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范文

时间:2023-06-25 16:04:21

序论:在您撰写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应用

一、注重个性化教师、特色教师的培养

1.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众多学科教师中,语文老师是最具挑战性的,这一学科不像其他学科具有精确的定义,可以完全按照课本,语文需要个性的学习思维。作为语文老师应当明白,语文不是按部就班就能学好的,需要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才能把语文学好。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2.教师应当不断自我完善,勇于创新,设计特色教学

为人师表,自己的素养、形象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关键人物。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小学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在小学的懵懂时期,小学语文老师就成了小学生的启蒙老师,学生在这一时期的所学将影响其一生。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同时,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育提倡个性化,这给所有小学语文老师出了一个难题,由于小学生年龄太小,很多事都不懂,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因此,老师的教学方案应当适应大多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小学生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树立学生的独立意识

1.提倡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是指每个小学生应当拥有自己独立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听从老师的教导。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在学习方面,老师只是起到引路人的作用,而自己能够学习多少,只能靠自己。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小学生找到有效获取知识的方法,最后拥有自己的个性。同时,独立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靠人,不如靠己。”所以,拥有独立意识,学生才能独立完成学习。

2.丰富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理智思考的能力

学习不是仅限于课本,课外知识也很重要。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小学生看一些课外书籍,补充一下课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语文来源于生活,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多了解生活。此外,培养小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理智思考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在起步阶段就养成理智思考的习惯,才能在将来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容面对,不至于惊慌失措。

3.校领导应具备个性化教学思想

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生活化教学 对教师的要求

回归生活,加强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普通高中贯彻这一理念多年来,已经使学生的课堂、生活、考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股改革之风也吹到了职业教育的课堂,教材的革新、课堂结构的转变均以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为向导产生了变化,但更多的改革还是停留在教材和公开课上。深究原因,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中考淘汰下来的。”语文考试不行,并不证明他们在生活上也是低能;“职业教育的重心是技能和专业知识,语文教学改不改影响不大。”我们培养的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技能人才。对于职业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来说,生源质量是我们不能决定的。一系列的外归因正说明新课程的理念还没有内化为教师的理念。在这里,对于职教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笔者认为无需赘述,想就这一理念对教师的要求谈几点自己的感想。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专业扎实。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无处不在,广阔的生活更是语文教学的鲜活教材。与以往填鸭式教学比,生活化教学对语文老师的能力要求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语文老师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老师,更是学生们生活的老师,人生的老师,语文知识从书本中来怎样回到生活中去应该不再靠学生个人悟性。这就要求我们职校的语文老师是一个爱生活、爱思考的人,学会用语文的思维思考生活,用文人的生活态度感染学生,让学生自语文老师的身上领略文学的魅力。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很难把自古文人的价值观强加给每位语文老师,但生活化语文教学要求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功底。知识面广。对于现代的语文老师来说,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地指导,例如魏书生的“六部课堂教学法,知识树”,于漪的情感教育法等为语文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模式。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从行为主义到人本主义,都为语文的教学理念提供了心理学基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持容易流向通俗,目标散乱。教学技能过硬。随着现代数字科技的发展,借助多媒体的力量,语文课堂可以是活色生香的生活展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教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数字化的语文教学模式,更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多维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语文老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软件的运用,把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自己的语文课堂所用,可以帮助学生把课本与生活对接。

二、对学生全新的认识

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把语文教学带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把学生的生活带到课堂上来。随着社会发展的迅速,笔者感到每一届的学生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普遍存在早熟、自我意识强、知识面宽而毅力薄弱等特点。职业学校的学生多半是被中考抛弃的学生,成功的学生有很多的相似处而失败的学生却各有各的失败。职业教育面临的学生种类繁多,行为模式差异较大,做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先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有深入的调查。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兴趣点,社会对他们的能力要求等。没有高考的压力,语文教学可以更易做到贴近生活,发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生命的发展,实现人的社会化。

给任课班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制定梯度标尺。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本地的普通高中学生中考分数都在六百到七百这个区间,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分数则是从二百到六百的区间。为了制定贴合学生的教学,首先得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制定梯度标尺,制定多维度的考察方式,更好地实行分层教学,分组自主学习。新模式下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老师对学生付出比以往多数倍的精力,全方位的备课,看似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实际极大地增加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

三、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

掌握、驾驭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目前职业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几乎完全拷贝自普通高中,而普通高中的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却有很大的差别。在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下,作为语文课堂主导的语文老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方式、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以笔者所教的人社版第二版高技《语文》为例,第六单元以说话艺术为主题,由《沟通,认清目标和底线》、《我有三个梦想》、《选手董冰赛场答辩实录》等课文组成。对于这一单元,我们可以灵活改变课堂的组织模式,把语言交际水平差不多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辩论,进行课堂点评,小组总结等。

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职业学校的学生构成差异很大:机械、建筑类专业的班级男生占绝大多数;旅游、广告等服务类专业的班级女生占绝大多数。因此在不同的班级,针对不同的学生构成,语文课堂要想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尝试把专业特色、性别特色带到课堂中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深入了解所带班级的专业特色,制定有针对性地教学计划,不能漠视学生的实际,拿一套教案应付所有的专业和班级。这实际是一个把语文教学更加细化、专业化的过程,对目前语文老师的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贴合学生实际的评价。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应该有一套崭新的教学评估模式。在没有高考压力的职业学校,语文老师试行多样化的考评模式比普高却要便利很多。我们可以尝试把学生加入到课堂评价中来,以专业学习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评价模式。离真正实行职校语文生活化教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中间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知识面,各项技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也希望在推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学校更加重视语文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高。

第3篇

高中语文老师面对的是一群青少年的孩子,而他们接受什么样的信息直接决定了他们以后人生的轨迹。你的一言一行,哪怕一个微小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用语,都会在他们成长道路上留下印痕。语文老师对青少年学生人格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在新形势下,语文老师的自身素养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应该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对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提升下大力气,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家叶圣陶这样说过: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由此可见,高中语文老师自身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见一斑。

1.品德与心理素质的提升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老师必须比其他学科老师在品德与心理素养方面要求更高,更严格。语文是一切学科之本源,语文老师不仅让学生学到语言文字的知识与文学常识,说得更加确切一点,语文老师就是学生品德与心理素养形成的根基。叶圣陶这么说,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所以说,语文老师品德与心理素养的提升就使学生的品德与心理素养也水涨船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也会显露出来。那么,语文老师的品德与心理素养怎样提升,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是必须的。

1.1 语文老师必须做到经常检查自己对学生是不是在正面引导。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认为,选择新时期的师生关系不能停留在旧时代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层面了,我们现在应该是一种自由民主,相互信任的平等的关系,就更应该对学生多多正面引导,而且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个性,老师对学生的悉心爱护就是保护了他们的个性,而不能对他们横加指责,冷言冷语,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于到了敌对的状态,那样,什么言传身教,什么润物细无声都是根本谈不上了。

1.2 语文老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品德与心理素养的楷模。语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语文课本,语文老师的楷模作用在学生身上会完整地体现,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而且这种影响会延伸至他们的家庭,延伸至社会,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与语文老师都是密切相关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的品德和心理素养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才能够给学生当好楷模。我们必须经常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教育理论,这样才能够适应新课标形势下的新社会和教改模式,更有效地去开展工作。我们还要学习和完善心理学的知识,来补充和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使我们的精神境界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进步的同时,在心智和性格形成方面也取得长足的进步。

2.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现如今,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教改的核心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改的重要策略,而语文老师的学科专业化更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2.1 要致力于自身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提升。汉语知识的学习提高是语文老师的必修课,语文老师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学习更深层次的汉语知识,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都应该努力研究,积极学习。学习的时候不能一目十行,而要精益求精,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经典的段落情节要摘抄下来,做成读书卡片,便于以后查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渊博的学识应该是逐步积累起来的,文化底蕴支撑着一个人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化育成高尚的价值观,这样,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展胸怀,涵养品行,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广泛阅读语文专业报刊杂志也是必须的功课,阅读语文类的报刊杂志是最直接提高专业水平,扩展自身知识面的最佳途径。

2.2 要致力于语文课堂掌控能力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读书写字,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而语文老师是语文课堂的总舵手,这就对语文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如果说,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形式,刻意使用自主学习,快乐教学,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那么,这样的课算下来有没有解决什么实际性问题?有没有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可想而知,这样与新课标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研究课堂掌控方法,让自己在课堂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3.职业能力素养的提升

老师是传播知识的蜜蜂,更是文明之花的培育者,是人类文化文明,社会发展进步的开拓先锋,而语文老师更是在这方面的最重要的推手。

反思教育和资源选取能力素养是语文老师的职业能力素养特殊性的首要提升点。新形势下教改越来越广泛而深刻,语文老师面对百花齐放的各种教育思想,各种教育资源,然后对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调试,找到符合自身特点和形势需要的最佳教育方法。网络上各种新思想新方法层出不穷,然而也是参差不齐,人类的创造才能让人叹为观止,这样就要求我们睁大双眼,做学生的领路人,做学生的合作者,还要做学生的杀毒软件呢。

文化判断能力也是语文老师亟须提升的方面。现在这个资讯发达的社会让学生查阅资料的时候觉得无所适从,琳琅满目到让人眼花缭乱,而帮助学生去判断优劣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而我们自身多读多看才能够让我们明辨是非,练就火眼金睛,去伪存真。而学生喜好追求新奇刺激,很容易被一些不良思想影响,比如网络文学和网络语言,在我们的正面指导下,就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是一种现象,但是很多都是不符合语文习惯的,有的甚至是背离伦理道德的,我们要抵制而不能学习。

第4篇

关键词:快餐文化;作文;教学;语文

顾名思义,快餐文化指的是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内涵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也渗透在学生的作文内容当中。作为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和传播者,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摒弃快餐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从三大方面分析快餐文化社会大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一、教师要学会利用教学当中现有的文章进行作文教学

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对课文进行精准到位的讲解和分析给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良好新颖的素材。现在很多学生受快餐文化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读名著的时候不求深入分析,只是一味阅读精简版的名著,造成学生在作文素材的运用上常常张冠李戴,这一点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根除的。语文老师想要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诗歌,“虽然当前,人们的诗歌观念百态纷呈,但有一点我却可以认同:诗是意象符号系统。”[1]

因此,语文老师在平常的课堂讲解过程当中必须要强调重点,从而让学生掌握必须进行熟读背诵的知识点。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必须把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然户再进行表述,这样无疑就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文课的教法是灵活多样的,不同的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有的老师比较擅长串讲法;有的老师喜欢采取谈话法和评点的方法;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有的老师喜欢旁征博引,不愿意进行死板的紧扣课文教学。老师可以多给大家放一些诗歌看,“诗歌与哲学是近邻”[2]。

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不要总是受快餐文化的影响,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出作文教学的改进意见,并且注意弥补自身作文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能力。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自身的连贯性不然理科知识严密,因此语文老师要学会针对自身的学科特点,善于抓取要点,理顺作文教学思路,把握好自身所讲的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世界名著,助力作文写作

语文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名著中的经典段落和词句,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自身气质。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各具特色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摒弃快餐文化对学生的毒害,比如――提出问题、让学生朗读和辩论、多媒体展示、看经典名著和获奖影片等等。

语文老师在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之前,可以先给大家讲一些名著,对名著进行鞭辟入里的深入分析,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点,从而也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语文老师可以进行示范,讲一些典型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会多种多样的写作技巧,从而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语文老师可以让大家看一些文章写得比较好的优秀范文,分析其中的语言艺术奥秘,从而让学生喜爱和欣赏语文,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将进酒》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等。

三、语文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相信写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并给学生一些提高写作能力的书籍。此外,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绝非快餐文化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能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所激发的写作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进行流畅自然地表述自己想要阐述的中心思想。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推荐学生阅读不同的书籍,如童话书、历史书、政治书、地理书、名人传记、动物世界、植物世界等,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拓宽了,写作起来就非常得心应手了,进而达到如鱼得水和炉火纯青的高深境界了。

为了更好地应对快餐文化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寻找一些开卷有益的书籍进行阅读,抵制肤浅庸俗的书籍对学生的毒害和不良影响。老师在指导学生选择浅显易懂的书籍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看一些低于课本水平的书籍,从而更好地阅读高难度的书籍。语文老师也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对话多和情节非常有趣的小说,如神秘冒险小说和带有插图的书籍,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作文写作。

总而言之,语文老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抵制快餐文化的负面影响,为“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发展和大繁荣建设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语言的表达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更要注重教学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只有表达清晰、准确、有吸引力,而又能鼓舞激励学生的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老师要想通过有声有色的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首先要熟知语文教学的语言特色。

一、语言特色之内容准确与简洁

中学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正确的知识获取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不能忽略语言的准确性而只追求生动的表达,因为所学到的这些知识将会是影响学生今后思想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中学生这个年纪,他们如同正在茁壮成长的树苗,在竭尽全力地汲取着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养分。学生大半时间都在与老师接触,通过老师的语言传授获得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老师若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文字所表达的准确涵义,学生所获得的错误信息甚至将会伴随其一生。教师若能准确简洁地使用概念,恰如其分地用词和描述,一步步化繁为简,学生才能迅速准确地掌握知识。如果老师拖泥带水,表达不清晰、不准确,则会让学生的学习事倍功半。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和简洁的表述是必不可少的。

二、语言特色之强烈吸引力

中学语文课堂上经常会有很多这样的情景:老师站在讲台上语调不紧不慢、照本宣科地念着书上的文章,台下一个个学生无聊地打着哈欠,毫无学习的欲望,教学效果很差。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年龄段,要引起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语言的吸引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引用一些与所表述内容相关的名著典故、历史典籍、名句、格言,还可以讲一些富有哲理的幽默小故事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吸引人。例如:在《一句话演讲》中,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是一对很善于思考、又刻苦钻研的兄弟,但他们却是一对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有一次在某个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者便请大莱特发表演说。“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为难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主持人转向小莱特,于是小莱特便站起来说道:“谢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就这样推来推去,人们还是不放过兄弟俩,经各界人士再三邀请,小莱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这只有一句话的演讲,博得了人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大家也都会为小莱特的机智而鼓掌。这个哲理故事用来讽刺那些只会空说大话,而做得很少的人。这个故事讲完,既活跃了气氛,也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到了一些知识。

三、语言特色之鼓励话语

在一个班级里,既有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众人眼里的“坏孩子”,但无一例外的,他们每个人都渴望赞美而厌恶批评。合适的赞美可能会成就一个学生的成功,而过分的批评也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前程,作为中学语文老师要多用鼓励赞美的语言。大文豪苏格特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的欧美文坛也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这样的一位成功者,上学时的学习成绩却很差。由于他身染重病,身体孱弱,还几次差点丧命,本来就有些自卑,再加上成绩不如人,便成了“学校怪胎”,言行常常不礼貌,每学期期末的评语都很糟。只有一位老师知道他虽然厌恶功课,但对读书却充满兴趣而给予他鼓励,而这也正是他的人生转折点。成名后的苏格特曾回到小学的母校参观,感触良多地问学校老师:“现在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是谁?”他学着当年看中他的那位贴心老师,告诉那位红着脸的小朋友:“你是个好孩子,我当年也跟你一样,成绩很差,不要灰心。”说完,从口袋掏出一枚金币送他。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这个孩子最终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当了职业律师。可见,老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是要以鼓励温和的态度和语言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让他们仍旧对自己充满希望,并以积极的态度继续坚持下去。

第6篇

看看我们的课堂:繁琐分析,比比皆是;机械训练,屡见不鲜。看看我们的课外:基础知识,做题;阅读理解,做题;综合性学习,仍是做题;名著阅读,还是做题。除了做题,还是做题。语文领域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变成试题,似乎做题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固本,提高,培优;学案,练习,试卷;课课练,单元测,月月考、半期考……除了考试,还是考试。语文学习的所有时间都拿来考试,似乎考分可以说明一切问题。变一年备考为三年备考,初一就做中考题,八年级还是做中考题,中考前还是在做;训练序列混乱,梯度缺失,层次模糊。只有标准答案,答题套路,应试技巧。长期积累在哪里?生活感悟在哪里?活动体验在哪里?熏陶濡染在哪里?语文,已经和数理化没有什么两样了。语文老师啊,你是不是把语文教成了数学、物理、化学了?

对于很多一线的语文老师来说,语基、阅读是可以通过套路来训练的,而作文则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由于考场作文阅卷的局限性,作文判卷常常变成了批阅硬笔书法作业――作文内容的好坏几乎没有多大差别,真情实感、真知灼见退居其次,字数的多少、书写的妍媸、以及一些开头结尾的技巧倒成了首选。一份语文试卷又常像一份英语试卷,基础知识扎扎实实,人文特色虚无缥缈,读写能力几乎为零。语文老师啊,你又把语文教成了英语。

在课堂上,很多语文教师对思想教育不是不重视,而是非常重视,甚至过于重视。每篇课文都必须拓展延伸,每次拓展延伸都必须联系时事,联系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甚至说教。语言品味、思维训练倒是退居其次了。怎么感觉语文课堂上飘荡着思想政治课的气息?语文老师啊,不知不觉中你又把语文教成了政治。

零散的知识汇编,强化的记忆训练,甚至列举图解,死记硬背……没有思维的流淌,没有艺术的审美,没有文化的濡染,语文又和历史、地理、生物有什么区别呢?语文老师,你又把语文教成了历史、地理、生物。

当然,这是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常见景观,一到上公开课就大不一样了。精彩纷呈的课件里,美轮美奂的画面,缭绕不断的音乐,令人眼花缭乱的视频……声、色、光、影俱备,令人震撼,令人陶醉。但是,殊不知视听感官的享受反而会冲淡探究思维的延伸,扼杀语言品味的深入。语文老师,你真行,又把语文教成了音乐,美术,甚至教成了信息技术。

耕种语文的土地,却播撒别人的种子;没有比这样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更可悲的了。然而,我迷糊了,迷失了,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还是需要教成“数学”。语文应以抽象思维为骨,以形象思维为肉。不进行扎扎实实的逻辑推理训练,怎么能保证抽象思维品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形成?还是需要教成“英语”。没有了厚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语文就是无本之木,无基之塔,无源之水。没有一砖一瓦的积累,语文素养的万丈高楼又从何处立起呢?还是需要教成“政治”。没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人文濡染还叫什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又如何统一?文道又如何和谐呢?语文教师还担负着教化苍生的社会重任,又该如何在每一节课里落实?还是需要教成“历史、地理、生物”。没有知识的积累、整合,创新,能力又从何谈起?还是需要教成“音乐”“美术”。没有艺术审美,哪来语文魅力?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独特艺术。如果再用艺术的手段展示语文的艺术魅力,不是相得益彰,美上加美吗?还是需要教成“信息技术”。没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语文课堂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教学效益一定会大大降低。

现在,只有回到最朴素的问题――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包含其中。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语文的世界就有多广阔;生活的内涵有多丰富,语文的内容就有多丰富。根深方叶茂,树大必生荫,土厚山自高,水到渠自成。其实,只要把所有学科的内容、思维、方法、特色加起来,就是语文的整个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语文!

第7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 闷课 表现 原因 出路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运用于语文新课堂,使语文新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告别语文课堂“闷课”,成了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呼声。

一、什么是语文课堂“闷课”

所谓的语文课堂“闷课”,就是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包讲,学生包听、包记,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学生的声音。语文老师没有提问,即便有,也是自问自答。或是语文老师只叫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大多数学生没有发言权,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起来,课堂成了语文老师“一言堂”或是几个优秀学生的课堂的课型。

语文课堂“闷课”,严重地挫伤了语文课堂上广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时间长久,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不利,会导致学生养成惰性的情形。

在新课改前提下,语文课堂“闷课”是最让学生讨厌的课型,是最不能培养学生想象力、动口动脑能力的课型,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型。

有学生坦言:上语文课堂“闷课”,感觉就像坐闷罐车,看不到外面的景物,不知道到了何处,不知走向何方。课堂上,无兴趣,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是一头雾水,不知西东。

语文课堂“闷课”,着实让学生难度过一节课。因为“闷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无兴趣,无思维碰撞,无启迪,无扩展,无见解,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抑制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课堂“闷课”的表现

语文课堂教学“闷课”,有什么表现呢?根据麻栗坡县民族中学30多位高中语文老师在新课改上语文课表现出来的情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一言堂。一些语文老师上课,占据了课堂教学话语的绝对时空,扮演课堂教学话语的绝对权威,大多数学生更多地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以及达成老师统一的教学目标而服务。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记,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2、照本宣科。新课改倡导老师上课要用新方法、新手段,但不少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还是讲得比较多,学生发表自己真知灼见的机会很少。老师的设问质疑只是把教材内容演化成问题,单向拷问学生,老师成为教材话语的代言人。上课内容,老师根据课前备好的教案(问题)一一展示,主宰了课堂的一切,学生只能老老实实按照老师预设的程序,跟着老师走,跟着书本走。

3、情绪低落。语文课堂上,由于老师讲得多,学生没有发言权,只能接受知识,造成课堂学生情绪不高。有时,老师提问,只会盯着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忽视大多数中差生,造成课堂上大多数中差生成了课堂的看客,忠实的听客。

4、无欢声笑语。曾听两三位语文老师说,去听别人的语文课,看到别人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配合得很好你一言我一语,很是活跃,老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回答问题对答如流,真是羡慕极了。可是自己上课,往往课堂沉闷。提问,学生呆若木鸡,不作回答。有几位老师感叹:上课如上坟——十分痛苦。

三、语文课堂“闷课”的原因

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上课形成“闷课”,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麻栗坡县民族中学30多位高中语文老师上课情况表现总结出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老师讲课声音太小。有的语文老师上课,无激情无表情无感情,加之声音又小,又温柔,让学生昏昏欲睡。见过不少语文老师上课,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下面学生倒成一片,老师好像没看见。

2、老师太高傲威严。一些语文老师上课,好像太高傲,不喜欢和学生交流,不喜欢蹲下身子来问学生,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加之声音又大,有点吓学生。上起课来,由于学生怕老师,则像“犯人”一样,生怕答错老师提的问题。回答的时候,非常小心,整个课堂里,只有老师和回答学生的声音。

3、老师讲得太简单。有的语文老师上课,只是随便读课文,写几个生字,归纳一下段落大意,讨论一两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就让学生照着答案读、背、记。

4、老师教学太无序。不少高中语文老师,不遵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如一开学教学新课文,不是遵照学生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也不遵照教材编排的规律顺序,而是一来就上文言文单元,不管是初中学生,还是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应该说都是有一点难度的。但不少语文老师一上新课,先把文言文上了,再上现代文。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上?他们说,先上文言文,好让学生背。其实,这样上,老师上完了,学生也差不多就忘完了。因为一来就上文言文,学生感觉很难,造成了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人的声音。因为学生不懂,就只有老师一人讲,一人自问自答了。

四、怎样告别语文课堂“闷课”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全面深入,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地学习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告别“闷课”,让语文课堂成为了充满活力的“活课”。

1、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活泼、自然。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老师可以人情入境慷慨激昂地表达、低缓慢慢地诉说、抑扬顿挫地读、和风细雨地讲、欢快激动地说、悲壮激越地念;或是让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和境或是进入课文的情与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情感彭湃。如教学《荷塘月色》,老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基调的语句,联系景物描写阐述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即把文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三句作为表达作者情感基调的语句。作品的开头先写“我”的心情,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想到“日日走过的荷塘”,第三段写一个人独处的好处:“今天晚上,一个人在苍茫的月色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从这个自我剖白中,可以体察出当时作者的身心并不自由、并不舒畅,而是带着淡淡的忧愁情绪。在对“月下荷塘”以及“塘中月色”等诸多“景色”描写中引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句点题之语。惦着江南的什么呢?学生理解了这个问题,本文所抒发的情感自然也就领悟了。

2、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应使学生感到新鲜、亲切、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要求,诱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各抒己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老师要设置好一个问题:请大家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谈。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这样,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教学《孔雀东南飞》后,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如果刘兰芝没有“举身赴清池”,焦仲卿没有“自挂东南枝”,那么他们还可能有什么样的结局?这样,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想“他们会私奔”,有的学生想“他们会起来反抗”。当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得出二人非死不可、别无选择的结论时,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现力。

3、教学要有个性。

个性是一位老师成熟的标志。语文老师教学具有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熏陶、愉悦、审美、思维、启迪作用的最大化。如从老师讲课特点看,有幽默风趣的“小说型”,有机智灵活的“说客型”,有风度翩翩的“体语型”等。老师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选择取舍等方面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如有的老师普通话标准,音色很美,擅长朗读,小说、诗歌、散文,娓娓诵来,使人终日不倦;有的老师喜欢古典文学,教材所选古诗文均倒背如流,学生自然亲而近之,感而化之;有的老师熟悉时事新闻,对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等栏目十分关注,每遇好的节目就及时介绍,学生也喜之乐之。所以,富有个性特色的语文老师教学会给学生的成长烙上深深的印记,让课堂充满激情,气氛热闹非凡。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语文课堂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双向互动关系,老师的作用更多应体现于引导者、对话者,语文课堂不能成为老师展示个人才能的秀场。师生在互动中,老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信赖的关系。教学中要善于改变自身的话语,采用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谈话,为对话的展开提供平台。从侧重于一般提问转化为释难的提问,从简单的“是什么”提问转化为“为什么”的启发性、发散性提问。改变老师评价上的“一言堂”,转而鼓励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评价。课堂话语交往中,重视情感沟通,让课堂充满灵动与感动,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情感体验。

5、创设宽松课堂气氛。

语文老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心平气和地倾听他人的声音,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语文课堂上,老师不能只让优秀学生操作了有限的学生话语权,让那些不善于表达、内向、不自信、反应较慢的学生只能充当听众,更不允许课堂上,只有老师的声音。

6、引入竞争机制。

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往往能涌现。课堂上,老师有效利用,课堂气氛一定会活跃。如采用分组竞争办法,学生为了给小组争光,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不呈现“闷课”。

7、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

书声琅琅的课堂、议论纷纷的课堂、充满质疑声的课堂等课堂,即是生动活泼的课堂。语文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朗读朗诵,使课堂上书声琅琅,气氛热烈。同时,要让学生纷纷扬扬议论,畅所欲言。还有就是要充满质疑,学生对文本、同学、老师应有所质疑,老师对学生、课本、参考资料也应有所质疑,不能人云亦云。

总之,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想些办法,积极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不会沉闷。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努力地培养学生主动、高效率地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精神、开拓的意识、告别“闷课”,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令人向往的场所。

参考文献

[1]刘建云,如何应对高中语文课堂沉闷现象[J],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期,2011年09期

[2]张冠中,怎样才能使高中语文课堂不再沉闷乏味[J],快乐阅读,2012年第06期

[3]段振,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沉闷”现象及对策[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