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06:37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建设的特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社区体育 特点 功能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改革实施,人民群众也越来越重视健康,尤其是对社区体育活动迫切需求,但是人们对社区体育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对社区体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的探讨已刻不容缓。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及要素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
社区体育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认识。社区体育是以基本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情感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1]。
(二)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
社区成员、体育组织、场地设施、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和活动经费。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区体育系统。
二、社区体育的特点及功能
(一)社区体育的特点
1.活动范围的区域性
活动范围的区域性是社区体育的主要特征之一。社区体育是在社区的区域范围之内开展的,有较强的区域性要求。社区体育的区域性,在一定层面上也体现了社区体育的自主性和民主性。
2.活动组织的民间性
社区体育组织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团体,具有民间性的特点[2]。活动组织的形式主要有街道社区体育协会、社区文体委员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居民体育活动小组和俱乐部等,它们各自都有独立的组织管理机构和活动章程要求。组织管理重心从街道下降到社区,体现了组织性质的民间性和基层性。
3.活动设施的公共性
活动设施的公共性,即社区成员每个人都有权益使用。社区体育活动主要在社区内的公共体育健身场地、公园、街头空地等利用区域内资源组织进行的,但目前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建筑用地占地面积最大,社区成员可以利用的空闲健身场地在不断减少,这也是我们社区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
4.活动方法的服务性
根据社区居民的基本需要提供服务是社区体育的主要特征。社区体育活动多是自愿参加和主动性的活动,根据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场地设施服务、体育组织和管理服务、运动处方和保健康复服务、体育锻炼健康知识宣传服务和相关信息情报服务等,这些都是社区体育无偿服务给社区居民的方面。
5.活动时间的集中性
社区成员的活动时间一般相对集中,大多是晨练和晚练两种。晨练时间是早上6时~8时,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晨练时间随之略有调整,晨练的人群大多数是老年人。晚练时间是18时~20时,夏季室外活动较多,冬季室内较多,晚练的人群大多数是青年和中年人群,但也有很多老年人喜欢早晚都练。
6.管理模式的多重性
社区体育管理实施自主型与行政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3]。社区体育多重性管理,如有体育协会管理、体育行政部门管理、街道办事处管理和活动者自发管理等。主要以活动者自发管理为主要方式,其他部门管理为辅助,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社区居民活动的积极性,但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来规范。
(二)社区体育的功能
1.健身服务功能
体育的本质作用是以运动为手段“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社区体育是立足体育的本质作用,通过倡导参与锻炼,组织活动等手段,使社区成员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各种运动项目,从而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与社区成员,这样就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2.娱乐功能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有强烈的需求,更热衷在闲暇时间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高了社区成员的参与度,从而享受乐趣、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和促进身心健康。
3.政治管理功能
经济和物质的飞速发展增强了地区人员的交互性,开展社区体育文化活动,以发挥社会各种社会群体的作用,形成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社区体育的开展有利于社区建设,增强了社区内成员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加强社区管理。
4.文化功能
社区体育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发展。社区成员通过参与社区体育形成了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提高了居民的体育科学素养,加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经济功能
由于公共场地设施的局限性,场地有限,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这一物质基础条件,社区会开设一些私人的健身休闲俱乐部。通过发展商业健身,提供健身服务,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 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兼论社区体育的定义及构成要素[J].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报.1994(6).
关键词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发展现状 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1国内、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现状
1.1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入,目前我国越来越注重城市化建设,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实施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生活条件和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心理健康状况,并且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中,根据某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心理健康服务,大多数人们在接受心理健康服务之后,心中的不愉快和压力、焦虑以及抑郁等心理情愫都得到很好的缓解。这充分说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对调节社区居民心理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努力,居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普遍提高,使得我国社区居民群众的心理卫生健康意识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社区心理健康建设和发展工作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很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还不够完善,这种现状主要是由于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正处于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并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很多方面需要自己不断摸索,才能找到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我国社区发展特点的服务模式,真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我国当前社区服务状况整体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状态,,心理服务工作不够深入,很多都是日常工作中附带进行的,服务停留在心理健康宣传资料的发放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上面,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1.2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德国国内居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相比我国,其居民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人数已经达到千分之二点二,百分率高达40%,这种数据在很多国际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已经处于一种比较高的水平和状态。反映了德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效果明显,人民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支持度都非常高,面向很多心理社会问题的学前儿童的父母亲提供咨询和服务,帮助居民解决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过低,工作覆盖面和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等都比不上其它欧洲发达国家,但是与非洲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还在前进状态,具有前进的空间。目前非洲一些国家由于只有17%的人们能接受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很多非洲国家人们生活水平非常低,很多人更加关注温饱问题,根本无法不需要一些服务性的需求。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每一个国家发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深受国家国情影响,尤其是国家社会体制的建设和发展,因此,研究和分析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特点要从国家基本国情出发,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基本国情和国家经济状况等进行分析。
2国内、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特点
国外社区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直将重点放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欧洲资本主义世界国家中,国家发展重点就是不断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家发展早期就非常重视。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研究和实践探讨,最终能够形成自己一套完美的发展模式,服务水平非常之高,并且覆盖面非常之广。这种特点主要是由于西欧国家注重社区发展,城市化进程比我国要早很多。而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比较晚,在早期我国注重发展国家经济和科技,对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方面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不断加快而逐渐发展起来,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影响,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还不够,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基础服务机构,完善基础健康服务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体检机会,通过实际行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心中和身体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良情绪。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差异,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体制不一样。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社区机构和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未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改变人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误区。同事还要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切实可行的基层社区服务机构。所以,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帮助部门工作人员全面提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完善基础机构,构建我国和谐友好社会。
参考文献
[1] 姚鲲鹏,张庭辉.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综述[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11).
一、监区检务公开的特点
由于监所检察机关的管辖范围主要是监狱、劳教机关及看守所,因而其公开的特点会与其他检察机关不同。
1、公开对象的特殊性。它涵盖了包括服刑、劳教人员在内的一般监督主体,且多数为罪错人员及其亲属。
2、公开区域的特定性。主要是指监狱、劳教机关及看守所。
3、公开范围的侧重性。因公开将面向罪错人员,故而公开的范围要侧重在监所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特点,特别将贪污、贿赂、、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破坏监管秩序、脱逃等案件查处情况进行公开,同时,公开检察人员的工作纪律、服刑人员的权利等,以便于在押犯人寻得权益保障。总之要贯彻既侧重又实用、既公开又不失密原则。
二、难点
1、人员分散,点多面广。派出院一般担负着多个监狱劳教所的检察任务,而监狱、劳教所又以大、中队为生产单位,因此,点多面广,人员以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十分明显,给检务公开的全面展开带来较大困难。检察机关因根据这一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地进行安排。
2、公开成效低。由于公开对象以有罪错史的服刑人员为主,一方面,其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漠,思想空虚且带有一定劣根性。另一方面,服刑、劳教人员是被监管人员,人身通讯自由受到一定限制,思想顾虑客观存在,使得公开的实效周期长、困难多,往往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投入。
3、思想波动大,导致公开成果的不稳定性。由于犯人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婚姻家庭、外界形势、干警管理素质等因素影响极易造成其思想上的反复,这势必导致公开成果的不稳定性。因此检察机关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不能放松宣传、教育,要持之以恒,在有些方面甚至要反复强调,多与犯人亲属联系,树立良好形象,秉公办案,不徇私枉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公开的成果,实现检务公开的最终目的。
三、几点设想
监所检察要在“三化”检察的同时,实行检务公开,使“三化”与“公开”有机结合,监所检察与监管改造齐头并进。
1、变上访为下访,建立检察长接待日。为方便服刑人员申诉、控告,变等上门接待为主动接待,检察长深入监所受理服刑人员的申诉控告、解疑释惑,进行面对面教育,这能有效地稳定犯人情绪,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监管秩序的稳定,同时,也为服刑人员提供了及时申诉、控告的机会。
2、变事后为事前,公开热点问题。对监狱(劳教)的减刑(减期)、假释(提前解教)、保(所)外就医等热点问题,监所检察机关应改变过去知情不足、反映迟缓的被动局面,做到提前介入,掌握情况,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推动监所的文明执法和依法办事。
一、建议把“尚阳堡文化”资源转变为可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
清河区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尚阳堡文化”尤为珍贵,这一文化是发展我区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具有其地域特色和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开发“尚阳堡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清河区人文历史悠久,特别是从明末到清末近300余年间,明、清两朝的许多历史与这里有着重要的关联。
明末,满族先民女真人“海西女真”哈达部落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中心在这里,这里地处明辽东边墙的边缘,明朝与女真民族商贸活动的繁华地带,哈达部落的王室贵族凭借这里特殊的军事、贸易地位,凭借明王朝的支持,与女真其他部落角逐争斗,迅速壮大,拥有关东大半,称雄女真,成为“海西四部”之盟主,成为“汗国”。清太祖努尔哈赤吞并哈达国之后,这里又成为明朝与后金政权政治、军事、斗争的前沿。
清朝崇德元年,哈达国的重要名城“靖安堡”改为“尚阳堡”,尚阳堡古城成为清朝东北三大流人寓所之一,即犯人监狱。关押在这里的流人有武装反抗清朝统治的朝廷钦犯、也有文人墨客、商人渔夫。在流人当中不乏名流儒士。如湖广道御史、四川巡按郝浴、清进士季开生、中书舍人江南推官张恂、著名诗人学者陆庆曾、清进士河南主考官丁澎、清进士山东巡按刘嗣美、吏部右侍郎、诗人学者何志清、大学士陈梦雷等知名人士。他们的诗、词、书画为尚阳堡文化积淀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各地流人为尚阳堡带来了丰富的异地文化,也带来了近代文明,由于流人子女与当地居民通婚、融合,形成新的居民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尚阳堡文化,这种文化具有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
为更好地把尚阳堡文化资源转变为可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我们建议异地恢复尚阳堡古城原貌(已形成方案),利用这里古朴的建筑,营造良好的尚阳堡文化氛围,依据明、清史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展示哈达古国历史文化,尚阳堡文化。通过民间实物,复制文物的展览,影视资料的展播,向游人展示尚阳堡文化,全方位介绍尚阳堡文化。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方面,以石家满族民俗村为载体,从民居、饮食、民族歌舞、服装、婚俗、礼节、节庆、说唱艺术等方面让游客走进尚阳堡文化,深刻体会尚阳堡文化。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方面。突出旅游纪念品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纪念品在观赏、收藏等角度展示尚阳堡文化,使尚阳堡文化走向世界,对世界各地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二、建议在清河旅游区全面发展黑土地特色文化
清河区地处长白山脉与松辽平原的结合地带,交通便利,早在明朝中期,这里就是商贸重地,各地商客云集这里,在长期的贸易过程中,形成了这里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具有多层面性。在地域文化方面,以满族特色为主体的黑土地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辽北文化特色,为当代人们所喜爱,二人转、小品、东北大秧歌、满族歌舞、萨满歌舞等等是人们喜闻乐见艺术形式,小品,已成为中国人春节联欢晚会必有的一道文化大餐,而且被评为“一等奖”。
清河旅游区的“龙泉山庄”、“凤舞山庄”是电视连续剧《刘老根》第二部的拍摄地,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剧中具有清河文化特色的二人转、满族歌舞、萨满艺术远播海内外,被更多的海外人士所接受和喜爱。为清河旅游区全面发展黑土地特色文化带来更大的商机,这种商机也将成为清河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我们现有的文化设施、演职力量,还不能满足游人逐渐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在现有龙泉山庄小剧团的基础上,扩大队伍,在石家满族民俗村开设满族文化大舞台,为游人表演二人转、小品、满族秧歌、歌舞、满族服饰展览、萨满表演等表演项目,同时开设其它的具有辽北特色,满族特色的艺术展览,展出享誉海内外的满族剪纸、柳编草编、玉米叶编织、清河水库浪木根雕、石雕、骨雕、角雕、玉器等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术品力求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满族特色。在主题思想方面突出民族特色,别具一格。这个工艺品展览既展示了民族文化,又可成为创收途径,又是很好的旅游区广告宣传,可谓一举三得。
三、以清河地热、民俗展览馆、万亩湿地项目为载体为文化旅游搭建平台。
清河旅游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初具规模。但从全国来看,我们还属于中小景区。旅游业作为地方的重要产业之一,如何继续发展壮大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一步挖掘本地区民俗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以项目为载体是做大旅游产业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全球不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地热这一新型清洁能源被广泛重视。由于目前铁岭地区煤炭资源储量日趋减少,煤炭价格每年呈上升趋势,东北地区的热水需求量渐年递增,热水的成本在不断增加,所以地下热水这种新型环保能源的开发将节约大量煤炭资源和大幅度地降低热水成本,铁岭市政府非常重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项目提供了优惠政策和资金。同时,辽宁省第九地质大队对清河区进行钻探勘察,也为清河区的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清河旅游业作为本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地热资源的开发将给清河旅游业增加新的内容,也使清河区的温泉旅游成为辽北地区的一大特色。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与“郎太后传说”历史故事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本地温泉文化,这里的温泉曾经为郎太后沐浴过,以民俗文化为买点吸引游客。
清河是满族聚居地之一,开发建设满族民俗展览馆项目,以实物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融观看与参与相结合,全面展示满族的民俗文化。以此来吸引游客。民俗展览馆可以分为实物展区和民俗风情表演区两部分。实物展区可分为生产生活区、礼仪祭祀区、神话传说区、风物特产区四个展区。生产生活区将展示满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渔猎等活动中使用的生产及生活工具,以此再现满族及先祖在关东地区生产生活的场面。礼仪祭祀区将展示满族传世的神像、神偶、子孙绳;满族的家谱,祖先牌位、金、银、铜质锁、银锡质祭祀用品等,通过这些展品的展览,会使游人领略满族文明的风采,以及满族文明对兄弟民族影响的历史渊源。神话传说区,用图片、实物等形式,全面展示满族人民世代流传经久不衰的神话传说,反映满族人民的喜、怒、哀、乐,反映满族人民的生活向往和追求,折射出满族人民善良的民族心理。风物特产区,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展现关东地区满族发祥地物产的丰饶,以及满人对当地物产的开发和利用,对世人的影响。民俗风情表演区主要是表现满族婚俗、歌舞、祭祀礼等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其中,满足游客求新、参与的心理。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而开发清河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具有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用,可以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导入区域
导入区域即前台、门厅、接待区,这是来访者最初进入的地方。这些区域可谓是企业的橱窗,是企业形象第一印象体现,因而也是办公空间设计的重点之。从功能上考虑,只发挥交通道功能的门厅,一般来说只需符合人流疏散要求即可,通常的门厅都兼有交通和接待功能,设计时便须考虑交通动线的流畅及休息区域的安静需求。
具有咨询及接待功能的前台,通常是企业形象的具体表现。设计时结合CI系统,利用专体色、LOGO宣传等展现企业特色的元素打造前台表现,除此还应考虑造型、材质、灯光。造型是视觉效果的要素之一,前台的造型需要与企业性质、定位、文化特色相匹配。材质的质感则是视觉效果的细腻表现,需视造型及企业品位、精神体现的具体要求,选择匹配的材料,如:IT业可采用钢、玻璃等硬朗化材质来体现科技感:传媒业可运用多色镜面板、玻璃及镜面等多变材质体现其时尚感等等。而灯光是视觉效果的聚焦点,作为营造气氛的高手,灯光的合理配置能加强前台的设计表现。
导入区域作为进入办公室的起点,既担负组织交通枢纽作用,也是企业形象展示的良好开端。作为空间起始阶段,其空间形态除按本身功能要求设计外,还应纳入整个办公空间序列设计进行考虑。
通行区域
通行区域包括了走廊、过道及楼梯,是办公空间各个功能区域重要的联系纽带,人行过往的交通要道。走廊一般分两种设计形式:静态走廊与动态走廊。静态走廊的特点是稳重、大气,色彩偏灰色系,如灰黄、灰绿等,灯光以柔和、悦目为宜,墙面不设尺度过大的挂画和壁饰。动态走廊的特点是造型独特、色彩明快,多以曲线墙面制造强烈的方向感和透视感。日益偏向“自由”形式的办公模式,也为走廊、过道带来新的功能延伸,即非正式交流功能。即有别于会议室的严肃,在这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谈,自由地表达,而这里也成为信息互换的重要场所。
走廊是水平通行区域,楼梯则属于垂直通行区域。楼梯的功能和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使其在办公室空间中有着特殊的造型装饰作用。楼梯一般可分为开敞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敞式楼梯可在空间中创造多层次的韵律感,带给空间丰富的节奏感。现在很多公司,尤其是创意型公司,会采取扩大开敞式楼梯的方式,打造多功能的楼梯平台。增设诸如图书阅读区、休息区、交流区、培训区等等功能区。封闭式的楼梯除了发挥联系通道的功能外,还会作为隐蔽的储存空间存在。可塑性极强的楼梯以多变的尺度、体量,丰富多样的结构形式联系着不同区域,现在也发挥了汇集人群、交流思想的功效。
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是办公空间的核心部分。这里是个人能力发挥、团队协调合作的重要生产空间。空间形式以开敞式为主,依据工作种类、模式分为四种形态:蜂巢型、密室型、小组团队型、俱乐部型。
蜂巢型办公空间采用在大开放空间里,设置一字排开,呈规律的田字型的简单屏风工作站,同事间互动较少且自主性较低,属传统的办公室规划,如银行、客服中心等。密室型办公区形式为一间间独立办公室或大空间中以到顶的隔断划分个人化的独立工作间,其自律度高、互动度低,属个人、专注及较少互动性的工作形态,例如会计、律师等行业。小组团队型通常为全开放空间或是独立的群组空间,自律度低互动性高,适合如设计团队、研发团队等。空间设计灵活,以交流功能为主,员工有固定的工作位置,彼此之间的工作区域互相穿插,会设置较低隔断或不设置隔断,其间会规划共享的洽谈桌或会议桌等讨论交流空间,增强团队合作的便利性。
俱乐部型办公空间适合必须独立工作,但也需要和同事频繁互动的工种及企业。空间采用“分享”的规划观念,个人座位或不固定,但仍具有私密性,使个人工作时不受干扰,并会设置多个会谈区可容纳少数或多数人进行交流讨论或休闲聚会。此类会谈区不限定会议室等固定式的区域,甚至可以在休闲区工作,适用高自律性也高互动性的知识工作者。这种办公形态的显著特点是办公与公共休闲区域交叉或相融,自由度极高。网络公司、广告公司、媒体等多采用这种办公方式。
工作区域的设计侧重于生产性、效率性和舒适性,符合工作活动的规律和办公工作的要求是其基本要素。另外,空间内的人流动线规划也非常重要,繁复的动线往往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会增加干扰其他同事的几率。
一、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定义
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依托区域内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这类集团大部分是松散型的,一般由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将区域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一定整合后形成的。区域型职教集团有两个优势:一是建立与区域产业对口的精品专业,培养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同时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制订更为合理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有可能建立与区域内企业联合发展的机制。二是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区域生源共享,联合开发双证教育。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基地,企业向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企业向学校投资可望得到直接回报,投资积极性将会得到很大提高。学校之间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等优势互补。
二、区域型职教集团化办学的特点
(1)服务范围的地域性。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必须植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了解和掌握地方政府关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目标及具体任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技术咨询、成果推广等全方位服务。
(2)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区域经济的特殊性决定区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规划切合区域实际的专业体系,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紧密联系区域实际的教学内容。并积极主动地与区域内用工单位、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沟通,培养用得着、留得住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适用型人才。
(3)类型层次的多样性。职业教育类型的多样性,源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类型多样性的需求。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多样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区域职业教育在服务对象上远远超出了职校学生就业预备教育的范围,而要承担本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多项任务。二是办学主体的多样性,同一区域内往往同时有政府主办、企业主办、社会主办及校企联办的多元办学格局。三是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即在区域内形成以初职教育为基础,以中职教育为主体,以高职教育为重点的体系完备、层次递进的职业教育体系。
(4)办学体制的开放性。一是对外链接上,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应该建立起面向市场、实现与区域经济零距离对接,而不是关门办学、与市场脱节的职业教育体系。二是职业教育本身要彻底破除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统筹无力,学校等职业教育机构之间互相掣肘、恶性竞争的职业教育管理的弊端,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的互通、互补和共享,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
(5)运行机制的灵活性。运行机制的灵活性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势,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职业教育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机动灵活的办学机制要求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密切关注区域产业结构的变迁,分析就业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不断增强自己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6)职教体系的融通性。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开通普教与职教的渠道,架设中职与高职的桥梁,实现区域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形式相互渗透,融汇贯通。
三、区域型职教集团的建设原则
(1)坚持准确定位、正确导向原则。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要以提高本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水平为导向,围绕产业集群构建专业集群。以专业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重大创新,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在办学模式上有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2)坚持示范带动、逐步推进原则。选择办学定位准确、工学结合紧密、办学质量好、辐射能力较强的职业学校进行重点支持,建设有较强示范作用的专业集群,强化实践成果的积累和有效经验的总结,宣传推广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梯度差异的专业簇群,带动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内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3)坚持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原则。充实内涵、提高质量是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制胜之本,充分利用企业、行业专家力量,科学规划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提升专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传统专业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裕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加强专业内涵的提升和改造。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努力拓宽专业方向,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
(4)坚持科学布局、动态调整原则。区域内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既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集群布局,妥善处理好近期与长远、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和谐统一,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区域型职教集团的建设策略
(1)推进专业集群建设。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首先要推进专业集群建设。深化校企全面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约发展。在新的专业布局基础上,选择一家或两家职业院校为龙头、以专业对应产业集群内的行业企业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纽带进行建设。增强职教集团牵头单位“领航”能力和服务能力,发挥职教集团的品牌优势。通过推进专业集群建设,创建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品牌、特色和优势,促进校企信息共享,做大做强优质资源。在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内深化校企融合与产学合作,推动校企科技研发,缩短校企人才供求距离,推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企业的人才资源开发,形成集团的品牌优势。
(2)推进集团内职业教育专业整合。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整合区域职教集团职业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的专业集群建设方案。完成以对接当地产业集群建设的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方案的制订,形成适应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建立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预测服务机制,制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专业整合方案。通过专业整合,形成区域职教集团内职业学校专业的集群优势,从整体上提升职业学校在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配置水平和能力,并实现以专业调整为核心的院校布局调整,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3)加强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在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培育和建设品牌专业,以品牌专业带动学校特色化建设,全面提升区域职教集团整体服务功能和竞争力。集团内各职业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品牌专业建设要依据统筹的原则,针对区域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形成合理分布; 加强集团内专业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校本教材建设,使区域职教集团内职业学校树立起品牌意识,以品牌专业带动一般专业,形成专业集合优势,提高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的结合度,以专业建设的特色化、品牌化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4)实施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统筹规划,调动区域职教集团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加强校际间联合,打造集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推广、展示产业示范功能的基础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对接区域主导产业,面向社会开放设施先进、管理先进的实训基地。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使企业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利用区域职教集团资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扩大服务功能。通过建设,使之成为区域职教集团内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也成为本地区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基地、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虽然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儿童在自由地活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教师为每个进区的幼儿都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可能相对独立地游戏,如果教师为几个幼儿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能自然地产生分工,从而模拟出多种社会角色。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切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相互评价而促成。所以,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