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06:32
序论:在您撰写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企业风险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研究
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世界经济不断出现大萧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现象。而反映世界经济的股票市场也是起起落落,摇摆不定。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点,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想要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和措施。因此,对于企业所存在的风险以及管理措施进行研究,是完全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要求的。
一、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概述
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自身的经营与发展活动,难免会受到来自于内部或者是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损失性的影响或者是破坏,进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盈利。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对企业的风险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企业经营中所存在的外部风险
1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社会环境产生了变化可能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损失的不利因素。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人们对于某种产品进行抵触活动、或者是关于不利于企业经营的谣言被传播、或者是媒体的恶意中伤、或者是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实施等等,这些社会现象都会给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恶劣的影响。这些风险统称为社会风险
2政治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国家是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政治存在。政治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比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的影响等等。最近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就是很好的例子。
3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人力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但是对于它的预防人类还是可以做到。在自然灾害的面前应尽量降低和避免损失。前几年的南方暴雪天气就给男方不少的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二)企业经营中所存在的内部风险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企业内部各部门和每一位员工共同协作完成的。其中间环节比较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就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我们把这些统称为内部风险。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因为管理人员的失误或者是管理人员的变更而导致的企业因为管理上出现的纰漏,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损失。
2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融资上或者是资金链的处理上,甚至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上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失误,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的损失。
3产品和技术风险。产品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品因为设计或者是质量等等问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带来的风险。而技术风险则主要是因为技术操作不成熟或者是技术不够先进所带来的损失等等。
二、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风险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现代化的企业作为重要措施应用在公司的管理中,其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内部控制减少和规避企业的风险。但是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手段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这有待于我们去发觉和研究。下面我们就简要叙述一下企业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少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的太小
目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经营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市场开拓和产品销售上,而对风险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发生损失以后,才进行有效的救治。这种“亡羊补牢”的形式显然对于风险的防范和规避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企业只通过加强对各个方面的管理来规避风险,这显然是不够的。风险管理应该有一套专门的机制,时刻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或者是再评估。对将要发生的风险制定防治计划或者是补救方案。此外,内部控制也应该是运用到企业各个方面,而不是单单在财务或者是管理上来使用。要很好地运用内控手段,来对企业的各部门进行协调,这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大有裨益。
(二)缺乏信息的沟通渠道,企业各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作
虽然目前国内的不少企业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内部计算机网络,但是企业的垂直式的管理制度和职能型的部门机构仍然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正如余世维先生所讲的那样,我国企业里所称呼的团队只能算作是一个组织,在协作程度和沟通管理上不具备团队要求的整体、合一性。面对现在市场的瞬息万变形式,我们的企业应该加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利用快速的信息沟通方式加强企业的整体凝聚力、竞争力,以保证在面对风险的时候,能够全力、快速的应对。
(三)企业公共关系的管理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牵涉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公共关系的管理,才能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社会团体及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而使企业的经营有一个有益的外部经营环境,合理的避免社会环境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四)缺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的监督、评价机制
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实施评价,可以检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是否合理;检验其实施的效果是不是能达到最初的确定的目标,也是对管理手段和风险控制进行再一次检验与监督。确切的说是保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制能够完好的实施的一个保障体制。目前企业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就缺少这样一种再管理和双重控制的意识和体制。
三、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必须针对性地给企业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来提高和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措施。为企业的稳定、快速的发展进行保驾护航。
(一)树立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的主体是进行工作的员工,只有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才能有效的让每一位工作人员时刻警惕风险的存在,并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危害性,从而认真、严谨的进行工作作业,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才能很好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和预防。
(二)建立安全有效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沟通的平台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信息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占领市场的重要媒介。现代计算机网络在企业办公中的应用可以为企业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一个有力的平台,将对于企业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及时地储存到数据库,同时还可以随时关注市场经济的动态,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友好合作建立了一个沟通的快捷渠道。
(三)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体制
企业内部想要行使积极有效的管理手段,就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和专门机制来对其进行制约和指导。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充分行使管理职责的基本依据,对于规范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企业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暴露问题能起到监督和审查的作用。建立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合理科学的规避风险必不可少的措施,只有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很好的处理好企业的潜在风险,保障企业平稳、正常的发展。
(四)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的监督、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监管措施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地应用,虽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制约作用,但是也难免会出现漏洞和失误。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评价机制就是对管理中出现的漏洞的再一次检查和梳理,是改善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效用的机制。对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是企业检验风险管理机制的实施效果的重要方法,对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定期的监督与评价可以为企业控制和规避风险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总结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企业以长久发展所必须重视的手段。我们通过对它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与探讨,虽然从中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但是它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中起到的仍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见,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只有时刻树立风险意识,警钟长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寅如.谈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与联系[J].普华永道,2010(6)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由于受到众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风险也贯穿于企业财务活的各个环节,并且这些风险通常不可避免。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防患于未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减少损失也成为每个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安全稳定生产,保障盈利。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一般来说,提到财务风险管理,人们往往最先想到它的识别和预测功能,然而事实上,风险管理涉及到各个层面。除财务风险预测外,其职能还包括财务风险决策职能、财务风险控制职能、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以及财务风险损益处理职能等。风险预测职能主要针对于客观存在但尚未暴露的风险问题,主要从企业财务角度科学、系统、全面地预测风险可能发生在哪些方面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而风险决策职能主要针对风险所需要承担的后果和其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制定出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案。财务风险控制职能主要是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对于各个管理层面做出相应举措,发现并减少由于内部环境问题造成的风险。财务风险损益处理职能则主要针对企业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或获得的收益,对其风险结果进行财务处理,主要对于企业风险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举措,及时弥补因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五种基本类型,其中对我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为投资风险。根据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警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过度依赖投资活动的趋势,2016年上半年,我国直接投资(ODI)项下资产净流出同比增71%,近年来我国ODI存量、流量增速也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必然联系,但是,ODI快速增长和对于投资的依赖过高,使得中国信贷增持数额超过收入增长,也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多对外投资的风险。此为我国整体财务风险的主要方面。而具体而言,我国的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外部原因
国家经济或金融政策变化,会对某些根基不稳的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改变其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可能会使其资金流转受阻。利率的上升会加大企业的付息压力,并且增加其财务风险。汇率的变动会给进出口贸易带来未知的风险。
(二)内部原因
1、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
部分企业管理层人员习惯于传统的经营模式,认为只要妥善经营,保障收支平衡就不会产生较大的问题,认识不到其内部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预测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2、资本结构缺乏合理性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价值构成及比例,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内部治理、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和合理配置资源。判断一个企业内部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即要根据其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两方面分析。一般来说,在保障企业价值最大的同时将成本降到最低反映一个企业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其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水平高、融资来源不合理和企业本身缺乏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考虑。企业为扩大其经营规模,拓宽经营渠道,往往不得不依靠银行各类金融产品的支持,这使得企业负债率处于居高不下的态势,成为资本结构合理化中一大重要问题。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过程中缺乏财务预测的环节或是确定的决策目标过于宏大缺乏现实性,不适合企业本身科学发展。另外企业缺乏科学的决策方法与程序也使财务风险加大。
四、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建设优质财务管理队伍
只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才能在面对财务风险问题时处于主动的地位。对此企业管理阶层应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企业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于降低企业内部风险的积极作用,切实完善内控制度。主要加强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从管理层内部切实施相关策略,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主要是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知识技能,提高对于风险的判断力,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专门针对风险管理的研究组,专门针对企业风险问题。
(二)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案
企业应制定适合自身内部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长效应对可能发生的企业风险。此风险预警系统应贯穿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层面,监督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比起风险的转移更加重视风险的防范问题。如针对投资方面的风险,企业可以采用逐步分阶段进行资金投入的方式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的防范不等于回避机制。
风险回避机制是企业在面对风险时采取的最为消极的一种办法,此种办法虽然能有效规避风险,却也放弃了与高风险相对应的高收益,只有对投资把握过小时才考虑采取此种方案,与之相比建立健全风险预测和控制机制以及采取风险转移和承担方案显得更为切实可行。以航天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为规范各级公司财务行为、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和合理配置财务资源并保障公司科学发展,在2016年8月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财务管理规定。该规定较为完善,从多方面规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办法。如第一章第三条第五点中提到,财务管理要注重内控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预警措施,严格防范财务风险。
(三)加强对于投资决策的优化
投资决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除影响其工作成效外,更对其经济效益的有着很大的影响。加强投资决策的优化,要求企业时刻关注市场的供求变化,国家对于投资方面的政策变化以及汇率变化趋势等问题。需要企业引进或请教相关部门的人才,科学准确分析投资形势,以减少因决策失误引起的财务风险。对于投资回收期、投资所能获得的报酬率等相关指标,选择最为优化的方案。还可采取投资多样化的措施,分散投资以分散所产生的投资风险。
五、结束语
关键词 营销风险管理 研究 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尽管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产生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营销风险也是企业风险的重要方面,但企业营销风险管理在国际上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学派和系统化的研究成果。英国学者蒂姆・博依斯1995年出版的《商业风险管理――如何界定、减缓和避免项目中的主要风险》被学界认为是关于商业风险管理的第一本书。该书作者有20余年的合同管理经验,因而主要提供了合同各个阶段的商务风险管理建议。较早的还有2000年英国学者基特・赛德格洛夫著的《商务风险管理完全指南》,该书从企业计算机、火灾、欺诈、抢劫、意外事故、环境遭到破坏、质量责任等方面进行实务操作性研究,书中介绍的质量责任风险、商业欺诈风险等与我们探讨的营销风险关系密切。国际上研究营销风险的相关的论文在2000年以前并不多,近年来有一些关于商务风险的,特别是美国学者乌纱・哈雷2003年还专门研究了在中国商务活动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问题。
一、营销风险管理研究的起步及进展
营销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产生于21世纪初。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当时我国众多国有企业刚刚从“三年解困”的环境中脱离出来,又面临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营销风险突出。重点表现为企业合同履约率降低、资金周转困难、货款拖欠严重等。国家也曾出台一系列解决三角债的政策和措施,但收效甚微。在这种背景下,各学校的学者率先进行企业营销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探索,并发表了有关研究成果。华中科技大学的余廉教授在研究企业预警管理体系时,对营销预警进行了子项研究,于1999年出版了《企业营销预警管理》,用企业预警管理的理论解释了营销逆境的现象,并提出了预警方法。四川大学李蔚教授也从2000年前后开始从营销安全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营销事故、营销安全等概念。两位学者在营销预警和营销安全领域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丰富和完善了营销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1999年前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林均跃与东方保理的谢旭合作,从信用的角度研究企业赊销问题,出版了《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南开大学陈秋双、李勇健教授2000年左右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营销风险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特别需要提起的是,武汉大学的甘碧群教授和北京大学的符国群教授早在1994年前后就系统地研究了营销道德问题,为后来的营销信用研究和营销人员风险研究提供了参考。彭星间教授1997出版的《建立市场新秩序》对营销风险问题的研究也很有启发。王春峰教授的专著《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对早期研究营销风险管理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香港的几位营销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营销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如香港城市大学的周南教授近年来进行了深入的营销道德和营销责任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学的贾建民教授多年来对市场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顾客风险、消费者认知风险等分析评价模型,为市场营销风险的研究开阔了视野。
二、营销风险管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营销发展史和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管理理论虽然有很大的内在联系,但都是作为两个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的。营销风险管理研究是一个新课题,它是营销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融合。其实,从营销发展之初的市场研究开始,营销就有对一些营销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提供决策依据,减少营销过程中由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但这种调查分析没有发展到今天风险管理的方法,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理论。营销管理也需要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加以丰富和扩展。目前,国内对营销风险管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论述和研究时间还不长,而对营销风险的论述就更少。与营销风险管理相关的著作有:张忠任等著的《驾驭经营风险之道》侧重于应付经营风险的手段;曹树钦等编著的《企业逆境与风险管理》提出了企业风险的预警思想;尹平的《经营风险与防范》是对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各种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主要进行定性分析;谢科范、罗险峰著的《市场风险预警管理》以案例为主从市场结构、市场需求、市场竞争、企业生存几个方面分析市场风险;张云起编著的《营销风险管理》侧重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营销风险,主要讲营销管理的实务操作控制措施。
从国内关于营销风险管理的著作、论文等可以看出,营销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才刚刚开始,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更没有得到体现。我国学者研究营销单方面风险管理方法的较多,研究营销风险形成机理和管理思想的较少,营销风险指数还没有成果出现。现有的营销风险管理理论还处于探索形成阶段,尚不系统和成熟,远不能满足企业对营销风险管理的需求。这就要求营销界把营销风险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营销的全过程进行再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营销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营销理论。
三、小结
近年来,由于企业营销风险管理问题越来越被企业重视,营销风险管理研究领域引起国内一批学者的关注,发表了许多有深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风暴使企业营销风险加大,我国学者对营销风险问题投人了很多精力,研究范围和深度都不断提升,学者们从营销风险的识别、评估,到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2班)
参考文献:
[1]马根山. 营销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5).
[2]王凤美. 刍议当前我国企业的营销风险构成及防范. 经营管理者. 2009(02).
[3]王崇梅,阎斌. 企业营销风险管理机制的研究. 江苏商论. 2009(07) .
关键词 企业管理 金融风险 企业运营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如何正确看待金融风险和挑战,妥善处理有关金融风险的各类问题,对企业的长久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金融风险的含义及类型
企业金融风险是企业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之一,具体指利率、企业证券价格、汇率等金融变量发生非预期变动之后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金融风险涉及三个方面,即政治方面、社会方面和经济方面。一般来说,只有经济类风险才是我们常说的一般意义上的金融风险。
企业金融风险有很多类型,一般概括为七类:第一,市场风险,该类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交易对象的违约行为,不履行法律义务而给企业带来的金融风险;第二,流动性风险,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流动困难、正常支付活动受阻碍等情况;第三,结算风险,该种风险主要表现在所交易的商品或资金没有在预期时间到账的风险。除此之外,企业金融风险还有声誉风险、法律风险、违规风险和运营风险等几种类型。
二、企业金融风险的特征
目前,在风险交易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是有关合同的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等,因此,在分析企业金融风险的特征时需要将其与可保风险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企业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损失原因
一般来说,可保风险的产生原因是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而企业金融风险一般是由经济性因素导致的,如利率、汇率和证券价格等可变量的变动。这里的原因也可以有正负之分,正向原因指的是变量的变动对企业经营产生有利影响,而负向原因则指变化给企业带来亏损或其他不利影响。
(二)规避途径
可保风险的规避途径一般是保险市场,企业可以通过投保和保险公司承保等方式规避风险;而企业金融风险主要是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进行市场交易,从而规避风险,在这里用到的衍生金融工具往往较为复杂多样,充满可变性和投机性。目前,个别金融风险正在不断发展,可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中同时出现,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管理金融风险,实现了跨市场金融风险管理。
(三)货币偿付
可保风险又被称为纯粹风险,原因是该种风险在实际发生以后不管是否给投保人造成了货币化损失,投保人都不能再从中获得额外的收益,也就是说,这种风险一旦发生,投保人所能获得的补偿最多也不会超过其实际货币化损失;企业金融风险属于投机性风险,对该类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的货币偿付既有可能是正的也有可能是负的,如果企业的基础资产与衍生金融工具的时间匹配,或非完全价值得以实现,行情的有利变动也可能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四)降低机制
可保风险是通过保险人支付投保费用的方式转移到保险公司的,如果整个投保过程没有任何漏保问题,那么当风险发生且给投保人带来经济损失的时候,保险公司将会对投保人进行全额赔偿。当企业对金融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时候,投保人是通过衍生金融工具,或建立交易合同的方式来弥补企业损失的,这时赔偿的程度将取决于衍生金融工具与被保值风险之间的相关程度,如果两只之间关联较差,即不完全匹配,则风险赔偿的完全程度较低,但是也可能会有额外收益。企业在面临不同金融风险的时候也可以将其分解,例如固定利率的债券风险可以被分解为利率风险、信誉风险、商业风险等,企业在将这些风险分解后再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分配,由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将各类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降低本企业的金融风险。
三、企业金融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原因
形成金融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与金融风险自身相关的因素,金融风险归根到底是由各种不稳定的经济因素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金融市场因素,包括汇率、利率、证券价格等。然而,当前我国的金融风险预测工作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反而很多调查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差很多,这导致人们在金融风险面前更加无力,如果企业根据这些不确定结论进行风险预测,很容易进入错误的交易方向,使得企业面对更严重的金融风险。由此可见,企业本身的金融风险和当前我国金融风险预测系统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风险规避。第二,当前社会的经济环境与政策因素。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经济因素开始相互关联并相互作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造成更大的威胁。同时,不完善的金融风险预测体系和管理体制也给某些企业利用不正当手段制造金融风险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各种金融政策也会给金融风险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
(二)内部原因
企业金融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如果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不到位、理财能力低下,则很多金融管理条例都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导致企业不能对资金进行合理利用,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外,虚假的企业财务信息也导致人们不能正确估计或预测企业将面临的金融风险,没有完善的预警系统和应对措施,当企业真的面临金融风险时,整个企业将呈现链条式的瘫痪状态,这是十分致命的,有可能使企业完全陷入经济危机。除此之外,还有企业财务人员直接带来的金融风险,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过低或责任感低下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金融风险。由此可见,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自身财务状况都会给金融风险的形成带来直接
影响。
四、企业金融风险的预防及管理对策
(一)树立风险意识,加强自我评估
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是很重要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切实加强自我评估,时刻观察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周边风险,不仅是在为金融风险进行时刻的准备,也是在为企业将迎来的机遇做准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金融市场的多面性,及时发现市场中潜在的金融风险并对其做出敏锐果断的反应。企业的自身评估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准确看待自身的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企业在面对经济方面的问题时,要充分结合政府及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解决措施,保证企业进行正确的投资,顺应时展潮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将金融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或者将风险降至最小损害范围,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金融风险管理目标
企业在明确金融风险管理目标的时候要确定自身能够承担的风险种类和风险严重程度。首先,应该尽量控制风险管理的成本,选择最为经济节约的方法为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准备。尽量降低风险管理成本,对管理项目的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进行精确核算,最大限度地促进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要提高企业的安全保障,企业如果长期面临金融风险带来的压力,就很容易导致员工劳动效率的降低,出现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无效率的情况。因此,企业在面对损失时,必须先缓解企业员工的焦虑情绪,给员工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最后,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同样要承担责任并履行义务,这表现在企业应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上。
(三)建立金融风险预测预警机制
企业在建立风险预测和预警机制的时候不仅要从政府和国家的政策角度入手,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组风险预测预警机制,保证企业在进行金融交易的时候能把握正确的方向,避免最终制定的机制因不符合自身实际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企业在评估一个投资项目的时候,应该首先对该投资项目所隐藏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结合市场情况和国家政策估计该投资项目的收益范围,在充分了解风险和获益范围之后制定合适的风险预防措施,尽量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快速且准确的信息分析和结果反馈机制,使企业的经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企业相关管理者在评估市场环境的时候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客观的分析,结合公司的实际特点处理各类事项,在每个经济项目中安排负责人,对经济交易的每一步进行实时关注和信息反馈,及时与企业管理层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四)强化金融风险监管
强化金融风险监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措施:第一,确定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企业进行风险管理首先应控制管理成本,要求风险管理人员采用最有效的技术进行风险管理,严格核算管理成本和费用支出,及时分析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保证经济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还应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后期顾虑,这要求企业在规避风险时必须严格遵守政府和国家的相关条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义务,尽可能消除风险隐患。第二,将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与实际风险状况进行对比,将这两者进行对比的主要方式是调查,在分析宏观因素的时候加强理论研究,论证各项机制和风险管理行为对风险形成与控制的影响,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评价。为此,企业可以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企业风险量化和评价体制,对我国金融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规避,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第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机构,及时对风险管理目标进行调整和改正,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控。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是独立于企业经营之外的,应由企业高层授权对各项交易行为进行监控,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报告企业的交易情况,对风险隐患进行客观分析,针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同风险采取有效的衡量方法和控制方案,对不同风险的控制额度、相关人员要求等进行明确规定。
(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最重要手段是健全企业内部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及时调整金融风险管理目标,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对各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另外,金融风险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责任感也很重要,企业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结语
企业的金融风险不仅来源于外部环境和政策,还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因此,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具体概念进行客观了解和认识,遵守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一般规律和程序,有效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把握金融风险特征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韩国LG商事)
参考文献
[1] 张兰,王文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跨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手段改进[J].中国商贸,2015(02).
[2] 李立新.企业管理创新与金融风险应对策略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5(06).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净化市场竞争
现阶段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信贷对象与行业领域问题、抵押物质估价管理问题等。上述问题为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急需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做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
1现阶段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信贷对象与行业领域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全面到来,我国已经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也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更是遇到了很大的困境。银行信贷对象过于集中在房地产行业上,导致银行信贷的风险过于集中,制约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在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中,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引入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因此投入的信贷资金就比较多,然而回收风险却比较高。再加上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已经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如果没有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严格的调控,不仅会导致银行信贷的风险直线升高,还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
1.2抵押物质估价管理问题
在银行信贷工作中,对于物质的抵押设置也是对信贷业务进行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抵押物质的估价,对于贷款人信贷业务的开展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有很多违法违规操作,导致抵押物质估价环节无法做到公平、公正。此外,对于抵押物质的所有权问题也缺乏有效核查,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信贷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对于银行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再加上遇到金融动荡时,用来抵押的物质价值就会出现明显的下跌,导致银行利益受损。
2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促使银行获得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尤其是金融行业,在各大信贷机构与平台出现之后,为各大银行的信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各大银行为了获得长远发展,更好地完成信贷目标,都会将信贷任务量下达给具体责任人。在内外压力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很多银行都出现非常明显的信贷违规问题,不利于银行的平稳发展。因此就要通过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有效制度体系的制定,来杜绝此类行为,促使银行获得平稳发展。2.2净化市场竞争的必要性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外,很多外资银行就凭借自身实力,与中资银行展开了客户争夺战,致使中资银行流失了很多客户资源。如果不净化市场竞争,恢复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关系,将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就要通过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根据市场经济的动态,结合银行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与工作方案,来提高信贷风险的管理质量与水平,来获取更多客户资源。
3新形势下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高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各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瓶颈。银行信贷属于现阶段社会融资的有效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各大银行在开展信贷工作时,不仅需要高度重视利润效益,还要正视风险,有效避免风险,才能避免坏账问题的出现。首先,要求国家层面颁发出台相应的风险管理法律政策,为各大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国家相关部门还要联合基层政府部门、银行等,针对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探讨,对法律政策进行完善优化。其次,要引起银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只有让银行管理层认识到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引导与带领全体基层员工参与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投入更高的精力与时间。银行管理层还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教育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做到带头与模范榜样,不断引起基层员工的高度重视。最后,银行管理层要建立在国家制度的法律政策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来为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支持,避免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
3.2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银行企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业务与基础业务,更需要高度重视,有效管控,才能获得更多的效益利润,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只有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才能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与约束,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也是新形势下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不仅能够对整个信贷业务进行全流程管控,还能够针对整个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严加管理,保障整个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此外,还可以对后期的贷后管理工作进行密切跟踪,实时掌握还款人的实际情况,精细化进行风险管控,保障还款人按时还款。首先,通过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清楚认识到自身职责与权利,将工作落实到每一项环节,贯穿到每一位人员身上,做到权责分明,责任明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设立有效的管理机构,由专业资深人员担任管理人员,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强的优秀队伍。对于还款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并且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与解决措施,加强与各个部门人员的沟通联系,将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薪资报酬直接挂钩,激发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竞争欲望与工作热情,从而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与价值,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3.3有效开展内部控制
首先,可以通过银行内部无线网与局域网的全面覆盖,实现各项工作的无纸化、信息化、智能化。并且借助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密切掌握借款人的实时情况;为每一位客户建立个性化档案,并将实际的信贷风险制作成图表,方便进一步优化与调整实际跟踪方案。其次,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等技术,重点查找实际工作中的风险问题,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将其传递到工作人员面前,然后展开分析、讨论、解决,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还要做好不良资产的处理,保障银行的资金链安全完整,提高银行的资金质量。最后,要做好软件的更新升级,硬件的更换维修;提高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的准确度,降低工作的失误概率。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水平与能力,对银行的长远持续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就要通过提高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等措施,来提高相关工作质量与效率,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孙国启,曲万友.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防范银行信贷风险[J].农金纵横,2018(4):102-103.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
0 引言
目前大部分小额贷款机构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客户质量层次不齐,需要多层次性的风险管理加以区别。由于小额贷款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的自有资金及少量的银行融资,几乎不存在任何杠杆放大效应,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是小额贷款公司本身,而部分有一定研发能力的机构不愿公开自身的风险管理模型和体系,小额贷款机构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开发出对内、对外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型及体系,提高对贷款对象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对贷款过程及贷款对象的管理能力。
1 研究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的意义
1.1 有助于提高风险判断能力
提高小额贷款机构对贷款对象的风险判断能力,防范因为对贷款企业或个人的基本素质判断错误带来的风险。贷款对象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着小额贷款公司自身资金的安全,小贷公司客户资产质量较银行客户肯定存在一定差距,具有抵质押物不充足或根本无抵质押物,保证方式为单一的第三方信用反担保等特征,该类企业若能承受小贷公司利息,其盈利能力必定较强,销售渠道稳定,且应收款项回笼情况良好,当贷款对象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时候此笔贷款将面临着较高的风险敞口。
1.2 为商业银行是否与小额贷款机构合作提供依据
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小额贷款机构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外部融资以及可以开展不超过一定比例的担保业务,这些业务可以增加小额贷款机构的收入。担保业务的开展需要商业银行参照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等级确定与其合作的保证金比例、授信额度及合作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程序。而在判定过程中,对小额贷款机构的风险管理制度、结构、流程、后果处置较为看重,最终的评定等级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合作与否,也将影响小额贷款机构最终的盈利渠道。
1.3 有助于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差别定价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根据内部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对不同风险类型贷款主体的贷款利率的差别定价。目前绝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不是依据内部风险管理中的分类不同实现差别定位,更多的是采取基本一致的贷款利率处理,但是放款对象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及经营实力不同,贷款的风险存在较大差别,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根据对所有客户进行风险评判的不同等级,给予中小企业不同的利率定价。
1.4 有利于完善小额贷款机构对贷款人进行风险管理评价的模型
小额贷款公司在对贷款人风险管理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外部信用征信对中小企业整体风险信用状况的影响,小额贷款机构作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唯一风险承担者,贷款人风险信用状况用准确的风险等级进行度量,将提高小额贷款机构对贷款人风险管理评价模型的准确度。
1.5 有助于小额贷款公司提高风险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小额贷款公司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将迫使内部风险管理人员提高自身风险管理的能力。目前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存在向客户承诺贷款、帐外收取高额利息、短期资金周转的现象,这种行为最后导致内部客户质量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将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操作人员风险判断结果进行匹配,迫使内部风险管理人员提高评级的作业质量和结果的公信力。内部风险管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可以充分弥补小额贷款机构自身风险管理体系的不足。
2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来源
2.1 外部原因
小额贷款机构的信贷风险是指小额贷款机构在经营活动中,因不确定因素的单一或综合影响,使小额贷款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小额贷款机构风险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来自于小额贷款机构的外部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自然风险。对于以农业贷款为主的小额贷款机构而言,其主要投向是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而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都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一旦所在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大量客户可能同时发生违约,这可能导致小额贷款机构的
破产。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发生违约或借款人信用等级下降,无力按照与小额贷款机构所签的合同条款全部或部分偿还债务,造成贷款逾期、呆滞、呆账等而产生损失的风险。小额贷款是小额贷款机构的主要业务活动。小额贷款的投放要求小额贷款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作出判断,但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而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小额贷款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贷款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这是小额贷款经营中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风险,是导致小额贷款机构亏损甚至倒闭的主要原因。只要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实际或默许的契约协议,将其资金借出、承诺借出或以其他形式放出,均产生信用风险。
(3)经济环境风险。从宏观经济环境而言,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等都会形成小额贷款机构风险的源泉。例如,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的高低以及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将对小额贷款机构的信用管理、利率水平及其各项业务产生巨大影响;宏观经济政策会对各个行业具有巨大影响,小额贷款机构投放的产业也不例外,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在引起相关产业变动的同时,也给小额贷款机构带来了风险;金融监管当局的目标与小额贷款机构的目标可能并不一致,相关监管政策也可能成为小额贷款机构风险的一个
来源。
2.2 内部原因
(1)员工风险。小额贷款机构员工的素质对小额贷款的效率、成本以及小额贷款机构的财务状况都有重要影响。员工应该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和专业培训,最好是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同时,还要求员工有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小额贷款机构的员工应该具有良好的品德,其自身必须是值得信任的,诚实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为客户树立良好信用的榜样。同时,员工对工作和客户的责任感尤为重要,这不仅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额贷款的效率,还影响着贷款的风险和成本乃至小额贷款机构的财务状况。
(2)管理风险。管理作为任何一个公司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小额贷款机构中可能产生两类主要的风险。其一是小额贷款机构管理之初的一些制度性设计缺陷,也会给小额贷款机构的运行带来风险。例如,小额贷款机构普遍采用小组联保机制,虽然它能较好地防范事前的“逆向选择”问题,但小组某一成员违约之后,却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隐患——既然别人已经违约了,我为什么还要还贷呢?而且,小额贷款机构的贷款在地域和部门分布上比较集中,在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其信贷资产组合面临“协变风险”,可能会出现大量客户同时违约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小额贷款机构的破产。
其二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即便有了完善的制度也有可能出现不规范经营,而这正是小额贷款机构风险的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
来源。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小额贷款机构信贷管理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信贷资产的损失。操作风险直接与小额贷款机构的信贷管理体制有关,一旦发生,引起的损失可能非常巨大。
最重大的操作风险在于信贷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这种失效状态可能因为失误、欺骗、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而导致小额贷款机构信贷资产受到损失。
事实上,制度风险的存在也是影响小额贷款机构存亡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在中国尤为突出。由于没有合法的身份地位,民间小额贷款机构随时面临着“关门歇业”的可能性。中国的小额贷款虽然发展比较缓慢,但是随着近三年来政策的放宽,机构种类、资金渠道不断丰富,信贷产品、管理模式、监管办法都有所创新,出现了更多的市场竞争。这充分证明了:法律的订立虽然通常滞后于成功的实践,但显而易见的是发展小额信贷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是同步进行的,法律和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小额贷款实现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也是小额信贷政策法律走向成熟的过程。
3 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建议
3.1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小额贷款公司金融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自律行为,规范有效的金融风险内控体系应以合理分工、权力制衡为主要原则。为此小额贷款公司要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授权制度、科学的业务制约和监督制度以及规范的岗位管理制度,通过合理授权,要求员工在其权限内承担相应的职责和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涵盖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应当具有前瞻性,且应随着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等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根据业务的发展增加新的监控内容。
3.2 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强化风险评估制度
风险评估是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要使控制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HF公司必须清楚所面临的风险,并对整个企业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然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其实内部控制也就是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完成及监控有赖于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3.3 弱化逐利性,加强风险识别及风险应对能力
小贷公司目前高贷款利率以及高额的利润额足够让任何一个实体经营者眼红。部分并不具备出资能力或者日常经营性现金流并不充足的企业,也纷纷成为小贷公司成立发起人。其成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小贷公司的商业银行融资,获取利率收益,从而达到其补充自身现金流或空手套白狼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的完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尤为重要。针对目前绝大部分小额贷款机构缺乏对贷款对象进行风险判断的综合评价体系,主要依靠内部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外部信息相互参考结合的方法等情况,怎样去建立一个与小额贷款公司实情相符的风险管理体系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小额贷款公司需要从实践中常见的风险管理问题着手分析,建立起一个有助于小额贷款长期发展的风险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陈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关键词:财会管理 风险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将自身的地位更加稳固,就必须在财会管理上实施系列的改革。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财会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影响是绝对性的,且在很多方面都会对项目的运作、企业的未来规划、市场的分析等,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可面对当前的激烈竞争环境,很多企业的财会管理都停留在老旧的模式上,未开展系统的改革与创新,从而直接导致企业发展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一、企业财会风险的概念
财会风险是指企业进行财会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企业之所以会产生财会风险主要是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和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处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了财会运行的不确定性,进而产生财会管理风险。企业的财会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会风险仅指筹资风险,广义的财会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或收益。财会风险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与损失共存性以及激励性的特征。
二、企业财会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现状
(一)资金不足,融资较难
首先,在财会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未对公司持有的资金量进行合理的划分,无论是项目资金还是日常的周转资金,都没有长远的规划,仅仅是顾及眼前的利益,部分企业甚至是出现了拖欠员工薪资的情况,直接导致企业的各项交易减少,陷入了资金上的恶性循环。其次,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经历“融资”的阶段,倘若财会管理方面出现缺失,或者是自身表现不足,则很难让合作伙伴信服,融资难度也会不断的提升。由此可见,财会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现有的资金进行管理,这还涉及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
(二)企业内部往来账混乱
企业的内部往来账是用来记录和反映公司资金的划拨、收付实现以及各项成本费用结算的账簿。内部往来账混乱是企业财会管理中产生诸多风险问题:首先,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资金划拨都需要通过内部往来账项进行核算,往来账项的管理混乱和确认不及时将会造成公司资金管理混乱、形成资金管理漏洞;其次,容易出现成本核算不准确的现象,混乱无章的内部往来账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和资金流动情况,这对公司核算利润、准确安排生产经营相当不利;再次,就是对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造成一定困难。
三、优化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风险管理工作
(一)科学管理企业财会
科学管理企业财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对财会部门的员工进行管理,选聘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人进行工作,对队伍中不合格人员予以调离,保持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和谐性,减少主观上的不良斗争。第二,针对财会管理的制度进行健全,参考成功案例的同时,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不要过分的抄袭,应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保证每一次的决策和每一项工作,都达到“有据可依”的状态。第三,科学管理企业财会,意味着必须要阶段性的总结财会管理工作,在客观上了解该季度或者是最近几个月的工作情况,有哪些漏洞,有哪些成功之处,方方面面都要得到总结和分析,为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加快企业财会信息化建设
如前所述,企业在财会管理工作中存在滞后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及时转变财会管理工作内容。众所周知,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在企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因此财会部门有必要参与到企业各项决策当中,包括:其一,参与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当中,进而使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得到有效证实;其二,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决策当中,使产品结构得到详细分析,进而为产品结构的合理科学调整提供有效凭据。此外,有必要加快企业财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完善,使企业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进而使企业能够合理地分配内部物力、人力、以及财力,进一步为企业信息化处理能力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而且可以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时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以避免更大损失。主要方法有:一是建立有效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二是运用财务指标体系进行财务分析,从而形成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财务指标体系包括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反映公司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反映公司经济效率的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
(四)强化内部稽核管理,建立内部审计机制
企业财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符合企业管理制度要求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并且依法设立会计账目、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外,要对内部审计公司进行改革创新,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从源头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和会计差错的出现,同时注重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专项审计等领域发展,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思想守旧,缺乏价值观念、资金管理意识存在问题,对于企业经营及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难以适应,而企业的理财、用财自也没有真正落实,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当前企业财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推动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英,张春艳.企业财会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商,2015,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