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管理学常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15 19:54:17

序论:在您撰写管理学常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管理学常识论文

第1篇

一、通盘考虑,寻求彼此渗透的结合点。

奖章活动与学科教育是不同事物的两个不同的面,既不能对立,也不能简单凑合,更不能划等号。由于奖章活动串连五育,我们抓住它辐射面广、灵活性大、操作性强的特点,注重抓住两者的结合点。

一是依托大课题,拟定彼此教育目标。我校的市级获奖课题“小学生活动体系”提出了扩大学生自然、社会、生活知识,提高动手、交往、组织能力的育人目标。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将有关年级的争章必修章目及达标要求与相关年级学科德育目标有机地穿插统一。像家务章。手拉手章、孝敬章、好朋友章等的目标要求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学科思想教育因素。例如看图作文《擦窗》的中心与家务章的目标具有同一性,即:学做家务,勤巧双手从小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这样的主题下,列出数十条可供学生争创的达标要求。吸尘扫地、擦皮鞋、布置餐桌、灶具烧水、钉钮扣等内容不再成为言而无物的口号,而是自觉向上的目标要求。

二是,重新组织有关内容。应该承认,教材在某些地方确有不尽善尽善美之处,难以让学生倾吐真情实感。而争章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新鲜内容,稍加处理,便成为喜闻乐见的作文素材。我们经常把同一年段前后不同的训练项目“推陈出新”,弥补教材的缺撼。例如,在《我学会了……》这个题目下,看图作文与材料作文有机结合。不少学生争得阅读章后,选用了爱护新书、包装旧书、粘补破书、制作书签等来自生活的内容。我便对有关训练项目及内容整修一番,找出互为沟通之处。

三是在争章活动中渗透学科教学目标。从定章、制章、争章到考章的过程皆是学生创造性的天地,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追求新知、善于思考、勇于探求的品质。因此,我们进行可行性研究,从奖章活动年段的章目达标要求出发,结合行为规范、思想品德等具体要求,将作文教学中请等行为及情感、思想要求列成表格,变成争章的目标,使原本无依托的口号成为他们学有方向的自觉要求。

四是定期开展各类争章活动。从本质上说,德育活动与学科活动是互为“吻合”的,如果抓住了彼此的共性,奖章活动能使“千头万绪一线牵”。以作文教学而言,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成为一大难点,连最基本的花草树木有些学生都感到陌生,这些问题我们尽量纳入活动范围,力求增加含金量。在争章中,专题举行中小队争章活动,学生外出考察、参观、游览,一方面运用感觉器官认识花草树木,摸摸闻闻、看看想想,让他们在竞争考察章、种籽章、审美章中积累感性知识。同时,又从习作的角度重点观察,对某些植物细细地观其形。辨其色、嗅其气,较全面、深入地认识。类似活动,一学期举行多次,既为奖章活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又替日后的习作训练先行观察,积累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二、激发动机,在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

奖章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少先队系列活动,既包含学生在技能训练中的广泛合作,也蕴含着思想与情感的交流,然而没有持久的兴趣与强有力的动机来支撑,将昙花一现。因此,只有在作文时,学生全身心沉浸在作文活动中,各种操作被激励起来,自发和谐地进行,从头至尾始终保持兴趣与热情,才能倾吐真情实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构思章目层次,突出个性特点,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根据少先队教育的诱导原理和目标追求规律,分类设计章目。我们将章目设置分为三类,一类必修章,训练基本能力;一类主修章,训练较高的能力;一类选修章,训练特殊能力。

按不同的层次规定富有挑战力、吸引力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与成就动机。当学生的热情被调动后,教师替他们增设一个语言表达的环境,学生各抒己见,在全班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进取心与成就欲,从而接受挑战。这样的顺序一般包括争什么章,为什么争,如何争,只要言之有序,言之成理,都能得到认同。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容易被忽视,长期训练,十分有利于书面语言能力的表达。

二是情景铺垫,即景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奖章活动的某些达标要求,需要在入境、入情、入理的气氛中来训练,这是辅助学习技能、锻炼写作的方法。我们在有关课程中,以一定的画面情境作铺垫,把学生作为训练项目的主角,进入特定的情境去体验,使之用栩栩如生的行为来表达。例如,设计主题为“救死扶伤为他人,学会保健为自己”的考察活动时,与街道有关部门联手合作,再现“学生摔伤骨折”“突然晕倒”等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尝试实践的行为来表达所思所感,此时,学生的动作技能、语言、思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练。随后,再以命题的形式指导记争章日记,学生便会自觉地进入角色。

此外,常常可以发现,一般学生平日对作文不感兴趣,关键在于缺乏动机激励。

在即景训练时,我们按奖章活动的不同内容,定向取材,适时分类指导。为了让学生操练家务技能,便创造条件让他们向父母“汇报”并表演给中小队,由于处于特定的情景,往往能诱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写作依托“材”源,即景训练使表达顺理成章,一旦扫除认知障碍,技能锻炼后的真情实感便会产生。

三是引发参与意识,强化竞赛,发展能力。一般来说,学生在愉快而兴奋的气氛中开展诸如生活小本领的中小型竞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自理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竞争能力,锻炼意志品质。根据主修章及必修章的达标要求,我们抓住考章环境,举行练刷牙、叠被褥、穿鞋带、清洗运动鞋、搓擦布等系列竞赛,使他们在激烈的竞赛中提高兴趣,通过动手能力的提高来逐渐克服浊生子女身上的某些弊玻活动竞赛还萌发了学生的作文意识,他们不再视习作为沉重的负担。

像比赛之类的文章往往是学生的难点,经常设计这类活动是有效的方法。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我们在开展活动竞赛时,从选题、设计,组织到比赛场所的布置,全部由学生组织,做到全员参与,彼此合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

三、尝试应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

进度性奖章活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符合知识技能、能力发展的整体教育规律,?我们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十分注重对学生技能、能力、技巧的培养。“喜欢成功是儿童的特点”,正是设置了递进向上的成功机会,使学生多方面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包括技能得到了扎扎实实的提高。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让学生随机扮演各种角色。丰富多采的争章活动也塑造了一批角色不同的“演员”。许多醒目的达标要求和不同的角色--对应,学生进入角色变得自然。从而练就各种本领,为学写各类应用文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

第2篇

我在直奔中心阅读教学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从抓中心词入手。

有些课文可采用提炼中心词为直奔中心的突破口。我在讲授《一个苹果》一文时,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在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阶级友爱的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做的泪花。)直奔句中的中心词“关怀”,再抓住各相关部分迂回开拓,牵动起因、经过。如: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有哪些人物,苹果是怎样来的;战士间是如何传递苹果的,一共传递几次;找出描写苹果的句子,画出描写战友们干渴的句子等问题。通过认真思考,仔细琢磨,反复读、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并开拓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二、从抓中心句入手。

《幸福是什么》这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导下,经过亲身的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的故事。文字浅显易懂,篇未点题,中心突出,如果教学仍从部分出发,沿着字、词、句、段的顺序讲读,学生则会感到味如嚼蜡。教学时,我在学生通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单刀直入中心句“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作为突破口,再顺着这条中心线索向前逆推、读、议全文。根据文章的结构,我是这样处理的:在学生掌握中心句后,然后用“三个牧童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是怎样体会到自己‘幸福是什么’这个念头的?”“三个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逆推扩散去理解课文,最后根据板书内容,按作者的写作)顺序总结全文理顺作者思路,这样把学生的思路和文章的思路统一起来,收到了点面结合的整体性效果。

三、从抓中心段入手。

第3篇

基于上述的认识与实践,要在中学化学课教学全过程中贯穿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必须努力改革教学活动,不断创新立异、务实考证、演变求活、寓教于乐。

一、抓住特点,创新立异,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教学内容要新,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重抓住教材结构与教学程序的新动态、新特点,不断创新。对同一教学内容,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讲解、分析、练习,效果往往大不一样。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常教常新,同中求异,教中务实,练中求新,就能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绪倍增。比如讲授“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时,教师一般只是给出反应条件让学生根据公式求得物质的量浓度,但从另外一种角度设置问题考究时,要提出已知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应知哪些条件才能求出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这样的提问构成悬念,常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欲罢而不能”的状态,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教学形式要新。必须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改变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启发式”、“导学式”方法和手段,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课堂讲解量、练习量、媒体使用量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量、教学的深难力度。还要借助直观教具示范,着力营造一个化学气氛,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加深领悟。例如,“硫酸的性质”一课,教师结合教材补充了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形成“黑面包”的演示实验,学生目睹了生动的实验后,求知欲十分活跃,不但能回答蔗糖变黑的原理,而且还能观察“膨胀”、“冒烟”等自然现象,为后边学好浓硫酸与碳的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围绕中心,力求务实,深化教学实践的改革

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备课是教好课的基础,教师要遵循教学大纲、教学原则和教学基本规律,钻研教材、阅读资料,挖掘教材的联系性、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既备学生又要注重学法的探索与指导,防止出现备而不教或教而不备的脱节倾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等都是由实验确定的,为此教师的每一步必须务实、规范。如“制取氯气”的实验,教师对气密性检验、加热方法、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操作,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定向观察现象,提醒学生思考问题,增强演示效果。又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现象繁杂、变化异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消化、巩固。钠块为何浮在水面而不沉底?反应过程中钠是怎样变化的?其原因何在?把钠块投入CuSO4溶液后,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进一步认识钠金属的密度、熔点与强还原性等化学性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精讲多练,贵在求活,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巴班斯基说:“每种教学方法就基本要素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有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有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另一种目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要有选择性,深入浅出,常变求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赢得学生对自己的信赖,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在“少而精”的原则下尽量做到给学生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系统、导以规律。对重难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举例、类比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记忆重点,进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OH-取代了Br。

CH3CH2CH2—Br+OH-(或NaOH)CH3CH2CH2—OH+Br-(或NaBr)

类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溴乙烷跟NaHS反应;

(B)由碘甲烷、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合成甲乙醚(CH3—O—C2H5)。

由于教师抓住了题中给的信息,取代反应的本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取代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同理运用类比方法找出HS-,C2H5O-与OH-的相似点即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4篇

一、改革考试制度,淡化分数,减轻学生精神负担。

传统的考试制度、形式、内容及评估方式,对学生精神压力太大,以分定位,一榜定论,像一具精神枷锁枷走了年青人的朝气,锁住了孩子们的兴趣。重知轻能使同学们钻入“高分低能”的怪圈,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难以发挥,总是围绕高考指挥棒游来转去:凡是考试内容,深挖细究,猜题押宝,填鸭硬灌,反之一略而过,甚至置之不理,纯属应试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方式和新评估模式。

实行“两种考试并行,三种活动辅助”的新方案。开卷考试(占40%)与闭卷考试(占60%)并行,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推导,物理学史实,实验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面试和开卷考试,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相互研讨,但最后师生必须共同讲评,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主动探究,个个动脑思维进取,为进一步掌握高层次科学技术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矗而对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思维素质的题目进行笔试,试题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有大有小,新颖脱俗,波浪起伏,不拘一格,有效度,有信度,有难度,有区分度,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再大跨一步。更重要的是不论那种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使每个同学心悦诚服,欢畅乐学。

三种活动指的一是章一活动,一编一竞赛,一年一答辩,以此作为检验同学们智能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一可增强师生竞争意识,二可充分展现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检测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例如高三学年总复习前,我们拟定了“高中物理学基本思路与方法探讨”的答辩论文题目,同学们积极准备,踊跃答辩,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位同学从“合成与分解”,“整体与隔离”,“宏观与微观”,“力与运动”,“图象”,能量转化与守恒等七个方面基本完整总结了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与方法,为全面复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我们打破“堂上尽由着老师灌”的僵局,实行“四主”“三同步”教改新路。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把学生完全推向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指的是知识、方法、能力一起抓,同步走。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知识的核实,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像遇到习题教学时,首先做好习题的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毕竟有限,所以狠抓典型,翻透弄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做到攻克一点,解决一片。在课堂上争取把知识落到实处,多给学生方法,多指点学法,从能力上、素质上、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效益,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5篇

一、尝试自学,探究规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节课教学的每一部分都是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先学后教。教师让学生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说明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也有自学的能力,何况他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并非“白纸一张”,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潜力估计太低,处处不放心,实在是不必要的。

自学,也要提高“含金量”,这个“含金量”就要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语言文字的规律,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拿这节课来说,教师把“虚指”与“倒置”作为古诗学习的知识点和方法,让学生在试讲的过程中感悟学习古诗的方法,就使教材的教育价值得到更深的发掘。

二、自主感悟,多元解读

古人早已认识到“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没有惟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正因为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同时,由于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一节课上,在“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这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尊重多元解读,又要重视价值取向,这是阅读教学必须注意的两个侧面。拿“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来说,学生有那么多的答案,有好有坏,教师不能简单地全部肯定,而宜加以引导分辨。显然,“养家糊口”的解释不仅缺乏诗意,也有悖诗人的本意。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才出示柳宗元的简介,然后让学生联系诗人的经历来解读文本,使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

三、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第6篇

1 办学理念管理是校长文化管理的核心

办学理念是对办学思想的凝练,是校长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思考。它是学校定位发展自身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思想、信念及其价值追求的浓缩,是学校教育哲学的体现。办学理念要重点凸显以学生观、教师观、学校观和教育观为重点的学校的教育哲学。中小学办学理念的形成是学校自身发展定位的要求,充分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关心道德、智慧、感情的和谐发展,注意培养高尚的心灵,使一切精神冲动和意向保持纯洁,这是培养新人最根本的要求。”要实现学校培养新人的功能,就要通过文化管理不断凝练办学理念。例如芬兰的罗素高中,它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世界性影响并引领时展的高中。其办学理念是管理“恪守传统,自主选择,放眼未来,国际视野”,这一办学理念指引着一代代罗素高中的师生朝着理想的目标奋斗。可见,办学理念有助于学校形成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有利于学校共同体分享和支持学校的发展愿景。

2 学校制度管理是校长文化管理的保障

学校制度管理要刚柔相济,将科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科学管理中,标准是统一的,纪律成为一种机制,能通过其基本构成因素的协调组合而达到最大效果。“纪律不再仅仅是一种分散肉体,从肉体中榨取时间和积累时间的艺术,而是把单个力量组织起来,以期获得一种高效率的机制。”科学管理的弊病同时也存在于标准化产生的量化评价机制。教育教学作为学校中心的活动,在某些层面是难以量化的,例如教师家访、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人格陶冶,这些教育活动或某些教育事件可能对受教育者产生一生的影响,但却很难进行量化考评。因此,科学化管理下的绩效评价制度易导致急功近利、恶性竞争、人际纠纷,进而引发学校的内部矛盾。这就需要将科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化解学校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人性化管理是基于“社会人”的假设,这种假设认为,物质利益并不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唯一手段,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人性化管理应针对学校的每一个人。校长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建立教育决策的参与机制,实际上,这是通过分权式管理实现管理的服务功能。校长要满足不同层次师生的需要,信任、尊重、关爱师生,激发其内在动机,实现教育管理自律机制的建立,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学校制度管理的人性化还体现在校长能够有效运用情商,进而实现人际关系的有效沟通和互动,使得学校的制度化管理更为有序、稳定。

3 教师文化管理是校长文化管理的途径

教师文化管理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个人英雄主义的教师文化或许可能在个人层面上取得一定的绩效,但这对学校的发展依然是微不足道的。教师文化管理就是校长要提升对教师文化的领导力,实现教师团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引进、发现并培养中层管理者和各学科骨干教师,使教师团队获得归宿感、使命感,获得专业发展的支持,使教师群体都获得公正评价和有效激励,从而使其产生被认同感。一是集思广益,制定、规范和修正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这有助于实现管理层对学校工作的有效督导和评价,做到修正错漏、激励进取、赏罚分明、公平公正。二是建立教师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校长应提升学校核心价值观和教师职业伦理规范,结合教师伦理热点问题进行研讨,深化教师对该职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从而使教师将学校的职业伦理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三是建立健全多元化、制度化沟通渠道,组建民主的教师团队。民主的教师团队有助于实现教师相互认同,实现教学中的学科互补、个人优势互补,使教学活动在合作交流中得到改善,实现团体的共同进步。

4 课程实施管理是校长文化管理的内容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根除各科目之间那种致命的分离状况,因为它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命力”。但课程的实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校长应对学校的课程实施管理。

学校通过引入学术性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整合性课程,通过大力推行区别性课程、特色性课程来强化课程评价和实现课程的多元化功能。但由于受到教育投入、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的农村地区实现三级课程的全方位的开发、设计、实施的管理,还难以实现。不同中小学课程实施管理的层次是不同的,示范性学校一般能够有效地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的农村城镇中小学只能确保(甚至是未能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有些科目甚至缺乏足够的专任教师。校长要实现课程实施管理,无论是在资金筹备、物质保障、技术支撑、团队建设方面,还是在资源开发、课程规划、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上,都需要解决许多难题。不难看出,实施课程管理也是校长实现文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应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自身的发展定位而不断进行调整、再实施和再重建。不同类型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校本课程,在解决校本问题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5 办学特色管理是校长文化管理的提升

办学特色管理是校长在长期办学中不断反思实践,不断创新文化,是提升学校文化精华的结果。它是校长作为教育实践探索者的勇气和胆识的结晶。然而,要形成办学特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经济条件和外在环境下,学校对自身特长、自身发展优势的强化,并深化教育目标、教学目标的结果。从宏观上说,学校的课程建设、校本教研的开展、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方式革新、校园文化节、农村中小学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种实践活动等都可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部分;从微观上说,学校的标志性校园建筑、各种典籍藏书、校史整理、学生寝室文化、学生特色作品收集和展览、学生志愿者的各种社会服务等,都可以逐渐积淀为学校办学特色。

总之,校长对中小学实施文化管理应该是多方位、多功能、多渠道、多载体、多主体、多层次的。新的时代赋予了中小学校长实现学校文化管理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更大的责任和权力。文化管理是校长管理权力的实施,也是校长带领学校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所,广东潮州,521041)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黄之瑞等译,公民的诞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7篇

1.案例选取适用性低,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素材,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只有选择好的恰当的案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中案例素材的选择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选取的案例时效性不强。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一些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来适应市场营销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案例的选取上更应当如此。有些教师的教案不及时更新,所选取的案例发生时间很早,案例当中所反映的问题已经获得改进和解决,或者案例所反映的现象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案例的内容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其次,选取的案例本土化程度低。市场营销学理论起源于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步被介绍到我国,而国内许多教材最初也是由国外教材翻译而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所选取的案例也大多是国外的案例,例如微软、可口可乐、IBM等跨国大公司。一方面,由于背景和环境差异,对于案例内容学生难于理解、接受和认同;另一方面,所选取的案例大多来源于跨国大公司,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有较大差异,针对性不强,指导作用不明显,实用性不够,这些都严重影响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2.案例教学方法保守,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的经济管理专业市场营销教学仍以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方式进行。在实际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大多也仍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陈述案例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简单点评后给出答案。这种“灌输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参与课堂分析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开展的案例分析也变成了理论知识的佐证,使得案例教学形式化;学生也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目标被动学习。因此,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难以提高学生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3.教师教学水平欠缺,影响教学效果市场营销案例的真实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实践经验,否则很难在案例教学环节给学生讲透,更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标。目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高校的教学,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而且多数高校对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也没有进行专门培训。因此,这种学校到学校的经历,使得多数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只停留在文字和理论层面,对案例的分析不够全面,不能指导实践,很难达到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模式应用

案例教学起初主要应用于研究生教育,并不涉及本科教育,但由于市场营销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经济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案例教学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因而,在本科层次的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1.案例教学的组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组织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组织得当才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有利于案例的组织讨论,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来说,3~5人一组比较合适,太少了不利于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太多了则不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存在“搭便车”现象。最好由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推选出小组长,由各小组长领导自己的小组分工负责,齐心协力完成任务。2.案例的选取市场营销案例的选取应尽可能选材于现实生活,这样不仅能使案例内容贴近现实,从心理上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引起重视,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同时,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咨询者和指导者。这样,学生参与到全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现如今的信息时代,学生往往乐于在互联网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与其让教师主导课堂,不如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自己准备10分钟的案例内容,并以Powerpoint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学生既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市场营销现象保持关注,如分析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三星压制小米中国手机的营销对策,京东上市后的营销战略变化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演讲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案例问题的设计进行案例教学,一定要针对案例内容和教学需要设计相应的问题。设计问题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问题要与案例内容、教学内容、理论观点相呼应;二是问题的设计要便于课堂讨论,方便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是题目数量不宜过多,一般以1~3个为宜。4.案例的分析讨论课堂讨论通常是案例分析的核心环节。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只有学生广泛参与讨论,通过思考形成建设性的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分组讨论,各小组形成自己的方案,并通过演讲方式进行陈述。当然,就一个问题来讲,往往存在多个解决方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地去寻找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各小组间的辩论和分析使之完善。5.案例的总结对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教师应该进行点评、总结和归纳,还可以根据情况要求学生将案例及其分析内容总结成书面材料,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印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