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专题讲座范文

时间:2023-06-28 16:52:12

序论:在您撰写教学专题讲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学专题讲座

第1篇

关键词:中职物流;专题讲座;教学途径

物流业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专业在各大高校以及中职学校的设立和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物流教学普遍存在问题和不足。而通过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去改善这些问题成为物流教学目前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中职物流教学现状

1、专业目标不明确,课程开设没有针对性。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都没有明确的专业定位,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所以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就显得不够精挑细选,只要跟物流相关的课程都开设,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都只有粗略认识而没有哪个方面是特别在行的,在就业过程中没有竞争力。

2、缺乏专业教师和实用性强的教材。具有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老师是中职学校的需求,然而现今中职学校的物流老师大多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的:要么是有一定工作经验而理论不强;要么是物流专业出身而缺乏工作经验,在教学中常常显得不够全面不够专业。与之相适应的中职物流教材也不统一没有针对性,而由于老师们的专业性有限,大多都只是照本宣科,大大影响了物流教学质量。

3、校内实训场所有限,校外实践基地缺乏。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最大要求就是动手能力强,而由于条件所限,很多中职学校的校内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都不足,课程设置所要求的实训课程开设不足。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多数企业对于接受学生实习的意愿也不足,校企合作成了仅限于合同合作的空谈。物流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而校内校外的锻炼机会的缺乏让整个专业职能以理论教学为主,中职生对于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导致理论没学好操作没学过的现象,这样的学生就业肯定是不受欢迎的。

二、专题讲座概述

讲座是主讲人向学员传授某方面的知识、技巧,或改善某种能力、心态的一种公开半公开的学习形式。

专题讲座一般由某个院系或研究机构主办,邀请的嘉宾多为该领域的知名专家,而讲座的主题也会围绕领域内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所在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

讲座讲座式教学是国外传过来的,因为经研究发现,声像结合的传递信息效率是最高的,可以达到61%,只声音传递只能达到20%多一点,而讲座的这个优点更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

三、专题讲座在中职物流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中职物流教学的教学效果,各中职学校都努力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以促使各种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发挥应有作用。专题讲座作为一种利用校外资源的辅助教学途径发挥了极大的窗口作用,让学生能在学校里面可以了解到本行业的最新动向,同时可以通过行业领军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处事方式学到更多不可多得的人生经验。

1、专题讲座是学生了解物流行业最新动态的窗口。中职物流专题讲座的主讲嘉宾一般都是物流行业内的成功人士,有着丰富的个人经历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他们都在自己的特定领域给学生带来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动向,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物流行业的现状,并有机会接触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沿。中职学生一般都没有看报纸杂志的习惯,上网也不会关注本专业的相关内容,除了课堂接触的内容之外,对本专业的了解有限。而这些专题讲座能让他们近距离接触行业翘楚的机会,对本专业的社会发展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犹如打开了专业学习的另外一个窗口,而这个窗口给他们带来的决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在讲座中,他们能领略到行业名家的个人魅力,能学习不同人的个人发展经历和处事风格,这些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规划、道德修养和日常行为,比之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为深远。

2、专题讲座可以弥补其他教学途径的缺陷。由于教师和教材的专业性都不够高,学生在某些问题上获得的认知也是有限的,而专题讲座由于是行业名家擅长的领域,能在这些特定领域带来专业度和可信度都极高的知识获得。校外实践基地的缺失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到企业对员工的最真实的要求,而在专题讲座中,他们能从各位行业名家的讲座中了解到一些企业的真实情况,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向和行为习惯以适应企业的要求。

3、专题讲座可以拓展学生的交际圈。专题讲座的主讲嘉宾一般都是行业领头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接触到除了亲友和老师之外的其他成人。另外,专题讲座都是由本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和老师一起聆听,这增加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在答疑环节,更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四、专题讲座应注意的问题

专题讲座在行业动态、人生经验方面给中职学生带来了不少的收获,作为一种辅的教学途径也越来越为中职学校接受和使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专题讲座的内容要是学生需要并且感兴趣的。目前,也有不少专题讲座是因为各类评价考证的形式,学校为了完成任务随意找人过来,而主讲人也只是走过场。这类讲座只会让学生对这种教学途径产生质疑和厌倦。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物理 教学 兴趣

1.引言

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科各专业面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1]

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物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因为学好大学物理不仅需要扎实的中学物理基础,同时需要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由于目前学生就业压力大,对于相当一部分非物理专业的理工科学生而言,学学物理的重要性不仅远远比不上专业课,而且无法与英语、计算机这些能够获得国家等级证书的课程相比。因此,学生感到学学物理没有用处,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作业敷衍了事,抄袭现象严重。[2],[3]如何调动学生学学物理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学学物理,获得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具备求实精神、创新意思和科学美感等素质,是我们物理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最新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将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类为核心内容,构成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B类为扩展内容,是理解现代科学技术进展的基础,如近年来出现的激光、超导及凝聚态等方面的最新成就、研究热点和新领域,适当讲述B类内容可以使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基本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充实[4],[5]。

B类内容因为涉及物理知识的最新发展和应用,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讲授不仅可以展示物理在现代科技实践中的应用,而且可以避免教学陷入复杂的原理公式推导中,是理想的教学手段。

2.专题讲座的重要性

2.1专题讲座可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1)基础课与专业相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应该熟悉所教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找出与大学物理课程相关的内容,关注物理学与学生专业交叉的前沿动态。[4]了解之后,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以专题讲座讲授出来,会令学生发现物理学习和本专业知识的关联性,对物理学习也会有全新的见解。这样的专题讲座,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发现学习本专业课程的重大意义,懂得学习物理和专业课程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和专业课程的热情。

(2)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研究了物理学是怎样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各个分支怎样互相渗透,又怎样综合产生新的学科。学习物理学史,可以看到其间充满了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曲折过程、传奇故事,同时也能看到新旧观念、学说之间的斗争。

学习物理学,如果只是学习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那么物理就会变得很抽象,而且学习者很难领会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事实上,一个物理定律从形成到发展,是一个探索猜测尝试的过程,体现的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同时学习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了解科学家的生平和对物理学的贡献以及在科学探索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6]-[8]

专题讲座如果集中对物理学史进行阐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迅速理解学习物理的重要意义,而且由于物理学史涉及最新的物理进展,能让学生对物理学未来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针对数学系所讲解的数学与物理的关系,能让学生不仅了解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而且对自己的专业有更多认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热情。

2.2专题讲座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对于物理知识而言,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演示实验是最佳的物理教学方式。然而受时间、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讲解每个物理理论时都给学生做实验。可以在专题讲座中采用多媒体仿真演示来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同时还可以拟定一些专题题目,组织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让小组自己寻找资料或者动手制作演示教具,小组中再选出一名学生做小型专题演讲或者演示。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加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而且能够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更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更加集中于物理图像的建立,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灵活应用物理理论有很大的帮助。[9],[10]

2.3专题讲座内容丰富,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

专题讲座的内容不局限于课本,也不局限于学生的专业,只要是和物理相关的,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内容都可以选择,甚至可以结合当前流行的一些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很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只会背公式套公式,并没有把学到的物理思想和理论用到生活中去。专题讲座能够大大弥补这一不足,从天文到地理,从生物到数学,甚至从文学到音乐,任何人类文明中都蕴含着物理学知识,如能传达给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无处不在,而且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有一双发现物理的眼睛。

3.进行专题讲座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1专题讲座不应涉及具体的考核内容。

专题讲座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思想、拓展知识面,提倡学生独立思考,但是不应该涉及考核内容,否则可能导致如下后果:(1)学生听讲座时情绪紧张、思想僵化,只顾着记录教师讲述的内容,而忽略了思考;(2)教师讲授时倾向考试重点,难以拓展,极大限制了讲座内容的趣味性。(3)专题讲座的内容一般是前沿或者是物理学史,如果要求学生在考试中体现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不利于核心物理知识的掌握。

3.2专题讲座应该适当选题。

专题讲座的选题非常重要,应该一方面与学生的专业接轨,另一方面充分体现实践创新内容,如近展,不应涉及过多的具体技术知识,否则会让学生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不了基本物理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3.3专题讲座所占的比例应该适当。

专题讲座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极大地影响核心内容的授课课时。特别是目前大学物理教学课时普遍偏少,如果进行过多的专题讲座,教师就必然会减少讲授核心内容的课时,从而使学生不能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掌握物理思考方式和基本物理知识,这无疑是本末倒置,学生只懂得一些应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行的。

3.4利用网络平台。

由于课时所限,教师增加了专题讲座,就减少了传统课堂讲授的课时,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简洁明了地讲解清楚呢?建议采用增加网络教学环节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开通QQ群和论坛等平台,不仅方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还方便教师将一些趣味性强、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提供给学生课后讨论,而且可以把一些希望学生了解,但是专题讲座时间不允许的内容提供给感兴趣的学生。

4.尝试与效果

在给数学专业的学生讲解时,专题讲座可选择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物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如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和热力学的发展带来了以蒸汽机为动力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2)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家用电器和电磁学的关系,讲到衣食住行中包含的力学、热学、光学等原理。(3)数学和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促进。如欧几里德几何和牛顿空间、微积分和牛顿力学的数学表述及黎曼几何和广义相对论的渊源。(4)关于广义相对论。

实践证明,该做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部分学生一下子爱上了学物理,经常用电子邮件或者QQ留言的方式和教师讨论一些物理问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通过专题讲座,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开始懂得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并用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进行解释。

特别是关于广义相对论的专题讲座,使得学生打破了对这一理论的恐惧感,理解到广义相对论事实上是关于时空的理论,并通过讲座对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专题讲座,学生建立了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对整个自然世界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

5.总结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专题讲座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适当补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适当进行专题讲座的讲授,可以把难以理解的B类内容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利于学生迅速理解物理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科普的视角来看待一些看似很玄奥的物理新进展。

目前大学物理的课时数较少,因此开展专题讲座次数不宜过多,要注意适当选题,且不应该涉及A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弥补一些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的不足,使得大学物理教学更加易于让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上册(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

[2]韩寅鹏.关于《大学物理》的教学体会[J].技术物理教学,2003,5(01):43-44.

[3]柴春梅.浅议《大学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J].技术物理教学,2008,16(01):14-15.

[4]田友伟,王海云.大学物理教学与科技前沿结合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9:149.

[5]姬开麒.物理学与应用技术相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J].现代物理知识,1993,(4):37-39.

[6]郭奕玲.物理学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7]李成友.物理学简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8]潘传增.简明物理学史教程[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0.

[9]杨亦云.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理论研讨.

第3篇

歌唱是具有一种特殊美的活动,在歌唱中要注重歌唱的美与审美。无论是歌唱的形式美,还是精神内涵美,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来自社会与自然的结合。

歌唱美审美艺术歌唱是具有一种特殊美的活动,在歌唱中要注重歌唱的美与审美,歌唱中的美与审美能区别于社会其他类型活动的最为本质的东西,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作为人们的一个审美对象而发挥它所特有的社会作用。因此,我们研究歌唱中美的创造规律,必然要涉及它的本质特征。美学中说“不理解美的本质,也就不能认识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特殊性”就是这个道理。歌唱中有人认为“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的创造之一。”那么,为什么音乐会使数以万计的人为之动情?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是因为歌唱是一种特殊的美。

歌唱中要想唱出美,首先歌曲要美。从歌曲来看,不是所有歌曲都很美,歌曲有好有坏、有粗有细、有高有低、那些粗糙不堪,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就不美,那些无奇之作就更没有美学的价值,那些低级趣味的作品就更谈不上美。因为它们不真、不善。只有能从歌曲本身中升腾出一种使人情绪感奋的、高雅具有品味的才是真正具有美的歌唱作品。从内容上来看,歌词的品味要具有典型性、诗歌性、口语性、情感性。从曲调上看,应该是以艺术化的文学语言为基础,要受到歌词的语言、内容、形式、结构的影响来创作。只有结合这三点,才能够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有了美的音乐,我们再来说说怎样美的去唱。从歌唱技巧上来说,这也是一个品味的话题,从发声上看,那些嘶哑的叫喊就不美,故意矫揉做作的语调就不美,故意咬文嚼字的就不美。只有语言清晰、音质纯净、韵味浓郁、字正腔圆的歌声,才能展示美的作品来。歌唱技巧的美仅仅是外表形式的美,它必须与内在的情感美相一致。所以说在歌唱中,歌唱者是主观创造,他要具有独创性,如果没有歌唱者的主观能动的创造,就不会有歌唱艺术。作为歌唱者,他要能够把各类型的音乐作品内涵的各种美都充分展示出来,如果没有对显示生活美的细心观察,没有一定的音乐环境的感染,是根本不会实现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列宁也曾经指出:“我们的意识是外部世界的映像”。因此,无论是歌唱的形式美,还是精神内涵美,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来自社会与自然的结合。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来源于生活。歌唱者只不过是在头脑中要明确一点“客观因素是基础,而主观因素是主导”。

歌唱中的审美应该包括“审美意识的各个方面和表现形态。例如,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歌唱中的审美意识是歌唱者在艺术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以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为基础,而形成歌唱中的爱好与趣味上的差别。我国从古至今是以歌声的圆润响亮为美,对优美的声音有着相同的审美观念。同样,在日本歌唱家的论著中说到“人们习惯把这种优美的声音称‘黄金小号’。”在国外,审美带有感情体验特征,不脱离具体形象。我国当代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教授也指出“是不是声乐教学就特别神秘呢?也不是。从大的原则和规格来说,声音的嘹亮、银色的优美、共鸣充实、声音自然、松弛这些主要因素,是可以确定的。”19世纪杰出的意大利声乐教育家弗兰契斯科在《歌唱的艺术》中谈到:“一个歌唱者即使集中了为取得高度艺术成就所必须的天赋资质,但若没有掌握正确的咬字方法,他仍然会感到自己无活动能力,而且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又说“谁要是不会连贯地唱,那他根本不是在唱歌!人的嗓音之所以高于任何一种乐器,就是由于它具有把音连起来的能力,并且会运用乐器所做不到的各种音色变化。”《乐记》云:“凡音者,生于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清代徐大椿的《乐府传声》也讲到:“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因此,只有当声音和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以被成为一种“艺术”。所以说,歌唱者是美的创造者,也是美的鉴赏者。只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去不断锻炼自己的创造能力,才能使艺术创造有章可循创造出更加令人怡然自得的艺术作品。尽管古人与今人、中国人与外国人,他们在歌唱中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但是它们都是符合客观现实规律的东西,合乎科学理论的东西。在如何理解审美意识的客观标准和个性差异上,美学家认为,人的审美意识“在本质上它具有社会的历史客观标准,在现象上它又具有丰富的个体经验的特征。强调审美趣味的历史的、社会的客观标准,并不否认审美趣味由于个人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性”在歌唱中,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个人条件差异不同,即使同一歌唱者由于个人对社会生活经验,声乐经验的认识与理解不同,因而审美感受也是不相同的。由于个人不同的审美经验,也就形成了各人独特的歌唱审美趣味,这种彼此不尽相同的趣味的差异性和偶然性,受到另一种风格流派的共性和必然性所制约,它虽然是这种风格流派共性和必然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但是它却不能因为流派唱法的共性而互相等同,艺术上加入没有这种个性的差异,也就没有共性。正式在这种歌唱艺术的丰富多彩的个性中,无数歌唱者千差万别的趣味爱好中,存在这普遍的必然的社会的历史的歌唱审美客观标准。

因而,通过歌唱表演于欣赏活动中,能够把更高的美与审美意识反作用于人们的行动,需要进一步把现实中美的事物向更高层次推进。

第4篇

关键词:专题讲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水泵与水泵站

《水泵与水泵站》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主要课程之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兰州交通大学王烨等[1]在《水泵与水泵站》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较深的见解;重庆大学曾晓岚等[2]针对该校培养定位的转变,对《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进行了一些实际教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南京林业大学林少华[3]等在多样化习题训练提高《水泵与水泵站》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及各种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土木工程学科[4]、医学[5],未检索到在给水排水工程中具体应用的报道。专题讲座在学术研讨上广泛应用,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应用较少,安庆师范学院董长庆[6]明确提出“专题讲座法”这种教学方法,通过与传统教学法比较,该方法是提高《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结合笔者在工程设计中水泵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对已学完《水泵与水泵站》课程的给水排水专业的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在本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思路

1.教学目的。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充分理解长距离输水中取水泵房水泵扬程计算的要点;在水泵调试时出水流量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如何去分析解决问题;在本实例中应该吸取的经验。

2.教学思路。首先,根据实际工程的条件,设计一道远距离输水取水水泵扬程计算的课堂练习题;其次,将提出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请学生自己分析原因,把学生想到的所有可能原因一一书写到黑板上;接着,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原因结合学过的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最后,将公布实际工程中问题发生的真实原因,做出总结。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1.工程实例提炼出的课堂练习题。[课堂练习题]某供水工程要求供水量为40000m3/d(已包括净水处理站自用水),甲方要求设计输水管道管径为700mm,经测量,管线总长为10000m,取水河流枯水位为95m,沿途第1高点高程为134m(距取水口3600m),第2高点为129.5m(距取水口9000m),出水口高程为120m(图1)。请计算选泵所需的扬程(水位和高程均为黄海高程系,局部水损按沿程水损的20%估算)。

解答本题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主要是水泵扬程最不利点确定的问题。通过本例题的练习与讲解,学生们复习了取水水泵设计选型中扬程的设计计算需考虑的因素有水泵本身及吸水管路的水损、沿程水损、局部水损及最不利点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最不利点的确定。

2.实际工程运行存在问题。[存在问题]根据3.1中[课堂练习题]中正确的水泵所需扬程计算结果以水泵选型,在试运行中,水泵出水口压力表已显示为0.80MPa(即扬程已达85m>64.5m),但出水流量只有约300m3/h(即为7200m3/d,设计要求40000m3/d),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请找出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启发式提问,充分发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想到的所有可能原因均写到黑板上。学生想到的原因有排气阀的问题、多功能阀的问题、管道堵塞问题、水泵质量问题、水泵选型问题、高程及水位测量问题等;甚至有同学认为水泵扬程计算有问题,应该是最高点与取水点高差加上所有路程上的水损,这样计算出来的水泵所需的扬程约为75m,与实际情况似乎很符合。

3.分析评价学生想到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可能原因进行分析评价,并在这一过程中,把涉及到《水泵与水泵站》课程及相关课程(如《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知识点复习一遍。如水泵扬程与流量变化曲线;在管线高点为什么设排气阀,会对水泵扬程造成什么影响,会对水流造成什么影响,会对管道造成什么影响等等。并明确告诉学生,水泵质量没问题,高程及水位测量数据没问题。对于水泵扬程计算错误这一点,笔者作了更深入分析。根据水泵调试的实际运行参数,结合已知条件,即出水流量Q为300m3/h,泵出口压力表显示为80m,输水管径为DN700,输水管线总长为10000m,最高点高程为134m,河水枯水位为95m。在此条件下,全程沿程水损+局部水损(按沿程水损的20%估计)约15m,最高点与枯水位的高差为39m,把这两个相加只有54m,即最不利情况下也只需要54m的扬程就可供300m3/h的水,为什么压力表显示为80m,二者之间差值26m(80m~54m)的水头损失到什么地方去了?

4.实际工程中问题发生的真实原因。在这个工程实例中,造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在第一高点附近的一个蝶阀几乎全关,只开了一点。当把这个阀门全开后,以至于最后把这个阀门取消了,水泵就正常运行了,水泵出口压力约0.54MPa,出口流量达到了40000m3/d,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图2,图3)。

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在笔者坚持要找出3.4中提到的约16m的扬程损失的原因,提出要沿程安装压力表,通过分析沿程压力变化及高程变化,就可分析水头损失变化情况来判定问题所在;出于各种原因,现场施工人员、水泵销售人员、阀门销售人员都不想装,最终在笔者的坚持下说到最高点至少安装一个压力表,顺便去检查了高处的蝶阀的位置是否适合安装,才发现阀门的开闭状况不对,最终解决了本工程实例发生的问题。检查到这个未开的蝶阀时发现这个蝶阀上的无手轮(用于手动开闭蝶阀的装置,图4),现场调试人员说由于当地农民会偷走这个手轮(之前已偷走几个)当废铁卖,因此他们开了阀门后就把手轮取走了。这种蝶阀的手轮是带限位装置的,如果没有这个转动盘,就会造成蝶阀在压力的作用下缓慢关闭。使得这个阀门未开,也未全闭,就造成了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在调试前调试人员一再坚持说所有阀门都是全开的,他们也确实是做到了的。所以,这个问题深层次探讨就牵涉到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通过一堂生动的融入工程实例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充分理解《水泵与水泵站》及相关课程的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具体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还可能与社会问题有关。工程案例融入专题讲座的教学方法在《水泵与水泵站》课程的教学中的开创性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可推广到给水排水工程其他专业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本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烨,孙三祥,曾立去.加强实践环境探索《水泵与水泵站》课程教学新模式[J].制冷与空调,2008,22(4):127-130.

[2]曾晓岚,张智,张勤,等.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85-88.

[3]林少华,王郑,荆肇乾.多样化习题训练对教学效果的强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8,(32):156-157.

[4]汤小凝.《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法浅析[J].经济师,2008,(6):128-129.

[5]张珍,柏雪莲,刘春会,等.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6):941-942.

[6]董长贵.“专题讲座法”是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J].科技文汇,2009,6(上旬刊):86-87.

第5篇

仁寿县方家镇小学校钟昭训

为了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促使自己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长处和不足,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我们有必要坚持撰写教学案例。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后练习题的一个案例,记录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完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后,我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第三题:

3. 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二、案例过程描述:

在编写教案的时候,我对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本来是:(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学生独立准备;(3)指名让学生交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气氛沉闷,很多学生没有结合自己实际的读书感受做深入的思考,而是被动地接受几个发言者的答案,整个班级五十名学生只有几个空洞的答案。我立刻意识到这样的结果肯定不行,因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就是“我爱读书”,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而且单元习作也要求学生谈自己和书的故事或者谈读书的体会。我知道这种状况一定是因为教学设计的不合理造成的,于是赶紧调整,将教学过程改变成了:(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以自己的读书体验和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鼓励学生调动记忆,回顾自己的一次读书经历,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读书感受。(4)小组内修改、练说句子,推举同学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五佳句子;(6)全体学生抄写五佳句子,看谁书写规范,写得又快又好。

三、实施结果:

事实证明,教学方法调整过后的教学效果更加良好,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许多,学生想得到、说得出、写得好,不仅从学习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了别人和自己读书的滋味,还为单元习作做好了积累与准备,真正由“浅学习”变成了“深学习”。

四、案例反思:

1、本案例中调整后的方案更注重教学实效。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应善于观察、感知、分析课堂信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实施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将十次低效的“浅学习”甚至无效的“假学习”变成一次高效的“深学习”。

2、本案例中调整后的方案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加深了学生的参与度。关注了优中差生的共同发展,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公平性。

3、本案例中调整后的方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真正转换为主导地位,学生成为积极参与的学习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4、调整后的学习活动更有趣味,为学生创设了探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相融合的学习环境,给了学生一个开合有度、轻松愉悦的可控性自主课堂。 让孩子们有机会去而且愿意去充分扮演好自己,展示一个不一样的充满自信的自己。

教学不是让学生知道什么,而是让学生学到什么,学会怎样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深入的探究和感悟中获得成长。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课堂就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一个开放的、公平的、愉悦的、和谐的课堂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舞台,他们一定可以在一个个高明导演的引导下演出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节目。从而使单调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快乐成长的生活过程,成为幸福人生的美好经历。

5、调整后的方案有机整合了课堂重点、单元目标、教学三维度等因素,兼顾了当前教学与后期教学。

6、调整后的方案更关注学生中长期发展,切实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的语文基本能力。另外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社会学理论认为,学校教育要以培养“社会人”为己任。依据社会学理论,课堂教学活动就是社会生活的“准社会活动”,学生就是“准社会成员”。在本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社会成员这一角色,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成功感和自豪感,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和创造动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附: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第6篇

1.爱岗敬业的更深体会。

很多团队工作的地方都能看到“爱岗敬业“的口号,而真正体会其含义还是在这次学习中,当我们不是迫于其他外来因素,而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去爱教育这份工作时,我们便真正的是爱岗了,而此时我们所要做的一切都是来源于内心,自然便会用心去爱学生,爱工作,爱所有与之有关的一切,再也不会觉得这些是负担,孩子天真的笑容、一节成功的课堂,家长一句由衷的感谢都是我们幸福的来源,这时我们已经很好地做到了敬业。而这句号召就会具体起来,那些具体的工作也变成一种了与学生交流的工具,于是所有的教学工作都由原来的被要求做变成了我要去做。

2.对“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的折服。

同样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关爱学生”,张红老师提出的“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让我耳目一新并为之深深折服。当今教育都让我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难教,为什么不像当初的我们那样听话?张红老师便解开了这个问题的关键:传统教育是一种权利教育,而现代教育则是一种能力教育,这就要求做为现代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提高教授知识水平的能力,还要学会用爱去教育学生以及去教育爱。教育爱的伟大之处是爱的永远是别人的孩子,我们尊重每一个孩子,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孩子,学生到学校需求的是关心,需要的是约束,正因为他们在一天天的成长,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我们赞赏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也会因他们所犯的错误而着急,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教师因为深爱,所以厚望,因为厚望,而不允许学生犯错。而恰恰此时,做为老师的我一定要学会冷静地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一切,并引领孩子的精神成长,让我们都越来越理性。从而去逐步达到教育的高标,实现幸福的人生目标。

3.终身学习,坚定一生的追求。

第7篇

疫情防控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对于正处于延期开学的教育人来说,怎样“备考、应考、交出满意的答卷”?这七大关系需要处理好~

学习内容

在学习内容上,处理好文化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人形象地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作厨师和食客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和精神食粮的,要讲究科学配比、膳食均衡。

何以为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倘若想当然地调整、增减科目和课时,一味地追求文化课学习,忽视艺术、体育、科技、品德、劳动、卫生等学科的学习,就会因为内容单调乏味导致学生厌学。

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上,处理好集体教研统一要求与体现学科、学段等差异的关系。延期开学启动以来,各级教育教研部门和各类线上平台,适时推出了海量教育资源,极大丰富了学习内容。各学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启动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

但是,教育之所以是“农业”,就在于教育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顺势而为;教育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教育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体现灵活性和差异性。因此,我们在强调顶层设计和统一步调的前提下,还要充分考虑学科和学段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学习方式

在学习方式上,处理好线上教师讲授与线下亲子协作、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具有跨时空的优越性。

但是,任何学习都需要经历认知迁移、自我建构的过程,要给学生留出消化的时间。居家学习期间,孩子年龄越小,家长参与度越高,可以充当助教和学伴的角色。同时,长时间在线学习还可能对视力造成损伤。

因此,教师的线上教学不能满堂灌,要适度留白,留出师生互动、亲子交流、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让学习更有效。

学习平台

在学习平台上,处理好钉钉、微信、QQ等多平台混合式运用的关系。当前,学习平台和手机APP令人眼花缭乱。要提醒的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比如,微信和QQ属于社交软件,双人或多人聊天非常便捷,钉钉属于办公软件,视频会议功能强大,彼此各具特色,可以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因此,没有哪一款软件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应当结合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学习平台,还可以综合运用两款或多款软件,构建混合式学习平台。

学习要求

在学习要求上,处理好面向全体与个体的关系,尤其要关注存在学习困难、家庭困难等情况的学生。学生的家庭状况千差万别,居家学习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和学生家庭的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同时,一些学生因为家长复工、忙于工作,在规定时间因为没有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的原因,需要错时学习或另行补课。因此,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最好能够回放或不受时空限制,具备错时学习、随机学习的条件。

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上,处理好书本学习与生活化学习的关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延期开学关上了学校生活的一扇门,却打开了家庭生活的一扇窗。

居家学习期间,除了完成教科书上的学习任务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接受更为丰富的礼仪教育、劳动教育、时事教育等。比如,全家人都“宅”在家里,在朝夕相处中学生能更多地接受礼仪教育,可以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可以在茶余饭后聊聊时事,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书本之外的知识。

作业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