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25 16:04:18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学生;终身教育

1.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1.1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

体育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要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现代的学生,学业繁重,这对于脑力与体力都是较大的挑战,只有拥有了健全的体魄,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对于学生终身教育,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让他们树立健康观念,注重个人的身体情况和健康情况,不断地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就要练就健康的体魄,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终身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2为终身教育提供可实践的项目

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教育上,同时还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可实践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及身体素质,为他们提供或建议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此外,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普及一些体育运动常识,教会他们自救常识、自我锻炼的方法和途径等,这都为以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通过提供可实践的项目,从根本上实现了学生体育精神的塑造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1.3通过科学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提供指导

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提升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高校作为教学机构,可以通过科学、可靠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体育训练提供指导。这样就能够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方式,减少盲目性的存在,促进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锻炼。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渗透的方式,将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事项等传授给学生,为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这对于他们平时的体育锻炼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从根本上提高终身体育能力。

2.目前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2.1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太过薄弱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太过薄弱,很多学生很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认为只要将专业文化课学好就行了,忽视了对于体育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是终身体育意识的塑造和培养。在高校体育课上,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于老师教过的方法和技能不重视,这就很难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认识;更有甚者会采取无故请假或者逃课的方式来逃避对于体育的学习。总之,过于轻视体育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法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2.2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也是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来讲,一般一周仅仅安排1—2次课,缺少课下师生的互动,学生在课下很少能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仅仅凭借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对于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来说,数量少、频率低,没有活泼有趣的体育项目作为支撑,学生自然会减少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这也影响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总的来说,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不完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学校制度的建设和培养等方面进行着手,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支持,从而为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学生兴趣不高,体育能力欠缺

学生的兴趣不高,体育能力欠缺也是目前体育教学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所以在认为体育学习可有可无的情况下自然会放松对于体育的学习;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即便学生有对于体育的渴求,由于教学过于输送,学生的体育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指导和提升,这就很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上不够重视。总的来说,学生作为高校体育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体育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3.如何实现高校体育学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

3.1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完善

要想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就应该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完善,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在教学思想上,要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制度化,将其纳入对于学生考核标准中去,实现学生体育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挂钩,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重视;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讲,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实现人性化的体育教学。根据学生个人身体情况来设置总目标;充实教学内容,增加体育项目,比如空竹、篮球、足球、健美操、太极拳、健身跑、游泳等;教学方法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性;教学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另外,还应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体育项目,从而让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3.2加强宣传,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

要想增强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应该在学校多宣传,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可以充分地利用校报、橱窗、黑板报、广播电视、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关注度,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比如校运动会、体育节、体育比赛、俱乐部、体育知识竞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的举行,能够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以此来督促他们去进行体育锻炼,实现个人体育能力的提高。通过适当地宣传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体育艺术的培养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进一步促进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养成。

3.3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是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方式,课内外结合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和途径。不仅仅要充分地利用课上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同时在课下也应该积极地组织各种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活动实践中去,不断地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重视,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实现个性化的锻炼模式,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将自己的困惑说出来,这样可以实现一对一地解答,提高学生体育能力。把体育健康课程与课外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体育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突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约束,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体育与日常活动的结合,促成终身体育教育的顺利实现。

3.4培养学生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

学生是体育运动的主体,因此要想实现终身体育教育,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经过探究活动、合作活动和自主学习体育,不仅仅强化他们个人的体育能力,还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体育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成功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学生心理学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得他们能够自发地实现对于体育的重视,自觉树立体育意识,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和生存提供有利的支持,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

4.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还为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办法,促进个人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实现对于高校体育学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一下四个方面入手: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完善;加强宣传,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培养学生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作为体育老师,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终身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王炼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凯.浅谈终身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5,18.

[2]张涛.结合终身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

[3]陈少宇.从阶段体育到终身体育———谈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应答[J].体育师友.2005(02).

[4]郭玉.从终身体育视角探讨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生存教育 生存能力

一、惨痛的代价

校园投毒事件: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致室友黄洋死亡;1997年,北京大学王晓龙投毒致受害人江林、陆晨光“铊”中毒。

校园踩踏事件:2009年湖南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踩踏事故8人死亡26人受伤;2006年江西省都昌县中学发生拥挤踩踏事件6人死亡39人受伤;2005年四川通江广纳镇中心小学踩踏事故8人死亡27人受伤;2003年河北邯郸成安县商城中学踩踏事件5人死亡15人受伤。

溺水事件:2010年6月28日到7月3日安徽6天21名学生溺水身亡。2012年6月9日,山东省莱芜市7名初三学生溺水身亡;湖南省邵阳市5名小学生溺水身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名学生溺水身亡。同一天中16名学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

应急演练防患于未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北川中学,1000多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尽管战士、武警官兵以及消防队员日以继夜奋力抢救,仍有几百名学生遇难,不能不叫人心痛;而桑枣中学,2323名学生和178名教职工地震发生后仅一分钟左右,全部撤离到空地处,无一伤亡,创造了奇迹。两种不同的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校园中一桩桩饱含血与泪的事实,让我们在顿足惋惜的同时,是否会从心底反思“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对学生到底有没有进行生存方面的教育?”

二、我国高校开设生存教育的现状

生存教育就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等方面进行的教育,保证受教育者不仅在学习、生活中,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做到“五自”,即自尊、自知、自制、自治、自修。同时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和发展,成为生存好、发展好的个体。

国外对于学生生存教育很重视。许多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开设生存教育课程;日本、美国的小学要求学生学会游泳,另外一些国家开设了紧急避险课、野外生存课、社会实践课等。然而在我国,现状却不容乐观。一般的小学和初、高中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少有学校专门开设生存教育课,我国生存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学校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灾自救教育,有些学校以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选择性学习野外生存课,普通高校中开设野外生存选修课程的高校不多。毕竟该课程无论从投资、练习环境还是教师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全方位、多学科结合开展生存教育的学校少之又少。

三、生存教育与体育的关系

“学会生存”是新世纪提出的新口号,而什么是生存,学会生存都要学会什么,怎样才能学会生存等众多问题出现了。新体育教育就是为生存打基础的教育,体育课的任务不仅要教授学生锻炼身体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保证。生存教育是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前提下通过生存意识、方法的学习,技术动作的练习达到增强人的生存能力的教育。可见,生存教育与体育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一)体育课在参与人数和练习时间上利于生存教育的开展

体育课在高校中是一门必修课,要求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一般学校都设置四个学期的体育课,每个学期开设16周左右,这么长的教学周期无疑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锻炼和掌握生存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体育课在教学形式上利于生存教育的开展

高校体育课在教学形式上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一方面,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灾害事故的预防教育;逃生、救生工具的使用方法教育;各种压力的适应和调节方法教育等。另一方面,在室外课中可将理论课所学内容与实践有机结合,利用各种场地、器材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亲自体会各种技术动作和操作方法,这样既提高了传授内容的广度,又满足了学生对生存教育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三)体育课在教学内容上利于生存教育的开展

由于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实施的,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渗透生存教育的内容和技能。比如在跳的练习中增加跨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在力量训练中增加悬垂、摆动、手指抓力的训练;在灵敏训练中增加滚、爬、翻等特殊内容。此外,一些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的户外运动,如定向越野、登山等都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耐力、吃苦精神及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模拟社会突发事件、野外复杂场景使学生践行求救、急救等生存方面的技能。可见,在教学内容上,体育课优于其他课程,便于与生存教育相结合。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加强生存能力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

自1985年国家组织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以来,我国高校学生从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指标检测都呈持续下降状态,身体素质下降之快令人担忧。其与遗传、环境、运动时间、学习负担等许多因素有关,但是归根结底缺乏体育锻炼还是大学生体质下降,导致生存质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到1.6万左右,其中不乏溺水、火灾、交通事故、自杀等原因。但是仍有很多悲剧是可以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或通过及时的急救技能的运用避免的。因此,生存能力的培养应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包含身体活动、运动医学、人体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只要学习地震、水灾、突发事件等方面的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如:逃生采用奔跑、攀登、爬越、跳跃、游泳等练习;救护采用运动创伤的止血方法、伤口包扎方法、骨折固定方法和运动猝死、溺水的心肺复苏方法等练习。只要大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并合理运用自防自救技能,就必然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

(二)加强生存能力培养是实现高等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从世界范围看,大学阶段甚至研究生阶段还开设体育课,恐怕只有中国才有,其目的就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以,一直以来,中国的大学一直在探索传统体育的改革之路。在美国,生存教育是与环境教育、社会教育并列的教育内容。在日本,生存教育如游泳、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定向越野等内容都非常普及。

在教授不同的生存技能的同时,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沟通能力。与传统教育相比,由于内容活泼、形式多样、贴近自然和生活,生存教育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从教育手段看,生存教育通常通过学生的体验传达教育理念,以关注学生个体的内心需求和人格发展为目的,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更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高校应尽量将生存教育纳入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结合生存环境、生存意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和生存精神的培养,采用开放的、灵活多样的主题探讨式教育、多科渗透式教育、实践活动式教育和生存拓展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同时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相关理论、技能的学习,打破常规,转换思路,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学生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适合该校学生特点的生存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生存训练中,不断提高生存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二)建议

1.加大生存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学校领导要不断提高在大学体育课中开展生存教育的战略意识和紧迫感,尽快在体育课教学中确立切实可行的生存教育的总体目标,并敦促教育者有计划地加以实施。

2.加强教师培训,包括师范院校方面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方面,还要重视学生骨干的培训,因为学生间互相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往往更频繁,课外的时间也可以渗透教育和指导。

3.生存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多样化,尽可能地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应变能力、自救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促进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发展。

4.生存教育内容在时间上要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最好是多给学生创造模拟场景或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时间与机会就会更多。

参考文献:

[1]胡耀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6.

[2]薛武,李维希.在大学体育课中通过体育锻炼开展生存教育的重要意义[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素质教育;重要性

体育教育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帮助学生形成多种身体技能;增进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体力学习。学习体育的这一宗旨,与学校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开拓型人才的目的不无一致,反映了学生的身心特征,体现了体育的目标功能和国家社会对人才的期望。

1、通过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1 所谓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人体在运动、技巧、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大小决定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内脏器官及神经系统的调节。

1.2 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1.2.1 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代谢的增强,产生的热量也随着增加。虽然神经系统的调节增强了散热过程,但仍然慢于产热过程,因此体温升高。运动时体温适度升高对机体是有利的:首先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酶的活性,促进代谢过程的进行;其次加强了呼吸、血液循环机能;另外还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从而有助于肌肉收缩的力量及密度的发挥,并可加大关节的活动范围。

1.2.2体育锻炼能够增加骨质疏松脱钙等老化;增强关节柔韧性和灵活性,可预防关节炎和关节强直。改善心脏本身的循环,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呼吸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消化系统功能,增加食欲易于消化吸收。动作灵活,不易疲劳,反应敏捷,防御机能较好。对肝、肾、胰、内分泌功能及皮肤等均有好处。

1.2.3 体育锻练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体育锻炼时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密质增厚使骨变粗,骨小染的排列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骼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这些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从而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方面的能力。

1.2.4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运动时要消耗能量。体力活动愈剧烈,氧的消耗就愈多,于是呼吸活动就会通过各种调节方式明显得到加强。运动对呼吸机能的作用是复杂的,除能最大程度地改善人体的吸氧能力,降低呼吸中枢对乳酸与二氧化碳的兴奋性,并增强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2、通过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心理健康

2.1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2.2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或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之下五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人格统一,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

2.3心理学认为,人在通过认识、情感和意志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体育教学可以造就和改善一个人的这些差异

2.3.1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感知。

在各种运动项目教学实践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在体育教学竞赛中的取胜催人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形成。

2.3.2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的交往,反应了人的健康状态,人与人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善于与他人相处,建立互敬,互爱,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体育游戏,教学比赛等各种项目都能增进学生中的友谊,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在加强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3.3体育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

相对体育而言,意志坚韧顽强是十分重要的,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锲而不舍,勇于拼搏,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由此可见,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必须参加体育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意志,坚固学生毅力,增强学生斗志的重要手段之一。

3、通过体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的智力发展

3.1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3.2智力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表达意念 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3.3作为学生,学习成绩是学生的智力衡量标准之一,学习效率,  是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因素。学习效率高低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进而使记忆力增强。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

4、总结

随着社会的变革,对人才已经有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已经在教育中占据了不能替代的地位,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体育教育的作用不断凸显,学校体育教育在教育人、培养人的同时,更是丰富学生文化与精神生活和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高校做为教育的高层部分更是如此。我们应当全面地、深刻地认识这项工作,从身体、心理、智力三个环节人手,使体育教育这项朴实的工作在高校得到健康的、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庆社会科学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2341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20/C.

第4篇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云南 晋宁 650600)

【摘 要】目前,全国正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兴起全民锻炼的。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奠定其终身体育的基础,只有使学生真正拥有体育意识,才能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论述了大学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并结合我院的职业特点给出了一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体育;体育锻炼;重要性;体育意识

0 前言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终身化已被我国教育界所认同。应试教育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导致了多数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运动能力差,进行体育锻炼意愿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已成为了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1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对他们成功地度过大学生活以及进入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未来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我国体育人口比例的重要方面。在城乡居民体育经历中断年龄分布的统计中,有82.54%的人在30岁以前就中断了自己的体育经历。当然不参加或中断体育活动的因素很多,但学校体育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体育是他们系统地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它要为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已成为高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2 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2.1 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现在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找个轻松舒适能挣钱的好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队列队形练习、“投准游戏”、越野跑等,一方面,学生要承受机体的疲劳与肌肉的酸痛,可以培养坚强的毅力和韧性;另一方面,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自制力,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们知道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必然充满艰辛和苦涩,在苦难面前勇往直前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感受成功的来之不易。

2.2 培养学生体育习惯

大学生将来要担当起国家建设的重担,通过锻炼强健体魄,获得健康,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促进群众体育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是增加社会体育人口,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关键。

3 大学体育在我院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于我校的特点来说,我校学生属于医学专业学生,男女生比例为1:20,女生占很大比重,因此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体质不好,但是,作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以后学生面对高强度工作环境的基础,所以培养我院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关键作用,因此,我院应注重体育教学在学院教学中的作用,并不断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为学生以后面对高强度的工作环境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培养我院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

4.1 充分发挥体育课的教育功能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院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加对体育的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向学生讲述全民健身活动与终身体育对人类健康的现实意义。体育教师本身也应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成为学生的典范。

4.2 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赛事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全民族都起到教育和鼓舞作用,在社会体育中,也体现了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当然,体育比赛形式不仅是传统的竞技项目间的比赛,而且也可以是系与系、班与班之间的对抗赛、友谊赛等。只要达到全体行动、人人参与并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目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学院要重视体育运动会、篮球赛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各学院、各班级之间的拔河、跳绳、趣味运动等比赛。

4.3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不仅包括运动能力,还包括能科学合理的进行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需要的能力。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娱乐性、欣赏性等特点,体育教师可根据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特性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作出相应的对策。如在比赛中,让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各种活动能力,使他们在参与比赛时充分表现出他们的思想、能力和个性特点。

5 结语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客观现实的反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化的关键是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健康意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巩固学生对体育和健康新理念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振新.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北京大学体育学报,2005,5.

[2]黄一飞.试论体育意识[J].浙江体育科技,1995(2):93.

[3]陈荫生.体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6.

第5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教学;重要性;分类;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要讨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首要的是知道什么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而言之,就是具有本民族特色,承载本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内涵的体育项目。那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是怎样的现状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很多地区很多高校都在这方面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两种情况,一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高校开设和自己民族相关的体育项目。如内蒙古地区的高校开设蒙古摔跤等课程,而延边地区高校开设朝鲜族特有的长鼓舞等项目,新疆地区高校开设维吾尔族民族舞蹈等课程。二是在汉族聚居区的高校会开设汉民族传承依已久、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在两广地区的高校会开设舞狮(南狮)项目,在中原地区会开设具有本地特色的武术项目。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种多样,我国高校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还有像满族的珍珠球等项目没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开展传统体育项目上还要更加深入、更加广泛。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

汉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包括,武术、舞狮、杂技等项目。武术又按照地区大范围分为南拳和拳。按照流派又分为太极拳、八卦掌、梅花拳、洪拳、铁线拳和咏春等许多门派。当然门派和地区的分类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舞狮上按照地区划分为北狮和南狮。南狮以其更灵活,更有难度,历史更久从而更受人们喜爱。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按照内容又可以分为舞蹈类、技巧类和对抗类。舞蹈类顾名思义,就是各民族的舞蹈,如前文所述,有维吾尔族民族舞,有蒙古族民族舞、有藏族的民族舞,有朝鲜族的象帽舞和鼓舞等等许多少数民族的舞蹈。技巧类项目,如杂技项目,舞狮项目、回族重刀以及各类武术项目等等。对抗类项目就是分为两方相对抗,如满族的珍珠球运动,蒙古族的摔跤运动和马球等项目。技巧类项目以杂技为主、如舞狮、武术等都属于技巧类。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

(一)竞争性

竞争性是诸多体育项目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最能抓捕人心的特征。国际上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以及现在正火热比赛的世界杯,都十分突出的表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具有这令人着迷的竞技性,尤其是对抗类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具有极强的竞技性的。如蒙古族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和蒙古族搏克有着非常强的竞技性,比起摔跤散打等比赛项目精彩程度也毫不逊色。满族的珍珠球也是一项竞技性极强的运动,两队选手场上比拼的激烈比起羽毛球、乒乓球也是自有光彩。

(二)娱乐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有着极为强烈的娱乐性,比如各民族的舞蹈,有很多都是起源于各族先民在劳作后的娱悦神明和愉悦自身,所以现今仍保留着强烈的娱乐性。少数民族的舞蹈类项目都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别且有着相当之大的运动量,是娱乐与健身合二为一的好项目。而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带有竞技性又觉有娱乐性。

(三)观赏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观赏性其实是娱乐性的延伸和升华,观赏性是在娱悦自身的基础上又愉悦他人,给他人带来视觉享受就具有了观赏性。不论是对抗类体育项目的激烈与精彩,还是舞蹈类项目的动人与优美,都是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的。最具有观赏性的应当属于技巧类项目了。如武术,我国现有的高校武术教学多以观赏性为主,比赛也是以打分制,这给了本来就讲求形神兼备的传统武术给好的空间展示它的观赏性。

(四)传承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难以替代文化传承性。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各族先民们在劳动以及宗教活动中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又经过历史的淘洗才流传至今。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文化延续,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镌刻着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对本民族的文化具有这巨大的传承性。

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它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使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更具多样性也更具民族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有趣味性也更具娱乐性还有观赏性再加之以竞技性是具有全面优势的体育项目,在学生间推广更易被接受,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能传承文化,一举两得。第二点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极强的民族独特性,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学更有民族性和独特性。各地区高校可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学校所在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推进该项目的延续发展,更能对该项目进行更好的研究。从而在侧面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又是一举两得的。最后一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基因链条,在高校大力展开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并且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总而言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6篇

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特殊作用,大力提倡刻苦锻炼、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且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加以强化,直至内化为自身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可以偏概全。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比赛中的进攻与防守、得与失、胜与败,使学生形成健康、豁达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同时,还应该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体育比赛中所养成的良好心理品质迁移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冷静客观地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2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能够教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教给学生教学的方法,因为高校的体育教育是以培养优秀体育教师为职责的,从而实现由一名普通的学生向体育教学工作者转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其能够顺利实现从学生变成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转变。体育教育的特点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常常能够使学生在喜悦和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教育并且得到一定的锻炼,在体育活动中渐渐转变学生的负面思想,不断加入正能量,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要得到切实的提高,教师就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特殊作用,在教学中把学生们带出环境相对狭隘的学校,把学生带到环境相对广阔的社会实际中,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相关体育活动,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的吹风沐雨、经受实践锻炼。只有这样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

此外,教师不能脱离体育教育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要使学生在欢乐中接受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作为学生一方面要自觉接受类似的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还应该明白为什么要参与这种活动,从而掌握类似教育活动的方法,最终学以致用,成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为今后成为体教工作者做好准备,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体质得到增强,而且还能提高文化素养。体育活动还是德育的重要载体,美育的重要手段,他能够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断提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克服不良的陋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校的体育教育应充分挖掘体育的德育、美育因素,使其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有的高校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有说脏话的不良习惯,甚至已经潜移默化成为一种习惯,难以克服。这时,适时适当利用体育教育的特殊作用,往往可以取得料想以外的效果。当前高校的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举办有针对性的体育比赛活动,通过体育教育活动的特殊功能,帮助学生们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为高校塑造良好的氛围。

4结论

第7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终身学习

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就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大学自古以来作为最高的学术团体,又是承载文化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大学灵魂的教师,其对于知识与信息的吸收、传递与创造有着直接的责任和使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和知识的更新呈几何级数增长,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知识累积和传播方式的改变,这都使得教师要引领学术前沿变得更加困难。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使命又使他们不得不紧跟知识的发展速度,并担负起促进知识更新的责任,因此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承担起高速信息时代的学术研究,并在知识前沿与历史积淀之间寻找到学术发展的创新点。需要强调的是,即便只成为一个普通的终身学习者,都决非一日之功可得,因此若要成为一个引领学术前沿的高校体育教师,就更应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不断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一、终身学习与高等体育教育的使命

高等院校是社会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因此它必须承担起教育社会化的职责,应为更多的人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并致力于培养富有创造性才能的终身学习者。知识的创新,传播和运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使更多的人感到对新知识的渴望。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出现,知识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认可。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过渡时期,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1.新的社会职能――服务于学习社会的建设。那么何谓“学习社会"?学习社会理论的创始者哈钦斯罗伯特・M・哈钦斯,定义为:“所有全体成年男女,仅经常地为他们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是不够的,除此以外,还应以学习成长及人格的构建为目的,并以此目的制定制度,以及更以此制度来促使目的的实现,并由此建立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和成功的社会。”体育教育主要是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保证身体健康,为工作和生活服务。体育教师学习本身就是学习社会的一部分,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习社会的责任。

2.体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终身体育。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要求体育教育系统培养出既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又能不断自我完善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才是符合终身学习时代精神的人。高等体育教育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就应该为此进行改革,并以此为目标来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兼具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性精神的人才。简言之,体育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终身体育为基础的,而终身体育的培养又构成了创新的发展基础。由于任何体育人才的培养都需要体育教师的辛勤培育,这就又为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决定了大学体育教师在终身学习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任务与挑战。打好身体基础; 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的学习、锻炼; 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 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对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不仅具有近期(在校期间)的效果,而且具有长远(走向社会以后)的影响

二、高校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意义

学习能力就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具体说,你不可能也不需要记住所有的知识,但你可以知道去哪里找你需要的知识,并且能够迅捷地找到;你不可能也不需要了解所有的信息,但你可以知道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并且明确自己该怎么行动。

1、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目前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只凭学过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学科知识的渗透、交叉,新兴科技成果的不断产生和涌现,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去向体育渗透,丰富和发展着体育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使知识的陈旧率空前加速,要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师已不能再是仅仅懂得一些运动技能的教师,而就是一个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超人、经验丰富、技巧通达的教育者,是一个育人的艺术家和教学的工程师,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随着科技的进步,象幻灯、摄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一大批先进的教学设备正在慢慢渗透到体育教学、体育管理和体育科研中去,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强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会使用计算机,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以及一些教具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方法、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2、终身学习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者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必将导致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竞争,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则又是学历。高学历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教师素质的共同特征,教育部对各个高校的师资都有一定的比例要求,这对于的体育教师,应及时采取各种有利措施,广开渠道,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应是一个必须具有强烈时代感,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的约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并在创新中生存,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科学研究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使教师去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新的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新时代的气息,同时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重要方面。

3、终身学习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体育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健美的工程师”,这是对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誉,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在自己终身锻炼的基础上,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进行终身体育,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对我们体育工作者的最好褒奖。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阿瑟.J.克罗普利.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第三版)[M].徐辉,陈晓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