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5:56:27
序论:在您撰写辩论常用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文言虚词指的是在古汉语中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上不能明确表示意义,而只能帮助文言实词表情达意,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文言虚词的用法相当复杂而且非常灵活多变,它不仅与现代汉语虚词差异较大,就是同一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句中意义和用法也不一样。汉古语中许多虚词都有多种用法,一个虚词可以当现代汉语几个虚词用。因此,我们要充分理解文言虚词的特点和类别,在阅读古汉语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1 文言虚词的特点
1.1文言虚词语法功能强
实词往往要借助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一句中,就借助“乎”表达了反问语气,倘若去掉“乎”字,就无法表现反问语气,而且意思也会发生变化,成为“览物之情,得无异”了。
1.2文言虚词用法灵活
例如文言虚词“之”,在“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中,“之”为动词,意思是“去、到”;在“秦昭王闻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之”是代词,代事,作宾语。
1.3文言虚词变化大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一文中,就有许多的文言虚词到今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也”表反问语气,现在已经用语气词“呢”代替了;“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句中的“呜呼”一词现在已经被感叹词“哎”所代替;两个“其”则分别被表疑问的“难道”和表猜测、估计的“恐怕”等所代替。因此,确切掌握文言虚词的这些特点,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 文言常用虚词分类
2.1代词
人称代词,有“吾、予、之、其、尔、乃”等。如《出师表》中“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一句中的第二个“之”就代人物“将军向宠”。
指示代词,有“是、此、之、斯”等。如《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一句中的“此”就指代先汉兴隆的原因,即“亲贤臣,远小人”。
疑问代词,有“何、孰、焉、安”等。如《马说》中“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中的“安”就作疑问代词,表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一词。
2.2副词
时间副词,有“方、初、且、尝”等。例如,“方其远出海门”中的“方”就是表示时间的副词,作“刚刚”讲。
程度副词,有“极、甚、颇、少”。例如,“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中的“极”,就是“很、非常”的意思。
范围副词,有“皆、咸、俱、只”等;语气词,有“必、诚、信、其”等;频率副词,有“再、又、复、数”等。
2.3助词
常见文言助词包括有结构助词,如“之、是、所”等;语气助词,如“夫、岂、乎、欤 等;缀加助词,如“有、其、然”等。
2.4连词
有的连词表顺承关系,如“则、而、乃”等,可译为“就”等;有的表转折关系,如“然、而、却”等,可译为“可是”等;有的表并列关系,如“且、而、及”等,可译为“又”等;还有的表假设关系的,如“倘、若”等。
2.5介词
常见介词有“以、于、与、被、为、”等,与现代汉语的介词用法基本相同。
2.6叹词
古汉语中的叹词主要有“吁、嗟夫、呜呼”等,数量较少。
3 常用文言虚词意义用法的辨析方法
文言虚词数量虽少,可是用法却很复杂,如何能准确地辨析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注意虚实关系
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清虚实,既不要把文言虚词误认为实词,也不要把实词误认为虚词,要仔细加以辨别,准确判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文言虚词“之”,它可以用作代词、动词,是实词,也可以用作助词,是虚词。“之”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可以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之”用作助词用法极多,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中的“之”就是如此,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中的“之”就是这样。
3.2注意语法结构,辨析词性
在不同的句子中,文言虚词与其它词组合的关系不同,所起的实际作用也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而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因所起的作用不同,其词性也会不同,只要分析出词的用法,那么词的意义就明白了。
例如,文言虚词“以”,在不同的句子中,根据与其它词组合的关系不同,可作为介词、连词、动词,其意义自然不同。它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中,用在名词的前面,组成了介宾短语,作状语,修饰后面的形容词,因此,它就作介词,可译为“因为”。“以”作介词还可解释为“用、靠、凭、凭借、根据、拿、把、按照”等,如“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是“拿”的意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公输》)是“根据”的意思,“以天下之所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凭、凭借”的意思等。
3.3注意文言虚词的位置
文言文用词造句有一定的规律,不同的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往往是不同的。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就与它的词性、意义等有关,所处的位置不同,则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
比如“也”,同为语气词,在不同的位置所表语气就不一样。“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也”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可不译;“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也”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也可不译;“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也”在句末, 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也”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可译为“呢”;“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中,“也”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却无法译出。
3.4注意上下文的语境同文言实词一样,特定的语言环境,决定着虚词的不同用法。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果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去辨析。有的文言虚词所处的位置相同,结构也相似,可是由于语言环境不同,它们的用法也会不同。所以,推断虚词的用法,还必须跟文意的理解结合起来。
【关键词】变频调速;发电厂;大型电动机;节能
一、前言
我国工业生产中风机和泵类分布面广,数量大,耗电量惊人。据统计,全国风机和泵类电动机装机总容量约35000MW,耗电量相当于全国电力消耗总量的40%。据估计,提高风机和泵的运行效率的节能潜力可达300-500亿KWh/a,相当于610个装机容量为1000MW的大型发电厂的年发电总量。
我国风机和泵基本上采用定速驱动,在机组变负荷运行时,由于风机和泵运行偏离高效点,效率大大降低,我国很多风机和泵处于50%-70%的运行效率,有的甚至仅为30%。造成风机和泵运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很难准确地计算出管网的阻力及运行过程中的工况变化,通常把系统的最大流量及相应的富裕量(通常为20%-30%)作为选择风机和泵的型号的设计值,而且,风机和泵的型号是有限的,在选用不到合适的型号时只好往大型号上靠,这样,势必出现大量的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二、风机节能的研究
风机是发电厂的重要辅机,是高电压大电流的大功率设备,也是影响发电效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压变频器的价格不断下降,可靠性不断增强,高压大容量变频器已经在发电厂辅机设备中逐渐得到应用。理论上分析风机流量与转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压力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轴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风机转速降低后,其轴功率随转速的三次方降低,相应的驱动电机所需的电功率亦可相应大大降低,可见调速是风机节能的重要途径。变频调速装置可以优化电动机的运行状态,大大提高其运行效率,达到节能目的。
电厂风机大多采用高效离心式风机。但是由于单台风机运行具备带75%的负荷运行的能力,加上机组调峰运行,常常不会满负荷运行,所以需要采用入口风门调节流量,风门开度一般在50%-80%,存在严重的节流损耗,所以风机并没有工作在最高效率点,实际运行效率较低。按照我国现行的火电设计规程,设计时以系统最大风量和风压作为参考选型电动机,一般风量裕量在5%-10%,风压裕量在10%,再加上电动机选型时风机型号不能完全匹配,只能往大机号上靠,所以冗余量特别大。
送风机给锅炉燃烧提供空气,引风机则是将燃烧后的高温尾气排向烟道。送、引风机都需要调整入口风门,满足不同负荷的风量要求,同时互相配合控制风煤配比并保证炉膛负压的稳定。所以改变风量的调节方式是提高风机效率,降低风机能耗的最有效途径。
锅炉引风机、一次风机、送风机的单机功率大,长时间运行,节能潜力最大。其他如排粉风机、再循环风机等也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三、水泵节能分析
由于变频调速具有调速范围大、精度高、性能指标优良的特点,实现变频调速后,水泵可以很方便地构成闭环控制,进行自动调节。调节器输出的4-20mA信号输到变频器,通过变频器调节电机转速,可以平滑稳定地调整流量,使机组在更经济的状态下安全自动运行,克服了调门线性度不好,调节品质差,自动投入率低等缺陷。
发电机组必须配备大量的水泵。锅炉给水泵、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灰渣泵等设备单机功率较大,流量调节频繁,节能效果最为明显。其他如射水泵、低压加热器疏水泵、热网水泵、冷却水泵、轴封水泵、除盐水泵、清水泵、过滤器反洗泵、生活水泵、消防水泵和补给水泵等等都可以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变频器进行调速运行。
现在电厂锅炉给水多采用母管制给水系统,给水泵采用定速运行。锅炉气包水位靠自动给水调节阀调节,属节流调节,存在较大的节流损耗。如果对母管制给水系统中一部分水泵进行变频改造,工频泵、变频泵并联运行,工频泵对应最佳工作点提供固定流量,变频泵对应工作点调节给水量。最终在实现给水母管恒压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给水泵的单耗。
循环水泵为汽轮机组凝结器提供冷却水。一个机组一般配置三台循环水泵,为“一用一备一检修”或是“两用一备”。随着机组负荷的变化,为了保证机组在合理的经济真空值运行,需要的冷水值是变化的,所以采用变频调节循环水泵既可节能降耗,又可以实现高精度控制。考虑到循环水泵的工作特性,可以采用“一台变频器拖动二台水泵”或是“一台变频器拖动三台水泵”的方案,达到最大的投资收益比。
凝结水泵的设计一般为“一用一备”或“两用一备”。现在的水量调节方式为阀门调节,造成出口压力大、调节性能差、设备损坏快等问题,同时运行人员操作频繁,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而采用变频调节,除了可以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外,还可以改善控制工艺、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灰浆泵将煤在锅炉中燃烧后冲到灰浆池中的灰浆、灰渣排到储灰厂。如果灰浆泵全速运行,容易将灰浆池抽干,泵空转引起气蚀;停泵时间过长灰浆池又会溢出;灰浆泵停机后很快再启动容易因为过热损坏电动机;灰浆泵长期不用,出口会被灰浆堵死,再次开泵会造成电动机过载烧毁。所以灰浆泵需要轮流间断运行,操作非常频繁,泵和电动机损坏严重。故此,灰浆泵是电厂中最需要变频改造的设备,可以改善工艺条件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李青,赵元胜.高压变频器在火力发电厂的节能应用[J].广西电力技术m2000(4).
[2]韩安荣.通用变频器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李遵基.变频控制原理及应用[M].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出版社,2001.
[4]冷增祥.中、高压变频器概述[J].江苏电机工程,2002(4):32.
一、教案设计思路
任务型教学的两大理论来源是“交际法的发展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1]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它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中心的地位,教师是“学习的计划者和组织者,要帮助学生自己建构意义,组织内容,获取知识和寻求帮助的策略”,[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理论中最具实用价值的核心内容”。[3]“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其具体表现为准确性、流利性、得体性与多样性等四个语言教学目标”,[4]本任务选取《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中的第五课《可怜天下父母心》,[5]以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为对象进行设计。任务的重点放在语段框架的表达训练和举例说明与反驳训练上,且辩论和演讲也是教学活动安排中的重要环节。
二、教案
(一)教学目的:掌握生词和常用句式
(二)教学内容:
1.生词,课文
2.常用句式
3.表达训练的部分内容
(三)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能正确运用;
2.掌握本课的常用句式,能熟练运用;
3.能运用规定的语段表达框架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4.能根据辩题展开辩论,能用例证进行观点的说明或反驳;
5.能就某个题目进行演讲。
(四)教学重点:
1.常用句式
2.语段语篇的表达训练(举例说明或反驳、辩论、演讲)
(五)教学对象:外国留学生汉语高级班
(六)教材:《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刘元满、任雪梅、金舒年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五课《可怜天下父母心》
(七)任务难度:语段语篇的表达训练,语音语调正确,语气变化适当,语速正常连贯;用词基本恰当,能用较为复杂的词汇和句式。有一定的活用语音的能力,表达比较得体。
(八)教学方法:
1.生词、句式采用全班集体学习的方式
2.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3.表达训练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
(九)课时安排:
计划6学时完成,每学时45分钟
第1——2学时:学习课文及生词
根据语段框架进行表达训练
第3——4学时:常用句式的学习与运用
举例说明与反驳训练
辩论
第5——6学时:学习链接内容
演讲
语言表达准确性与得体性的练习
(十)教具:电脑、投影仪、PPT课件、课文录音。
三、任务型教学的任务实施
第1——2学时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新课引入(10分钟)
教师提问:
1.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儿吗?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小时候上过什么课外学习班?
3.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烦恼的事情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交代本次课的主题。
(三)学习主题课文(40分钟)
1.生词
(1)PPT投影展示生词,学生每人读4个后教师领读。
(2)学生就不懂的词语提问,教师解释。
(3)学习38个重点词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用重点词语进行表达。
2.课文
学生分小组学习,每组3—4人。
(1)听录音,学生记录要点。
(2)小组合作,回答问题(PPT展示问题与提示词语)。
(3)各小组内每个学生念一段课文,有问题时互相帮助解答。
(4)教师回答各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可能存在的问题: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放羊)
(5)本课文语段框架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这段课文的表达框架:
将一个现象分成几类
指出存在不同类型的原因
举例说明其中的一种类型
分别说明每种原因
(四)语段框架表达练习(15分钟)
根据上面的表达框架,分析“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原因。
2.在小组内练习表达。
3.抽查几个小组的练习情况。
4.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
(五)做课本第58页的练习(二)(15分钟)
学生做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体会、总结书面语词语与口语词语的不同。
(六)布置下次课的任务(8分钟)
1.准备常用句式部分和书上的模仿表达练习部分。
2.举例说明或反驳某观点,展开辩论。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辩题为“教育孩子越严格越好”,另一组辩题为“教育孩子不是越严格越好”。
(2)将每个大组学生分成正方与反方,要求正方学生举例说明辩题的观点,反方学生举例反驳辩题的观点。
(3)各组学生进行分工,明确个人任务。
第3——4学时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常用句式部分(10分钟)
1.学生朗读例句。
2.学生结对子,仿照例句用该句式造句或进行对话。
3.教师检查每组的练习情况,每个句式抽6—7人在班上进行表达。
(三)课本第57页练习三:根据课文内容,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8分钟)
(四)举例说明或反驳某种观点(20分钟)
活动:学生自由组合,要找到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人,然后互相交流看法,并记下对方的论据,即对方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其观点,填在表格上。如:
(五)辩论前小组成员的准备活动(5分钟)
(六)辩论(40分钟)
课后练习中的辩论题:
甲方:家长可以打骂孩子
乙方:家长不能打骂孩子
每组学生辩论20分钟,当一组进行辩论时,另一组当观众兼评委。辩论结束后观众进行评论。
(七)教师分析语言,适当点评(5分钟)
(八)布置下次课的任务(2分钟)
1.学习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练习好,下次要表演。
2.学生自拟题目,准备下次课演讲。可参考的题目见课本
3.教师说明演讲的要求。
第5——6学时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学习内容链接(25分钟)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文章的内容。
2.准备角色表演:确定角色分工,每人准备台词,练习。
3.各小组表演。
(三)学生演讲(50分钟)
1.一个学生讲,其他人听。
2.演讲者演讲完后与听众互动。
3.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四)语言形式的训练(10分钟)
教师针对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包括语气、语调、词语、句式、语段、语篇、交际性策略的使用,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操练,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与得体性。
(五)布置作业(3分钟)
1.修改并写好演讲的文章。
2.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四、小结
任务型教学将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大量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任务训练,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任务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在完成交际任务中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在练习中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加强师生互动,平衡了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掌握汉语听、说技能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程晓堂.任务型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雪梅.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陈秋明.汉语口语课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以中级汉语水平的越南学生为对象[D].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2011.
【关键词】化学 探究 技能方法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来自主获取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究技能方法。探究技能方法是指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研究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外部方法和内部方法。
一、外部方法
探究技能方法在外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个体技能和合作技能。个体技能包括自学、查阅、演算、表达、实验操作等;合作技能包括讨论、辩论、角色表演等。
(一)个体技能。
1.自学。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本和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学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看书、查资料,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在教学中,适当自学,能激发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原电池的使用原理》时,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新型电池的资料让学生自学。
2.查阅。查阅资料是探究性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收集、整理、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我到底要研究什么——术语的内涵、外延;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我从哪里开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通过研究文献对课题的内涵、外延、研究起点作出准确判断,就能判断课题的实用价值,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如:我们在生活中时常听到、看到“纳米技术”。到底什么是“纳米技术”,要真正了解,就要去查阅资料。
3.演算。在探究性学习中,有时候可能要对数据进行处理,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演算能力。化学中的计算不同于数学,化学计算更注重的是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原理的把握。因此,要进行准确的演算,就必须掌握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还必须能熟练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基本原理。
4.表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在探究结束后,可能还需要将自己的结论呈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已掌握的信息。
5.实验操作。化学探究性学习经常用到实验探究法。化学实验中,仪器的使用离不开操作,实验的成功也有赖于正确、合理的操作。掌握各类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一方面需要教师的示范指导,另一方面主要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从实验目的,实验的准确性出发,明确操作的注意事项,弄清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二)合作技能。
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探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舞台,探究学习中,既可以是两个互助组,也可以是四个合作组,各研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讨论。讨论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讨论一般采用分组形式。这种方式的实施一般要有充裕的时间,有明确的主题,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有合作的精神,有质疑的勇气。而教师则要走下讲台,主动介入讨论,做好引导工作。在讨论结束后,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并及时做好评价。例如,在探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将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以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然后鼓励每组推举一人上台来用投影仪展示讨论结果,并作出评价。
2.辩论。辩论也是一种很好的探究方式,通过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辩论前,教师要教给学生辩论的方法,使辩论双方明确主辩、助辩的角色特点,教给学生搜集、处理有效化学信息的方法,为辩论准备充分的化学素材;辩论中,当正、反双方脱离主题走入误区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使双方始终围绕主题辩论;辩论后,教师要及时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使教学活动达到《课标》规定的目标要求。
3.角色表演。角色表演是指在特定的课堂情景下,学生用肢体语言形象生动的表现知识。这种方法在语文、英语课堂中应用较多,但也可以用于化学课堂,特别是为了解释一些抽象的化学原理时。例如,在探究乙烯加聚反应的过程中,让一组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每两个学生面对面、手拉手表示一个乙烯分子;然后松开一只手,表示双键断裂;与另一个学生拉手,表示形成聚乙烯分子。
二、内部方法
外部活动离不开学习者的内部活动——思维。恰当的
思维方法是所有化学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实质。中学化学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分类、类比等。
(一)分析。
化学中的分析是指把化学事物整体合理分解成若干部分来认识的思维方法。其目的是暂时撇开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便于逐个认识和把握各个部分特有的属性,为把握思维对象的整体属性提供充实的根据。例如我们不可能在刚接触到SO2时,就能将其各方面的知识从整体把握,而只能逐一分析其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在分析其化学性质时,还要分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等方面逐一分析。这样,我们才能把握SO2的方方面面的本质属性。
(二)综合。
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有机地统一和联系成整体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正确的综合方法不是将分析得到的各个要素简单相加,而是力求把握各化学属性间的联系,揭示事物在分割状态下不能显示的特性,将普遍性的、在对象整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东西提取出来,以抓住其精髓。
(三)归纳。
归纳是我们将所认识的众多化学物质、化学变化进行系统化、简约化,进行抽象概括的一种常用方法。例如离子反应H++OH- = H2O就是考察了众多酸与碱的反应后,归纳出来的一个一般性反应式,它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的反映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简约我们对一个个具体的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记忆。
(四)演绎。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来概括出化学概念、判断和规律的过程,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来应用这些概念、判断和规律的过程。例如,分析众多同主族非金属元素得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的过程就是归纳,再将这一原理应用于O2与S的比较而得出“O2的氧化性强于S”的判断过程就是演绎。
(五)比较。
我们常常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确定若干个对象间的共性或差异,这种思维方法就是比较。化学物质、化学概念种类繁多,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认识变得清晰。例如在学习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时,可以从组成微粒、晶体类型、熔点、水溶性等方面将两者进行比较。
(六)分类。
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共同点或差异点把事物划分为同一类或区分为不同类的逻辑思维方法。化学中常用的有物质的分类、反应的分类、结构的分类、物理量的分类,等等。例如: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按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将多种元素分为不同种族。
(七)类比迁移。
(1)内容要破题立论
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辩题。
(2)辩位安排
一辩求稳、语言有震撼力。对辩论赛观点的把握能力强。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对整场、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则是为整场辩论赛画上圆满句号的关键。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
(3)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
辩论赛的输赢不仅仅要看个人表现的优劣,也是对辩手之间默契的考验。
(4)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而恰当又丰富的肢体语言正是能增加你的说服力。
(5)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
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的。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针对性。同时,给观众和评委的思考时间也相对减少,常用语如:“对方辩友显然已经跑题了。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了呢?”等。
(6)注意抓重点抓内容
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赢得比赛的关键还是要看你的语言是否具有说服力而不是你的声势有多大。
(7)避免硬伤
①注意礼貌问题: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以及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②注意规则。
③辩论是神圣的,能够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是一种能力。学理固然重要,但语言技巧也同样重要.
2、辩论赛的辩论方法
(1)必须讲究辩论的逻辑性
①在辩论中,辩论的逻辑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使辩论显得严谨、条理,使自己的观点显得牢不可破。
②分析对方的观点和自己观点时必须要分析其逻辑关系、真实的逻辑地位和逻辑困难,知道了双方在观点上的逻辑关系也就确定对方观点的要害之处。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必须讲究逻辑层次。辩论时应层次分明,第一点讲什么,第二点讲什么,第三点讲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③在辩论中还应擅长进行归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阐明自己的见解,不要一说就是一大套并且不得要领,只有这样才能在辩论中是占据有利的位置;同样地,要能用简明扼要的话来归纳对方的见解,否则往往会随波逐流,甚至迷失方向。只有在逻辑上善于归纳的人,才会在辩论中紧紧抓住对方的要害,有针对性地打击对方,使对方真正陷入被动的局面。
④在辩论中需要使用归谬法。所谓归谬法就是沿着对方的逻辑把其观点推向极端,使其荒谬性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对其观点予以根本否定。对方的本来不明显或者小的逻辑错误,使用归谬法后就会使其错误被放大到妇孺皆知的地步,这样,往往能够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当然,归谬法的使用要注意适度性,如果运用不当,会给人以强词夺理的感觉。
(2)尽量做到辩论生动形象和语言风趣
①如果辩论过于生硬,缺乏活力和幽默,大家就没有听下去的欲望,所以只有在辩论中融入生动、形象、风趣的语言,整场辩论才会充满活力。
②要充分运用生活中形象例子,尽量少使用抽象的、教条的说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③多多使用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避免使用枯燥无味的大白话。
④用具体的、有据可查的数据取代经院式的说教,避免使用可能、大概、好像、应该、你想之类的不准确的词句。在辩论中,准确无误的数据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能用数字说明的地方要尽可能用数字,因为数字只要有据可查,不管准确与否,对方往往无法反驳,也无法否定。
(3)必须讲究进攻和防守的平衡
①辩论犹如战斗,进攻和是一对基本的矛盾关系。在辩论中辩护是防守,反驳就是进攻。
②在辩论中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只讲防守,结果辩来辩去,战斗都在自己一方进行,对对方的观点根本不构成任何威胁,这样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二是只讲进攻,对对方提出的证据和问题,不敢正面回答和辩论,在心理首先已经胆怯,这样往往是自己还没有攻破对方的堡垒,自己却已经失去阵营。
③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讲究进攻和防守的平衡。
④防守是基础。当对方对自己的观点或者证据提出一些枝节质疑的时候,可以不予以回答,但当对方对自己的基本观点提出质疑时,则必须简明扼要地回复,并进行辩护和解释。只有澄清自己的基本观点,才能够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攻击对方,如果不进行必要的辩护,进攻就会显得强词夺理,理屈词穷。因而,防守就是最有效的进攻。
⑤进攻是关键,电影《南征北战》中有句话说的好,飞机大炮先上,解决问题最后还是要靠步兵。反驳所以关键就是因为它是进攻对方的炮弹和刺刀,是辩论取胜的根本。只有反驳和进攻,才有可能把置对方于死地,在这个意义上说,反驳是最有效的辩护,防守也是最有效的进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训练
引言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强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实际的口语表达训练教学对教学与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当具有课程意识、生成意识、课程资源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学中能够合理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训练教学质量。新课标要求学生摆脱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脑,创造性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学的类型
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利用零散时间开展的口语表达训练。利用零散时间开展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有着多种活动形式,例如,“日有所讲”、“诗意早点”、“模拟面试”等。日有所讲就是教师利用教学空余时间,随机选择学生让其进行一分钟的话题演讲,并组织学生进行即时点评,给予合理的方法指导。其次,“全员性比赛”形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话题演讲赛”、“诗文朗诵赛”、“辩论赛”等是“全员性比赛”常用的活动类型。第三,借助特长选修课程开展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辩手训练营”、“演讲口才班”等是常用的借助特长选修课程开展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形式。
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高年级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学和一般的教学活动有着一定的区别,其具有多层次、多渠道、多系列等特点。首先,多层次。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可以在学校、班级、小组、个人诗歌不同层次上开展。学校、班集体的活动有演讲赛、辩论赛等,小组的活动有模拟面试、小组讨论等,个人的活动有日有所讲、诗意早点等。其次,多渠道。开展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渠道较多,从宏观方面可以分为社会、家庭、学校三条渠道。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中,应当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全方位的训练体系。最后,多系列。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系列的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辩论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当注重发挥不同系列活动的特点,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开展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学的策略
1.师生互动法
言语交流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实现交往目的的主要途径,交往主体之间的互动性是言语交流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要想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就应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例如,在课堂上开展小型的辩论或演讲比赛时,不可以只让学生说,在恰当的时候教师应当参与到活动当中,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以身示范在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训练学生的发音、气息、眼神、体态语时,教师应当能够随时亲自上阵,用满腔的热情、大方的风度以及专业技巧感染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中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带动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积极地与学生互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赏析观摩法
赏析观摩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高水平口语表达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提高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热情。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欣赏丁建华朗诵的《一棵开花的树》,乔榛朗诵的《雨巷》等优秀的名家朗诵,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掌握相应的口语表达技巧。辩论是目前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常用的口语表达训练活动,为了提高学生辩论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辩论赛视频。教师在选取辩论赛的视频时,应当注意辩论赛的辩题与对抗程度,辩题应当使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对抗应当激烈并且引起学生的共鸣。在组织学生观摩赏析名家的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内省,反观自己的口语表达,发觉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
3.日积月累法
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有赖于持之以恒的积累和学习。要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就应当多读书多训练。没有人天生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艰辛的汗水是博闻强记的基础。在口语表达能力教学训练中,教师不但应当给予学生口语表达技巧的指导,还应当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多记忆、背诵经典的诗词歌赋、哲理名言、幽默风趣的笑话以及动人的故事等,以扩充自身的知识积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多多练笔,练好笔头功夫,在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稿子写好后再背,熟记后进行脱稿演讲,久而久之达到即兴演讲的最高境界。
1.通读小古文,读懂文意,了解通假。
2.学习有条理的辩论方法,初步学会有气势的辩论技巧。
3.多元拓展,了解有关太阳远近的科学知识,感悟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
从以上三个目标定位来看,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古文的知识,包括停顿、节奏、通假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两个小孩辩论的艺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再一方面,我们还要明白关于论题的科学知识,读懂孔子这个人。
在以往的课中,我们过多地开发了阅读教学的阅读功能,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学习语文,这就离不开口语交际的运用。可以说,语文课大部分是要依靠口语交际的语言作为交际素材的。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教会学生说话,让学生在叙述、提问、辩论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的学习应该跟阅读教学同步进行。本课的教学,就可以从“辩”字入手,指向口语表达。
一、初读课文,读得通顺
先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初步感知古文的韵味;接着检查朗读,疏通读音,读准节奏。同时,在借助重点词句的朗读中理解短文的意思,了解通假,最后齐读展示。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试图拉近学生与小古文之间的距离,要让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之后,引领学生初步领会其文意,让学生读通、读好,经历一个从陌生走向熟悉的真实过程。
二、理解文意,辩得明白
首先锁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理清两小儿辩论的观点和依据;然后呈现非连续性文本(表格),让学生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说话,感受两小儿辩论过程的条理性;第三步借助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感受两小儿辩论的气势;最后,补充孔子资料,以“孔子是否有智慧”为辩题,学习文中辩论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这一板块的设计努力将口语交际引入课堂,从特定的文本中发现“争辩式语言”的交际形态,并契合文本特点进一步尝试运用。同时,借助板块的活动,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将连续性文本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再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说话训练,由学生自己理清辩论的观点、依据及方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随课文情境迁移练习,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练习提升过程的展现。
三、熟读成诵,演得形象
借助“演戏”的情境,先由学生自主背诵,巧记台词,再通过个别汇报,强化辩论式语言表达语气,最后集体表演,内化积累。
学古文,积累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增加古文语言的积累,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借助“演戏”,尝试将“理”与“趣”融通,一方面在表演中发现辩论展示的基本技巧,另一方面,在演中说出趣味,增加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个板块的构建,其实就是学习古文的三个基本步骤:读通、读懂、积累。三个板块以学生的活动命名,实际上就把学生推到了教学的前沿,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努力体现“以学为主”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