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鲜花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26 16:06:52

序论:在您撰写鲜花市场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鲜花市场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徐州花卉行业;目标客户集中;市场前景

一、大学生消费市场

目前,花卉行业在徐州各个高校属于起步行业,据笔者实地调查得出,徐州高校鲜花消费还未普及,大多以个人消费为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大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随着经济来源的改变,大学生消费心理与结构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大部分经济支出用于直接或间接的学习消费,到现在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娱乐化。由于大学的半社会化的特殊背景,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从大学生生活费整体的消费结构来看,用在饮食方面的消费为504.25元、日用方面160.02元、人际方面107.40元、学习和娱乐。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其在各方面消费的月人均消费值分别为153.88元。

鲜花作为一种大众都消费的起的消费品,如今已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的日用,人际,娱乐等众多方面,鲜花消费已经是在校大学生众多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

1.日用消费

鲜花作为一种装饰品,观赏品,高雅情操的象征,已经被广大高校大学生所接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三十六的同学买花用于装饰,并且绝大部分同学愿意在宿舍里养殖花草。按保守的算法计算,徐州现有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20万,按平均八个人一个宿舍,每个宿舍两盆花来计算,徐州高校所需鲜花数量为5000盆,并且随着徐州城市形象的提高,徐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在不断提高,随着时展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情操也在不断提高,就宿舍装饰用花而言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市场,而且这一市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扩大。

2.人际消费

有研究表明,在校大学生月消费支出中,人际消费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人际消费与日用消费比重相当,仅次于饮食消费。同学生日、比赛获奖、节日祝福,上述中提到,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具有盲目性,从众性两大特征。花是礼品最佳的选择,花自身所具有的特质,还有各种人们主观臆造出的花花语、寓意。花卉植物几乎可以表达消费者所要表达的任何含义。因此在人际消费中,鲜花在目前的情形下还是具有一定市场空间。

二、办公市场分析

高校鲜花消费除了学生消费外,还有一大市场――学校办公用花。徐州总共拥有6所本科院校,5所专科院校,拥有20多万的在校大学生,1.5万多的教职工团队。

对于现代人来说,空气质量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室外空气无法改变,但是室内空气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办公设备的普及,打印机、电脑等办公工具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的大量电子辐射,影响了身心健康。有效治理办公室污染,光靠强通风透气是不够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摆放盆栽花卉[1]。据统计,在室内花卉布置合理的情况下,尘埃的吸收量可达到20%~70%[2]。

三、现有市场分析

鲜花消费具有典型的时效性,节日期间销售量是平时的3倍,平时特殊节日也是鲜花销售的黄金时期。情人节期间,花店的鲜花售量甚至达到平时的10倍之多,其次是母情节,教师节等其他节日。人们喜欢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购买鲜花,来表达一定的情感。虽然鲜花销售具有典型的时效,因此,把握住市场的高峰期,鲜花消费可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新型经营模式

鲜花行业同时作为典型的服务性行业,以顾客享受到的服务的品质为作为存在的价值,良好的服务态度会留给消费者良好的印象,也方便顾客的再次光临。O2O商业模式作为现如今最典型的商业模式之一,将销售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布,顾客依据商家信息选择商家,从线上消费转化为线下消费。方便商家的同时更方便消费者,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方式的加入,让付款更加便捷;全方位的信息数据,让顾客享受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在O2O商业模式的配合下,鲜花企业整合线上线下数据,提供更精致的线下服务体验,使得鲜花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展。作为电子商务的直接使用者的在校大学生,更加能凸显O2O模式下鲜花市场的发展。随着O2O模式的发展,线上消费逐渐发展,但线下消费并没有多少发展。

五、结论

据市场调查走访发现,徐州工程学院中心校区,江苏医科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贾汪校区,江苏建院等很多院校内都没有专门的鲜花店,而部分开有花店的院校,也因为离学校远,服务不到位等原因,没有完全打开市场。徐州高校的鲜花市场仍然处于一个有待开拓的境地。

参考文献

[1]张俊英.在客户群相对稳定的市场内开设鲜花店应考虑的问题[J].经济关注.2009(09).

[2]司银元.基于O2O云南鲜花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2).

第2篇

无线技术的普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无线鼠标的普及。而无线鼠标的普及成就了雷柏在这一细分市场上的领导地位。也许有很多人会产生类似的对比,无线耳机将会延续无线鼠标的神话,成就一个无线品牌。时过境迁,几年前的无线鼠标与今年的无线耳机市场情况不能同日而语。几年前,雷柏定位为无线键鼠专业品牌,并占有了上游厂商资源,先入为主及成本优势让雷柏迅速打开了市场。而如今,无线耳机作为刚起步的细分产品,各个品牌厂商之间的成本优势、时间优势已经没有差距。谁是最后的胜者将考验各个品牌的营销策划能力。

纵观目前的无线耳机推广情况,第一波开始,各个厂家重点都焦距在“价格战”上,宣传99元的普及价格成为各个品牌的重点,在这一战役中,消费者除了记住无线耳机有99元的普及价格外,对哪个品牌没有特别的印象。这一轮较量中,可以说是打了个平手。第二波开始,各个品牌厂家都在寻找自己与其他品牌不同之间的差别,刻画自己独特的USP主张。于是乎,各路高手都列显神通。

我们在各类的品牌宣传中不难发现,有的品牌厂家把自己的无线耳机与“游戏”挂钩,宣传无线耳机在游戏中的感觉。初一看感觉还可以,但仔细推敲,玩游戏与“无线”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个就很难再解释清楚。

有的品牌重点宣传自己的无线耳机的“音质”有多好、“重低音”有多高。一般稍微懂一点行情的人都了解,无线耳机的音质差别都不大,都能达到CD级的听觉效果。如果把自己全部精力花在宣传自己的音质方面,只要竞争对手在终端进行一个试听的对比演示,就可以使自己的所有广告、推广付诸流水。无线耳机把宝压在了音质上,那么有线耳机呢?“音质”是否是无线与有线的最大差别?

更有的品牌把自己的外观设计搬了出来,甚至还拿出获得XX设计大奖进行了宣传。如果无线耳机之间的最大竞争是外观设计的话,市场上所有品牌在其他技术上应该都没有差别了。

USP是R雷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有广泛影响的广告创意策略,被广大策划人员所推崇,在现实运用中,也成就了不少知名品牌。在做USP挖掘的时候要把好关,不能有任何的闪失,以免本来是做细分市场差异化的,最后做到了另外一个需求利益的产品市场中去了,例如:无线耳机的USP主张为“音质”,就会进入到与有线耳机“音质”的对比上去。很多企业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营销策略行为的混乱状态。

产品的独特卖点一般人都会联想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绝对差异化上。在这里,笔者还是想强调一点:“人有,我有,但别人没有说,我先说”也是我们独特卖点挖掘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当今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先入为主的概念导入将会使产品的优势深植于消费者心中。“喜立滋啤酒”的独特卖点刻画就是成功的一个例子。

笔者在接手雷柏无线耳机策划项目时,也经过了多番的思考,“无线”与“有线”的差别到底在哪里?我们的推广该如何打才能形成有效的差异化,并深植与消费者心中。我们认为“无线”与“有线”本质的区别是传输的过程,无线带来的无束缚的感觉及自由的聆听是与“有线”最大的差别。结合这条线索,我们从无线技术的芯片开始进行研究。雷柏M3无线音频芯片的产生,是雷柏与竞争对手最大的差异化所在。结合雷柏的M3无线音频芯片,及雷柏具有的技术特征,我们把雷柏的芯片功能进行具体化分解。提出:“芯”传输、“芯”音质、“芯”操控、“芯”节能4个差异化的卖点。

把握无线音频技术  乐享雷柏“芯”时代

“芯”传输 “芯”音质 “芯”操控 “芯”节能

1、 独特无线数据传输协议的抗干扰10米传输;

2、 双接收天线,享受360°全方位无障碍聆听; 1、 高保真音乐非压缩传输;

2、 高到达48KHz的采样速率和91dB的信噪比,到达HI-FI级效果; 1、 通过耳机端就可以远程遥控多媒体;

2、 固定传输延迟完美实现唇语同步 1、 集成芯片更节能;

2、 超过5分钟未使用自动关机;

“把握无线音频技术,乐享雷柏芯时代”成为了我们统一宣传的产品传播语。结合无线“芯”的思路,先后发起了《缔造无线音频“芯”时代——雷柏M3无线音频方案(之)行业影响篇》、《缔造无线音频“芯”时代——雷柏M3无线音频方案(之)性能详解篇》、《缔造无线音频“芯”时代——雷柏M3无线音频方案(之)产品介绍篇》的网络炒作。并在各类媒体举办了“乐无限 享于芯”的专题推广活动,将“无线技术”概念的宣传放到最大化。

“芯”只是属于产品概念的宣传点,而传输、音质、操控与节能是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点。我们在做产品线的推广策划时,除了考虑需要挖掘USP主张,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定位及整合传播问题。定位可以在行业定位、企业定位、产品定位的三个层次上进行。无论在那个层次上进行定位,行业定位、企业定位、产品定位都是相关的。行业定位是企业选择在哪个行业进行竞争,无疑,我们选择的行业是“无线音频”;企业定位是企业对自己在行业中的角色进行定位,决定企业在行业中是作为领先者、挑战者还是追随者。作为新细分产品的市场,雷柏作为早期的加入者,并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把其定位为“引领者”,因此,雷柏无线耳机的“无线音频引领者”的角色定位便产生了。

第3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强化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拔地而起,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更是不绝于耳。无论是施工工程中的安全事故,还是事后因工程质量造成的安全事故,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混乱或不够缜密都难逃其责。只有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工作做到严格缜密,科学合理的安排,及时严格的检查验收,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必然能够良好的预防,从而减少因不良的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工作造成的此生灾害,最大程度的减少无谓的人员财产损失。

合理高效的现场管理办法有助于科学的安排施工进度,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设备材料等要素,综合管理协调,充分高效的利用资源,调配人力,从而达到资源的最大程度优化配置,加快工程进度,实现工程高效优质完工,最终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工民建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内容

1.“人”的管理

“人”是影响工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必须要抓好“人”的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责任承担不清晰。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责任分工出现模糊地带,从而导致出现问题相互推脱。施工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管理效果不明显。对于管理人员管理方法不科学,问题处理方式欠妥当,造成管理和实施分化,很难保证管理制度的良好落实,对于现场施工人员,态度不端正造成施工质量出现瑕疵等问题。

人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者,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探、测量、设计和施工等,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人的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决策能力,身体素质等,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工程项目勘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而规划是否合理,决策是否正确,设计是否符合所需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施工是否满足合同、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等等,都将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要做好“人”的管理工作。

2.技术管理

在贯彻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时,依据技术标准,严格执行施工工艺规程、施工操作规程。施工企业内设质检员,配合监理工程师和质监站进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建立和健全技术原始记录,包括建材、构配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质量安全事故分析、处理记录、设计变更记录和施工日志记录。做好技术原始记录是评定施工质量、制定维修、加固或改建方案的重要技术依据,也是查验工程质量、查找质量事故起因的重要原始凭据。

技术管理工作的另一项内容是建立工程技术档案,包括归纳工程施工图,竣工工程项目一览表,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单,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合格证明,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程质量评定和质量事故处理记录,设备调试、试压、试运转记录,建筑物、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定位记录;主体结构和重要部位的构件、试块、焊接、材料试验、检查记录;其它有关该项工程的技术决定、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文件及承包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技术革新、技术改进、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情况记录;技术管理的经验总结;施工日志等都要归集到技术档案中。技术档案的技术文件及资料的汇集与整理必须从工程报建开始,直至交工为止,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之中。技术挡案必须如实反映施工情况,不得擅自修改、伪造和事后补做,经各级技术负责人审定签字后才有效。

3..质量管理

为了取得合格的建筑产品,在质量管理要做大量的细致工作,在建筑安装生产过程中,认真抓好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才能保证合格的建筑产品质量。要在建筑施工企业干部职工中树立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全面管理的观点,以预防为主的观点,用数据说话的观点,全面落实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情报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工作措施;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认真落实自检、互检、交接检查制度;严格对分部、分项工程,特别是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从施工图设计、材料质量、工程质量监督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层层把关,不放松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预防和管控,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是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灵魂。确保施工现场的财产安全及人员的人身安全是相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更加重要的目标,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现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害往往是无法估量也是无法挽回的。抛开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只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本身造成安全事故必然与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预防和管理工作应当作为首要问题予以关注。

建筑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很多,施工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积极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劳动保护,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思想。某建筑工地曾发生过伤亡事故,一度引起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但不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制度、工伤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施工项目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只有采取了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预防措施,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5.物的管控,即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施工设备、原材料及附属设施的管理。很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设备利用效率不高,材料的质量难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施工材料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材料设备的来源监督管控不严,导致一些不合格的材料流入,鱼目混珠,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的设备材料等“物”,是整个建筑工程的硬件支撑。如果不能做好施工现场“物”的良好利用和调配,必将造成工程进度的推迟,施工材料的浪费或荒置,甚至次生的污染或损害。抓好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设备等硬件设施的管控和充分利用,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顺路推进,否则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精心组织,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确保施工现场井然有序

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往往是开工时抓得紧,开工后忙起来就抓的松,使施工现场处于混乱状态,从而埋下了事故隐患。因此,必须做到精心组织,严格按各项规章办事,保证施工现场忙而不乱,秩序井然。施工组织者和管理人员,要时时刻刻把工地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挂在心上,带头按规章办事,经常检查督促整个工地的施工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此外,要加强施工现场内业资料的科学管理,做到手续完备,日日积累,天天整理,资料健全,为整个工程科学化管理提供保障。

四、严格把关,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的素质管理

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问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在组织施工人员时,一定要坚持严格把关,凡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用。在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控制上,一定要做到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专业管理人员岗位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岗位证书;劳务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教育才能上岗、达到所有人员都具备所从事的岗位专业的基本要求。

五、文明施工,树立良好的建筑施工队伍形象

很多施工企业不注意文明施工和周围环境保护,往往是开工时野蛮施工,竣工时一片狼籍。文明施工是企业形象的标志,施工企业不可忽视。开工前要按文明工地标准做好施工现场的文明宣传,做到有标牌,有围墙设施,场地三通一平,防火措施完备,创造一个良好的文明施工环境。施工中要妥善安排处理好噪声和震动问题,以不影响周围居民夜间休息为原则。工程结束时,要及时清除场地废土和垃圾,排出污水,平整场地,树立一个良好的施工企业形象。

结语

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管理手段多种多样,随着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不断应用,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决定了整个建筑施工项目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下建筑工程火热发展的形势下,只有建立科学、高效、人性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措施,提高现场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保证企业效益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第4篇

县市报面临的发展环境

经过治理整顿保留下来的县市报,不再作为当地党委的机关报,按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应该是“面向县(市、区)区域性综合报纸”,办报宗旨变更为主要在本区域发行、面向市场、自费订阅的报纸,在发行上不再享受党报待遇,在经济上与县(市、区)财政脱钩。同时,县市报作为区域性主流媒体,新闻采写、报业经营、事业建设都离不开地方党委的支持,必然要长期接受双重领导,担负着党报的任务。因此,大部分县市报目前既要按党报模式办报,又要按市场经济模式运营。

同时,县市报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态势,一方面要应对电视媒体和地方广告公司的竞争,应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挑战;同时,由于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大多处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报纸纷纷抢滩开设地方版,新闻和广告资源被分割。如2006年排名全国百强县首位的昆山,近两年蜂拥出现了扬子晚报昆山版、苏州广播电视报昆山版、城市商报昆山版、名城早报昆山版等地方版;珠江商报所处的顺德,也是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覆盖目标,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等均开设顺德地方新闻版。

可以说,这两年县市报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在必须承担党报义务但又不能享受党报待遇,必须走向市场但又受到种种制约的情况下,一些县市报转变办报观念,注重新闻立报,强化经营创新,取得了丰硕业绩。如珠江商报2007年经营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萧山日报2007年经营总收入达到5000万元,①义乌商报2007年广告收入达到5270万元。②

提升新闻生产质量

1.立足本土优势,做好身边新闻

近年来,县市报以本土化为方向的改版、扩版效果明显。本土化和贴近性是县市报的最大优势所在。在报纸内容定位上,县市报的重点大都放在本地人本地事、外地人本地事、本地人外地事以及本地人关心的外地人外地事上。

顺德报改名为珠江商报后,服务范围扩展到佛山市乃至整个珠三角,但报社仍然坚持“立足顺德,辐射佛山及泛珠三角”的方针,提出“把顺德的新闻做得最充分,把佛山的经济新闻做得最好”的策略,加大地方新闻、原创新闻的分量。

义乌商报在2003年报业治理整顿时停办,其子报小商品世界报得以保留,2003年12月改版时,将头版变为商贸新闻,2版为义乌新闻,其他6版分别为商贸、经济生活、社会文化专刊等。这次改版引起部分读者不满,于是报社进行第二次改版,将报纸化为两叠各4个版,前4版以专业报定位,后4版以地方主流媒体定位,扩大义乌当地新闻的容量。2006年小商品世界报更名为义乌商报,进一步明确这张报纸姓“义乌”。

2.强化考核机制,提升新闻质量

缺少重点稿、突发稿、深度稿,这是当前县市报普遍面临的难题,而采编考核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发挥着指挥棒和方向标的作用。

近年来,萧山日报注重围绕质量抓采编,从以前解决稿量问题转向重视稿件质量,2005年开始,逐年增加“质”的考核。该报规定记者稿件质量设置底线,A、B、C三个等级有奖,以下等级要罚,要求记者不写一般稿,要写重量稿、深度稿、突发稿,一般稿让通讯员写,调动通讯员积极性。记者写一般稿不再计分考核,只考核记者大稿和重头稿。同时,萧山日报采取满负荷考核法,经过测算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量,根据工作量设定采编人员的考核标准,解决精确考核问题,让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强化报业经营创新

县市报加快经营市场化的体制和机制变革势在必行,义乌商报、萧山日报等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创新经营机制,筑好发展平台

随着县市报广告经营额的增大,广告承包经营体制带来的风险不断增大,广告经营不可能再让一人来承担高风险,广告经营要从量的扩张为主向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并重转变,必须创新体制。义乌商报从2004年开始实施团队集体目标经营方式,即由一人竞聘广告中心主任,再由主任组阁,业务人员分线承包,这种“有合有分”的体制和机制,集合了集体经营和承包机制两个优势,既有利于广告中心人员整体合力的发挥,减少了广告经营的风险,又强化了广告中心人员的个人积极性。

2.开拓版外资源,实施立体经营

一些县市报开始从传统的广告经营、印刷加工、报刊发行三大经营项目,扩展到报业资源经营、物流配送经营、品牌经营、知识产权经营等方面,谋求报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设立阅报与广告于一体的报刊亭、拓展会展业、设立文化礼品公司、开展报业品牌的授权生产等。

对县市报发展的思考

从县市报状况来看,长期的机关报作风一时仍难以根除,采编部门更加重视上级意见,考虑较多的是导向正确,极少关注新闻是否有“卖点”,是否会被市场接受,市场意识和读者意识不强。发行广告人员对如何办报也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将每天报纸上的精彩报道向读者或广告商推荐。因此,报纸采编环节和发行广告环节仍然存在着脱节的倾向。

目前,县市报的发行主要还是依靠公费订阅,能否扩大自费订阅和零售数量,对于县市报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县市报应该努力打破产销环节的隔膜,强化记者编辑的“卖点”意识,编辑不能只办报纸,还要盯着发行市场。

笔者以为,县市报应该更好地发挥采编考核这根指挥棒的作用,现有的对采编的考评体系基本上还是报社内部的评分机制,存在着两个弊端:一是仍然是脱离市场的生产导向式主观评价,缺乏读者的评价;二是难于做到量化评价。因此,这种考评仍然是以主观评价为主。县市报有必要引入专业媒介调查公司进行版面监测,这不仅可以具体了解分众对每一个版面或者板块的具体需求,而且可以通过各项量化指标对报社的采编部门进行考核,从而达到量化的考核效果。

在经营方面,县市报应该加强创新,在以报纸运行为优势的平台上突破,变传统的“卖内容、卖广告”的双重售卖,为“卖内容、卖广告、卖活动、卖流通、卖展览……”的多重售卖。

注释:

①李家连:《坚持“三个为王”提升“落地”效应――萧山日报广告经营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报业》,2008年第4期

第5篇

【关键词】大病保险;运作;分析;对策

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保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公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意味着大病保险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得到肯定,那么,大病保险市场化运作模式具有哪些利弊,又需要怎样的运行发展策略呢?

一、大病保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可进一步放大保障效用,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

大病保险本质上是“二次保险”,就是针对参保人大病负担重的情况,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在原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增加大病保险报销的额度,减轻城乡居民的大病负担。

大病保险基本运行模式,是用一部分的医保基金为所有参保人提供大病保险服务,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通过政府招标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符合基本准入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自愿参加投标,中标后以保险合同形式承办大病保险,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在基本的操作模式之外,并无国家统一的支付标准,具体操作以统筹地区为单位自行权衡,这使得大病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将继续依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所考验的更多是地方政府的决策智慧。

二、市场化运作模式利弊分析

(一)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优势

大病保险采取商业保险机构承办运作的方式,能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特点,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商业保险机构对比政府医保机构,在医保管理的专业性、积极性、长效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

1.在专业性方面,商业保险机构在风险测算、保险精算、理赔网点和管理人员的操作经验上都普遍优于大多数政府医保经办机构;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医保还可以节省相应管理费用,增加机构管理效率。

2.在积极性方面,商业保险机构拥有强烈的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疗费用的欲望,经营过程中节约的每一分钱都将作为公司盈利,直接与经办人员收人挂钩,而政府医保经办人员属于政府工作人员,医保的结余多寡、运营成本的高低与其自身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缺乏相应的降费动力,医保商办模式更能加强对于过度医疗、骗保等行为的制约,从而确保医保资金运行的高效。在德国,高效的大病保险机制一年可帮助政府节省近16亿欧元的医疗开支,商业保险机构对于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作用重大”。

3.在长效性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由商业保险公司向社保部门销售大额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来建立长效机制,凭借信息系统建设、风险控制、服务创新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商业保险经办机构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不仅能从根本上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能规范医疗行为,管控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真正能保障民众的利益。大病保险的全面实施,势必将带动其他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快速发展,其引擎作用将日益显现。

(二)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存在问题

大病保险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商业保险公司必须兼顾公益事业和服务产业的利益,既不能偏倚,又不能缺失,大病保险从社会属性来看,属于公益事业,可称之为“益”;商业保险属于服务产业,从商业角度看,可称之为“利”,而医保的利又是涉及民生的大利。大病保险要持续健康运行,需要“益”和“利”兼顾,从商业运作的角度看,这是个两难的问题,在医疗保障建设还不够完善的现阶段,必然会存在不少的问题。

1.据报载,大病保险涉及全国10.5亿城乡居民,按照相关部门进行的一亿样本数据测算来看,要达到政策要求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的保障目标,2011年人均需要筹资45元,对保险行业而言,相当于每年会新增400多亿元的保险业务市场,而且这个数字还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年增加。对保险公司来说,一旦保险公司获得承办权,无疑是重大利好。为争取大病保险这块“大蛋糕”,商业保险机构间可能会产生竞争过度,进行恶性竞争,从而放弃应有的风险管控,最终因经营效益差而影响大病保险的运行持续性。

2.各地商业保险机构和医疗管理机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可能会影响大病保险运行成效,影响公众对于大病保险的信任度及参与积极性。

3.虽然商业保险效率较高,但由于商业保险机构没有行政手段的强制性,也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监督医院,由保险公司去厘定哪些用药是在合理范围内的,再决定是否报销,这是不现实的。因此隐藏的商业道德风险也不可忽视,即有可能诱发一些不合理的就医和过度医疗。

4.商业保险公司由于其商业性质,有可能在经营过程中,过分考虑自身的利益,不按政府的规定生产销售,出现合理赔款惜赔,经营不好就甩给别的保险公司经营等问题。

三、大病保险运行发展对策

大病保险是项民生工程,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目的是减轻人民群众大病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同时不再额外增加群众个人缴费负担。因此做好大病保险是商业保险机构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大病保险采取委托商办的经营模式,能兼顾公平和效率。但是,商业保险机构是趋利的,是以利益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政府应主导规划大病保险的生产和销售,监督商业保险机构行为,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良政的实施,积极有序发展大病保险。

1.要坚持运转的政府主导。大病保险属于社保范畴,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相配套的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开展大病保险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政府应在考虑当地人口分布、医疗价格上涨、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后,统筹制定筹资方式、筹资标准、报销范围、补偿比例、服务标准、产品价格以及就医、结算管理等基本政策要求。同时要加强市场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深化医疗改革等配套措施,科学有效地创建利益联结机制,把“利”和“益”两者统一起来,形成全面、和谐、统一的市场运作模式。

2.要保证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方面要防止保险机构利用大病保险的公益性,以获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会导致保险机构短期行为,降低保障标准;另一方面要防止把大病保险只作为公益事业来对待,缺少对保险客观规律的研究,导致保险机构投入的热情不高,影响了大病保险市场化的可持续投入与可持续发展,对做大、做强大病保险不利。大病保险的经营要体现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经营好不好,与大病保险的定价是否科学有很大的关系,这集中体现在产品的定价要突出“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政府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营大病保险,若定价过低,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亏损,他们将失去经营持续性的基础,也打击商业保险机构的积极性。若定价过高,利润过大,老百姓的福利将会减少,商业保险机构也失去改进服务、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大病保险定价的主动权在政府,政府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根据被保险人的分布状况、当地社会平均收入、当地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自费负担医疗支出水平等情况,在合理确定产品价值的基础上,使市场价格在价值上下合理波动。既要让商业保险机构在补偿经营成本后,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外,又要让民众能得到大病保障,降低大病患者负担,实现互助共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以合同约定盈利和亏损区间的经营模式,统筹兼顾业务的政策性和商业性。例如可设定一个区间,亏损不超过5%,超过部分由政府兜底,盈利不超过5%,超过部分返还统筹基金,由政府进行调节,商业保险机构的收益与赔付率挂钩。这样的机制安排既能调动保险公司主动控制风险与成本的积极性,又能够保证医保基金的利用效率。二是建立动态风险调节机制,根据实际经营结果、医保政策调整和医疗费用变化情况,通过调整下一保险期间保险责任、保险费率等方式,对保险期间的超额结余和政策性亏损等盈亏情况进行风险调节,确保大病保险业务可持续发展。

3.要加强对商业保险机构的规范和约束。政府需采取一些激励惩罚措施,对大病保险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做出明确规定,对经营不好、信用不佳的保险公司要建立市场退出机制,使大病保险市场竞争适度,良性发展。同时政府监管部门要健全招标机制,规范招标程序,依法进行招标,对保险公司的投标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严禁投标人不正当竞争,以维护市场健康。

4.要有效管控医疗风险。大病保险业务经营要防范医疗风险,主要是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和医疗供给方的诱导需求,后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医疗风险管控,首先要建立联合办公机制,即建立政府医疗及医保主管部门、商业保险机构联合办公机制。政府利用其有利地位,对医疗机构开展监督检查。保险机构在政府主导下,将政府的行政方式和保险机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相结合,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利益机制,充分调动社保机构风险控制积极性,利用社保平台进行风险控制。其次要建立全流程、全方位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开展医院巡查及医疗行为监控工作。保险公司应在医保主管部门的授权下,选派专职医保审核医生,针对医疗保险费用产生的过程进行全方面审查、稽核,依据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等标准或规定,通过医疗巡查、驻点驻院、抽查病历等方式,做好对医疗行为的监督管理,及时将发现的冒名就医、挂床住院、过度医疗等违规问题通报投保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保险公司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不能只体现在支出发生后的事后减免,还要加强医疗费用支出的事中控制乃至事前预防。最后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控制看病成本,特别是控制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医院药品价格的上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加强对医院监督检查的基础上,推行以总额预付制为基础,实行预付制与后付制有机组合制度,利用利益激励机制调动医院降低医疗成本的积极性,减少医疗供给方的诱导需求,解决居高不下的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问题。

5.要加强大病保险服务能力建设。商业保险机构要建立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建立大病保险专业队伍,充分发挥在精算定价、服务网络方面的专业优势,根据被保险人分布情况,设立服务网点,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医疗救助的衔接,努力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要建立有医学背景的健康管理队伍,不断丰富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帮助参保人群提升健康水平,帮助其预防疾病、少得病,减少医保基金支出。

6.要提供大病保险发展的政策支持。首先,应建立大病保险管理信息平台。大病保险是公共产品,一方面和基本医疗保险相连接,另一方面和商业保险机构相连接,政府应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及时纠正信息偏差,加强实时监控,有利于大病保险精细化经营管理。其次,对商业保险机构经营大病保险给予减免保险监管费、减免税收等政策支持,有利于减低经营成本,直接将政策优惠反馈给更多的受益民众,提高大病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优化

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同时因为建筑行业会受到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的影响,所以建筑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房屋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从项目的准备到工程最终的验收,成本管理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施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效果和企业对建筑市场本身的吸引力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所以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成本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施工的过程中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的进度,从而也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1 房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即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开销、各种耗费的总和,它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是由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人工费和其他直接费构成,间接成本则指为组织管理施工过程,从事施工的单位所需要的各种支出,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受人为因素较大。成本管理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贯穿于房屋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它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中所需要的费用,通过计划和控制,运用一定手段,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费用,达到预定成本目标的协调的、科学的管理活动。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要想使本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进行成本管理优化。

2 房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成本管理体制机制存在不足

当前,有很多施工企业对成本管理的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没有非常完整的成本意识,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也没有建立一个相对比较科学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在成本管理机构的设置上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这样就使得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2 合同管理不完善

一些施工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将合同管理工作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在无形之中就加大了施工中所投入的成本,有些施工企业甚至在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都没有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合同中相应的内容,所以对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也不是十分的清晰,这样就会给施工后期留下一定的隐患,如果出现了法律上的纠纷,施工企业所处的位置是非常不利的,从而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也会大大增加,还有一些企业并没有完全的按照合同的要求去执行,甚至还出现了明显违反合同规定的行为,工程不得不返工,业主就会不满甚至是所要赔偿,如果索赔管理质量不高还会进一步增加施工的成本。

2.3 现场施工规划混乱

在施工当中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并不是非常严格,这也导致了施工现场经常处于无序甚至是混乱的状态,经常会出现材料随意堆放,这样在施工中就需要经过很多次的倒运,从而使运输的成本大大增加,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施工的总体成本也会有所增加,现场车辆的行驶也不是十分的合理,这会使车辆运行的效率降低,同时对施工的正常进行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有些工程中甚至出现了因为材料供应不足而被迫中止施工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2.4 没有正确处理好施工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建筑施工管理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质量管理,一个部分是成本管理,但是,当今有很多企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没有予以正确的认识,所以在二者关系的处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偏颇,一些企业片面的重视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同时施工质量管理也耗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使得施工的成本也超出了预算。也有一些单位比较重视成本管理,但是施工质量上无法保证,经常出现头功减料的现象,在质量验收的时候经常无法通过质检关,这样就必须要返工,反而增加了施工中需要的成本。

3 房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优化措施

3.1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我们要建立一个成本管理方面的责任体系,在每一项工程开工以前,对成本管理与工程管理的每一项工作,要采用岗位责任制的形式,建立起完善的责任控制体系。在组织结构方面,建立一个由项目经理带队,各专业施工队队长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确立项目成本责任制,分解控制成本的责任,把它落实到每一个项目管理班子成员的身上,使工程项目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分明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3.2 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

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合同的管理予以重视,在签合同的时候要仔细的阅读合同中的所有条款,同时对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要予以明确,还要对合同中表述不是非常清晰并且容易出现纠纷的条款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更正,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还要进行深层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施工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3.3 优化施工规划

在工程施工前,要做好工程施工规划,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同时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与前瞻性,同时所做的工程施工规划切实的符合施工现场条件。要熟练的掌握施工图纸,满足工程合同的要求做好工程施工规划工作。为了使得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相结合,安装人员同样应该参与到工程施工规划中,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情况,规划好机械设备、人员、材料投入等的工作。应当对整个工程实行分段控制,并根据实际进度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

3.4 强化对施工质量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质量投入的不足或过多,都会对施工成本的控制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过于苛刻的要求施工质量,忽视成本的控制,必然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而轻视施工质量,这就会使得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导致工程返工,损失更多的人力、财力与物力,从而提升了施工成本。因此,要想处理好施工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整个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对于每一个工程,在开始前都要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严格遵守规范施工,按照合同履行合约。

结束语

房屋的成本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的激烈起来,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谋得发展就必须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经营中还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强化措施;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涉及的环节众多,施工时间较长,为了更好的实现安全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但是当前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实际施工过程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顺利展开施工单位需要对现存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进而为施工进度和质量提供更多保障。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现阶段社会各界人士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一些问题进行阐述。

第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制缺乏完整性。安全管理机制完整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际管理效果,但是当前一些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体系上存在不完整的问题,在此种情况下管理人员对自身职责和工作内容不明确,存在一人管理几项内容和管理内容无人管理的情况,并且因为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会出现走形式的情况,导致每项管理内容无法落实到实处,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第二,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安全意识的高低可以间接反映出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当前一些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未产生足够重视,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具体体现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未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不能积极配合管理人员的工作;管理人员对每项安全内容进行管理时只是草草了事,未做好彻底排查,无法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上述种种情况导致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增加,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产生较多不利影响。除上述两种问题外还存在机械设备管理力度不够以及未做好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等问题,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强化措施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效果,给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施工单位需要针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和自身经验现提出如下措施,仅供参考。

第一,构建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管理机制。为了合理应对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施工单位需要结合相关规定的条例和施工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现有安全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施工单位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其一,成立专业化的管理部门。为了更好的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施工单位需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的人员以建筑工程负责人为首,在各部门选择优秀的人员作为下级管理人员,这种情况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为后期实际管理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对管理人员的各种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借助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走形式的情况进行规避,保证将每项管理内容落实到实处,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性有所保证;其三,推广责任制。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建设施工过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且较为繁琐,为了避免管理内容遗漏的情况施工单位需要对责任制进行合理应用,将安全管理内容进行分区划分,将每项管理内容分配至人头上,让管理人员对自身职责及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减少一人管理多个区域多个内容的情况出现,使每项安全管理内容均由直接负责人,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逐一进行管理和排查,可以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在经过分析研究后可以尽快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处理,减少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从而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

第二,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针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前需要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对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讲述,对一些建筑工程目出现安全事件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说明,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产生足够认识,且安全意识会有所提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会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并且能够积极配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够对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动上报给管理人员,为安全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有利条件。除此之外施工单位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其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角色,其专业性和素质将直接影响管理效果,为此需要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培训,通过培训过程让其对新时期的要求进行了解,并且可以对学习到一些新式的管理方式方法和理念,在掌握后可以应用于实际管理中,通过培训过程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素质和责任感进行提升,从而实现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效果的目标。

第三,加大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的力度。通过安全防护措施可以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进行降低,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对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产生足够重视,不断加大管理力度。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其一,为施工人员配备齐全的安全防护工具,主要包括安全帽和安全带等,并且要求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时必须对安全帽进行佩戴,对于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需要扎好安全带,减少施工人员出现安全事件的可能;其二,在施工现场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位置设置明显的标志,让走过的人员对其进行避让,从而降低安全事件出现的几率;其三,对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管控。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机械设备较多,例如:塔吊、起重机等,以往因为机械设备防护装置安装不到位出现安全问题的情况较多,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对机械设备防护装置的安装产生足够重视,按照不同机械设备的要求对相应的防护装置进行安装,与此同时需要做好机械设备检修养护工作,通过检修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在保证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安全运行的要求;其四,做好防火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如果发生火灾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对防火工作产生足够重视,对各类电线进行定期排查,如果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同时需要在施工现场的不同位置对消防设备进行合理设置,在发生火灾时可以立即进行扑救,减少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3 结束语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上文对当前管理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构建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管理机制、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加大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力度等强化措施,希望施工单位可以借鉴文中内容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从而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有所提升,更好的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健.针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828-829.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