确应以专业技能为核心评价学员,这种以技能评价学员的方法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

2 重视以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

通过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在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班的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基础理论在教材上都讲得清楚明白,学员自己自学就可以了。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不仅不能淡化,还必须重视、必须加强。理由如下:

首先,要分析学员的特点。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的对象主要为企业职工,均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恰恰就是在基础理论存在不足,岗位工作能力提升的瓶颈就在基础理论上。这就要求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的专业课教学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知识,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理论就是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这两个基点。忽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学习就是建设一栋没有地基的楼房。

其二,技能的掌握和提升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学员通过电子技术应用的教育就是要提高技能,在企业生产和管理岗位上做到游刃有余,特别是在技术更新迅猛的电子行业中,想完全靠经验是行不通的,必须有电子理论作为基础,才能分析电子产品的原理、故障,进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有学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台1kw的空调按照理论计算额定电流大约是5A,但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要配置10A的保险?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牵涉到电工技术课程的功率因数知识,只有明白了功率因数的理论后才会清楚不能用5A保险的原因。

还有学员在处理家属楼顶层水箱的电路故障时,总是无法解决微电控制电路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搞清楚用三极管做开关电路的原理,这需要从电子技术理论入手,明白了开关电路的运行情况,从而能准确地排除这类故障。

3 建设学校实训室,确保技能训练的高效。

我校从1988年开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到现在,已经建立了电工电子实训室、家用电器实训室、技能操作实训室、SMT焊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EDA实训室。这些实训室奠定了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保障。

学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掌握的技能一般来说相对单一。比如说在流水线上的学员往往对焊接技能很熟悉,但对电路及PCB板的设计不了解,对电子产品的调试不精通;而电子产品调试学员又对焊接不熟悉。这就会造成学员技能单一,不能胜任新技术的发展。

在学校的实训室完成技能训练,有助于他们兼顾其他工作岗位、有助于他们容易接受新技术的岗位,当他们提升了技能后,能够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4 以企业为平台,培养专而精的技能人才

第3篇

吴江,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硬件方面基本上接近或达到了省一类水准。如何发挥出教育技术装备优势,服务好教育教学,近几年来,我们根据省、苏州市的统一部署,结合吴江学校的实际,在软件管理一块全面推行“中小学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区每一所中小学校在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配备、管理、使用各个环节的情况动态跟踪管理,做到有案可稽,一目了然。这种量化式的管理手段引进,对全面提升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运用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 江苏省中小学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江苏省中小学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应用能力建设及运行机制建设的具体体现。对于中小学校来说,该系统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装用教室管理、教师档案管理、报表管理等。系统进入中小学校已有4~5年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主要做好了这样几项工作:

抓好学校管理员培训 在省、苏州市两级培训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做好全区中小学校一级的校级管理员培训,外聘专家和区级骨干担任主讲,理论解读和动手操作结合,凡是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人人过关,拿到“上岗证”。在此基础上,建立区级管理员队伍qq群,相互答疑解难,交流促进提高;建立区、片教研组,典型引路,定期活动,共同成长。校级管理员还要负责好本校各科实验室管理员、备课组长、相关任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使他们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去做,确保交流网络的畅通。

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 学校管理员拿到自己学校的代号后,必须一丝不苟地对学校名称、类型、账号、密码等一一仔细核对,不存盲区。学校管理员在完成“修改初始密码”“核对单位名称、类型”“部门登记”“人员登记”“注册用户”“学期设置”“班级设置”“教师档案登记”这些程序后,经过区主管部门业务领导审核,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工作。做到每一步有人做,有人管,有人监督,准确无误。

做好起始台账的建账 利用新账建立的契机,对学校各个实验室、专用教室包括与之相关的储藏室等资产,全面摸清。系统为此预设空间,对号入座,路径分明。这是一项非常烦琐又细致的工作,既要把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方面的大大小小现有资产梳理出来,做好摸底工作,又要根据系统要求,分门别类地把各类资产一一输入到新账中。新账是学校今后教育技术装备建、配、管、用的基础和前提,要确保详尽准确。

抓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如果说上面三项注重的是教育技术装备硬件本身,那么,这第四项工作的重心就落在了软件上了,那就是要把现有的教育技术装备用起来,要根据学科体系、教材要求、学生实际制订出计划,精细分解,做到心中有数,每个学期初,各个学科的教学计划都要及时在系统中体现。

3 江苏省中小学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效果

由于实实在在做好了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吴江区各校教育技术装备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建设更加合理 在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方面,目前学校有什么缺什么,对照省一类装备标准应该添置什么,学校和装备部门都清清楚楚。装备部门据此深入各个学校,一起研究,制订新一轮的建设规划,为推动装备工作科学开展奠定了基础。

配置更加及时 教育技术装备的底子清楚了,每个学期各个相关学科的教学实验及其所需要的物品(包括易碎易耗品)等都可以基本确定,采购配置,以保证实验的正常开出。近几年来,我们教育装备部门每年组织两次全区性的教育仪器、设备征订,并通过政府采购办公开招投标,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又保证了公开公正公平。配置的及时到位,满足了各所中小学校每个学科的教学包括实验教学的需要。

管理更加科学 以前,教育技术装备方面的记录,全是手工操作,各类记载本、账册一大堆,即使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也难免出现滞后和漏记的现象,更不要说不规范、不连续、账物不符、不易查询、修改不便、难以统计等情况了。系统的运行,改变了传统管理方式,实现了管理手段的科学化。需要指出的是,从传统方式过渡到系统管理,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这几年就重点在做这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宣传―培训―指导―研讨―示范―展演,一步步引导大家把系统规定要做好的前期工作一一做好,少留或不留尾巴。

使用更加到位 作为教育装备部门,以往我们对各校使用情况都有检查考核,尽管各类记录本子、台账一大摞,但“人为的痕迹”――假、补、抄现象时有发现。系统的试行,开始较好地扭转了这些现象。要做的实验,期初教学计划已经确定,时间也基本排定,任课教师必须提前开出实验所需要的器具、物品,请实验室管理员先准备就绪(如果任课老师疏忽了,实验室管理员就会主动与之联系,了解原因)这样一来,每个必须做的实验基本上都得到了保证。现在每个学期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这方面的检查考核,只要在系统中“点点看看”并多选几所学校进行比照,再现场查看实验所需的易碎易耗品消耗情况,便可以对设施设备应用做出基本评估,促进了学校教育装备有效应用。

4 江苏省中小学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优势

系统从试行到逐步进入正常运行,总体发展是健康顺利的。几年来的实践表明,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真实性 每所学校、每个子项、都要做到定期及时上传,反馈渠道畅通,人为因素减少,造假、后补、抄袭之类的情形基本没有了。而且,同学校(包括不同学校)、同年级、同学科之间可以放在一起比较,真实性大大提升。

实效性 现在吴江的学校,已经能够满足开好两人一组的实验的需要,彻底改变了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分组实验蜻蜓点水等现象,针对性强,实效性好。

第4篇

关键词 数字化时期 影视教学 高校改革 实践创新 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1与时俱进,高校数字影视教育教学助推传媒业改革与发展

1.1切实树立科学育人理念,推进高校影视传媒教育教学改革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教育正阔步迈向现代化,处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时期”。要在深入分析当前影视传媒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找准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树立全面科学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关键、以教学质量为生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教育教学基础保障条件建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促进我国影视传媒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1.2不断完善影视专业教材建设,推进高校数字影视传媒教学改革

根据数字化时期影视传媒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需站在时代前沿,统编一套全国系统完善的影视传媒专业教材。在编撰影视传媒专业教材和教学大纲时,要针对不同专业与不同层次的影视教学需求,拟定不同的内容,切实把握好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影视传媒教育内容的深浅度,去除过时繁杂的理论和技术,加入最新的数字影视传媒理论和数字技术研究成果,并在教学方法上及时进行改进,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改革创新,多渠道全方位提高新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质量

2.1采用直观性教学手段,提高数字影视传媒教学质量与效果

采用多媒体等工具进行影视教学,能够有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中,可采用专业数码相机、数字高清摄像机等器材进行操作示范,现场指导学生,使其从示范实例中学习影视技术和技巧,感悟影视创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影视专业技能。用形象直观的优秀影视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影视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为今后的影视创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2.2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

面对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牢固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积极探索构建人才开发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打造出一批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数字影视传媒人才。积极建立“校企共建”模式,积极为全国广大影视传媒机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使高校影视传媒教育真正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影视传媒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多措并举,全面促进数字影视传媒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3.1更新高校数字影视教学内容,满足当前影视教育发展需求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高校的影视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上要及时调整,以满足当前影视传媒业的发展需求。影视教学中要相应增加数字影像拍摄及后期数字技术制作等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观念,拓展影视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大学生欣赏与评判影视作品的能力,使之能够多侧面地运用影视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创作出富有时代特征与个性的影视艺术作品。

3.2渗透前沿影视教育理念,为高校数字化教学提供新鲜血液

影视教学中应融入当前最前沿的新观念,以便使高校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与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同步。一是渗透学科前沿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影视艺术素养。二是整合优化实验资源,及时整合、优化、更新数字影视传媒实验设备,开放数字影像、多媒体、广告、广播电视等实验室,为学生搭建自主实践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三是有机结合影视传媒教育教学体系,运用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多维的空间形象直观地学习、理解影视作品,增强数字影视传媒艺术教育教学效果。

3.3改革影视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影视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一是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增强影视传媒教育教学效果。二是运用范例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优秀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开阔影视创作的思路。三是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彰显影视传媒艺术的表现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四是采取集体创作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与想象空间,全面提高影视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作为影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和诞生摇篮的高校,要切实加强数字影视传媒教育教学工作,以顺应数字影视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从而推动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的数字影视传媒事业的领航人,全面推动我国高校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以及在国家所倡导的“互联网+”社会发展前提之下,“互联网+教育”必然成为当前社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而且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数字资源的广泛使用和各种学习媒体的大众化,必将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引起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甚至不久的将来会在教育界引起一场革命[1]。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非常时期,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三五”建设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这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快速推进等方面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这也是继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关键期。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问题,利用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解决城乡数字教育鸿沟,促进义务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新的突破口[2]。因此,继续深化农村小规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建设不容懈怠。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自从《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颁布之后,全国28个项目省份开始响应,各地积极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首先,开齐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其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安徽和湖北等地探索了同步课堂、传递课堂等针对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中心学校或县镇学校教师通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学生开设过去无法开设的国家规定课程[3];贵州印发文件指导全省教学点开展资源应用;海南组织全省教学点应用现场观摩活动;福建、宁夏等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向教学点无偿发放优质资源;河南建立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支撑平台”提供适用本地教学需求的配套资源;甘肃、宁夏举办了送教下乡的活动,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进行思想指导和技术扶持;四川万源市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人停机不停,师生堂堂用”的局面。各地自创模式、普及应用,对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面实施做出积极努力。尽管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初见成效,但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技术领域内作为一项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在建设和发展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难题,但是要实现数字教育教学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在实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点数字教育设施配置不理想,经费问题受到限制

首先,各个教学点配置好所需的信息化多媒体设备是进行数字化教育的基础,其核心问题在于网络是否畅通无阻,如若不是,则优质教育资源就不可能达到共享的效果。但我们发现这些处于偏远地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五花八门、来源不齐,而且使用问题也比较大;同时宽带也没有完全开通,有些开通了宽带的地区网速也比较慢,基本无法进行教育教学。还有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因为开通宽带需要学校独自承担铺设线路和维护费用,因而也没有开通,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其次,在一些学校多媒体设备安装良好、网络畅通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使用示范课程时发现,示范课程既无法在线看也无法下载,必须进行注册,更有甚者都不知如何使用。由此可看出,优质教育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4]。最后,就是关于经费的问题。由于各个学校多媒体使用的电费、网费都要学校自己承担,为此有些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流于形式,有名无实,这也是一些教学点无法安装宽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

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决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利用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进行教师信息化培训过程中,由于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中缺乏经验,没能把握住教师信息化培训内容的侧重点,进而使得农村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其主要问题在于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培训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和指导思想方面的培训,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进而使得教师的信息化培训脱离了实际操作。其结果便是教师在培训之后并没有真正学会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反倒感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难度太大、对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5]。由于教师信息化培训没有真正落实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本来就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严重丧失了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热情,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3.教学点教师对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缺乏兴趣,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

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偏远地区教学点条件艰苦,缺乏优秀教师,师资问题比较多:如老龄化问题、兴趣问题、低学历问题、配置不合理问题、信息素养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首先,教学点师资问题的薄弱性是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再加之许多客观原因,山区教学点极其缺乏优秀的年轻教师,主要还是由代课教师、转正教师以及大专毕业生构成。因此他们与正规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他们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能够满足与信息化教学相对应的学科基础。同时对信息化教学缺乏热情与兴趣,面对新生事物不够积极、不愿意去学习,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讲授。其次,教学点教师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这主要是由于其教学点教师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6]。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正规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技能都比较全面,可以给教学点带来新的理念,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二是教学点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文和数学教师比较多,而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则严重缺乏。

4.教学点信息化教学设备缺乏专业维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

从目前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看,其共同的不足之处是每个学校几乎都没有专业的多媒体设备维修人员。所以每当教学点遇到多媒体设备的维修问题时,学校便只能上报教育局委派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或者停用。根据案例中农村教学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来看,各教学点的信息化教育设备都缺乏这类人才的引用,不能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充分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改进策略

以目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分析、讨论,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是当前深化和持续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必要举措。面对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项目的实施要求,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有效结合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政策依据与理论依据,联系实际,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加强农村各教学点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思想观念

加强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是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7]。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他们对多媒体教学缺乏兴趣,也不主动去尝试,甚至都不愿意去学习多媒体的使用。还有些教师只在公开课或者评优课的时候才迫不得已去使用,主动性不够。这一切教师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对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思想观念不够积极,总觉得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耗时耗力,容易让学生分心。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落后的思想局面,力促农村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

2.选择性能良好、操作简便一致的教育信息化设备

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设备问题,建议选择其工作性能良好、操作比较简便而且统一的信息化设备。尤其对于农村小规模教学点而言,尽可能配置新的一致的多媒体设备。统一的数字教育资源设备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使用经验的交流,促进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掌握。操作简单的设备可以提高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操作简单的设备也有利于信息技术比较薄弱的教师进行教学。尤其是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落后,因此操作简便的多媒体设备也有利于这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和使用。

3.进行信息技术扶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建议当地教育局加强实践方面的培训,只注重理论与指导思想的培训是明显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充分地利用比较前沿的信息资源,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就明显重要于其理论的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8]。对于这种操作技术比较强的培训,应该力促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开展实地操作演练。比如,近些年兴起的送教下乡,在一线教师队伍中帮助教师进行学习。

4.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保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真正落实,否则光有设备而无人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就流于形式,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也就造成浪费。鼓励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逐渐让他们感受到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从而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之下的教育信息化强度,促进农村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便在长期的数字资源教育工作中可以与教师相互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数字教育资源的大众化也对于农村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实行对口管理原则,加强多媒体设备的维修和看管力度

对于多媒体设备的维修和看管方面,必须加大培养力度。目前各教学点都缺乏相关人员,各地方教育局应该对多媒体设备实行对口管理原则,引进这方面的骨干教师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教学工作中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保证每一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时不受技术的限制。实行对口管理的另一个好处是在引进相关技术人员的同时,也引进了信息技术教师,他们不仅可以进行技术方面的扶持,而且还可以负责学生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如此一来,也就培养了一支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EB/OL].

[3]李英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经济导刊,2016(19).

[4]刘鲜,王瑛,晓晓东.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发展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5).

[5]张文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5).

[6]郭涛,王亮.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7]肖雯.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J].求实,2006(S1).

第6篇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数字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以及在国家所倡导的“互联网+”社会发展前提之下,“互联网+教育”必然成为当前社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而且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数字资源的广泛使用和各种学习媒体的大众化,必将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引起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甚至不久的将来会在教育界引起一场革命。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非常时期,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三五”建设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这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快速推进等方面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这也是继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关键期。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问题,利用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解决城乡数字教育鸿沟,促进义务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新的突破口闭。因此,继续深化农村小规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建设不容懈怠。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自从《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颁布之后,全国28个项目省份开始响应,各地积极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首先,开齐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其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安徽和湖北等地探索了同步课堂、传递课堂等针对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中心学校或县镇学校教师通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学生开设过去无法开设的国家规定课程;贵州印发文件指导全省教学点开展资源应用;海南组织全省教学点应用现场观摩活动;福建、宁夏等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向教学点无偿发放优质资源;河南建立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支撑平台”提供适用本地教学需求的配套资源;甘肃、宁夏举办了送教下乡的活动,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进行思想指导和技术扶持;四川万源市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人停机不停,师生堂堂用”的局面。各地自创模式、普及应用,对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面实施做出积极努力。

尽管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初见成效,但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技术领域内作为一项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在建设和发展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难题,但是要实现数字教育教学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在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点数字教育设施配置不理想。经费问题受到限制

首先,各个教学点配置好所需的信息化多媒体设备是进行数字化教育的基础,其核心问题在于网络是否畅通无阻,如若不是,则优质教育资源就不可能达到共享的效果。但我们发现这些处于偏远地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五花八门、来源不齐,而且使用问题也比较大;同时宽带也没有完全开通,有些开通了宽带的地区网速也比较慢,基本无法进行教育教学。还有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因为开通宽带需要学校独自承担铺设线路和维护费用,因而也没有开通,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其次,在一些学校多媒体设备安装良好、网络畅通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使用示范课程时发现,示范课程既无法在线看也无法下载,必须进行注册,更有甚者都不知如何使用。由此可看出,优质教育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最后,就是关于经费的问题。由于各个学校多媒体使用的电费、网费都要学校自己承担,为此有些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流于形式,有名无实,这也是一些教学点无法安装宽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

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决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利用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进行教师信息化培训过程中,由于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中缺乏经验,没能把握住教师信息化培训内容的侧重点,进而使得农村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其主要问题在于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培训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和指导思想方面的培训,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进而使得教师的信息化培训脱离了实际操作。其结果便是教师在培训之后并没有真正学会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反倒感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难度太大、对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由于教师信息化培训没有真正落实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本来就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严重丧失了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热情,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3.教学点教师对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缺乏兴趣。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

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偏远地区教学点条件艰苦,缺乏优秀教师,师资问题比较多:如老龄化问题、兴趣问题、低学历问题、配置不合理问题、信息素养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首先,教学点师资问题的薄弱性是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再加之许多客观原因,山区教学点极其缺乏优秀的年轻教师,主要还是由代课教师、转正教师以及大专毕业生构成。因此他们与正规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他们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能够满足与信息化教学相对应的学科基础。同时对信息化教学缺乏热情与兴趣,面对新生事物不够积极、不愿意去学习,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讲授。其次,教学点教师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这主要是由于其教学点教师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网。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正规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技能都比较全面,可以给教学点带来新的理念,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二是教学点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文和数学教师比较多,而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则严重缺乏。

4.教学点信息化教学设备缺乏专业维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

从目前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看,其共同的不足之处是每个学校几乎都没有专业的多媒体设备维修人员。所以每当教学点遇到多媒体设备的维修问题时,学校便只能上报教育局委派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或者停用。根据案例中农村教学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来看,各教学点的信息化教育设备都缺乏这类人才的引用,不能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充分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改进策略

以目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分析、讨论,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是当前深化和持续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必要举措。面对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项目的实施要求,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有效结合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政策依据与理论依据,联系实际,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加强农村各教学点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思想观念

加强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是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他们对多媒体教学缺乏兴趣,也不主动去尝试,甚至都不愿意去学习多媒体的使用。还有些教师只在公开课或者评优课的时候才迫不得已去使用,主动性不够。这一切教师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对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思想观念不够积极,总觉得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耗时耗力,容易让学生分心。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落后的思想局面,力促农村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

2.选择性能良好、操作简便一致的教育信息化设备

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设备问题,建议选择其工作性能良好、操作比较简便而且统一的信息化设备。尤其对于农村小规模教学点而言,尽可能配置新的一致的多媒体设备。统一的数字教育资源设备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使用经验的交流,促进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g的掌握。操作简单的设备可以提高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操作简单的设备也有利于信息技术比较薄弱的教师进行教学。尤其是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落后,因此操作简便的多媒体设备也有利于这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和使用。

3.进行信息技术扶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建议当地教育局加强实践方面的培训,只注重理论与指导思想的培训是明显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充分地利用比较前沿的信息资源,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就明显重要于其理论的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对于这种操作技术比较强的培训,应该力促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开展实地操作演练。比如,近些年兴起的送教下乡,在一线教师队伍中帮助教师进行学习。

4.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保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真正落实,否则光有设备而无人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就流于形式,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也就造成浪费。鼓励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逐渐让他们感受到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从而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之下的教育信息化强度,促进农村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便在长期的数字资源教育工作中可以与教师相互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数字教育资源的大众化也对于农村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7篇

全面建设二星级数字校园

教育部推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及措施。沈阳市也曾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和教学深度融合,其中重点就是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据了解,数字校园即是宽带网络覆盖全部学校,接入带宽达到千兆以上,骨干网到二级站带宽达到万兆以上,所有学校建成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所有教室和有需要的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数字资源全覆盖。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去年和今年沈阳市均完成300多所数字校园建设。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全市公办中小学和各区县职教中心完成一星级数字校园建设,部分学校达到二星级;市属10所中职学校(含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部分达到数字校园二星级标准。

到2016年,全市50%以上的公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和全部市属学校完成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部分学校达到三星级;自有校舍的民办学校完成20所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

2017年,全市中小学(含自有校舍的民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区县职教中心,全面完成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不少于100所学校建成三星级数字校园,启动普惠性幼儿园(自有园舍)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今年,沈阳市正式推出“公益学堂”项目,通过教育网络本年度完成8大类2000节网络课程。至2016年,将丰富“公益学堂”课程,打造“沈阳公益学堂”品牌;推出网上家长学校。2017年,还将开发离线学习课程资源,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资源全覆盖;推出沈阳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教育公共服务。

此外,还将重点建设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系统,统筹规划电子学生证融合平台、终端建设,建好教育信息化评估系统、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等。今年已完成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系统市级层面的基本架构;建立电子学生证市级融合平台;区域建成功能齐全的教育门户网站;建立电子学生证区域中心,发放电子学生证,构建基础应用等。

至2016年,将实现覆盖全市各区县的教育远程跟踪管理;完成教育信息化评估系统二期建设;完善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实现市、区两级应用。2017年,普及一生一号一证,完善成长轨迹、综合素质评价等拓展应用;形成较完善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的评价机制等。

建名师空间

利用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加快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今年,推行网络培训、校本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完成全市20%的教师培训任务;全部教师和城区初中以上学生开通网上个人学习空间;启动“一师一优课”活动,完成2万名教师网上晒课;创建30个“名师空间”;评选30个优秀专题教育社区;建立10个智慧课堂试点。

至2016年,将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完成全市60%的教师培训任务;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累计完成3万名教师网上晒课;总结网络教研的创新模式和优秀成果;累计创建50个“名师空间”;评选60个优秀专题教育社区;扩大智慧课堂的试点数量;全部初中以上学生开通网上学习空间。

2017年,将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师生利用个人学习空间开展各种教与学活动;“一师一优课”活动累计完成全部教师的网上晒课;累计建成100个名师空间;优秀专题教育社区数量累计达到100个;累计建成50个智慧课堂。

打造特色数字校园品牌工程

PAD课堂实现“一对一”教学、数字化展示板实时全区教育信息、远程网络资源实现微课程特色建设……沈阳大东区数字校园应用巡展呈现了“数字化”、“互联网+”这些时下热词在教育中的应用成果。灵活多变的各式数字化应用技术,令课堂、校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大东区依托数字校园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宗旨,以“班班通”全面升级和有效应用为重点,以区域特色资源和微课程建设应用为突破口,以大东区教育网为传播平台,以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为支撑,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领域。深入研究探索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翻转课堂和“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创新、远程网络培训及资源建设等领域的问题。

大东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对基础硬件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提升和建设,区内所有41所学校实施了高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并将原有1252个教室“班班通”,全部由原来的“三机一幕”模式升级改造成大屏幕液晶触摸一体机模式。录播教室、IPAD教室、数字化实验室以及数字电视台走入学校,实现了有线与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在数字高清视频监控、信息系统、无线AP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区域平台的统一管控,呈现了区域数字校园建设的亮点。

例如数字高清监控系统,在区域统一平台上可以监控到学校每个点位的情况,实现了区域统一控制;信息系统,可以将区内信息实时到学校的LED、触控终端上,实现信息的点对点;无线网络方面,实现网络全覆盖,数字广播方面,学校教师在操场通过手机即可实现对广播播放内容及节目设定的控制。到目前为止,全区完成了2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二星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四所高中三星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总计投入资金6900余万元。今年底,预计投入2200万元,完成8所二星数字校园建设及14所二星升级三星的数字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