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41:37
序论:在您撰写细胞化学元素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组成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教学目标为: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其中教学重点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难点为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与原来教材相比,新教材中“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的内容存在一些重要变化:一是研究对象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原来研究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现在改为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二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有所改进,不再是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而是在实验材料和方法上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空间;三是教材编写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和“实验”等栏目,让学生在实验与观察、讨论与分析中获取新知识,而不是直接提供结论性的知识信息。教材首先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通过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交流和讨论。“问题探讨”栏目意在激发学生从元素水平探究细胞奥秘的好奇心,并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比较分析,教材正文起始部分交代了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同时,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却大不相同,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不同生物体内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就是同一个多细胞生物体内,其细胞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其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教科书以人体细胞为例,以饼形图的形式,介绍了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和鲜重的百分比,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细胞干重中,碳元素的含量达到55.99%,表明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这对生命有什么意义呢?为本章后续3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一个引子,为最后得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打下一个伏笔。“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则是在原教材实验的基础之上加以改进,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悟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种类,以及不同种生物组织中所含有机物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为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和差异性提供感性认识。
世界是由运动的物质组成的,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也不例外。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具有两重性,既与非生命世界具有统一性,又与之存在着重大差异,尤其是生物大分子,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等。学习本节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从元素、分子水平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统一,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命物质的特殊性,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从分子结构和功能角度阐释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内容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毋庸讳言,学习本节内容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方面由于学习本章内容的时期是在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学习习惯和认知方法需要一个培养期和过渡期;另一方面由于本节内容与化学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联系非常紧密。而高一年级没有开设有机化学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颇感吃力。
二、教学建议
1.利用“问题探讨”,让学生提出问题
由于学生在初三阶段已经学习了元素等化学基础知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下列资料: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见人教版必修1教材第16页),植物体和土壤的部分元素含量的比较表(见表1),人体和玉米细胞中部分元素含量表(见表2),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干重的百分比图(见人教版教材第17页)。
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交流与讨论,最终解决问题。本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故通过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植物体和土壤部分元素含量的比较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组成生物体与组成地壳、组成植物体与组成土壤的元素种类的相似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为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奠定科学基础;同时,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明确细胞与非生物元素含量的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各种元素相对含量大不相同是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利用表2中玉米与人体中部分化学元素及其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思考:不同生物细胞中各种元素含量相同吗?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哪4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最多?什么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在问题探讨中,还可以结合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干重的百分比的饼形图,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上述问题,最后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生物细胞中同种元素含量不同是生物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物质基础;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4种元素含量最多;组成细胞中的化学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分;碳元素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化学元素;生命的物质性和特殊性与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和含量有关。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化学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建议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围绕人体、植物体中元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常见的元素缺乏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例如,缺钙时儿童会出现发育迟缓,牙齿不齐,骨骼畸形,中老年则会出现骨质疏松,易骨折;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锌则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偏食和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婴儿缺碘会患呆小症等。对于植物体,油菜缺硼会“花而不实”,缺锌会患小叶病,缺铁则会出现黄化现象等。
2.利用化学知识,认同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首先通过上述资料分析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在细胞干重中碳元素含量最多,高达55.99%,初步得出碳是构成细胞最基本元素的结论。接着,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以初三所学习的元素周期表为基础,回顾、分析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和碳的化学性质,让学生理解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骨架。学生通过元素周期表,得知碳位于第2周期、ⅣA族,其原子序数是6。教师出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正因为碳原子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丰富的成键能力,
以它为主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构成了已知化合物的绝大部分,碳链真正成为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据此,学生理解碳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但是,考虑到学生还没有学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可以分阶段螺旋式提升,尤其关于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可以在学习了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之后,通过大量丰富的实例,理解碳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就可以了,而不要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另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人体中必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勾画出来,找出这些生命必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3.利用生活经验,推测细胞中所含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含量
由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在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内容后,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建议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定性判断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含量的高低。教师可以设问:人类从其他生物体内获得了大量而丰盛的食物,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你说说各种动植物食品中含量较多的化合物有哪些?怎样提取这些化合物?学生可以从自己日常生活经验中提供信息和结论:西瓜中水分充足、糖分含量高;果汁中含水量高,还含有维生素、有机酸和糖类,因为吃在嘴里有点酸、有点甜;米饭中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动物精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青少年要保证蛋白质足够的摄入量;豆腐中含有较多的植物蛋白,是从大豆种子里提取出来的;动物的肥肉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因为吃起来有一种油腻的感觉,在锅里熬炸后可以提取动物脂肪(荤油),如此等等。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两大类,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在青年教师汇报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参加了这项学校活动,在准备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总结如下: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第2章第1节的内容,也是刚上高中的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在初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再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就会对细胞的知识有全新的认识。通过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自然地过渡到细胞是由哪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组成,这样就对本节课的接受提供了帮助。教材的地位本节的内容可以为本章后几节中具体学习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作铺垫,因此这节内容在本教材中,乃至整个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的衔接上都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设置是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知识与技能是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说出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简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岩石圈与人体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表,培养学生读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干重百分比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及实验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侧重培养学生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崇尚生命物质的和谐之美,珍爱生命。
本着高一新生培养兴趣的前提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复习重点和难点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设置的教法是在新授课过程中,考虑到我校为普通校高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差,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师生问题衔接法、活动探究法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让学生真正被吸引而参与其中得到自信。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精神。问题衔接法是针对学生基础现状,设置一系列问题串的形式,利用多媒体一个一个给出,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教师从中再设置疑问再引导思考,最后所有问题都展示出来,可以一直吸引学生,解决我校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佳、听课不集中的问题。活动探究法内容是结合白板给出一些图表数据,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本节是新授课,学生需要老师不断地提示和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扶”而不代替的度,并及时鼓励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即便在新授过程中也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有了初中的认知,所以面对本节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的介绍并不难,可是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数据表格、统计图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在分析统计结果时往往没有良好的习惯,不能科学分析和归纳,因此在教授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统计图、表格,系统地培养学生读图、表的能力,建立科学生物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直接回顾两个问题,通过答案引入新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学生明白本节知识的由来和节与节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章节联系能力。授课在开始时,讲解新课前在多媒体上明确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课时有目标的学习,对于高一学生,尽快养成有效率的听课习惯。之后,对比表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科学家将地壳与细胞中主要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教师指导学生从表头分析,先纵后横阅读,锻炼学生对比数据的能力。当学生逐渐找出元素种类相近统一性,含量不同差异性后,那么在我们人体细胞主要有哪些元素呢?分析表格,思考,在教师提示下发现规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了生物界起源于非生物界。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关系的了解,渗透德育,生命是物质的,生命起源的神奇。细胞中的元素组成阅读教材或屏幕展示图2-1,图2-2,这样设置是针对学生的基础现状用问题衔接法,设置一系列问题串的形式,利用多媒体一个一个给出,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教师从中再设置疑问引导思考,最后所有问题都展示出来,带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逐渐锻炼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来适应高考能力要求,也通过问题环环相扣的方法,有效解决我校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佳、听课不集中的问题。同时德育引导学生思考逐一问题,在提示中,慢慢帮助我们普通校的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接下来通过多媒体展示资料,提问:微量元素是不是可以没有?同时可以举出很多微量元素的作用,比如铁、锌、碘、硼,此时的学生兴奋点很高,及时引导学生德育,不要挑食,要理性健康选择食物,健康成长。提示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明白了很多生活常识,暗示德育生活是有科学奥秘的,学以致用,学生会很高兴,对生物很有兴趣。细胞中的化合物结合教材谈一下化合物的分类。学生结合教材将无机物两类和有机物四类说出。问题虽简单,却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的能力,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实验时间12分钟左右,指导学生实验,分成几个小组,明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同时提出问题:还原糖的鉴定可以用西瓜汁吗?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不同在哪?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生物的奥秘,让学生陶醉在这个学科里。做完试验及时整理德育养成好习惯,渗透环保意识。课堂小结及练习让学生谈收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有及时总结的好习惯,出示由简到繁的几道练习题,指导学生边做边回顾这一节的知识点。德育也鼓励学生很出色,告诉学生学习生物是快乐的,这个学科可以教会很多健康知识、动手能力。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的习题训练,整理笔记。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时注重突出条理清晰,白板、黑板与学案的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新授课我采用由简到繁问题衔接法和小组讨论法,再师生讨论的动手实验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认识水平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德育,比如爱心、热心、自信心的培养,现在看来,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课后思考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学生讨论合作解题环节,时间有些长,使后面的习题训练环节没有全部完成,最后总结让更多的学生都谈收获会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成熟之处还有很多,我以后会更加努力钻研业务和认真学习!
1.1 教材内容及地位。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的内容,此部分内容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1)组成细胞的元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与差异性)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3)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是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基础内容,而“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又是“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基础。同时,学好“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也是学习后面“蛋白质”和“核酸”的必不可少的知识。
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②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③初步了解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及现象。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②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增强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崇尚生命物质和谐之美,珍爱生命。
1.3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要素和化合物。(2)初步了解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及现象。
分析:确定第1个为重点的原因在于可以使学生树立分子水平上的细胞研究的概念;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了解到“生化不分家”的学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确定第2个为重点的原因,实验的预习是做好实验的基础,课堂上的初步学习与课后的自学是预习不可缺少的,为下节实验课程做了奠基。
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初步了解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分析:如何让学生很自然地从大量元素的概念过渡到基本元素,对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一个难点,可以通过举实例来突破;由于面对的是高一新生,初中实验技能,知识储备都有所不同,可以选择照顾绝大多数学生来进行引导,启发学习。
2. 教学方法
自学导思法――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自学导思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程序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应用。
导入:
前一段时间,老师遇到一难题,因为老师不是本地人,初来时,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吃药也不管用,大概持续了五六天后才恢复了正常。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水土不服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无机环境,比如水,空气,土壤等等都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水由H、O组成等,那么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或生物,其体内的元素与当地环境中,尤其是水土中的元素保持着一致性。这叫人和一切生物与当地元素保持平衡。一旦远离故土到异乡去生活,一时适应不了新地方的元素环境,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新地方水土中的元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或生物体内,逐渐改变体内的元素含量,使之再次达到新的平衡,水土不服就会逐渐消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那我们人体及各种生物体内到底都有哪些元素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第二章第一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组成细胞的元素。
刚才我们说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的元素组成我们知道H和O,接下来,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地壳以及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16页左上角。
(1)引导学生从“元素种类”和“元素含量”两方面来看。使学生明白组成。
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组成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进而使学生总结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统一性”和“差异性”。教师总结:“统一性”和“差异性”。
(2)教师演示课件。
a.比较不同,引出“鲜重”与“干重”的概念。
b.根据课件引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元素”的概念,并举例。
c.作出口诀,留1分钟快速记忆。
(3)小检测。
①黄金搭档中Ca、Fe、Zn、Se(硒)中哪些是大量元素,哪些是微量元素。
②东北虎和非洲象相比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较大。
3.2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刚才我们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元素,那同学们想一下,我们现在做这样一个实验:按严格的细胞个元素含量,比如取一两公斤的最基本的元素-C,按比例加入大量元素-H、O、N、P、S、Ca、Mg、K,再加入一些微量元素,进行搅拌,那同学们想一想在桶里会有生命体或细胞出现吗?(不会)从而导出“化合物”等概念。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设计讨论:
①3分钟讨论17页“思考与讨论”请同学代表作答。(小组讨论,询视学情)
②无机化合物。
a.水,分两部分讲解 a1 液态水(举例)a2 结合水(举例)一旦失水30%有生命危险。
b.无机盐,主要阐述其功能。
③ 有机化合物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既是生命活动的实施者有时调解者。(举例)
d.核酸:DNA/RNA
3.3 布置实验任务。
18页-19页实验,教师出示总结的三句口诀,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实验后,说出其含义,鼓励学生自己再总结更好的口诀。(3分钟记忆)
4. 练习与评价
本节内容为2课时内容,此节为第1课时,第2课时为实验课时,为了避免同学不预习实验,留下“三句口诀”让学生翻译,只有认真研读了实验,才能作答;亦可作为进实验室的口诀,不会背者不得进实验室,学生们渴望做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易”、“趣”、“活”。
另外《名师一号》上的习题也难度适宜,题量适中,也可作为课后作业,学生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5. 教学反思
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远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67-02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两者具有稳定的内部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党的十要求全面落实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优秀运动员教育的期望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在不断攀升,而不同时代背景的运动员接受的文化教育形式也有所不同。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运动员文化教育危机和面对社会适应、转型带来的危机为指向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我们改变对运动员文化教育观念的传统认识,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理解不能单纯的或者是简单的停留在单一的“文化知识学习”的低层面上,而应宽泛的、全面的看待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要符合运动员成长的时代环境。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事关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也事关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提出运用远程教育教学的途径来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以及更加连续、开放、全面和方便的文化保障体系。
一、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5份,回收率83.3%,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84.0%(教练员问卷30份,管理干部42份,文化课教师33份)。
二、研究结果
1.现行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认识。《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总体看法一般,且各级各类调查对象的看法也明显不同。从事竞技运动训练的教练员和各级各类管理干部的绩效考核定位于运动成绩的取得等显性指标,以至于他们对目前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还是普遍感到满意的,可以看出工作岗位职责的不同,追求的绩效与指标也不同,教练员和各级各类管理干部注重运动成绩的取得,忽视了运动员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职业生涯的总体发展与规划。从事文化课教学的教师与教练员和各级各类管理干部的看法恰恰相反,如何调和我省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获取与文化教育之间的矛盾,应引起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足够重视。
2.调查对象对现行文化教育体系的认识。科学、优秀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应该是生态的、持续的、和谐的,影响人的观念、提升人的素质、改变人的行为。在有效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的同时,又能够对运动员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现行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满足运动员文化学习需要及适应性的评价不高,改革运动员现行文化教育体系已成必然。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对于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来说,文化多样性亦是良好文化生态的必备前提。我国运动员由于专业化年龄偏早,特别是体操、游泳、乒乓球等项目,部分运动员不能得到完整的文化教育,同时又受到某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扰,整个竞技体育队伍忽视文化教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运动员文化教育时,要运用动态的、连续的观点,把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具体的环境之中加以研究,注重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与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与反作用,有利于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与和谐发展,这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三、构建陕西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远程教育系统的必要性与新构架
1.构建陕西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远程教育系统的必要性。我国对运动员的教育管理通常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特别是我省对运动员的管理。从人的发展角度看,不同时段,自然生理、心理状态则不同。不同的社会类型和不同的人群,其文化素质有所差异,但那也只是因为各自所属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程度有差异而已。物质或精神同人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最密切,可以说没有人类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物质或精神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运动员是社会人,自然离不开对物质的需求和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但运动员精神是运动员文化的核心,应该象征社会团结、奋进、拼搏的力量。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性质。而远程教育作为现代互联网与教育的完美结合,使得运动员可随时随地借助当前互联网对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学习。
2.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新构架。文化是文明的基础,只有人类文化的发展达到相当的水平时,文明才会产生。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教育系统,逐渐形成了“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调研显示,当前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力度相当薄弱,存在着办学体制有待完善、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施与师资结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我省竞技体育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大课题。
物质或精神同人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最密切,可以说没有人类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物质或精神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运动员是社会人,自然离不开对物质的需求和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但运动员精神是运动员文化的核心,更应该象征社会团结、奋进、拼搏的力量。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呈现出与时俱进的一些新的特点。当前竞技体育中的文化教育由其内部自己办教育来解决,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结构不严谨的情况下,构建一个合理、科学和系统的文化教育体系是极其重要的。
四、保障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远程教学系统架构设计
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整合涉及面较多、层次较多、职能部门较多。由于运动项目本身的差异,导致出成绩的年龄也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保证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要接受不同学段的教育,推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多层次性开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我们将不同的学历和层次进行分类,并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呈现给不同的教师,以此保障该系统的多层次需要。
对该系统的设计,我们采用B/S模式,将整个系统分为三层架构的方式,通过网页将客户的请求直接传递给用户。其具体的层次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五、实施建议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优秀运动员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青春与力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应遵循历史性、社会性和阶段性的特征,探索依托远程教育、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多种办学形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对上述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构建,整体提升了运动员自身的文化和素质,从而为保障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动力。同时能加快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重视和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建立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和我省实际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系统,确保优秀运动员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木华.论运动员文化生态建设[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5):30-33.
[2]李江,蔡明明,苏新荣.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14.
[3]虞重干,等.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报告[J].体育科学,2008,(7):26-36.
[4]刘英梅.论专业运动员的文化教育[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75-78.
[关键词] 贝母素甲;K562细胞;氧化-还原;细胞增殖
[中图分类号] R733.7;R2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c)-001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imine on cell proliferation of human leukemia K562 cells and the function of redox imbalance in this progress. Methods The human leukemia K562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fter K56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peimine at concentrations of 50, 100, 200, 400 and 800 μmol/L for 24 h, the cell proliferation was measured by 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 And 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of peimine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Bliss method. The changes of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glutathione (GSH) concentration were detected using spectrophotometry. Results Peimine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K562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e IC50 of peimine was 238 μmol/L. Furthermore, peimine could promote the ROS production and glutathione (GSH) depletion. The balance of oxidation-antioxidation function destroyed. Pre-incubation with antioxidants GSH or N acetyl cysteine (NAC) almost abolished the effects of peimine.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therefore shows that peimine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in K562 cells. The redox imbalance may play a key role in this process.
[Key words] Peimine; K562 cells; Redox; Cell proliferation
浙母为临床常用止咳化痰中药,始载于《本草正》,为贝母属植物浙贝母(Fritillat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1]。贝母素甲(Peimine)是浙贝母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2],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能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耐药现象[2-7]。以浙贝母为君药的复方淅贝母颗粒能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临床缓解率[8]。尽管这些研究提示贝母素甲具有抗肿瘤活性,但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鄄kemia,CML)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依然甚少,诸多相关问题有待厘清。
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同时,细胞中还存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GAT)等构成的抗氧化系统,可清除过多的ROS,避免细胞受到过度的氧化损伤[9]。ROS的生成与清除之间的动态平衡使细胞处于一个正常的氧化-还原状态,维持细胞生长、增殖等正常生命过程[10-12]。此状态的失衡会导致细胞活力下降,甚至死亡。Bcr-Abl突变的CML细胞ROS水平比正常细胞高,对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更为敏感[13]。一些药物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ROS爆发、GSH含量下调,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的效果[14-16]。
对此,本项研究采用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为体外研究模型,试图从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变化的角度分析贝母素甲对人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机制,为贝母素甲用于人白血病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由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保存。
1.2 实验药物
贝母素甲(Peimine,纯度> 98%)产自美国阿拉丁工业公司。称取21.6 mg贝母素甲,采用0.2 mL无水乙醇助溶,再加19.8 mL RPMI 1640 培养基,配制成50 mmol/L工作液,过滤除菌,保存于-20℃备用。
1.3 主要试剂及设备
培养基RPMI 1640与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BS)为Gibco公司生产;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和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产自Amresco公司;还原型谷胱苷肽(glutathione,GSH)、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NAC)、GSH检测试剂盒(S0053)和活性氧检测试剂盒(S0033)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CO2培养箱为德国Heraeus公司产品,超净工作台产于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购自日本Olympus公司,ELX800全自动酶标仪产自BioTek公司,Infinite 200 PRO全波长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产自瑞士TECAN公司。
1.4 实验方法
1.4.1 细胞培养 K562细胞培养于RPMI 1640培养基(含10%FBS),培养环境为37℃、饱和湿度、5%CO2,3d传代1次,收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
1.4.2 细胞增殖的检测 将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4×104个/mL)同步化后接种于96孔板内,每孔加细胞悬液100 μL。各药物组加入贝母素甲至终浓度分别为50、100、200、400、800 μmol/L,空白对照组加等体积的药物溶解介质。清除剂实验中,用GSH(5 mmol/L)或NAC(5 mmol/L)分别预处理K562细胞1 h,然后进行相应的药物处理。加药处理24 h后,每孔加MTT至0.5 mg/mL,常规培养3 h,离心弃上清,加100 μL DMSO溶解沉淀。采用570 nm为主波长,630 nm为参比波长,测定各孔光吸收值(A值)。细胞增殖抑制率=(1-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药物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Bliss法。实验重复3次。
1.4.3 细胞ROS含量的检测 参照文献[17]所述方法进行测量。大致如下:同步化适量的K562细胞并随机分组。以不同终浓度贝母素甲处理的为药物组,以加等体积药物溶解介质处理的为空白对照组。抑制剂实验中,采用ROS清除剂NAC预处理细胞1 h,然后进行相应的药物处理。常规培养细胞9 h后,各组细胞加ROS特异性荧光探针DCFH2-CA至10 μmol/L,37℃避光培养30 min,收集并用无血清细胞培养液洗涤细胞。采用激发波长488 nm,发射波长525 nm,于全波长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检测。以相对于空白对照组的倍数表示各组的ROS含量。实验重复3次。
1.4.4 细胞GSH含量的检测 按“1.4.3”所述方法分组并处理细胞,常规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PBS洗涤1次,加入适量蛋白去除试剂溶液,振荡混匀,反复冻融破碎细胞,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测定。具体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405 nm处检测光吸收值,计算GSH含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贝母素甲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
利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是分析细胞增殖的一种快捷、常用的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各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0、200、400、800 μmol/L浓度组的吸光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升高。贝母素甲对K562的IC50为238 μmol/L。上述结果提示贝母素甲对K562细胞增殖存在抑制作用。见表1。
2.2 贝母素甲对K562细胞ROS生成的诱导
应用DCFH2-DA荧光探针检测贝母素甲对K562细胞ROS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贝母素甲100、200、400 μmol/L处理组的ROS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1.41±0.17)倍、(1.81±0.18)倍和(2.19±0.18)倍。统计学分析表明,贝母素甲可诱导细胞ROS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呈现出剂量依赖性。采用ROS清除剂NAC预处理细胞1 h,然后再添加贝母素甲(400 μmol/L)处理,K562细胞ROS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与贝母素甲(400 μmol/L)处理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贝母素甲诱导细胞ROS的增加受到NAC抑制。提示贝母素甲可以诱导K562细胞ROS的生成。见图1。
2.3 贝母素甲可引起K562细胞GSH含量的下降
研究结果表明,贝母素甲可以引起K562细胞内GSH含量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00、200、400 μmol/L贝母素甲处理可分别使GSH含量下降至空白对照组GSH含量的(72.01±9.15)%、(64.60±5.29)%和(50.89±3.34)%,具有量效P系。这提示贝母素甲可能抑制K562细胞内GSH生成或促进其消耗,下调细胞内GSH含量。见图2。
2.4 氧化-还原状态的失衡参与贝母素甲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
结果显示,NAC或GSH能有效逆转贝母素甲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利用NAC清除过多的ROS或是直接补充GSH,可避免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失衡。这提示氧化-还原状态的失衡在贝母素甲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见表2。
3 讨论
浙贝母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痰药物,具有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之功效。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贝母素甲的抗肿瘤作用颇受关注[18]。胡凯文等[7]率先报道贝母素甲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体外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本研究亦证实贝母素甲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
细胞内正常的氧化-还原状态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细胞内ROS大量产生或抗氧化防护系统(如GSH)功能的下降,可导致氧化-还原状态的失常,造成细胞氧化损伤乃至死亡。一些抗肿瘤药物通过诱导K562细胞大量产生ROS,下调GSH含量,改变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抑制K562细胞增殖,杀伤细胞[10,14,19]。GSH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抗氧化肽。有证据表明,细胞内GSH含量变化与某些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相关。郑智等[20]报道复方浙贝母颗粒协同阿霉素可降低人白血病细胞移植瘤组织细胞中GSH含量,抑制抗氧化酶的表达,提高难治耐药性白血病临床缓解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贝母素甲处理可改变K562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具体表现为贝母素甲处理引起K562细胞ROS水平上调,细胞内GSH含量下降。这导致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失衡。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采用ROS清除剂NAC(5 mmol/L)或GHS(5 mmol/L)预处理K562细胞1 h,再给予贝母素甲(400 μmol/L)干预24 h,随后进行MTT检测,分析氧化-还原状态失衡与贝母素甲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的相关性。ROS清除剂NAC的预处理和GSH的补充几乎完全消除了贝母素甲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这些结果说明贝母素甲引发细胞内氧化-还原失衡可能是其抑制K562细胞增殖,具有体外细胞毒作用的重要机制。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贝母素甲能抑制K562细胞增殖。在这一过程中,贝母素甲调节了K562细胞内ROS和GSH含量,破坏其氧化-还原平衡。活性氧清除剂NAC和GSH的处理能抑制贝母素甲的上述效应,提示氧化-还原状态影响贝母素甲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卓诗勤,张浩,丁弋娜,等.硫熏和鲜切浙贝母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 34(3):618-621.
[2] 黄长煌.蒸发光散射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8):139-141.
[3] 谌海燕,陈信义.贝母素甲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2,40(4):12-15.
[4] 王冰,宋锐,牟宗玲,等.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相关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7):946-948.
[5] 刘韦],邹富胜,李东华.浙贝母抑制耐药肿瘤P糖蛋白的活性组分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2(4):379-382.
[6] 唐晓勇,唐迎雪.浙贝母碱对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观察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2,52(18):4-6.
[7] 胡凯文,郑洪霞,齐静,等.浙贝母碱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12):33-34.
[8] 李冬云,陈信义,姜靖雯.复方浙贝颗粒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2):85-87.
[9] 陈俊宇,李俊玮,梁源,等.活性氧:肿瘤进展的双刃剑[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9):1598-1600.
[10] Song W,Hu P,Shan Y,et al. Cartilage polysaccharide induces apoptosis in K562 cells through a reac,ve oxygen species-mediated caspase pathway [J]. Food Funct,2014, 5(10):2486-2493.
[11] 段坦然,孟春春,唐兆新,等.活性氧在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6,38(10):1295-1301.
[12] 杨梦祺,刘盼盼,黄蓬.肿瘤氧化还原代谢与干预[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9):16-23.
[13] Landry WD,Woolley JF,Cotter TG. Imatinib and Nilotinib inhibit Bcr-Abl-induced ROS through targeted degradation of the NADPH oxidase subunit p22phox [J]. Leuk Res,2013,37(2):183-189.
[14] Khoshtabiat L,Mahdavi M,Dehghan G,et al.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apoptosis in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K562 cells by an active compound from the dithio-carbamate family [J]. Asian Pacific J Cancer Prev,2016,17(9):4267-4273.
[15] 王海娟,张美芝,刘小菊,等.雷公藤内酯醇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10):229-234.
[16] Ak?sakaya H,Tok S,Dal F,et al. β-carotene treatment alters the cellular death process in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K562 cells [J].Cell Biol Int,2017,41(3):309-319.
[17] Yao JY,Wei X,Lu YH.Chaetominine reduces MRP1-mediated drug resistance via inhibiting PI3KAktNrf2 signaling pathway in K562Adr human leukemia cells [J]. Biochem Bioph Res Co,2016,473(4):867-873.
[18] Xiao R,Cui WX,Yang L,et al. Extraction of total alkaloids,peimine and peiminine from the flower of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J]. J CO2 Utiliz,2017,18(2):283-293.
(宿迁学院五系,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宿迁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环节,科学地进行学生职业规划测评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依据朗途职业规划测评系统,组织宿迁学院五系新生在接受系统教育与提示之后进行测量,并以学院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精神为指导进行的一次报告分析。一方面,这些分析会为系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直接的数据参考;另一方面,这也为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关键词 :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31—02
收稿日期:2014—01—10
作者简介:高雷(1986— ),男,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五系专职政治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分析报告依据的理论预设、分析的维度以及数据源都取自于朗途职业规划测试系统。朗途职业规划测试系统可以对学生个体稳定的性格特质以及创业的深层次动力进行测试,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测试情况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从测试的指标项目来看,该系统设计了岗位与学生特长、与学生的动力驱动类型之间的匹配参考。通过综合的测量结果,可以让学生个体发现自身职业获取的短板以及具体的改进方略。
学生个体在获取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参照系之后,也懂得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现实途径。同时,我们应该提醒每位参与测试的学生:无论是自身稳定的性格特质,还是个体的动力类型,都是具有“先赋”意味的。它的稳定与独特只是相对的。随着生命成长历程的延续与生活情境的变迁,个体的知识库和经验都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并影响学生的个体性格特质与职业选择的动力类型。这些都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结合宿迁学院五系新生在朗途职业规划测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统计规律,我们尝试着分析本届新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的状况,并期望分析过程能够为我们之后的具体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参评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五系新生的性别分布比例为女生占71%,男生占29%,女生的数量几乎是男生的3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成长环境、社会角色期望以及个体层次心理因素的影响,性别因素在职业规划中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五系新生年龄分布范围是19~20岁的区间范围,这与全院新生的年龄段分布是一致的。
二、与个体职业规划测评相关的指标维度分析
(一)性格特质类型维度
从数据显示来看,学生在职业规划受性格类型影响的元素中,“内向感觉 情感 判断”与“外向直觉 情感 判断”的两端分布较为均衡。一方面,证实了新生对本次测评的参与程度比较高,而且在填报测评报告时价值比较中立;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每一位指导教师要在这两种类型性格匹配的职业种类中做好指导,并兼顾到其他性格类型的职业匹配,帮助学生发掘资源,整合有益信息,针对学生个体性格与职业的匹配衔接,做好进一步的指导工作。同时,通过分析得知,男生与女生在性格特质普遍分布情况上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也就告诉我们,除了在性格特质整体分布上要综合关注与学生相匹配的职业规划路径,同时,也不能忽略性别因素对性格特质的影响。当然,这一过程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成长环境、社会角色期望以及个体层次心理因素对性格特质的影响。
(二)职业规划的深层次动力源维度
1.成功愿望指数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五系新生有职业获取成功强烈愿望的,只占学生总数的1/5,如果将这部分学生的过往经历与学生的成功愿望指数相关联,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是否具有积极主动、努力进取的相关因素就可以从其过往的生命成长历程中窥探一二,这也为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分类教育提供了可能。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涵盖着学生职业目标设定、新情境的驾驭以及自身位置的定位等指标体系,而这些也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与指导提供了维度参照。
2.挫折承受指数
挫折承受指数是指针对受测者在面对挫折、失败与困境时的心态、情绪与行动的可能性的测量。调查显示,宿迁学院五系新生中有近半数的学生在面对失败与困境时表现出的承受能力较低。这也就提示我们要在学生的抗压能力方面进行有益的引导与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引入移情体验与想象获取的技巧,更为关键的是能够将这方面的引导与教育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与案例中。
3.人际交往指数
人际交往涉及互动过程中的“镜中我”的内心认知与对互动本身的意义的界定与意识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五系新生中有超过1/3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境,表现出与人交往的动力不足、与人交往的技巧不够、与人交往的程度不清等状况。人际交往是个很传统的社会心理问题。职业规划专项测试中所显示的学生人际交往系数分值只能作为一种参照。但交往也是有基本准则与要求的,如从容的心态、道德的规范、民族的风俗与地域的特点等,这就需要我们准确地把握与有针对性地对待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4.影响愿望指数
影响愿望指数反馈的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状态,即要求或希望别人按照自身想法行事的愿望程度。这类动力指数在五系新生群体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95后”学生的群体特质,也给了每位教师一个提示,即要适当地引导他们学会积极地与人交流互动,懂得“谦让”、“团队”与“包容”。“谦让”会让自身变得懂礼节、明事理;“团队”能汇聚众智,成就事业;“包容”能体现涵养,彰显气度。而这些都是我们职业、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以上四个方面的动力类型源构成了影响学生个体职业规划的重要的内在影响因素。它的具体体现是动力类型归类,如向着职业目标努力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主宰型、寄托型、满足型与自强型;在面对挫折、困境时所体现的承受类型(这是逆向的动力),有开拓型、坚守型、安定型与尝试型。
这些性格类型与动力类型测试分类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职业规划中进行职业定位。而这一过程的具体依据是学生在这些指标体系中所集中体现出的个体职业规划的长处与短板。因为这些长处与短板的形成是基于具体性格特质测试与动力类型归类的,反映的是个体情况,这是提供职业规划个别化指导的重要基础。长处与短板最终又成为职业选择与规避的重要参照,显得直接明了,为学生在自身的职业定位与今后的职业角色扮演中进行积极的知识技能储备指引了方向。这正是职业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所在。
[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3]初宇平,姜鹤,孙云龙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本章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两节教材。第一节教材需用1课时教学,第二节教材需用2课时教学。此外,有1个学生实验。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接着,讲述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三方面内容。
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内容,一开始就指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紧接着以玉米和人体为例,将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含量列成表。通过对表中内容的分析,概括出两点:一是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O、H、N;二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含量相差很大,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
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的内容,首先强调指出,在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这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接着,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关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内容,主要是从组成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的相同和不同,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点是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的事实,来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另一点是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与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比,两者相差很大的事实,来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首先,明确提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无机化合物的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然后,依次讲述构成细胞的这6种化合物。,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关于无机化合物的水,着重说明它在细胞中含量最多;水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和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含量不同;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水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最后强调指出,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关于无机盐,强调指出它在细胞中虽然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中,但是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无机盐既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又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关于糖类,主要说明它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它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其中的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淀粉、糖元等是重要种类),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重要作用。
关于脂质,主要说明它由C、H、O3种元素组成,一般包括脂肪、类,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脂和固醇等;这几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重要作用,并强调指出,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的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关于蛋白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中比较详细地讲述了有关内容。首先,强调蛋白质在细胞中只比水的含量少,大致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它是细胞中各种结构的重要化学成分。接着,说明蛋白质主要由C、H、O、N4种化学元素组成;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由许多氨基酸分子互相连接而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关于核酸,首先明确指出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的作用。然后,说明核酸由C、H、O、N、P等化学元素组成,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以分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大类。
本节教材的最后一段指出,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这里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本章中,为了配合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内容,安排了学生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主要是根据某些化学试剂,能够分别使生物组织中上述三种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生物组织中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二本章与其他章的联系
1.本章是绪论后的开篇章,所讲内容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与后面的各章都有密切关系,是学习好其他各章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是讲述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重要基础。例如,讲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会用到磷脂、蛋白质等知识。
3.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与本章联系十分紧密。例如,讲述植物的物质代谢时,要用到酶、水、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等知识;在讲到人和动物的物质代谢时,要用到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知识。
4.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在讲到激素的调节作用时,要用到蛋白质等知识。
5.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在讲到生物体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时,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是重要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