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6:52:18
序论:在您撰写医学智慧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Abstract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activity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Secondary Vocational special education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of the TCM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care profess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reasonable design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adopted. In addition, it can infiltrate clinical knowledge in teach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Use micro lectures and lectures to expand the scope of knowledge.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greatly stimulated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improved.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visual impairment; teaching experience
“医古文”属于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基础课,是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医籍能力的一门工具课。其核心任务是教给学生认识、掌握古代汉语语言规律,从而指导学生学会读古书,进而提高阅读中医典籍的能力。医学院校加强医古文经典的阅读和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中医知识文化视野,提高传统人文精神素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领悟中医药学精髓。[1]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医古文》编委会提出:中专层次的医古文学习,属于基础教育,适于从启蒙式、诵读式入手,内容宜简不宜繁,且需课上学习结合课后习题的练习与讨论,并结合所学专业同时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应围绕中专教学和特殊教育这两个因素展开。笔者结合中职视力障碍学生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医古文内容深奥难懂,加上视力障碍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课堂上被动接受古代汉语和医学知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在教学之初,教师不能采取填鸭式教学,过分强调医古文的字词难度,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增加心理负担。而应当由简入繁,由浅入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具体应做到两个结合:
1.1 详讲与略讲相结合
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体裁梗概和作者生平,以故事的形式讲解古代医家部分看病的经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n文。而后有重点地讲解经典段落和词句。详略得当,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
1.2 学生试解与教师串讲相结合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鼓励学生试解。首先,在教师开讲前,利用多媒体,不断播放原文,让学生试解。试解时,采用任务驱动法,逐步加大难度。其次,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文章大意、段落大意。然后,教师进行纠错,并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最后教师串讲,讲清重点词句的意思和语法特点,以词带句,连句成段,疏通文理。这样,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良性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结合本专业,渗透临床知识
王性善[2]指出,教师应该用适当的方法告诉盲生医古文是一门阐述我国古代医学名家医德医风、医案医话、医疗经验的学科,这门课与盲生的推拿专业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顺其文理,把临床医学知识融合其中,寓医理于文道之中,文为医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笔者认为,在学习《黄帝内经》选读时,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前后衔接,融汇贯通。比如《灵兰秘典论篇》中论述了人体五藏六腑的功能,学习时就可以结合藏象学说的知识;比如《上古天真论》中讲述了上古之人的养生法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鼓励学生讨论这些养生法则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在学习医案医话时,适当把有关临床医学知识穿插其中。比如让学生根据病情分析证候,讨论给出治疗方案。通过辨证论治,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然后教师再讲解案例中的医家是如何治疗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与临床接轨,一举两得。
3 贯穿医德医风建设,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就医古文课程而言,其语言到内容似乎都离现在的现实生活太远,故在课程设置中,更要忌讳课程中生活意义的丧失,忌讳将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学科教材上,从而导致课堂生活没有现实感,没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3]
本课程的人文因素比较明显,有着“文以载道”的特点,教材中收入的很多课文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好素材,因此,能够比较自然地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内容。比如在学习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时,本文从医术要精、医德要诚两方面论述了医德修养的准则,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扁鹊传》、《华佗传》中名医的行医经历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激励学生成为医术高超、品德高尚的大医。并结合现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让学生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这样,将知识传授和人文熏陶结合起来,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严谨的职业素养。
4 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医古文是中医院校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如果按照文言文的方法讲,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尤为重要。根据学生学情,教师可以灵活设计上台表演、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把枯燥的医古文课程变得丰富多彩。比如通过欣赏《华佗传》中的五禽戏、让学生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学习养生功法;并且跟体育教研室老师协商,结合体育课让学生学习五禽戏、八段锦这种具有专业特色的功法。
此外,可以抽出课文中某个观点或一些较难的知识点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氛围。比如:《扁鹊传》中的六不治,在教师讲解完大意后,分组讨论,并且结合现实,讨论文中六不治的原因,加深记忆。在学习医案时,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辨证能力。
5 提倡信息化建设,利用多种形式拓展知识面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盲生利用手机和读屏软件上网查阅资料越来越熟练。所以教师应与时俱进,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作微课,补充医古文课时不足的问题。周路红认为,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必将成为医古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有力推手。[4]运用微课把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常用词语合理规划成若干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说明一个问题,控制在5~8分钟。通过人人通进行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下载到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这样使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2)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和学生通过手机进行微信互动,这样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学到知识。课前,教师将音频传到群里,让学生预习;课后,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作答,通过完成情况查漏补缺,极大地提高了教?W质量。
(3)建立盲人音频资料库。据统计,适合视力障碍学生的有声读物少之又少,所以教研室老师可以分工合作,录制教材原文或者下载相关资料。比如下载《黄帝内经》原文及曲黎敏讲的白话文版的《黄帝内经》,这样通过同时听原文和翻译,充分利用了视障学生的听觉优势,一方面提高了翻译能力,一方面学到了中医的文化精髓。
6 多朗读及背诵经典章节,增加语感
语言是相通的。笔者认为,医古文和语文有很多共同点。背诵也是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背诵经典章节,增加语感,带动学习。比如,通过背诵与专业相关的医古文,渗透专业知识;通过背诵《大医精诚》,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潜移默化;通过背诵《黄帝内经》中的经典条文,让学生学习古代医家的养生大法。总之,通过背诵原文,可以达到加强学生对篇目内涵深度理解的目的。
7 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当代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既要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广博、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1]。
1.1医学职业素质
医学是一项救死扶伤、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事业,它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新型医学模式下要求医学生不仅知晓患者的健康,还应该掌握与患者健康有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不但研究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还要研究患者的心理、社会、生态等方面境况。首先医学生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能,能根据病人的躯体、心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遵守医学职业特性、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职业要求;另外,还要培养医学生开动脑筋,以能动的创新思维推动学习、工作,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标新立异。最后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公众健康,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应该是社区健康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真正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
1.2医学伦理素质
新型医学模式下要求医学生具有符合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伦理价值观、医学伦理意识和医学伦理思维能力。具体包括关注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具有医学伦理决策能力,能够从多个诊疗方案中选出达到最佳诊疗效果的治疗方案;具有发现、分析、解决医学伦理难题的能力;具有医学伦理评价能力和医德修养能力[2]。
1.3医学道德素质
大学生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他们走上社会之后将对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道德的建设和践行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这种道德精神需要加强医学生与社会、病人的接触,培育学生关爱病人和生命的情感。主要表现为对病人及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医疗权利、健康利益、人格尊严予以关注、关怀和关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其核心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1.4医学人文素质
医学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使命,是一个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凸显人文精神的新医学模式决定了医学人才必然是一个充满人性大写的人,大写意义上的人仅依靠专业知识是无法立足的,还必须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营养。
2.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2.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医学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使命,是一个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风险性很强的行业,医学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细心、耐心、热心、诚心、爱心等性格特征,如果缺少了这些性格特征,就很难胜任医疗服务工作。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全面加强医学生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举行了“热点问题面对面”活动,内容包括新时期医患关系问题、医德与医术关系问题、与医学生就业和竞争等,这种讨论活动互动性强,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通过互动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更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职业要求,使理想和信念得到提高和升华[3]。
2.2提高法律道德意识
近几年,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纠纷频发,甚至出现患者杀医的严重恶性事件。课堂上教师列举许多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关的案例事件,以此引起学生心灵震撼教育的同时,又渗透医学法学的内容,医学法学的教学包括医疗卫生的各个行业,如卫生法理、医院管理、食品卫生等方面。教学侧重于医学法律常识、法律观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医学生毕业后依法从业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在加强道德意识方面,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医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渗透医德精神,如孙思邈医德医术令人钦佩,尤其对医德的强调,被后世的医者传为佳话;现代护理鼻祖南丁格尔被誉为“伤员的保卫者、守护神”;还有我国近现代的裘法祖、华益慰、林巧稚等名医,这些典型的医学人物都是医学生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精湛的医术、高超的医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4]。
2.3提高医学生人文精神
针对不少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社会人文知识相当贫乏等文化素养底的问题,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提高文学修养――名家名作欣赏活动”,并让同学们写读书笔记,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医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医学生多一点书卷气,少一点市井气,帮助他们感悟人生,陶冶性情,提高心智,净化心灵。组织学生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讲座,聘请知名教授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规划医学职业生涯和实现医学梦想;另外,授课中还注重对医学生加强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传统医学理论充满了人文的智慧,“治病必须治人”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2.4加强实践育人功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要注重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先,可以根据对象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突出先进,并以先进带动后进,最终实现全体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其次,拓宽教育形式,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组织具有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学校起就具备一颗仁爱之心,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具体做法组织医学生参加义诊活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及农村卫生情况考察。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关心艾滋病的红丝带爱心活动,义务献血活动等。另外,学校还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各个领域开展一系列调研、考察等活动,带领学生到沈阳华能老年公寓、沈飞老年公寓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在实践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主动践行。最后,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帮助医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生活困难和思想困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5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 默会知识 显性知识 医学院校 教师专业发展
默会知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不仅要进行先进教育理论等显性知识的积累,而且要关注默会知识的获取及管理。因此,根据默会知识所具有的特征,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的知识管理策略,对实现教师专业默会知识的显性化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一、默会知识的内涵
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是指高度内化于个体的,很难用语言、文字、图像等形式清晰表述、交流和分享的知识总称。这个术语最先是由英国科学家、思想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于1958年提出。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类。”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描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我们把第一类称作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第二类称作默会知识。[1]
高校教师默会知识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存在于教师个体内部的难以规范化、难以言表和模仿、不易于交流与共享、也不易于被复制或窃取、尚未显性化的各种默会知识。同时,还包括通过交流与共享等方式从高校外部获取的默会知识。
二、默会知识与医学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默会知识具有个人性、自动性、高效性、情境性、稳定性等特征,它是教师专业认识和实践过程的必要基础,对医学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的创新及专业发展
知识创新是一个充分利用旧知识和旧能力产生新知识和新能力的过程。隐性知识在知识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为其他同事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其他教师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启示,在知识的交融沟通中产生“智慧碰撞”,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隐性知识,由此实现自身专业知识的创新。因此,通过专业默会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教师才可能不断地产生创新性的专业知识,从而在推动自身专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快速增值
对于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萧伯纳曾经这样生动地描述其重要意义: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3]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教师主动地与同事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观点,共同解决在教学上遇到的问题,使默会知识流动并转化成为组织所共享的知识,从而使大家在专业上得到共同发展。
3.深刻体现教师专业发展成熟度
实践是隐性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默会知识往往内含于实践性的技能中,教师默会知识的交流与创新也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完成的。支配教师教育教学行动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践知识,或者说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共享是立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视教师为知识的生产者和拥有者,唤醒教师作为知识主体的意识,使教师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收原理和理论。默会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它更能深刻地反映一名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成熟度。
三、默会知识视域下医学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1.强化教师合作学习的意识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教育观念。首先,广大教师要具有合作的意识,要将“合作”贯穿于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方面,逐步克服成人独立性强的特点,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取舍别人的优势。其次,教师合作学习涉及到师师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在教师合作学习中,教师扮演了“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角色。他们不但要互相探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且要深入地思考如何将合作学习的经验迁移到教学实践当中。最后,教师享有合作学习的权力。教师有权决定合作学习的内容、过程、方法等,学校要为教师合作学习提供条件。
2.实施以老带新的导师制
国外研究大学教师教学成长的专家认为,一个大学教师的教学成长一般要经历“更熟悉教什么―更熟悉怎样教―更有技巧教―更有效教―更有效促进学”的过程。[3]教学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大量专门性的实践体验和经验积累。实行以老带新的导师制,是基于教师的自愿结合和内在需要而建立的新教师语资深教师合作的形式。新教师通过对资深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接受具体指导,不断学习、实践、探索、反思,逐渐领悟,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老教师在帮助新教师切磋教学技艺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自身能力保持与时俱进十分有益。导师制的实施,打破了教师教学自我封闭的藩篱,营造开放性探究和对话的氛围,使教师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坦诚对话寻求解决策略。
3.倡导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判,并考虑、选择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经历的反省来选择学生最应该学习的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加速教师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的相互转化,把依附于个体而存在的隐形知识深刻概括和清晰地表达出来,使隐形知识在个体之间或个体向群体进行传播成为可能。高校教师将“反思”贯穿于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通过单独反思和合作反思,对自己和他人所学的理论、所持有的信念、所实施的教学实践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超越理论的局限、经验权威的影响,及时意识到自己内隐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把内隐知识与自己所支持的显性教育教学理论加以对照、结合,能尽快地把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完成自己所学习和支持的理论向内隐知识的转化,向个人实际能力的转化,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开展专题研讨
围绕教师工作中碰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开展研讨活动,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和交流。研讨方式有多种形式,可以在同学科的教师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学科的教师间进行;可以通过沙龙的形式,也可以通过研究会、工作坊的形式,为教师提供综合性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金生.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J].教育研究,1995,(1).
[2]曹锦丽.教师隐形知识共享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4.
【关键词】建构主义; 词汇教学;专业英语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has become a common topic in discussion. At present, most vocational colleges set up specialized English course for the purpose of serving for the special industry. How to learn and teach vocabulary of ESP is a bottleneck that perplexes most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is thesis elaborates the effects that constructivist theory has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SP vocabul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Key words】Constructivist Theory;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ESP
0 前言
高职英语教育现在成了一个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目前大部分院系从服务于行业的角度出发,大多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说到专业英语教学,势必要谈到专业英语大量生僻而且难记的专业词汇。可以说专业英语词汇教学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何在英语基础相当较差的高职生中展开专业英语词汇教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是目前学术界颇为推崇的一种理论。它的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细化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包括“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 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由于建构主义者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化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教学中通过协作学习,使教师和每一位学生组成重要的学习共同体,他们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学习共同体所共享,来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的词汇学习策略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式,以下我们专门论述几种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有着突出效果的策略:
1 建构主义词汇学习策略
1.1 词根词缀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对他们学习内容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即,知识的建构)。许多高职学生在基础英语阶段已经学过一些构词法的基本知识。而构词法对于专业英语词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词汇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词根和词缀所构成。根据词缀词的位置,可以分为两类:前缀和后缀。许多专业词汇都可以根据词根词缀法来方便和加强记忆,因此,掌握一个单词的词根和词缀是提高专业词汇量的有效途径。
大多数的专业英语单词就像化合物一样,由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所构成。专业词汇的前后缀一般来说专业性都较强,如:medic-(医治、医学),ax-(轴),pharma-(制药、药剂的),ferri-(正铁、三价铁),ferro-(亚铁、二价铁),hydro-(水的),-ethyl(乙基),kine-(运动)。如果在记忆这些专业词汇的时候,我们能先分析单词的结构,特别是记住其词根的意义,然后再综合分析其词的基本含义,便能很快地对单词进行理解和科学的记忆。因此,对专业词汇进行结构分析,尤其是通过词根的意义来记忆专业词汇,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情景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化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而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我们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而营造这个环境的有效教学手段就是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旅游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大家来到校园内开发上课,学生们可以进行英语的景点介绍,或者分角色进行导游和游客间的对话演练等。在自然工作环境和工作需要的刺激下,大脑会搜索专业词汇从而产生反应,对于专业词汇的记忆自然会更有效。又如药剂英语中涉及的药房情况口语,教师可以示范学生进行分组训练互动,互相扮演导购员和顾客的角色,通过症状描述,疾病判断,推荐药品和介绍服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趣味活动中,学会实用的英语表达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情景教学对学生的英语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英语要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达到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相互促进。以未来工作所用专业英语内容为情景素材, 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创新能力。这种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3 重组语篇策略
许多专业的文章会使学生感到无法理解,因为其中有太多的不熟悉的单词。而重组语篇也就是用自己的话复述段落是一种重要的词汇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者坚持认为,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动态的、相对的点,教育在于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的增长,帮助学生构建活动和重新组织。在语篇重组的过程中,学生扫描自己的大脑用已知的适当的词汇来描述新学的段落,用较为常见的同义词替换生僻复杂的专业词汇,这一过程正是他们理解新词汇的过程。通过语篇重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新词汇的含义,这是词汇学习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比如下面的一段文字:
Although drugs are intended to have a selective action, this is rarely achieved. There is always a risk of 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any drug. No drug is without side effects, although the severity and frequency of these will vary from drug to drug and from person to person. Those who are prone to the adverse effects of drugs include:
学生重组后变成:People expect the drugs to have a selective action , that is to say, the good parts of the drugs can be left and act on people; the bad part can be missed. But it is impossible. All drugs have side effects as long as you have them.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reaction after take the same drug. Some people may be O.K, but other people may be very sick. Different drugs may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eople too. These people are easily to be affected by drugs, they include:
通过语篇重组,学生通过把新词汇用已知的常用词汇替代了解了新词汇的含义,如:“ intend” 意思是意图,打算; “rare” 代表罕见的; “adverse effect” 和 “side effect”一样,都表示副作用; “severity”表示严重程度; “frequency”意思是频繁性; “be prone to” 表示倾向于。
1.4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一个学习者可以探索自主地学习知识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本材料,书籍,音频和视频材料,CAI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教师在有限的课堂词汇教学中不可能明确的教给学生所有可用词汇,所以借助其他媒介进行词汇学习是很重要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仪器成为很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样,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词汇记忆的一种常见途径。由于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和提供了各种视频,图片和文字材料,学生就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等感官来更好的记忆词汇,多媒体环境下的词汇习得对于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以及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直觉。
2 词汇教学策略应用对比实验
为了了解建构主义词汇学习策略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和影响,笔者在自己任教的两个大二的班级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专业词汇学习策略对比实验。在实验组的班级学生中积极采用以上几种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努力尝试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词汇的敏感度,提高词汇教学效果。而对照组的班级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背诵来记忆词汇。通过前测和后测,笔者得到以下的数据。
从上述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建构主义词汇学习策略对于专业英语的词汇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前测后测的数据对比,实验组同学的成绩无论在词汇获得方面还是在阅读理解上在后测中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通过积极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3 总结
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是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词汇的积累,很难理解阅读专业文献。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英语基础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有正确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的引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词汇学习策略无疑是专业词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二语习得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智慧.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研究[J].作家杂志,2007,11.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陈辉.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J].外语教学,2001,6.
摘要:本文提出,在中医药院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指导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医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医药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渊源;实践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学生 教育路径
医学生是未来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其核心价值观的构成不仅关系到医学生的品格、修养、医德、学术水平和医疗技能,也直接影响祖国医药卫生事业整体水平和质量。当代社会正处于剧烈转型的时期,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冲击着医学生脆弱的价值观。如何使医学生保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取向,是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必要内容。因此,在中医药院校中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是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一、医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医德教育作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载体,其内容涵盖医德规范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医事法教育等多方面,具有规模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特点。目前我国中医院院校普遍开设有医德教育相关课程,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效平台。
1.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
中医药院校学生是中医药卫生事业的未来人才,医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在医疗职业道德建设中,我们应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医学伦理学学科的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观念来统领、支配、影响医务人员的医德价值观。
医学生对医学伦理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积累的过程,应贯穿于医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虽然人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尺度和标准,但都有一个对最高价值的根本判断的准则,即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价值取向的基本方向和道德判断依据,也对其他价值观的属性有着重要影响,一个人他所有的价值观取向总是体现着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据于此,必须对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取向施以积极教育引导,使他们在医疗实践中时时刻刻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判断依据和动力。中医药院校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伦理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医学伦理学中的道德指向与伦理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融合,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医学核心价值观。
2.加强医学生个人品德教育
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只有被个体的道德体系吸收认同,逐渐培养起道德情感,才能在道德行为中以坚定的道德意志自制、进取,以达到更好按照这些原则和规范调整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目的。个人品德还体现了现实个体对特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认同,有助于提高社会道德规范在社会中践行的实效性。由此可见,个人品德是核心价值观的创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医德规范的全部内容,最终无一不指向从事医疗卫生行业个体的个人品德。个人对核心价值观具有主观能动性,他可以选择所践行的社会道德准则并将其转化为道德实践。保持医疗卫生行业价值观始终处于一个高水准的稳定状态,需要通过加强个人品德教育,通过提高自我修养来达到自我约束,自觉践行医德规范所要求的内容,从而保证医学实践始终处于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之下。
二、中医药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渊源
1.中医药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
中医文化循中国传统文化的轨迹发展而来,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其深刻的哲理性、科学性和伦理观,横跨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以此为底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各家学说和诊断技术无不闪耀着智慧和东方思维的光辉。中医药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药传统文化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既是一门独立的医学体系,又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烙印,融合了文、史、哲、艺术等多学科综合知识,是中医药文化的精神标识,是中医药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人命至贵,有贵千金”,“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思想即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本质要求,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一脉相承之处,是其民族化、传统化的表现形式。
2.中医药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借助中医药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从过去到现在,甚至是将来,外来文化都不能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文化。外来文化只能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结合适应社会和时展的要求,其优秀内容才能在核心价值观。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必须由中医药传统文化支撑,才能够保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因而,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医药传统文化融会贯通起来,源于中医药传统文化又符合当代医学进步,才能保证中医药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时代鲜明,又不失历史文化底蕴;既是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练,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
三、实践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医学生建立核心价值观并有效指导医德实践。实践教学是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由理论转变为现实的最有效载体。个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积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既是社会成员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和感悟真理的过程,又是社会成员通过实践活动在头脑中不断进行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过程,是引导医学生从理论知识走向具体行为的必经之路。在实践中,医学生真切感知医德规范、获得道德体验,对自己的价值观不断修正、充实、完善。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有益于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而医德实践能够弥补当前道德教育注重知识传播而较少涉及情感培养和行为训练的这一缺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通过利用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权利、义务、责任与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在专业实习中,门诊导医、临床陪护、危机干预等经历使医学生零距离接触病患,感受到疾病背后的道德内核,使他们对生命的价值、人性的尊严、伦理道德有了全新而深刻的感悟,进一步升华了个人品德修养,建立起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四、小结
当下,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正在经历剧烈的转型时期,医患纠纷、暴力袭医、天价药费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逐渐深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因此,加强中医药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恩昌,徐玉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
[2]刘红艳.转型社会中的个人品德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3]张建中,金芷君.中医与文化漫谈[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一、向课堂要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不会善于主动探索知识,如果一节课一严到底,一定会让学生感到压抑,久而久之便会对你的课堂失去兴趣,从而对这一学科失去学习的信心。怎样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现在学生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获取知识,而是渴求一种灵活生动的上课模式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使严谨的教学要求与快乐的学习环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外,还会着重培养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备课时我会将课本内容与课外知识相互补充,课本知识与教参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上课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每一上堂课,我心中都会有一个概念:这节课我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懂得什么道理?课后我要求学生能总结出所学内容,并且还要说出自己学习的收获和感悟。教学质量可以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提高,但不可以快速提高,因为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加强班级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剂”
班级管理是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一门艺术。刚开始当班主任时,我常常为班里的琐事而烦恼,最让我头疼的是学生总是错误不断、状况百出。我这边三令五申,那边却依旧效果甚微。经过几年的实践工作,我仔细查找问题根源,最后发现问题在于:教育不够深入,管理不够规范,跟踪不够及时。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思想教育。班会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我每周会抽出一节课开班会,积极营造一种班级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班级荣誉感。
黑板报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可通过帮助学生出黑板报,采用“我劳动我快乐”、“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主题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二是充分发挥班干作用,建立自主式班级管理模式。在选举班干时,我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好同学推选出来,使他们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样学生违反了纪律有人阻止,学生遇到了困难也会自行帮助解决。三是课间多与学生相处。要从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关心和帮助,设法让他们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当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体会到纪律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关系与影响,从而把各种班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关心理解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剂”
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只要师生关系和谐就能提高教学质量。我的做法如下:一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学生交流一次,让学生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我再提出对他们的要求,这样就很容易达成共识,使教与学不再走弯路。二是适当地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三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师应该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被别人肯定,尤其是教师的肯定,当他某一点被肯定后,会激发出他更多的热情,可能使他各方面得到进步。为此我坚持做到了对学生大声表扬、小声批评。
四、取得家长信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添加剂”
--西湖小学教育集团一月挂职体会
玉环城关实验小学 林 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弹指间,一月西湖挂职结束。细细算来,在西湖的日子,不足20天。留心观察,细心发现,主动请教,积极参与,挂职学习只有融进学校,才有可能触及其办学之灵魂深处。憾,时光之匆匆;悦,收获亦有之。
一、精雅的西湖校园--繁华中的灵秀
绿树掩映,小巧精致,幽静不失活泼,古朴不失现代,是西湖小学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没有华丽的门厅,没有华丽的建筑,没有宽大的操场,10亩土地,自成一隅,在繁华景区静心独立。灵隐、杨虎城故居、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杨公堤、苏堤、岳庙、浙大玉泉校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灵秀了这方美丽的土地。
校园东面塑胶跑道尽头的围墙上是一长排箭靶子,两幢主体教学楼的天井内画着一个很大的象棋盘,旁边还有好多象棋。树荫下的条凳旁,设计围棋盘,摆放围棋。课间,学生可随时对弈,挑战智慧。楼梯对面的墙壁上,张贴着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的入门技法。已有79年办学历史的西湖小学,把特色写在墙上。
每个教室门前都招展着各班自行设计的各色中队旗,并配有各具特色的图案和中队名:火箭中队、彩虹中队、海豚中队、幸福鱼中队、红帆船中队……一个个稚嫩富有朝气的名字寄托了孩子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教室门前的地面上描画着西湖十景图,心中有家乡,心中有西湖,细节处尽显爱校爱家教育。
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目前共有三个校区,西湖、府苑和文新,三个校区三种风格,但异中存同,每个校区都有由一张张笑脸组成的笑容墙。天真无邪、灿烂亲切,乐观愉悦,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笑脸是最灿烂的太阳。给人一个微笑,将收获整个春天!笑容墙--这一道风景单单属于西湖!
二、可贵的西湖现象--纤薄中的壮阔
1.行事规范
走进西湖的第一天,学校的各项安排让我们在意外之余倍感亲切。升国旗仪式,井然有序:升旗、唱国歌、喊校训、唱校歌、系列表彰。之后,学校特意安排我们三个挂职老师上台自我介绍,归属感和亲近感油然而生。仪式结束后,办公室给我们颁发了任命书,任命我们为集团总校长助理,还要求填写挂职学习计划表,上交个人及学校简介并上传西湖小学校园网,一系列事项让人感觉西湖人有着良好的规范做事的风格。
西湖小学校园面积小,但设计精巧,规划有致。西湖人充分发挥智慧,将10亩土地发挥得淋漓尽致,分区、分年级合理使用校园的每一块场地。早锻炼20钟,大课间40分钟,确保人人运动,天天运动。一天一小时属于孩子们的阳光体育时间,在西湖落实得扎实到位。更可贵的是很多老师也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在规范做事的西湖人心中,没有“不会、不可能”等字眼,有的是想办法做好每一件事的决心和信心。就如集团总校长省美术特级教师章献明一再强调的“每天的工作状态很重要,要努力有创意智慧地工作”!
2.主动发展
在西湖,最让我震撼的是西湖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自觉和主动。作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中央电教馆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的西湖小学,充分发挥“全国百佳优秀教育网站”的作用,集团所有的活动都在校园网上公布,老师们会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
11月30日,我们在西湖(文新)小学,参加“网络型教师共同体构建”主题研讨活动暨信息技术专项课题成果中期展示活动。参加人员除了我们几个挂职的外,还有省培小学骨干校长的80位校长。对于西湖人来说,这本是一次非常寻常的学校接待考察任务,但智慧的西湖人充分发挥本次活动的价值,以“对话校长”为题,将考察、学校课题中期汇报和教学工作主题研讨三者合一。
策划这项活动的时间才一个多星期。11月21日,张林书记在网站上发了一个“对话校长”的帖子,要求教师踊跃报名参加这项活动,可以参加上研讨课,可以参加论坛等。当时,我觉得很惊诧,这样的形式,老师们会主动报名吗?如果不会,该怎么办?如果报名人数太多,又会怎么做?当我把疑惑抛向张书记时,她说老师们会报的。报名者过多或过少教务处会做好相关工作。那一刻,深深感叹于西湖小学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主动和积极。
11月30日那天,我们看到共有4位老师执教了公开课,6位老师参加了论坛。用集团青年教师顾笑晴老师的话说“是在众多参与报名的老师中PK而出的,机会难得”。这10位老师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都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参加论坛的老师一律脱稿用电子白板汇报。这样的活动,既让人看到了西湖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也看到了西湖人对待课题研究的真实态度;既领略了西湖教师的魄力、能力,又感受到西湖教师应对参观、来访者的淡定、从容、热情,立体构建,立体呈现。向阳花木易为春,在西湖沃土上,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这就是西湖的培养模式,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说得对:一个人的发展最关键还是靠自己。主动发展,自觉发展,自己有这样的决心,再加上学校的平台搭建,成长就在眼前!
3.团结热情
在西湖,有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我的发展我做主,学校的事就是大家的事,有事大家一起做,态度和行动并重!11月22日晚,西湖三个校区召开家长会。在巡视中,我们留意到一个细节。家长会上有一个环节是家长填写调查表,调查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等情况,并当场投入投票箱。事后,我们在教务处看到好几个老师一起帮忙将回收的调查表从一个个投票箱中倒出,再一张张整理好,统计好,那画面特别温馨。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们看到很多这样互帮互助的情形。在西湖,一直有这样的好习惯,有事,大家一起做!每一个西湖人在学校都能体会温馨家园的感觉。每一位老师都在参与中成长,在互助中成长,在忙碌中成长,在大浪淘沙中成就自己。
每一学年都会有近200多人走进西湖或长或短时间的挂职学习,西湖人总以最热情的笑脸迎接大家。我们的挂职学习虽然短暂,但在西湖,很有家的感觉。校园里,每一位过往的老师,都能微笑地点头或打个招呼,孩子们也不例外。因为心中有困惑,或者说是想更深入了解西湖的办学之道、办学之策,我们会随时、或预约和西湖各个层面的领导、老师交流沟通。每一个西湖人都会很详细很全面地和我们分享,可以说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厌其烦。在西湖的日子里,我们时常被这份团结和热情感动着。
章献明校长经常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职业和他人都要心怀敬畏,切不可自以为然。故,在西湖有谦逊的文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西湖人对待客人最美的姿态!
三、找寻西湖文化的“根”--精雅中的厚重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在西湖,在短短的不足20天的日子里,我们感动着、震撼着,试图去寻找这块灵秀土地上的文化之根。
(一)根在管理者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