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6:52:22
序论:在您撰写化学的常见公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现代化 化工 虚拟教学工厂 实践
一、前言
当今社会,高级技工的贫乏成为突出问题之一。一方面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纷纷加大招生人数,另一方面社会高级技工的贫乏却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却并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化工行业与日常的工业行业有所不同,其往往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不安全因素,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质,这给技校学生到实际工厂实习带来了困难。鉴于此,建设现代化化工虚拟教学工厂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其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等进行了探索。
二、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的含义
虚拟教学工厂就是将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工厂环境引入到学校教学的环境中去,并将工厂环境与教学环境有机结合。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将实际的化工生产环境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掌握知识,而且接受真枪实战的实习操练。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必要性
首先,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行业的运用,使得化工行业正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因此,现代化工行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简易的开关操作、查看数据等能力,而且要求他们具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系统的操作分析能力等。而实际的教学环境并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再加上实际的化工生产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就使得建立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十分必要。
其次,传统仿真化工实训基地[1]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它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投入,而且运行费用较高,对原材料的消耗也大,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很少有学校能够确保传统仿化工真实训基地的正常运作。所以,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建立虚拟化工教学工厂成为了众望所归。
第三,单纯的理论学习与相对单一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即使他们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他沟通、合作,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也会处处碰壁,不仅发挥不出自身优势,而且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可能性
首先,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可能。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大大降低虚拟工厂所占空间,其控制对象为真实的化工生产过程,借助仿真仪器与真实仪器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逼真的化工工厂环境。[2]这样,学生不用深入到实际的化工工厂就可以得到切实的操作锻炼,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生产技能,熟悉各种化工仪器的使用等。
第二,学校与不同行业的合作为建设化工虚拟教学工厂成为了可能。不同行业可以为学校建立虚拟工厂提供资金、设备、技术等支持。
四、建设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尽可能保证虚拟工厂的真实性。这里的真实性包括化工生产的各环节、各方面,具体表现在生产规模的真实性、生产工艺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真实性等。只有尽可能的保证虚拟工厂的真实性,才能让学生更真切的体验到化工工厂的生产过程,在工作时才能上手更快、适应更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虚拟工厂的真实性是以学生的可动手操作为前提的,如果背离了这个前提,再真实的虚拟工厂也是徒劳。
第二,功能的全面性。建立化工虚拟教学工厂,面向的不仅仅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在此进行实践操练。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虚拟工厂的建设成本,而且有利于不同专业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没有一门学科是与其他学科完全分离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彼此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虚拟工厂内进行科研工作,虚拟工厂可以为教师弥补实践经验的空白。
第三,管理制度的健全化。虚拟工厂管理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工作习惯与工作态度,所以虚拟工厂应注重管理制度的健全化。车间主任职责、车间组长职责、车间职工守则、车间设备使用规则等都是虚拟工厂中必不可少的制度建设。[3]让学生在提高自身动手能力的同时遵守工厂守则,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现代化化工企业的要求之一。
五、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高级化工技工人员的缺乏使得建设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势在必行。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需求成为了职业技校的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文对虚拟工厂的建立进行了必要性、可能性的实践探索,并对建设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萍,白秉旭.职业学校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2,(03):3.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DF);PLM系统;教学模式改革
1. 前言
本文是基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结合工厂的实践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进行的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范围界定:数字化工厂(DF)概念很广泛,本文特指离散型制造企业,结合到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专业包含但不限于“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2. 需求的提出
“教改、加强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式教学、体验参与式教学......"如今已经在广泛讨论和尝试,但最终到要落脚到我们的服务对象(制造业)上去,那么我们服务的制造业到底是怎么在运行、怎么在工作呢?这些如何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呢?师资队伍是否能够适应?教学素材是否切实可行?教学的课时和成本是否可以有效控制?教材如何匹配?
综合来讲,就是解决“学什么/教什么?怎么学/怎么教?”的问题。
3. 解决思路
从国家工信部的合并组建,到其提出的信息化“两甩工程——甩图、甩帐”,都可以用一个概念——数字化工厂——来描述先进制造企业。
“数字化工厂”就中国制造企业目前来讲,主要包括PLM和ERP两大系统,如下图:
图1 中等批量生产制造企业信息系统
而职业院校理工类教学主要是培养技术的技能,属于PLM系统的范畴,因此引入的数字化工厂教学平台就是指PLM系统,在此系统中,包含了设计、工艺、制造(编程与加工)、及此过程中的管理等方面;此数字化工厂教学平台系统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3.1.实践环境:将数控设备、计算机中心通过PLM软件系统集成为一体;
3.2.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开发如热气机、减速机、手机模具等一系列项目,通过一个个实际的项目课题组织教学,并贯穿始终;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这些信息化软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这样一个从设计、出图、编工艺、编程序、加工操作全过程的实际项目,培养兴趣,锻炼对岗位的认识、工作过程的认识、强化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3.3.教材:由于课程的连贯性更强、甚至是教学大纲也将有较大的调整,与“数字化工厂教学平台”相关的教材就非常重要。
3.4.师资培养:今天老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经验,需要借助校企合作帮助老师的提升。
今天制造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CAXA数字化工厂——CAXA PLM”是很好的技术支撑平台,再加上其大量的制造企业经验及教学经验,是很好的选择。其构成平台如下图:
图2 CAXA数字化工厂模型
图3 依托CAXA数字化工厂平台进行项目式教学
4. 结语
如今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中高职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力开展与企业接轨的专业建设,汲取企业的先进制造经验,其中数控、机电、模具等专业均建设数字化工厂项目,数字化工厂项目模拟企业模式,通过PLM体验中心、现代实训车间、8S管理等内容建设构建出数字化工厂模型,再配合企业应用广泛的CAD/CAPP/CAM/PDM/DNC等软件,完成数字化工厂核心内涵建设,并由此展开教学模式改革,做到真正与企业接轨。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下数字化工厂产业形势分析探讨 。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4-2。
[2] 构建数字化工厂 。中科海德。
关键词:一体化教室;生产车间;实训车间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场所是根据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结合课程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这个场所设施布置得合理与否,对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可以设置成一体化教室、实训车间和生产车间。
一、一体化教室
与纯粹的理论教室相比,一体化教室与生产设备更接近,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专业理论教室、模拟教室、专业教室。
1.专业理论教室
在传统学科课程体系下的教学场所只具备一种教学功能,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不再明确划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根据机械制造类的专业课程特点,如机械制图、测量技术等基础课程,可以在专业理论教室布置仪器仪表、设备(零部件)模型、技术标准、挂图表格等,这类教室可以将理论教学、学习讨论、查阅资料、小型零部件的拆装等融为一体,从而把理论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学生也不再需要上完理论课以后,接着再去实验室或实训室进行试验或实训。
专业理论教室可配置多媒体讲台、实物投影仪、零部件陈列柜、图书资料柜等,在理论授课的同时,也能进行实验的演示,还可指导学生现场操作。在理论教室设立小组工作区,学生按小组就座,培养学生制订计划、评估计划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2.模拟教室
在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学中,全部依赖于真实的机械设备进行操作训练不现实,一般的学校也不具备条件,必须借助于模拟教室,除了数控编程与仿真以及CAXA、CAD/CAM等软件的学习之外,还需要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如PLM体验中心:建立前期的准备、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质量评估、反馈及成果应用六个环节,学生在设计平台学习机械制图、分析产品构造;通过工艺平台,根据产品进行工艺设计,并生成工艺卡片;依据编程平台,对工艺卡片的内容进行程序设计,并生成程序表;在加工平台(实训车间),根据图样、工艺卡片及程序表进行产品加工;最后在管理平台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并填写产品质量表。这样不仅实现了工作流程与校内学习的对接,也让学生能贴近岗位需求进行学习,而且使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专业教室
一些先进的高端设备,学生不可能人手一台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可以在专业教室中配置一套真实的设备,并在设备上配置视频监控,多媒体讲台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接收数据、播放课件等,教师可以演示真实的设备现场,并通过视频投放到电子白板上,解决了学生“看不清楚”的问题,还可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解决了因为教师、设备、场地紧缺与学生较多之间的矛盾。
二、实训车间
与专业教室相比,实训车间更强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真实性。按其功能可以将实训车间设计成单一功能和多功能的车间。
1.单一功能实训车间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或技能工种,设置单一功能的教学培训场所,如普通车工、钳工实训车间等,在同一教学场所配置多台配套相同的设备,主要用于学生学习的基本操作技能,便于教师的组织教学,也提高了设备和场所的利用率。
2.多功能实训车间
多功能实训车间是根据具体的职业或工种设计的,融该职业全部或多项职业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场所,根据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产品的需求,配置生产性的加工设备,将教学环境与实际工作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或学习小组)完成某个综合任务或产品,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提高某一项工作技能,而在几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某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计划、控制、生产、检验以及核算),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当然在多功能实训车间也必须设置专门的学习讨论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或讨论问题。
三、生产车间
引进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建立“校中厂”,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场所,将企业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企业文化融入实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现场中学习。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既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学生身份的快速转变,使学生能以双重身份(学生、准员工)来要求自己,也降低了教学成本,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共赢。
通过对一体化教学场所的不断完善,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也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华峰班” 化工 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05-01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化工园区及延伸产业链的发展,以及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大量化工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化工人才要更多地贴近石化行业。而目前的化工教学乃至专业实验过于通识化、程序化、模型化,学生通过化工专业的学习,无法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总结了温州大学化工专业教师近几年来的科研方向,并对“华峰班”的3+1教学改革试点和对温州大学化工专业的教学和实验进行了一些创新,提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教学和实验思路。
一 构建以知识群落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切实推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变革
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六门课程组成,构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专业课的主体。化工专业实验是化工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从工程与工艺两个角度出发,既以化工工艺生产为背景,又以解决工艺或过程开发中所遇到的共性工程问题为目的。现行的化工专业实验过于简单模型化,学生很难通过实验锻炼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进计算机仿真技术与现行化工专业实验结合,虽然拓宽与发展了工程实验的内容和可操作性,但工科学生真正的实践动手能力却得不到锻炼,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本次改革的尝试从整合教师科研室、化工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硬件与软件教学资源开始,逐步建立理论教学与课内外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和平台。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把部分课堂教学移入科研室进行,面对正在运行的科研装置进行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将科研中涉及的化学工程基本原理,通过设备运行、教师讲解、学生操作这一过程,实现教师、设备与学生对话,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加深对化学工程原理的理性认识,并且对化学工业的科学研究前沿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将工业催化中“固体催化剂颗粒内的质量传递”的教学内容与反应工程中“固定床反应器”一节的部分内容进行融合,以“固定床反应器及催化剂颗粒的内、外扩散消除”为教学内容,带学生参观并操作正在运行的固定床反应器,现场对学生进行讲解高压固定床反应器的内扩散、外扩散的消除方法,并让学生利用高压固定床进行石油化工的加氢脱硫实验研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认识到一些基本的化学工程原理。回到课堂上,再结合文献,系统地讲解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消除内、外扩散的几种方法。这一教学和实验过程的统一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接触到了科学研究的前沿内容。
第二,利用参观见习、生产实习的良好机会,在车间装置上进行现场教学。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实践。化工专业教师的部分科研设备用于专业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内容部分纳入专业实验课教学内容,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高度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二 温州大学特色的“华峰班”化工专业教学改革
作为地方院校,温州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提高学生在工作方面的能力,温州大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基于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并实现了“华峰班”学生教学与上岗实践的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基本实现了“双赢”和共同发展。其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华峰班”模块课程。在工程专家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部分修改,增设华峰提出的部分课程,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更贴近于华峰实际的应用。在这种战略方针下,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真正做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无缝连接,缩短了岗位过渡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第二,丰富“华峰班”的内涵建设。明确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细化学生在每个环节、每个时间段的具体任务,明确入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具体任务和职责。企业专门派一位工程师作为学生的导师,两者相互合作交流,并定期将学生的进展情况作阶段性总结,明确下一阶段的任务和职责,并对学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余国琮、李士雨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2005(1)
[2]高璠、高鑫等.将科研项目引入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6)
[3]张林香、王俊文等.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7(2)
[4]段东红、刘世斌等.化工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现场布置;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成为建筑企业的必然选择。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布置主要应以科学理念为基础,同相应工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利用科学的现场布置能够大大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
有效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施工质量,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通常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对单位工程的施工顺序进行明确。施工顺序必须符合相应施工工艺的要求,如进行现浇混凝土工程当中要符合支梁板模、扎梁板筋、浇梁板混凝土的工序。工序要同相应的施工方法吻合,如采用明排水基坑项目当中,必须一边挖土一边排水,如果是井点降水工程当中,就要符合先降水后挖土的要求,因为抽水设备及施工方法不同,因而工序也不同。设计施工顺序的时候必须认真考虑相应施工组织的要求,如进行室内回填土和第一层砌砖墙这两项施工的设计,如果从工艺方面看,二者间没有影响,如果从施工组织方面看,先完成室内回填土就会更加合理,完成室内回填工程后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层砌墙的效率,增加相应的作业面,方便材料运输。另外,确定施工顺序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相应工程的质量要求,如进行屋面防水层施工前要将屋面以上的天窗、水箱完成,从而避免防水层遭到破坏。施工的安全性也是安排施工顺序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如要将屋面防水工程放到外墙装饰之前进行,楼板吊装不能同防水层施工同时进行,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对施工方案和需要设备进行明确。确定施工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那些可能对施工有影响的分项工程或者工种,如果是选用通行方法施工的分项工程,只要说明相应的注意事项和特殊问题就可以。如果是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比较重要的分项工程,或要采用相应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分部分项工程,就要对相应的质量要求、操作方法、技术措施、安全措施、降低成本的措施等进行比较详细的说明,另外还要提出一些可能在施工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预案及控制措施。
选择施工设备的时候,必须遵循经济性、适用性及工程需要的原则。进行主导工程设备机械选择的时候,必须结合相应工程的具体特点选择最适合的主导机械。选择辅助设备的时候,要注意其同主导机械设备的配合性,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主导机械的效率和优势。
有效控制施工进度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的基础之上,有效控制施工进度,能够缩短相应的工期,保证按照相应的计划使工程实现交付使用。在整个工程项目当中,那些关键工程的工程进度关系到整体工期目标能否实现。控制工程进度的措施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推广并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流程、机械设备,从而缩短工期。例如进行混凝土工厂当中,就可以采用泵送的方法,同塔吊斗相比,操作方法便捷,浇注速度快。
对工程实行分段式控制。在工程的建设初期编制相应的进度计划表,编制进度表的时候,必须考虑各个阶段工程建的有效衔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衔接的时间和内容,从而优化工程进度表。
加大对关键分项工程的控制力度。各个关键分项工程为整体项目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分项工程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才能保证对整体工程质量及进度的控制。
进行科学合理的现场布置
对垂直运输设备的位置进行确定
现场布置的核心就是垂直运输设备位置,它会对材料堆集场、仓库、场内运输管道、搅拌站位置及水电管网的设置都产生直接的影响。确定固定式垂直运输设备的时候,例如井架、电梯、固定式塔吊,就要充分考虑相应建筑物的平面形状,高度、机械载荷能力、材料质量、施工极端的划分、服务半径等因素。原则就是运输距离较短,安全性高、方便组织流水式的施工。通常来讲,如果相应建筑物各个部位的高度相差不多,就可以将设备放在施工段界线;如果相应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相差较大或者平面相对复杂,就可以将设备放在高低分界线偏向高部位的侧面或者拐角;如果相应的建筑物是高层点式结构,那么就要将设备房子建筑中间或拐角。布置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出现某个盲区,建筑物的平面和材料堆集场都要在塔臂回转的半径以内,另外还要注意安装和拆除塔吊的场地以及塔臂距离。
合理设置搅拌机位置
布置搅拌机的时候,要放在垂直运输设备工作半径以内,方便水泥和砂石进场,还要考虑清洗搅拌机、石子之后的污水排放。因为搅拌机要用到水泥、砂石等材料,所以要同仓库和堆集场具有较近的距离,这样可以尽量缩短运距。按照施工现场的材料使用状况设置仓库,如用袋装的水泥,就要设置防潮的水泥库,如果使用散装的水泥,就要设置相应的贮存罐。
合理布置场内道路
布置场内道路的时候,必须满足材料、构件的消防要求和运输要求。最好设置回环型的道路,主干道宽度大于6米,辅路道路宽于3.5米,道路两侧必须设置一定的排水沟。
合理布置临时设施
布置加工棚的时候要同施工对象及条件相结合,一般要设置在建筑物周围,同相应的成品、材料堆场相邻。
布置堆场和仓库的时候,必须遵循缩短运距、减少二次搬运、保障安全的原则。另外,还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使用实践、施工阶段、材料储备量、垂直运输设备位置等因素,进而合理布置仓库和堆场的位置。
此外,还应合理布置水电网位置。临时性供水最好利用现场中的永久性供水系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电网的设置必须在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当中进行。
结论: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建筑企业要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就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题下,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及布置现场,能够有效保证相应工程的工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宋登富。李福海.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J].四川建材,2008(12)
[2]陈建国.强化施工企业现场的质量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8)
[3]周国恩.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
[4]夏心文.关于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探讨[J].科技风,2010(1)
[5]李丹丹.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J].科技资讯,2011(1)
关键词:化工 实践性 教学 改革
化学工程与工艺(简称化工)是一个为社会输出技术性人才的专业,专业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勇于尝试、善于发现问题和积极实践。此外,专业还要求学生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要能在今后的化工实践当中有所突破,应用新的技术或者工艺实现工程质量和速度的双提高。因此化工类专业迫切需要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在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的大框架之下,优化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化工实习环节,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掌握一些实践技能,为将来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一、改革的重要意义
面对日益发展的地方经济和逐渐兴起的地方建设,技校类化工专业肩负着提供实践性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愈来愈多的学校把加强能力培训作为自身的培养目标。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注重对于课本的语言讲解,即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或者是实验操作通过语言的形式向大家呈现,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问题还不突出,但是对于化工专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实验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实验操作流程和最终结果,学生对于实验一知半解,仅能靠背诵来记忆实验。此外,传统实验教学大多要求学生仅进行验证性实验,即在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不仅了降低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和热情,还会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少严谨求实的精神,导致操作不规范,能动能力下降。因此,技术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教育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实践性教学上来,通过分析本校的教学现状,积极寻找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方式方法,大胆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尝试,不断提高学校的实践性教学质量,避免学生在今后的毕业考核过程中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甚至是毕业之后如不进行岗位培训则无法及时适应工作要求等种种现象的发生,最终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操作水平突出和创新能力优良的综合性化工专业应用人才。
二、改革内容及实践
1.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改革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技校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单纯的语言讲解和知识点的静态呈现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因此学校要切实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及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计,减少一部分理论课程的课时,增加实验课课时并合理安排化工专业的实验教学及示范,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工厂参观活动。化工专业在要求高技术的同时还要求知识的综合掌握,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是要注意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等专业性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师资优势着重突出化工分析各方面课程的讲解。此外,还应注意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化工原理、仪器分析之间的衔接,正确处理经典工艺和原理、成熟技术的讲解与新知识原理、新型技术的介绍。制定专业课程考核体制,定期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考核,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发现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计划的调整。
2.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当前实验教学还主要采取老师先讲,学生后做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会使实验的结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被老师提前告知给了学生,学生在进行自主操作时就会刻意避免一些操作问题或者是为了接近实验数据而进行一些违规操作,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实验的操作更加顺利,实验结果也更加准确,但是却降低了学生对于实验的探索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开放型实验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强调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而是在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寻找问题并进行引导,如采取提问的方式,增强了其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综合理论知识与实验背景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实践证明,开放实验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能力。虽然现今学校存在着实习制度,但是学生在实习初期很难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这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阻力,为了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实习生活,学校可以在学生还处于在校期间时建立模拟实验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亲手操作的机会。
3.化工实习改革
实习是整个专业学习工程中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但是在学生能力水平和工厂安全效益的双重制约下,学生在工厂中的实习动手机会比较少,甚至有些学校将生产实习改为参观实习,这样就难以保证实习的效果。为了能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更好地得到锻炼,学校要积极与工厂进行协商,力求在保证安全和工厂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给与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可以从最基本的操作入手,充分了解机器的构造和操作按钮的分布,学习模拟操作的各个流程并在工厂职员的指导之下找到不足之处积极改正,在基本操作熟练之后,学生在工厂职员的协助下可进一步操作机器或者仪器。学校在此期间也不应一味放手不管,而应该定期派遣老师收集学生在工厂实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操作水平。
三、结语
当前技校类院校的化工专业旨在培养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是学校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在这一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改革要从根本出发,要在课程、实验、实习改革这三面入手。本文在此提出的一些改革内容希望能给学校领导和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有所启发,从而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孙保帅,朱春山,李冬光. 化工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 广东化工. 2010(08)
[2] 毕秀成,张道旗. 论高职应用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关键词] 无偿献血;人性化服务;建立;实施
[中图分类号] R1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4-109-02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大力普及,如何以献血者为中心,为献血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对血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血液管理的“三统一”,一个城市的血站在同一地区经营活动中竞争与医院相比不是很激烈,但如何保证本地区临床医疗急救用血,留住既往的和发展潜在的献血者,服务人性化问题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把献血者的服务做到位,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固定献血者队伍,以期达到随时召回献血者,是血站今后面临的工作重点。青岛市中心血站1993年成立,虽然成立时间相对国内其他城市有点晚,但在全体血站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尤其在对献血者的服务质量上,成功地探讨一套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无偿献血工作也因此走在全国先进城市行列,给全国的同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硬件设施人性化
1.1科室设置人性化
根据这几年血站的业务发展需求,适时进行业务楼的改造,改造后的业务楼各项业务流程更加符合采供血的要求,并根据业务需要进行科室优化组合,把由原来采集全血的血源管理科、采集血小板的机采科、办理血费返还的献血办重新组合,组成一个为献血者提供全能服务的大科室,组合后的科室从献血活动的策划、血液采集、采后关爱服务及返还血费的报销等,为献血者提供一条龙服务,方便了献血者,提高了服务效率。组合之前科室之间工作不能统一调配,组合后情况大有改善,例如多次参加全血采集的献血者经过说服动员很愿意参加机采血小板的采集,真正达到献血资源共享。
1.2车辆、献血屋设置人性化
青岛市中心血站年均采血量5万多人次,且80%是在流动采血车上完成采集的,因此车辆设置充分体现人性化,流程设置合理,采血座椅舒适,有采血间、献血后的休息区、饮水间,还考虑有献血反应的躺椅,内部装饰动态时尚,努力营造一种温馨舒适、快乐的献血氛围。外观大方得体,紧跟形势需要张贴广告用语,比如2008年奥运会期间青岛作为奥运会合作伙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把人们带进奥运视线。而爱心献血屋则设在青岛市流动人口最多的台东商业区,让人们在休闲的同时为社会奉献爱心,改善了献血环境,为献血者提供便利条件,年采血量在1万多人次,是街头采血的良好补充。
1.3人员组成人性化
为保证一线服务人员的素质,每个车组配备有经验的体检医师及护理人员,且车组人员一专多能。所谓一专多能,是指工作人员在车组既能完成自己的主要工作又能在其他岗位较忙的情况下协助他人完成整个献血流程,而且整个服务过程的服务水平不能降低。工作人员均符合岗位执业资格的规定,并接受血液安全和业务岗位培训与考核,领取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1]。在技术上要求精益求精,穿剌一针率要求达到100%,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大赛,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在2009年举办的山东省采供血技能大赛中,青岛市中心血站取得了全省集体第二的好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名度。在服务过程中,微笑服务贯穿每个工作岗位的始终,认真热情接待每一位献血者,献血过程中与献血者零距离交流,从血液生理知识到献血对人体的益处及献血后血站为献血者提供的服务等,打消献血者的疑惑,让紧张的献血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在充满谢意的氛围中结束整个献血过程,在服务质量上要求更好、更高。
2服务标准人性化
2.1 上岗人员人性化
所有上岗人员衣帽整齐,态度和蔼,性格开朗,言语谦逊礼貌,既温文尔雅,又平易近人,并能与献血者进行良好的语言沟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目前国家规定每人一次的献血量在200~400mL,诚信服务是我们的工作核心,尊重献血者的基本权利,让每一位献血者均有知情权。青岛市中心血站从2007年增加300mL的采集量,2009年1~10月份,300mL以上的采集量达 90% 以上,在临床急需用血的患者输血反应降低了,血站采集成本降低了,但血站并未因采血量的增长而导致献血者的不满,相反大多数人认为一次献血量300mL或者400mL对身体并没任何影响,而对用血病人有好处,献血者均能接受并理解。服务诚信、服务公平,服务有效和服务满意是青岛市无偿献血工作走在全国先进城市行列的充分体现。
2.2献血者招募工作人性化
无偿献血工作是一项长远而持久的工作,大力宣传全民普及无偿献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电视新闻媒体在黄金时段播放无偿献血公益广告,血站网站的建设,每天早间新闻广播及时报道当日血液库存情况,让广大市民积级参与进来,适时报道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有影响力的事迹,主动与驻青各大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主动到驻青高校以生动的课件对大学生宣传无偿献血工作,年终走访慰问各驻青高校及企事业单位,从而进一步拉近与各层次献血者的距离。在2009年的无偿献血表彰会上,青岛市连续第六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血站人性化服务的提升。
2.3献血后关爱服务人性化
2006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血站管理办法》及《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使得采供血机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青岛中心血站质量体系文件明确规定:对有献血反应和初次参加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必须达到100%电话回访,固定献血人群达到25%以上。血站每年要接待的献血者达数万人,其中献血后的关爱是献血服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2],青岛市中心血站对每一个符合献血标准者均以短信的形式通知本人,对不符合献血要求的,以电话或者信件方式通知其本人,每一个献血者在生日当天都能接到血站的温馨短信祝福,对献血间隔够半年的献血者及时以短信提醒再次献血,这些服务形式让献血者感到血站的温暖,无形中拉近了血站与献血者的距离,为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近几年的无偿献血满意度调查中,献血者满意率达98%以上,提高了无偿献血的影响度。
3血站品牌文化建设人性化
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品牌的建设,文化建设已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认同[3]。青岛市中心血站从2004年就开始注重血站文化建设,并以“热血真情”作为青岛市中心血站的文化服务品牌。定期举办专家讲座,邀请礼仪老师为职工讲授献血服务中的礼仪接待,心理学老师讲授献血服务心理学,通过培训加强员工的职业素养,让职工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到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激发为献血者服务的热情,职工精神面貌饱满,工作热情高涨,每个职工履行自己的岗位格言,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逐步实现了内在理念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血站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44号第二十七条.
[2] 徐雪梅.手机短信在无偿献血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