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04:09
序论:在您撰写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以工哺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调整农村劳动力布局,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但发展农业规模产业,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而兴国因长期的劳务输出,造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据调查,现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不足20%。因此,鼓励一大批接受了城市文明熏陶的优秀青壮年返乡创业,将外出务工掌握的技术和市场信息带回来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激活农村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2 有利于扬优抑劣,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近年来,兴国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兴国山多地少、道路崎岖、县乡之间交通不便,圩镇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城镇化建设面临内力不够、外力不强的困境,并且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断档和一些老人的晚年生活无人照料,引发了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在全县选定一批中心乡镇和中心村建设农民工创业基地,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进入第二、三产业,带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发展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使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切实化解政府投入不足对小城镇建设的影响,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3 有利于示范带动,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兴国县由于受战争的创伤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贫困落后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面对现实,要实现农村脱贫致富,不是靠政府救济,而是要培养有自力更生能力的农民。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农村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老人、妇女成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这些人因为体力和知识上的欠缺,很难担负起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任。因此,建设好农民工创业基地,鼓励那些经过市场这所“大学”培育出的农民返乡创业,把外力和内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打工時掌握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现状
目前,全县现有劳动力46万人,农村劳动力39.3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工达20.9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9%;其年龄结构大多在18-50岁之间,每月劳务收入一般为1800左右;集中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主要从事服装生产、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建筑等行业。近年来,受叶落归根的思想、长期漂泊的艰辛和经济形势不景气,导致企业停产或破产等因素影响,陆续有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回流,截止2013年5月,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1000余户,吸纳3000余人就业,主要从事餐饮、建筑、交通运输、服装生产等行业。从目前情况来看,兴国县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呈现出“三缺三差”的特点:
1 缺乏服务,创业环境差。个别部门和乡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小打小闹”,交税少,发展慢,只能解决他们自己就业增收的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成功,没有把服务返乡创业摆上位置。造成企业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吃、拿、卡、要现象,并且由于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跟不上,大大提高了企业成本,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导致不少返乡农民工“业未创、心先疲”。
2 缺乏知识,经营能力差。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素质参差不齐,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整体发展能力不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早年外出务工,受教育层次不高,在打工过程中,也是从最基层的操作员工做起,基本上是只懂技术,不懂管理,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特别是一些零星分布在潋江镇、长冈乡等乡镇从事服装生产,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因缺乏有效经营管理,在市场夹缝中生存。还有的在创业项目选择上,对市场发展程度、产业发展导向、消费习惯及水平不清楚,要么把自己务工从事的产业项目硬性搬回来,要么跟风赶浪重复别人,导致“南橘北枳”或“满天星”的情况。
3 缺乏资金,发展后劲差。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依靠打工积累或者亲友借贷等方式自筹资金,数量和来源都很有限。据调查,近3年来,全县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获得过银行贷款,多数回乡创业者全凭在外地务工時挣得的资金,相对创业初期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所需资金而言只是“杯水车薪”。部分企业在运转过程中,产品有市场,但因流动资金短缺,无力扩大规模失去了发展机遇。
三、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的对策建议
只有建设返乡创业基地,才能充分发挥农民返乡创业的聚变效应,才能把劳务大军真正变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库”、“资金库”、“项目库”,形成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为此,围绕如何建设好农民工创业基地,笔者认为重点抓好“三个三”:
1 做好“三篇文章”,培育创业主体,形成千帆竞发的创业态势
一是做好氛围营造文章。注重宣传引导,利用节假日在外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期间,充分运用电视、报刊、专栏等宣传手段,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士返乡创业典型的宣传,激发在外乡想返乡创业的热情。加大情感联络,在粤、闽、浙等在外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充分发挥商会和驻外办事处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举办乡贤恳谈会、老乡联谊会,介绍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创业,做到“人回乡、厂回迁、钱回流”。
二是做好规划选址文章。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实现“一人创业,影响一乡,致富一方”的目标,科学规划是关键。充分考虑资源、交通、人口等要素,结合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布局,选定高兴镇、古龙岗镇、良村镇和长冈乡、埠头乡等中心乡镇及县城周边乡镇,整合现有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包括闲置土地、村镇边角地),由政府免费或低价租赁方式提供创业场地。并与农村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区、移民扶贫搬迁区相结合,完善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农民工创业一条街”等创业基地。
三是做好项目选择文章。根据贯彻《若干意见》的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结合县资源优势、农民工自身技能特点和项目支持重点,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支持返乡人员投资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产业、乡村旅游业和服务业。坚持靠大联强,围绕县主攻建设机电产业园的方向,鼓励在外从事机械制造产业的乡贤返乡创业。结合和谐秀美乡村建设,鼓励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苗木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2 狠抓“三个平台”,提供创业动力,形成凝心聚智的创业合力
一是狠抓政策扶持平台。从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出发,结合《若干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出台专项文件“量身定做”扶持政策,在项目选择、立项审批、证照办理、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创业用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特别是金融信贷和财政支持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企业信用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贷款担保。鼓励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融资服务,放宽贷款额度、还贷時间及抵押贷款物范围。
二是狠抓能力培养平台。积极实施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以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为导向,进行创业观念、创业准备、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培训,激发其自主创业的信心和激情。组织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到河南、四川等地区的返乡创业典型企业进行实地学习考察,提高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同時,充分利用好“雨露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将农民工返乡创业招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就业培训计划,对其无偿进行技能培训,并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三是狠抓市场开拓平台。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市场反应慢等情况,政府主动靠前服务,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建立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印发信息简报,为企业提供多方位市场信息;实行干部一对一帮扶企业制度,发挥相关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拓展产品销路,对相关农副产品,建立农超对接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利润空间。
3 构建“三项机制”,强化创业保障,形成强劲有力的创业后盾
一是构建组织服务机制。加强对返乡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级层面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管理,分解好工作任务,明确好相关部门职责,形成扶持农民工创业的工作合力。实行县乡联动的“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服务机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创业外部环境。
一、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总体形势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相当一部分外向型出口加工企业关闭或停产,全国房地产业严重不景气,煤炭价格急剧下跌,矿山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导致我地相当数量的在外务工人员失去就业岗位返乡,不仅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农村的和谐稳定带来很大压力。据县人劳局劳务办的统计显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返乡农民工的总数为***人,占全县外出务工总数的9.99%,截至3月27日,全县尚有5***名返乡农民工尚未重新就业,占全县外出务工总人数的7.97%。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年初以来,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一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劳务经济产生冲击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了对劳务经济的领导;二是通过召开大型劳务洽谈会,加大了有组织输出的力度;三是提前开工了一批本县的建设项目,积极与***项目方协调联系,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四是立足本地农村产业的发展,引导返乡农民工投入农村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五是创造宽松环境,指导、帮助一部分有头脑、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累计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小额贷款***万元;六是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措施在乡镇和村级组织得以落实,已经取得或者正在显现效果。**、**、**、**等乡镇积极与***项目部联系沟通用工信息,认真搞好有意参与***项目的返乡农民工的报名统计工作。**、**、**等产业大镇积极引导部分返乡农民工从事畜牧、养殖等绿色产业的规模经营。**镇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村二组***利用10多年在外务工积累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投资***万元建设**厂,建成投产后,可就地吸收返乡农民工130人。**镇**村采取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项目辅助工程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使返乡的农民工人人有事可干。从目前来看,农村的社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
二、返乡农民工的要求和应当注意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在调查中通过座谈走访了解到,目前返乡农民工对政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要求政府提供可靠的用工信息,继续加大有组织输出的力度。加强与***项目、***等建设单位的联系,使他们能够就地就近解决再就业问题。
2、部分打算留在家乡从事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的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在小额担保贷款和扶贫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3、部分青年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提供“订单式”就业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便于今后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
4、有回乡创业能力的务工能人要求政府对他们的创业给予招商引资同等的政策支持。
5、乡(镇)、村两级要求县上积极争取实施一批交通、水利、生态移民等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就地消化转移一部分返乡农民工。
同时,调查组在调查中也注意到当前在返乡农民工这个群体和乡镇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
1、缺乏对国际金融危机长期困难的应对准备,相当一部分返乡农工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快就会过去,缺乏长期战胜困难的心理负荷。
2、依赖、等、靠思想严重。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回到家乡不愿回到土地务农,等待政府想办法安置他们,观望等待,坐吃山空。
3、对再就业薪酬的心理预期值过高,特别是原来在矿山企业打工的返乡农民工,现在大钱没处挣,小钱又看不上。本地有一天30-50元薪酬的工作不愿干。
4、乡镇对返乡农民工的底子不清,担心如实统计上报会自找麻烦,影响当年工作考核。因此造成有关返乡农民工的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县上的宏观决策。
5、村级组织对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引导亟待加强。
三、我县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务经济收入在我县农民纯收入中占据绝对比重。农民工就业问题事关千万个家庭的生计,也事关全县农民能否持续稳定增收,大量返乡农民工没有正当稳定的职业,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妥善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当前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十分紧要的问题。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切实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2、认真调查摸底,掌握真实情况,以利于县上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实施针对性的指导。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返乡农民工的数据、情况与乡镇统计上报的数字、情况有较大出入,我们分析一方面与基础统计工作不实有关,一方面也与乡镇担心真实统计会自找麻烦、影响乡镇的考核有关。因此,建议县上拿出相应的办法,鼓励乡镇统计真实数字,上报真实情况,以保证县上根据真实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建议在全县开展一次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返乡农民工统计调查摸底,不仅要掌握真实数字,还要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培训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同时,建议解决村级劳务信息员的报酬问题,加强劳务信息和数据统计等基层和基础工作。
3、多措并举,妥善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是加大有组织的输出力度,继续有组织输出一批。我县劳务经济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扩大有组织的输出。因此,要继续坚持两眼向外的战略,既要密切与我县劳务输出老区的关系,又要扩大与新区的合作;既要发挥县乡两级劳动服务机构的枢纽作用,又要发挥务工能人的带动作用,千方百计扩大有组织输出。二是加大协调,借助***、***等重大项目建设消化吸收一批。当前,***项目建设业已开工,县乡两级要积极利用援建关系,与***建设承包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尽可能地吸纳本地劳务工从事非技术性劳务。同时,要力促***项目尽早开工,吸纳一批返乡农民工。三是要加大本县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利用农村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移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地就业一批。四是绿色产业转移一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务工能人回乡参与绿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兴办绿色企业,就地转移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同时,要用好扶持政策,扶持部分返乡农民工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五是组织技能培训一批。教育引导青年农民工不要逆势而动,盲目外出,在全社会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下,加大有组织的技能培训力度,让他们潜下心来,学习掌握一门劳动技能,为今后外出谋取更好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要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培训科目,提高培训质量。由于我县人人技能工程启动于200*年,在200*年以前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建议加大对这部分人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培训期限的安排上,多办短班。在培训科目上,应当采取“菜单式”培训,市场需要什么工种我们就培训什么科目,学员要求培训什么科目,我们就培训什么科目。在培训内容上,应适当减少理论,增加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内容。使广大适龄青年只要经过培训,就能成为一名熟练工人。六是扶持创业带动消化一批。要着力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鼓励在外闯荡多年,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创业能力的能人回乡创业,带动消化一部分返乡农民工。
4、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为返乡农民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首先,对返乡能人创业在领导上给予高度重视,对投产后可以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的,在领导精力上应当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实行一个企业一个领导包抓,一套班子服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切切实实地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其次,县上应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以招商引资的同等待遇对待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在项目申报、用地审批、资金信贷、税费减免、供水供电等各方面进行扶持;建立创业服务“联动机制”,做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第三,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建议适时组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召开座谈会和项目对接会,宣传县上的优惠政策,鼓励有一定资金规模和技术实力的返乡人员独资或联办企业,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一、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总体形势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相当一部分外向型出口加工企业关闭或停产,全国房地产业严重不景气,煤炭价格急剧下跌,矿山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导致我地相当数量的在外务工人员失去就业岗位返乡,不仅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农村的和谐稳定带来很大压力。据县人劳局劳务办的统计显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返乡农民工的总数为***人,占全县外出务工总数的9.99%,截至3月27日,全县尚有5***名返乡农民工尚未重新就业,占全县外出务工总人数的7.97%。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年初以来,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一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劳务经济产生冲击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了对劳务经济的领导;二是通过召开大型劳务洽谈会,加大了有组织输出的力度;三是提前开工了一批本县的建设项目,积极与***项目方协调联系,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四是立足本地农村产业的发展,引导返乡农民工投入农村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五是创造宽松环境,指导、帮助一部分有头脑、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累计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小额贷款***万元;六是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措施在乡镇和村级组织得以落实,已经取得或者正在显现效果。**、**、**、**等乡镇积极与***项目部联系沟通用工信息,认真搞好有意参与***项目的返乡农民工的报名统计工作。**、**、**等产业大镇积极引导部分返乡农民工从事畜牧、养殖等绿色产业的规模经营。**镇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村二组***利用10多年在外务工积累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投资***万元建设**厂,建成投产后,可就地吸收返乡农民工130人。**镇**村采取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项目辅助工程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使返乡的农民工人人有事可干。从目前来看,农村的社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
二、返乡农民工的要求和应当注意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在调查中通过座谈走访了解到,目前返乡农民工对政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要求政府提供可靠的用工信息,继续加大有组织输出的力度。加强与***项目、***等建设单位的联系,使他们能够就地就近解决再就业问题。
2、部分打算留在家乡从事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的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在小额担保贷款和扶贫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3、部分青年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提供“订单式”就业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便于今后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
4、有回乡创业能力的务工能人要求政府对他们的创业给予招商引资同等的政策支持。
5、乡(镇)、村两级要求县上积极争取实施一批交通、水利、生态移民等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就地消化转移一部分返乡农民工。
同时,调查组在调查中也注意到当前在返乡农民工这个群体和乡镇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
1、缺乏对国际金融危机长期困难的应对准备,相当一部分返乡农工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快就会过去,缺乏长期战胜困难的心理负荷。
2、依赖、等、靠思想严重。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回到家乡不愿回到土地务农,等待政府想办法安置他们,观望等待,坐吃山空。
3、对再就业薪酬的心理预期值过高,特别是原来在矿山企业打工的返乡农民工,现在大钱没处挣,小钱又看不上。本地有一天30-50元薪酬的工作不愿干。
4、乡镇对返乡农民工的底子不清,担心如实统计上报会自找麻烦,影响当年工作考核。因此造成有关返乡农民工的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县上的宏观决策。
5、村级组织对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引导亟待加强。
三、我县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务经济收入在我县农民纯收入中占据绝对比重。农民工就业问题事关千万个家庭的生计,也事关全县农民能否持续稳定增收,大量返乡农民工没有正当稳定的职业,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妥善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当前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十分紧要的问题。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切实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2、认真调查摸底,掌握真实情况,以利于县上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实施针对性的指导。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返乡农民工的数据、情况与乡镇统计上报的数字、情况有较大出入,我们分析一方面与基础统计工作不实有关,一方面也与乡镇担心真实统计会自找麻烦、影响乡镇的考核有关。因此,建议县上拿出相应的办法,鼓励乡镇统计真实数字,上报真实情况,以保证县上根据真实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建议在全县开展一次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返乡农民工统计调查摸底,不仅要掌握真实数字,还要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培训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同时,建议解决村级劳务信息员的报酬问题,加强劳务信息和数据统计等基层和基础工作。
3、多措并举,妥善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是加大有组织的输出力度,继续有组织输出一批。我县劳务经济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扩大有组织的输出。因此,要继续坚持两眼向外的战略,既要密切与我县劳务输出老区的关系,又要扩大与新区的合作;既要发挥县乡两级劳动服务机构的枢纽作用,又要发挥务工能人的带动作用,千方百计扩大有组织输出。二是加大协调,借助***、***等重大项目建设消化吸收一批。当前,***项目建设业已开工,县乡两级要积极利用援建关系,与***建设承包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尽可能地吸纳本地劳务工从事非技术性劳务。同时,要力促***项目尽早开工,吸纳一批返乡农民工。三是要加大本县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利用农村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移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地就业一批。四是绿色产业转移一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务工能人回乡参与绿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兴办绿色企业,就地转移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同时,要用好扶持政策,扶持部分返乡农民工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五是组织技能培训一批。教育引导青年农民工不要逆势而动,盲目外出,在全社会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下,加大有组织的技能培训力度,让他们潜下心来,学习掌握一门劳动技能,为今后外出谋取更好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要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培训科目,提高培训质量。由于我县人人技能工程启动于200*年,在200*年以前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建议加大对这部分人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培训期限的安排上,多办短班。在培训科目上,应当采取“菜单式”培训,市场需要什么工种我们就培训什么科目,学员要求培训什么科目,我们就培训什么科目。在培训内容上,应适当减少理论,增加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内容。使广大适龄青年只要经过培训,就能成为一名熟练工人。六是扶持创业带动消化一批。要着力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鼓励在外闯荡多年,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创业能力的能人回乡创业,带动消化一部分返乡农民工。
4、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为返乡农民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首先,对返乡能人创业在领导上给予高度重视,对投产后可以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的,在领导精力上应当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实行一个企业一个领导包抓,一套班子服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切切实实地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其次,县上应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以招商引资的同等待遇对待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在项目申报、用地审批、资金信贷、税费减免、供水供电等各方面进行扶持;建立创业服务“联动机制”,做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第三,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建议适时组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召开座谈会和项目对接会,宣传县上的优惠政策,鼓励有一定资金规模和技术实力的返乡人员独资或联办企业,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关键词】农村毕业生 返乡创业
一、传统思想包袱沉重,不愿返乡
在传统思想中,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能培养出一名走出农村,扎根城市的学生真可谓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情,全家人乃至于全村人都对此寄予厚望,期待学生毕业后能够飞黄腾达、有所作为,因此,对部分返乡创业的农村籍毕业生,家长和乡亲都会很不理解,甚至有时还看不起,认为是没有能力在城市打拼了才回来创业的,这种思想包袱会给返乡创业毕业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部分农村籍毕业生本身也或多或少有类似的优越感,传统思想包袱沉重,对自己期望值很高,人生理想准备在城市中闯出一片天地,不打算回到农村去。
根据对重庆市工业学校正在就读的496名农村籍在校生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农村籍学生中,88.7%对就业表示有压力,可见学生们对于就业形势不乐观。但尽管如此,调查中有41.2%的人将未来留在大城市,同时有一半人把中小城市作为就业目的地,而愿意返乡的则不足9%。由此可见,农村毕业生更青睐于去实现在城市扎根打拼的理想,返乡就业热情较低。对“你今后是就业还是自主创业”时78%的人把就业摆在第一位,他们认为就业者只需完成上级交办的规定工作,如果成为创业者,则需要全方位统筹工作的方方面面,倾注更多青春与汗水。如果出现经营困难,就业者船小好调头,大不了重新找工作,而创业者失去的可能是其全部,这就与本来对返乡就业热情很低的状况相比,返乡创业的农村籍毕业生更是寥寥无几。
二、创业项目档次低,发展空间狭窄
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的规模小,以个体工商户为主,注册资金量少,通过对重庆市工业学校农村毕业生创业规模和创业行业分布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主要创业资本在5万以下,5万以上的仅占17.3%,比重较小。另外,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虽然准入门槛低,而做大做强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
据调查中职院校调查问卷企业初次投资规模统计,主要创业资本在5万以下,5万以上的仅占17.3%,比重较小;企业用工主要集中在10人以下,10人以上的仅占14.7%。企业年利润统计看出利润在5万以下的占多数,5万元以上仅占9.6%。综上所述,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档次比较低,大公司、大企业比较少,技术产业更少。通过对重庆市工业学校璧山、长寿 11 名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者的实地走访,有 8 名创业者进行猪、牛、羊、兔等的养殖,有3 名创业者承包土地进行果树和蔬菜种植。养殖猪、牛、羊、兔等都使用了传统的养殖方式和方法,高新的养殖技术都没利用上,猪、牛、羊、兔的品种也比较传统,好的品种还不能适应当地的成活。养殖的销售基本上是璧山和长寿及周围的县市。果树和蔬菜种植技术也是相对落后,蔬菜大多数是利用大棚技术进行种植,果树基本上是苹果树、桃树、梨树等,大多运用传统的嫁接和授粉等技术。果树和蔬菜的销售地域大多都是本地,走出重庆地区的很少。
三、创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中职院校农村毕业生认为资金是创业初期最大的困难。中职院校农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规模较小却具有较大的风险,所以许多风险投资公司都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中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中。没有很好的启动资金,中职院校农村毕业生即使有很好的创业设想和项目,也会被迫叫停或放弃。在创业初期的毕业生筹措资金除了向家人、朋友借款以外,大部分需要通过银行的小额贷款来解决。但在实际的调查中,有近28.5%的毕业生表示不知道可以小额贷款,有近62%的毕业生表示银行小额贷款手续太麻烦,再加上找不到人担保等因素,很多毕业生放弃贷款来筹措资金,仅有不到30%的中职院校农村毕业生通过贷款实现自主创业。这部分幸运的农村毕业生,最终从商业银行将启动资金贷出来,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国家虽然有扶持政策,但是条条框框太多。银行方面所要求的东西多,手续繁杂,甚至对于农村毕业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苛刻,加之贷款的成本并没有优惠太多,对于新创办的企业来说杯水车薪。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对创业资金的需求是非常渴望的,但是又得不到政策的支持,不能满足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四、创业经验不足,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农村毕业生缺乏对创业载体评估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农村毕业生毕业后大多在城市打工了几年的时间,返乡后并不了解农村的市场需求,这时候如果选择专业的打造团队对农村的现有企业做调研,一来成本较高,二来速度慢。所以农村毕业生创业往往选择与外出务工期间从事的行业有关,这样创业项目既没有结合地方特色,又没有与当地市场接轨,自然不能达到创业前的预期。往往在城市销售很好的产品回到农村就无人问津,产品滞销严重。
(2)农村毕业生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从开始就没有进行长远规划,一般是照葫芦画瓢,跟风行为严重,看中某个项目就一窝蜂的扎进去,在这种短期的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内部不良的竞争下,我们可以想到最后的发展结果就是无人盈利,两败俱伤。
(3)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选择的企业没有延续性,存在的周期相当短,在管理过程中根本不注重企业的生产质量,长期发展。
五、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能力较差
当今的学校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授课是学生们主要的知识来源,是一种被动式的灌输式学习,而授课教师主要以学术型为主,很少能走出屋子来到田间地头从事关于农业方面的实践研究,对农业没有切身的体会,了解不到书本上没有的一些返乡创业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受这样教师指导过的学生其在返乡创业中会带有很大风险。学校对外交流不够成熟,很难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在校创业获奖项目转化为实际成果,创业实习平台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立,学生参与实训学习机会少,即使获得了实习机会也大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明显。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7〕33号)和《驻马店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驻政〔2018〕8号)精神,安排部署我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6月5日,省人社厅**一行特意到我县实地调研指导返乡创业工作开展情况,对我县相关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殷切期望。这都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返乡创业工作。刚才,**通报了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情况并就做好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返乡下乡创业共识
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对于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活跃县域经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返乡者返乡创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推动全民创业,才能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实现全民富裕。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全民创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返乡下乡创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一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是劳动力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的**多人,这**人全部在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摸爬滚打和历练,练就了一身技术本领和管理本领,既是优秀的劳动者又是优秀的管理者,是我们**的一大财富,如果这**人能回来一部分人返乡创业,对我县的经济和农村经济都将是极大促进,必将会给**注入新的经济能量和活力。二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返乡下乡创业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大大促进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返乡下乡创业者他们可以用多年的积累为家乡捐资铺路,兴修水利,改进电力设备、通讯设施以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教育事业、娱乐文化事业的改善,有利于促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三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脱贫攻坚。返乡创业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对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帮助弱势劳动者和贫困户增收脱贫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要切实为返乡者解决好排忧解难减负的问题、增加收入致富的问题、改善环境幸福的问题,这“三大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广泛动员,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打一场全面脱贫的人民战争。返乡者返乡创业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需要他们带动乡村经济发展,需要他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真正帮助弱势劳动者和贫困户增加收入,帮助他们脱贫。
(二)返乡下乡创业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县拥有**劳动力,农村劳动力非常富裕,而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外出打工,二是本地开辟就业渠道。近年来,我县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了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了返乡下乡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实际行动,在全县形成了全民大创业、创大业的氛围。就刚才表彰的示范项目、扶贫基地等企业就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同时也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三)返乡下乡创业是落实民生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我县在外务工人员通过多年的拼搏、学习,他们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思想观念,都是当代农民种的佼佼者。他们返乡后,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是让群众安居乐业。就业是安居乐业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从发展的角度上,返乡者返乡创业对于本地民生工程的实施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多措并举,强化服务,推进返乡下乡创业深入开展
各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要抓住历史机遇,顺势而为,积极作为,全方位支持、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创业环境,让在外务工人员带着满腔的激情热情回乡创业,投身家乡建设。
(一)健全政策体系,加大创新力度。近年来县里先后印发了《**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短缺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激励措施。这些政策我们都要认真地贯彻落实。同时,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根据问题导向,按照返乡返乡创业的需求,进一步细化和充实相关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切实为返乡者回乡创业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信息建设,搭建创业平台。不少返乡者返乡创业有意愿、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干什么好,担心项目选不准,投资没回报。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了解返乡者的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建好项目储备库,为有回乡创业意愿的返乡者提供信息指导和项目支持。同时,要为返乡者返乡创业提供好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科技创新、政务服务、电子商务等创业平台,使返乡者能够借助公共平台把本地资源和外地市场很好地衔接起来,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我们要着力打造好**这个大舞台,当前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好,交通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要素优势、农产品资源优势越来越凸显。我县着力建设的产业集聚区、特色商务区以及广大的农村都是返乡下乡者返乡创业、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平台载体打造好,让创业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加强创业培训,培育“能人”队伍。近年来,人社、工会、教育等部门加强了对技能培训工作的认识,这项工作十分重要,还要继续抓下去,尤其是对当前未就业的劳动力更要加强技能培训。我在这里强调的,除了要加强就业培训,还有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和就业不是完全一样的概念,要想有一批创业群体的形成,必须要有一批创业带头人队伍的成长。所以,对于这一批人不仅仅进行技能培训,更要培养他们如何创办企业、经营企业、管理企业等等。我们需要培养企业家队伍,至少是带头人队伍,我们要看到一个带头人起来了,至少能带动几十个人就业。各相关单位不仅要立足于就业培训,更要从培养带头人着手,去深入考虑我们的创业培训如何开展。
(四)强化要素支持,优化创业环境。要积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创业用地政策等创业政策支持,并加强对返乡下乡创业者的技能培训,多措并举降低他们创业的风险和成本。特别是融资问题,要牢牢抓住国家对到贫困地区投资上市降低门槛的历史机遇,积极为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上市融资。同时要严肃查处“吃拿卡要”,切实维护好返乡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切实打消返乡者不敢来、不愿来、不想来的顾虑。有些返乡者之所以不愿回来,就是怕发展环境不优。农村多年形成的嫉妒、眼红这类毛病在个别地方仍然根深蒂固,再加上我们政府的一些部门,虽然这些年服务环境在改善、服务效率在提高,但是“吃拿卡要”的问题并没有绝迹,影响了返乡下乡创业者的心理情绪和创业意愿。因此,要切实营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尊商爱商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强化返乡下乡创业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返乡下乡创业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经济工作重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切实摆上位置,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安排部署,统筹安排好、组织实施好。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解决好融资难、用地难、缺人才、缺技术等突出问题。同时,抓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的动态监测和统计调查分析,深入了解情况,帮助排忧解难。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责任,尤其是人社部门、工信部门和农业部门要主动作为,发挥好应有的职能作用,配备得力干部,真正做到责有人负、事有人干,认真履行好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责任务,并联合相关部门,实行责任制,建立责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协调配合,确保返乡者创业取得实效。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广播和网络等传媒广泛宣传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深入宣传支持返乡创业的思路举措,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的创业精神、创业事迹、创业成效,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返乡创业、支持返乡创业的浓厚氛围。
勤劳朴实的农民工,一群加速新型城市化的“幕后英雄”,一个助推改革发展的“时代传奇”。从“孔雀东南飞”到“春暖雁回归”,他们带着技术、资金踏上返乡创业之路。遵义市汇川区作为全国第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地区,自2005年开始探索“输出变引回、创业带就业、创新促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开辟出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通道。
从“离乡背井”到“返乡创业”
汇川区位于遵义市北部,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省重点打造的“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贵州省列经济强区和遵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常住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8万人,农村劳动力19.9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近7万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创收,带来农村人才流失、劳动力老龄化、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空心化”“三留守”、农业副业化等问题,影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汇川区农民工问题同样也是全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面临的发展难题。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把农民工问题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抓实抓好,并提出“五大原则、七项措施”;200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8年,“引导农民外出务工,鼓励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创业”写入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
一系列有力措施,加速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春天的到来,并在汇川区得以落地实践、生根萌芽。汇川区从过去的“农村劳务输出大县”逆转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返乡农民工人数从2013年的6000余人上升至2016年的15000余人。
从“起步艰难”到“发展通途”
与全国各地一样,汇川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之初,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扶持与引导。办企业、上项目手续繁琐复杂;融资难、渠道窄,创业资金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功能配套无法满足创业所需等,成了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同时也催生了汇川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五个一”举措,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出台一套好政策。相继制定了《汇川区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8个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利用闲置土地、厂房等进行创业,并提供创业奖励及经营场所租金补贴。2013年至2016年,全区兑现创业奖励、场租补贴596.4万元,直接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852人。
搭建一组好平台。搭建管理服务平台,开通“绿色通道”,推行联合审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的“一站式”服务;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农民工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行业主题“创业沙龙”,帮助农民工开展创业项目评估等个性化指导和咨询服务。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建立定点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培训,开设法律基础知识、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课程,培训农民工6848人,实现就业率92%以上。搭建融资保障平台,设立区级农民工创业创新专项基金,注入担保基金965万元,发放涉农小额担保贷款601户5023万元。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成功举办“2016年首届农民工创业创新高层论坛”,形成了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问题的系列研究成果,并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河南省新郑市等4个县(市、区)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搭建返乡创业平台,建立了贵州省首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40名返乡农民工在园内成功创业,吸纳当地1000余群众就业。
实施一批好项目。大力引导返乡农民工参c开发旅游资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投入资金3.63亿元,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一条街、现代农业体验馆等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项目30个,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500余人,初步形成了以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农旅一体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打造一方好环境。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首问责任制和联动机制,强化农民工维权服务。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帮助解决“住”的问题。每年组织开展“春风送岗位”行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14268个。大力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就医就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改、扩)建学校13所,城区新增学位2万余个,帮助解决“医”和“学”的后顾之忧。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微信、宣传专栏,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激发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热情,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培育一批好典型。相继扶持全国劳动模范张明富创建贵州梦润化妆品厂、全国首家国家级标准化鹌鹑示范园区、生态猪养殖示范基地、贵州张明富旅游服务公司和贵州梦润云大数据有限公司。培育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头人黄中敏、传统手工艺产业带头人马毅、军民融合产业带头人刘宇航等农民工创业代表30余人。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以点带面、联动发展,树立了“劳动就业光荣、自主创业光荣、服务创业光荣”的社会新风尚。
从“汇川实践”到“转型发展”
汇川区把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作为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发展中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政策,解决资金、技术等困难和问题,8700名农民工由“打工者”变成“创业者”,占返乡农民工数量的58%,有力带动了特色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餐饮服务、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拉动了2157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返乡农民工在外发展中所积累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发达地区的先进经营发展观念,与当前农村发展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短板形成互补效应,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地区“二次创业”的中坚力量。仅张明富创办的公司,年营业收入就达6000余万元,吸纳当地360名群众就业。
树立了农业结构调整新导向。回到农村开办企业,发展现代种养殖、乡村旅游,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丰富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农民工创办的梦润鹌鹑、大坡葡萄、杨老大米粉等一批特色种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加速了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汇川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至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4家、家庭农场45家、乡村旅馆420家。
增强了农民脱贫增收新动能。吸引工业和城市资源要素向农业和农村聚集,带动了大批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2016年,汇川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30元,同比增长8.8%,减少贫困人口6500人,2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按照省委贯彻中央“两会”精神的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最近省人大就业工作视察组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骆德春等陪同下,在长春、吉林等地进行视察和调研。总的看,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我省就业形势还比较好。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其中,舒兰市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把促就业与抓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和鼓励部分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
舒兰市城市属于资源(煤炭)枯竭型城市,农村地处半山区,人均耕地少,土地条件和经济基础都不是很好,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比较多。舒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真正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重要工作来抓。2008年,全年共开发就业岗位13530个,城镇新增就业10048人。劳务输出15534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6%,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47%;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12.89亿元,全市人均增收196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大大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舒兰市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除了和全省各地一样大张旗鼓上项目安排就业和再就业外,我觉得最突出的是在继续搞好传统的“送出去”(劳务输出)的同时,大力开展“请回来”返乡创业活动,推动了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
在“请回来”方面,舒兰市针对一部分输出人员在务工致富后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的实际,因势利导,大力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变返乡潮为返乡创业潮。2008年共动员379名返乡创业人员采取独资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的方式创办了317家企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74亿元,带动3177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舒兰市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人员返乡创业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市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事机构,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将返乡创业指标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各乡镇和部门。二是政策扶持。制定了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收费政策、金融等服务政策5个方面16条的《舒兰市关于推进返乡创业的若干规定》,另外还制定了返乡创业的项目支持制度、培训制度和用工制度。共计为112户返乡创业企业减免税费28.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6万元,培训有关人员586人次。三是宣传发动。编写了《创业成功项目汇编》,召开了全市返乡创业现场交流会,对10户返乡创业明星企业和30名返乡创业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奖励。邀请80余位域外创业成功人士代表返回家乡,组织召开乡情恳谈会,当场有12人签订投资协议。四是把惠普援助项目培训与返乡创业相结合,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舒兰市采取“请回来”的办法,鼓励本市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招商引资成本低。近年来,各地为了引进域外资金、项目和人才,采取各种办法招商引资,想尽千方百计,出动千军万马,跑遍千山万水,费尽千言万语。舒兰市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做法是有的放矢招商,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解决了后发展地区资金不足和项目难找等问题。二是投资创业成功率高。这些返乡创业人士,对外了解市场,掌握技术;对内熟悉家乡,热爱家乡,既不会脱离市场上项目,也不会“水土不服”。三是示范带动效果好。返乡创业者大多是劳务输出的农民,他们返乡投资创业不但可以把更多的农民吸引到非农产业就业,也能够激发更多的农村富余人员外出打工。四是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返乡创业者在城镇兴办各类企业和项目,就地就近把部分农民吸纳进城,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增加城镇税收,提高县域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