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3-06-27 15:56:13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

第1篇

一、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解读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其对传统教学中师生的课堂位置进行了适当的转变,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和规范。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个动态的教学环境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相互反馈。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以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主体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互动,真实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②启发性原则。课堂互动教学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通过精心引导激发学生的互动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和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和课堂互动探索中化解学习疑点,建立起独特的知识和经验结构。③实践性原则。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堂互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把“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落到实处。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互动

课堂上,学生总是在有选择地接受、吸收课堂上的信息,并通过尝试,达成个人的简单认知,迈出学习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兴趣点,通过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增强教学素材的感官反射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引起学生对互动内容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这样来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我接着提问:“你是不是每年都过生日呀?”学生又答:“是!”我故作疑惑地再问:“可是有个叫李×的同学在12年中只过了4个生日,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由悬疑创设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学习主动性油然而生。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来,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

2.诱导提问,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诠释。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教学观和学习观,积极而能动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以有代表性的学生提问作导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用学生自己的提问做依托,针对性更强,教学互动议有纲、探有目,既有利于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充分的交流、辨析中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落到实处,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课堂互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

3.合作探讨,评价反思

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宰地位,学生被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难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标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是课堂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从学生需求、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有效组织课堂。例如,在教学北师版小学数学“面积”一节时,教师在讲解完什么是面积之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比较面积的大小。这时,教师可以拿出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先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并根据需要用身边的工具证实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出的方法多。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讨的基础上,采用了剪拼法、数方格、摆正方形、摆硬币等各种方法。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完毕之后,教师要对其完成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整体合作互动过程展开反思,认识缺憾和不足,调整、完善互动方式和互动形态,以深化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信念和能力。

加强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以艺术的教学引导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吴红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

[2]朱菊香.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3]宋春霞.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N].天津教育报,2013.

第2篇

摘 要:随着小学教学的不断改革,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向全体小学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具有个体会具有的差异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每位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本文将着重探讨分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运用的问题。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 理论基础 运用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概念

分层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针对每个班内学生的不同类型以及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分类,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置以及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从而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行学习。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均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培养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差生能够尽可能多的掌握书本中规定的最基本的知识,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尽量能够独立完成课堂上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中等的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教科书中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学习技巧,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优秀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能够独立思考,还必须要进一步的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会发散思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够创造性的独立完成除课堂以内的学习任务。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按照最优化的教育理论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分层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条件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努力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良好学习氛围。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理论、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一)学生分层

随着小学教学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师清楚的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再实行传统的“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了。而是应该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做到多思考、多练习,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投入到课堂中来,必须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学习。首先,可以根据学生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科学的进行分层。主要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等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活动的进行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必须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师应该认真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小学语文教科书,并且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分析教学书中的重难点知识,并且制定出与不同层次学生相匹配的教学目标。可分为:基础目标,发展目标,提高目标。

(三)教学内容分层

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有写字、拼音、朗读、写话等。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分层,只有这样低年级小学生才能正确掌握语文学习内容,培养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高年级小学语文主要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高层次的目标,在教学中要具体具体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内容的分层。

(四)课堂提问分层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鼓励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能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充满生机。但是如果教师的问题不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将会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十分不利。为了避免出现课堂氛围沉闷的情况,教师必须要有意识的从三个层次进行课堂提问,努力让每位学生均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五)评价分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鼓励作用。首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尽量发现其闪光点,让他们在不断的肯定中逐渐进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其次,对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既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又帮助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后,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应该采取竞争性的评价。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要坚持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认真、谦虚,最终不断超越自己,创造更好的成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分层,有利于学生增加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总结

实施分层教学,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同时教师还要在备课上下工夫,充分了解班上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保证所有学生均能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学到尽可能多的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无限潜能,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完善,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李淑彬,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策略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59.

[2]林秀平,提高分层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发展[J],新课程研究,2008,(6), 10-11.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授予小学生知识的要求。据了解,学生现在最需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精心准备和运用各种各样的情景教学进行指导,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改变对数学这一门课程的想法。情景教学的方法在现在的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多,因此,老师在授予学生知识时可以更好地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来授予学生知识。

一、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三大主科之一,在各个阶段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也是非常大的。教师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课堂上向学生运用情景教学模式,把各种数学题都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例如,小学的时候大多数是一些计算题,教师就可以带一些奖品,在课堂上进行现场计算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竞赛中,也让学生更明白计算结果的由来。老师再把奖品奖励给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做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小学数学的乐趣,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两全其美!

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也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情景教学模拟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题目的难点在哪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哪里,这样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自身的不足,使教师在课堂中很好地发挥辅助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接收教师所授予的重点知识。

二、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的性质

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是比较爱玩的,爱玩本身是小孩子的天性。如果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模进行授课,学生都会乐意去吸收知识。正因为这样,教师在小学数学授课的过程中,要更好地运用情景教学模式来授予学生知识。让生活中的趣事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以及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也让学生慢慢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渐渐地接受新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好习惯。

情景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让教师和学生一同参加到情景模拟中,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也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为以后班上举行各种班级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轻松,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之下快乐地成长。因此,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授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师生都要重视情景教学的方法。

三、情景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生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数学教师就应该重视数学教学,教师传授的知识方法要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老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课堂中,教师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室已有的东西,如,粉笔、尺子等东西向学生进行举例。就好比有一道题是要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讲台上拿出尺子,然后叫学生主动参与到题目中去,这样,其他学生也可以看这位同学的解题思路,从而达到一起学习的效果。这样的情景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参与中更加清楚结果的来源,也会激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后在学习各年级数学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自身的发展带来好处。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生活中的数学实际情况运用到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如,在生活中,买卖随处可见,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把课堂上的数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他们在情景模拟中学会了数学的解题思路,有利于让他们在以后的现实生活中遇到诸如类似的问题可以很快得到解决。教师要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到自己的课堂上来,这样会使学生更加容易明白。

总而言之,情景教学模式是现在各所学校应该具备的一项老师上课授课的方法。教师应该要好好运用,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情景的模式展现给学生,这样会使他们在学习数学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会激发一些平时不太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的兴趣,这样做可以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快乐地成长。将情景教学带到数学课堂中是十分有用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例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操作形式。它不是一种静态的组织模式,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它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同时进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与新的学习内容进行互动中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活的教与学形式。学习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五项修炼为目标,即在通过系统思考,整体把握学生能力发展方面,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确立共同愿景,通过团队共同学习,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学习型人才。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它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课环境的灵活多样方面。由于语文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传统赋予了它博大精深的内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要教好语文课,对教师备课、上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运用语文知识,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网络环境通畅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收集海量的教学素材。经过筛选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达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的,也能给学生以美的视觉感受,更能使学生感受语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所选取的环境方面,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教师自由选择上课地点。

2.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小学语文课有专门的识字课、口语交际课、阅读课、写作课、综合实践课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再由老师点拨总结的学习过程,让这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感觉令人乏味、沉闷的死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使得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及课例分析研究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模式

1.寓教于乐编字谜式识字教学。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编字谜、编儿歌、加减法识字等方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吸取同伴成功学习经验的同时,以实现学生识字量的自我超越。如,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根据小学生好奇、思维活跃的心理特点,教师从谜面上进行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答案,不仅使课堂幽默风趣、寓教于乐,又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2.纠错式识字教学。由于汉字属于非表音文字,相对于表音文字来说,语文学习中要读准一个字非常难,因此读错字音的现象比较普遍。汉字是由形近字、形声字、多音字、难读字、异读字等构成的,容易造成读音和书写错误。

3.小组合作式识字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在识字课堂中创造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记忆生字的音、形、义。教师可有言在先,对那些记忆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小组有一定的奖励。由于有这一共同愿景,小组成员都会为实现这共同标而加油记忆生字。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就是建立一个为组织成员衷心拥护、全力追求的愿望景象,产生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和驱动力的伟大(梦想)。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成果的展现。作文来源于生活,也必然反映生活。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灵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复杂系统,(学习型小学语文作文堂教学)需要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将每一个环节置于整个作文系统教学中进行思考与应对,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步骤。

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合作探讨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模式截然不同。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了自主能动性。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课堂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它以自我超越为目标,形成强烈的个人愿景,通过教师反复训练,不断改善心智模式,通过制定一个共同愿景,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系统思考是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全局性的把握。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让学生能力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新要求。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通过奇思妙想创造新的观点,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培养小学生基础素质的学科,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其理论性较强,因此对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作用. 如果教师能够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一些巧妙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那么就会在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现状

新的课程改革让人们对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了一步,很多教师也开始积极反思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积极进行新形势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效果并没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多数教师只是局限在改革教学的方法上和手段上,却忘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在沿用,基本上还是这样的教学循环:导入教学练习作业复习,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1. 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该被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才是数学的价值所在.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的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它的模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集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认识钱币”这一章节,钱币,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钱币,那么教师在讲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在班级中举行一个“我会花钱”的小型活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两批,一批是卖东西的商贩,一批是买东西的顾客,让同学们根据“商品”的“标价”进行“贸易活动”,看看在买卖的过程中,谁把不同数额之间的钱币换算、加减得又快又准确. 这个活动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回家之后经常和父母去超市或者商场买东西,多多了解钱币方面的运算.

2. 巧妙运用情景导入

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运用情景导入的方式可以在上课的第一时间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淡化数学本身的抽象感和枯燥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的情境,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形象感性的数学世界,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欲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

比如在讲“比例尺”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分发给学生一张世界地图或者中国地图,然后教师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地图!”接着教师可以再问:“那同学们看着地图,说一下你们最想去哪里呢?”教师这样一问就可以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然后教师再接着问:“我们现在在地图上的什么地方呢?”学生回答:“在×××. ”然后接着教师就可以说:“那好,现在同学们就拿起自己手中的尺子,量一下我们现在的地方距离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有多长,然后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距离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有多远. ”等同学们算出来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说:“现在以我们的能力还不足,还不能去我们最想去的地方,但是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一小下,就可以提前一天有足够的能力去我们最想去的地方了. ”

3. 组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探究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一个有效强化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办法解决问题,还要不断地和同学合作,完成团体任务,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对数学的兴趣,实现创新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比如,小学二年级的教材中有“认识方向”这一节,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楼进行方向认识,比如教学楼在实验楼的哪个方位,东边还是西边,东南还是东北,食堂在行政楼的什么方位,等等,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用图表示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方向的相对性;或者再教学生一些辨别方向的常识,例如看太阳或者北斗七星,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数学知识会随着学生的不断探索一一清晰明朗,也逐渐吸引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探索. 通过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更加彰显,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所以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这种实践学习的机会.

4. 回顾和反思

教师应该在每节课过去之后回顾一下本节课的过程,本节课教了哪些内容,用什么样的探究方法去教的,学生的反应如何,有没有对课堂上的内容及时消化和吸收,和上几次的效果比起来这节课有没有有所提升或者不足,不足在哪里,下次遇到相似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每节课之后教师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类似的反省,人只有通过反省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进步,教学也是一样的.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像数学这样的学科,不仅抽象而且理论性强,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优化教学设计,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去探究数学中的奥秘.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究环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实践,提出问题,大胆质疑,然后指导学生独立去寻找答案或者解释.

【参考文献】

[1]卢向阳.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成功(教育),2012,5(16):86-87.

[2]盘德波. 浅谈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J]. 基础教育研究,2010,9(16):78-80.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策略 生活情境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目前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已经不是单纯的学生成绩与理论知识的累积,而是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相应教育改革的号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也不断的革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有效教学的各种模式,其中情境教学就是其中一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创设或者构建具有情感色彩和身心体验的场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意识,实现知识的由繁变简,由抽象变具体的完美转化,进而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程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题材,题材要尽量广泛,并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小学生愿意接触、愿意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他们的爱好创设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认识路线”一节时,同学们在学完了怎样“认识路线”这一知识点之后,他们脑海中所得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呢?下面我就提出一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从学校到欢乐谷应该要怎么走呢?教师通过这样灵活的、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发散。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有的小组思考出从学校到游乐园有哪几条路线,有的小组则讨论从学校到达游乐园有哪几路公交车等。然后,教师将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一一观察之后,从中得出公交车有很多辆能到达,但是其中有几辆车是需要中途转车才能到达。这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题型,通过学生之间的思考、探讨等,使学生自己从中找出认为合理的方法,再将方法讲解给其他的同学听。这样融入生活化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情境教学法中,多媒体技术因为其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有机结合,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地向学生进行展示,这是教师完全依靠黑板和粉笔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如何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直接向学生讲解求解面积的公式,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图片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切割,重新组合成为一个矩形,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矩形面积求解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边长×高。从本题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动思维,发现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之间的联系,学生更容易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原理。

三、构建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贪玩是必然的,他们喜欢各种游戏或者娱乐性的活动,鉴于此,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构建游戏教学情境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就内容来说比较少也相对简单,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或者自己设计一些游戏教学的环节或者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游戏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能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有效。例如在低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数字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利用以往枯燥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那学生效率自然会非常低下。如果能利用游戏的话,效果自然就会显现出来。在学习1~50的报数时,可以让学生这样做,凡是10、20、30、40、50这些数字学生就站起来回答,然后写在黑板上,凡是数到带有3的数字都鼓掌,不报数,然后下一个人继续报数。如果有人报错数或做错则象征性的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这样可以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知识了

四、突出参与性,创设体验化的情境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必须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体验化,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有被动变主动的形式,所以开展体验化的情境教学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凑十法时,老师拿两盒粉笔,一盒子有9支,另盒有4支,老师就可以问学生:“怎样放才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支粉笔?”这时候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动手尝试,结果就自然而然的得出来了。情境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他们才能对知识的记忆或者理解更为深刻。

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巧用多媒体,实现知识的直观性教学,让学生通过眼、耳、手的写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把知识转化为问题,在给学生留足分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的情况下,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去讲授知识。

针对小学数学的情景教学,近些年已经成为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情,易于理解,并且还能有效的连接学习内容,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给与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敢于尝试和探究新的情景教学对策,在课后能认真反思,认真总结,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达.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情景教学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2(35)

第7篇

关键词: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运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阶段各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面都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致力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潜能以及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途径。在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制订的小组合作目标和任务,展开协作、配合,通过自由交流、沟通,并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数学教师在学生分析、思考遇到瓶颈时适当地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知识接受方面的逻辑思维规律,即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量教学案例表明,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实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都非常有利。

例如,在“时、分、秒”一内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个体组织策划能力为标准,将学生有机地分成5个小组,为各小组确定组长;随后,教师为学生制订小组学习任务:各小组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钟表”教具,学习有关钟表刻度表示方法,并对“时、分、秒”的转换关系进行归纳;各小组成员可以先观察“钟表”教具,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时刻,如12:00、3:30、6:45、9:00等,然后按照时刻拨动表盘指针,观察时针、分针、秒针的变化情况;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将各自的学习心得归纳出来;各小组代表发言,与其他小组共享学习成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时、分、秒知识点进行细化讲授,对表现良好的学习小组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

二、创设课堂情境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情境教学模式,是教师运用媒体教学设备,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并通过学习环境和氛围的情境化,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问题的实质进行自主意识的思考和分析的教学过程。情境化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对陈旧教学模式厌倦、反感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把抽象、复杂的数学课堂讲授变成学生宽松、自由的学习天地。

例如,在“千克和克”一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通过情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教师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教师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找一些生活中购物并涉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小动画,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观看有趣的动画片联想到:生活中物品重量是如何进行具体地称量计算的呢?然后,教师提问学生观看完动画是否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己对生活中看到或接触到的斤、千克、克的认识;生活化的情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配合讲解,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思考中,对学生的探究方向和过程进行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自主探究出知识的实质。这一高效、灵动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更是对学生探索性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发掘问题巧妙设置悬念,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不但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开发和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还应将数学教材本身作为出发点,进行反复的研读和探究,结合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检验。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制定的规范性学习文本,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学习素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首先,数学教师在学生探索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内化,在探究新的问题时,合理运用定势思维方式来快速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其次,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开发和创新意识作为前提条件,定势思维应作为解决基础问题的武器,但针对某一数学问题一题多解或另辟蹊径解答问题是对学生探索潜能的深度发掘。因此,数学教师应立足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以逻辑性、抽象性为显著特点的必修课程,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依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教授学生基本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深度探究问题实质的能力,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谢茂龙.也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