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时间:2023-06-27 15:56:00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企业的财务风险,从狭义上看,是指由于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从广义上看,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对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而当企业存在下列征兆时,便意味着财务风险变成了财务危机。

第一,企业资产总额超过负债总额,但是资产配置的流动性差,无法变现用于偿还债务,现金净流量低。

第二,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

第三,企业的负债总额超过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经协商进入重组的状态。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1.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

由于各生产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的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

(1)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

(2)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是指资金从筹集、投入、运营、收回到收益的分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2.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它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供求变化多端,汇率随之变化,从而产生风险。

三、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贯穿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因此,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如果企业全体职员能够长期保持风险的危机感,形成一种风险管理为导向的防范机制,企业全体齐心合力抵御风险就能有效地化解风险。

1.“阿尔曼”,财务预警系统。“阿尔曼”模型是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基于多元判别模型的财务预警系统,利用逐步多元鉴别分析逐步提取五种最具共同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建立起一个类似回归方程的z计分法模型:Z=0.012×1+0.014×2+0.033X3×0.006×4+0.999×5。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总资产。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个变量,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用一个多元的线性函数公式有机联系起来,综合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若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若z值在1.81-2.99灰色区域,企业财务状况不明朗;若z值大于3,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阿尔曼还提出z值等于1.81是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

2.对单一指标制定红色警戒线。利用现金额度、存货额度、应收账款额度等绝对指标和流动比率、资产净利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安全率等相对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如根据公司规模预先设定支付风险的安全系数:货币资金余额为5亿元,安全系数为1;货币资金余额为4亿元时,安全系数为0.8;货币资金余额为3亿元时,安全系数为0.6;货币资金余额为2亿元时,安全系数为0.4;货币资金余额为1亿元时,安全系数为0.3;货币资金余额为1亿元以下时,安全系数为为0.1。如果货币资金降低到2亿元以下,公司财务处于高风险状态;再如流动比率一般认为应该保持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于1,如果低于1,公司财务处于高风险状态,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化解。事中风险控制是事前风险防范的延伸,因为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预想不到的变数。

第2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经营存在着风险,几乎企业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是与风险并存的,那么财务风险是如何形成的呢?以下将进行几点分析。

(一)内部原因

(1)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很多企业为了增加企业的销售量,扩大再生产,占有大部分市场的整体份额,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累加,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严重影响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2)欠款现象严重,资金不足。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资金不足的状况。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只能进行商业贷款,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利益,但是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造成财务的不稳定性。同时还需要还本付息,按期支付,给企业带来严重的隐患。

(3)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在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管理混乱的情况,致使资金使用率低,流失严重。

(4)风险意识薄弱。风险往往都是客观的,只要是财务活动就会有风险的产生,而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风险的客观认识,这也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外部因素

(1)企业的生产环境是财务风险产出的主要外部原因。

(2)国家政策、金融市场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为目标,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

1.确定合适的筹资方式。企业的每种筹资手段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企业筹资的时机、筹资的对象、证券发行的价格、发行方式以及利率都需要经过周密的预算,这关系到企业筹资能否成功,关系到筹资成本大小,关系到筹资风险的强弱。所以必须对任何一种筹资机会进行比较研究,制定出最合适的筹资方式,来达到降低筹资风险的效果。同时企业要设计出一个符合本企业财务状况的合理资金结构。

2.风险回避策略。就是企业在觉得风险存在性很大的情况下,改变原有的计划、方法,或者主动放弃,回避风险。在风险事故发生前彻底消除或减少这种损失,降低损失的影响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防范风险的办法,因此,最好在经济活动还没有进行之前采取,否则企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3.提高财务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发展态势,企业要制定符合自身财务管理的发展战略,设置高效、合理的财务管理结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建设,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虽然不能改变外部环境,但却可以对它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4.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要对经营利益的分配做到统筹兼顾,处理好内部的财务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制定出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健全风险监测,充分发挥财务风险监管的积极作用。

结语: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财务人员体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在金融业及其产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根据不同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财务人员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采取进一步的应对措施,各个部门之间要互相沟通与合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经营管理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燕玲.论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防范措施.会计之友.2007(34).

[2]贺青.浅析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中国外资.2009(10).

第3篇

关键词: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识逐步得到提升,财务审计成为企业发展中比必不可少的环节,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的作用逐步的凸显出来。随着国家各项新措施的出台,企业对于财务的管理关注性明显提升,我国审计制度不断进行变革,财务审计工作随着规范性提升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了解审计相应理论,掌握出现风险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积极的应对这些风险。

一、财务审计风险含义

审计工作在企业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国际上对审计中误报的情况对于实际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就称为是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当的操作也是造成风险的重要方面。我国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理解主要是在会计报表中存在严重错误和漏报的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发表不恰当的财务审计报告。虽然财务审计误报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审计风险可以定义为:审计人员对存在与事实不符的重大失误或者误报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错误或者漏报是不存在的,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风险。

二、审计风险具体形式

(一)固有风险

这种风险和财务管理工作相关联,财务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错误,这是财务工作中固有的状态,不会独立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之外而存在,是进行财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法杜绝,因此固有风险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造成财务数据出错误,这是财务工作存在的必然。

(二)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往往是在审计过程中对数据和审计单位控制的过程,在进行财务审计控制中,审计人员对单位与财务数据的掌握不能达到尽善尽美,造成控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财务数据不能保证准确性。

(三)现场风险

财务审计中对于会计师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行现场检查的过程中,对于数据的准确性掌握不够彻底,一些不合理数据和错报指标仍然存在,审计单位的报表数据不真实,但是现场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数据问题,造成设计风险。而且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工作状况不了解,获取信息准确性受到影响。

三、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防止发生财务的行为,被审计单位如果自身内部控制建立不足,很有可能造成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存在偏差,但是这些现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很难察觉到,增加了审计风险。而且内部控制主要是对部门内部财务工作进行监督,部门之间联系较为密切,不能完全公正的实现监督和管理。

(二)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拥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全面的财务知识,在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谨慎,防止出现错误,对于财务工作考虑的更加全面,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就高。反之,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并存心对财务数据进行隐瞒,可能造成对审计工作缺乏正确的判断。

(三)会计核算的复杂性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复杂程度也相应提升,导致会计科目的增加,一些会计核算经常出现科目错误的情况,造成会计核算的错误,会计报表出现问题。例如在会计核算中经常出现预提费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串号的情况造成会计核算的失误。而且在一些需要估算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的核算时,毕竟不能真实计算其价格,只能按照会计经验人员进行估算,准确性难以保证。

四、财务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不合理

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出现操作流程不规范的情况,导致审计问题层出不穷。例如,进行财务审计取证,许多的审计单位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对于资产抵押或者票据贴现的一些取证,管理存在不足,造成项目审核不合理,对于审计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审计中容易出现纰漏,审计报告真实性和严谨性受到影响,最终审计质量受到质疑。

(二)审计手段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作为指导,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不足,为了避免工作的复杂性往往忽视一些细节操作,对法律法规的把握也存在不足,造成实际审计中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不合理审计现象的出现。同时,审计人员对于科学审计手段认识不足,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组织纪律性,职业素养不高,造成审计中责任心的缺乏,对于数据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忽视,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各种数据失误的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严重的隐患。

(三)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数据准确性做出判断。但是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技术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审计人员在面对审计环境时并没有良好的应对手段,也没有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专业素养存在严重的不足,造成工作中畏首畏尾,不能果断地进行判断,工作中出现责任心匮乏的情况,使得检查的准确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不能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真实有效的审计资料,造成审计出现风险,影响审计的初衷。

五、规避财务审计风险措施

(一)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

审计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因此可以定期地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将一些新的理论和审计方法进行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行提升,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认真进行审计工作,对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注重细节的操作,保证操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杜绝在审计中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况,保证审计质量。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审计程序

在进行审计工作中,需要关注审计的规范化操作,对审计各项步骤进行明确的规定,并根据规定的步骤完成设计工作,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规划和取证工作,合理的安排各个细节和程序,出现问题积极进行解决,并对不合理的程序进行积极的改进。同时,在制定科学规范的审计流程时需要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借鉴西方的经验,并和中国实际审计工作相结合,制定出适合我国审计的工作方法,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

(三)健全法律监管体制,建立专项基金

为了保证审计任务的顺利展开,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按照一定的比例对风险进行防范,设置专门的账户,对于审计出现的损失进行专项资金的赔偿,减少审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利用资金对风险进行一定的防范,提升企业对审计的信任度。同时,审计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利用国家强制力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约束,通过国家法律的强制规范,改善现阶段审计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一旦出现审计中的重大问题,国家法律介入其中进行调查,增加了对审计工作的合理规范,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约束,提升法律规范的作用,增加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企业为了适应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对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财务审计风险的出现。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对新的市场环境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新型的会计核算手段,坚持职业操守,提升职业素养,在审计工作中严谨科学的展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合理规避财务审计风险。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通过法律手段合理规范审计各项行为,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叶翠蔚.财务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J].商,2015,43:154.

[2]尚德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探讨[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

[3]薛艳.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65-67.

第4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 财务风险 预警模式 防范措施 债务风险

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经济是的一种风险现象,财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容易因一些无法控制、难以预料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影响财务活动的正常收益,甚至最终使得财务成果及财务状况遭受一定损失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体制也发生了相应变革,高校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了逐步完善,其办学方式也有传统的单一靠国家财政拨款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筹资办学。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资金缺口也更为严重。一些高校盲目扩大其基建规模、对内对外的投资也不足够慎重、财务管理不严格等问题日益凸显,虽然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些行政手段对学校办学进行了相应的宏观调控,然而在学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办学规模及自日益加大的背景下,高校传统内部治理结构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此时已无法通过单纯的行政手段来实现对办学行为的有效监督,使得高校风险更趋复杂化。基于此,深入研究新环境下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成了高校财务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高校财务人员确保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笔者从当前高校面临的风险成因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一)贷款引发的债务风险

高校债务风险也即是高校运转过程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的不良举债或过度举债后,带来的影响高校人才稳定和教学科研等一切不良后果。这一问题主要发端与1996年以后,我国高校纷纷开始大规模扩招,然而面对这一迅猛的扩招形式,国家财政部门并没有结合这一扩招形式增加相应的财政经费。尤其在2002年以后,一些高校被地方政府纳入了地方发展的重点,不惜斥巨资建设新型“高校园区”、“大学城”等。使得高校仅每年的利息支出就可以高达学校总收入的20%,远远超出了其自身可承受的范围,这种还本付息的压力成了当前高校财务首当其冲的负担。这种债务负担不但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债务风险。《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科院,2006年)报道显示,2005年以前,国内公办高校几乎所有高校都存在一定的贷款,全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高达1500-2000亿元。随着高校办学成本的不断增加及沉淀资金的日益消耗,使得高校无力还本付息的贷款风险日趋严重。

(二)收入、支出结构不对称带来的不平衡风险

高等院校经费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教育事业收入和教育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也即是向学生收取的住宿费和学费,具有十分显著的年度特性;教育财政拨款也即是也国家定期向高校拨入的财政款项。而高校财务的各项支出负担着学校科研、教学等各项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的开支。随着高校教育成本日趋上升,各项支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不但要确保高校日常运转的各项资金费用,同时还要确保发展的各项活动资金;不但要确保当前各项资金费用的需求,同时还应保证未知变化的费用需要。高校财务支出的刚性及收入的季节性大大加重了高校财务风险。

(三)高校运作管理过程形成的运营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高校法人地位不断加强。通常情况下,高校资本运作过程中会出现下列情形:财务支出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一些日常性支出膨胀,预算的约束力不强,财务重决算轻预算的情况十分严重。高校财务信息很多不予公开,暗箱操作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研究教学学者无法获得应有的研究数据。会计信息透明度差和会计控制弱化。财务制度不健全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很容易导致在经费的使用上缺乏应有的监督,暗箱操作、私设小金库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高校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产权人是不足,对财产疏于管理,再加上一些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等问题的普遍发生,使得财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国有资产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四)地方政府对高校建设投入不足,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外在因素

从当前国家教育财政支出情况来看,我国教育财政支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对高校的财政支出显然不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能够真正到位的财政拨款占总数的7.14%,58.33%的基本到位,其余34.52%的政府拨款很难真正到位。这种政府经费投入不足,不但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同时也加重了其财务风险问题。

二、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为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笔者以为高校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一次来作为其防范措施的前提保障,尽量在可控范围内实现财务风险发生发展的有效控制。从以上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分析我们可知,高校财务风险主要归纳为内外两方面因素,地方政府对高校建设投入不足为主要的外在原因,又可看作为不可分散风险,是高校办校运行过程中无法消除的,因此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中可以不予考虑。而内在的形成原因包括高校贷款引起债务风险、收入、支出结构不对称带来的不平衡风险以及运作管理过程形成的运营风险等,又可将其称为可分散风险,是高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结合以上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闭着以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构建过程必须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确定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结合高校财务的特点,笔者以为其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指标的确定应从高校经营能力、财务偿债能力、运营发展潜力以及风险指数4个方面来选择以下指标:

1、净资产报酬率

通常情况该指标的确定必须结合高校投资的实际经营能力,该指标只有在大于0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否则将其意味投资失败。

2、资产负债率

鉴于高校投资的回报率及投资经营的风险性,其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40%-60%的范围内,高资产负债率很容易给高校的正常运营带来各种风险。

3、招生计划现金比率

科学的考量学校学生有无欠费现象及欠费现象程度,如果该指标结果小于1,说明存在欠费的情况;若结果值为1,说明学校不存在欠费情况。

4、资金安全率

考量学校财务资金管理及运转的状态。

5、校办产业资金负载率

科学考量小婵产业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6、垫付资产增减率

该指标属于一项负指标,若垫付资金越多,说明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就越差;反之,则说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越好。垫付资产增减率的临界值为0,越低说明管理水平越高,负增长为最佳理想状态。

7、年度收支比

该指标主要用来衡量高校稳性负债。若指标值小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收支平衡,若指标大于1,说明财务状况处于赤字状态。因此将1规定为该指标的临界值,一旦结果大于1说明出现了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评估模型

■ (1)

Y在式(1)中表示风险水平,xi在式(1)中表示被选定的第i个财务指标,同时又被称为预警管理模型中的评价指标;n在式中表示指标的数目,此次研究一共选取了8个指标,该指标可根据学校情况的不同,再进行具体的选择,但对指标进行选择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原则。只有进行全面的财务数据分析,才能有效的为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引;精简化。预警系统各指标必须简单明了的概括学校财务各项基本数据,尽量避免涉及一些隐含真实财务的数据。xi在式中表示变量的均值,该指标以行业的平均值作为参照物和标准值,进而使高校财务能够掌握自己在同行业中的整体地位;Bi在式中表示为被选定的第i个财务指标的权重,将xi和xi的离差与Bi的积加权以后求和来确定Y的值,通过该值的大小来反映出气财务风险的水平。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当然,要想提高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仅靠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使远远不够的,它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充当着警示的作用,起到防范的作用,要想真正有效的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还必须做好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财务鞠策科学化水平

首先高校必须树立自我风险意识,高校全体职工都应该明白,任何环节工作的失误都有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它隐匿于日常工作各环节之中,因此高校全体职工必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是领导决策层,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深入到每个决策工作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筹资管理工作,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首先,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避免现任领导创政绩,由后任领导进行还债的局面,学校的发展必须制定长期还贷的计划。其次,确定贷款期限的长短以及最佳负债年限,要确保债务到期的时间能够均匀分布,以此来减轻学校财务负担。第三,制定科学严格的还款计划,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将还款计划科学融入到单位年度整体预算收支中,同时确保还款资金的来源。总而言之,只有将创新的管理机制不断融入、总结,并以此来探索符合高校稳定发展财务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学校信贷资金使用效益,进而有效促进学校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减少因高额贷款给学校带来的债务风险。

(三)自主创新,创立符合学校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高校的发展中也应适当转变传统的观念,通过自主创新的模式,不断摸索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以此来快速提升学校抵御风险的能力。如学校可多形式、多渠道的来筹集资金,同时创新学校教育筹资体制,以此来走多元化办学的道路;还可通过广泛募集社会资金或通过设立学校基金会等形式,化解学校财务收支渠道单一的现状,以此来提高学校资金管理效益,加速资金周转效率,提升学校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总而言之,学校财务风险会随着风险因素的不断增加而增大,同时也会随着风险因素的减少而减小,而通过建立高效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并在此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策,一定会将学校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实现高效财务资金高效、稳健的运作。

参考文献:

[1]倪明辉,须莹,高尚,等.高校财务风险规避与防范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0(15):173-174

第5篇

【关键词】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含义与成因

1、含义

广义的财务风险从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认为医院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财务活动成果与预期收益的偏离,这种偏离一般是指财务活动成果的减少,即使医院蒙受损失,带来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降低。也就是说广义的财务风险涵盖了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及处理生产关系所带来的风险,因为生产经营所涉及的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所以财务风险也就相应地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2、成因

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产物,不同的财务风险具有不同的成因,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1)医院财务风险的外生原因。医院的理财环境,即对医院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医院外部条件,是医院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不确定性,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一方面它们可以为医院的顺利发展提供机遇和条件,形成外部环境所必须的财务通道,另一方面,它们又会对医院的经营提出挑战。(2)医院财务风险的内生原因。医院管理制度、筹资结构、投资项目优劣、或有负债及信用情况、理财人员素质、经营者道德约束等方面的问题是医院财务风险的内生因素。比如在筹资环节,如果医院使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的比例不合理、债务期限安排不合理或发生汇率和利率变动,将导致医院所有者权益下降的风险和医院不能到期偿债的风险。投资环节,如果医院发生盲目投资、扩张、追求高速发展,盲目多元化等问题,使投资不能产生预期效益,将引起医院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风险。资金回收环节,权责发生制下,主营业务收入的发生并不代表利润的实现,在对客户信用缺乏了解和控制的情况下盲目赊销,将造成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资产长期被占用,严重影响医院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特性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性,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医院财务风险特性主要有两个。

1、客观性

医院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其具体表现为:工作量的非预期下跌;医院规模异常扩大;医院盲目多元化经营导致不平衡增长;医院资本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贷款;医院内部缺乏监督机制,使一部分管理者损害医院利益;业务收入持续下降,缺少运作资金,人才频频跳槽等等。

2、全面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医院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但瞬息万变的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可能会导致医院的决策失误,管理失当,从而使得筹资成本过高,筹资比例失当。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入使用,不能取得效益,或虽投入使用但不能赢利,反而出现了亏损,导致医院整体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没有出现亏损,但赢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但低于医院当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资金回收风险,即由于利润分配活动而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风险。其表现在两个方面:收益确认的风险;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它破坏性强,风险成因复杂,其总体水平是由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水平构成的。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医院外部的原因,也有医院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医院财务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医院之外,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于医院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如2002年末袭来的那一场SARS病毒,对于医院特别是我们六院的效益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这期间,患者就诊和住院的人数直线下降。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会导致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作为医院的财务人员应对这种突发事件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平时留有充足的留存收益,以备资金周转困难时使用。

2、收支不平衡导致财务风险

医院属于国有事业单位,一直以来是“政策依赖型”单位,但是如今国有事业单位正要面临体制改革,因此医院未来也会经历一场类似国有企业般的改制,从以往的“政策依赖型”转变成“市场导向型”。这对各个医院来说,是不得不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医院竞争力,使自己的医院在改制后仍能占有一定的医疗市场份额是极关重要的。除了关注医院的收入外,开源节流,严把支出关是必要的。

3、财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不严

财务工作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如果单位的内控制度混乱,就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4、会计电算化为财务带来的风险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会计人员从以往繁重的传统会计核算中解放出来,使会计工作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准确性,它是一种先进的数据处理工具,但同时又是一种犯罪舞弊的利器。 以往一些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案件层出不穷,造成的损失也是触目惊心。 舞弊者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对输入进行操纵、非法修改文件、篡改程序、非法操作。

5、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和规定置若罔闻,对人员间互相控制和制约的流程不了解、不重视,思想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旧观念,一旦出现利用管理上的漏洞舞弊的现象,则会给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必要的,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措施

1、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防范财务风险

外部环境对医院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是医院财务难以改变的约束条件。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外部环境的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造成风险,因此应关注这些变化,防范可能造成的财务风险。医院应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明确医院的市场定位,积极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积极主动提高医院对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2、实行成本核算,使资源优化配置

“成本”这一词一般多见于企业,对于属于事业单位的医院来说,仍然算一个新名词。近年来,一些医院逐步开始重视成本核算,并成立了相关科室,但是成本核算在医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完善的体系。财务科在年初应做出全年预算支出计划,指标下达到各科室及管理部门,科室的卫生材料消耗、水电消耗根据定额计划下达指标,节约可给予一定奖励,超支扣发科室奖金,这样各科室成本费用与收入状况和科室效益相挂钩,可以减少浪费,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

(1)明确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应符合医院的财务目标,而医院的财务目标又要依据医院目标。由于医院的运营目标是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卫生资源,取得最优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因此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是通过财务风险成本的最小化来实现医院价值的。(2)实行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从每个理财环节入手,建立健全财务计划和预测、财务控制、财务处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4、增强风险意识

(1)增强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领导层在思想上应对潜在的危机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学会分析医院的财务报表信息。在医院效益好的时候也不能放松警惕,不能被一时表面的良好业绩所迷惑。尤其是在医院面临危机的时候,风险意识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医院的管理层风险意识增强了,才可能引导全体员工参与风险的防范工作,才可能真正在医院形成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局面。(2)提高医院财务部门的整体素质。医院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医院的财务风险防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品质不好的财务人员对医院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应不断地完善医院的财务机制,把财务风险管理推向规范化!科学化。重大问题必须有管理层负责人参加,制定和完善对财务人员的激励措施,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5、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医院可以采用内外部审计并用的办法。外部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关联对比,找出财务工作中的弊病,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医院可以加强财务控制,最终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黄国玲:建立和完善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机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3).

[2] 李建军: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J].中国卫生经济,2005(9).

[3] 郑大喜:医院财务危机的识别及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4).

第6篇

【关键词】 财务风险 成因 风险类型 防范措施

在现阶段企业的发展中财务风险的概念对企业非常重要,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因种种难以预料无法控制的因素给财务状况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而使财务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是因为企业内部结构分配不合理、融资不恰当而导致公司有很大的几率使债务没有还清,最终达不到投资者预先计算的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企业财务收益及财务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即认为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有深义和浅义之分,其浅义,顾名思义就是表面意思,即指由于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具有双重含义,它不单单是指损失的几率性,还包括由于风险可能会带来盈利的几率。这种观点则从广义的角度诠释了风险不一定就会带来损失,还可能带来盈利,一方面它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勇于挑战的活力,另一方面可能会对其财务带来负面的影响。只有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才能使企业积极健康的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稳定发展。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特征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存在于财务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不同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来至企业外部的原因既有,也有的是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外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企业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或服务质量、经营条件、工作效率、员工素质等也会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带来风险。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具体表现为:

1. 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性。企业财务管理的大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大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虽存在于企业的外部,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2.资本框架不合理。现阶段大多企业存在资本框架不合理现象。资本框架主要是指企业资金来源中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例关系。在当前,许多企业都出现了负债融资过高的现象。过多的负债使得企业对固定的利息支付增多,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偿债压力,也使得筹资成本大大增加,当企业靠负债来维持日常经营活动时就引发了严重的财务风险。

3.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不完善。企业资金来源有自有资金和对外融资两种方式。对外融资主要是银行信贷资金。自有资金主要是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不完善,很多企业在没有达到上市融资的条件下,导致该企业在出现资金短缺时很难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 .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重视度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甚至出现决策失误,结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导致财务风险的形成。

5.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 8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6.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基本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在基金市场的供需变化下,企业筹备集中资金后财务可能会发生不同的状况,就会引起一时无法应对的风险,叫作筹资风险。

2.投资风险。投资是企业在社会中成为佼佼者的必然手段,但是投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长。如果投资策略或投资方式恰当,企业会盈利,若不恰当,企业会有很大的困难甚至面临破产,投资风险的成因较为复杂,一般包括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两种类型。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由于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失误或对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误判,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一般来说,经营风险主要出现在采购环节、业务管理环节、市场定位和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之中,经营风险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其他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经营风险分为非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非财务风险包括生产风险和产品风险。

三、对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财务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能够对外部经营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之后要想有效地控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采取合理可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尽最大可能降低财务风险的负面影响。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为了有效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企业应大力培养并加强财务人员面对危险的应对意识和对威胁的科学准确的判断力,使财务管理人员准确、及时地发现和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财务的风险评估离不开会计准确、及时、全面的技术支持,因此,企业还应该提高会计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降低财务风险离不开每一个环节的正确、有价值的判断。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水平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制度上为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进而扩宽企业对其他方面的经营。正确的财务决策会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成功,错误的财务决策必然使财务管理工作失败,它们之间息息相关,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大大增加财务管理决策的失误性,必须防止经验和主观思想的扩大。为了能够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必须通过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对各种方案制定相适应的决策,同时利用多种方法来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具体包括分散法、回避法和转移法等。

4.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市场环境企业外部因素,追踪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企业对外部不利因素的规避。

5.加强企业的资产流动管理。企业在借入资金时,首先要慎重考虑资金成本、信息传递、财务风险等各种因素,而且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到期债务本金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不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就会使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变成现实,使企业财务陷入财务危机,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对一些生产经营好、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负债比率应适当降低些,不能盲目。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搭配比例应与企业资金占用状况相适应。

6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因此应对公司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预测企业财务危机,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应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对企业的破坏。财务风险预警就是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预防风险或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其对于预防或识别重大财务风险事件显得尤为重要。预警系统的建立要遵循前瞻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各种措施都要以财务预警为目的,增强前瞻性,坚持在成本最低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在不_定条件下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及采取合理的对策等应变能力的目标。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物资采购;风险;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49-02

企业物资采购主要是指以生产为目的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工具等物资的购买活动。其基本使命就是以尽可能便宜的价格,得到完全符合企业生产所需的生产物资。企业采购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风险之一,指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企业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和可能性。通过加强对物资采购环节的风险管理,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能够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一、企业物资采购的含义

顾名思义,物资采购的概念即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确保本企业能够持续稳健的进行日常生产活动,而对其所需的原材料、机械设备、检测设备,维修设备以及办公设备等一系列在日常生产中所用到的物资进行购进和补充,属于企业生产前准备,也是再生产持续进行的可靠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的物质保证,所以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中包括对所需物资的产品型号、规格,尺寸以及质量等相关因素都应该制定严格标准。在确认了公司的物资采购要求之后,物资采购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务的管控问题,因为在支付业务中涉及人员等照顾多不定因素的变化关系,从而无法确保物资采购工作是否能够正常如期并按照设定的完成,也因此物资采购的难点在于采购部人员安排及财务管控上,只有做好采购的财务管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上的企业物资采购工作。

二、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价格风险

一是由于供应商与相关业务人员在投标前相互串通,透露标底,使企业采购蒙受损失。二是当采购人员对价格预测失误而进行批量采购,造成价格风险。

(二)采购质量风险。

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的损害。另一方面供应商提供的物资以次充好.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

(三)计划风险

因市场需求发生变动,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性;采购计划编制不适当或不科学,与目标发生较大偏离,导致采购中计划风险。

(四)合同风险

一是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盲目签约;违约责任约束简化,口头协议,君子协定;签证、公证合同比例过低等等。二是合同行为不正当。卖方为了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往往采取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如对采购人员行贿,套取企业采购标底;给予虚假优惠,以某些好处为诱饵公开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而有些采购人员则贪求蝇头小利,牺牲企业利益,不能严格按规定签约。三是合同日常管理混乱。

(五)验收风险

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合规定要求等等。

(六)存量风险

一是采购量不能及时满足生产之需要,生产中断造成损失而引发的风险。二是盲目进货,造成积压,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降低了资金周转率,形成存储风险。

三、企业物资采购防范措施

(一)建立完善物资采购管理流程

要从建立完善物资需求提出,到采购计划、合同签订(采购方式、采购渠道、采购价格)、货物运输、产品验收入库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入手,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通过强化采购策略研究,采取科学、理性的采购方式,加大过程控制等管理措施,实现物资的“安全、及时、经济”供应,堵塞各种漏洞。重点做到三个明确:明确采购目的。采购的物资必须是企业所需要的,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不应一味的追求价格最低化,应对所要采购的物资的质量和效用进行通盘考虑,在为企业节约资金的同时,保证采购质量。明确供应商资格。订立采购合同前,须对参加投标的所有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包括资格预审、资格复审和资格后审,以便在采购初期就能把由供应商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采购风险控制在最小。明确保证金制度。设立投标保证金,防止投标方在开标后撤回其投标,设立履约保证金,防止供应商不能履行合同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等。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采购信息公开制度和程序公开制度,方便供应商及时了解情况。

(二)切实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监督

防范物资采购风险,重点要强化管理和监督。首先,建立物资采购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修订完善《物资采购业务监督办法》,采取定期开展工作检查、专业化分工、岗位轮换等有效措施,强化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其次,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和签约监督。检查采购招标是否按照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合同条款是否齐全、权利义务是否正确、手续是否具备等。其三,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重点加强对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合同签证、合同台账、合同汇总、合同执行及信息反馈的审计。依据审查程序和要求,了解采购工作是否规范、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等情况,通过审计鉴定,及时发现和纠正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采购过程有序高效运行。

(三)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采购决策中的应用

信息的充分掌握可以提高决策方案的正确度,降低决策风险。信息资料常常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作为采购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与现行的ERP管理模式相结合搜寻、收集各种与风险有关的信息资料,要按照及时、完整、准确的原则进行,尽可能拓宽信息渠道,保持信息畅通。其次,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找出其中有用的部分,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为采购风险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估、准入和淘汰制度,建立并适时更新供应商管理系统

企业必须建立供应商评估、准入和淘汰体制,由采购部门牵头组织质量、技术、财务、法律等专业部门根据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对供应商资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对其履约能力及财务状况进行评估,择优选定供应商;新增供应商由采购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管理系统。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将合格供应商划分等级,采取灵活的等级升降机制进行动态管理,定期从提供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及时性、售后服务及经营状况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考评结果适时更新和淘汰供应商。

(五)强化合同全过程管理,规范合同审签,提高合同履行效力

合同全过程管理包括对合同订立、执行和结果的审查和监督。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实行合同审签,合同审签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合同订立过程中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企业各部门应按照规定的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专业性较强的合同,应当实行技术、财务、法律等专业部门的联合审签,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合同风险。企业应建立严格的采购合同跟踪制度,依据合同主要条款跟踪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合同实行信息化管理,进行合同登记汇总,向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

总之,物资管理风险控制,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但关键点仍在人的廉洁自律与品德修养和严格的监管。只有规范有资源支配权人的用人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实行融入式和全过程监督,推进权力运行的程序化和公开化,让设备物资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在阳光下操作,才能真正有效防范企业物资管理风险,促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