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作风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10 20:48:41

序论:在您撰写作风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作风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著,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3.王景涛编著。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杨雄胜主编。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

风险就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风险就越大。由于分析角度不同,对银行风险分类的标准也不一。一般可分为市场风险(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和国家风险。一般业界所说的三大风险是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是国际上巴塞尔委员会要求提取资本金的三类风险,是国际银行业和银行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三类风险。

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操作风险是个新概念,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中没有操作风险管理活动。事实上,各商业银行一直都有自己的操作风险管理实践,但一般使用“内部控制”一类的表述,而且,在多年内控管理过程中,各商业银行都程度不一地建立和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框架、制度和措施。不过,相对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管理而言,操作风险管理还缺乏识别标准、管理模式、数据积累等。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具体表现就是商业银行因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由于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电子系统硬件软件发生故障,网络遭到黑客侵袭;通信、电力中断;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原因导致损失的银行风险,这些都属于操作风险。可见,操作风险不仅仅包括操作中的风险,还包括内部程序、信息科技系统和外部事件所带来的损失。

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具有内生性,除自然灾害等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损失外,操作风险大多是在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则为外生风险。第二,广泛性,操作风险的覆盖的范围相当广泛,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和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不同,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管理中。此外,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来说,风险越高,收益越高,存在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而操作风险和收益没有太多联系。

二、操作风险识别和管理

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需加以识别和管理。

(一)人为因素。主要为内部欺诈、主观违规、操作失误。主观违规有超授权授信行为、逆程序、过度信任造成管理缺位、岗位设置不合理造成监督空位、不良爱好(如涉毒、涉赌、涉黄)引发的违法违规。操作失误是由于员工技能水平不高、态度不认真在业务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如数字输入错误、将取款记作存款等。由银行员工操作失误引起的操作风险一般具有损失小(当然不排除特殊情况)、发生频率高、难以事先预测的特征,因而非常难以防范。人员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有的是作为,如主观违规,有的是不作为,如业务不熟出错,疏忽大意。

(二)流程因素。包括操作程序遗漏或忽略、产品设计缺陷、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等。过去认为流程越复杂、相互制约性越强越好。事实上,流程越简单越易于操作,流程越短越便于管理,设计越合理越利于控制。这样才能适应变化,确保效率和风险管理,流程设计不合理,有瑕疵,往往容易出现风险隐患。

(三)系统因素。系统是现代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命脉。无论是业务发展如网上银行、现金管理还是风险监控,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紧密支持。但是,商业银行高度依赖信息系统,信息数据高度集中也给银行带来新的风险管理难题,如系统安全稳定、IT技术风险防范、数据和信息质量,系统设计和开发战略风险,等等。系统出现如故障、瘫痪,系统不安全、通讯中断以及系统兼容性、稳定性、适宜性方面的操作风险很容易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无法估量的信誉损失。此外,从操作风险发生的部位来看,当前与系统有关的操作风险日益增加。由于系统原因和流程问题导致犯罪分子利用系统漏洞实施金融诈骗已经成为妨碍我国银行业资金安全重大问题。

(四)外部因素。银行经营都是处于一定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外部突发事件都会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活动,甚至会产生损失。外部事件引起银行损失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外部欺诈、外部突发事件与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外部人员的蓄意欺诈行为是近年来给银行造成损失最大、发生频率最高的操作风险之一,而内外勾结作案更是令商业银行防不胜防。外部欺诈包括骗贷、抢劫、偷盗、爆炸等风险因素。外部突发风险包括遭受冰冻雨雪、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火灾等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引起的操作风险是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银行监管法规变化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变化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尚处在一个较为初期的发展阶段。由银行监管部门以规范性文件关于操作风险监测方法或者具体操作模式还为时尚早。监管机构主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操作风险(或内部控制)管理质量上,并且要求银行提高对操作风险的重视。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监管要求。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了新的资本协议,对银行操作风险提出了新的资本要求。据巴塞尔委员会估计,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仅次于信用风险。2006年10月巴塞尔委员会的新版《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中,专门为“操作风险的监管”新增一条原则,制定了评估该原则执行情况的标准,提出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最佳做法和监管指引。

目前,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国家都按照新协议要求,明确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范畴,国际上已形成了对操作风险加强监管的共识,已经形成了相关制度和监管标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有关规定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界日益注重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现,也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方面的新要求。

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银行界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实施操作风险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指引》要求,操作风险监管机构是中国银监会和派出机构。商业银行要履行报告义务,提交有关方面的审议报告,对有关政策和程序要报备。银监会定期要进行检查评估。对于高管严重违规、重大抢劫银行等操作风险事件商业银行必须报告银监会和其派出机构。另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指引》要求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实际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管理,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降低操作风险。

(二)操作风险机制建设。国际上巴塞尔协议将人们的视线更多地集中于操作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上。但实际上,一个银行的资本量多少并不是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最关键是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机制建设。

1.关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各银行间存在着重大差异。各商业银行主要依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逐步建立和探索适应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董事会的监督控制;高级管理层的职责;适当的组织架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等基本要素。董事会从总体上履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责。如制定总体战略、政策、定期审批报告等。高级管理层在操作风险管理中职责主要为执行董事会的有关决议,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各商业银行一般以与自身的风险管理战略和组织结构相匹配成立管理操作风险的部门。具体执行中操作风险人员可能被放在一个部门——操作风险管理部门,主要拟定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建立并组织实施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缓释(包括内部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法;定期检查操作风险的管理情况。有些银行在总行层面上建立了首席风险官,在各营运业务条线设置风险经理,对主要业务的关键、高发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测。有些银行在专业领域内如法规部门、审计监察部门设立单独的风险监管部门,在管理好本部门的操作风险的基础上,为其他部门管理操作风险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有关政策。各商业银行正积极探索制定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政策和方法。首先,在操作风险政策制定方面,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框架》、《操作风险管理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各行各级机构和部门在操作风险中的管理职责。针对操作风险的执行,制定具体执行措施,如详细的《案件防控及整改方案》、《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内容与操作指引》,同时,将操作风险控制基本要求植入业务流程改造和IT蓝图建设中。其次,为衡量分析操作风险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标准。各商业银行正在积极研发风险控制与评估、关键风险指标、重大事件报告制度、损失数据收集和业务持续经营计划等工具。再次,识别操作风险,制定有关制度措施。根据银行风险的特点,加大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并针对性地制定制度措施,如对系统风险、外部等操作风险,有关行制定了详细的风险应急预案,增加应急措施;建立与新产品、新业务发展相对应的制度规定;修改更新产品和流程,塑造流程银行,按流程操作;增加制度执行建设,强化日常检查的频率,加强员工行为排查,等等。

四、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一)引入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Enterprise

wideRiskManagement简称ERM)是西方商业银行比较成熟的风险控制理念和技术。全面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全面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它的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和系统性。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有高度的相关性,操作风险与其他风险结合将导致风险更加复杂、更加分散,风险损失更加显著,将数倍、数十倍地被放大。因此,在风险管理中应将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保证风险管理政策统一、工作协调。同时,操作风险遍布商业银行内部各业务环节、产品线和不同的管理层面,不仅仅是依赖于一两个专门的部门监管,应该从本行、本部门、个人操作抓起。各商业银行应及时上升层次,逐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辖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形成总体规划,发挥资本在风险覆盖、部门配置方面的作用。

(二)操作风险的缓释。操作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人群、行为和活动,就一定存在操作风险,应尽量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所造成的损失。从操作风险的规避角度分析,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可规避的操作风险、可降低的操作风险、可缓释的操作风险。除极少数应承担的操作风险外,大部分操作风险都有规律可循,其发生过程类似多米诺骨牌,有前因后果的连锁关系。因此,要查找出其发生规律,通过技术手段切断引发操作风险的关键环节,并通过必要的管理措施加以缓释。

1.商业银行一揽子保险和打包保险。火灾、自然灾害等引起的商业银行财产损失,商业银行的内外部欺诈,对高级管理层和员工的责任险等都可以通过保险公司一揽子保险和打包保险承保予以缓释,通过承保转移给保险公司。然而,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尚未开发更多的针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保险产品,保险方式、有关保险业务品种还有待保险公司创新。另外,保险公司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和财务承受能力还不能准确精算评估,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取也存在重大分歧。如对于内外部欺诈引发的操作风险,各保险公司普遍收费高,无疑增加了银行的成本管理,也直接约束了操作风险的缓释。不过,相信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这一局面将逐步得到改善。

2.业务外包。除保险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业务外包来缓释操作风险。将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有关业务交由专业机构管理,增加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益性。如有关法律风险可聘请具有符合条件的外聘律师诉讼和仲裁;对于风险性高的守护、保卫、押运可聘请符合资质条件的保安公司管理;对于产品评估、网络维护、系统开发也可招标专业公司。当然,选择外包公司,不可能一包了事,也需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合理转移风险。事实上基于双方的委托关系,最终的权利和义务应由商业银行承担。

(三)建立健全制度管理,狠抓制度落实。总结有关操作风险损失案例,其中大部分为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缺位造成的风险损失。因此,要建立健全制度管理,狠抓制度落实,才能够使操作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才能使因操作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一是做到制度到位,及时立、改、废有关制度,形成制度数据库,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有关规章制度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形成操作指南和岗位流程;二是责任到人,处理到人。要及时跟踪检查执行,增加检查的频率和有效性,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合规管理与合规文化教育。商业银行要倡导和强化全员合规文化,引导全行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让员工认识到自身岗位关键风险点,形成防范风险的有效屏障。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要求不是一时之需,而是伴随商业银行发展的长期任务,如果要想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甚至在国际金融市场取得一定的地位,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全面加强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余化,赵榄.警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走向误区[J].经济论坛,2006,(13).

[2]姜燕.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曾向阳.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广西金融研究,2005,(8).

[4]杨满沧.企业银行博弈与共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5]刘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3篇

既然我们这个动画工业已经进入了高清时代,所有的微小细节都变得清晰可见。我们作为动画师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艰苦了,因为每样东西都是如此的高清晰,而且角色还要很具有风格才行。有一件事你要一直记住的是:你的眼睛将要被引导向何处。我们动画师,当然会一遍又一遍的看我们的镜头,但是大多数的观众,他们会只看屈指可数的几遍。把你的overlap做对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把你的时间花在出彩的地方。

我脑子里能一下想起来的几个很有风格的overlap是:

在酷狗宝贝系列:TheWrongTrousers里的企鹅(头上的红色橡胶手套)

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里面狐猴国王的尾巴有些有趣的动画

丛林日记JungleBook(任何MiltKahl画的猩猩路易王的动画)

ToyStory2里面Woody从盒子里面走出来的动画(DougSweetland制作,译者注)

我很希望各位能提供更多其他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有好多。有时我选择让电脑来计算出某些方面的overlap。

我忘了是谁说的了,但是一个出色的overlap可以把一个普通的动画变成一个拥有出色的overlap的普通动画。

-Andrew

Wes说道:

我觉得冰河世纪里的喜德Sid也有不错的overlap。因为它的下半身很重,而上

半身就有些滞后。也许也有点followthru,但绝对是充满了overlap。

还有Pixar短片跳跳羊历险记(Boundin''''s)那些耳朵充满了出色的overlap。

(跳跳羊历险记的动画总监就是DougSweetland。译者注)

LooneyTunes里面的角色像Bugs,PepelePew,WileE.Coyote,Sylvester...他们都有很多不错的overlap。

Matt说道:

是的,JamesBaxter的作品非常有趣。他精准的知道该放多少overlap,结果总是恰到好处服务于场景。

Matt说道:

对,EricGoldberg也非常棒。我看过他的简直能冲击你的大脑的作品。在LooneyTunes里面有个镜头:我想要做但是没时间,于是Eric做了。三个角色,35英尺的胶片(2d动画用的35mm的胶片,90英尺合一分钟,35英尺合23秒多,译者注)。他做了三个星期。包括中间帧。他看的很准,然后就去做。

Dr.Gordon说道:

Overlap是一个动画术语。它是指角色身上受到来自一个物体或者自身肢体的主要运动影响产生的运动。

这是一个不错的wiki的定义。(wiki是个网络百科全书,maybe,译者注)

举个例子。把角色的胳膊从一个放松的姿势变成从桌子上拾起一串钥匙。一个通常的错误是在放松状态下一些时间,然后移动胳膊所有的部分(物体)到达最终的位置。这样的处理技巧会产生一个非常没有生气的运动(因为每样东西都在同一帧开始和停止)。正确的动作序列需要上臂首先抬高。然后前臂的重心向外,紧跟着是手腕弯曲回来。最后手指弯曲抓住钥匙。每个动作都在前一个结束前开始,从而提供了你的观众所期望的真实的overlap。换句话说,手臂的运动向上旋转被手腕的向下旋转交迭。

第4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著,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3.王景涛编著。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杨雄胜主编。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

(一)整体原则

图书馆占座问题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其治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盘考虑、循序渐进。占座者行为固然可耻,但也有其无奈之处。为了多数读者的利益,倡导优良学风,高校图书馆在治理占座行为时应遵循“刚”“柔”[4]并济的大原则。所谓“柔”,其出发点在于以人为本,旨在让读者主动意识到占座不光彩,不采取过分强硬手段致使读者产生抵触或怨恨的情绪。这也是图书馆服务宗旨所在。许多高校图书馆实践证明,柔性管理手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很多同学都意识到“一人一座”的重要性,并时常向馆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柔”性管理,关键在于读者的自觉性,虽有实效,但较为缓慢,这同时就需要“刚”性管理进行维护。借助规章制度、座位巡查、定期清理等一系列“刚”性手段,形成注重事实、人人平等的管理氛围。从各高校图书馆的推行效果来看,虽然管理成本有所提高,但是立竿见影,能够直接抑制部分不自觉读者的占座陋习。“刚”性管理效果迅速直接,但易激化图书馆与读者的矛盾;“柔”性管理注重人文关怀,但效果需长期积累。两者各有优劣,相互补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当“柔”的效果不明显时,“刚”不失为一种恰当的选择;若“刚”太过于强硬时,不妨适时地“柔”。

(二)具体策略

1.积极改善学习环境考虑到当下高校内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考研自修,故许多高校图书馆将环境清幽的自习室开辟为考研自修室。自修室内专门添置书架,方便同学们临时存放书籍,同时也缓解了利用个人物品占用座位的问题,提高了座位利用效率。

2.合理制定管理规章制度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座位管理规章相对比较简单,尚需与时俱进,配套制定相关基本规范、要求和考核办法,如读者座位使用具体规定、阅览室工作人员座位管理方法等,明确界定占座行为及其处罚措施,强化阅览室工作人员管理力度,使广大读者明确占座行为的后果,主动拒绝占座,保证有限的座位资源最优化利用。

3.创建执行座位巡查机制鉴于在学期期末和考证考研期间,占座现象尤为突出,日常的管理监督无法及时处理座位资源紧张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利用座位巡查记录表治理占座。首先对各阅览室座位使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表格,由工作人员作日常巡查登记和违规处理依据。工作人员根据座位利用情况不定时巡视,对有物无人的座位进行1次标记,记下当时时间,每30分钟巡视一次,连续2次被标记座位视为占座。在有新读者需要利用时工作人员可直接清理该座位,并留下告知单,恢复座位利用。此方法可在不增加图书馆财力物力的情况下,以记录事实为依据,公正、公开、公平地治理占座,为读者合理分配座位。为保障座位统计法落到实处,图书馆要组织专人定期检查各阅览室座位管理情况,并主动与工作人员和读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最新管理进展,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调整。此外,还可引进学生监督小组协同图书馆进行座位管理,由学生监督员依据图书馆阅览和座位管理制度监督学生文明利用座位,调解因图书馆座位产生的纠纷和矛盾,同时对占座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劝止和曝光。

4.借鉴引进座位管理软件基于教学资源与读者需求的矛盾,各高校图书馆不断探索,寻求解决读者“占座”的可靠办法。目前,已经逐渐有许多高校图书馆(如哈尔滨理工大学、民族学院等)针对占座严重的普遍问题,利用座位资源管理软件实现对有限座位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座位管理软件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是:自动对图书馆座位进行分配和管理,对于违规(如占座)读者,系统自动撤销其座位并重新参与分配,同时在一定时间内拒绝为该读者提供座位利用服务。座位管理软件主要包含以下功能[5]:(1)座位管理:图书馆各阅览室座位信息均保存在该软件中,当读者刷卡进入图书馆时,系统利用终端获取读者信息后通过访问数据库验证读者身份,若验证成功,则向读者提供选座界面,显示各阅览室座位实时使用情况,读者可以选择默认分配或自主选座;当读者离开图书馆不再使用座位时,刷卡进入操作界面,办理退座手续,系统自动回收座位并更新座位资源;若读者仅想暂时离开并希望保留座位时,需刷卡进行暂离操作,系统将在规定时间内为读者保留座位使用权,若读者超时未重新刷卡续座的,系统将自动回收座位并更新座位资源及黑名单列表;在每晚闭馆前1小时内,所有座位设置为退座状态,读者无需办理退座即可离馆,避免退座高峰。(2)黑名单管理:该功能主要用于督促读者遵循图书馆座位管理规定。未按规定退座或续座的读者将被列入黑名单,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其座位申请;惩戒期满后,从黑名单中消除该读者的记录,继续提供服务。通过使用黑名单,据实判断读者占座情况,公平对待每一位读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3)后台管理: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后台进行日常管理,如数据库维护、座位利用情况、黑名单管理等。座位管理软件的利用,将使得图书馆座位管理具有突出的优势:(1)大幅提高座位使用效率。座位管理软件能够轻松实现图书馆对馆内所有座位资源的实时信息化管理,提高座位流转速度,为更多的读者谋取利益;(2)有效解决读者占座问题。读者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实时座位使用情况来选择座位,不用担心座位被他人占用。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系统后台,检查座位使用情况,督促选号入座,避免占座冲突,维护良好的学习秩序;(3)全力支持学风建设。通过利用座位管理软件,可以让读者更深切意识到图书馆的座位资源是公共资源,每一位读者都应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公平合理地使用,尊重他人的学习权利,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

第6篇

关键词座椅送风热舒适

1引言

座椅送风是近年来在影剧院、会堂及体育场馆等固定座位的场所被较多运用的一种送风形式[1]。其送风口和座椅相结合,有的即为座椅的底座,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入人体就座区,有的风口设置的座椅的背部,一次气流送入椅背,诱导周围的空气后送出。

在底座送风口型的座椅送风中,送风温度一般低于室内设计温度2~4℃左右,关以很低的速度送出(一般小于0.5m/s)[2]。由于速度小且温度低,因此送入空气不会和室内原有的空气形成掺混,而是沿地面流动,形成较冷的空气湖。当遇到热源(人体)时,空气被加热,受浮升力作用,单向向上流动,形成羽状流动,带走热源产生的余热和余湿,同时带走污染物,从位于房间较高位置处的排风口排出。因此,座椅送风可以为人员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3],是置换通风的一种具体形式。

但由于送风风口的限制,座椅送风风量不会很大,可以承担的负荷有限,根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在办公室环境中,座椅送风可以提供的最大冷量为40W/m2[4]。当负荷加大时,可以加大通风量,或加大送回风温差来维持空调要求。然而,如果加大通风量,势必要提高送风的速度,会使得地面附近的新鲜空气层加速流动,加之其温度较低,从而在人的足部产生"吹风感",当送风速度过大时,甚至会引起较大范围内与室内空气的掺混,破坏良好的空气质量,因此前者不可取。对于后者,随着送回风温差的加大,室内的温度梯度也会随之加大[5],而据ISO7730的要求,人体的对热舒适标准为垂直温度梯度应小于3℃/m[6]。因此若加大送回风温差,也可能造成不舒适。对于影剧院、会堂等人员密集的环境,我们对其室内条件,如建筑形式、围护结构、人员密度,使用时间等影响空调效果的因素了解有限,因此有必要进行现场测试分析,作出相应的分析与评价。

2剧场概况

实测的大剧场总建筑面积为62803m3,总高度为40m。整体建筑包括大剧场、中剧场和小剧场等不同空间,是一个以剧院为中心的现代化综合性建筑,分为地下2层、中段6层和拱顶2层。其中空调面积为35000m3,以全空气系统为主。

大剧场共有1800座,池座要用座椅下送风,送风口为圆柱形座椅送风器,直径140mm,高190mm,其上开有均匀布置的圆孔,开孔率为40%。该风口起到支撑座椅和送风的双重作用(见图1)。

图1圆柱型座椅送风器

3测试过程及说明

本次测试安排在剧院的一次实际演出过程中,演出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空调处于正常运行工况。测试内容包括:每个座椅送风口实际风量的测量、观众席上不同人员附近的温度测量、人员热舒适问卷调查。

风量的测量选择了一个典型的座椅风口进行,采用热球风速仪测得风口处送风速度,乘以风口的净面积,即可算得实际送风量。

温度的测量是在出风口处、人员的踝部、膝部、臂部、额部分别布置测试自计仪,测量出风及人体敏感部位处的温度。图2给出了受试人员周围的温度测点布置示意图,表1则给出了各测点位置离开地面的距离。测试中,共选择了三名观众作为受试人员。由于每名受试人员的放热有所差别,因此人员附近的温度也是不同的。

图2温度测点布置

测点位置表1

测点编号12345

位置出风踝部膝部臂部额部

热舒适性调查在演出过程中进行,共分类六个时间点,分别为:(1)入场时、(2)静坐十分钟后、(3)静坐30分钟后、(4)静坐一小时后、(5)静坐1.5小时后、(6)静坐2小时后(演出结束前)。对这六个阶段进行热舒适性调查,内容包括对整体热感觉、局部热感觉有无吹风感和可察觉空气质量的逐时投票。

4测试结果与分析

4.1风口风速与风量

座椅送风风口为均匀开孔,但上下各排小孔处的风速并不相同,其实测特点为上大下小。最上排小孔处的速度约为0.8m/s,最下排小孔处的风速约为0.2m/s,平均风速为0.4m/s。计算得送风风量为48.23m3/h,和设计风量基本一致。

4.2送风温度

测试过程中,送风温度都比较稳定,最大值为19.3℃,最小值19.5℃,平均19.4℃,为设计送风温度。

4.3受试人员附近温度分布

(1)受试人员1温度分布

图3给出了受试人员1附近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表2给出了受试人员1附近的温度的平均值。

图3受试人员1附近的温度分布

受试人员1附近温度的平均值表2

受试人员1测验点12345

平均温度(℃)19.520.822.523.723.0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各测点的温度都比较稳定,温度的波动在0.8℃以下。从送风口到人员踝部的水平距离中,温度升高了1.3℃。在置换通风中,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吊顶的温度一般高于其他壁面的温度并向其他壁面辐射热量。当室内热交换达到稳态时,地面将这部分辐射热量以对流的形式传给风口送出的冷风,所以地面对出流空气有加热的作用[7]。从踝部到膝部0.4m的距离中,温度升高了1.3℃,从膝部到臂部0.2m的距离中,温度升高了1.2℃,相反的,从臂部到额部0.5米的距离中,温度降低了0.7℃。整体温度升高了3.5℃,其中地面温升按1.3℃计,则点总温升的0.37,说明地面对空气的加热作用不大。

人臂部到额部的温度降低,可能是送风时,一部分冷空气在椅子背部形成向上的气流,由于这部分气流不接触热源,因此温度基本没有升高,当通过顶时,与人体前面的气流汇合,使得到达额部的温度有所降低。

根据这种温度分布的特点,无法对整体气流的温度分布进行分析。但是可以看到,温度梯度在臂部以下还是很大的,以臂部和踝部为例,其温度梯度达到4.8℃/m。同时,可以计算空气带走的冷负荷:

受试人员1,为成年男子,当日着装为短袖衬衫、长裤和皮鞋。其在室温25℃时的统计散热量为67W,座椅送风带走的热量稍低于这个数值。

(2)受试人员2温度分布

图4给出了受试人员2附近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表3给出了受试人员2附近的温度的平均值。

图4受试人员2附近的温度分布

受试人员2附近温度的平均值表3

受试人员1测验点12345

平均温度(℃)19.321.723.525.023.2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到,地面对空气的加热作用较大,约为2.4℃,从踝部到膝部0.4m的距离中,温度升高了1.8℃,从膝部到臂部0.2的距离中,温度升高了1.5℃,相反的,从臂部到额部0.5m的距离中,温度降低了1.8℃。整体温度升高了3.9℃,地面温升占总温升的0.62。

在这个测试人附近,空气温度了发生从臂部到额部的温度降低。因此无法对整体气流的温度分布进行分析。其他特点与测试人1的相似,只是温度变化的幅度加大,相应的温度梯度也增大了,以臂部和踝部为例,其温度梯度达到5.5℃/m。同时,可以计算空气带走的冷负荷为63W。受试人员2,为成年女子,当日着装为短袖衬衫,长筒裙和凉鞋。在室温25℃时的统计散热量为57W,由座椅送风带走的热量比这个数值略高。

(3)受试人员3温度分布

图5给出了受试人员3附近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表4给出了受试人员3附近的温度的平均值。

图5受试人员3附近的温度分布

受试人员3附近温度的平均值表4受试人员1测验点12345

平均温度(℃)19.621.024.524.324.2

据测试温度的曲线来看,测试人员3的测点总体温度存在起伏,总体稳定。这是因为,测试人3为本次实验的具体测试人,整个测试过程中,都需要不定期的安排测试和调查,因此其测试数据不能代表一般静坐的测试人。但可以以时间段20:00~20:35为采样时间,各测点温度基本平稳。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地面对空气的加热作用一般,约为1.4℃,从踝部到膝部0.4m的距离中,温度升高很大3.5℃,从膝部到臂部0.2℃的距离中,温度下降0.2℃,从臂部到额部0.5m的距离中,温度降低了0.1℃。整体温度升高了4.6℃。空气带走的冷负荷为74.5W。受试人员3为成年男子,当日着装为短袖T恤衫,长裤和皮凉鞋。在室温25℃时统计散热量为67W,座椅送风带走的热量比这个数值略高。

(4)比较与分析

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受试人员1、2、3的特征参数整理如表5:

受试人员的特征参数表5

12345678

测试1

成年男子23.0

(19.5)3.5

(4.8)6

膝一臂3.21.30.3756.8

(67)

测试2

成年女子23.2

(19.3)3.9

(5.5)7.5

膝一臂3.52.40.6263.0

(57)

测试3

成年男子24.2

(19.6)4.6

(4.7)8.8

踝一臂4.21.40.374.5

(67)

其中各项含义如下:

1.测试人序号,代表类型;

2.额部温度(送风温度),℃;

3.踝部和额部的温差,(踝部和臂部的温差),℃;

4.最大温度梯度,出现位置,℃/m;

5.踝部和额部的温度梯度,℃/m;

6.送风到踝部的升温,℃;

7.地面处温升所占比例,θf;

8.冷负荷(统计冷负荷),W。

根据各测点温度变化,整理成右图6。

图6受试人员各测点温度变化比较

根据以上的测试数据图表,可以得到,在一般静坐条件下,踝部和额部最大温差小于4℃,但是最高温度不是出现在额部。这可能是由于存在自椅背向上的贴附气流而形成的。地面部分的送风温升变化很大,占总升温的0.37~0.62,符合文献[8]的范围。考虑到送风分流问题,只有一部分送风气流被加热。则总风量的平均温升变小,所占总温升的比例也随这减小。同时,在测试过程中,温度最高点不是出现在额部,而是出现在臂部,从而使得从踝部到臂部出现更大的温度梯度,远高于标准范围。但是由于出现的部位一般都有衣服遮挡,因此人员感受的温差,不是很强烈的冷感,使测试者感到不舒适。

对于有轻微运动的测试人,其温度分布与静坐下的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额部与膝部的温度变化小,由于测试数量的限制,这里只是一个特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4热舒适性投票结果与分析

座椅送风热舒适调查问卷共发出9份,收回有效问卷9份。表6为投票人的序号与其当晚的着衣特点,*表示没有记录。

热舒适投票人的序号及特点表6

序号性别年龄上装下装其他备注

1女60长袖单外衣长薄裤凉鞋

2男33短袖衬衫长裤皮鞋受试人员1

3女27短袖衬衫长筒裙凉鞋受试人员2

4男25短袖T恤长裤皮鞋受试人员3

5女51短袖衬衫中长裙皮鞋

6女79短袖衬衫长裤*

7男84短袖衬衫长裤*

8女60短袖衬衫中长裙凉鞋

9女21短袖连衣裙凉鞋

(1)热感觉投票

热感觉投票,采用标准PMV热感觉标尺[9]。

从热感觉的投票,可以看到,大部人员总体感觉凉爽。在刚入场时感觉适中或微热,而在经过30min左右,人员的热感觉基本都达到适中或凉爽,随着时间的延伸,人员的逐步增加了冷的感觉,而且习惯了这种感觉,在时间为1.5h后,感觉趋于定值,体现为凉爽。可以看出,对于总体的热平衡,19.4℃的平均送风温度是合适的。

(2)局部热感觉投票

人员的局部热感觉采用五点方式,对人员的额部,颈部、臂部、膝部和踝部分别进行投票。对于额部的感觉,所有的投票人在整个过程中,都选择适中,说明额部的感觉是适宜的。对于颈部的感觉,在刚入场时,大部分投票人选择适中,而在演出进行到30分钟后,有2位投票人觉得较冷,在1小时后,感到冷,然后适应。这可能是由于分流的送风空气,直接到达颈部,因此引起了冷感。臂部感觉变化很大,但是没有投票人感觉热。膝部和踝部,在入场时,有几位投票人感觉较冷,其他人感觉适中,在演出中,大家逐渐加重了冷感。可见,由于座椅送风风口离人员较近,送风与室内空气参混较少,容易在人员座位下方部分产生不舒适。且因为座椅设计的缘故,气流在椅背处形成贴附直接到达颈部,造成不适。

在所有的投票中,没有感觉较热或以上的投票。

(3)吹风感投票

在入场时,7位投票人没有吹风感,随着演出进行,其中的三位,有吹风感,但是选择了能够接受,其余的人则没有吹风感,并保持以演出结束。其他两投票人,选择了有吹风感,但是较舒服的选项,并且保持到结束。没有人选择不能接受。这说明,在设计的风量下,该座椅送风的送风速度是很小的,未造成不良的感觉。

(4)可察觉的空气质量投票

绝大多数人对于觉察到空气质量选择一般,有些投票人在整个过程中,选择好。没有其他选择。这说明,置换通风的空气质量还是令人满意的。

5.结论

本次测试对一场演出中座椅送风的送风温度、人员周围的温度分布以及人员热舒适投票分别作了考察。测试结果表明:

本次测试对一场演出中座椅送风的送风温度、人员周围的温度分布以及人员热舒适投票分别作了考察。测试结果表明:

(1)该座椅送风系统运行基本良好,且在设计风量和设计送风温度下能将人体散发的热量带走,并提供了较好的空气品质;

(2)座椅送风的出风受到地面的加热作用,其温升占总体温升的比例变化较大;

(3)座椅送风的出风存在着分流情况,一部分气流贴附着椅背自下而上进入人员颈部,致使人员有冷感;

(4)由于存在着出风分流,座椅送风的最高温度不是出现在额部,而是臂部。且从踝部到臂部的温度梯度比踝部到额部的温度梯度大,超出了标准范围。但因为这些部位都有衣服遮挡,因此人员感受的温差不是很强烈。

(5)座椅送风中的气流速度都比较小,人员未有吹风感出现。

参考文献

1范存养,大空间建筑空调设计及工程实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KRANTZKOMPONENTEN.Productintroduction.Germany,2001.

3YuguroLi,MatsSandberg,LaszloFuchs.Effectsofthermalradiationonairflowwithdisplacementventilation:an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Energy&Buildings,1993,Vo1.19.263~274

4A.K.Melikov,J.B.Nielsen.Localthermaldiscomfortduetodraftandverticaltemperaturedifferenceinroomswithdisplacementventilation.ASHRAETransactions,1989,Vo1.95.1050~1057

5ElisabethMundt.Displacementventilationsystems-convectionflowsandtemperaturegradients.BuildingandEnvironment,1995,Vo1.30.129~133

6ISO7730,1993.Moderatethermalenvironments-DeterminationofPMVandPDindicesandspecificationoftheconditionsforthermalcomfort,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

7ElisabethMundt.Theperformanceofdisplacementventilationsystem:[Ph.Dthesis].Sweden:RoyalInstituteofTechnology,1996.

第7篇

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筹资渠道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额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因此产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这里的筹资通常是指举债,因此狭义的财务风险可界定为企业因举债利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现金流量风险、连带财务风险、外汇风险和资本营运风险等形式。我国加入WTO以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出现了变化,财务风险也随之出现一些新变化。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筹资、投资风险增大

加入WTO以后,金融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大,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也进一步规范。我国金融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企业只有具备良好的信誉、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才能获得资金,并且金融机构执行到期还债的弹性也会减少,而制度执行的刚性会增加,这样就增大了企业的筹资风险。此外,国内诸多产品的投资报酬率下降、投入资金回收期增长,投资的风险增加。

(二)外汇风险进一步加大

我国的出口企业在享受更多国家的最惠国待遇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加复杂的不利因素。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更多币种、更大量的外汇结算业务,这样就会增加外汇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同时,更多的国外金融机构正在进入,我国企业有了更多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这无疑会加强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也会进一步增加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资本营运和管理风险加大

国内企业,特别是在某些行业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将和国外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争夺上短兵相接,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实施外部扩张的最好方式就是采取兼并、收购、重组的方式。国内许多企业由于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过高,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会处于困境。企业既要筹划实施并购,也要忙于并购,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资本营运风险。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投资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能力低下的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有财务活动,就必定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会避免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五)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到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有,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企业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沉重及盈利能力下降等,这些问题都与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直接相关。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应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具体来说,应加强动态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

(二)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

规避财务风险的技巧、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结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

准确的财务预测,能使企业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的资金量,在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程度的基础上,安排企业生产的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而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预测还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性事件的反映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控,信息反馈,及时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控制手段,把不确定性事件带给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