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41:31
序论:在您撰写保险业投资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资金问题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极为突出问题,“融资难”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建立专门的担保机构以帮助中小企业增强融资能力,成为各级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举措。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8月颁布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加快了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财政部也颁布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同时,政府也注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建设。2003年1月生效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指出信用担保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创立与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其在缓解就业压力和拉动民间投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对担保行业法律保护力度,为我国的信用担保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新机遇的河南省,目前已经有担保公司近600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出资参股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有166家,其余均是以企业法人注册的民间担保公司,比例占到三分之二。从最初的凤毛麟角,到如今担保公司数量不断创新,经过近10年的发展,河南担保行业已经由探索阶段逐步走向了成熟。但有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1.民间担保公司的“资质”问题。
目前以河南省为例在工商系统注册的500多家担保公司,真正拿到担保机构备案证的只有264多家。也就是说有过半担保机构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实际上,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可见蓬勃发展中存在着巨大隐患。备案证是自2008年开始,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开始,主管部门对监管的认识加强从2009年开始发放的。自2011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主管部门将对已经具备担保机构备案证的264家担保机构进行筛选检查,合格的担保机构将其担保机构备案证由国家工信部制作更换为经营许可证,不合格的则不予更换。也就是说,今年5月31日之后,是否具备国家工信部制作的经营许可证将是判断担保机构是否正规合格的一个明确标准。
2.民间担保公司经营趋于“同质化”竞争特点。
何谓同质化竞争?它主要是指同一系列的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外观设计、产品性能、使用价值、包装与服务、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于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用价值逐渐趋同。“同质化产品竞争”形式在民间担保市场上愈演愈烈。从目前来看,民营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缺少与银行合作、担保产品较为单一,市场竞争激烈,担保公司的同质化十分严重。近八成的民营担保公司开展的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融资信用担保业务,非融资担保类的业务在公司业务占比中很小甚至没有,行业盈利能力整体不强。
3.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亟待加强。
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情况看,担保机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少,风险防范的制度和技术跟不上,代偿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挑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生存下去,或者保证长期的发展,民营担保机构亟须突破自己,跳出重围,首先就要创新。创新不仅体现在业务上、产品上、管理上,还要体现在未来的战略布局上。面对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只有创新发展才能赢得市场,才能避免恶性竞争,取得良性发展。
一、优质服务促进行业发展
近几年随着担保行业的迅猛发展,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担保业务的供需面已然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担保市场已进入充分竞争的成熟市场。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各个公司的业务基本相同,要想取得公司客户量的长盛不衰,价格和服务水平在本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已经成为担保公司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更好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优秀的团队。综观目前的担保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由银行、保险、证券、担保、财务、法律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金融行业知识和丰富的金融从业经历,熟悉银行业的相关流程和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懂得如何规范运作和如何正确地审视金融政策,能够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时刻关注行业变化,及时做好各种应对策略。在这个团队里管理者要有榜样作用,以身作则;员工的态度和自身素质要不断提升,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企业文化会约束员工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同时也让这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全国首期担保经理培训班”于2009年在河南郑州举办,担保经理是在担保机构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运用所掌握的担保知识、所具备的担保经验和综合组织运作能力,在担保企业承担信用管理岗位的中、高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首期毕业的上百位担保经理无疑给诸多担保公司注入"优质的新鲜血液”。
2.诚信。担保公司本身就是从属于服务性行业的信息平台,它成立的宗旨就是更好地为中小企业、个人提供融资、贷款、理财服务,平台的信用就成为客户选择的重要指标,所以担保公司应该以诚信作为公司运作的基石。诚信更多体现在对融资业务风险的把控、对投资客户的承诺。严格的风险把控既是对自身业务平稳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公司品牌的维护,对投资客户的变相承诺。#p#分页标题#e#
3.专业。公司的业务都是与钱打交道,在办理业务时对业务项目的任何不确定或者是迟疑,都会对客户的信任感造成巨大的挫伤,所以,在带领客户办理业务时一定要做到对所办业务所需的各类证件、手续了然于胸。这就要求公司业务员的专业性一定要高,要做到术业专攻。不少公司一直秉承“三不原则”,即“不摸钱原则”:担保投资客户的资金直接打入融资方账户;“一对一原则”:担保投资客户一对一签订合同;“不高息原则”: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利率;以诚信、稳健、安全、优良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4.完善。完善售后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必备的成功信条,客户盈利单及时、准确地送达,交息日的及时提醒等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货币收益与经济领域的收益含义类似,如受教育者的工资、收入水平等。非货币收益的范围则比较广泛,是基于非市场化的角度上,如教育给受教育者带来的心理方面、认知方面、行为方面等的积极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非货币化收益可以具体从受教育者自身、受教育者的家庭成员(配偶、直系亲属等)、国家社会层面等来进行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兼具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对其的投资占据了国家及社会教育投资的重要一部分。根据笔者对部分高校在校生及毕业生的访谈与调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投资所带来的非货币收益,从受教育者个人来讲,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在社会生存的技能和信心等。对受教育者家庭成员来说,也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如正确的认知、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生活水平等。对国家及社会层面而言,越多的人受到高等教育,人们的幸福水平会越高,主要体现在一是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念令其精神层面的满足感较高,二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人们物质层面的满足,三是人们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社会整体更加的民主、文明、和谐。当然,高等职业教育的非货币收益对社会层面的影响还包括相当多的内容,即所谓的“社会溢出效益”,如对计划生育的影响、对子女健康的影响、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对国家凝聚力的影响等等,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幸福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教育回报观点,高等职业教育同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一样,能够为受教育者带来符合一定预期的货币收益与非货币收益。那么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确实如此吗?根据课题组对几所高校的学生、教师、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研及深度访谈,结合教育回报理论观点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笔者发现以下问题:
一、有较大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表示在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方面,并没有达到其入学前的预期。一方面,在择业过程中较难找到与其专业学历相符合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即便是找到了相符合的岗位,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发展空间等也低于其预期,无法提供满足其入学前预期的生活水准。这主要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政策不健全、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及教学体系不规范所致。例如,会计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业后连基本的支票填写都独自完成不了,试问哪家企业会招聘这样的学生?
二、在几所调查的高校中,每年录取的新生未报到的以及在校生因故退学、休学的比例并没有下降的趋势。由于受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形势等原因的影响,有些家庭会改变其教育投资的行为,如已经被高校录取而选择放弃的家庭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比例。此外,有些学生是出国留学,有的是选择先就业,有的则是选择学习数控机床、厨师等职业技能。这些情况的发生跟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缺失不无关系。
三、多数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会跨专业择业,甚至在入校时就做好了跨专业择业的准备。即便是热门的专业,如会计学、酒店管理、机械设计等的毕业生,也会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选择本职专业。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不合理,与企业实际偏差较大,另一方面,学生或其家庭对入学专业的选择没有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而是更偏向于“热门专业”,导致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就业没有保障。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及探讨,提出了以下思路供相关部门及人员参考:
一、健全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及相关政策。例如,专业的选择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像机械设计等理科专业对学生的数学等科目要求适当提高,酒店管理、文秘等对外交际的文科专业对学生的形象等综合素质要求适当提高,具体操作可以采取初、复试相结合的形式。
二、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具体专业要结合具体行业实际,与时俱进。规范专业的课程设置,避免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发生,要保证兼具“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特征,办有特色的专业,办有特色的学校。
(石家庄宝德中小企业担保服务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逐渐走入深水区,投资担保行业迎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08年金融危机后,世能界经济陷入低谷,如何避免投资担保行业的风险成为了政府和相关企业共同探讨的课题;另一方面,随着民间资本的充实,投资担保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以为愈发重要,政府也逐渐明确了其经济地位。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探讨投资担保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介绍其目前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期为有关方面提高有益借鉴。
关键词 :投资担保;现状;前景;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100-02
一、绪论
从一般理论定义上来说,投资担保公司是指个人或企业在向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不直接放款给个人,需要贷款人找到第三方,为贷款人做信用担保的公司。站在业务经营角度,它是指依法设立的主要经营融资性和非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具体来讲,融资性担保业务是指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通常可经营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等业务;非融资性担保业务是指同融资性担保机构及银行开展联合融资担保、工程担保、诉讼担保、民间资金借贷担保等担保业务。
目前我国投资担保公司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在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发展较快。受惠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快速成长且急需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为担保业提供了巨大市场,投资担保行业逐渐形成规模。融资担保公司目前呈现的是一种以中小担保企业为主,多且广,发展良莠不齐的局面。主要表现在,政府相关法律框架不明确,具体实施政策不健全;企业自身风险控制不到位,不重视诚信的积累,同银行等强势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自身权益无法保证;社会对于投资担保公司还有部分抵触心理;等等。
二、投资担保行业的发展前景
虽然投资担保企业目前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但是不可否认,投资担保行业前景依然明朗。近几年,投资担保公司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民间资本大量涌入,表现出非凡的活力就是最好的证明。投资担保公司快速发展的必然性主要来自两方面:
首先,百姓投资理财意识的觉醒。我国传统的理财主要依靠“省吃俭用”和存钱。但是,近几年随着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的理财意识也越来越强。目前,股票、基金、理财产品、房地产等都是发展很快的投资理财方式。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理财方式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障碍。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理财方式本身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风险,普通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渠道;另一方面,很多投资者往往受制于时间和资金量的限制,投资收益往往并不理想。相比较而言,投资担保公司的专业性、大资金量、多元的信息渠道以及较高的信誉担保都是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快速扩张,而且其提供的相关服务也满足的普通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其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流动性紧张和通货膨胀压力持续高涨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生存环境趋于恶化。主要表现为订单量减少,坏账风险加大,融资渠道收窄,现金流紧张等。此外,作为初创型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期和快速成长期内本来就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商业银行为了避免信用违约情况的出现,一般原意将资金贷款投向业务稳定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即是是将贷款投向中小型企业,往往也是手续多,利息高,耗时长,再加上相应的抵押担保。这样一来,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投资担保公司作为一个新型的金融组织,它可以吸收社会上的闲置资金,通过搭建一个中小企业与投资理财客户对接的平台来满足投资者理财增值和企业融资的双向需求。
三、目前我国投资担保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投资担保体系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
正如笔者前文所说,我国投资担保行业发展较晚,社会上的投资担保机构在体系上也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政府担保的份额占有过高的比例,民间资本型的担保占有的市场份额严重不足;第二,国家信誉体系缺失导致投资担保结构中的根基不稳;政府在投资担保行业的监管责任、协调责任和服务责任缺失,很多制度性框架没有完全建立,一些具体政策针对性不强或者短缺不具备可操作性,这导致投资担保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保障机制不健全,企业营运风险大大增加。我们知道,投资担保行业兴起的原因是市场的选择,即在中小企业和普通投资者的资金使用上出现困难时,投资担保企业无疑是理顺了二者的关系,缓解了市场上的需求矛盾。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明确,整的在这期间应该更多地起到宏观调控的责任,扮演社会管理者的角色,而非资金流动的直接参与者。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政府扮演了双重角色,不仅分散了稳定市场和监管经济人行为的精力,而且也违背了市场发展规律,不利于投资担保行业的良性发展。
2.缺乏健全的投资担保会计体系
健全的会计体系是保证企业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由于投资担保行业依然属于新兴行业,针对性的行业会计政策和制度出台的还不算及时。再有,很多中小投资担保企业本身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没有真正意识到金融行业固有的高风险性,不重视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建设。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这些投资担保企业的运作状况普遍良好,资金回笼有保证,会计制度的作用似乎并不明显;然而当经济回冷步入下滑通道,投资担保公司的资金链条便很容易因坏账上升而绷紧,进而引发财务危机。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会计的最终结果也是供外部使用者使用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监管部门,如果缺乏健全的会计制度和体系成了投资担保行业的普遍现象,那么监管部门就没有办法及时履行相应的监督职责,很多风险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积小成疾,很容易再次引发金融危机。
3.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
除了会计制度不健全,缺乏一整套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也是目前投资担保公司面临的一大问题。我们知道,投资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业务都是次级贷款业务(08年金融危机就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这也就意味着投资担保行业本身属于高风险行业,风险控制应该成为相关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主线。然而,目前很多投资担保企业,由于缺少相关管理人才和业务经验积累,内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不少领导为了完成业绩,不惜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很多投资担保项目缺少必要的尽职调查,甚至一再降低担保门槛,为公司的发展埋下隐患。再有,风险管理理念存在偏差,风险控制意识不到位。缺乏全过程风险控制的机制。不少投资担保公司忽视了对客户诚信和还款能力的信息收集,在担保期间不重视对于担保对象的跟踪调查,使得担保对象在其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危机没有及时作出相应反应,错过了担保贷款收回的最佳时机。
四、投资担保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1.建立与银行的联动机制
虽然如笔者前文所说,投资担保公司的主要业务属于次级贷款业务,但是这不意味着当投资担保公司担保企业的银行贷款出现违约行为时就一定会发生代偿损失。要想规避担保风险,避免由于担保对象的违约引发的损失,尽快建立起担保机构同银行的联动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担保公司要加强同商业银行的沟通,在准入机制细则(对风险的评判标准)的制定上尽量同银行保持一致,对于那些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企业,担保公司也要通过风险控制手段化解偿债风险;另一方面,通银行签订协议,以合同条款的形式明确责任的承担比例,避免银行就将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完全转嫁给投资担保企业。当然,联动机制还应该强调业务往来上的协同合作,举例来说,银行和投资担保企业可以共享借贷人的信用资料,通过风险的事先甄别降低共同损失;此外,对于贷款的催收工作,二者也可以通力合作,提高成功概率。
2.建立投资担保行业会计制度
建立投资担保行业会计制度,笔者主要给出两点建议:
第一,投资担保企业要完善内部会计组织建设体系。首先来说就是要完善资金体系。我们知道投资担保企业担保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资金的支持力度的。企业在引进和扩充资金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率问题。站在会计角度,一方面要通过岗位设置和勾稽措施的实施保证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处于严格监控之下的;另一方面要通过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加大会计行为的跟踪监控。
第二,投资担保企业要积极吸纳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通过加强员工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提升企业内部会计运作质量。另外,单位内部还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和“造血”能力。最后,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的建立,通过制定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通过晋升和惩处督促其不断提高职业能力。
3.建立企业内部风控体制
内部风险控制体制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投资担保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投资担保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度和执行力的灌输规范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行为。其次,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强风险管理意识,重视每个投资担保项目的事前尽职调查、事中跟踪监督和事后诚信记录工作,保证投资担保业务的整体可控。
五、结语
投资担保行业是金融领域的一大不可忽视的分支,对于调节资金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投资担保企业的存在也有效的沟通和串联了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和普通投资者。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形成的庞大市场容量吸引了大量资本急剧进入担保行业,各类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发展状况却参差不齐。本文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简介和改进意见,这里仅仅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有关方面能够得到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定远.关于我国投资担保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完善的思考[J].中国-东盟博览,2012,(5).
[2] 钟守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质量的分析与对策[N].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关键词:民间;投资担保;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053-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资金问题已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极为突出问题,“融资难”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建立专门的担保机构以帮助中小企业增强融资能力,成为各级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举措。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8月颁布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加快了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财政部也颁布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同时,政府也注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建设。2003年1月生效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指出信用担保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创立与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其在缓解就业压力和拉动民间投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对担保行业法律保护力度,为中国的信用担保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新机遇的河南省,目前已经有担保公司近600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出资参股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有166家,其余均是以企业法人注册的民间担保公司,比例占到2/3。从最初的凤毛麟角,到如今担保公司数量不断创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河南担保行业已经由探索阶段逐步走向了成熟。但有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1.民间担保公司的“资质”问题。目前以河南省为例在工商系统注册的500多家担保公司,真正拿到担保机构备案证的只有264多家。也就是说有过半担保机构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实际上,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可见蓬勃发展中存在着巨大隐患。备案证是自2008年开始,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开始,主管部门对监管的认识加强从2009年开始发放的。自2011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主管部门将对已经具备担保机构备案证的264家担保机构进行筛选检查,合格的担保机构将其担保机构备案证由国家工信部制作更换为经营许可证,不合格的则不予更换。也就是说,今年5月31日之后,是否具备国家工信部制作的经营许可证将是判断担保机构是否正规合格的一个明确标准。
2.民间担保公司经营趋于“同质化”竞争特点。何谓同质化竞争?它主要是指同一系列的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外观设计、产品性能、使用价值、包装与服务、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用价值逐渐趋同。“同质化产品竞争”形式在民间担保市场上愈演愈烈。从目前来看,民营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缺少与银行合作、担保产品较为单一,市场竞争激烈,担保公司的同质化十分严重。近八成的民营担保公司开展的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融资信用担保业务,非融资担保类的业务在公司业务占比中很小甚至没有,行业盈利能力整体不强。
3.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亟待加强。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情况看,担保机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少,风险防范的制度和技术跟不上,代偿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挑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生存下去,或者保证长期的发展,民营担保机构亟须突破自己,跳出重围,首先就要创新。创新不仅体现在业务上、产品上、管理上,还要体现在未来的战略布局上。面对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只有创新发展才能赢得市场,才能避免恶性竞争,取得良性发展。
一、优质服务促进行业发展
近几年,随着担保行业的迅猛发展,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担保业务的供需面已然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担保市场已进入充分竞争的成熟市场。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各个公司的业务基本相同,要想取得公司客户量的长盛不衰,价格和服务水平在本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已经成为担保公司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更好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优秀的团队。综观目前的担保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由银行、保险、证券、担保、财务、法律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金融行业知识和丰富的金融从业经历,熟悉银行业的相关流程和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懂得如何规范运作和如何正确地审视金融政策,能够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时刻关注行业变化,及时做好各种应对策略。在这个团队里管理者要有榜样作用,以身作则;员工的态度和自身素质要不断提升,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企业文化会约束员工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同时也让这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全国首期担保经理培训班”于2009年在河南郑州举办,担保经理是在担保机构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运用所掌握的担保知识、所具备的担保经验和综合组织运作能力,在担保企业承担信用管理岗位的中、高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首期毕业的上百位担保经理无疑给诸多担保公司注入“优质的新鲜血液”。
2.诚信。担保公司本身就是从属于服务性行业的信息平台,它成立的宗旨就是更好地为中小企业、个人提供融资、贷款、理财服务,平台的信用就成为客户选择的重要指标,所以担保公司应该以诚信作为公司运作的基石。诚信更多体现在对融资业务风险的把控、对投资客户的承诺。严格的风险把控既是对自身业务平稳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公司品牌的维护,对投资客户的变相承诺。
3.专业。公司的业务都是与钱打交道,在办理业务时对业务项目的任何不确定或者是迟疑,都会对客户的信任感造成巨大的挫伤,所以,在带领客户办理业务时一定要做到对所办业务所需的各类证件、手续了然于胸。这就要求公司业务员的专业性一定要高,要做到术业专攻。不少公司一直秉承“三不原则”,即“不摸钱原则”:担保投资客户的资金直接打入融资方账户;“一对一原则”:担保投资客户一对一签订合同;“不高息原则”: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利率;以诚信、稳健、安全、优良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4.完善。完善售后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必备的成功信条,客户盈利单及时、准确地送达,交息日的及时提醒等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二、成立为民营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业务的机构来分散风险
正规的担保机构其实并不需要再担保机构做担保,但随着担保行业的发展,行业中难免存在个别不规范运营的担保机构。目前相关主管部门已经成立了再担保集团,只是目前还没有针对大多数的民营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业务。目前有地方担保协会试将每个成员提取其注册资本金的20%作为保证金,万一协会中有一家担保机构出问题了,就先从这保证金中取出资金代偿给投资者,之后再追究相关责任。这一模式的提出相信将更快促进担保行业稳步向前发展!
【关键词】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
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规定,环保产业是以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总的来说,广义的环保产业不仅包括直接环保产业,还包括其他产业中的环境友好型技术或产品。本文所提的环保产业即指广义的环保产业。
私募股权是公司非在公开交易市场挂牌交易的股权证券,私募股权基金是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方式。对环保产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属于环保投资中的间接投资范畴,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分类也适用于环保领域,因此可将环保产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分为:创业投资、成长投资和并购投资。
一、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现状
总体来看,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可以分为资金募集、投资和项目退出三个程序。
(一)可投资于环保产业的私募股权基金设立情况
根据笔者对公布的私募股权基金募集设立情况来看,随着近几年私募股权基金的蓬勃发展,除了少数一部分具有明确投资方向的私募股权基金一般不投资于环保产业以外,多数私募股权基金均可投资于环保产业。可投资于环保产业的私募股权基金又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全部或大部份资金投资于环保产业私募股权的专门性基金,二是将环保产业列为投资方向之一的综合性基金,三是只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即可投资的不局限于任何行业的无行业限制基金。
在这些基金中主要投资于环保产业的专门性基金特别引人关注,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突破式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基金数量和募资金额增长迅速。专门性基金数量从“十五”期间的少数几家发展到“十一五”期间的几十家;在募资金额方面,特别是2009-2010年涌现出一批募资总规模达到或超过50亿元的专门性基金,突破了以往国外基金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为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成功运作奠定了量的基础,为进一步壮大实力实现质的突破提供了必要条件。
数据来源: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笔者整理
近年来可投资于环保产业的私募股权基金募集与设立高速发展具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自身的迅猛发展。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我国2003-2009年每年完成募集的风险资本金额分别为37.02、43.3、195.71、240.58、893.38、1018.67和963.29亿元,鉴于风险资本在私募股权基金中的代表性,可见“十一五”期间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资本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第二,我国政府实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各项政策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环保行业提供了充足的需求保障,使其成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热门产业。“十一五”期间政府采用了法律、经济和行政等一系列手段来实施节能环保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有力地拉动了环保产业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三,我国环保技术和环保企业的加速兴起与发展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标的。“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投资,有效地提升了我国整体环保技术水平,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数量也从2003年的2万多家增加到2009年的近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50万人,年产值达到9500万亿元。
(二)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情况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风险投资高速发展的时期,总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均较“十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总投资案例数量基本实现翻番,投资金额更是增长了十倍(见表1)。
近年来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存在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从投资者来看,尽管本土基金的投资案例数量发展势头较快,但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国外基金仍然保持优势地位。国外很多将环保产业作为投资领域之一的基金均瞄准了中国市场,而本土基金则主要集中于少数几家,且大多数基金投资经历和经验尚短,投资实力上总体弱于发达国家基金。本土投资者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1.大企业或其股东,如金风科技和李宁等,他们主要进行的是兼并收购和战略投资类的私募股权投资,这不仅是由于他们往往资金雄厚而希望投资于一些资金需求金额较大的项目,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希望借此实现产业链延伸和扩张。2.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或有较强政府背景的其他基金,该类基金占目前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多数,如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三大股东其中两个为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为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这些基金具有在带有很强政策导向性的环保产业把握和理解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特别优势,不仅有利于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也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积极投入该领域并实现良性发展。3.民间发起的或私营资本占股份大多数的基金,如青云创投和浙江天堂硅谷等,该类基金一般都有在国外投资领域从业经验的人才,其实力不可小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也代表了我国民间资本投资环保产业私募股权的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类和第三类基金一般成立期限在十年左右,其实力和投资经验要弱于很多拥有几十年投资经验的发达国家股权投资基金。预计随着“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9-2010年新成立的本土基金逐渐成长为投资主力,我国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实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逐渐向发达国家老牌基金靠拢。
第二,从投资对象也就是创业机构的情况来看,除了个别投资案例为投资于境外环保公司或外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外,大多数资金都投向了国内环保企业,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具备在全球环保产业领域进行布局的成熟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环保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这些投资对象具备的主要共同的特征在于都拥有在国内环保产业比较领先或独特的技术优势,同时这些技术发展接近成熟并且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与普通私募股权投资比较看重的投资对象相符。这些投资对象则覆盖了环保产业中的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节能和清洁技术以及新能源等细分产业,其中以水处理、新能源以及节能和清洁技术尤为受到青睐。
此外,投资阶段呈现多样化特征,主要集中于风险投资领域。“十一五”期间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主要集中于风险投资阶段,预计未来随着环保产业的不断壮大和成熟,产业内的私募投资、兼并收购和战略投资比例将会有所增加。从资金量的角度来看,单个风险投资的资金额相对较小,而私募投资和战略投资的资金额较大。
(三)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项目退出情况
2007年共有77个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实现了IPO,其中能源环保行业有6家,占7.79%;2008年共有40个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实现了IPO,其中能源环保行业有5家,占12.5%;2009年有173个风险投资项目实现退出。其中,披露退出金额的69个项目的累计退出金额为37.80亿元。特别是随着我国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正式开板,我国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项目又多了一个重要的退出渠道。登陆创业板的企业一般都具备“两高六新”的特征,两高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六新即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环保产业内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较高的成长性,同时也属于新经济、新服务或新能源范围,创业板为其提供了优良的退出渠道。随着我国节能环保政策的进一步推进,环保产业将有更多企业上市,股权转让交易将更加丰富,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项目退出机制将更趋完善。
二、主要问题
(一)国外基金跑马圈地势头迅猛,本土基金奋起直追但仍显乏力
据美国能源基金会与国家发改委的联合预测,2005-2020年我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需要大约为7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显然不能全部由政府买单,同时清洁技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相关企业也将得到发展,环保产业蕴藏的这些巨大投资机会得到了中外各路资本的青睐。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私募股权基金凭借其强大的资金优势和经验优势频频投资于我国环保产业中的创业企业,国内方面则在政策和政府资金的直接推动下各类私募股权基金纷纷投资于环保产业。但国内基金总体实力与发达国家基金相比尚显不足,如资本实力相对较弱,优秀人才和投资经验不足,难以实现全球投资布局等。
(三)法律环境和政府支持有待完善
我国环保产业所处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政策市”阶段,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政策依赖性,当政府采用行政或经济手段推动和落实节能减排时,对我国环保企业所提供的技术、设备和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当政府不采取强制措施时市场需求增长有限甚至部分倒退。这种不确定性不利于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同时私募股权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亟需完善,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规范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因此,有必要完善环保产业和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法律法规,同时形成有效的、可预测的政府支持机制。
【关键词】投资担保会计行业 发展前景 现状分析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前社会,我国的投资担保会计行业迅速发展,资本实力在不断的增强,由于一些担保会计行业并没有完善的建设体系或者是自身并不具备专业规范的运作管理体制,在投资担保会计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担忧。以下就是对我国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发展前景以及现状的简要的分析。
一、我国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各种投资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投资担保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们社会效益的激增,以及推动了社会信用机制的健全并且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投资担保会计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新事物的诞生必然也伴随着社会弊端的出现,在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在萌芽并且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也要面对重重的阻碍和困难。目前大多数的投资担保行业都存在着建设体系不完善、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规范运作管理体制、有关于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一些企业的诚信度缺失等这些问题,甚至导致某些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公司濒临破产。所有的这些问题引起了金融界的广泛关注,所以笔者对于我国目前的投资担保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和思考。
二、目前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建设体系
目前一些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从业机构的建设体系并不完善,很多的机构的担保实力不足,很多有关机构的担保资金都不足,这在该机构建立之初都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其建设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另外行业的各个机构分工都不完善,这样使担保资金出现问题的时候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的投资担保会计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各地的财政一次性输入的资金很少,对于一些中小型机构的入股资金也是很有限的,一些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量也不大。这样就导致了投资担保行业在建设体系中会存在的不完善问题。另外,一些机构也存在了治理机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一是一些担保会计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政府出资建立的中小型企业融资担保会计机构组织大多数都依附于某一层政府机构或者类似的机构,其内部运作程序复杂繁多,不能够与企业的性质很好的匹配。其二是担保会计机构在进行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的业务时三者不能够达到制衡的状态,很多根本就没有设立法律事务部门以及风险监测部门,对担保风险缺乏实现预警措施,很多机构也缺乏对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机构或者部门。
(二)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规范运作管理体制
一些投资担保公司的自身运作管理体系很多也是不规范的,由于其行业管理、行业准入以及财务制度等等这些内部重要结构均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所以使得一些担保公司在缺乏制约的情况下,就容易忽略自身的规范管理和运作。有些机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贷前调查、担保审批、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债务追偿制度,很容易造成了员工在进行业务处理是随意性很强,同时,领导在进行审批的时候的主观性很大,这样就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
(三)没有有效的资本补偿以及风险防范机制
投资担保会计行业作为银行防范经营风险的一大保障,其经济来运存在着高风险低效益的特点,本来自身就缺乏有效并且可靠地资本补偿以及风险防范的机制,但是大多数的银行却又让担保会计公司承担大部分的企业贷款风险,另外又缺乏担保会计机构,一些中小型的担保会计行业的大战基金还不健全,就会导致一些投资担保会计公司倒闭。
三、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行业内部组织建设体系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完善行业内部的组织建设体系,第一步要完善的就是资金体系,一个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机构首先要具备的是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这样投资担保会计公司才能够有足够的投资风险担保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另外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投资担保会计公司和政府的关系问题,这是投资担保会计机构得意发展的关键。为解决这个问题投资担保会计公司应该坚持选优扶持的政策,防止政府的行政干预,至于在具体的运作模式上,应当始终坚持商业化机制运作的模式来发展。
(二)引进并且培养高素质的担保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投资担保会计行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对业务人员进行技能的提升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内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才能够在繁复的业务中应变自如,才能够使在进行业务操作的时候避免错误的发生,这个是投资担保会计行业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对行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要对行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制进行完善。首先要完善内控机制和业务制衡机制。其要通过集体智慧和廉洁的制度来建立制衡机制,方法就是设置三个业务部门,一是设立担保业务部门作为开拓部门,二是风险管理部门作为业务的合规审查和合同文本审核的部门,其三是综合管理部为章证管理和重要档案管理的部门。这三个部门之间要有明确的职责与任务分工,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其次是要建立科学的担保风险评价体系,其可参考银行的客户评价体系,这样可以减少人为的误差,同时可以结合业务开拓的需求惊醒建立,建立的同事要体现出该机构的经营特色,以此来对申保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来作为评价的依据。
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发展给我国的金融界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其是社会发展的新事物,在迅速发展的同事也必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阻遏,笔者认为应该从上述的三个方面来对我国的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建设体系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为其进行发展和企业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保险业;现状;思路
一、国内保险业目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在多方配合、支持以及保险业自身的艰苦努力下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保险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入世后面对国外保险公司的相继进入,我国保险业已经凸显诸多弊端,应当针对这些弊端加强研究提出合理改进措施,确保我国保险业长远发展。
1、业务范围相对较狭窄
虽然在我国保险市场上有多家国内保险公司在经营,但是这些保险公司所能提供的险种却屈指可数,即使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等国内实力较强的大型保险公司亦是如此。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局面,导致各保险公司都拼命争夺例如寿险中的少儿险市场、财险中的财产、车辆、货物运输等为数不多的几大主要市场。同时,存在对保险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和新保险需求的挖掘上缺乏力度,也成为制约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的一大关键市场因素。
2、经营业绩相对较差
众所周知,中国的许多保险公司投资管理水平较低,经营业绩相对较差。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国保险公司的平均资产收益率远低于国际同行业的平均标准。而这一状况的成因主要在于我国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单一以及投资渠道狭窄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偏低。我国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中第五章第80条明确指出:保险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金融债券、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直到近几年,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领域才有所放宽: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允许保险资金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办理债券回购业务、允许保险公司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等。虽然这些方式可以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有所扩大,却仍然未能满足保险经营对保险投资的需求,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仍显狭窄,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3、偿付能力相对较低
保险作为一种经济补偿手段,其偿付能力是衡量经营状况的核心指标,保险公司只有保持良好的偿付能力才能达到保险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同时也是国家相关部门对保险公司的监管重点。虽然,我国当前尚无一家保险公司因偿付能力低下而遭停业整顿,但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低下的现实却是我们必须面对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严重性在于,偿付能力低下不仅会影响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另外,中国保险市场上许多不规范行为也加重了保险公司赔付支出的压力,比如大量退保现象、假赔案现象等,都加重了我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负担。
4、保险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首先,保险公司所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团体,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观市场会越来越广阔,所以很多人正是看好了这一广阔前景逐渐步入这个行业,并且在我国进入这一行业的门槛比较低,从事保险销售大多只需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就行。而不像许多发达国家那样,不但要求高学历,同时还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专业训练并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才行。其次,保险从业人员无需过多的投资,只需要参加一些新人岗前培训之后,便可轻松进入保险行业,同时保险公司提供相对比较诱人的工资水平。
二、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思路
面对保险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国保险公司要想顺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潮流和不断壮大,应该在认真汲取国外先进的保险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还应尽快在机制建设、组织模式、投资管理、资金筹集、人才使用等诸多方面加强研究,制定符合实际国情的发展方向。应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让我国保险业紧追猛赶,尽快地缩小和保险业发达国家的距离,真正体现保险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创建平安社会、和谐社会。
1、大力拓宽保险业的业务范围和增强对保险宣传力度
我国保险公司所能提供的保险种类屈指可数,为了使得我国保险业务快又好的健康发展,应该根据不同的险种、面对的不同人群采取合理的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来了解目前社会公民所需要的险种,以拓宽保险业务范围。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和需求在不断增多,但这在很大程度上还仅仅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市场,要将其转化为对保险的熟悉、认同和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保险公司应加大对保险意识和各险种的宣传力度。科学地、分对象地、适度地选用保险宣传方式,逐步增强人们的保险意识,形成保险是极普遍的个人消费支出的观念。但是在宣传过程中,避免因宣传不当使大众对保险产生过高的投资期望,避免因失望而对保险怀疑或失去信心,切忌不适当宣传而产生副作用,进而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经营效益和在消费者心中产生负面影响。
2、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升保险行业经营业绩
有了良好的监管体系才能保证保险公司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因此监管体系要加强建设,为保险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保险监管体系的建设。首先,国家保险管理局要切实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管理,国家保险管理局要由较高技术素质、政策和业务水平非常精通的专家组成,对保险业进行统一的专业化管理,建立一套严格而科学的专业稽核体系,有效地发挥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其次,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同行业监督,搞好同行业保险业务行为,全面完善保险市场的管理机制。再次,要加强保险立法和执法,使保险市场的管理从“人治”走向法制。虽然我国的《保险法》已经出台,但是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同时还应加强单项保险法规和条例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最后,要参照国际惯例,为中资保险公司创造与外资保险公司同等的、公正的、合理的政策环境,确保中国保险行业经营业绩不断提升。
3、建立合理的保险资金运用体系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
目前,针对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低下的状况以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迫切需要我国出台有关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办法,只有对保险资金进行合理管理、合理投资、产生收益才能保证保险公司具有一定的偿付能力。首先,在保险资金管理办法中应强调使保险公司成为自主运用资金的主体,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允许保险资金有比例地购买上市公司股票、投资房地产、发放抵押贷款等,以期增加保险公司的收益,真正做到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给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注入活力。其次,让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上市,以增强其综合经济实力,应该说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举措,也是一项符合世界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再次,整治中国保险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主要从保险公司出发,规范保险公司一切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严厉打击假陪现象、索赔难等一些保险行业实际存在的现状。
4、提高保险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树立客户至上的优质服务思想
保险行业因其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特殊的经营方式和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既有出险理赔的契约关系,又有减灾联防的协作关系,还有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情感依赖关系,导致了保险行业更产生了对保险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首先,该行业不但要有合格的保险市场监管人才,以有效的担负起国家对保险业的监管职能,而且要有合格的保险企业管理经营人才,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其次,还要有精通保险业务的各类销售、宣传推广等专业人才,以拓宽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其经营业绩,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总之,对于我国的保险行业,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保险市场体系,并使我国保险业在国际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大力培养保险专业人才。
总之,中国保险业的腾飞与进一步发展是一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保险理论层面和保险实践环节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还很多,需要我们从事保险事业的人们不断深入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机遇和挑战并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要我们保险业有关各界始终坚持不懈努力发展我国保险事业,中国保险业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 何顶立.关于完善我国保险监管的思考.经营管理者,2009.9.
[2] 张劲.试论我国现代保险监管体系的构建[J].金融观察,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