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28 16:51:56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

第1篇

中医推拿师岗位职责

1、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收集病史和一般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方式的信息;

2、做好相关疗前准备和预防措施;

3、运用点、技、捏、滚、叩、捋、顺、散、切、揉等推拿按摩手法,配合中药等药物,整体治疗人体软件组织疾患、骨骼疾患及其他疾病;

4、进行人体保健及运动后恢复推事件按摩;

5、指导或实施人体运动系统疾患的预防、预后护理,耐心解答客人的疑惑;

6、做好针灸工具的清洁和保存;

7、做好治疗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中医推拿师岗位要求

1、中医学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具有中医推拿师职业资格证书;

3、熟悉中医按摩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熟悉推拿按摩手法操作,能对临床病例进行辨证论治。

4、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5、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6、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

中医推拿师关键技能

专业能力推拿按摩手法康复知识中医把脉

个人能力耐心细致沟通能力认真负责

中医推拿师升职空间

助理中医推拿师 中医推拿师 高级中医推拿师

中医推拿师薪情概况

应届毕业生¥3300.00

1年经验¥3400.00

2年经验¥3800.00

3年经验¥5100.00

中医推拿师工作内容

1、在中医科主任指导下,负责完成按程序、个体化的推拿按摩等技术操作;

2、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推拿按摩的各种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

3、明确疾病的中西医诊断,根据患者疾病确定推拿按摩等种类及疗程;

第2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 教学难点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58-01

中医护理学是中高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门中医类专业课,其在国家或者省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属于重要考查课的范围。目前在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较为死板,授课内容落后,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学生厌学以及教学质量低下的情况普遍存在,而这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学习有效性和适用性,对学生的护理培养也造成障碍。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针对中医护理学的教学难点进行探讨。

1 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学生基础与学习接受能力差

由于中高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条件所限制,造成就读该类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主动自我学习习惯,抽象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同时也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特别是中医护理学相关基础理论,例如,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精气血津等抽象理论知识,所以造成中医护理学实际效果较差。

1.2 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中医护理学在国家或者省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属于重要考查课的范围,但并不属于考试课,因此,造成众多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该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不注重老师的讲述,对老师在课后布置的学习任务也不认真的完成。同时对于期末课程考核,往往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将考试过关寄托于作弊或者补考中,不求高分只求通过。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授课老师的授课兴趣,导致教师不满和抱怨的现象发生,从而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教学态度,进一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1.3 教学内容不优化

传统的中医护理学往往将医护联合在一起,并且更加偏重于医。不同版本的中医护理教材也大多是《中医学概要》的缩编和改写,实际与护理岗位相关的内容显得非常的少,有些教材甚至缺乏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和护理评估等最基本的知识,对临床护理的工作指导性也较差,与现时代护理理念不相符[1]。同时由于教材中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进一步导致了与实践脱节现象的发生。

1.4 教学方法粗略单调

尽管近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中职类院校仍然存在教学设施落后和教学经费不足的难题。虽然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现代多媒体教室,但仍然不能满足每堂课都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要求,许多的教师仍在处于“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只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教学方法单调,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1.5 考核模式不明确

目前,中医护理学的考核方式仍然与其他课程一样,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并不能实际考核学生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成绩判定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以上几种教学中出现的难题既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授课热情,严重制约着中医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成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针对于上述难题,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应对策略。

2 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应对策略

2.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中医理论往往都是枯燥无味的,授课过程中也比较沉闷,无法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动力,而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中医护理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互动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和团队合作来体现,首先是提出问题的有用性和实效性,要使设计出的问题能够真正的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以免出现提出问题后学生沉默应对的尴尬场面。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设计,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其次是增强团队合作的力量,团队合作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相应的学习小组,开展团队学习工作。

2.2 实训课程注重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所阐述的理论知识需要靠实训和技能操作来实现,因此,在确保实训课程开课率的同时,还要保证实训课程中实际技能的培养。在实训课演示时应该尽量做到简单而精炼,遵循“够用、可行”的基本原则,把更多的实训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充分的进行练习和体验。如在脉诊“寸口诊脉法”讲授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在简单讲述完相关基本要领后,可以进行模拟临床演示,安排学生之间相互把脉诊断,同时教师应该巡回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诊脉的技巧,实现与临床护理顺利对接。

2.3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生大多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目的性不强的特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较为抽象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可以采取问题教学的方法,利用启发式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药物外治法、药物内服法护理等内容,应当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借助相应的道具设置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状态,激发起求知欲;对于外、内、儿、妇科等临床护理,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选择典型的案例贯彻中医防重于治的护理观念;对于针灸推拿疗法的护理讲述,可以以实际操作训练为契机,有效实现与临床实习的接轨。

2.4 创新考评模式

中医护理学考核仍采用传统的考察办法,不能够与中职院校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技能型的护理人才目标相符合,因此应该创新课程考核模式[2]。可以将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质量、操作与创新成果等平时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纳入学生期末总成绩,同时加大实际操作技能的测量力度,增加其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使得考核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医护理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难点及问题,同时针对相关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有效提高中医护理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技能操作能力,也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练习内容要以课标为统领,以教材为蓝本,针对教学三维目标,明确练什么,如何练,练到什么程度,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到实处。在吃透学情的基础上,确定练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通常分为一般解题和特殊解题两类策略。一般解题策略遵循一般步骤,最著名的当属波利亚提出的“解题四步说”:理解题意、拟订计划、实施计划、回顾检验。特殊解题策略主要有:画图策略、列表策略、枚举策略、逆推策略、替换策略等。设计练习时,要深挖生活问题中所蕴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进行巧妙的策略训练。如,我国古代《算法统宗》里有一道数学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至其关,要见每朝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大意是:到378里远的某地去,第一天走得很顺利,后来由于脚痛,第二天起,后一天走的路程总是前一天所走路程的一半,这样6天才到达。求每天走多少里。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画图和逆推策略的实用性。

二、练习安排要有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安排练习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技能到技巧,循序渐进。一般在授完新课后,要体现练习的三个层次:模仿跟踪练习(基本练习)——变式对比练习(提高练习)——综合拓展练习(拓展练习)。这种螺旋式递进,要求每次练习应有适当的难度提升。如,学习圆周长公式后,可以安排这样的练习:从正向思维出发,安排圆周长公式的内容和简单正运用练习;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列表或图例形式,安排圆周长公式的逆运用练习;设计圆周长公式的综合运用练习题,考察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练习形式要体现多样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有意注意力持久性比较弱。为提高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我们要力求练习形式多样化。一是客观性练习和主观性练习并举。从题型上看,可设计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性练习,也要设计解决问题等主观性习题。从叙述方式上看,要减少纯文字叙述的枯燥题目,换之以图形、表格、对话等丰富的形式呈现,把对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建立在生动有趣的新颖形式上。练习的设计除了考虑答案唯一的习题,也要考虑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二是增设实践作业。要引导学生做社会调查,多设计动手操作的练习形式。社会调查可以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在数学中寻找生活原型。如调查商场在节假日及反季商品打折活动中商品的价格变化,城乡居民的年收入增长情况等。

四、练习选材要体现丰富性

练习选材应以书本为主,还要拓展学生身边的资源,力争题材丰富,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考虑下面三种题材。一是关注儿童故事、卡通人物题材。借助多媒体,利用图片,以儿童故事中的主人公及卡通人物等为素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习题,提高练习效率。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一位教师出示了喜羊羊和米老鼠的图片,当教师出示“喜羊羊有9本故事书,米老鼠有8本故事书”的对话框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了两个问题:喜羊羊和米老鼠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喜羊羊比米老鼠多几本故事书?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见,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场景中挖掘出数学模型,开开心心地巩固新知,高高兴兴地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二是聚焦时事、紧跟时代的题材。练习选材要与时代同步,时事新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如,奥运会、世博会、国庆阅兵、送家电下乡等,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数学练习题材。三是蕴涵地方文化的题材。在进行习题设计时,可以穿插一些家乡信息,让学生在阅读信息中了解地方文化。如,我们三门峡濒临黄河,有湿地、中流砥柱、甘山滑雪、店子漂流、张村地坑院等景观,这些都可成为习题设计的素材。这些习题联系家乡的实际,来自学生身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到亲切。做这样的练习,在注重综合运用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第4篇

A 神奇的中医食疗

一个月后的一天夜里,张思红忽然感觉脚心奇痒无比,他以为是被蚊子咬了,擦了点风油精。但半个月过去,奇痒不断加重,张思红的两只脚底竟然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红斑,且有小脓包。

张思红找到公司附近的小诊所,一位老中医给他把脉,查看了患处,说:“小伙子,你患的是局限性的银屑病,是由地方潮湿或是水土不服引起的。”

囊中羞涩的张思红问道“医生,有没有既便宜效果又好的药?”老中医开了一点药给他,并让他用韭菜与大米一起煮熟,取其水洗患处,每天两次。张思红照着老中医的嘱咐做了,效果很好。后来,张思红每次去拿药,老中医都会给他列出新菜谱,而且都是对治疗疾病有益的。这让他觉得非常神奇,决定跟老中医学习。

2006年12月,张思红在老中医那里不仅治好了银屑病,还学到了不少食疗法。一次,工友小许突然不停地上吐下泻。张思红见状,根据在老中医那里学到的方法,立刻拿来几片白菜洗净,开水一烫,然后扭出菜汁,让小许喝下。一会儿,奇迹出现,小许竟完全恢复了。

从那以后,每逢周末休息,张思红就在深圳南山农贸市场摆地摊卖菜,并对前来买菜的顾客简单推荐一些食谱。日子久了,回头客就多起来,小本生意的收入居然不亚于菜场商贩。

2008年12月,张思红辞去深圳环保公司的工作,拿着赚来的3万元回到成都,开了一家“中医蔬菜行”。

B 口口相传生意旺

每天清晨,成都八里桥路的毛大姐都会在小区门口的菜摊买菜。12月的一天,她突然发现小区里多了一家卖菜的门面,店铺里不仅贴满蔬菜的药用性能,还有中医食疗菜谱。“中医和卖菜还有关系?”毛大姐好奇地走进店铺,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迎上来,要帮她手诊,他说是用中医知识进行手诊,就能知道身体缺啥东西。

啥东西?真有这回事?毛大姐把手伸过去,张思红认真地端详一会,发现她的手很白没有血色,且面色萎黄。“大姐,您平时感觉神疲乏力,有时还会头晕耳呜吗?”“是,是!”毛大姐悄悄打量眼前的小伙子。

“您有时会胸闷心慌,食欲减退么?”“对的,我就是老觉得不舒服,但又感觉不像有病的样子。”这小子还真不错,懂得这么多,毛大姐心里暗自嘀咕。

“大姐,根据我的手诊,您患有轻微的缺铁性贫血,需要多注意饮食,严重的话必须去看医生。”“贫血呀,怪不得,头老是晕沉沉,蹲了起来,就找不到方向。”

“大姐,您可以用赤豆跟糯米还有红枣煮粥吃,这是专门治贫血的方子。”张思红边说边拿笔列出食谱,递给毛大姐。

毛大姐兴奋地买了菜和杂粮,心想,今天不但得到免费“门诊”,还知道了自己身体的毛病,得向邻居们炫耀炫耀。于是,每碰到一个人,她都喜滋滋地说:“隔壁开了一家中医蔬菜行,对症卖菜呢,可安逸了,你过去瞧瞧哟!”

经过毛大姐的传播,前来“中医蔬菜行”买菜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周末,店里走进一位老大爷,张思红忙着招呼他。“大爷,您坐,哪不舒服,”安顿老太爷坐下之后,张思红拿起其左手,仔细端详,“大爷,您老的手怎么那么青,平时有胃痛且伴随着头昏失眠吧?”“是、是……老是失眠,也没得法子了。”

“您用鲜藕汁加三七粉和生鸡蛋一起熬汤喝,少饮酒,不要吃辛辣东西。”张思红开了密密麻麻的一张食谱,让老大爷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食疗。半个月后,这位消除了失眠困扰的老大爷开始天天跑到八里桥来买菜,他成了张思红蔬菜店里的又一位“铁杆粉丝”。

看手诊只是帮市民了解病症,并不能代替正规的医治。张思红坦白地告诉顾客,他只是通过中医理论推行一种健康理念,而蔬菜食疗主要是针对一些普通的常见疾病和慢性病,可以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同时对健康人,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保健作用。

C 与对手合作

2009年2月底,“中医蔬菜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张思红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他很想再聘请一个有一定中医学基础的帮手,便在店门口贴了一张招聘启事。可半个月后,没有招来一个应聘者,生意却反而逐渐冷清,每天只有十来个人买菜看手诊,按照这种趋势,店里根本用不着请人帮忙了。

3月5日清晨,张思红到蔬菜批发市场去进货,经过市场门口时,看见一家新开张的铺面,他猛一抬头,“药膳蔬菜行新开张大酬宾”一排字印入眼帘。张思红愣住了,好家伙,这不是在克隆自己的生意经嘛!这间铺面也是二十多平方米,已被顾客围得水泄不通。

张思红一打听,得知老板是一位从四川大学医学院刚毕业的女孩。他的心不禁一沉,人家是堂堂的大学生,知识扎实,自己哪是对手,看来,经营上还得动动脑子才行。

首先,为了降低成本,张思红直接向生产地的农民大量收购新鲜蔬菜,又托朋友从深圳购买了一些国外进口蔬菜,以丰富品种。他把食物的药性分别制作成不干胶标签,贴在蔬菜包装袋的表面,比如山药、淡菜可以益精血;小茴香开胃进食,理气散寒……让顾客一目了然,薄利多销。此外,张思红还保证每天上架的都是采购不超过两天的新鲜蔬菜,这一点得到许多顾客的赞许。

两个月后,张思红的“中医蔬菜行”终于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机,铺面扩大到50平方米,每天前来买菜的顾客络绎不绝,还有不少人排队等候看手诊。而八里桥的“药膳蔬菜行”却生意每况愈下。

第5篇

――题记

“一望无边的绿地上,花香袭人,笑语盈盈,一位慈爱的老师,在孩子们的簇拥下快乐地聊天。”那是我童年时梦想过无数遍的场景。然而,在以“智能化”为依托的教育E时代,我的梦想,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一、送给每个孩子一份礼物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将被系统、忠实、直观、及时、永久地记录和保存下来。阅取的通道,就是给每个孩子“一个账号、一个密码”。试想,20年,甚至50年之后,这些曾经的学生,能通过那个固有的账号、密码,去重温尘封已久的童年,获得的将是怎样的甜蜜。

表扬与嘉奖,将通过电子奖章,记录下来。当下,教师也会下发“小星星”“小奖状”,但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丢失了,通过小小的程序,利用电子教鞭,点击并记录,课下把相关信息输入系统。当然,也可以把一些“问题和提醒”记录下来。

如此,学生就可以随时进入网上信息系统查看信息,把好的做法延续下去;家长可以进入系统,准确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真正落实“关注每一个”的要求,哪个孩子平时记录少了,在系统中一目了然。

这是一份多么珍贵的礼物啊!

二、管理决策,不再“跟着感觉走”

干部年轻化,是未来社会选人用人的趋势。但是年轻,势必带来经验不够的问题。十年之后,数字化校园系统,将提供多元的“数据”――向管理者提供决策型数据,向教师提供运用型数据。

这些数据,是有针对性的,是动态的。不同的人,登录系统后,能查阅的内容也不同。管理者应该拥有数据查看的最高权限,可以了解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关注个体的发展;可以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教研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在收集和整合这些信息的过程中,让管理更科学,让决策更贴地。

此乃管理者的福音!

三、学习,来场“私人定制”

五年级的小张同学,最近很困惑,语文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她能理解会运用,练习本上做的习题,大部分都能做对,但是每次的语文单元小练习,她都发挥不好。来一场穿越吧,遇到问题的小张同学试着进入网上系统。登陆之后,她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小贴士”:提示自己基础知识部分的“病句错段修改”是弱项,阅读部分“归纳概括段意”的能力不强等。于是,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数据系统中,寻找相应的练习,重点“筑漏”,一段时间下来,短板补平了,成绩进步了。

这样的平台,是基于数字化校园专门开发的“学习诊断系统”和“作业分析系统”,能把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细节记录下来,分析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不牢固,量身把脉,确定薄弱环节,重点突破问题障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学习数据的获取和对比分析,也能使教师更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上一年的数据资料,科学调整下一年教学的策略。

这样,看到的是“每一个”的变化。

四、“大数据”造就“大成长”

大数据时代,学校资源系统都有教育教学的权威资料,只要输入学科、作者、关键词等就可以进行查询,这样一来,每次备课,就都是一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课堂,成就自己”的美妙旅行。

在教学环节,教师在新授课结束后,可以根据实际状况,统计学生是否掌握;或者从当堂练习的数据反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有的放矢地开展个别辅导。

教学如行医。老中医把脉问诊,手到病除,但总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现代医学,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作为病理诊断的依据。大数据时代,教师可以动态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让教育教学在合适的轨道上运行,扎扎实实地服务于学校,造福师生。

教学,不就变得简单了吗?

对于任何一项变革,不同的人,会持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欢迎,有人观望,有人质疑,有人排斥。改变硬件容易,但改变人的思想,却需要长期的付出。E时代,我能想到的这些变革,或许太过“浪漫”,但我总以为,一个美好的期待,总有变成现实的那一天。

第6篇

借我一双翅膀,让梦想不再遥望。

——题记

“一望无边的绿地上,花香袭人,笑语盈盈,一位慈爱的老师,在孩子们的簇拥下快乐地聊天。”那是我童年时梦想过无数遍的场景。然而,在以“智能化”为依托的教育E时代,我的梦想,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一、送给每个孩子一份礼物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将被系统、忠实、直观、及时、永久地记录和保存下来。阅取的通道,就是给每个孩子“一个账号、一个密码”。试想,20年,甚至50年之后,这些曾经的学生,能通过那个固有的账号、密码,去重温尘封已久的童年,获得的将是怎样的甜蜜。

表扬与嘉奖,将通过电子奖章,记录下来。当下,教师也会下发“小星星”“小奖状”,但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丢失了,通过小小的程序,利用电子教鞭,点击并记录,课下把相关信息输入系统。当然,也可以把一些“问题和提醒”记录下来。

如此,学生就可以随时进入网上信‘息系统查看信息,把好的做法延续下去;家长可以进入系统,准确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真正落实“关注每一个”的要求,哪个孩子平时记录少了,在系统中一目了然。

这是一份多么珍贵的礼物啊!

二、管理决策,不再“跟着感觉走”

干部年轻化,是未来社会选人用人的趋势。但是年轻,势必带来经验不够的问题。十年之后,数字化校园系统,将提供多元的“数据”——向管理者提供决策型数据,向教师提供运用型数据。

这些数据,是有针对性的,是动态的。不同的人,登录系统后,能查阅的内容也不同。管理者应该拥有数据查看的最高权限,可以了解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关注个体的发展;可以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教研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在收集和整合这些信息的过程中,让管理更科学,让决策更贴地。

此乃管理者的福音!

三、学习,来场“私人定制”

五年级的小张同学,最近很困惑,语文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她能理解会运用,练习本上做的习题,大部分都能做对,但是每次的语文单元小练习,她都发挥不好。来一场穿越吧,遇到问题的小张同学试着进入网上系统。登陆之后,她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小贴士”:提示自己基础知识部分的“病句错段修改”是弱项,阅读部分“归纳概括段意”的能力不强等。于是,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数据系统中,寻找相应的练习,重点“筑漏”,一段时间下来,短板补平了,成绩进步了。

这样的平台,是基于数字化校园专门开发的“学习诊断系统”和“作业分析系统”,能把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细节记录下来,分析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不牢固,量身把脉,确定薄弱环节,重点突破问题障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学习数据的获取和对比分析,也能使教师更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上一年的数据资料,科学调整下一年教学的策略。

这样,看到的是“每一个”的变化。

四、“大数据”造就“大成长”

大数据时代,学校资源系统都有教育教学的权威资料,只要输入学科、作者、关键词等就可以进行查询,这样一来,每次备课,就都是一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课堂,成就自己”的美妙旅行。 在教学环节,教师在新授课结束后,可以根据实际状况,统计学生是否掌握;或者从当堂练习的数据反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有的放矢地开展个别辅导。

第7篇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改革

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培养多以“两个基础-一个桥梁-一个临床”的“A字型”模式,即中医学基础、西医学基础;中西医结合导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习。在此教育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中医内科学承担了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理论与实践技能等教学任务,占有主导地位,起关键性作用。诠释中医内科学在中西医临床学科的教学任务中包含了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双重教学工作即“两个桥梁”与“一个临床”。如果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与目标不明确,甚至不注重处理好“两个桥梁”与“一个临床”的相互关系,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在临床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其中医内科学的两个桥梁作用,并指导临床实践教学,从而将中西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管理,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教与学具有现实意义。

1 中医内科学的两个桥梁作用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计划是承接两个基础(中医、西医)课程率先进入临床教学,开始中医内科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因此具有中医基础与临床衔接的桥梁课程,将中医基础理论融入中医临床实践诊治疾病,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会学生掌握中医内科课程的普遍规律(病因病机、基本证型、辨证规律)、各系统疾病的辨证规律(各系统常见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等)、各病证的特点(各病证的特点及辨治的重点难点)、诊治特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在从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教会学生以中医精髓(辨证论治、整体观)分析处理临床疾病,起到中医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桥梁作用,视为临床课之首。此教学段用一学期的教学时间完成,学生应具备一个中医师诊治疾病的能力,树立中医专业思想。中医内科学科的第二个桥梁作用是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疾病能力的桥梁作用,学生掌握中医内科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在西医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完成西医诊断学,进入西医内科学的学习,中医、西医内科课程同步进行,正是引导学生进入中西医结合方法与手段认识、分析与诊治疾病的大好时机,逐渐学会中西医结合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认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学与科学研究,理解中西医结合的真正含义在于应用现代医学的先进科学研究手段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在此,中医内科学具有的第二个桥梁作用更具深远意义,此教学任务是永恒的,贯穿临床教学的全过程,是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2 中医内科学在“一个临床”的重要任务

“一个临床”即”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教学”,包含中医内科学课间见习、临床实习,占据学生的三年临床学习时间,近年由于学生数量增加,基础教学的实践见习随着教学模具研制的不断增多,模拟教学不断完善,多数院校的基础课程见习教学多在实验室完成,大多数学生对临床实践的实质是空白的,学医两年“患者”概念是模糊的,临床见习实习中医、西医查体手法、顺序不规范、定位不准确、把脉手法错误以及汇报病史不流利等不在少数。所以,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见习课程首先是重复与强化中医诊断学的临床见习教学内容,教会学生临床诊视病情、搜集病史及其查体、病历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再进入中医内科课程的见习教学任务,进一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中西医基础理论认识、思考、分析临床上纷繁复杂的各种案例,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完成中医内科学见习教学任务,这是中医内科学需要完成的“一个临床”的一部分。其次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带教,这部分临床技能培养中医临床内科的教学任务占据主导地位,是本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医内科学》课程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定位于本专业的桥梁课程,具备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理论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具有传授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等教学工作的责任和义务。纵观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进度,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实践课程,占据本专业教学近2年半时间,对学生完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专业课程,系统掌握中、西医两套理论的结合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创新思维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培养意义。

3 如何处理好中医内科学课程的双重桥梁作用

3.1 强化中医内科理论教学 中医内科学理论课程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上好中医内科学课程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人才的前提,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涵盖七大系统,有60个专业示范病种,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如果就书讲书、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讲课,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难懂,抓不住重点、难点,更不会举一反三,真正学懂并掌握辨证论治的精髓。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强调内科疾病病因病机的基本规律,如情志致病、饮食所伤、感受外邪等病因在内科各论中是最多见的,掌握其病因导致疾病的演变规律,基本的临床表现,结合疾病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归纳,举一反三,灵活变通。辨证论治强调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的重要性,结合伤寒、温病、金匮等经典著作条文讲述,治法方药注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为基本点,强调方与证合一的内在联系规律,讲述共性;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是特点,讲述其个性,譬如具备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差,舌淡,脉细弱等症属于心脾两虚(气血亏虚),归脾汤证的定义,即可用此方治疗,在中医内科疾病中,既有39个疾病选用本方(心悸、不寐、眩晕、郁证、血证、癫证、痴呆等),但在药物加减中则以各病症的特点选用相应的药物,如郁证则加用郁金、香附、柴胡等。病因病机亦是如此,情志致病的病因与病机见于36个病症,同时又有郁证专篇讲述,但发生的病症却不一样,如不寐、癫证、狂证、郁证等都与情志致病有密切关系,而且女性为多,分析病因与先天禀赋(遗传基因)、性格暴躁有关,病机落实到气机郁滞,治疗除了解郁疏肝理气,还要注重移情易性,心理治疗。

3.2 增加临床实践教学是保障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临床学科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堂教学是从疾病的病名定义开始讲述,由此展开其病因病机、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证型分类及治疗等的讨论;实践教学则是针对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资料齐备后再进行分析诊断,再确定治疗方案。因临床表现与书本知识存在偏差,且学生临床经历太少,出现只会按图索骥,刻舟求剑的现象,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譬如一次考试病案水肿病机分析,证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但教材对水肿分型为脾阳虚、肾阳虚而无脾肾阳(气)虚,有不少学生就提出教材上没有此证型,应如何诊断,再如心脾两虚与气血亏虚二者的联系,心脾两虚是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所致,属因果关系,治疗应补益心脾,健脾益气恢复气血生化之源以达治疗目的。如果学生临床实践见习机会多了,临床思维开阔了,则可逐渐适应临床诊治疾病的规律与特点,缩短临床与理论的差距。应对增加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机会可利用课外辅导、导师制管理、班科固定的带教、科技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实现多临床、早临床的目的,给学生更多的实践见习、技能操作与训练的机会, 对巩固理论知识大有好处。

3.3 强化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教育 中西医结合学科以“诊断和疗效评价的规范化,医药并重和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相结合”的模式涉及临床医学各学科领域,国内外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沈自尹、吴咸中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的针刺镇痛原理研究、陈竺教授等对中药砒霜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胡之璧教授中药生物工程研究、黎磊石教授治疗肾病研究、肖培根教授的中药研究及刘耕陶教授的中药研究等。中西医结合已引起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在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纷纷成立中医学院及其各种团体,所以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已逐渐形成世界潮流。

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学术动态已经形成以流行病学的调查、“证”实质的深入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三方面;形成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疾病的分期分型辨证论治与微观辨证论治相结合、同病异证异治、异病同证同治等的”病证结合”治疗模式。研究成果:(1)活血化瘀理论:活血化瘀疗法的基础、临床与药物实验研究内容广泛涉及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2)清热解毒学说:清热解毒药物具有解毒、抗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交感神经、肾上腺功能,保护实质器官功能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西医结合各科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3)补益药物的研究:注重脾虚-肾虚-脾肾两虚的研究,根据“肾主骨、藏精、生髓”、“血为精所化、精足则旺血,精亏则血亏”的理论,诊治各种虚弱性疾病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将中医科学化、现代化,建立一种适应中国国情的、新型的民族医学。因此,中西医理论教学必须将这些成果灌输给学生,了解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科学性、可行性,开设中西医结合内科课程,讲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典案例、科研成果、诊治特色优势,强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技能、树立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专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