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辩论基本流程范文

时间:2023-06-26 16:06:31

序论:在您撰写辩论基本流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辩论基本流程

第1篇

每年的自考报名,在考生的个人系统中会有一个毕业论文答辩申报,同时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有没有本科生资格审核的申报,如果没有申报的话需要一起申报,之后需要去所在省市的自考办提交相关材料。如果这时没有提交资格审核表,那么答辩完成后就会影响到申请毕业,因为毕业的时候必须有资格审核表,但是资格审核表一般要半年的审批时间。

考生需要在报名的网站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申报,申报成功后,主考的学校会有一个个审核过程,等待审核合格后,自考系统中就会有一个规定答辩的时间以及需要联系的老师的说明文件,这时考生按照说明文件上的时间安排联系老师,就可以进行论文答辩了。

自考论文答辩需要遵循如下流程

首先,由考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论文观点并做简要陈述。然后由答辩小组就论文提问,问题多少因人而异。之后会给学生留出准备时间。准备完毕,考生需针对老师的提问,一一作答。接下来,答辩考生退场后,答辩小组对每位考生的论文及答辩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写出答辩小组意见,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决定每位考生的答辩成绩,导师不参与论文的投票。投票结果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答辩委员会给出的成绩还要通过系学位委员会和学校学位委员会的评审。如果考生最终成绩为优或良,即获得了申请学士学位的资格。

通过了解论文答辩的过程,考生们大概能了解到论文答辩的注意事项了吧!

首先,要求考生在写作阶段认真收集资料,论点要正确,论据要充分,还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观点新颖,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论文最受欢迎。最忌讳生搬硬抄甚至请人。如果感觉时间太仓促,自信心不足,也可以申请随下期一起参加答辩,不影响成绩。只是毕业的时间要受影响。考生进行论文答辩时,需已完成所有规定科目的考试,并且实践环节考核也已通过。

第2篇

关键词:弹性边际成本法;责任中心;成本管理;启示

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GPK)自二战后推出到目前为止,已在德国许多公司中持续实施60年之久,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其使用效果良好,取得了明显的成本控制效果。而美国的作业成本法(ABC)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企业开始应用以来,到目前为止,在西方企业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近几年来,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致力于向美国企业推介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并试图通过吸收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的长处,来对美国的作业成本法进行改进。目前,我国成本会计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也不如人意,责任中心按传统的职能部门设置,存在职责不清,考核不准等诸多问题。研究、学习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并有助于我国对企业现行成本会计系统进行改革。

一、GPK的主要内容

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Grenzplankostenrechnung,英文简称GPK)是一种以广设成本中心为责任中心,以贯彻责任制为特色的融成本预算、核算、控制和责任考评于一体的成本会计系统。〖JP+1〗该成本系统由满足外部需要的实际成本核算系统和满足内部成本控制需要的成本核算系统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1.成本中心的设置。GPK设置的成本中心称之为广设成本中心,它由同质的作业构成,与我们传统的责任中心设置不同,传统责任中心是按职能部门设置的,如:分厂、车间、班组为传统的责任中心。广设成本中心是按同质的作业设置的,不同质的作业不能设为一个成本中心,必须将不同质的作业分开单独设置成本中心。

2.成本性态的分析。在该方法下,也要将成本按其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但变动成本是指随该成本中心产出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才是变动成本;辅助成本中心的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按照因果关系的原则分别向基本生产成本中心分配。基本生产成本中心的产品成本由本身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加上从辅助成本中心分配过来的“变动成本”构成。这样计算出来的成本,便于向经理人员提供做战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3.成本的控制与分析。各成本中心负责核算和控制该中心发生的全部费用。各成本中心可以以成本预算和成本标准,如工时消耗标准、实物消耗标准、费用标准等作为成本控制标准,借助于现代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方法对成本进行实时的控制。在控制过程中,成本中心要对出现的不利差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应将其分为自然差异和人为差异,而只有人为差异才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这应由造成该差异的成本中心负责。

4.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在GPK下,企业一般都建立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组织层次的成本管理责任。如:德国铁路公司负责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分为4级,自上而下分别是:控股公司——股份公司(5个)——铁路地区(7个)——成本中心,成本心按地区加功能的不同来划分,整个德国铁路公司共有7000个功能,划分为50000个成本中心。在德国的企业中,每一个成本中心就是一个基层的组织单位,也是一个成本控制的责任单位。

二、德国GPK实施经验及借鉴

1.建立并完善成本管理组织体系是搞好成本管理的保障。德国企业成本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职权明确,为成本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组织保障。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成本管理组织体系,一些企业虽建立了成本组织体系,但成本管理组织体系缺乏科学性,体系内各组织层次分工不明确,管理责任得不到落实,因而成本管理的效果不理想。借鉴德国企业的经验,我国企业在建立成本管理组织体系时,如为一个集团性质的公司,可自上而下建立集团公司——事业部(或分公司)——成本中心三级成本管理体制。成本中心按各同质的作业设置,每一个成本中心就是一个基层的组织单位,也是一个成本控制的责任单位。各组织单位在成本管理中应职权明确、各司其职,各层次中经理是成本管理第一责任人,同时各层次成本检查机构和检查人员对本级经理负责和对下级负有检查、监督和指导的责任。

2.科学地设置成本中心是搞好成本管理的前提。我国现行成本管理在核算和控制成本时,是以各职能部门作为成本责任中心,成本中心的范围相对过大,存在成本控制的职责不清,成本控制业绩考核不准等弊端。如:现行成本管理以一个车间作为一个成本中心,在这个车间里,从事许多不同的作业,且这些作业是非同质的。费用需要在这些不同质的作业中分配,分配手续极为繁琐;如果分配标准用得不当,就会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此外,由于成本中心管辖的范围过大,导致成本控制的职责难以准确划分。因此,要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必须科学地划分成本责任中心,落实成本控制的责任。应借鉴德国GPK关于成本中心设置的方法,将责任中心细分至从事同质作业的细小单位,这样便于简化费用在各种作业中的分配工作,也使费用分摊更为合理。同时应指出的是,各成本中心虽然小,但他们却是企业内承担成本控制任务的一个组织机构,负有成本管理的责任,这样的成本中心的设置,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成本控制的责任,便于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推行。

3.落实成本控制的责任是搞好成本管理的关键。德国企业如德国铁路公司、德国邮政公司通过确定计划期公司的销售收入,减去公司期望目标利润额后,倒算出计划期的目标成本总额,作为计划期成本控制的目标。目标成本总额通过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各成本中心,形成计划期间各成本中心成本控制的目标,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各个成本中心都应该将成本控制在预算内范围内,完成成本指标的好坏与成本中心及中心员工的经济利益相挂钩。该方法重点通过成本核算把责任制贯彻到企业的最基层,对有效实行企业责任制,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功能、绩效的评价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在应用现行成本会计系统过程中,由于该系统成本中心设置不够科学,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现象,成本指标的分解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挫伤了一些部门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影响了成本管理的实施效果。德国企业的上述做法,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借鉴。我国企业在科学设置成本中心的基础上,也可采用倒推法确定企业目标成本总额,并将其作合理的分解,将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各个成本中心,形成企业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只有责任明确,才能调动各成本中心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也才能收到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4.提供高质量的成本核算信息是搞好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成本的考核与分析等内容,而成本核算则为成本控制和成本的考核与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成本核算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则成本控制的效果就会可想而知,同时也不能正确评价各成本中心的业绩。德国GPK设立的成本中心是由同质的作业构成的,只有一个成本动因,这样就避免了间接费用在不同质作业之间分配的不合理现象,同时也简化了间接费用分摊的繁琐手续,增加了成本费用的可归属性和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质量。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还是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而分配标准与被分配的费用之间并不相关,亦即不是根据成本动因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从而可能发生费用分摊不合理的现象,可能导致成本信息扭曲和失真。因此,借鉴德国GPK下成本中心设置的做法,可将同质的作业设置为成本中心,采用成本动因对成本中心的费用进行分配,从而为成本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

5.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GPK)与ERP信息系统是相互融合的。如德国的一种著名的ERP软件——SAP软件涵盖了一个公司运作的各个方面信息,如生产、财务、人事等等,成本管理是它的一个子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财务信息、生产信息、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实现了集成和共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和任意地点获取各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和成本预算执行方面的信息。在这种环境下,可对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成本费用的发生进行实时控制与分析,这种控制与分析是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也称之为事中的控制与分析。利用这些及时的信息进行成本控制,大大增强了成本控制的效率。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控制系统还很难与信息系统相融合,各种信息不能资源共享,还不能实现对成本的实时控制,成本控制效率低。因此,应借鉴德国企业的经验,加快我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的共享度,并实时提供成本管理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继良,尹佳音.弹性边际作业成本法的强盛生命力——德国成本会计概述[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3):20-24.

[2]铁道部中德培训项目赴德成本与融资培训考察团,德国铁路控股公司成本与融资的启示[J].中国铁路,2006(8):36-39.

第3篇

辩论赛策划书流程

一、活动背景

经历了六月高考的磨练,在秋天开始的时候,大学新生们带着一份期盼,一份新奇,些许的疑惑,踏入了郑州、踏上了阳光的土地。刚刚进入大学校门,对大学的生活是陌生而又憧憬的,大学生身为建设祖国的未来主力军,做到最基本的文明礼貌,是从最根本规范同学的行为,为了丰富新生的大一生活,以多样的形式,去宣传文明礼仪。传承工艺系的特色活动,我们举办一场辩论赛。

二、活动目的

重视同学的文明礼貌行为,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辩论赛的形式不仅可以考察选手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等,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加深对典故、哲理、大学生做人处事的理解与看法,辩论赛也可以增加新同学互相的熟悉感,增进班级团结力和凝聚力,也能挖掘出一些优秀、表现突出的人才,为我系其他相关活动选出选手。邀请部分老师担当评委,PK淘汰制度,决出优胜班级。

三、活动主题

第六届风尚杯-“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提升自我”辩论赛

四、活动对象

工艺系全体同学、若干学生干部及老师

五、活动时间

第一轮 待定

第二轮 待定

决赛 待定

六、活动地点

教学楼(教室待定)

七、活动流程

(一)、辩论赛程序说明(主席完成)

1、 宣布辩题

2、 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3、 介绍参赛队员 (队名以及口号)

4、 介绍到场评委

5、 宣布辩论比赛开始

6、 宣布评委评分及点评

7、 宣布比赛结果

8、 宣布本场辩论赛结束

(二)、辩论赛流程

1.立论阶段(共6分钟)

正方一辩开篇立论 3分钟

反方一辩开篇立论 3分钟

2.驳立论阶段(共4分钟)

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 2分钟

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 2分钟

3.攻辩环节(共3分钟)

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4.攻辩总结(共3分钟)

正方三辩针对对方辩手回答进行攻辩1分30秒

反方三辩针对对方辩手回答进行攻辩小结 1分30秒

5.自由辩论(共4分钟)

自由辩论 4分钟

6.总结陈词(共6分钟)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第4篇

一、课文解析

本节课是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第七模块第二单元Reading(阅读)的教学。本单元围绕“网络世界”这一主题展开,Reading部分以两位学生辩论的形式,着重介绍了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正面、负面的影响。

通过对Reading语篇的分析,不难发现其最显著的特色在于“辩论”这一形式。很多学生都有过参加辩论赛的经验,对辩论方面的知识或多或少也都有所了解,但是并不全面。因此,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辩论知识体系,同时借助辩论赛的形式使学生对网络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思考和认识。

辩论最精彩的环节莫过于自由辩论,要求学生思维敏捷,分析缜密,逻辑清晰,紧扣对方论点论据中的错误或漏洞进行反驳。这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了解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各种影响;了解辩论赛的基本流程及优秀辩手所需具备的素质;熟知论点、论据的阐述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A-R-E模式分析双方的论点,推理和论据;运用思辨能力,捕捉对方漏洞,反驳对手观点。

3.德育目标:看清网络的一些负面影响,避免沉溺其中或受骗上当;认识到充分准备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学会在比赛中尊重对手。

三、教学思路

网络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生活,非常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但同时由于该话题经常被提及,如果在教学设计时处理不当,很容易落入俗套。本课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以“网络”作为教学主线的常规思路,另辟蹊径,以“辩论”贯穿整节课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设计有三重好处。

第一,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按照辩论赛的流程逐一开展,思路清晰,结构紧凑。

第二,营造辩论的实战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从而熟悉课文内容。

第三,立足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英语辩论的流程及相关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评价体系

本节课采用非测试评价表。非测试性评价是一个过程性的评价,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顺利开展而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有效评价。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Step 1 Lead-in

呈现Learning objectives(PPT)

【在上课之初就向学生介绍Learning Objectives,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他们在本节课中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以及他们学完这节课之后所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会更加专注。】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main effects the Internet has on our lives and people’s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Internet.

Question 1: Who do we usually see in a debate?

the affirmative side (正方) the negative side (反方)

debaters (辩手)a moderator (主持人)judges (评委)

audience(观众)

Question 2: What role does a moderator play in a debate?

A moderator is the guardian of a debate, who ensures fairness of a debate.

【教师首先介绍了因特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由人们对英特网不同的态度,引出辩论这一主题。教师从常见的辩论场景入手,介绍了参加辩论的人员,着重介绍了主持人在整场辩论赛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纠正了学生只重视双方辩手的表现,而忽略主持人的主导地位,甚至觉得主持人可有可无的错误观点。】

Question 3: What is a good debater like?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色的辩手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一方面通过对优秀辩手的描述考查了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通过强调“well-prepared(准备充分)”这一要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明白想要获得成功,仅仅凭借天赋是不够的,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Step 2 Pre-reading : Preparations for a debate/ Analyze the topic

Whose effects?

What effects?

On which aspects?

Step 3 While-reading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a new concept, the A-R-E model, which is a typical pattern to build and develop an argument.

(1)Reading strategy:reading an argument

The A-R-E Model

Give solid evidence to back up the argument

第5篇

英语辩论赛的基本流程

学习英语辩论,首先要了解辩论的基本设置和流程。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水平,笔者推荐大家学习英国议会制辩论规则,即British Parliamentary style (下文简称BP)。BP是仿照英国议会议事模式而设计的一系列辩论赛规则的总称,是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辩论规则,世界大学生辩论赛(The 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s)、中国辩论公开赛(China Debate Open)以及“外研社”杯英语辩论赛(FLTRP Cup Debate)均采用此规则。

和国内常见的中文大专辩论赛一样,BP也分正反双方。不过BP区别于华语辩论赛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常见的BP制是四队制辩论,即每场比赛分正反双方,设“正方上院”“正方下院”“反方上院”“反方下院”四队,每队两人,故可概括为“两方、四队、八人”。BP制的竞赛程序可简单描述为“角色扮演+交替发言”,每位辩手均扮演议会中的一个议员角色,拥有七分钟左右(不同赛事时长不一)的发言时长,正反方按扮演角色的职位高低从上到下交替发言,没有自由辩论等任何快速交替发言环节。具体流程见下表。

此外,BP制还有一种特殊的“质询”规则,即Point of Information (下文简称PoI)。PoI允许对方辩手在“非保护时间”(每人发言时间中除去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之外的所有时间)示意要求提问,获得发言者允许后可向发言者提问质询。质询者提问时间计入发言者时长,故针对PoI,发言者有权决定是否接受、何时接受、如何回答等事宜。比赛结束后,评委闭门商议得出排序结果,其后由主评当场宣布结果并解释评判理由。

英语辩论中的常用表达

Glossary of Debate Terms

英语辩论术语

辩论赛事 debating event

循环赛

preliminary debate

淘汰赛 elimination debate

半决赛

semifinal

决赛

grand final

辩题 resolution/motion/proposition

正方

affirmative/proposition/"for" side

反方

negative/opposition/"against" side

当然,掌握英语辩论的基本流程只是辩论入门的第一步,若真的想舌灿莲花、玩转英语辩论,对上述流程的反复研究和多次操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英语辩论用语对初级辩手也至关重要,毕竟辩论是语言的艺术,有了想法但说不出来,多少会让人感到尴尬。亚里士多德曾说:“Not only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something to say, but one must know how to say it.”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辩论中常用的英语表达有哪些吧。

1. 开篇(Opening Proposition)

俗话说,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辩论赛场同样如此。自信又真诚的开篇不仅能够振奋己方士气,还可以给评委及观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般开篇陈词都需要有一段相对固定的问候语(greetings),如:Honorable judges,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绝对不容小觑。尤其是对于初级辩手而言,赛场上刚开始张嘴说话的那几秒往往是最紧张、最容易出错的时刻。笔者就亲耳听到过有的选手由于过度紧张,把honorable (尊敬的)说成了horrible (可怕的),把distinguished (杰出的)念成disgusting (令人恶心的)……除了问候评委与观众外,也别忘了问候对方辩友,一句my fellow debaters就可以显示出你的礼貌与辩风(manner)哦。

开篇陈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开门见山地“破题(definition)”,并亮明己方观点(stating the opinion)。写惯了中、高考话题作文的同学总是喜欢说一些诸如I think、in my opinion、I believe、as far as I'm concerned之类的套话,外加一句类似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之类模棱两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殊不知,这类表述若用在辩论的开篇陈词中不免显得老套俗气,应尽量避免。笔者在此推荐一些更专业、更有“范儿”的表达方式,让你一张嘴就显得与众不同。

* To set the framework for our opinion, we believe it is necessary to state ...

* We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our stand by giving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s ...

*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bate this topic, we would like to propose ...

* We will elaborate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s of this problem, namely ...

* In the first place we would like to make clear that ...

* The main argument focuses on ...

2. 反驳对方的观点(Refuting the Opposing Team)

赛场上唇枪舌剑,辩手都试图说服对方,捍卫己方观点。随着辩论的深入,双方辩手往往都会越辩越觉得自己是对的,一时间火药味也就浓了起来。这时候,面对对方的观点若能巧妙地反驳而又不显得盛气凌人就很能显示出一个辩手的功力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I'm not sure really.”“Do you think so?”或“Well, it depends.”这样简单的短句表达自己“不敢苟同”。此外,还可以用下面的句子。

* I'm not so certain.

* Well, I'm not so sure about that.

* I'm inclined to disagree with that.

* No, I don't think so really.

不过,当我们想表达更强烈的不满时,以上那些句子未免显得“口味清淡”了一些。不妨考虑使用以下几个表达。

* You are missing the point!

这句话意思是:“你没有说重点/没有围绕中心议题!”注意:要用you are,而不能说成you're,因为着重强调系动词可以突出语气,而连读则显得士气弱了很多。

* You know what? You are straying from the main point!

这句话意为:“你知道吗?你已经跑题了!”“You know what?”在口语中很常用,含有惊讶的语气。Stray一词可表示“流浪,迷路,偏离”等意思,stray from the main point则指“跑题”。“跑题”也可以用off topic来表达。

* You are generalizing what I asked!

这句话意为:“你在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辩论中很容易犯的逻辑错误(fallacy)之一,英语中称其为“hasty generalization (仓促概括)”。例如:My brothers don't like music. My boyfriend doesn't like music either. So all boys don't like music. 这句话从兄弟们和男朋友都不喜欢音乐推断出所有男孩子都不喜欢音乐,这就是典型的仓促概括型逻辑错误。这样的错误看起来简单可笑,但在实际操练中经常会有辩手“中招”,所以笔者在此提醒大家,在辩论的措辞中,一定要避免使用everything、all、everyone、none、never这样绝对化的字眼,而应该用almost all、usually、most of the time、every now and then、once in a while、frequently、rarely、on occasion等更严谨的表达。

另外,一定要谨记:即使我们无法赞同对方的观点,我们也只能说your idea is mistaken,尽量避免直接说you are wrong,因为我们反驳的是对方的观点(idea),而非对方本人。不要赢了辩论,却失去了朋友。

常用的辩论技巧

辩论中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无非是想尽办法说服对方,使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因此,哪一方的说服力更强,哪一方则能胜出。由此看来,辩论的技巧也可以称为说服的技巧。

听众可以被说服,无外乎以下四种原因:① Because they perceive the speaker as having high credibility. ② Because they are won over by the speakers' evidence. ③ Because they are convinced by the speakers' reasoning. ④ Because they are touched by the speakers' ideas or words.

由此不难看出,增强说服力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建立可信度(Building Credibility)

每一次发言从言谈举止到语音气场都要显露出你的权威感,这一点很重要。只有你底气十足、自信满满、坚定不移,才能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并感染听众。在辩论时,首先要问问自己:你的阐述是否足够深入透彻(Did you investigate the topic thoroughly)?然后再问问自己:你是否有一些经历带给你特别的深刻见解(Do you have experience that gives you special knowledge or insight)?做到这两点,再加上自信的气质带来的感染力,自然会让听众感觉你的观点非常可信。

2. 摆证据(Using Evidence)

事实和数据(facts & data)永远是辩论场上增强说服力的有力武器。例如,当提到糖尿病时,不要说 lots of people in China suffer from diabetes,而应该说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n Beijing Daily, more than eighty million Chinese have some form of diabetes。比起lots of这样的模糊概念,具体的数据再加上权威的出处,其说服力显然要强很多。

3. 论证无逻辑错误(Reasoning Without Fallacies)

论证充足且没有逻辑错误很关键。如果论证中含有逻辑错误,则很容易被人揪住错误顺利反驳,失去说服力。例如:Since you are good at playing tennis, you must be good at playing badminton. 这句话就犯了不当类比型逻辑错误(poor analogy)。有些时候,辩手只给出对方两个选择让对方来挑选,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事实上这样做非常不负责任。例如:We will either have to invest more in the factory, or the workers will all get laid-off. 在这个例子中,除了这两种答案,难道就没别的了么?显然不是。这就是选择局限型逻辑错误(either-or fallacy)。还有一种常见逻辑错误是从众型逻辑错误(bandwagon)。从众型逻辑错误的特点在于认为大部分人都这么做,因此这种做法就是好的或你也应该这么做。例如:There is no need for me to bike with a helmet. Everyone bikes without wearing such a helmet.

4. 打感情牌 (Appealing to Emotions)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即便是在辩论中,巧妙地用语言让对方、评委及观众感受到或悲或喜、或愤怒或哀伤、或骄傲或自卑的感情对于增强说服力都会有极大帮助。苏格兰哲学家George Campbell在《辩术的哲学》(Philosophy of Rhetoric)一书中曾说道:“When persuasion is the end, passion also must be engaged.”因此,在论述中,若想让人感到恐惧,可以多谈serious illness、 natural disaster、economic hardship;若想使人骄傲自豪,one's country、one's hometown、one's personal achievement等都是不错的话题;同理,corruption、terrorist等话题的加入更容易激起人们的愤怒。总之,辩论之术亦是读心之术。

常言道:“一人之辩强于九鼎之宝”。辩论的“辩”字两边是个“辛”,中间夹个“言”,古汉语中“辛”表示荆棘,刺尖可伤人,由此可见,“辩”最初的含义便是“用嘴巴刺伤对方”。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总有很多人希望“在辩论中驳倒对方、辩出真理、辩出个所以然来”。但笔者认为,没有无敌的论点,只有无敌的辩士。学习辩论,尤其是英语辩论,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我们精进语言的运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笔者并不希望本文提到的这些概念和技巧被用于争吵,而希望它们能助你在参加各种活动的时候更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思考者和更棒的演讲者,因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Speakers today, leaders tomorrow.

第6篇

【关键词】思辨能力;研讨课教学;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在不断地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看,在创新能力、自主科研能力方面依然十分薄弱。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失,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国贸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展开教学探索与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

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培养其实就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在广度与深度方面实现拓展,能够对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层面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有条理地分析,并能够对相关分析展开精确的、清楚地论证与阐释。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是国贸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在国际贸易教学中要始终将对国贸专业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加强国贸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是提升当代国贸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研讨课教学的特点

研讨课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向国际化靠拢,这种讨论式的学习模式主要有如下特点: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基础,教师在讲课以前可以提前把相关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布置,把相关的资料包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自己做好充足的预习与准备。将学术会议的国际范式引入到课堂学习讨论过程中,即学生主讲结束以后,先让学生点评人进行点评,接下来再让其余的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辩解和论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好自身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学生做好引导与启发,学生们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研讨课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创造了条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反响很好,教学效果很好。

三、研讨课教学的操作模式

(一)研讨课次数的安排

为了使辩论活动更为深入地开展,研讨课采取小班制的形式开设,整个学期的授课采取讲授式教学与辩论式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通常一学期会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安排六次研讨课,关于每次研讨都要把将要辩论的论题及基本要求要提前两周进行公布,使参与此次辩论活动的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这些内容。

(二)研讨小组的确定

研讨课的时间定下来以后,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成员人数是5—6个,分别担任发言者、主持者、点评者、记录者等角色。这对于保障研讨课成功实施十分关键。

(三)研讨内容的确定

1.选择理论基础性相当突出的问题

通过对基础性较强的问题展开辩论,有利于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

2.选题要具有可读性与争议性

论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可读性是基本条件,这样才会提升学生的辩论热情,进而对基本的国贸理论知识掌握取得良好的效果;论题具有争议性才会激发学生进行辩论的积极性,对于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与问题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要保障所选取的案例材料具有普遍代表性。

3.选取的问题能够体现学科前沿性,贴近学生切身利益

这一点有利于使研讨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例如可以就“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摩擦对上海就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展开辩论。

4.研讨课教学的辩论流程

从研讨课的时间安排来看,应当控制在连续三节课内完成比较合适,包括学生辩论和教师评价两部分。整个辩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在中间做好引导。

四、对研讨课教学探索的几点思考

学生们普遍感觉,研讨课对于提高了自身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思辨能力方面显示的作用更加突出。学生对收获进行了总结:

(一)研讨课进行小组划分,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

(二)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动参与相关资料的搜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在资料搜集的实践中也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提升了学生对多方观点进行整合的多维度思维与辨析能力。学生任何一方为了取得辩论的胜利,都要对对方的观点做到了解。所以辩论双方一方面要为本方立场准备好充足的论据,同时对于反方论点的不足性也要做到有效的掌握,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

五、结语

国际经济贸易在应用经济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对贸易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贸专业教学,必须在模式与方法上实现创新,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围绕国贸专业进行的研讨课教学尝试与探索,对培养国贸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对现实经济发展、国贸教学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本山.“辩论式”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9,(3):50—52.

[2]孙连坤,康劲松等.Seminar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fJ1.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84—85.

第7篇

依据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三)第4专题的要求,教材中有14页的辩论话题。笔者在高二年级某班以“转基因技术的利弊问题”为专题开展了一次对外公开的辩论会赛。我们想利用教材中这样的话题,以辩论会的形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创设课堂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生物学问题的运用等环节进行了一次创意性的尝试,并以辩论赛的形式公开展示。本文谈谈自己对本节内容的设计策略及一些思考。

一、专题设计思路流程

(1)介绍辩论会的宗旨。正所谓“学术以竞而走,真理因辩而明”,本次辩论会旨在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辨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同学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我们一中学生的风采,促进师生、同学间的互动交流。

(2)介绍评委。由学科组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七位评委成员。

(3)宣布辩题。正方:转基因技术利大于弊;反方:转基因技术弊大于利。

(4)辩论会流程。①开篇立论阶段。正反方一辩分别发言。 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②攻辩阶段。反方二辩选择正方辩手提问、正方二辩选择反方辩手提问;正方三辩选择反方辩手提问、反方三辩选择正方辩手提问。攻辩阶段,提问、回答都必须简洁明确。③自由辩论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不可回避交锋;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不能纠缠。④观众自由提问阶段。由双方后援团向对方辩手提问。⑤总结陈词阶段。辩论双方应根据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

二、专题学习的教学策略

(1)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课堂学习的切入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生物,理解生物学。” 在学生通过对“专题1——基因工程”的学习对转基因技术及其成果有了深入了解之后,还可能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怀有不尽的畅想;同时,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接触到了转基因产品。学生从媒体上也听到了一些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争论的意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疑虑和想法。那么,对于转基因产品我们如何看待?转基因产品安全性问题讨论的焦点是什么?人们心中的疑虑有多少是盲目的?有多少是有科学依据的?从这些问题出发,能够很自然地引起学生对转基因生物的关注。

(2)在问题讨论、辩论会准备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它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展开辩论、提出问题。在理解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提出个人经过选择、鉴别、整理而形成的观点和依据。在辩论中,让这些信息得以运用和共享。教材提供了学习的蓝本和思维的线索,教师只是发挥指导和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有些不科学的想法予以指正,对学生知识水平达不到的环节予以点拨。

(3)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进来,学生的活动才有效。从某种意义上说,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比单纯获得现成的结论更重要。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利弊问题的讨论,不同于其他生物技术专题,因为其他生物技术专题的原理和技术都具有确定性的特点。本节应注重于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引起学生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而且能以科学的态度予以思考,即对不同的观点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加以理解和辨析。在态度取向上,正如教材所说“应该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通过“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不能单纯从技术角度去理解人们对待转基因产品的态度,应该看到,其中还包含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

三、学生学习后记

学生甲:我从未亲身体验真正的辩论,只是一种想象。当我真正站在辩手的位置,才明白心理的压力和恐惧。但当我看到对方从容的谈吐,开始明白,辩论不仅仅是一场智慧的交锋,更是一种心态的比赛。我相信经过这一次的磨炼和洗礼,我会成长,会更好地承担一份责任。

学生乙:生物辩论赛虽然已结束,但给我带来的思索将维持下去。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研究,固然辛苦,却乐此不疲。这次辩论赛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号角,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努力缩短差距,最重要的是现在我喜欢生物学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把学生物的目的奠基在考试和升学上,这是我最大的获益。

学生丙:这次辩论赛让我的视野从课本中延伸出去;此外我们从中学得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将所学知识,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总之,这次辩论是一次挑战自我,锻炼自我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四、教学思考

这样的辩论会我校生物组已举办过三次,形式多样,班与班之间辩论,班内同学互辩。因此我们不是为了公开课而公开课,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更不是作秀。辩论会之前,师生双方都要做许多前期准备工作,因为辩论赛不能预演。记得那一周学生有四门功课要进行单元测试,但同学们还依然兴奋地准备着,乐此不疲,因为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学习了基因工程的应用后,专题4中有多个关于转基因的辩论话题内容,我们不想让它成为书本的摆设。我们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个人经过选择、鉴别、整理而形成的观点和依据。在辩论会中,让这些信息得以运用和共享。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首席,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和指导者。这一次我做到了。

作为辩论会主席的我不很正宗,作为辩手的同学们也不像大学生表现得那样精彩。但我们努力尝试,还算模拟得比较成功。十年、二十年过后,学生如果还记得这次辩论会,或感谢这次辩论会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或提高了学生的一些生物学素养,如果教育的一小段“划痕”能永驻他们心间的话,那我已达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