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04:22
序论:在您撰写市场分析政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2010年消费品市场基本特点
2010年,在国家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战略和一系列刺激消费需求政策作用下,我国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热点消费品持续旺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与投资增长不协调的局面得到显著好转
2010年我国消费品市场呈现为少有的高位加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比上年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同比名义增速达到19.1%,从全年看,呈明显逐月小幅加快之势。家电下乡、汽车税收优惠等短期政策刺激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以及消费环境不断完善是促进当前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已明显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5%的长期趋势。消费需求持续稳定较快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对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表明我国新一轮扩大消费政策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消费与投资增速差距明显缩小,由2009年相差15.6个百分点缩小为5.4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GDP增长10.3%,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两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达在92%左右,其中,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推动逐渐趋向平衡,内需成为拉动我国本轮经济持续强劲复苏的重要主导力量。
(二)政策刺激效应较为明显,家电、汽车以及电子新产品等持续旺销
在“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和节能车补贴等政策推动下,我国家电、汽车以及电子新产品等持续旺销。2010年1―12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7718万台,实现销售额1732.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随着国家7月份出台节能车补贴标准以及北京等个别大城市酝酿和推出车辆购置措施,汽车消费更加活跃,全年汽车乘用车销量1375.78万辆,同比增长33.2%。此外,促进信息产品消费,数码、动漫、游戏、3G通信等电子新产品也成为消费突出新亮点。
(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速,旅游、文化消费不断升温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旅游、文化已经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特别是2010年在世博会的推动下,我国的旅游和文化消费持续升温。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测算,世博会将带来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旅游收入,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及相关产业拉动作用尤为明显,世博会期间周边各主要城市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呈现高位增长态势,同时也带动了公路、铁路、航空客运量、住宿和餐饮业等旅游相关产业20%以上的增长。
(四)积极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新的消费增长点正在形成
如扩大银行刷卡消费,鼓励和规范发展网上购物、电话购物、手机购物、电视购物等,以80、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消费群体已经成为新型消费模式的主力军。特别是银行刷卡消费、网络购物由于方便购物、价格透明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并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2011年消费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1年,外部环境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减速和贸易环境的恶化,我国出口很难继续保持目前的高增长。国内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和前两年相比将会明显收紧,投资增速也将面临进一步放慢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今年经济企稳回升进入良性增长轨道至关重要。虽然在国家扩大消费战略和居民收入增长带动下,消费仍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进入四季度以来,实际消费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从9月份增长15.3%回落至11月份的13.4%,回落了近2个百分点。全年实际消费增长14.8%,和上年相比,实际消费增速放慢2.1个百分点,表明消费需求开始出现减弱迹象。2011年,随着通胀压力增大、短期刺激政策效应递减及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消费增长面临形势不容乐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面临相当大的难度。
(一)扩大消费政策效应递减,农村消费有可能进一步放慢
近两年我国消费增长较快,尤其是家电、汽车等热点商品持续旺销,短期刺激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政策经过持续两年的实施,一方面效应开始明显递减,比如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补贴等政策已执行了两年,继续发挥作用,必需要有新品种和新的政策及制度创新跟进。另一方面,部分扩大消费政策已经到期,例如汽车以旧换新和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等到期,由于政策刺激力度减弱,相关消费将会受到明显影响,尤其是农村消费将会受到很大影响。2009年随着家电下乡等政策实施,农村消费增速明显加快,一度超过城市消费增速,但2010年尽管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但农村消费增速却再度趋缓,全年农村消费增长16.1%,城市消费增长18.8%,农村消费慢于城市消费2.7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差距出现拉大趋势。政策刺激力度减弱有可能使农村消费需求明显减弱。
(二)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同时降温,对整个消费市场将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未来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变数。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货币政策将会持续收紧,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提高以及房价高企等,今年住房消费将会明显降温。住房消费一旦降温,与商品房相关的商品如建材、装潢材料、家电、家具等销售均相应受到很大影响。汽车消费经过两年持续强劲增长,随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到期,北京等个别城市采取限购措施以及多数大中城市出现的道路拥堵、用车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将会明显放慢。住房汽车两大消费热点同时降温,必然会对整个消费市场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通胀压力明显增大,实际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减弱
今年通胀压力将比2010年明显加大,仅翘尾因素就将影响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个百分点。特别是近期我国出现的南冻北旱极端恶劣天气,有可能导致今年我国粮食出现减产,加之,国际市场粮价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国家逐步提高最低收购价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需求增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可能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同时,资源价格改革带来的水、电、油及燃气价格上涨及其影响也将在2011年进一步体现。美元加速贬值、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继续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增大。通胀压力增大、通胀预期上升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消费需求将会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中低消费群体的影响会更大,实际消费需求将会继续放缓。
(四)城镇居民增收难度较大,居民消费信心将会受到影响
从城镇居民收入来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3%,比2009年提高2.5个百分点,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收入仅增长7.8%,和2009年实际收入相比回落了2个百分点,今年城镇居民增收难度将会进一步增大。一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基本稳定在9%左右,如果国家不出台大的举措,如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城镇居民收入很难有大的提高。二是今年投资及整个经济增速将会比2010年有所放缓,经济景气回落将会影响企业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进而对职工收入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城镇居民是我国扩大消费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其收入增长放缓必然会对整个消费增长形成制约。从农民收入情况看,在国家多项政策作用下,2010年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11年,在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减,以及劳动力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农民收入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突破2010年增长水平有相当大的难度,农村需求有可能会明显减弱。
综上所述,近两年在国家扩大消费政策刺激下,居民消费需求得到一定程度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但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进一步扩大消费,如果没有收入分配改革等大的改革措施出台,期望通过消费增幅的明显提高,来弥补投资和出口增速的下滑,这是不现实的。因此,须继续保持促进消费政策的连续性,积极培育和扩大热点商品消费,特别是要加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制度上加快建立和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以确保今年消费及整个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三、进一步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稳定收入预期,提高消费信心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劳动力就业的高峰期,特别是结构性就业矛盾较为突出。在不断完善已出台就业政策的同时,要把高校毕业生、农村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和复员军人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这三类人员大多是80年代后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他们消费观念、消费意识超前,优先解决这部分人员就业,无疑将会提高即期消费能力。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完善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鼓励自谋就业。
(二)加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
一要确保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向劳动者倾斜,切实提高两个比重。建立最低工资年度调整机制。二要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积极推动农民工与城镇同类人员同工同酬。三要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快实施房产税试点,研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针对我国有可能面临的长期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建立健全对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机制。
(三)继续保持促进消费政策的连续性,积极培育和扩大热点商品消费
继续扩大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产品种类,并将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镇低收入家庭。同时,应将中型载货汽车和轻型客车纳入汽车下乡范围。继续减免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此外,针对近年来我国居民在国外奢侈品消费增长势头强劲情况,要尽快研究降低部分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关税税率,引导奢侈品消费回流和扩大奢侈品消费。《世界奢侈品协会官方2009―2010全球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在全球占有率达27.5%。国内消费者热衷于到在境外购买奢侈品,其原因主要是高关税导致的价格差异,消费税造成了同样奢侈品在中国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外的价格。适度扩大奢侈品消费有利于带动国内消费品增长。
(四)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身份转变
从长期来看,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进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的根本出路。因此,应加快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的制度安排,改革户籍制度,尽快解决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市民化问题,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改变其生活方式,这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增长空间。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公共支出力度,配套推进安居工程、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相关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使进城农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改变以往身份一变了之的做法。另一方面要在城镇化过程中让农民从土地的保值增值中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对农民的补偿标准。
(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房地产;房价;国民经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5-0040-03
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1.房地产开发,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的作用。房地产业是促进消费、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一个多功能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较其他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近几年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业以其投入产出周期短、投资额大、产业关联带动性强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消费热点和主导产业,房地产业活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和突出。
2.房地产开发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房地产业高关联性、带动性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开发能带动整个建筑业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的上游企业包括钢材、水泥等,同时房地产业是耗费能源和原材料较多的产业部门,整个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涉及到施工、建材、销售、交通运输、保险等诸多相关行业,房地产开发也有利于家装市场的兴旺和发展。最近几年与房地产相关的建筑投资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0%以上,房地产开发带动其关联产业的繁荣,从而拉动我国总需求的增长。
3.房地产开发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随着农村生产技术的提高,其剩余劳动力会逐渐增多,而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房地产业,由于其涉及的行业众多,加之本身就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房地产开发能吸纳大批劳动力就业,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所造成的社会压力。房地产业繁荣,就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民工,能带动大量农民工外出就业,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扩大社会就业的有效途径。
4.房地产开发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发展,农民很难依靠经营小块土地脱贫致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可以从总体上重组城乡结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城镇建设中的房地产开发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重组,同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就业渠道。[1]农村中剩余劳动力不断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使农业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差距。
5.房地产开发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中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如商业、货物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保险业以及社会服务业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房地产业能够为城市积累资金,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房地产业发展使城镇居民居住更加集中,更容易共享基础设施,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是提高城镇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
6.房地产开发吸引外资,促进对外开放[2]。中国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加上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和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中国成为外资竞相流入的地区,近几年外资在中国规模越来越大。房地产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工业化标准房、高新技术智能化办公用房的建设,从而带动交通运输等配套设施的改善,为吸引外资,促进对外开放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资在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房价过度上涨导致的问题
1.投机程度急剧增加,房地产泡沫进一步放大。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性质,住房也不例外。住房的使用价值是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价值规律,住房价格应围绕其固有价值上下波动。而住房的交换价值则意味着住房具有投资性质,可作为资产而带来利润。不仅如此,在一定条件下,由于一方面人们投资住房时,其回报不仅有房租,还有房价上涨的收益;另一方面,人们购房的机会成本通常是按照存款利率而不是贷款利率来计算的。这两个因素造成,只要人们对房价有上涨预期,或房租高于长期存款利息,就助长更多炒房者进入市场,为“卖”而“买”的投机性需求就会产生。
很多较早进入房地产的投资者获取高额利润后,引起其他投资者的关注,意识到投资在房地产的收益远远大于投资其他行业所带来的收益,于是他们纷纷进入这一暴利行业,投机程度急剧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房价高速上涨时期,富人和投机者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资金较之前流入房地产行业增加,资金充裕程度不断上升,“到位资金/投资总额”值一直呈上升趋势,造成了房价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上涨。当房价有上涨趋势时,富人和投机者对房价的上涨预期,使得他们对房地产投机需求不断增加。
市场投机行为引起的资产价格脱离其固有价值的上涨就是泡沫。从泡沫的定义中看出,过度投机而导致的房价飞涨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原因。房地产投机会产生大量的投机需求,需求的增加造成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繁荣,从而引起进一步涨价的预期,由此形成一个自我强化作用的正反馈过程,最终形成房地产泡沫。凡是从投资或产业角度看待住房问题的,必然强调住房的交换价值,通过投资来获取高额利润。如果房价持续走高,其结果是?熏由于投资、投机与炒作的作用,商品住房的价格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民众被隔离在住房市场之外。不仅如此,由于过度投机,住房价格的“泡沫”越积越大,为经济发展埋下了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因为靠房价上涨?穴非理性炒作?雪支撑的房地产需求增长不可能长期持续,购买力的瓶颈迟早会到来,这样一个难以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势必然会导致泡沫的破裂,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国家社会的安定。[3]
2.中低收入者无力购房,房地产市场更加偏离真实需求。房价过快上涨,特别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等城市中低收入者带来巨大压力,当房价增长速度高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时,必然造成中低收入者无力进入住房市场。按照国际标准,衡量房价合理性的指标是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年平均上市房价与居民家庭年平均收入之比。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合理的住房价格”的“房价收入比”应该为3~6倍,按世界银行专家的说法为4~6倍。就目前已经公开的信息显示,中国的房价收入比超过7.8倍,许多大城市房价收入比持续在10倍以上。该指标显示,当前中国房价明显偏高。[4]据报道,深圳、上海、北京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30倍,就连西部省会城市以及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也高出国际标准2倍以上,中国房价畸高。过高的房价已经把80%以上的城镇普通居民推出了商品房市场之外,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更加背离了房地产真实的需求,房地产市场缺乏有效需求的支撑。房价关系到广大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在中国的国情下?熏住房发展应当优先强调其民生性质,即满足大多数人的住房需要。
3.房价上涨过快,加剧地区之间和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已经相当严重,而房价大幅增长,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房价增长过快,意味着财富以货币和固定资产的形式向经济发达的地区集聚。现在住房已成为当今最大的社会分化器,借助于住房的价格机制,社会财富以惊人的速度向少数高收入者特别是投机购房者和房地产商手中集聚,住房需求不仅是消费需求也可以是投资需求,他们把房地产更多作为一种投机手段,不断获取高额利润,变得越来越富有;而大部分居民、经营者的收入和财富则变相缩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的增长赶不上房价的增长,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下降,许多人被排斥在住房市场之外,只能依靠租房来维持生活。
4.国民经济比例失衡,破坏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利润过高,是吸引投机者蜂拥投机的根本原因。据专业人士透露,中国投资房地产的利润大大高于国际平均利润率,也高于发达国家。国际上房地产的平均利润率基本为6~8%,有些国家只有2%,但国内平均利润率在20~25%,大大高于国际和国内一般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专家认为,用1元钱的自有资金赚取80多元的利润,中国房地产行业显然已成为暴利行业。[5]由于房地产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从事其他行业的企业,看到房地产业的巨大利润空间,它们认为投资几个亿在本行业赚的钱还不如投资几千万在房地产行业赚得多,于是把应该投资在本行业的资金转而投入到房地产,使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业。这就使国民经济各行业比例失衡,打乱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例如著名的水利水电企业葛洲坝集团,看到房地产行业的巨大利润空间时,它们也向房地产行业进军,于1997年9月11日投资创办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这是典型的水利水电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事例。再如一向以家电业为主打、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一的海尔公司于2002年4月成立海尔地产,它是海尔旗下专业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和经营的全资法人企业。由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利润率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这就导致许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尽管在房地产专业、经验、人才、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缺陷,它们也纷纷进入房地产领域。这就打乱了国民经济各行业比例,不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具有一方面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另一方面又有买涨不买跌的双重特性。当房价上涨时,住房真实居住需求的减少被投机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所抵消,总需求是增加的,造成房地产市场背离人们真实需求的虚假繁荣。又由于开发商永远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当房价上涨时,即使房地产市场已经饱和,他们仍然向房地产市场大举进军,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比例进一步失衡。中国出现的房地产业中的投机行为以及相关产业的过热现象,就导致相应的钢铁、建材、水泥行业需求急剧增加,其它行业资源进一步向房地产行业流动,从而打乱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链条。
三、优化房地产市场的对策
1.改善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针对房地产市场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而高档住宅供过于求,商品供给结构严重失衡的结构性矛盾,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通过调控项目和土地供应,安排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搞好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政府应增加低价位住房供应并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政府在住房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在降低经济适用房价格的基础上,将经济适用房卖给真正需要补助的低收入者,对一些连经济适用房也买不起的无房者,政府应提供廉租房并采取额外补助等办法。[6]
2.加强银行监管,完善金融体制。当前我国银行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应对银行信贷加强严格审核和控制,降低信贷风险。在调控信贷过程中,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贷款发放条件,将贷款投向经营规范、信用等级较高的开发企业,降低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度,同时强化和规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此外,中央银行应通过利率手段、信贷窗口等政策工具,对银行贷款的流向进行监督,防止银行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市场,从而形成新的不良资产。[7]我国银行业是在金融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涉足房地产信贷业务,在外部环境和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国的银行业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提高自身抵御金融风险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信用制度、抵押贷款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样才有利于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8]
3.提高进入门槛,扩大企业规模。政府适度提高进入门槛,可以有效控制过多企业蜂拥而至。房地产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实力才能进入。政府可以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设立和最低注册资本额等准入条件;加强建筑质量审核,加大对资本实力小、开发业绩差、违法违规经营企业的惩罚力度;鼓励企业间以合作联合等方式来提高进入壁垒,扩大企业规模,从而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4.激活住房二级市场,加强增量市场的有益补充。国际公认的新商品房与二手房交易量的合理比例为1?押1,按照这一比例,目前我国各地住房二级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二级市场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积极培育二手房市场,建立引导住房合理消费的长效机制,实现住房的最大限度利用。放开搞活住房二级市场,使之成为一级市场即商品房增量市场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居民以旧换新、以小换大,促进一级市场的联动发展,有助于遏制不断上涨的房价,也是我国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5.强化土地资源管理,规范土地市场。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规范管理力度,把好土地源头关,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政府对土地市场进行适当干预,保护耕地,减少浪费,保障土地使用结构的合理性,控制房地产行业过热发展的源头;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杜绝乱圈地和土地闲置现象,将土地供应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土地投机行为,保障普通住宅用地供给;完善土地招投标制度,在投标时不仅要考虑投标价格,还要考察开发商的资质、信誉和业绩水平;对违规违纪者应给予严厉的制裁,以保障土地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四、房价过快上涨的启示
1.任何行业价格过快上涨,都潜伏着严重危机。如果土地、房地产、股票等价格过快上涨,尤其当它们的价格增长速度大大超过银行长期储蓄利息时,则该行业的投机性会加大,同时泡沫会吹得越大,这就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当经济增速放缓之后,土地、房地产、股票这类产品价格跌得更快,拥有房地产、股票的投资者就会迅速进行抛售,于是泡沫就会迅速破灭,抵押的房地产、股票就不值钱,银行危机就会出现。[9]所以说,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某一行业的价格过快上涨,都潜伏着严重的危机,也背离了国民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
2.着力解决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穷人和富人、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小城市人口和大城市人口、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普通工薪阶层和高薪阶层收入差距的客观存在,高收入阶层把房地产作为一种投机手段,低收入阶层对住房的强烈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就会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产生两极分化,出现社会不能容忍的伦理道德问题。严重的两极分化,会进一步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均,分配不均导致总需求减少,投资和就业也跟着相应减少,从而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3.对高额利润行业加强调控。当某一行业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时,其他行业人员、资本就会纷纷进入这一高额利润行业。房地产行业有超额利润时,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自然会加入房地产行业来分享超额利润。房地产的关联产业数量巨大,它的持续过热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如钢铁、电力、煤炭、运输、能源等一系列产品的价格快速上涨,这就很容易使经济出现泡沫化和失衡。这种泡沫不断涨大,就像吹肥皂泡一样,任其变大,泡沫最后必定会破灭,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终结,掉头向下,就会引发整个经济的衰退。诸如房地产的俏销产业及商品都有可能引得消费者越涨越买,从而使得厂商越涨越产,由此导致投机及经济泡沫。政府应运用税收、金融等工具,降低诸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率。
4.加强信息统计工作。在房地产行业交易过程中,投机者采取种种手法恶意炒作,联手操纵市场。而一般的购房者,不能获取充分的信息,他们之间就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保护购房者的利益,政府应加强对房地产行业及其他行业信息搜寻和统计工作,信息来源渠道应多样化,对捕捉到的信息应进行筛选和分析,以防产生信息失真。在住房交易过程中,政府利用掌握的信息,加强市场监测和引导,建立市场分析制度,及时市场信息,加大市场信号显示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组织协调。政府要不断完善房地产及其他行业的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其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市场信息,引导房地产及其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严格监视投机行为。由于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经济主体追逐经济利益基础上的,这种利益追逐在使经济具有巨大活力的同时,又使其具有巨大的投机性。严格监视投机行为仍是宏观调控的一项特殊任务。一是谨防过度投机导致经济结构严重畸形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在市场经济中,某个时期必然会有一定的产业热点,这种产业热点既有较好的市场,又有较高的利润回报,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情况,如房地产、轿车等产业。但若对于这些热点产业不加干预,追捧过度以至出现过度投机,就会把经济引向泡沫化的境地。二是谨防过度投机使财富向极少数人过度集中并引发社会动荡。因为一方面市场经济具有高效率的天然优点;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具有引起收入差距拉大的天然不足。而过度投机的结果,必然是极少数人暴富,绝大多数人受损。如果收入差距过大,就有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又要抑制个别行业的过度投机行为,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10]一个正常、成熟的市场应该是理性的、只包含较少投机成分的市场。
参考文献:
[1]邱清华,邓绍云,邱义.小城镇建设中房地产开发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J].孝感学院学报,2008,(6).
[2][6]韩健.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2004,(3).
[3][5]刘方乐.浅议房地产“泡沫”及对策[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12).
[4]曾旗,袁雯.基于供求理论的我国房地产发展态势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7,(7).
[7]徐亚洲,陈崇.我国房价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产业经济,2008,(2).
[8]谢莲.关于我国房地产泡沫现象的初步分析[J].产业经济,2005,(8).
【关键词】医疗机构 政策 市场分析 临床治疗
过去12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近12.3倍。目前,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其中2013年全年销售规模达到2120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比上一年度增长21.19%。而医药市场总规模为10372亿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到医药总市场的20%,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另外,医疗领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生产企业14928家;第二是企业规模小,2012年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总产值为1800亿元,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出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中国医械产业呈现“多、小、高、弱”的特点:第一是生产企业多,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平均每个企业产值约1200万元;第三是产品集中度高,医疗器械产品种类3500多种,平均每种产品十多个注册证。
从企业效益来看,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不管在生产还是在销售领域,集中度都比较低。2013年上半年22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收入仅为100亿元,仅占到行业总规模的5%左右。而在医疗器械零售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企业,在国内销售医疗器械的主要渠道是药店及专业的医疗器械公司。
国家的政策法规
2013年7月17日,四部委出台“医疗器械专项扶持”政策,提出医疗器械类专项是今年新实施的扶持重点,其中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器械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医疗设备等。其中,2013年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发展专项将聚焦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而我公司的产品应用纤维算法模拟脑白质,其所成影像的分辨率较传统模型有显著提升,模型边缘自然完整。
2007年模拟预测将要以综合模拟预测结果为主要参考对象。通过对去年的总结,2007年预测内容将进行适当的调整。今年除了对上证综指、上证田、沪深300三指数进行趋势预测之外,还在预测这些指数的同时从指数预测信息中寻找2007年可能成为投资热点的板块,再从可能成为热点投资板块中选择具体投资对象进行模拟预测。往年都是只预测指数不预测个股,今年同步进行为了使今年的预测更具有实用性。
我们从指数模拟预测结果可清楚地看到,沪深300指数综合预测趋势则与上述其他指数趋势相反是向上变化的,部分分解预测趋势与综合预测趋势呈反向变化。根据上述三指数的预测,2007年再次出现了与2006年一样指数变化相互矛盾的现象。从上证50指数和上证综指的综合预测趋势分析,从两者变化趋势一致的现象看,可以说今年市场走势即使不会大幅下跌也不会太乐观呈现出一种弱势震荡的格局。根据预测,像2006年这种单边上涨的赚钱效应今年将不复存在,随之出现的趋势则是震荡向下,这一点特别是在2007年的一季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此对深沪300指数趋势与其它指数变化相反的现象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1.股指期货2007年将在期交所正式交易,股指期货的标的物现已确定是深沪300指数。股指期货作为2007年金融创新的第―个交易新品种,预测深沪加指数趋势上涨可以认为来年股指期货这一新品种也许会有一个较好的表现。2.根据市场的一般变化规律,期指变化与标的物市场变化应为同向变化,这样与前面所说指数下行变化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如果假设数下行而期指上行这一现象成立,那么市场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是否有如下可能。深沪300指数成分股是由上海和深圳两市场部分股票所构成的,上证50成分股也是深沪300指数成分股的一部分,通过期指的变化2007年是否会出现深强沪弱的格局。关于这一点有待于专业研究人员作进―步的研究和论证。
根据今年证券市场的预测结果,从中发现2007年有两个行业比较看好。一个是煤炭行业,另一个就是房地产行业,其中更看好的行业是煤炭行业。如:601666平煤天安(见左图)。
以上是我对2007年上海证券市场变化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对广大的散户投资者在2007年的投资过程中有一点帮助就深感欣慰。
2月上海证券市场趋势预测
趋势分析
2月模拟预测趋势图显示,2月份上海证券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出逃资金迹象,由于市场是在出逃资金所以市场表现形式是窄幅震荡向下的趋势。简单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因素分析,天时:市场目前正处在市场上升以来的最高端,特别是指数权重股更是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地利:市场中的主力机构证券公司包括基金管理公司,2月份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高位出逃资金的操作思路;人和:市场主力和基金管理公司对市场的变化形成了统一的共识,以少进多出为主。因此,基于以上三点2月份上海市场将是一震荡偏弱的走势,市场在走弱的过程中虽然会有一些反复,但是这些反复是以出逃的资金震荡市场,并没有增量资金进场,其目的就是利用市场震荡更好地出逃资金。市场出逃资金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不过2月份市场的表现特征是以出逃资金震荡市场。出逃资金这一点务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月份的模拟趋势图,他只说明市场可能出现的趋势,它并不是市场真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有时与市场变化是相同的,有时则是相反的,但是市场的变化趋势有强弱之分但变化特征是不会变化的。2月份模拟趋势图:
看盘知识
随机指标KDJ
KDJ全名为随机指标(Stochastics),由美国的乔治・莱恩(Gecrge Lane)博士所创,其综合动量观念,强弱指标及移动平均线的优点,也是欧美证券期货市场常用的―种技术分析工具。
随机指标融合了移动平均线的思想,对买卖信号的判断更加准确,它是波动于0~100之间的超买超卖指标,由K、D、J三条曲线组成,在设计中综合了动量指标,强弱指数和移动平均线的一些优点,在计算过程中主要研究高低价位与收盘价的关系,即通过计算当日或最近数日的最高价、最低价及收盘价等价格波动的真实波幅,充分考虑了价格波动的随机振幅和中短期波动的测算,使其短期测市功能比移动平均线更准确有效,在市场短期超买超卖方面,又比相对强弱指标RSI敏感。KDJ是一个随机波动的概念,反映了价格走势的强弱和波段的趋势,对于把握中短期的行情走势十分敏感。
MACD平滑异同平均线
【关键词】票据市场 温州 承兑汇票贴现 套利空间
一、绪论
票据在中国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但是真正发展起来,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虽然票据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却相当惊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票据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推动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票据市场对于银行风险的防范,对于企业融资渠道的扩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十年代以来,温州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走在市场化改革的前列,摸索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路,被称为“温州模式”。温州是全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在近期出台的金融政策中,有很多政策都直接面向温州。自2010年以来,国家货币政策持续收紧,本来可以向银行借贷资金的温州地区的中小企业借贷无门,只好求助于民间资本。但是,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民间资本当中竟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以银行承兑汇票的形式存在的,这些承兑汇票成为此次民间借贷危局背后的一个重要推手。在当前这个货币紧缩周期中,国家采取的政策是大力压缩银行票据贴现规模,导致很多企业虽手握大量承兑汇票,却无法及时贴现,只能通过地下票据市场进行转手和贴现。这样一来,大量的金融资金在金融机构“体外”循环,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揭开这个承兑汇票迷局的“神秘面纱”,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二、我国票据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并逐渐形成一定规模。1988年至1997年十年间,我国商业票据市场一共发行了1125亿元,从90年代中期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二级市场也只是雏形初现。直到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了《短期融资券的管理办法》和配套的相关文件。自此,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又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法律法规得到完善,发行量大幅上升。具体来说,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如下:
(一)区域性票据市场逐渐形成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票据市场发展逐步呈现出区域性特征。许多如上海、南京、重庆、天津、沈阳等金融机构大量集中、市场化程度高的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了具有规模的区域性票据市场,为企业和银行带来了活力。
(二)票据贴现利率的市场化滋生了票据贴现收益率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套利机会
2008年至2010年三年内,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先实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后根据经济走向转而实行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这两次大的政策调整,给中国票据市场带来了巨大影响,票据的贴现利率呈现震荡趋势。从2010年开始,金融机构转贴现买入报价一直处于攀升状态,如图1所示。“中国票据网”报价信息显示,2011年9月份部分金融机构转贴现买入报价一度超过13%。一方面,在票据贴现利率大幅低于贷款利率的情况下,企业选择签发票据致使银行承兑汇票数额大量增长,这会导致融资性票据的产生;另一方面,在贴现利率大幅高于贷款利率情况下,大量中小型企业借贷无门,只能求助于承兑汇票市场,而过高的贴现利率会使票据市场滋生投机机会,产生套利可能性。综上两种方式都将为影子银行提供套利机会。
(三)商业承兑汇票市场信用、融资功能存在缺陷
由下表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汇票承兑业务不良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然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三、温州地下票据市场分析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为具有代表性的实业性城市。根据最新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其中地下票据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承兑汇票融资余额更是快速上升。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33万亿元,达到历史峰值。温州当地的银行承兑汇票的传统结算支付功能已经被大幅弱化,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一)承兑汇票地下贴现市场异常活跃
一般而言,企业取得承兑汇票,持有到期后可以到当地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兑换成现金,然后就可以投入到日常生产经营中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截止到2011年11月,温州地区银行的票据贴现余额仅占票据余额的20%左右,庞大的地下贴现市场占据了大部分的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大大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票据总余额与贴现余额基本呈同步变动关系,但是贴现余额仅占票据总余额的一小部分,而其余的大半部分要么是未到期,要么就都被地下贴现市场收入囊中。如果分析一下正规银行等金融机构承兑汇票贴现的特点,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
正规银行等金融机构承兑汇票时,通常有一下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贴现对象少;其次是审批严格,手续繁琐;最后是贴现率高,这使得企业不得不损失一部分利益。而温州地下汇票贴现市场的贴现,相比而言就显得极具吸引力。首先,这种贴现形式主义面对的客户就是中小企业,这无疑是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次贴现的手续简单,甚至不需要背书。最后,地下承兑汇票市场的贴现率较低,与正规渠道的贴现率存在较大价差,让持有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地下贴现市场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吸引了一大批中小企业汇票持有者,迅速成为温州金融市场的一道暗流。
这种特殊的市场变异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民间票据交易的人,他们低价获取票据之后,一般会持有到期后去银行兑付,从中赚取差价。在2011年9月份,票据贴现利率一度达到13%。
(二)票据贴现市场中套利机会的出现与利用
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才能变现,持票人急着用钱只能贴现或以低于票面金额的资金卖出票据,这其中就存在着一定的利差,部分别有用心的企业主用低于票面金额的资金买进银行承兑汇票,然后用买进的银行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支付其债务,不需生产经营即可获利,且获利较大,银行承兑汇票成了其以钱生钱的“机器”。
市场中还存在着一种专门收取承兑汇票的收票人,他们的贴现利率低于银行直接贴现利率,但是高于转贴现利率,这样一方面收票人可以吸引更多的持票人通过此渠道贴现,另一方面这些专门的机构可以迅速出手,时间短、频率高、收益大。
实际上,温州民间票据市场仅仅是民间票据市场的一隅。其背后隐藏着由票商、中间人、中介公司、银行类金融机构串联起来的一个庞杂的跨地域地下票据市场。基本的操作手法是:收票人向潜在的具有贴现需求的持票人报价,双方经过初步协商,由收票人将价格报给贴现机构,如果贴现机构发现贴现后进行转贴现能够获利,那么就立刻完成交易。
(三)温州地下票据市场对正规金融的挤压效应
温州90%以上的票据带有很强的融资目的,大部分票据并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在银行没有办法满足其贴现需求时,便只能转入地下票据贴现市场。而地下票据市场看似高效快捷的利益获得方式,使得大量民间资本被吸引进来。这样一来,正规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的资金就变少了。
另外,地下票据市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银行直接贴现利率,加之部分国有大银行在贴现时对持票人的材料要求比较严格,使得持票人更加青睐地下票据市场。
四、总结及建议
通过上文对温州地区票据市场的简要分析,不难发现,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正面临着极为艰难的资金困境。而这种困境也滋生出了承兑汇票市场的急剧膨胀和变异,这种连环锁式的资金运作手段,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系统风险。一旦这种不以真实贸易背景作基础的汇票泡沫破裂,将无疑给温州乃至整个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危害。这种情况下,政府亟须完善监管机制,把影子银行纳入整体性监管框架,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严格要求金融机构合规开展票据业务,以制度创新促进票据业务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波斯坦.剑桥欧洲经济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巴蜀松.发展票据市场若干问题研究.财会月刊,2005,(05).
[3]巴蜀松.从金融结构角度看票据市场风险及其监管[J].中国审计,2004,(06).
[4]陈建宇.对我国票据制度的几点思考.浙江金融,2005,(10).
[5]陈丽英.对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成因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01).
关键词:货币政策;股票市场;VAR 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077-02
引言
M.Friedman(1988)在其研究中指出,股票价格影响货币需求的途径和机制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和替代效应。很多经济学家都利用该结论,对现代经济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本文拟利用现代计量模型和实证方法,包括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对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联进行分析,并对结论作出相应的解释,希望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际经济活动有所裨益。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1.变量选取。货币供应量一直是众多经济学家用来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本文也将货币供应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主要变量纳入本研究体系,对股票价格指数采用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的收盘指数为基准。
根据相关的文献定义,当前中国的货币供应体系为如下:
M0 = 流通中现金(Currency in Circulation)
M1 = M0 +活期存款(Current Deposit)
M2 = M1 + 亚货币(Quasi-Money)
2.样本数据的选取。为了更好反映股票市场与货币供应量的短期与长期关系,本文选取了 2000 年 1 月至2012年 1 月上海综合指数(以下简称上证综指)和深圳成分指数(以下简称深证成指)的月收盘指数资料;在货币供应量方面,为了反映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我们分别选择了同时期的流通中现金(简称 M0)、活期存款(Current Deposit)、亚货币(Quasi-Money)、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分别记为 M0、CD、QM、SZ、SC。
3.数据的处理。从 1994 年 9 月起,中国开始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之后又经历了数次的调整。为了减少数据处理方面的误差,本文对数据采用 X-12 季节性调整法,由方程自动确定季节滤波和趋势滤波,从而得到经过季节处理的数据。对所有时间序列则通过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干扰,同时可以降低数据的数量级。
二、货币供应量与沪深股指的相关性分析
1.选择滞后的阶数与协整检验。根据实践经验,LR、FPE、AIC 三个检验标准一般多定阶为滞后 4 期,因此,建立 3 阶的 VAR 是比较合理的,即 VAR(3)。
下面进行协整检验,检验各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5%的显著水平下,协整关系为零的假设和至多有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被拒绝,即接受至多存在两个协整关系的假设,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结果在 5%的显著水平下接受协整关系为零的假设,但在 10%的显著水平下却拒绝协整关系为零和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这样一来,我们便难以确定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协整的定义来进一步确定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其残差为平稳序列,于是我们接受该假设即五个变量之间存在至多两个协整关系的。
2.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指数的长期影响。在这里本文仅讨论存在一种协整关系的情况即包含全部变量的总体的方程。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方程,它所描述的是关于股指指数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正规化长期关系:
LNSZ=0.94*LNSC-3.31*LNM0-3.23*LNQM+0.48*LNCD+0.06@TREND
@TREND(99M02)表示的是模型估计过程所中生成的趋势项,而该模型整体标准误差较小,比较理想。
由此可见,深圳成指对上证综指能产生的影响比较显著,长期来看,流通现金和准货币对沪深股市有着一定的约束力,而活期存款则对沪深股指有着微弱但积极的影响。趋势项的系数表明时间趋势对于沪深股市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影响不太显著。协整方程显示中国股票市场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反向作用,特别是流通现金的增量会抑制股票市场的增长,同时,如果股票价的上涨、股票市场交易额的上升会降低货币流动性(M1/M2)。
3.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指数的短期影响。股价指数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短期的相互关系则可以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在 Eviews 5.0 中选择协整关系为 1,包含截距项,包含趋势项。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LNSZ、LNSC、LNM0、LNCD、LNQM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此前提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只有以 D(LNSZ)、D(LNSC)为因变量的两个方程比较显著,如下:通过观察 D(LNSZ)方程的系数矩阵的各个 t 估计值发现 D(LNSZ)-2))、D(LNM0)-3))、D(LNQM(-2))、D(LNQM(-3))、D(LNCD(-1))、D(LNCD(-2))、常数项的回归系数都因为|t|
4.G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基于上面的 VEC 模型,我们可以分别对货币政策变量和股票市场变量执行格兰杰因果检验,通常只有在变量序列的单整阶数相同的情况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才能是确定有效的。结果表明,在 1%的显著水平下,活期存款M0是流通现金CD的格兰杰原因。在 5%的显著水平下,深圳成指SC是导致流通现金M0和活期存款CD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上证综指是深圳成指的格兰杰原因。在 10%的显著水平上,准货币是引起活期存款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可见,深圳成指与上证综指互为彼此的格兰杰原因,沪深股市互相对彼此有影响。活期存款能为流通现金的变动做出解释,说明活期存款仍是影响流通现金的主要途径之一。在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验证了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之后,我们可以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各个变量之间具体的影响过程和程度大小,由此更深一步地了解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信息传导机制。
5.方差分解及结果分析。从方差分解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变量在依次分别超前十个月度的水平上,其预测误差来自其他变量中信息的百分比。通过比较分析各个方差分解表中的结果 可以得出,上证综指能很好的解释沪深股指的变动,而在沪深两市的相互作用中,上证指数占据主导地位;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变量中,流通中的现金能比较显著均衡地影响沪深股市,并且可能是影响沪深股市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三期后流通现金的增加会促进股市持续的增长。准货币、活期存款对沪深股指的解释能力依次减弱。在货币供应体系内部,流通现金与准货币相互之间影响较为显著,但亚货币对流通现金的影响则小于流通现金对亚货币的影响。
结论
本文通过模型的选取和数据处理以及实证分析等工作,对于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沪深股市之间存在一致的联动性,两市之间对彼此有着很强的约束能力,再次印证这一点。但沪市股指对深的解释能力更强。而货币供应量体系中 M0、活期存款、亚货币与沪深股市的之间都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2.长期来看,中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之间近似存在着较为稳定的协整关系。在中国经济总量平稳的增长时期,这种协整关系可以较为积极稳定地推动股指的上涨,甚至可以维持股市的自身发展而不加以政策性的干预和调控。但是这种关系在经济下行或者震荡时期比较脆弱,极易受到来自外部力量的冲击。另一方面,中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存在非对称性。货币供应量与沪深股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中,沪深股指更易主动影响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体系中,流通现金最能解释沪深股指的变动,活期存款、由银行定为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流通工具等构成亚货币对沪深股指的影响依次减弱,因此,活期存款和准货币可能通过转化未流通现金这一传导途径来影响沪深股指。
由此,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要结合中国的股市状况以及整体的经济环境,综合审慎,确保货币政策可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76-278.
关键词:货币政策;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
一、引言
证券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其预测问题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流动性,试图影响证券市场价格波动,证券市场是否对货币政策给予了应有的反馈,投资者们在判断证券市场价格时是否应考虑货币政策的方向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2006-2007年中国股市上涨了5倍,而2006年7月到2007年5月期间,中央银行先后七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收回流动性。当紧缩的政策累积到达了一定程度,终于在2008年的暴跌中得到释放。但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股票市场价格对货币政策反应的不敏感性。
股票市场价格是由股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央行调整流动性是试图通过影响股市的多空双方力量来影响价格,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的角度来说明货币政策与证券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介绍
在数据选择方面,由于货币政策的任何调整方式都是在影响货币供给,因此选择m2代表货币政策,同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上证综合指数(sp)代表我国证券市场价格。样本范围为2003年1月―2009年6月的月度数据,样本容量为78。其中上证综指为每月收盘价格。为消除异方差,对两个变量分别取自然对数,得到的数列分别用lnm2和lnsp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可表示为:rm2t=ln(m2-t)-ln(m2t-1),同理股票市场收益率表示为:
rspt=ln(rspt)-ln(rspt-1)。
三、实证检验
(一)ADF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为了验证序列的平稳性,结果如下:
表1.lnm2、lnsp、rm2、rsp的单位根检验
从结果可以看出,lnm2与lnsp序列接受具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是非平稳序列,而它们的一阶序列rm2与rsp拒绝了原假设,因此为平稳序列。由此可以判断出lnm2与lnsp都属于一阶单整过程,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我们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来判断变量之间的线性因果关系,从而观察其相互影响。对于lnsp与lnm2及rsp与rm2的因果关系检验,分别选取滞后期为7和6。
表2 .lnsp与lnm2及rsp与rm2的因果关系检验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我们采取5%的显著水平,检验结果显示lnsp是lnm2的granger原因,同时rsp是rm2的granger原因,而lnm2和rm2分别不是lnsp和rsp的granger原因。由此可见,央行会将股票市场指数的高低作为参考指标,通常股票产生明显的泡沫或者快速下跌时,为巩固金融稳定,央行会做出政策反应。但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投资者信心过高或过低,导致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变化的反应存在相当的滞后性,货币政策的紧缩或是扩张在统计上显示不是引起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原因。
(三)lnm2与lnsp的协整检验
在前边单位根检验中得到lnm2与lnsp两个序列均是I(1)序列,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由于直接建立的回归方程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性,因此应对序列相关进行修正。根据残差相自相关及偏自相关图像可以判断,应采用AR(1)来修正残差的序列相关性。估计结果如下:
对上式的残差进行单位跟检验,其结果如下:
表3残差的单位根检验
结果显示残差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因此为平稳序列,结果表明lnm2与lns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协整向量为(1,-0.019)。lnm2与lnsp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表明两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四、结论与启示
(一)以m2为代表的货币政策与以沪深指数为代表的证券市场价格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说明长期以来央行对股票市场的政策影响是有一定效果的,虽然在不同的市场时期表现为某种程度上的滞后性或提前消化,总得说来,在长期看来,货币政策起到了调整股票市场的作用。
(二)短期内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调整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投资者的信心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且国际经济局势的震荡导致境外资金数量的不稳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变动。股票市场价格常常对经济的扩张或衰退做出过度的反应,这时货币政策应该对股票市场价格给予反馈,帮助我国股票市场实现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高铁梅.经济计量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