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范文

时间:2023-06-26 16:06:32

序论:在您撰写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第1篇

1 在了解、理解、应用中渗透数学思想

1.1 在了解中渗透数学思想。了解就是知道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形成和累积一些数学思维,从而构建一些基础性的数学思想。

1.2 在理解中渗透数学思想。理解就是在了解大量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系统性的教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能运用所了解的知识初步处理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它介于了解与应用之间,是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键环节,是数学知识上升到数学思想之间的重要环节。应注意的是,理解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求知规律。

1.3 在应用中渗透数学思想。应用是构建和实现教学思想的高级阶段,是具备数学素养的里程碑。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生活应用紧密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的概念与技能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投身于实践活动,从而真正形成稳健成熟的中学数学思想。

2 在复习、检测、纠错中成熟数学思想

2.1 在复习中成熟数学思想。数学在中学各阶段均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体系,设计了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理解知识结构和能力层面,复习环节非常重要。由于数学同一内容往往蕴涵不同的数学思想,而同一数学思想又常常蕴涵在不同的知识内容中,所以复习中必须加强提示、提炼,不论数学中一题多解还是多题一解,都有其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稳健成熟的数学思想。

2.2 在检测中成熟数学思想。数学检测主要考察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都会不同程度地考察到,甚至还会考察到一些当前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些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检测可以使学生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考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3 在纠错中成熟数学思想。每次考试后的纠错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例如,对某些问题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从各种途径寻找答案,找出最优方法,培养变通性;对某些问题可以进行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论,大胆联系和猜想,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对某些问题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惯性思维束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等等。此外,还要通过解题以后的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提炼数学思想。

3 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构建数学思想

3.1 在教学中构建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其主渠道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教师应以教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有机地渗入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之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要明确每一阶段的内容、目标、步骤、程序和要点。教案要就每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教学思想的具体设计。教学过程要贯穿数学思想,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的基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得以生动地表现。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思维方法;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还可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3.2 在科研中构建数学思想。新课程标准注重数学素养的培养,这就必然要求大力开展对中学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教师要对教材有完整的分析研究,才能理清和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与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教师必须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层面关系,归纳和提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熟悉各部分重难点,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如果教师缺乏对新课程的教育科研能力,忽视数学思想的建构和培养,就必然偏离能力立意的未来命题走向。

3.3 在实践中建构数学思想。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为构建中学生数学思想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和空间,在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形成合理的数学模型,通过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融会贯通各知识点和单元,建立一个以范例和习题为中心的知识网络,纵向加深知识层次,横向联系以发展思维能力,构建全局性的数学思想。教学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和计划,按照启发、吸收、消化和发展的认识规律进行总体策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贯彻实施。要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设计上不断完善和丰富数学思想的理念和观点,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之间建立有机的结合,使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方法、思想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2001

第2篇

一、《植树问题》的认识及教学体会

1.教材认识。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是一类重要的数学思维题。在这里要求不但要学会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还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数学模型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实际上,数学中的“锯木头问题”、“上楼梯问题”、“钟表敲点问题”与“植树问题(两端都植)”是同一类问题,这类问题同学们在学习时,都可以借助“手”的帮助。当我们伸开手掌,会看到5个手指头之间有4个间隔,7个手指头之间有6个间隔,10个手指头之间有9个间隔,依次类推,间隔数总比手指数少1,得出:手指数—1=间隔数。

我们来看植树问题:在笔直的路边栽树,栽了5棵,间隔3米,小路长几米?读清题意后,知道这个题的关键是看5棵数之间到底有几个间隔,这时只要你伸开手,便不难得出结论:5棵树之间有4个间隔,3×(5—1)=12(米),小路的长为12米。从而也不难得出:棵数—1=间隔数。得出结论后,我们就可进行下面的变式练习:(1)一条路长24米,栽了7棵数,间隔是几米?(2)一条路长35米,间隔是5米,栽了几棵数?同理,“锯木头问题”可得出:段数—1=刀数;“上楼梯问题” 可得出:楼层数—1=楼梯组数 ;“钟表敲点问题” 可得出:点数—1=时间间隔

2.教学体会。模仿数学特级教师柏继明老师上《植树问题》一课,让我受益匪浅,感触多多。

(1)“秀”出个性

课的开始,柏老师采用的是让学生用“雷鸣般”的掌声,欢迎来自全省的各位数学教师的方式引入,说导入的作用之一是鼓掌。而我,考虑到实际情况,想到了学生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大脑会思考,双手会干什么呢?”此课堂的引入不但自然生动,亲切的语言也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为后面师生愉快的合作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柏老师在讲课时由于舍不得割爱,结果用时50分钟,也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我认真细心地处理了各教学环节,使脉络更清晰鲜明,到四十分钟时便学完五大环节,避免了拖堂现象。这也是我从不愿拖泥带水的个性使然。

(2)“秀”出思想

崇拜名师,在自己听课、看课及备课时因崇拜柏老师,对于间隔数与间隔的米数(即“间距”)的问题一直没有深入思考,通过上这节课及老师们的评课,我找出了这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所在,除了“间隔数”与“间隔的米数”这两个概念应明确区分之外,还有典型例子数目的出现,怎样选数更容易突破难点都给了我很好的启示。

3.教学感悟。崇拜名师,学习名师,把其优秀的思想与设计吸纳、升华与提升。在此基础上再创造,再提升,使自己不断地提高与进步,才会达到“学”的真正内涵。

二、“因数与倍数”教学三新

1.教材认识。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2.教学实践。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我遇到以下三个新的现象。

(1)“此因数”非“彼因数”

原教材中的“约数”在新教材中统称“因数”,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整数,但前者是相对于“积”而言的,与“乘数”同义,可以是小数,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与以前所说的“约数”同义,说“×是×的因数”时,两者都只能是整数。

(2)知识的淡化与拓展

分解质因数的内容在原教材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而在新教材中虽然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技能,教材还是把它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供学生阅读参考,这样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学生在探索这个知识的时候兴趣很高。作为知识的拓展,使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看到: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但举例只能举出有限个,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满足这一结论呢?从而引起学生继续探求的兴趣。

(3)学生对问题的新思考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途径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在前进。然而,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仍随时存在的。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等等。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无论是从版面设计还是章节安排,都做了很大的调整,从对学生发展来看,更具科学性和人文性。教学内容的设计更注意生活化,这对学生来讲本身也是一种吸引。如我在教《与数学交朋友》之《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这节课时,课前就让学生去做准备:(1)搜集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2)到银行了解定期储蓄半年期、1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的年利率;(3)找一个正方体物体或自己做一个正方体模型,观察正方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形状。我布置的这三项任务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这三项任务的同时学生也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特别是第三项任务还在班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学生对这堂课饱含期待,教学效果可想而之,每个学生都在这堂课上得到了锻炼,愉快的获得了新知。如果课前不做这些准备,相信这节课难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故事可由教师讲,年利率可由教师抄给学生,正方体影子的实验也可由教师在课堂上做,但两者所达到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促使他们主动的去学,而后者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二、营造民主的氛围,构建和谐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表现出来。新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新型关系,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实现情感的和谐统一起来,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场所或平台,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课堂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改变传统的教法,注重知识的引领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对许多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教学中我做了这样一些探索和尝试:(1)利用学案进行导学,设计温故知新部分,内容简单,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让学困生体会得到知识的快乐。同时,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2)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需要学生联系实际,做生活听有心人,学会归纳整理好习惯,从而学习数学获取兴趣的有效途径。比如:如何解决同底数幂的乘法,学生掌握容易忘记快的问题?根据教学实际,这个问题我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法则的规律,例如: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可以让学生总结底数是乘法,指数就是加法,指数的运算比底数的运算低一级。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用和逆用法则。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样就不会忘记了;(4)尽量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用顺口溜、故事等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特别对于数学中不易表述清楚的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或演示教学,能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们能及时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转变传统的评价体系

第4篇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实践途径

当前的中职教育工作中,学校和教师会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某一专业的人才,这种教学的目标非常好,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会将基础课程进行压缩,将专业课程的比重进行提高,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非常不健全,基础打不好就难以掌握更高深的知识.数学作为一种基础学科,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精力,并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目前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不同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的学习成绩千差万别,数学基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同样的标准,这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由于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落后于其他学生,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成绩越来越差.

2.课堂有效性较差

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数学教育中会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填入学生的大脑中,这种教学方法会降低教学的效率,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而且,这种课堂的趣味性非常差,学生的兴趣不能及时被调动,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有效性.

二、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途径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由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只靠课堂教育难以达到目的,所以,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一般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当包括: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并记录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或者是自己掌握起来比较有难度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和课间时间要向教师积极地提问题,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要时刻认清自己的位置,学生的义务就是学习,只有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才是真正的好学生.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制定较好的数学题目,题目的数量不一定要非常多,但要让学生知道不能放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提高他们的探索精神.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数学教学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将理论实际化、理论应用化,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教学内容,提高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竞赛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虽然不像物理、化学那样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但是它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 例如一些竞赛类的小游戏、小活动,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增强课堂的活跃程度,许多不爱学习数学的学生也会因为这个活动而参与其中,进而能够带动他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不要认为数学教学就是要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地完成的,它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非常有趣.竞赛类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教师可以让班内的学生分成几个组,然后让这些组的学生互相为其他组出题,题目的难度不做限制,但是必须要在所学的知识范围内,然后让几个组的学生同时解答,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解答就会得一分,没有解答出来的组就要扣一分,然后这样进行几个回合,把几个组的得分进行统计,得分高的组可以让得分最低的组表演节目,这样在一派欢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此外,这种方式还能让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3.增强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师的人格魅力

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要听从教师的一切指令,这种方法能够增强教师对班级的掌控力,但是,这也属于“强权政治”,学生在心里并不是完全接受的,他们是害怕教师惩罚自己才会这样做.要想获得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就必须采取更温和的手段,教师尽量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可以自己先解决问题,如果实在搞不懂再去请教老师,这种平和的方式就会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尊重教师,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

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首先,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手段,多学习一点先进的教学方式,学会如何把握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付出更多的情感,其次,要增强自己的幽默感,学会开些小的玩笑,用这些方式武装自己,学生就会对教师另眼相看,教师的魅力就会上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了.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知识传授的方面,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好,所以,为了改变中职数学的现状,使数学真正成为一种学习专业课的工具,并使其朝着服务于专业学科的目标前进,需要对现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课时数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注意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最终实现中职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成继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15.

第5篇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云计算;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84-02

1 前言

随着国内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成为我国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对于我国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中学图书馆的管理实践。互联网技术为中学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做好相应的具体研究与分析。中学图书馆要有层次的对互联网应用技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以此来满足师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多样化要求。

2 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下的中学图书馆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应用技术的相关服务等多种模式[1],包括服务技术的应用、增加、操作、交付等,“云”就是这项互联网技术的本质体现,主要表现为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云计算在运用过程中,通过网络把分散在不同位置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等相关数据系统。

当前中学图书馆现状 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建设方面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与应用,但相对于中学图书馆而言,信息化、数字化的应用与普及还是非常不完善的。在国内,绝大多数的中学图书馆还是局限于对纸质媒体的服务,还是传统的借还模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各中学学科教育学习的任务过于繁重,学生的主要精力基本都是放在课堂教学方面,对于图书馆教学资源的应用还远远不够,不少学校图书馆利用率比较低。

“云计算技术”在中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极大地促进了中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图书馆一个重要功能是作为知识、文献存储者的角色存在的,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中学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从而为中学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途径。

其次,“云技术”在中学图书馆的实践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迄今为止,我国关于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思考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云技术”的广泛普及,我国关于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构想从实践上、理论上都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2]。“云计算”在中学图书馆信息数字化建设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全校师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及参考资源,极大的完善了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

最后,“云计算技术”在中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有助于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图书馆作为学校宝贵的学习资源,对于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加强建设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模式关乎中学的整体教育发展方向。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发展仅仅依靠传统的数字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丰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3 基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的中学图书馆建设策略

图1表示的云计算技术运用下的中学图书馆数字化体系整体结构框架模型。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资源建设 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学习参考信息资料的资源中心,为全校师生的教学工作提供阅读、学习、信息栏等应用、即时咨询等多方面的便捷服务。学校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促进学习参考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图书馆网络系统的高速化、校园内电子移动设备的无线化等。通过这些技术性的变革,来更好的适应时代环境的需要与变化。关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下的电子资源系统建设,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管理方面入手:

1)实现图书馆藏书数据库管理。对纸质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图书期刊等相关纸质资源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中学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

2)实施中学图书馆特色数字化文献资源数据库管理。在构建数字图书馆过程中,注重选取那些共享需求量比较大、综合利用率比较广泛的数据信息资源。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3] 关于“云计算”条件下的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平台的构建模型及其设计,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等级:应用服务层――Application,管理平台层――Platform,数据管理层――Data,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详见图2。

4 结语

“云计算”的出现将改变图书馆各要素之间的格局,这一变化对于国内各中学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工作既存在着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挑战。学校在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

1)保障云计算环境下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

2)确保信息资源的时效性;

3)尽可能地拓展多样化的资源信息服务方式。更好地为中学教学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楠,吴俊锋.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9):156-156.

第6篇

关键词:终身教育 高校图书馆 建设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232-02

终身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理念,主要是指人的一生应该不断进行学习,并且,需要为人们的工作与生存提供教育的机会。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整体性、灵活性、多样性以及自主性等特征。基于终身教育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使自身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阵地,更好地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

1 高校图书馆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及作用

1.1 高校图书馆是教育资源的中心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馆藏丰富,信息量大,能够反映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及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图书馆藏书建设服务于教学计划、大纲以及教学进度,收藏丰富且专业的文献,为学校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各种出版物以及教学辅助系统等。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为其提供各种可查寻的资料、信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使终身教育得到更好的体现。

1.2 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网络的枢纽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也已经实现网络化、电子化以及数字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信息的获取、提供十分便捷,并且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促使海量的信息资源得以汇集,组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向读者展示宽阔的知识信息通道和开放的知识宝库。目前,高校图书馆中引进了计算机、网络设施等设备,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以及特色资源库等也成为常见的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也增设了电子资源版权管理、电子邮件咨询以及网络资源的组织与导航等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为其教育职能的强化带来积极的影响,并促使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性不断加强,逐渐成为社会化、大众化的信息网络枢纽。

1.3 高校图书馆是获得终身教育的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的获取,才能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得到适应,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及知识水平。高校教育实际上是一个阶段性教育,学生主要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内容也存在较多的限制。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因此,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也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文献检索及利用的功能,能够使高校教学更好地展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能力,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懂得如何不断提升自我,终身学习。图书馆也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促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得到强化,为其开设各种讲座,例如,文献探索课、信息讲座等,促使其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说是人们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平台。

1.4 图书馆是相对开放的学校

终身教育是实质上的素质教育。图书馆是公众接受教育的最佳场所,是实施终身教育的学校,图书馆对此具备足够的资格。终身教育必须要有知识的传递以及信息的交流,如果没有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作为保障,学校只能作为阶段性教育的平台。图书馆的教育可以摆脱时空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可面向社会群众开放,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受教育的平台,任何教育结构都无法与之相比。因此,图书馆是面向社会群众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是人们接受提高自我的优质平台,是实现终身教育没有围墙的学校。

2 终身教育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2.1 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进行拓展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均属于高等学校的一部分,属于计划型管理体制。因此,以往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于学校师生,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实施以及教育研究的展开,但其与现代社会的“教育一体化”理念相违背。就目前而言,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不仅为学校师生服务,也为社会公众服务,这些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例如,英国高校图书馆阅览室中,市民在读者中所占比例就达到5%。虽然,我国规定高校图书馆应尽量面向社会开放,但实际上,只有促使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图书馆建设中融入,才能最大程度上促进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才能促使图书馆资源产生的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学校师生服务,也要逐渐面向社会提供服务,为社会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场所,促使终身教育得到有效实施,其对于终身教育的实施而言十分重要。

2.2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等均属于高校图书馆资源,高校图书馆实现各学科文献的汇集,并且组成完善的文献信息源,为读者提供服务,这些文献资源对图书馆终身教育的实施十分重要。高校图书馆需加强自身数据库的研制,加强馆藏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精品。高校图书馆也可加强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形成馆藏特色鲜明、服务重点不同的、通畅的图书情报网络,并且和国家文献图书中心建立原文传递网络,开展原文传递以及文献检索服务,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2.3 将图书馆建设成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心

在终身教育背景下,远程教育形式得到更多的关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社会教育形式,其凭借有关支持服务的利用,不受时空的限制,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使教育更加广泛,并且实现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远程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和高校图书馆不谋而合。高校图书馆相比于公共图书馆,其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技术设备等均占据优势,随着校园网的联通以及CALIS的建立,读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获取。高校图书馆依靠高校优秀人才,制作出大量优质、实用的课件。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人们知识学习、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显著。高校图书馆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实施平台,必须加强远程教育的开拓和发展。

2.4 图书馆员应起到终身学习的示范作用

人才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十分重要,其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宝贵财富。网络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必须要求图书馆员具备较高的素质,要求其能有效进行情报信息的采集和筛选,能够对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和整理,并且能够对信息技术进行灵活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高校D书馆建设对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馆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新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在现代社会长久立足,才能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终身教育的最理想课堂。

3 结语

总之,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特殊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定位发生转变,服务业务也得到拓展,其管理机制也发生重大变革。在终身教育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应对、寻求发展。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向社会开放,为社会群众的终身教育提供重要场所,促使高校教育不仅仅是阶段性教育,促使高校以及高校图书馆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陈大广.应用技术大学图书馆建设思考――以南宁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56-59,90.

[2] 曾勤,陈瑞金.北京大学图书馆分馆建设的个性化探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51-54.

[3] 夏桢.以应用为导向的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与研究――以湖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2):13-16,21.

第7篇

1 新课改对图书馆的新要求新标准

新课改的改革目标中提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是要求图书馆不仅提供学习资料供学生参考,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的能力,使学生更有效地“化学为用”。

新课改的改革目标中提到“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就是要求图书馆加强藏书,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使学习的视角、空间得到更为广泛的拓展。

新课改的改革目标中提到“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图书馆能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信息库。使师生能第一时间在图书馆了解到最新的社会动态、经济热点,以及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从生活的细微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改的改革目标中提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要求图书馆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中成长,帮助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探究、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改革目标中提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就是要求图书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教育的提高,还要促进教师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促进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信息的现代化。

2 中小学图书馆应对新课改的对策

2.1 优化馆藏体系加强馆藏建设

图书馆的根本是藏书,藏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对教学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2.1.1 从藏书的量上考量加大藏书数量

《中小学图书馆规程》要求:高中、初中、小学一类图书馆生均图书标准分别是35册、25册、15册。但实际上,许多学校的图书生均未达到标准,有的甚至用学生自用书来充数应付检查。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图书馆应适时的购进新书,确保学生的阅读选择越来越广泛。

2.1.2从藏书的结构上考量优化藏书结构

《中小学图书馆规程》中规定: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性的专业书籍。所以在藏书建设中,图书馆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补充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书刊,还有关于当下时事热点的新书,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1.3从藏书的剔旧更新上考量改善藏书体系

通过对师生的调查研究,广泛了解师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倾向,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有计划的定期更新藏书。只有不断地补新剔旧,促进图书馆藏书的新陈代谢,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藏书体系。

2.2加强网络资源的运用

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进程

21世纪是网络化的时代,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加强对互联网的运用,通过多种手段完善自己的服务。

2.2.1建立数字图书馆

现在国内大部分中小学校里已经建立起校园局域网,为中小学图书馆实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提供了现实条件。通过网络共享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以弥补馆藏图书的不足,在重视现实图书馆建设的同时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各种需求。

2.2.2开设电子阅览室

图书馆作为课程资源,大部分是以纸质的书刊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资料共享。如今,应用多媒体技术开设电子阅览室,以有声媒体为载体,将各种学习资料以现代媒体技术的形式向师生介绍,扩大了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3开设图书馆课程丰富图书馆活动

图书馆作为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重要课程资源,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2.3.1开设图书馆课程

每学期开设几个课时的图书馆课程。介绍图书馆的概况、藏书布局、图书馆的标示意义、馆藏目录的使用方法等,使学生掌握选择图书和借阅图书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图书馆是课堂以外,增长知识的重要场所,唤起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兴趣。

2.3.2开展各种有关图书馆的组织活动

中小学图书馆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参与学生组织的各种社团或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支持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例如,学生组织的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图书馆要及时、主动地提供活动所需的资料,指导学生在图书馆中获得素材和灵感,让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成为新课改的实践场所。

2.4改善服务方式以学生为本

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趋势,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从细微处人手改善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2.4.1统一布局加强师生交流

在图书馆的布局中,可以将原本把老师和学生分开的布局改变为开放式的师生合一式布局,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2.4.2细化设置服务人性化

在图书馆的设置上也可以更加细化,便于师生的查.向。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一定数量的专题书刊资料,并设专区存藏,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等。

2.4.3设立小型图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