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6-29 16:41:22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向;启发性问题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对于人的思维能力的形成和科学的思维态度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靠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数学教学的思维导向,核心是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又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问题驱动就成为了数学思维导向的一个原则,思起于疑,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并为思维指明了方向,“问题的性质决定了思维的目的,而且的支配着思维的过程,”数学思维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解决问题本身,教师看重的是问题引发的思维活动,应该把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活动当成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一项标准。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和进程,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急需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一、预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启发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师要善于预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启发性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做到角色转换,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呢?所谓问题的启发性,是指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和获得的信息对问题做出反应,问题的启发性到底启在哪里呢?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利用能引起学生认识冲突的问题,启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启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达到以旧启新、承上启下、启迪思维的目的,教师预设的问题要恰当,要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相适应,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开放性,同时注意问题之间的层次性,除了这些外,教师预设的问题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要突出数学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核心概念的本质。

二、利用启发性提示语驱动思维

数学教师预设启发性问题,是为在教学中落实问题驱动的思维导向原则作准备,而真正要开展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则有赖于数学教师利用启发性提示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探究,首先要求数学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探究,教师不是明白地告诉学生该如何探究,而是通过教师的暗中引导,对学生的数学探究进行思维导向,最好的思维导向方式就是用启发性提示语来暗示学生数学探究的路径,启发学生寻找问题解决的线索,并逐步达到学生学会用启发性提示语来引导自己的数学思考,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目的,按照启发性提示语的功能,可以将数学教学的启发性提示语分为认知性提示语、方法论提示语和元认知提示语等三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启发性提示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进行导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定理、公式的意义,把握数学对象的本质,体验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一般方法。

三、把新知识的教学当作解题教学来教

重视解题是我国数学教学的重要特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远比教师平铺直叙地告知问题的答案要有效得多,解题必须以概念和定理为依据,因而是对概念、定理的再学习,我国还非常重视解题思路的探求,注重一题多解,一法多用,这些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教学往往只是单纯的习题教学、试题教学,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新知识的教学当作解题教学来教,并适当引用情境题、开放题等非常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课本和考卷以外的数学问题以及与数学有关的其他学科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研究历程。

数学教学思维导向的基本内涵式: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启发性和引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一般思维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数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思维导向意义下的数学教学,具有情境设计的指向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和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等基本特征,这是我们当下的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理念,能培养出更多的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炳学,面向思维方法的教学方法框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111一114.

[2]叶力军,中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曾峥,李劲,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现状 对策

引言:尽管我国现在在倡导新课程改革,努力将新的教育理念用于教学指实践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喜欢的数学和有用的数学。同时,数学也是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而且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认真分析原因,仔细研究对策,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喜欢学习数学,获得成绩上的长足进步。

1.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初中数学是初中学生和教师都很重视的“主课”。现在很多学生十分重视数学,不惜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地,淹没在题海之中。于此同时,数学老师也绝不清闲,为学生做各式课题设计,积极组织各类的测验、考试,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还要批阅大量试卷、及时总结,可以说是在呕心沥血地工作。然而,经过数学的强化训练,大部分学生不但没有提高成绩,反而使得学生产生了厌烦、恐惧情绪,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受到严重影响。哪怕是那些数学成绩突出的学生,也对数学产生了误解,将数学当作互相竞争攀比和升学提分的重要工具,这使得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无用的。学生普遍认为,数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缺乏联系,没什么用处,只因为数学是升学的重要题目关系到升学,因此而硬着头皮学下去。这样就大大地埋没了部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为改变这种普遍现象,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其原因。

1.1教师方面

初中数学知识超越了小学数学简单、直观的特点,开始变得抽象和理论化了,一下子使知识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了,再加上很多教师依旧沿用着过去“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课堂上都在被动地学习,没有一点自主性,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困恼越来越多,越来越畏惧和厌烦数学的学习,最后造成学习数学的信心完全丧失,成绩也越来越差。

1.2学生方面

(1)依赖和畏难情绪

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自小比较受家人的溺爱,再加上一些教师“满堂灌”式

的教育方法,使得其不会自主学习,依赖心理严重,更不必说主动钻研和探索精神了。而且存在畏难心理,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寻求帮助,毫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的想法。但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是一定要自己动手练习才能完全理解、牢固掌握的,只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学会数学知识的,并且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一旦中间某一

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就会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因此,学生的依赖心理和畏难心理是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效果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2)思维定式、急于求成的心理

很多学生在一学完数学理论知识就急着地去做题,以为这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法。实际上,学完理论知识后应该再仔细地复习课本,加强记忆上面的概念和公式,这样可以有效地补充课堂上被忽视或是未完全理解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然后再做题就会事半功倍。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使得学生对某些知识一知半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他们厌烦数学这门学科。另外,学生在教师长期固定化教学下会产生定势心理,不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只要题目稍微变化就不会解答了,容易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此放弃数学的学习。

2.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策

2.1激发学习兴趣,提倡自主探索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会更易于理解、印象更深刻,与此同时,大脑也在不停的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做中学”、“练中悟”。这样的“做”和“练”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

2.2灵活运用各类教材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将教材上的例题给学生讲解完了就算了,教师是要创造性地使用各类教材和辅导材料,不能拿来就用,而是要对材料进行加工,结合实际生活,融入自己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式,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整合,设计出一套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丰富的课堂教案来。

2.3营造平等、开放式教与学的氛围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注重教师的“尊严”,认为教师就是专家、权威,教师高高在上的,学生就该服从教师。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平等、开放式的教与学,颠覆了传统的模式,强调师生的平等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所有学校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2.4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中学教育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生活问题的基本能力。数学是描述客观世界的一门基础学科,其逻辑关联性很强,要教好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该科目老师思维严谨,并且有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事实告诉我们,很多学生在课堂里听得明白,但一下课堂对着试题却无从下手,这成为学生成绩提高的一大瓶颈。要突破这个难点,要注重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即综合法和分析法。

3.结束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师还应能准确把握学生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教

学方案,从不同角度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使教学实现课堂平等化、开放化、综合化,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需要效率,同时也需要可持续。教育也是一样,既要提高课堂效率,又要保证学生成长的可持续,从而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光千.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数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

[2]刘谦,黄翔,张丹.数学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篇

一、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的思考

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现在农村学生(多数是留守学生)因多种原因造成数学基础低,教与学的矛盾日益严重,注重表现在1,是学生的学。2,是教师的教。而当前初中的数学的教学中矛盾主要表现在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着巨大差异,随着父母他想务工,农活繁琐,年龄差异等导致了同一班级基础差异大。另外,随着课程改革的神人,初中数学中的一些初步知识逐渐下放到了小学高年级去学校。同时,对有些知识的要求不尽相同。这样导致数学基础的巨大差异。还有,作为教师则反映学生的基础差别大,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样老师和学生都感到无所适从。3,纵观目前,我校处于农村四类学校,教学设备差,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多数是按照教科书授课,只强调了重理论轻实践和初中数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没有体现到初中学生的活动实践性,缺乏与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知识的扩展面,较难度地实现消化吸收数学知识的能力,更难以实现运用数学原理与方法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二次根式√3除以√5时,我只能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示和给出二次根式除法法则。√5除以√5等于√3*5除以√5*5等于√15除以√5的平方等于√15除以√5或√3除以√5等于√3剩以√5除以√5剩以√5等于√3除以√5的平方等于√15除以√5;学生一时难以掌握,而卧多用实践耐心辅导,结果的理想还是不大(与条件较好的学校比来相差甚大),从而增加了老师教学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教学进度,阻碍了学生的自身学习。4,教师的教学设备简单陈旧,习惯于参照考书,没有跟多的给学生扩展面,学生学习起来显得枯燥乏味,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些陈旧的感觉,更不能体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学生想象的空间,这也创新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二、 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数学教学改革中要遵循《课标》原则,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按照社会需求,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探究性教学,重拟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更新课堂活动和学习内容,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就读高中或对就业岗位的更新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初中数学的教学必须去掉以前“应试”教学模式和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服务于《课标》要求,强调探究式学习,为此,我应遵循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2,“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创新为度”的原则,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操作的热情激发出来,有利于学生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这样进行教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是创新能力的提高。3,加强数学知识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提高实践应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应用数学于实际,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所研究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讲最终归结为计算,因而培养计算能力,从本来就是数学教学培养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手段中更应注重现代教育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的数学学习,减轻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的负担。

三、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考;主体性;兴趣

随着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因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才,而社会需要的人才已经不是传统的知识性人才,而是具有新观念、能够从事技术创新、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怎样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成了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数学既是语言,又是工具,是人们认识世界必须掌握的能力。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帮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由教与学组成,教与学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只有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让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发挥好教与学的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掌握好教之道,又要教会学生学之法,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达到教与学的真正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该通过哪些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好初中数学,是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之前的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只单纯地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人类已有的知识。所以,应试阶段的教育中,教师都是以考试为重,以考试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只能将学生拉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卷入被动学习之中,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只会死记硬背知识,只会机械性的做题。这种教学方法,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之中,才是真正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地对其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责任意识还不强的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教师仍旧采用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教学法,只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兴趣是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是每一个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1.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这里的事迹指的是数学家的故事,讲述孜孜不倦为科学事业而努力的数学家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尊重数学家,而且能够让学生为数学家的努力而感动,从而更加用心地学好这门课程。

2.教师还应当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巧妙结合

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公理、定理等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解理论,会让数学显得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可以将枯燥乏味转变为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保证学生主体性地位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应试教育中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表明,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引导,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会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和点拨。教师应当向学生充分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中真正学会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真正学好数学。

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索愿望都必须有所提高,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点。教师应当着力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原本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提供足够的机会和事件来供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去猜想、推理、反思,最终真正掌握知识。教师只有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成效比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高得多。

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予学生一个与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没有顾虑地去问、去猜、去讲、去推理、去反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倾听别人的意见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真正提高数学能力与应变能力。

三、重视鼓励对学生的作用

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的赞扬往往会引起内心的愉悦和满足。这是因为初中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是他们衡量自己的标准。而学生对自己的肯定,往往也来自于教师的赞许和鼓励。因此,教师应当在民主课堂中,多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积极采纳学生的不同见解,积极评价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得到肯定,得到满足。

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也受教师的观点影响。因此,教师时不时地赞许和支持都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师的赞扬可以让学生充满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同时激发学生下一步成功的欲望,让学生更努力地提高自己,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赞扬学生,促进学生进步。那么,如果学生学习退步,或是做错事情,教师应该怎么做呢?这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合适的忠告和适当的批评,同时,要给予学生鼓励,这样,能激励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拥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能力,才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适应时展的需要。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富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落实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初中数学教育中就是开展探究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探究性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本质,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当抓住教材本质,将创新教育的目标具体到每节课堂中,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在课堂学习中融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每一堂课程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动脑思考,自己发掘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增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科。只有做好初中数学教学,才能把学生打造成新世界、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教师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主体性地位、重视鼓励,学生的作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之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数学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施亚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J],科学大众,2006(8)。

[2]于伟佳,关于教学活动的几点系统思考[J]农金纵横,1991(6)。

[3]沈群昌,对科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6(10)。

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思考;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083-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探究性教学,强调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对旧教学观念、模式提出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探究性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探究性教学,应当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

探究性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应以组织学生自己探究为主,可以采用课前提出问题,在预习中就开展探究,也可以相互交流研讨,开展合作学习。还可以利用假期,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总之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探究,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讲求实效。例如: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不要仅满足于讲清概念,更要深入到概念形成过程的探究上,即深入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上去。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全面的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对同一问题尽可能探索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在常规解法的基础上力求提出新颖的见解。另外,课堂中积极的引导,适当的讲授,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流畅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从多方向、多角度、多手段、多途径入手,思路尽可能多地向不同方向扩散,不局限于书本或教师现有的理解。并且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扩散性习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提倡学生进行猜测、推导、反证,启迪思维,使之得出富于创新的结论。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教学的良好方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探究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若能组织好往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展探究性教学要从教材内容、教学设施、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指导也要由多到少,逐渐过渡。从问题入手,首先给学生一个悬念,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在合作中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接下来的小组交流更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和运用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变为主动探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思维的方法去观察、探索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处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2页第10题时,我把题目改为了如下形式。

观察下列图形,完成图形下的填空,然后回答: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两条直线相交 三条直线相交 四条直线相交

最多有( )个交点 最多有( )个交点最多有( )个交点

刚看到题目的时候,学生们可能会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时教师可适当启发学生: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向数学家华罗庚学习采取“先退后进”的办法,通过特例来研究考察事物的本质,从而归纳问题的规律和性质。于是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用心数一数,学生在画和数的过程中会发现:当画第二条直线时,已有直线一条,因此最多可有一个交点;当画第三条直线时,最多可与原有的两条直线相交并有两个交点,因此一共有三个交点;……渐渐地,直线的条数与交点的个数是两组很有规律的数据便呈现出来:

234 56 …… n

1 1+2 1+2+3 1+2+3+4 1+2+3+4+5……1+2+3+…+(n-1)

接下来根据高斯定理,就可得出:n条直线相交,最多可以有n(n-1)/2个交点。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在全面的观察问题,深入的思考问题,去探究、发现、归纳的。

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不怕课堂出现“”,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此时学生往往能从不同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对老师的依赖。

三、在探究性教学中把握好探究、讲授与练习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中国的数学教材几经改版,日臻完善,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不断进步,跟上世界步伐。如今的新课标教材更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前那种学生跟着老师走的刻板的教学方案已不再适用,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活跃的相互合作的课堂,需要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一、让学生爱上数学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首先得让孩子们爱上数学这门课程,就算初中生还处于懵懂时期,但对于自己热爱的东西也会执着,这就很容易出成绩,尽管他可能还不了解数学真正的含义和重要性。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自己不那么了解又有点枯燥的学科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多多努力了。

(一)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老师完全可以让同学们在思考老师的问题的时候自由讨论,这样孩子们不但可以互换想法得到更多的思路,还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不让学生们觉得枯燥无味。还可以就学生们所回答的问题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学生的思考方法最独到,哪个学生的答案最准确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自身学习条件。

(二)做一个幽默的老师

数学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多是严肃的。而一个风趣幽默的数学老师往往很受学生欢迎,并且教学工作往往是事半功倍,原因何在?幽默的基础是渊博的知识,高雅的玩笑能让人心情舒畅受益匪浅,高雅的数学玩笑更是发人深思,一个幽默的数学老师不仅能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有时还能举一反三,通过一个数学题让孩子们明白另外的题的解法。不要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紧张的气氛,要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相信我,这样往往事半功倍。

二、让学生学好数学

让自己的学生爱上数学,这仅是第一步,爱上之后便是要巩固他们的根基。一座房子之所以能够直插云霄,那是由于它有顽强的根基支撑着它。要想让祖国的花朵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们这些耕耘者责无旁贷,要让孩子们学好最重要的基础知识。

(一)加强老师的工作

要让学生学好知识,老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初中课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层次,我们需要耐心的引导孩子们从小学状态下过渡到中学来。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小学到初中不只是知识难度的变化,还有数学思维模式的变化,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正确的引导。老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备案,把一些有关联的课程放在一起讲,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时就可以把相关联的知识点一起讲解,笔记最好写下来,以便于孩子们抄写记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拓展几个知识点,为孩子们的高中做准备。

(二)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老师上课要幽默,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在比较欢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必须严肃。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方面放松不得,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作弊什么的完全是没必要的行为,要从小培养学生们对才能的重视而不是分数,该记忆的知识点不一定要背下来但一定要理解,比如什么是面?没必要一定要让她说出面就是由一条直线和不再直线上的一点构成的平面就是面,而要他理解面的含义。只有严格的要求,才能有扎实的知识,数学中讲究的是准确无误,千万不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三、让学生理解数学

对数学的热爱,扎实的数学功底,有了这两样差不多就塑造出了一半个人才了,而对于人才来说,最最重要的就是不拘一格的思想。他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他能做到别人连想都想不到的。那么,我们的人才便出现了。小孩子的思想是天真的,不受限制的,往往能想到很多大人想不到的事,特别是初中生,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且还保留着那种不受限制的的思维,这是最好的。我们要让孩子的想法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一道数学题,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但一定并不止一种解题方式,在看到学生用你没想到的思路做出那道题时,你最好给他一些鼓励与赞美,而不是告诉他你的方法更好,这样孩子们才会让自己的思维不被困在牢笼里,并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让孩子们的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孩子理解数学的意思便是让孩子们在数学领域里自由飞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四、结语

初中生是一个即拥有知识又拥有自由思想的群体,而很多人的天赋却是在初中时代被淹没了,这无疑值得我们教师深思,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告诉他这种方法不对,而是需要在他表现出他与别人的不同时,告诉他你是最棒的。不要再用旧时代的教育方式来限制新时期孩子们的怪想法。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塑造出更多的祖国栋梁,让我们的教学方式跟上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40-02

中国的数学教材几经改版,日臻完善,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不断进步,跟上世界步伐。如今的新课标教材更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前那种学生跟着老师走的刻板的教学方案已不再适用,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活跃的相互合作的课堂,需要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1.让学生爱上数学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首先得让孩子们爱上数学这门课程,就算初中生还处于懵懂时期,但对于自己热爱的东西也会执着,这就很容易出成绩,尽管他可能还不了解数学真正的含义和重要性。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自己不那么了解又有点枯燥的学科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多多努力了。

1.1 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老师完全可以让同学们在思考老师的问题的时候自由讨论,这样孩子们不但可以互换想法得到更多的思路,还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不让学生们觉得枯燥无味。还可以就学生们所回答的问题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学生的思考方法最独到,哪个学生的答案最准确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自身学习条件。

1.2 做一个幽默的老师。数学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多是严肃的。而一个风趣幽默的数学老师往往很受学生欢迎,并且教学工作往往是事半功倍,原因何在?幽默的基础是渊博的知识,高雅的玩笑能让人心情舒畅受益匪浅,高雅的数学玩笑更是发人深思,一个幽默的数学老师不仅能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有时还能举一反三,通过一个数学题让孩子们明白另外的题的解法。不要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紧张的气氛,要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相信我,这样往往事半功倍。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2.1 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学困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它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2.2 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学困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得知识,以直至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2.3 培养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理解数学

对数学的热爱,扎实的数学功底,有了这两样差不多就塑造出了一半个人才了,而对于人才来说,最最重要的就是不拘一格的思想。他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他能做到别人连想都想不到的。那么,我们的人才便出现了。小孩子的思想是天真的,不受限制的,往往能想到很多大人想不到的事,特别是初中生,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且还保留着那种不受限制的的思维,这是最好的。我们要让孩子的想法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一道数学题,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但一定并不止一种解题方式,在看到学生用你没想到的思路做出那道题时,你最好给他一些鼓励与赞美,而不是告诉他你的方法更好,这样孩子们才会让自己的思维不被困在牢笼里,并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让孩子们的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孩子理解数学的意思便是让孩子们在数学领域里自由飞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学习能力一直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过程只会持续10几年最多20几年,但是学习的过程是持续一生的过程,时代的更替,技术的发展,让学习的知识内容变得陈旧,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的去学会各种知识,这就需要有一种学习能力,教育过程除了教会现有的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育以有限时间发挥无限作用的机制。

4.结语

初中生是一个即拥有知识又拥有自由思想的群体,而很多人的天赋却是在初中时代被淹没了,这无疑值得我们教师深思,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告诉他这种方法不对,而是需要在他表现出他与别人的不同时,告诉他你是最棒的。不要再用旧时代的教育方式来限制新时期孩子们的怪想法。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塑造出更多的祖国栋梁,让我们的教学方式跟上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