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翻转课堂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6-26 16:06:28

序论:在您撰写翻转课堂的思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翻转课堂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教育领域,不仅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也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翻转课堂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改革模式,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翻转课堂,就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1]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翻转课堂应用到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 然而,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之际,也带给我们更多地思考

一、翻转课堂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翻转课堂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对翻转课堂概念的定义更多的是从实施流程和学习本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大致可概括为:学习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3]翻转课堂便是将这两个阶段进行了颠倒,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形式,例如小组讨论、作业、教师单独辅导等,完成知识的内化。[4] 翻转课堂中教师从讲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设计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成为课堂的焦点。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自己制作学习视频,也可以通过开放教育资源获取,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机会,提问学生在课前都学到了什么。此外,教师在提供学习资源的时候需要认真考虑如何照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交流、探讨的形式解决学生的疑问,可以根据自己对学习的理解,组织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1、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5]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学习教学视频。在观看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回放,而且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习。翻转课堂由于教师不在身边,遇到问题学生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会变得更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2、有利于因材施教

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是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而要让因材施教得以落实,就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已经事先看过教学视频,教师有更多时间去解决具体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

3、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吸收

一般来讲,当所有学生都坐在同一个教室中听教师讲授同样的内容时,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是不尽相同的。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令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从而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在翻转课堂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学习机会,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可以借助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完成知识的内化。

三、翻转课堂的核心

翻转课堂颠倒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顺序,原来需要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提前到了课前,原来课后的知识内化活动放到了课堂上进行,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内化。

1、教学视频的制作

翻转课堂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用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设计与制作的好坏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前提,视频可以是教师亲手制作,也可以使用开放网络的优质资源。教学视频应短小精悍,突出教学目标和要求,同时富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课堂活动的开展

课堂活动的开展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其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涉及多学科背景知识,并且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这里的课堂活动不再是教师单一的知识传授和灌输,学生也不是被动地聆听和接受。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交流,教学相长的场所

3、教师的角色定位

翻转课堂是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学习。这种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知识灌输的角色,促使教师角色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角色定位,以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四、实施翻转课堂的挑战

1、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完成教学视频的制作工作,就需要掌握网络视频制作的相关技术。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分割,借助网络技术实现教学内容数字化处理,并把资源上传。而且必须将学科知识融入到技术中,这样才有可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媒体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2、家长支持程度的影响

对于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堂中需要使用移动学习设备,或者晚自习时需要看视频,这些重要的硬件保障需要家长的支持。有很多家长认为让多媒体电子设备介入学生的学习会影响孩子,他们担心使用网络视频会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看屏幕的时间增加会影响视力,甚至担心有些学生会跳过学习过程直接去看老师给出答案。所以,家长对翻转课堂的了解与支持是翻转课堂成功的重要保障。

3、学习时间的安排问题

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学校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应予以支持翻转课堂。教师不应占有学生晚上学习时间,应该让其有空观看教学视频。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让学生在自习课完成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

4、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后,必须自己完成课后练习并在互联网中查找资料、总结问题,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基础上的,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通过教学视频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信息技术的支持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无论从教学视频的制作,还是学生观看教学视频,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此外,宽带网络速度也是制约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学校和家庭要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模式,要使这种新型模式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与总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翻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第2篇

不光是表妹受益,全美数学成绩需要家教的学生都可以免费观看可汗的微电影数学视频,数学成绩都得到了提高。由于受到广泛好评,相关影片观看次数急速成长,受到鼓励的可汗于2009年辞去工作,全职从事相关课程的录制,并创办自己的独立网站,先后获得微软和谷歌的大力支持,可汗网站变成了“可汗学院”。“可汗学院”的教学方法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被称为“翻转课堂”。从2009年开始,可汗老师“翻转课堂”教学法风靡全美,2011年登陆中国,开始推广。这便是“翻转课堂”的由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讲课,学生认真听课。“翻转课堂”则颠了个个:学生在家通过老师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翻转课堂”在美国广受推崇,甚至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要上新课,先请学生在家看视频,而老师上课的任务主要就是引领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目前,美国很多学校已经采用回家不做功课,看可汗学院影片代替上课,上学时则是做练习,再由老师或已经懂得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它把“课堂听讲-家里作业-家里复习-课堂考试”这种流程改变为“家里自学-课堂互动-课堂练习-课堂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当下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学生把家中学习到的知识带进课堂,在课堂上合作互动,实践练习,利用自学来的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再由老师指导、点拨。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给全体学生集体授课、集体讲解,而是针对不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但洋思中学是在课堂上学文本,“翻转课堂”是在家里看视频,它把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发挥了教育云平台的优势,必然会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预习效率低下的毛病。特别是几分钟的微课视频,短小精悍,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信息清晰,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在家里可以反复观看,直至完全弄懂弄清。

“翻转课堂”还有一个优势是在“线上”(Online),学生和老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互动,还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接受老师的指导。

“翻转课堂”微课视频还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长处,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必然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样的“翻转”,学习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然而,问题也来了。

其一,“翻转”条件具备吗?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必然给教育教学带来深深的变革,特别是教育云平台公共服务资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翻转课堂”,课前、课后都离不开高科技支撑。当然,随着国家教育均衡发展,广大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可以说每个教室都装备有基本的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但是,是否都能连上互联网,共同享用教育云平台资源呢?学生在家里自学,是否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都能上网呢?如果说手机普及了,不用电脑上网了,但学生有条件用手机上网吗?每个月多少流量、多少费用?又有几个学校能投入大量资金,为每一个学生装备一个电子书包呢?中国的国情和美国不一样,“翻转课堂”需要在家里看微课视频,需要在线上完成作业和测试,单拿襄阳市的学校来说,都具备“翻转”的条件了吗?老师们是否能做到时时刻刻与自己的学生线上交流呢?

其二,“翻转”能颠覆“教”与“学”吗?西汉戴圣《礼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学学半”,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特定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看看美国学生给可汗老师的留言:“我刚想放弃物理课,是你救了我”、“你简直就是数学上帝”……”。看看可汗老师的学院定位:“我希望我所成立的是一个独立的虚拟学校,所有人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来到这个平台,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不断前进。他们可以在这里得到反馈、评价和训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而老师更像是教练。”可汗学院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既无现场感,也无课堂感:教师讲课时学生不在现场,学生学习时教师不在现场,“教”和“学”完全是脱节的,可汗老师强调更多的是“虚拟”和“自学”。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一刀切,片面地强调“自学”,忽视课堂上教师满腔爱心面向全体学生“传道”、“授业”和“解惑”,削弱教师“教”的作用,是否顾及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呢?

其三,视频资源够用吗?“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关键词,可以说,没有“视频”就没有“翻转课堂”!可汗老师从2004年起陆续制作了2300多段视频辅导材料,内容从数学到越南战争,无所不包。有统计显示,已有5600万人次观看他的“教学录像”。典型案例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生妮科尔・尼西姆被三角几何学困住时,她没有去请教老师或同学,而是在YouTube网站上找了一段“可汗老师”讲解三角几何学的视频,反复看了几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整个过程既方便又快捷,而且没花她一分钱。可是美国也有人质疑:迈阿密大学教育学教授沃尔特・斯卡达认为,可汗老师的教学方式存在“过度简化”的缺陷,“他总是利用特定例子来解释概念,如果人们遇到其他例子时,可能会糊涂……这表面上看是个小问题,却可能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中国的学生,跋涉书山、遨游学海,考一个好高中、考一个好大学,六年下来,“刷”的试卷绝对有两层楼高,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还有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好全部功课需要多少微课视频?谁来做?有限的几个视频又能否适应知识和能力不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同的学生呢?这也是几年来,“翻转课堂”不能在中国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

其四,教学需要艺术吗?中国武术享誉世界,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青城派、华山派、崆峒派,或者古墓派……还有少林拳、武当拳、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八卦掌,或者九阴白骨爪……不管是艺术真实还是生活真实,各个武学派别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有自己的掌门人。教学也是如此,不然哪有“教育家”这个名词呢?从、梁启超、、、王国维、陶行知到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窦桂梅……,哪一个不是满腔热情、满怀爱心,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技艺精湛,哪一个不是妙语连珠,风格独特?在课堂上,他们有的深入浅出,条理清楚;有的论证严密,结构严谨;有的亲切自然,朴素无华;有的娓娓道来,循循诱导;有的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有的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有的信手拈来,春风化雨;他们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课堂上”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并表现出来,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给他们当学生是幸福的!但是,假如让他们面对机器,面对电脑、摄像机、录音机,而不是面对活生生的学生,不是面对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青春朝气的笑脸,他们还有这样的教学激情吗?还能成为教育家吗?“翻转课堂”,教师给机器讲课,机器给学生讲课,失去了传统课堂上精彩的导入、激情的讲读、巧妙的预设、机智的生成,学习变成了工厂传送零件的流水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不到教师的言传身教,怎样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道德和情操的逐渐升华?

第3篇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这是一种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二、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的修正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么,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做了哪些修正?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知识传授变成学习的促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实行班级授课制,在教室里为学生解惑释疑,当学生有疑问时,通过课堂教学或课后交流解决。而“翻转课堂”改变了这种模式,教师在课前把视频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在课外学习这些资料,课堂成了大家一起交流的场所。课堂上教师不再重复这些知识,而是在学生已经习得的基础上在课堂中作业,交流探讨其中的问题。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完全颠覆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二)从千人一面走向了个性化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谓千人一面。学生基础层次不同、心理素质不同。但是,教师都是以诠释教材为己任,学生以全盘“吃进”为满足。这种教学方法抛弃了作为教学中起主体作用的学生,扼杀了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探索的积极性,学生丧失了勤学好问的权力。而翻转课堂,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了课下,教育者可以利用wikis、blogs等技术工具高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

(三)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吸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如何教”,是一种“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以相同的问题聚集起来讲解或演示。教师在学生看完课前教学视频后,在学生基本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学生沟通、讲解,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吸收课堂内容,且能在解决学生的困惑时,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三、翻转课堂的积极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维模式,我们会发现翻转课堂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极大释放,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自,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教练,课堂成为了学生展示、报告学习成果的场所,成为了学生发表观点的乐园;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学生会自发形成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的课堂。山西省新绛中学以及国内其他学校的成功实验告诉我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一样可以落地生根。

四、翻转课堂带来的启示

“翻转课堂”的出场,无异于使传统教学“如沐新生”。那么,“翻转课堂”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一)从形式走向实质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永恒的战略主题,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追寻、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看到了很多是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因此,要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需要深层次思考的是如何从形式走向实质。

(二)学会大胆地放手

一直以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似乎存在着这样的错误想法,学生只要接触电脑、手机……就会上黄色网站、就会玩游戏,似乎导致学生不爱学习的根源是现代的移动工具。于是,变得谨小慎微,企图阻挠学生与新事物的接触,想方设法去束缚学生的行为、左右学生的思想。其实,技术是把“双刃剑”,只要我们正确地利用它,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翻转课堂也让我们看到,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了他们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教师,面对独立性强,善于接受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科技产品,学会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快乐的天地。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 翻转课堂 思变 坚守 微视频 预习案 生成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06-01

近年来,“翻转课堂“在世界各地以燎原之势席卷而来。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学习形态而言的。在翻转的模式下,学生课前先自学基于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的教学微视频,完成进阶作业。课堂上,师生一起共同完成作业,解决疑难,创造探究的学习形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模式,是自主性,互动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1 思变:翻转,彰显“生本”特色

被媒体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其优势除了表现在信息技术方面,更在于它“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翻转了教师的课堂中心地位,将教师由讲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领者。西南财经大学王远均教授认为,“翻转课堂”的核心不在于信息技术,而在课堂上师生的提问与互动;福建教育学院林藩教授提出,课堂变成“问学堂”,才真正实现了翻转。此次执教《阿里山纪行》,为了践行翻转课堂的“生本”理念,笔者采用了“问中学,学中问”的方式,结合信息技术,将“讲课堂”翻转为“问学堂”,在交互式的问中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笔者根据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原则设计了“预学案”,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视频(微课),把它作为课前作业,指导学生自主预学。学生在课前观看与“预习案”相配套的“微课”,进行大约20分钟的课前自主预学:(1)学生浏览学习目标:①学会赏析散文语言题目的解决策略。②学会赏析散文语言的角度。③感受优美的语言,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让学生明确要完成怎样的学习目标。(2)学生边观看视频边完成预学任务二――我的收获。视频一收获:赏析散文中的优美句子解决策略是什么?采用的答题格式是什么?视频二收获:①赏析散文语言的角度有哪些?②赏析句子的切入点应该从哪三方面入手?③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看哪三方面?(3)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三――“吾欲小试”。请你赏析下面的这句话:①秋天,他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②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4)学生思考并总结预学的内容,提出自己在预学过程中的疑难,并书写在任务四――我的疑难问题这一部分。整个预习案,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清楚,使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为课堂的生成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2 坚守:翻转,不改“语文”本色

对语文教学而言,不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翻转课堂,本质还是“语文”二字。语文教学历经一次次的革新,万变中蕴含不变的恒常之道,便是其语文本色。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教授认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翻转,让我们在课堂上腾出时间、空间,游刃有余地进行语文本色教学。因而,理想的翻转课堂,学科味多于技术味,语文味多于技术味。

朗读,是优秀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2011年版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师应树立起现代化、民族化的科学阅读理念,在农村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必须要让朗读焕发活力。本课教学设置三个板块为“读优美语句,赏阿里山如画风光”“读优美语句,感悟文中美好意境”“读优美语句,体味作者真挚情感”,以读贯穿教学全过程。第一板块“读优美语句,赏阿里山如画风光”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读全文,巧妙地利用学生课前所掌握的赏析语言的方法,整合了字、词、句、段、篇的初读。第二板块“读优美语句,感悟文中美好意境”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沉思中静读散文,以句串篇,感悟此文语句中所展示的美好意境。最后是“读优美语句,体味作者真挚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学问题及其解答尽情分享自己读此文的所感所想,在朗读与默读中不断地让学生以声传情并获取信息,催生思考。正因为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课堂翻转了,学生自读自悟出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情节中蕴含着的美好――景美,情美,人更美。读味十足的翻转,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还收获了阅读乐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第5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语文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37-02

2015年1月5日至11日,我校近50名教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专职教师资综合能力提升一期研修班培训学习。听了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朱桂平的"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讲座,"翻转课堂"这个名词,虽不是第一次听说,但其意义和价值却是初次领略,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又翻译为"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本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上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作业"为主的课下学习活动互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带给我强烈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1.中职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是否适用?实施"课堂翻转"对老师的要求是什么?

在听课中,我注意到:朱教授提到 "翻转课堂"时举的大多是大学工科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模式的例子,那么,在语文学科,尤其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是否适用?

我是教语文的,如果这么先进的理念不适合语文教学,那多可惜!在讲座中,朱教授展示了很多"翻转课堂"微视频,但没有语文的,可见,语文学科实施"翻转课堂"确实有难度。我想,朱教授肯定不是教语文的,所以他没有深究这个问题。站在朱教授的角度,确实可以理解,但对于语文老师就不一样了,自己的问题不能指望别的学科帮你解决,必须要找出原因,且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语文学科的特点跟别的学科不一样,《大纲》中对其它学科要学哪些知识点作了明确规定,而唯独对语文学科只作了模糊的能力要求,也就是说《大纲》也觉得语文确实很特殊。语文的特殊性,决定了给语文细化分解目标不容易。语文学科不能分割成具体的知识点,所以要在3至5分钟的微视频中完成语文的阅读、写作等知识点的教学,比其他学科就难。所以要想让语文学科也能用上"翻转课堂",这对一个语文老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具体来讲,就是:

1.1预备教学资源。资源包括微课和其他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材料。尽管微课在国内很火,但适用的微课并不多,尤其是适用于自己学生的微课不多,基本上要靠教师自己制作。加之教师本身对微课的理解还有一个过程,包括选点、设计和录制都需要逐步完善,因此录一节三五分钟的微课花几个小时也属正常,这是目前占用教师时间较多的一块工作。其他一些学习材料也与传统的教学资源不同,是提供给学生看并直接支撑学生学习过程的,因此往往需要教师对现存的资源进行加工和改造,才能变成适用于学生的资源。

1.2设计学习指导。"翻转课堂"的前置学习不是简单地看微课,教师若只提供几节微课给学生看,学生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习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设计出合理、有趣的任务,并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微课和其他资源),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同时达成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指导的设计是很多教师不擅长的,甚至可以说,很多教师还不会写学习指导,因为他们常常把给学生看的学习指导写成给教师看的教案。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很无趣,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许多教师所不擅长的。

1.3设计练习。"翻转课堂"中的练习不仅要完成传统练习的任务,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分析和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因此,练习的设计,需要更多的考虑和安排。例如选择题,每个备选项都应是学生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并且能反映出一定的认知偏差。只有这样的习题,教师拿到统计结果后,才能判断出哪些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出了错,这些错误又是由于怎样的认知偏差所导致的,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讨论的话题和流程,并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翻转课堂"学习?

国外"翻转课堂"的做法,基本上是学生在家观看微课和学习资源,但对中国的家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家里未必都有电脑,二是多数家长对孩子上网都持警惕态度。在我们中职学校中,学生大多是住宿生,学校还未实现公寓全网覆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差,在硬件设施和软实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存在三种操作方法,可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2.1"家校翻",即和国外的做法一样,学生在家看微课、做练习,到课堂上讨论。不同的是,教师把微课和学习资源发给家长,由家长放给孩子看。

2.2"校内翻",即前置学习和课堂讨论都在学校内完成,只不过分成两次课来做。第一次课在机房看微课和学习资源,第二次课回到教室进行讨论(这里说的两次课可以不连堂)。这是我们首推的做法,适用面较广。

2.3"课内翻",即前半节课看微课和做练习,后半节课讨论。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操作比较便利,教师自己就可以掌控。不过这种做法比较适用于有较好软硬件平台支撑的经验型教师。

第6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解读;对比;优势特点;误区;困难;挑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2-003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2.010

一、关于“翻转课堂”的解读

“翻转课堂”也称为“反转课堂”,是以“学生在家利用微课等视频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答疑解惑”的“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这些年层出不穷的教育教学模式中,为何“翻转课堂”一枝独秀,被大家所认同和接受。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其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以及应用技术革新去改变教育现状的努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今天的我们甚至可以坐在家里观看大洋彼岸老师讲课的视频,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不再单纯依赖老师去获取知识,老师更大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老师悄然从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了一个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人”,显然,这和我国师道尊严的文化背景不太符合。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最先应该做的是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也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二、“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与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应在家自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再来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因此课堂变成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场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进而获得个性化教育[1]。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 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知识的传授过程与基本的学习过程发生在课堂之外,知识的深化与理解运用发生在课堂内。

三、“翻转课堂”的优势和特点

1. 重建师生关系

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借助互联网使用精制的教学资源, 不再单一地依赖老师传授知识,并“重构”了师生关系,使得老师由以前课堂上的“演T”转变为课堂的“导演”,并对学习流程进行了重构。

2. 教学视频目的明确

绝大多数的视频只有几分钟,每个视频都针对特定的问题,有针对性。同时,视频的长度因为严格的控制,符合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的特征规律。 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视频,具有暂停、重播等功能,学生可以自己掌控学习进度。

3. 教学信息清晰明了

传统的讲课视频中包含元素太多, 如老师的影像、教室的物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下,多余事物很容易吸引走学生的注意力。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中,我们唯一能够看见的就是老师的一双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教学所需要的符号,内容不断地填满整个视频,并配合他讲解的画外音。这种方式像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坐在一张桌上,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呈现在一张纸上,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四、“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和实施误区

“翻转课堂”的实质其实是“重自学轻讲授”的,即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老师讲解为辅的学习模式,这是一种包含多种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囊括如“以生为本”“建构主义学习观”“问题教学法”等理念,其中最根本的在于“以生为本”的理念。

目前在我国开辟的“翻转课堂”试验区,有重庆市聚奎中学和广州珠海区第五中学,在传统教育方式占据大背景的情况下,新型的教育模式的兴起,必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这条路还任重而道远[2]。根据同行经验,“翻转课堂”一般有如下几个步骤:

1. 创建教学视频

首先,应掌握好一节课的重难点。其次,收集和视频创建,并以视频方式将重难点呈现出来,这方面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同时在制作视频的时候还要兼顾不同层次班级的差异,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层次。

2. 组织实施课堂活动

因“翻转课堂”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通过视频和网络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以后,课堂就需要更高质量内容和互动,这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应对课上的发散性和把控上。

五、“翻转课堂”区域性实施的困难和突破

“翻转课堂”的实质不仅改变了学生与老师的角色,转变教育教学模式以外,还在于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的沟通方法,可以让那些因病或者其他原因缺课的学生课程不会被落下,同时视频内容永久保存可随时查阅,使得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获得个性化教育。

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 学生在家自学看视频的效率如何把握,“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学活动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这对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主流的中国来说,可谓“颠倒”了。因此,也有不少观点认为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能力千差万别,老师又如何监督呢?学生做作业可以有书面显示,教师能够把握学习情况,而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看视频的效果又该如何把控呢?其实针对这个问题,在国外有许多的教育教学机构都在进行相应的研究,比较知名的“可汗学院”就专门开发了针对在线课程检测的一些软件,随着技术的革新这些问题都能够加以解决。

再者,大量的视频制作又尤其是制作精良又有针对性的视频,是非常考验教师的能力的,因此,针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老师务必开展相对应的培训课程。还有老师质疑这种课堂模式是不是降低了老师的作用。笔者认为,这种课堂模式,老师的作用不仅没有降低,反而重要性愈发明显,毕竟老师引领的讨论和带有解惑性质的课堂对话,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之下是解决学生自学遇到问题的有效途径。科学研究表明,只要刺激到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很强的。

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兴起都绝对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家校联合,家长、学生、老师都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确实也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尤其是又在中西部这些教育不发达的省、市、县区,要开展“翻转课堂”的难度可想而知。

目前“翻转课堂”的实施主要在于条件上有差异,有的地方实施困难不大,有的地区则无异于逆水行舟,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模式, 笔者认为首要的应该是形成一种学习文化。 让学生将每一天的学习任务内化为自己每天必须完成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把视频做得更有吸引力以及将课程变成有意义的活动[3]。

考虑我国的实际教育背景,中西部地区因为条件的限制,全面推行“翻转课堂”不太现实,笔者认为有成效的“翻转课堂”必定是为知识点掌握的效率而服务的,可以在知识传递的效度上下功夫,如笔者做了一份关于近三年化学高考的双向细目表,对高考考查的知识板块、知识点做了解读,利用手中的双向细目表将高考常考知识点进行归类,整合之后再借助“翻转课堂”模式将每一个常考知识点以微n方式进行解读,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有效率的实施方式必然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同行的注意。中西部地区实施“翻转课堂”的困难,本质上不在于条件上,而在于部分老师认为,如此多的时间花费在视频或者微课的制作上,稍显麻烦,效率亦不高,还不如自己讲。可若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高考考点有机结合起来,这便成了一劳永逸的事情了,当然任何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肯定都是为高考而服务的,只有抓住这个关键点,才有可能在西部地区大范围推行“翻转课堂”理念,关于这种课程的实施应该更多一些理性和务实的思考,而非为了热度而盲目跟上, 当然由于目前优质教学视频资源的欠缺,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其背后的“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才是最根本的。它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简单“翻转”,而是从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角度所推行的根本革新。 当然,这种变革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新定位教学角色、精制教学视频、重新建立有效的课堂对话模式才是思考“翻转课堂”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第7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课堂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卢强(1981—),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新技术应用研究。E-mail:。

“学生在家通过视频学习新知识,到学校消化巩固和融会贯通”的“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国内也有其他学者译为“颠倒课堂”或“反转教学”)逐渐风靡全球。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对翻转课堂的介绍、教学模式的探究等方面,还没有看到从实证的角度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的案例。为此,笔者于2012年秋对信阳师范学院开设的“非线性编辑”课程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期掌握有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方法与注意事项,促进课堂教学变革。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准备与实施

(一)教学准备

“非线性编辑”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影视技能培养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且偏重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的内容与“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摄像技术”等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视频剪切与镜头组接”、“视频合成”等内容均以前期的课程内容为基础。也就是说,“非线性编辑”课程表面上是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实践技能,实则是注重视频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相融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它不仅要传授概念、原理、规则等理论知识和程序性操作知识,同时还肩负着对“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如何将程序性操作知识与具体实践问题相结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原理、规则等解决具体问题”的隐性知识的授导,[1]这些知识难以通过传统的授受方式习得,必须经过一些特殊的方式(如讨论、情境任务、师徒传授等)生成。因此,我们利用“翻转课堂”对课程教学进行了革新。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考虑到“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实际要求,我们从教学视频和实践活动两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准备。

1. “翻转课堂”视频录制与准备

依据“非线性编辑”课程教材,结合前期基础课程教学,我们将课程内容分为“非线性编辑概述”,“素材采集、导入与管理”,“视频剪切与镜头组接”,“视频特效”, “视频动画”,“字幕掌握”,“视频合成”,“音频制作”等模块。同时,为了便于学生观看和对知识点进行充分讲解,又将各模块细化为“知识点组”,并针对“知识点组”进行课前教学视频录制,如在“素材采集、导入与管理”模块中,我们又将其细化为“模拟摄录一体机视频采集”、“数码摄录一体机视频采集”和“素材导入与管理”等三个“知识点组”,并针对各“知识点组”录制教学视频,这样不仅方便了视频录制工作,还减缩了单个视频的长度(单个视频长度控制在5~15分钟),使得单个视频针对性更强,便于学生观看。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不仅能够完全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可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录制多种版本的教学视频,[2]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当然,自制教学视频对教师的教学技术和时间提出了挑战。因此,为提供更为全面的视频材料,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还搜集、整理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备学生选择。

2. “翻转课堂”实践活动设计与任务

“非线性编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偏重实践性的课程,其课程教学只有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才能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为此,我们以“课程内容体系为中心,联系社会需要,联系生活,创设真实性实践任务”为原则,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具体设计中,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任务(如:本体类知识可以创设情景化实践活动任务;认知类知识可以创设真实性任务或面向真实世界、真实问题的假设性任务;现象类知识可以创设交流性、分享类或协作类任务[3]),并在难度上将它们分为知识巩固和技能拓展两类实践活动。其中,知识巩固类实践活动是针对视频讲解而设计的具体操作练习式的实践活动任务,是必做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或技能;技能拓展类实践活动是指具有一定挑战性或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能根据实践情境,综合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创造性地处理实际问题,是选做项目,此类任务主要是为了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升华。

(二)“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在借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克林顿戴尔(Clintondale)高中的翻转课堂实践和Robert Talbert研究的基础上,[4]结合“非线性编辑”课程特点和大学生学习特征,设计了包括“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讨论和课后升华”三个阶段的翻转课堂实施过程(见图1)。

1. 课前自学阶段

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5]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完成知识、技能等的接受、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知识点和操作技巧。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视频共享到网络硬盘,并在前一节课布置下一周应学习的视频内容以及实践活动任务。其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知识点或操作技巧,并通过完成技能巩固类实践活动任务来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如遇到问题,可以通过面对面交谈、网络交流(如QQ、飞信、微信等)等方式向教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来解决。最后,记录讨论之后遗留的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交流平台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讲解或组织讨论。

2. 课中内化阶段

翻转课堂中,课堂应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6]要使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必然需要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这里的课堂活动不是传统的“授受主义”的单一的教师讲授,也不是仅仅重视课堂教学表面“活跃”的教学活动,而是重视知识、技能与个体生命的深度拥抱,是师生在互动中内化技能、创生知识的过程。这必然要求教师能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习实际,合理谋划,精心组织,适时施引,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的场所。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的翻转教学中,我们根据课下收集、整理的问题的性质决定是组织“以实践活动任务为主线的探究式课堂”,还是“以问题研讨为主体的讨论式课堂”。如果问题是操作性的、过程性的或通过教师讲解即可解决的,则按照探究式课堂组织;如果教师所搜集的问题是争议性的、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教师通过5~10分钟的讲解很难说清楚,则组织讨论式课堂活动。

在探究式课堂中,首先教师对学生所遇到的操作性问题或疑难点进行讲解,演示操作过程。接着,向学生抛出具体的实践活动任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教师从旁观察学生的探究进度,并在适宜的时候进行指导或辅导,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防止探究流于形式、学习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探究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和自评(或由教师总结或反馈),即通过有指导的任务探究、成果展示、交流与自评,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组织讨论式课堂时,首先也是对问题的讲解。只是问题的性质不同,这里的问题不再是程序性或操作性的问题,而是理论知识的难点或有争议的问题。教师的讲解是对问题的概述与说明,之后教师抛出经过设计和加工的更具讨论性质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所讲解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争鸣。教师此时要注意引导好讨论方向,以免讨论偏离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则对讨论过程进行梳理与总结,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翻转课堂活动组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敏感地意识到多数学生的困惑,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并给予引导。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或假设,有些问题或假设教师可能从来没遇到过。因此,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又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7]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课堂讨论组织技巧和引导能力,从而有效地引领课堂讨论活动。这对一些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 课后升华阶段

通过课前自学、课中内化,学生基本已经理解并掌握了该章节的知识内容,然而它们仍然是孤立的、与现实相分离的、不具现实效用的惰性知识,[8]要把这些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习得操作技能,还要求能内化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无意识的“利器”。这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掌握怎样用、怎样用得更有效、更艺术。因为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是,更应在这些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并把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在众多的思想结构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并解决问题,[9]这不仅需要练习、反思,也需要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锻炼。因此,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每一“知识点组”设计了技能拓展类实践任务,在课堂活动后布置下去,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同时辅以反思活动,促使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与反思,促进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内化、拓展与升华。

二、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系统完整的教学效果评价包括对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进行具体评价,如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课程或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媒介手段的评价等。[10]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先使用视频自学,再组织课堂讨论或问题讲解,进行知识内化的”、将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进行翻转处理的新型教学形式,知识学习在课前通过视频自学完成,而课堂活动主要是为了知识的内化与深化。因此,翻转课堂教学评价重点理应放在改变或推动教学改革的内容上,如:教学媒介材料的优劣,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是否处理得当,教学形式是否普遍被学生接受,以及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等方面。为此,我们按照教学视频资源、课堂活动组织、交流与沟通和学习成效等四个维度设计并制作了“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同时对授课对象——2010级教育技术学班的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5份,回收65份,其中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98.5%;然后将获得的数据输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一)教学视频资源效果分析

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习得知识、操作技能。视频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课堂活动的组织,关系着后续学习活动的进行。也就是说,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习的视频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对“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视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视频资源的视觉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视频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且认为本课程的教学视频长度比较适中,便于观看。同时普遍认为教师能及时提供视频的重难点讲解手册,帮助学生学习。然而对教学视频的互动性评价较差,普遍认为该课程的教学视频没有有效实现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不利于学习动机的维持和学习的持续(相关数据见表1)。同时,对视频教学资源长度进行调查发现,1.5%的被调查者认为1分钟比较适合, 53.1%的认为5~10分钟比较合适,23.4%的认为2~5分钟比较合适,18.8%的认为10~20分钟比较合适,3.2%的认为需要大于20分钟。可见,视频教学资源长度最好控制在2~20分钟。当然,教学视频的长度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如果知识点组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可以适当延长视频长度,若相反可适当缩短长度。当问及何种形式的视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时,“讲解生动形象,条理清晰的”(60.3%)、“结构合理,有针对性的”(41.3%)最受欢迎,然后才考虑时间长度、画面质量、声音质量(本题项为复选题)。可见,教学视频是否具备吸引力的关键在于主讲教师对知识处理是否合理、有序,对知识结构分析是否清晰、明了,对知识内涵讲解是否深彻、有启发性。

注:表中各题的答案按照李克特五等级选项进行编制,表中数字从1到5代表了认同的五级,数字越大,表示被调查者越认同题目所陈述的内容。

(二)课堂活动效果分析

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知识传递的场所,而翻转课堂的课堂,是质疑问难、知识相遇、思想碰撞的场域,是对学习问题的探讨,是师生的互动交流。对课堂教学活动情况调研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讲解组织得较多,而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形式的课堂讨论组织得较少。因此,对课堂发言频率的自我评价相对较低,普遍认为自己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较少或几乎没有有价值的发言(以上内容的相关数据见表2),由此造成课堂活跃程度评价较差(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8.6%的学生认为比较活跃)。同时,数据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能仅仅归结为教师没能引起讨论(4.7%的学生认为教师能非常好地提出问题,激发讨论;34.4%的认为比较好;42.2%的认为一般;其余的认为比较不能或非常不能),同时还应考虑课堂讨论文化不足造成的影响,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害怕在课堂上,特别是在集体面前发言(一点也不害怕或比较不害怕的仅占25%),所以课堂的活跃程度也就不是特别好。因此,要组织好课堂讨论,不仅要求教师做好引导组织工作,还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营造讨论分享的氛围,培养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和习惯。

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不仅是课堂内化知识、深化理论的重要手段,还是贯通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升华等三个阶段的策略和工具,也是课堂组织的一种方式。因此,探究活动设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调查发现“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的探究活动组织得比较多(非常多17.2%,比较多50%,一般18.8%,其余的为比较少或非常少),难度比较适中(非常适中6.3%,比较适中70.3%,一般18.8%,其余的为不适中或非常不适中)。学生普遍认为针对性强(30.5%)、有创造性(30.5%)、自由发挥较强(29.3%)的探究型任务比较受欢迎,而“依葫芦画瓢”式的机械性操作(4.9%)普遍受到抵制。因此,要保障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必然要依据课程内容,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能发挥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探究任务。

(三)交流与沟通效果分析

“非线性编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且偏重实践性的课程,其知识、技能不免会具有较强的情境依赖性、内隐性等特征,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参与、体验以及实践之后的反思和共享等对知识习得的作用,[11]也就是知识在体验中生成、在反思中发展、在共享中增值。沟通、交流与分享不仅是解决疑问的方法,还是生成智慧、实现知识与技能融合的有效路径。调研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交流互动非常重要(53.1%的认为非常重要,42.2%的认为比较重要,认为一般及其以下的仅占4.7%),但课下通过面对面或网络手段(如QQ、飞信、微信等)进行交流的频率较低,与同学进行合作或协作探究的频率也较低,与教师的交流则更少(见表3)。可见,学生虽能意识到交流和沟通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却由于害羞或原有习惯而使实际学习过程中交流、合作较少。打破原有习惯,克服害羞心理,努力实现学习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达成群体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径。

(四)学习结果分析

站在教的立场上,预期的学习结果称为教学目标,而站在学的立场上,它被称为学习结果。无论从教的立场还是学的立场,在课程教学评价中,学习结果是指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总和,是评价一门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为有效确定翻转课堂的效果,我们从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学生自评方面,学生普遍认为比较好地(非常熟练的7.8%,比较熟练的42.2%,一般的40.6%,仅有9.4%的认为掌握的比较不熟练或几乎不会)掌握了非线性编辑技术,具备利用所学软件剪辑视频的能力。教师评价方面,我们依据历年该课程评价的方式——以“非线性编辑”课程作品评价量规为工具,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发现,与往届学生相比,学生对非线性编辑的技能并没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三、反思与审视

通过“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分析发现,翻转课堂并没有明显地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水平。分析其原因发现,我们虽在“形”上实施了翻转课堂,却没有做到“神”似。虽录制了视频,但互动性、交互性不尽如人意;虽组织了课堂讨论,但没能有效激发兴趣,激起讨论;虽进行了课堂探究活动,但操作性任务比重高,难以培养高级思维与技能;虽重视交流沟通,但由于氛围营造不足,造成沟通流于形式。若想从形似走向神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一)师生角色重定位:翻转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1. 教师角色重定位:实现翻转的“基”

传统的“教师—书本—课堂”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的讲授以及黑板粉笔的应用,系统地把书本知识传递或灌输给学生。[12]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者。而“视频—课堂—教师”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看成是具有较强能动性和具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教师则通过制作视频、组织课堂、课后辅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对教学的不同理解,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教师角色正经历着一次新的建构。

(1)教学视频的研发者与建构者

翻转课堂首先要求教师是教学视频的研发者与建构者。一个优秀的教学视频不仅可以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传递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保证学习的持续,还是翻转课堂进行的物质前提。因此,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能根据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自行设计、录制教学视频。不仅要求教师会录、能录,还要求录制的视频结构合理、条理清楚、声画清晰、互动性强、有吸引力。同时,要为视频提供引导性强、结构清晰的视频副本,供学生在观看视频前了解主要内容,促使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能集中精力在视频内容上,并帮助学生课后进行复习。总之,教学视频研发者与建构者的角色不仅对教师的视频录制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知识处理能力、知识讲解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教师工作的时间提出了挑战。

(2)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

如果说学生自行观看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前提与基础的话,那么互动交流则是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颠覆传统的授受主义教学方式的缘由。然而实践表明,翻转课堂仅仅为师生、生生提供更加充裕的互动时间是不够的,还应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主动加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使课堂在探索、讨论中成为质疑问难、交流思想、内化知识的场所。这些均要求教师从灌输、控制的角色中摆脱出来,改变过去以知识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情感需要,[13]创造性地设计好探究活动,组织好课堂探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对话、交流和合作中发展自我。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从“控制”、“对立”走向“交往”、“对话”。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对话者。教师通过对话,使自己融入课堂讨论,在讨论中发表观点,适时质疑,及时引导,使课堂真正成为激荡智慧、促进发展的场域。

(3)课后学习的辅导者

课前视频是课堂翻转的基础,课中探究讨论是课堂翻转的灵魂,课后探究则是知识深化、技能提升的过程。此时,教师不再是课前的研发者,也不再是课中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而变成学生课后探究活动的辅导者、促进者。教师逐渐隐退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帮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拉学生一把,帮助学生渡过难关;隐退为学生学习反思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后及时反思,记录所思,外化所思,促进知识升华。

2. 学生角色重定位:课堂翻转的“本”

“颠倒的教室”不是学生毫无组织的、自由的、随意的学习,[14]而是在精心设计的课堂探究活动或讨论活动引导下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即在课前能够自觉学习视频,课中能积极探究、参与讨论,课后能克服困难、深入探究、总结经验、升华知识。可见,翻转课堂是一个建构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这个课堂的主角,[15]学生只有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才能成为翻转课堂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提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达到教学最优化。

(二)精制课程教学视频: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石

观看课程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如果学生不能按时学习完课前教学视频,就没有办法参与下一环节的课堂活动,易使翻转课堂流于形式。因此,精心设计、录制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基石。反思课程教学实践,分析调查数据,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课程教学视频的质量。首先教学视频应精细设计且有针对性。所谓精细设计是指要合理细化课程的知识点,并形成涵盖所有知识点的“知识点组”体系。当然“知识点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其讲透彻、讲明了;太小易造成知识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所谓有针对性是指每个教学视频均要对应特定的“知识点组”,从而利于学生查找、观看与学习。这就要求在视频录制前,根据课程内容,细化课程知识,形成精细的课程“知识点组”体系。同时,针对各“知识点组”设计视频录制方案和视频讲解方案,并按设计精心录制视频。这均对教师处理课程知识内容的能力与教学视频设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针对单个“知识点组”设计并录制微视频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教学视频应力争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生动形象,有较强的互动性。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视频受到普遍的欢迎。视频做得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固然不难,然而要做到生动形象、互动性强却着实不易。必然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视频录制中,注意用语,巧用案例,以例言知。同时,视频不同于课堂教学,教师在视频录制时不能及时感知学生的疑问。因此,在视频录制中,可巧用等待技巧,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给予学生思维参与的机会,提高视频的互动性。“著名教师窦桂梅在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母亲的爱与忍’这一文章主题,向学生提问‘母亲忍住的还有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她的一句‘继续谈,我可不评价’,表现出了她耐心的等待和深切的期待。在等待和期待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能够体验到安全的气氛。在这样的安全感及成功的体验中,学生能够扬起自信的风帆,养成乐于尝试、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16]当然,等待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实现学生学习思维与教师思维的碰撞,增强了视频的互动性。最后,教学视频要画面清晰、音质良好、时间长度适中,从而使视频能看、易看。

(三)重建“对话”:翻转课堂教学组织的灵魂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最大的变化是知识传授在课下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来完成,而课堂成为师生对话、达成理解的场所。对话“不仅是教育交往的方式,而且也是教育情境。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为教育活动所吸引,他们共同参与、合作、投入和创造相互交往活动,因此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这种对话更多的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17]课堂只有成为师生对话、互动与交流的场所,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意义溪流”在教师、学生之间的流动,才能实现“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与共识”。[18]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堂活动组织中,应坚持“尊重彼此的观点,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言论、信仰和行动的自由,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等原则,重建课堂“对话”。[19]也就是说,首先应营造一个尊重、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其次,结合课前学习与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创设对话空间;最后要精心组织课堂对话活动,实现“意义溪流”的自由流动。同时,在组织课堂对话活动时,要避免简单的“独白型教学对话”,恰当使用“技术型教学对话”,力争做到“生命型教学对话”。[20]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碰撞、生命相遇的场域。

总之,翻转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简单翻转,而且是从尊重人、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进行师生角色重定位、精制课程教学视频、重建课堂对话是真正实现翻转课堂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11] 卢强. 基于e-Portfolio 高校实践性课程评价模式的重构[J].中国远程教育,2012,(5):46~50.

[2] [5] [1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 卢强. 课程学习活动设计重审:活动理论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12,(7):95~101.

[4] Robert Talbert.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DB/OL].[2013-01-20]. http:///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6] 胡弼成,陈小伟. 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2010,(8):49~52.

[7] [14] 王长江,李卫东. “颠倒的教室”:美国教育新景象[J].上海教育科研,2012,(8):54~59.

[8] 冯锐. 基于故事的深度学习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26~32.

[9] 何玲,黎加厚.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

[10] 宋彩萍,王江红.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28~31.

[12] 刘丽平.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J].电化教育研究,2012,(4):62~66.

[13] 俞红珍. 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师角色期待[J].中国教育学刊,2010,(1):82~84.

[16] 李如密,王冬黎. 课堂教学等待艺术探微[J].教育科学研究,2011,(8):46~49.

[17] 金生鈜. 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0.

[18] [英]戴维·伯姆. 论对话[M].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