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范文

时间:2023-06-27 15:56:07

序论:在您撰写风险识别应对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风险应对

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的任何一次具有风险性的变化,都可能给经济和民生带来重创,因此,房地产项目风险的识别与应对措施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及我国经济市场的良好运行至关重要。对于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浅显的认识。

一、房地产项目风险及主要构成要素

房地产项目风险,是指投资商因对未来某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决策以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该项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实际收益与期望收益产生负偏差的程度及其发生概率,即投资商在房地产项目投资过程中,遭受各种损失的范围或幅度及其可能性,包括投资商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房地产项目风险因素、房地产项目风险事件和建设项目风险损失三个方面:

(1)房地产项目风险因素

房地产项目风险因素是指能够引起或增加房地产项目风险事件发生的机会和影响损失严重程度的因素,是事件发生的潜在条件,可将其分为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两类。

(2)房地产项目风险事件

房地产项目风险事件是指直接导致房地产项目损失发生的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偶然事件,它使得风险的可能变成了现实并导致损失的后果。

(3)房地产项目风险损失

房地产项目风险损失是指由于房地产项目风险事件的发生而导致投资商投入资本的减少,或者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出现负偏差值,主要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部分。

二、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

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对房地产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加以认识和辨别,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类分析,以揭示风险本质的过程,它是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是大系统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它是以专家为索取信息的重要对象,各领域的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对其后果作出分析与估计,主要包括专家个人判断法、智暴法和德尔菲法等10余种方法,其中智暴法与德尔菲法是用途较广、具有代表性的两种。

(2)故障数分析法(FTA)

故障树分析法是由瓦特森提出来的,该方法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故障分解成小故障,或对各种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实际上是借用可靠性工程中的失效树形式对引起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分层次的识别。这种方法常用于直接经验较少的风险辨别,比较全面地分析所有故障发生原因。

(3)幕景分析法

幕景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分析引起风险的关键及影响程度的方法,一个幕景就是对项目未来某种状态的描述,它采用图表或曲线等形式来描述当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发生某种变化时,整个项目情况的变化及其后果。此方法可向决策人员提供最好的、最可能的或最坏的投资前景,并且详细描绘出不同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事件和风险。

(4)筛选一监测一诊断技术

筛选一监测一诊断技术是由高德曼提出的比较实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筛选是依据某种程序将潜在危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选择的风险识别过程;监测是对某种险情及其后果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显示过程;而诊断则是根据症状或其后果与可能的起因等关系进行评价和判断,找出可疑的起因进行仔细检查。

三、房地产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在完成项目风险识别之后,应针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以降低项目风险的负作用。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利用等几种方法。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根据风险预测评价,经过权衡利弊得失,采取放弃、中止开发活动,或改变开发活动方案,以避开风险源,达到消除风险隐患的措施。风险回避是处理风险最强有力的手段,有效的回避措施可以完全解除某种风险。

(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采取的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缩小风险损失程度的措施。由于风险控制措施成本低、效益好,不会产生不良后遗症,因此,对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种种风险,应优先采用风险控制措施。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承担所采取的措施,主要通过合同、保证、期货和保险四种途径,达到风险转移的效果。

(4)风险分散与风险利用

风险分散是通过房地产开发主体和客体的分散,增加风险的承受单位数,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风险利用是指开发商利用人们惧怕风险、追求安全的心理,通过参与确实存在风险的开发活动,依靠自身扎实的风险管理工作,兴利抑弊,谋求自身最大收益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刚.论房地产开发风险[J],经营管理者.2009( 23).

[2] 孔德军,刘冬松.建设项目中的风险识别方法[J],基建优化.2002( 4).

[3] 唐秀丽,杨子君,赵世强.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识别研究[J],建筑经济.2007( 7) .

第2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运动风险;识别;急救应对

高中体育运动风险是指高中生在体育运动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近年来,体育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在体育课内发生的伤害事故也越来越多,给学校及家庭带来直接的精神伤害和经济损失。对体育课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体育课上的伤害风险性,因此如何进行体育运动风险的识别及应对急救,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心和应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体育运动风险识别分析

1.运动风险的特征

(1)风险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伤害性。绝大部分体育运动损伤是在教学和训练中发生的,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如在篮球课中,一名学生由于过度兴奋,跳起用右手抓篮筐,松手后,令左手撑地造成前臂骨折。随着高中体育运动项目的不断增加,体育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般的身体素质难以适应强度大和难度高的教学训练,所以各种不可预知的体育风险越来越多,体育运动的伤害程度也越来越重。

(2)风险的可测定性以及可控制性。某些体育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无迹可寻,但通过研究发现,运动损伤原因带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可以利用体育风险的规律性来控制或减少体育运动风险的发生频率及损伤程度, 为体育风险急救应对提供理论依据。

2.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体育运动风险

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体育运动风险可从学校、教师、学生和运动项目本身四个主要方面来进行识别。

(1)学校场地器材潜藏着不安全因素。因教学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不安全而引起的运动风险是体育运动风险的主要方面。例如:某高校学生在上跳高课时,因学校没有田径场,体育教师就将体育课安排在水泥篮球场地上进行,一名学生过竿后飞出海绵垫头部直接接触到水泥地上,当即昏迷,经过及时抢救才避免了恶性事故。

(2)教师责任心欠缺,对体育运动风险的认识不足。北京一所大学某大学生致残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其手举杠铃到摔倒的过程中,教练在杠铃房与他人讲话,由此可见,教师由于责任心不强,没有对他进行合理的帮助和保护,没有认真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3)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隐瞒身体实际状况或者不遵守上课纪律。有些有特殊疾病的学生因为难以启齿或者没有意识到隐瞒实情的后果而隐瞒身体实情。如:某个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该学生及其家长没有将此事告知学校,他也一直参加体育锻炼,但因患感冒仍然参加长跑,结果在途中突然死亡。

(4)体育运动项目本身。体育教学中由于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学生运动风险在所难免。在打篮球或踢足球时,两名学生为了争球,在高速奔跑中发生碰撞,就可能会造成运动伤害。

二、高中体育运动风险的急救应对

体育教学中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对于体育运动中运动风险的急救应对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1)对于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方面所造成的运动风险,可以安排专门负责人进行定时检修和保养。另外,学校开展一些有关体育运动中安全意识的讲座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在开学时,可以对全体高一新生开展一次集体的体育运动安全意识讲座,这样新生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注意安全的意识。

(2)对于有特殊疾病的学生,学校要充分了解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掌握学生是否有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安排。

(3)体育教师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把上课需要的器材安排到位,反复检查运动场地、运动器材,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例如,一些用于体力锻炼的哑铃等器械,有全金属质地的,也有橡胶质地的。通常在哑铃的选择中,最好选择橡胶质地的哑铃,因为在学生的锻炼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肘部不经意撞上哑铃的时候。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是有很多的,因此,在挑选体育器械时应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安全问题。

第3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 承包商 风险分析 应对措施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囊括了项目筛选、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资金分配、合同管理等多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有固定的工作流程,也有其潜在的风险因素。笔者现就国际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承包商需要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展开深度分析,同时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工作要求,尽力规避各种风险因素,以期在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1 项目的筛选

项目实施阶段第一项任务是项目的筛选。未来项目的建设效果以及对各种风险因素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如何起步。这一阶段的风险因素一方面要考虑项目所在国的基本国情,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供给以及业主的资信情况。

1.1 项目所在国情况 要深入分析项目所在国的基本国情,比如该国政局是否稳定;与邻国的关系如何;对中国采取何种态度;金融、货币是否良好运作;该国的外汇管理政策是否利于跨国投资;重点调研该国的工业发展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了解其工程招投标方面的法律条文、对境外投资的限制因素和优惠政策。另外,要掌握项目在建地的和民俗风情,以免激化群族矛盾。

1.2 项目的资金来源及业主的资信情况 非洲地区一些资金供给不足的国家,项目建设所需的大部分资金基本依赖于欧盟、联合国开发署、世行等机构的供给,即使是自由资金,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资金不到位,支付不及时的现象,承包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后,会造成进退两难的不利局面。

2 项目投标报价

筛选项目后就要进行投标报价分析。对于跨国工程而言,由于对项目所在国的投资政策、法律体系、各种限制因素和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有限,因此在投标报价阶段常出现报价不准的失误,使得跨国工程建设遭受了重重损失。具体来讲,投标报价阶段承包商需重点预控以下几个风险点:

2.1 现场考察 现场考察是全面了解工程实况的第一步,也是投标报价的基础工作。工程实施阶段的经营策略、采购方案和施工组织计划的敲定都要根据实地考察结果而定。有时业主所提供的招标资料也会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实地考察去查漏补缺。现场考察须重点关注的项目包括气象、地理、水文状况;通讯情况;道路交通;水电供应;原材料供应和设备租赁情况;周边的生活、医疗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另外要看现场条件是否允许建设预制厂、生活营地等临时建筑。

2.2 市场调查 市场行情的变化和物价涨跌可能为跨国工程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承建项目前,需考虑当地的物价波动情况及其未来涨跌趋势,关注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及雇工的成本支出,并将前期办理银行贷款、保函、保险等手续的费用纳入成本核算体系。另外,须了解当地对伐木、道路穿越和污水排放等有无具体要求,确保市场调查客观、全面。

2.3 标书 透彻理解标书内容是投标报价的首要任务。应明确报价范围、责任归属、价款支付条件及税务、保险、保函等相关流程的工作任务,筛查不可抗力因素方面的规定及补救措施,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以及材料和人机配备等有无特殊要求。就标书中模棱两可或错误的条款及时与业主沟通,否则可能出现废标。编制标书时需全面预控技术标和商务标中存在的主观风险:

技术标是业主对标书评判的基础。承包经营中,由于管理、技术经验等方面的限制,有的承包商无法全面把握跨国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政策和建设要求,有时也错会了业主的意图。为此,承包商应该在项目招投标环节针对合同条款中的技术要求,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进行全面分析,或者将标书审核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咨询公司,以全面筛查技术漏项,控制偏差。另外,要对实际工程量进行综合评估,以免因工程量增减引起工程变更。

商务标不仅关系到标书的竞争力,而且与承包工程预期的经济目标密切相关。投标报价高于或低于实际成本、商务漏项以及商务报价与工程实际不符是招投标环节客观存在的现象。为了最大限度规避承保风险,承包商应组织各专业人员对跨国工程的合同款项、技术标准、工程量、工程造价等方面展开深度分析,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行情展开全面调研,以期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商务标。

3 项目合同管理与变更索赔

发展国际工程需要一定的人才储备。因为涉及境外投资,要求项目建设人员有外语基础,精通国际建筑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且从事过工程管理、熟悉FIDIC条款,但显然以我国目前的人才类型来看,能够胜任国际建筑管理岗位的人才屈指可数。因此,要发展跨国工程,承包商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包括合同谈判、变更索赔等等)远甚于国内建筑业。这些风险因素往往是主观方面的。

3.1 合同管理 根据相关规定,建设工程需要通过公开招投标,通过竞争择优选择施工企业。招标完成后,业主方和施工方要将建设工程合同提交建设主管部门备案。业主在合同条款上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欠缺工程管理经验,有的业主不能全面理解合同条款的现实意义,对合同条款和相关规定不予重视,也不懂什么叫做默示合同义务,以致提出的合同条件局限、片面。

3.2 变更索赔 变更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并针对具体项目在合同策划中制定适当的索赔方法,及时发现索赔机会、对口头变更指令要及时、力争单项索赔,避免一揽子索赔,力争友好解决、防止对立情绪等引发的索赔风险。

4 项目资金方面

充足的资金供给是国际工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资金运作方面的主要主观风险主要有:

4.1 资金状况 跨国工程通常需要强大的资金供给,如果出现募集资金不能如期到位、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不力、项目不能按计划开工或完工、项目投产后疫病防控体系不完善、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市场拓展不理想等情况,可能影响募投资项目的实施效果。

4.2 项目资金运作 资金的运作情况与最终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国际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充足的资金供给。在投标报价阶段,资金来源是承包商必须考虑的问题。对贷款运作项目,尤其是那些带资项目,须兼顾贷款因素。一般来讲,由于跨国工程所在国的货币政策和资金汇率的变动,工程在资金运作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风险,承包前应全面分析资金风险因素,提前制定措施规避风险。

5 项目管理能力与经验

5.1 项目管理理念 承包商由于长期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工程管理理念明显滞后于国际建筑理念,有时为赶超进度采取“人海战术”,客观上忽略了成本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工效与成本的关系,有的重视具体工作而忘了工序流程。有的承包商不适应业主项目管理程序,不重视项目管理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以致工程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返工。有的承包商过于关注施工进度,忽略了变更索赔的因素,以致引起事后争端,甚至一些变更索赔项目得不到业主认可。国际工程应推行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的把控。如不同条件下精细严格的合同管理,资金风险与结算盈余机率并存的财务管理,型号与标准不一的设备物资和施工技术管理,文化背景和行为方式相异的劳务管理等,都可能成为承包商在国际建筑市场中的形象定位。

5.2 施工与分包管理 施工管理具体体现在施工组织计划管理、造价控制、现场安全管理以及人机、材料的分配等诸多方面。其中造价控制是跨国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但现实情况是,有的施工单位为赶超工期而忽略了造价控制,材料领用和人机调配无固定规律,成本浪费现象相当严重。有的施工单位在现场安全管理方面“走形式”,只将文件和理论口头宣传,无实质工作内容,致使工程在建期间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等事故屡有发生。另外,承包商对分包工程的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国际工程建设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一方面,承包商对当地分包市场行情的掌握程度,影响着项目分包成本;另一方面,对分包商现场管理,尤其是采用单价日费率时的工效管理尤为重要。

6 结论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跨国经营的综合性商业活功,必然受到多个外部客观因素的制约。对于由于自身局限因素而引起的潜在风险,承包商减轻风险损失的重要工作是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工程管理、严密施工组织、严格规章制度和抓住时机进行合理应对。项目的特点决定了执行过程中各种不可预见因素存在的必然性,只要能认真分析自身因素的潜在风险,并积极应对防范,定能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顾孟迪,雷鹏.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陈伟珂,黄艳敏.工程风险与工程保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杨俊杰.国际工程管理实物[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第4篇

【关键词】CPA;财务报表;重大错报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形势,提高CPA以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新的CPA执业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执业准则体系中的审计风险准则启用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该模型引人了“重大错报风险”概念,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其中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指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审计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是财务报表审计程序的重要环节,CPA应注重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采取应对之策,以实现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审计目标。

一、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

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风险准则的要求,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一)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

1.经营风险因素。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考虑经营风险是否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它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在对审计对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状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风险因素。此外,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那些政策敏感性企业影响较大。二是行业状况。影响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行业因素有:(1)行业竞争程度。与充分竞争行业相比,在垄断特征较明显的行业中,被审计单位凭借其垄断地位容易取得定价权并自主调节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漏报特别是蓄意舞弊的可能性明显要比那些充分竞争的行业低。(2)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处于创立阶段的公司具有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因此其重大错报风险较大;而处于成长或成熟阶段的行业,其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不大;至于衰退行业,经营业绩较差,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比较强烈。三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对象是否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四是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被审单位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行业惯例和会计处理方法的恰当性,重大和异常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重要项目及新领域使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之处。这些地方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使报表有失公允、合法和真实,产生重大错报。

2.战略风险。战略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被审计单位的发展方向、发展步骤和发展策略,甚至决定被审计单位的前途和命运,若不顾被审计单位自身资金、管理者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而盲目扩大规模、盲目多元化,必然将导致经营失败。

3.财务风险。同行业、同规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指标基本相似,因此在对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指标与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进行对比,如果相差悬殊而管理当局的声明又不足以解释这一差异,注册会计师就需要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提高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扩大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与质量,以支持其审计结论。

(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

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及模型没有单独提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但指出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仍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构成。

1.固定风险因素。它主要分为五个方面:(1)较难审查的账户或交易。非常规交易、关联方交易以及这些交易形成的账户存在的错报的可能性较大,在审查这些账户或交易时,对于注册会计师所需的经验判断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应在项目开始前进行仔细审查。(2)重要交易或事项的复杂程度。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或事项的复杂程度时,重大错报风险通常较大。(3)遭受损失或被盗用的项目。如现金、有价证券、存货等资产具有普遍的吸引力,若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重大错报风险通常较大。(4)运用判断的程度。如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坏账准备、存货跌价损失、或有负债等的认定存在着大量的估计和判断,出错的概率较大,重大错报风险也相应较大。(5)易漏记的交易和事项。如销售退回及折让、利息的计提、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及其投资损益等,在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中被漏记的可能性较大,重大错报风险比较大。

2.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内部控制是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用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审计对象是否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影响财务报表重大错报。

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常导致管理层的财务舞弊行为,为掩盖该舞弊行为,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将传递到认定层次。由于财务报表信息来源于认定层,财务报表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导致的重大错报也将传递到整体层。因而,以上两类影响因素共同影响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二、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仅是风险分析的第一步,准确地对风险进行评估才能把握风险控制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实质就是找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估计其产生的损失。从审计客体来看,被审计单位的一切经营活动成果和资产负债状况最终都须通过财务报表予以反映。所以,财务报表本身的可靠不仅对是否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审计风险也有直接的影响,即不公允可靠的财务报表本身的风险会导致审计失败、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

2)将20%作为临界点的原因:根据审计经验和人们普遍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

现金流量表中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进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重大错报一般会在现金流量表上反映出来,审计人员可根据对上述两个报表的风险评估大致估计现金流量表的风险水平。

三、设计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CPA应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检查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等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主要是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CPA应根据认定层次错报风险的大小,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风险越高,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的要求越高,从而影响审计程序类型。

2.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确定何时实施,应关注下列事项控制环境错报风险的性质和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相关的期间。一般地,当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CPA应当考虑在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重大错报风险并不高时,可考虑在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期中实施会有助于CPA在审计工作初期,识别重大事项,及时加以解决。需要明确的是,如果在期中实施了进一步审计程序,CPA还应当针对剩余期间获取审计证据。

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进一步审计程序范围是指实施某项审计程序的数量或规模。在确定审计程序的范围时,CPA应当考虑下列因素审计重要性水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取得的保证程度。当保证程度提高,重大错报风险增加时,CPA应当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

随着审计理论和实务研究的不断发展,风险导向审计将逐步为社会所接受并得以应用,如何降低审计风险,如何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成勇.浅谈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应对[J].会计之友,2009(09).

[2]汪初牧.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经济,2006(12).

[3]汪国平.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系统[J].财会通讯,2006(01).

作者简介:

第5篇

方法是可以较好的实现项目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关键词:风险控制与管理 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项目的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存在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海洋工程属于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在海洋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的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识别,使用有效和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进行风险管控尤为重要。本文以荔湾3-1项目为例,结合本项目的特点,阐述项目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0.项目概述和风险特点

南海深水天然气工程荔湾3-1项目是中国目前最大、水深最深的海上气田,位于南海东部海域珠江口盆地,距香港东南约 250公里,水深约1350米至 1500米。在190米水深处建设一座约30000吨的导管架和约32000吨的中心平台,通过6"海底管线连接1350米至1500米水深处的海底采油设施,通过30"海底管线将天然气输送至位于珠海高栏岛的陆地终端。本项目的开发示意图如下:

图1:荔湾3-1项目开发示意图

1.项目风险分析

根据上述项目的特点,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项目的风险分析评估分为五个步骤:

1)风险管理过程启动

首先是建立项目风险评估的总体框架,为后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设计应对措施等工作奠定基础。主要包括建立项目风险评估团队,识别风险评估指标以及定义风险可能性与后果尺度等内容。

表3 :项目风险可能性尺度表

2)风险识别

本项目利用头脑风暴法、项目团队集中讨论、历史数据分析、访谈、行业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建立风险清单。本项目风险清单的建立结合了本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的一些典型风险,并借鉴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通过全面的风险识别供识别出项目风险约400条。

3)风险分析

在风险识别之后,项目团队对识别出的风险事项进行风险分析。本项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其中定性风险分析方法采用风险因素取值评定法和风险矩阵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

本项目定性风险分析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和准则,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通过采用邀请相关人员召开会议或进行访谈等方式对风险进行评估。项目组根据自身习惯和情况,确定哪种风险概率和后果的组合可被评定为哪种风险等级,如高风险、中等风险和低风险,并分别赋予其不同的颜色,进行排序,最后将识别出的各种风险纳入风险矩阵中。本项目结合了国际最佳实践的做法后采用5×5矩阵,并将风险等级划分为四级,分别为:关键风险、 重大风险、中等风险和可接受风险,具体划分如表 6 所示:

表6:风险等级划分表

本项目的定量风险分析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项目的成本和进度进行分析,其中进度风险分析采用 PDM 进度计划作为模型,成本风险分析采用 WBS 作为模型。因费用分析为公司保密内容不便叙述,图2为项目进度定量分析的风险因素龙卷风图。

图2:项目风险因素龙卷风图

4)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措施采用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风险自担四种策略。本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识别主要由项目团队各专业相关人员进行,部分借助专家来完成。本项目主要采用项目团队集中讨论、访谈各专业相关人员及外部咨询专家、行业调研方法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在制定了风险应对措施之后,对采取应对措施后的残余风险进行分析,如果残余风险仍然不可接受,则需要重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最终保证残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 最后,在确定了风险应对措施和残余风险可接受的情况下,将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责任部门或人员,以及残余风险描述,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存档。

2.项目风险控制与管理

项目的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为风险的监测、控制和执行,将分析评估出的项目风险和应对措施真正贯彻执行下去,使风险管理融入到项目日常运作流程中,形成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针对风险的变化性在项目全生命周期里持续对项目工作进行监督以及寻找新风险和变化的风险。为此,本项目引入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管理过程和动态管理,达到顺利实现项目目标。

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

图3: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

工程项目的风险种类复杂、风险影响程度各异,并且可能互相转化。因此,项目风险必须按照紧急程度、影响程度进行细分,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风险应对,形成梯度管理。如果采用手工管理,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并且不利于风险跟踪和责任落实。采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后主要优点有以下几点:

a)有利于梯度控制――分类检索方便

利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后,风险管理工作可以轻松实现大量风险的评估、量化、分类及应对监控。

b)便于风险跟踪和预警提示――风险提示清晰

风险应对的关键是重点风险控制措施及时有效,提示风险不被遗忘。由于本项目的施工地点分散、人员不集中,如果手工操作,要做到对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及时跟踪、及时反馈将比较困难。提示性风险就更容易被忽视,“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沟通便捷、自动提示作用。

c)有利于责任落实――公开透明

由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开放性和共享性,本项目把风险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保证了风险管理的时效性,风险管理很重要的一点是全员参与,为此引入“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后项目组全体员工根据职责和分工划分为四种角色:风险登记人、风险责任人、风险审核人、风险人,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界面如下:

图4: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界面

第6篇

本文试从企业风险库的建立及运行方面着手,探讨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同时从内部审计部门的角度出发,提出若干建议和办法,以期能为企业风险库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内审部门企业风险库

随着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库也逐步走进了管理层的视野。企业风险库收集、归类、跟踪已识别的各类风险信息,能够帮助管理层特别是内审部门了解、掌握企业的风险现状及变化趋势,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时,实践当中由企业内审部门承担风险管理工作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为此,如何建设及运行企业风险库就成为摆在内审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一、基本原则

企业风险库的建设及运行工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先易后难、逐步扩展原则。

企业风险库建设涉及到企业管理和运营方面,内容包括内控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法律(环保等)风险等,其建设与完善绝非能一日而就。作为企业内审部门,可采用电子表格形式,先将比较熟悉的内控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类风险纳入风险库进行监管,待条件成熟后再将其它风险逐一纳入企业风险库进行跟踪管理。

2.形式规范原则。

企业风险库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承载着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工作;同时它也是一项重要资源,企业管理层从中获取有用的管理信息和风险提示。因此,风险库的形式必须规范,既能承载企业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信息,又能让相关部门在日常业务中借鉴。

3.定期维护原则。

在风险库建立后,运维工作成为关键。没有日常运维的风险库,即使建立时风险数据比较全面,也将逐步脱离企业实际情况,失去其价值。维护周期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但不能少于每月一次。

4.信息化辅助管理原则。

随着企业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完善,风险库数据量快速增大,日常维护工作耗费大量人力,运行成本变得高昂;风险库应用在企业内逐步推广,维护及使用部门增多,电子表格的协作受到考验。因此,风险库载体由电子表格向专业软件演化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内审部门在风险库设计及日常运行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

二、风险库建设

必要的人员配置和项目预算是风险库建设和运行的前置条件,决定了风险库建设和日后运行状态的优劣。内审部门应充分意识到风险库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成立项目组安排专门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制订风险库建设的步骤、方法等计划;报批项目组人员配置、工作职责、项目预算等;拟订风险的搜集、分类、分级、录入、运维办法等。风险数据库建设人员应包括内部审计、内控、法务、财务、企管等人员;后期维护人员应不少于一人,可视企业规模设为兼职,但必须有确定的人员和工作责职。风险库在内容方面和结构要素方面应包含下面内容:

1.内容方面,

风险库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分类:战略风险、内控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法律(环保等)风险等,细分之下还包括生产风险、政策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的纳入应遵循先易后难、逐步扩展原则。

2.要素方面,

风险库应有风险名称、风险描述、分类、等级、控制流程、风险主控部门等要素,内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增补部分项目,以达到对风险进行充分管控的目标。风险名称应简单易懂,如“上海办事处售后存货损失风险”。风险描述内容应具体明确。风险分类原则上按内容区别,如内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风险等级评定时,要考虑具体风险的年发生频次及每次发生的损失金额。控制流程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填写。风险主控部门同时也是风险应对的主要责任部门。风险应对措施不仅包括风险主控部门报送的应对措施,还应包括内审部门对应对措施落实的检查情况。风险状态以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确认,如识别、评估、应对、跟踪、结案等。

三、风险库运行

风险库运行的基本理念是,以数据库作为支撑,通过识别、评估、应对、监控企业风险,对企业管理提供建议,使管理层能够较快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决策。同时,跟踪风险的发展状态,实现企业动态风险管理。风险库的运行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识别风险,甄选入库。

风险的识别可依据相关的资料和以前的审计发现,使用清单法、调查法、流程图法和事件树等方法来进行。通过上述方法并广泛走访调查,能够相对全面的识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在经过风险识别后,可得出企业运营中的常见风险,进而根据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甄选,优先将具有管理效益的风险纳入企业风险库。在确定风险等级时,应考虑年发生频次和每次可能损失金额。当风险项目需要采用总分类管理时,可以采用电子表格的分组功能实现。

2.评估风险,组织应对。

内审部门应对已纳入风险库的风险项目进行分析,明确风险主控部门和控制流程,并督促风险主控部门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在应对策略方面,可供选择的有风险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转移和风险授受等。制订具体应对措施时,风险主控部门应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内审部门应对制订的应对措施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认是否能够达到企业决策的风险管控目标。

3.监控风险,跟踪落实。

内审部门应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持续对风险情况进行监控和跟踪。主要途径有风险主控部门定期汇报、日常走访了解、专项审计报告确认等。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已识别风险变化情况、风险应对措施实际落地情况和应对风险效果、残余风险和衍生风险情况;针对风险应对措施实际效果考虑是否追加或减少措施。

4.信息共享,全面管理。

内审部门定期整理风险库数据,形成报表传达各风险主控部门,内容包括对各个风险的评估、决策、应对措施和处置结果。风险库日常对风险主控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开放各自业务范围内的风险信息权限,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促进风险管理规范花、制度化,达到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综上所述,企业风险库的建设及应用以防范和解决企业风险为主线,通过系统评估和记录企业内控漏洞和风险状况,评判应对措施,有利于加强企业内控工作和增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风险库对于企业建立完善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实现风险“可控、能控、在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冯安平 单位: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美国COSO[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9.

第7篇

本文试从企业风险库的建立及运行方面着手,探讨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同时从内部审计部门的角度出发,提出若干建议和办法,以期能为企业风险库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内审部门;企业风险库

随着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库也逐步走进了管理层的视野。企业风险库收集、归类、跟踪已识别的各类风险信息,能够帮助管理层特别是内审部门了解、掌握企业的风险现状及变化趋势,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时,实践当中由企业内审部门承担风险管理工作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为此,如何建设及运行企业风险库就成为摆在内审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一、基本原则

企业风险库的建设及运行工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先易后难、逐步扩展原则。企业风险库建设涉及到企业管理和运营方面,内容包括内控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法律(环保等)风险等,其建设与完善绝非能一日而就。作为企业内审部门,可采用电子表格形式,先将比较熟悉的内控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类风险纳入风险库进行监管,待条件成熟后再将其它风险逐一纳入企业风险库进行跟踪管理。

2.形式规范原则。企业风险库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承载着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工作;同时它也是一项重要资源,企业管理层从中获取有用的管理信息和风险提示。因此,风险库的形式必须规范,既能承载企业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信息,又能让相关部门在日常业务中借鉴。

3.定期维护原则。在风险库建立后,运维工作成为关键。没有日常运维的风险库,即使建立时风险数据比较全面,也将逐步脱离企业实际情况,失去其价值。维护周期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但不能少于每月一次。

4.信息化辅助管理原则。随着企业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完善,风险库数据量快速增大,日常维护工作耗费大量人力,运行成本变得高昂;风险库应用在企业内逐步推广,维护及使用部门增多,电子表格的协作受到考验。因此,风险库载体由电子表格向专业软件演化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内审部门在风险库设计及日常运行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

二、风险库建设

必要的人员配置和项目预算是风险库建设和运行的前置条件,决定了风险库建设和日后运行状态的优劣。内审部门应充分意识到风险库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成立项目组安排专门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制订风险库建设的步骤、方法等计划;报批项目组人员配置、工作职责、项目预算等;拟订风险的搜集、分类、分级、录入、运维办法等。风险数据库建设人员应包括内部审计、内控、法务、财务、企管等人员;后期维护人员应不少于一人,可视企业规模设为兼职,但必须有确定的人员和工作责职。风险库在内容方面和结构要素方面应包含下面内容:

1.内容方面,风险库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分类:战略风险、内控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法律(环保等)风险等,细分之下还包括生产风险、政策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的纳入应遵循先易后难、逐步扩展原则。

2.要素方面,风险库应有风险名称、风险描述、分类、等级、控制流程、风险主控部门等要素,内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增补部分项目,以达到对风险进行充分管控的目标。风险名称应简单易懂,如“上海办事处售后存货损失风险”。风险描述内容应具体明确。风险分类原则上按内容区别,如内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风险等级评定时,要考虑具体风险的年发生频次及每次发生的损失金额。控制流程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填写。风险主控部门同时也是风险应对的主要责任部门。风险应对措施不仅包括风险主控部门报送的应对措施,还应包括内审部门对应对措施落实的检查情况。风险状态以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确认,如识别、评估、应对、跟踪、结案等。

三、风险库运行

风险库运行的基本理念是,以数据库作为支撑,通过识别、评估、应对、监控企业风险,对企业管理提供建议,使管理层能够较快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决策。同时,跟踪风险的发展状态,实现企业动态风险管理。风险库的运行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识别风险,甄选入库。风险的识别可依据相关的资料和以前的审计发现,使用清单法、调查法、流程图法和事件树等方法来进行。通过上述方法并广泛走访调查,能够相对全面的识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在经过风险识别后,可得出企业运营中的常见风险,进而根据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甄选,优先将具有管理效益的风险纳入企业风险库。在确定风险等级时,应考虑年发生频次和每次可能损失金额。当风险项目需要采用总分类管理时,可以采用电子表格的分组功能实现。

2.评估风险,组织应对。内审部门应对已纳入风险库的风险项目进行分析,明确风险主控部门和控制流程,并督促风险主控部门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在应对策略方面,可供选择的有风险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转移和风险授受等。制订具体应对措施时,风险主控部门应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内审部门应对制订的应对措施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认是否能够达到企业决策的风险管控目标。

3.监控风险,跟踪落实。内审部门应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持续对风险情况进行监控和跟踪。主要途径有风险主控部门定期汇报、日常走访了解、专项审计报告确认等。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已识别风险变化情况、风险应对措施实际落地情况和应对风险效果、残余风险和衍生风险情况;针对风险应对措施实际效果考虑是否追加或减少措施。

4.信息共享,全面管理。内审部门定期整理风险库数据,形成报表传达各风险主控部门,内容包括对各个风险的评估、决策、应对措施和处置结果。风险库日常对风险主控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开放各自业务范围内的风险信息权限,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促进风险管理规范花、制度化,达到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风险库的建设及应用以防范和解决企业风险为主线,通过系统评估和记录企业内控漏洞和风险状况,评判应对措施,有利于加强企业内控工作和增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风险库对于企业建立完善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实现风险“可控、能控、在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美国COSO[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9.

[2]胡杰武.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