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06-25 16:04:04

序论:在您撰写对内部审计的理解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对内部审计的理解

第1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对内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定义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顺应外部环境发展,为内部审计职业界提供的发展指南。

1、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90年代后,西方国家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普遍加大。主要因为产品技术变革速度加快,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扩张战略引起的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所有这些业务使企业经济交易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了,而相应的控制环节难以同步实施,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何在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为内部审计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定义提出了内部审计应评价和帮助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

2、企业治理结构转变

西方国家为促进竞争提高经济活力实行的放松管制运动和随之而来的企业兼并浪潮对企业的治理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例如管理层的薪水补偿计划,董事会职能和结构的变化,机构投资者放弃消极投资开始参与企业的治理以及员工人力资本的激励等新兴的企业治理方式。作为企业内部的评价机制,如何对企业治理方式提供有效的指引就成了内部审计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也体现在新定义之中,即要求内部审计应评价和帮助企业改进“治理程序”。

3、企业内部组织战略重组

适应以上情况,许多西方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纷纷进行内部组织结构的重构和调整,将一些非核心部分的管理活动转由外部专业化公司承担。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率并为组织增加价值、增强竞争力。新定义中较充分地体现了这种要求,指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突出其在促进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第2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结果利用;思考

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范风险。审计的目的是结果的利用,只有结果的利用才是对审计的肯定,才是对审计人员工作的认可,才能体现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存在的价值。因此审计机关应当精心组织,审计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工作,使每个审计项目都有一个理想的结果,使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意见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为审计结果利用提供基本的前提条件,对内部审计结果更是如此。针对内部审计结果利用,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审计整改不力的原因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建议得不到有效执行,审计问题没有彻底整改,审计发现问题还存在反复发生,影响着审计结果利用。事实上,审计结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不强。部分企业规范管理、合法经营的意识不强,忽视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致使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

(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少主要领导的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是很难开展和深入的,也只有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审计结果才能真正地得到转化利用。

(3)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有关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往往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使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4)监督流于形式。一些企业只重视监督形式,忽视内部控制互相制衡的作用,监督不到位,监督过程中由于碍于情面,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批评、教育、处理不到位,放松了责任追究,使问题屡屡发生。

(5)审计力度不够,权威性不高。有的企业审计机构不独立,或未设立审计部门,或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人员配置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审计覆盖面偏低。

二、落实审计问题的整改措施建议

为充分发挥审计在查处违规、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等方面的作用,必须认真搞好审计整改和落实,使审计工作成果真正落到实处。事实上,由于缺乏系统性,有些问题年年查,年年有,可能这个部门发现了问题,该部门进行了整改,又在那个部门发现同样问题,这些都影响着审计结果利用,制约企业发展。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制度和执行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

内控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要通过审计问题整改,不断优化内控体系建设,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一是要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要相互制衡、协调运转,要按照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该上会的要上会,切实保障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行。二是要加强预算、资金、投资、物资设备采购等重要环节的内控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避免和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合理授权、清晰职责,避免审批权限过分集中,形成集体决策、民主决策,使权力受到监督,确保内控体系有效运行。三是要扎实提升执行力。加强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关注管理过程中岗位人员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关键环节必须留下可供查实的证据,使规章制度执行具有可检查性,进一步强化过程监督和流程控制,将监督关口前移,发挥内控体系对于防范企业风险的重要基础作用。

(二)建立部门沟通机制,促进审计问题的系统整改

审计整改工作是个系统工程,牵涉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虽然审计整改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但是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对下属单位业务上指导和日常监管,对问题加速整改、防止问题重复发生将发挥更大作用。建议建立部门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审计专题会议,由内部审计部门将审计发现问题分类整理提交相关部门,特别是发现的重要问题要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了解各职能部门对于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各职能部门在审计整改中的专业性和主动性,与相关部门共同分析风险点、共同推动问题整改,通过发挥多部门监督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促进审计问题整改。

(三)将审计问题整改,纳入业绩考核体系

将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工作与业绩考核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一是要将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纳入“评先奖优”考核中。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要与“评先奖优”挂钩,作为减分或加分因素之一,对于不进行整改的企业或个人,情节特别严重的,在奖优评先中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影响年度考核等次。二是要与薪酬考核挂钩。审计整改的落实情况通过薪酬激励体系,促进员工增强对企业发展的关切度,切实保障审计结果利用,对于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好与坏,直接与个人薪酬兑现挂钩。三是要与个人职业发展挂钩。强调审计的整改落实,将整改完成情况直接与个人职业发展挂钩,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职务晋升、职称晋升的评定内容之一。

(四)建立审计结果报告制度,促进审计问题的及时整改

建立审计结果报告制度,将重要、紧急、具有代表性的审计问题在企业一定范围内进行报告、通报,促进审计问题的及时整改,避免在不同部门或子公司反复出现。利用公文流转或年度会议的形式,对公司治理或经营管理存在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予以警示,通过自查自纠,防止同一问题在其他部门或子公司重复出现。通过对审计结果和审计信息的归纳、分析和提炼,建立审计案例库,以案例库、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为载体,为公司决策和业务部门管理活动提供建议和支撑服务,以案说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五)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审计成果运用

对于企业而言,审计发现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整改落实,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的企业及直接责任人、拒绝审计整改或整改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审计部门应当提请对其进行责任追究,建立审计追责制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审计成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职能。首先,要明确追责主体。内部审计责任追究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及主要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其次,追责手段要通过政纪处分、组织处理等多种方式。对被审计单位可以做出如下处理:1)通报批评;2)纠正违法行为;3)追还被侵占、挪用的资金;4)收缴应上缴的收入;5)没收非法所得;6)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经济处罚。对主要责任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追责,还应视情节轻重,移交公司干部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处理,若构成犯罪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按规定程序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要完善审计问责机制,严格问责,这样才能避免同一问题反复发生。

第3篇

关键词:补肾活血汤;慢性心力衰竭;脑钠肽;血管内皮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6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病的严重阶段,尽管多种现代医学技术包括药物、手术等广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但发病率、死亡率仍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本研究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观察,旨在进一步探讨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所有入选患者符合《临床心脏病学》[1]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辨证属肾虚血瘀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69.02±10.40)岁;病程7.4年±5.8年;冠心病3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肥厚型心肌病3例。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70.09±11.20)岁;病程7.2年±5.7年;冠心病3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急性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及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严重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汤:制附子10 g,补骨脂15 g,熟地20 g,山茱萸20 g,党参15 g,黄芪15 g,丹参20 g,赤芍15 g,葶苈子15 g,大枣10 g。水煎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2周。用药过程中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NYHA心功能分级,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检测血浆脑钠肽(BNP)、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心功能无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临床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见表2)

2.3 两组血浆BNP、ET、NO水平比较(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为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和心室重塑。脑钠肽是由心室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心脏激素,具有强大的利尿、利钠、扩血管、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和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对于调节人体心血管的自身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心室由于血容量增加或压力过度时,刺激脑钠肽大量分泌并释放到血液中,心衰越重,血浆中的脑钠肽越高。同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细胞内膜的屏障结构,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产生内源性物质如内皮素、一氧化氮等具有调节血管活性的作用。内皮素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并抑制心功能;一氧化氮有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增加,一氧化氮减少,导致循环阻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而加重心衰,同时内皮素使心肌组织纤维化,心肌肥厚导致心室重构。因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在于拮抗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和心室重塑[4]。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胸痹”、“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心本乎肾”,本病多为中老年疾病,肾气渐衰之时,且久病必及于肾,故本病病位虽在心,其根源在肾。肾气虚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每致气虚血瘀;肾阴亏虚,营阴暗耗,血少脉涩;肾阳虚衰,心失温煦,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畅,心脉瘀阻。故本病基本病机是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肾的生理功能失调是本病发病根源,由其导致的瘀血内阻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治宜补肾活血、化瘀利水。补肾活血汤由制附子、补骨脂、熟地、山茱萸、党参、黄芪、丹参、赤芍、葶苈子、大枣组成。药理研究证实,附子主要成分乌头碱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左室射血分数增加[5];还可以改善左室重构,有选择性的改善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补骨脂、熟地、山茱萸等补肾药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尤其对衰弱心肌的作用更强,并能调节心脏功能和提高心肌的耐缺氧能力。党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6]。黄芪有正性肌力作用,可明显改善左心功能及排出量,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左室重构;还能刺激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如内皮素,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7]。丹参、赤芍能改善血液流变性状态,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抗炎,保护内皮功能[8]。葶苈子含有强心苷,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传导速度,对衰弱的心脏能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其强心作用与毒毛旋花子素G相似,且作用时间快,同时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和平喘镇静作用[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补肾活血汤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室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内皮素水平,升高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补肾活血汤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脑钠肽浓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心室重构,且副反应小,有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731276.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57.

[4] 王智.参麦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及其对NO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8,12(20):333335.

[5] 贾进辉,封丽华.真武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0):3296.

[6] 林凯旋,陈翊.益气活血法改善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脑钠肽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9):16141615.

[7] 陈国刚,谢旭东,陈红娟,等.黄芪对内皮细胞数量与功能及其iNOS的影响[J].中国药理与临床,2007,23(6):4750.

第4篇

(一)内部审计实务界对内部审计定位的理解有待深入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2年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随着内部审计概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也从财务合规性审计为主向效益审计为主转变。

但是,尽管这些年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审计转型,宣传效益审计,但是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审计人员没有真正理解审计内涵的发展到底跟自己的工作联系在哪里,因而难以将定位从查错防弊的监督者向为组织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组织增加价值的内部管理参谋者转变。

(二)内部审计人员从业素质尚待提高

1.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综合素质需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处于审计核心地位,对本组织内部审计定位等方向性问题具有决定作用,从而影响到审计目标、审计技术、先进的审计理念的推进和实行,同时,其个体行为对内部审计机构其他成员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由于现在多数内部审计机构都面临业务繁重、人员紧缺的问题,作为机构负责人往往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和掌握先进审计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作为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组织有必要通过强制性的措施和手段开展针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理论研讨和培训活动。

2.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尚待提高。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一直是制约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审计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欠缺,对相关行业的规章制度不注重收集和学习,知识范围狭窄,审计技能不精,审计方法单一,质量意识不高等等。

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途径

(一)加强研讨交流

建议内部审计机构管理部门采取专题理论研讨、专题论文集刊印等方式加强现代内部审计定义和定位的宣传,通过经验介绍等方式,使内部审计人员深入理解和掌握现代内部审计的概念、目标、职能和作用。

(二)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学习研究,锻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1.集中培训、经验交流。这是现在内部审计机构管理部门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 笔者建议培训可分类进行。针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培训以宏观政策、国内外前沿审计理念、管理知识的讲座为主,并适当安排经验交流;针对其他内部审计人员,以先进的审计技术、审计方法为主, 并配以案例说明。这样一方面便于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而内部审计机构也能在日常的业务学习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

2.加大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课题投放力度。尽管现在各级内部审计机构管理部门每年都会面向社会进行一些课题招标,但是一方面课题内容的设定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较少,另一方面比之专业的研究团队内部审计人员无论在研究时间、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明显差距,因此能够中标的几率很小。然而,课题研究不仅利于内部审计团队就课题涉及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掌握,而且对于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同时,作为内部审计理论的实践者,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然对内部审计质量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通过内部审计网站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视频培训。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方便快捷和覆盖面大的特点,因此建议内部审计机构管理部门以专家讲座的方式,将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录制成视频,通过内部审计网站进行讲授,以远程培训的方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5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在这个网络不断发展的时代,网络在各个领域中都已广泛应用,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对于传统审计工作,网络技术在其各个方面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内部审计开始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企业集团不断涌现,内部审计在企业集团中开始出现。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但发展是比较快速的,一大批具有丰富财务知识的专业人才为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而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并为此不断探索。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在9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30%,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小企业规模有限、资金少、经营范围小、受到传统体制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和审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当前的市场经济不适应的情况。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对于减少财务支出,提高经济收益,增强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防范

在网络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运行的效率可能会得到提高,同时也可能会导致新风险的产生。1983年,AICPA了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审计业务的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其中提出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一)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在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下,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企业的账户、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在审计过程中,固有风险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同因素对固有风险的影响不同,是因为与其敏感关系不同。防范固有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安全控制,防止数据的滥用、篡改及丢失;完善软件设计,增加审计线索;改进录入技术,减少错误。

(二)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上出现了错报或漏报,但其内部控制机构却未能及时发现或防止的可能性。它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以设定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但无法降低控制风险。防范控制风险,我们需要:提高网络操作的效率效果,避免软件出现错误;建立与银行之间的网络连接,避免数据出现不一致。

(三)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某一认定存在的错报的可能性,这种错报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直接影响其实际水平,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地测试数据是不现实的,这就增大了检查风险。防范检查风险,我们需要:采用统一的格式存储文件,便于审计师审查文件;设计一个检查程序,使其能够针对性地降低检查风险。

三、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内部审计是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中小企业完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仍有诸多问题存在于实际工作中,导致内部审计的作用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是由企业管理人员领导的,导致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这也是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成果收效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部审计同时接受利益需求完全不同的两个阶层的领导并同时为他们服务,这使得内部审计机构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最终,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会偏向于与其有相同物质利益需求的阶层,因此,内部审计很难在独立客观的角度上对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合理的评价。同样,内部审计在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的同时还要接受本单位的行政领导,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无法自主地开展工作,这就使内部审计逐渐失去了权威性。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十分不合理,大多由企业的管理人员领导,有些中小企业甚至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使内部审计得不到应有的权力和地位,无法有效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进而无法保证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这就等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二)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不准确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的理解都是比较片面的。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内部审计仅仅是检查内部的经济问题,因此内部审计工作未能深入到经营管理的领域。有些管理人员将内部审计工作与会计稽核工作相混淆,有的甚至将内部审计与经营管理对立起来,从而对于内部审计机构与其工作人员实行合并设置,甚至有会计负责人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的情况出现,致使内部审计机构得不到其应有的地位。同时,某些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也不能正确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及工作地位,没有认真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他们对内部审计的理解都是不准确的,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与增加收益方面都具有巨大潜力,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些,而且不愿意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使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真正的发展起来。

(三)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原来单纯的财务、审计人员已经无法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如今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足够的财务、审计方面的知识和与他人沟通的技巧,还应当精通中小企业中各项相关业务方面的知识。然而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由于现在内部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不够系统,因此,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中被挑选出来的,这些人中很多都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内部审计实务培训,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并没有能力适应当今社会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的状况还影响了他们在中小企业中的地位及收入,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又容易被其他员工所误解,使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往往会感到工作开展困难,最终致使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逐渐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极大地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具备为数不少的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但可操作性都比较低,不能发挥出法律法规的指导作用。因此我国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内部审计准则来指导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对于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无论是在具体内容上还是总体框架上,我国都需要吸纳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中先进的并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来逐步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同时,我国在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四、解决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建议

在网络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而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着不小的比重,因此,解决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问题对于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内部审计机构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各个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适合本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缺乏独立性及权威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由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直接领导,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由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进行设置,并推行由政府委派内部审计人员的制度,这样不仅能够做到向管理人员及时的提出问题及建议,还能够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坚持这独立性与权威性原则,不仅能够改变如今普遍存在于中小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的局面,还能够将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从平行于其他各部门的管理体制向更完善、更高地位的管理体制转变,是改变内部审计工作现状的根本决策。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理解

中小企业中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理解的准确程度决定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大小。而目前来说,多数人对内部审计的理解都是很片面的,这就使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

加强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应当多加宣传《审计法》以及内部审计准则,让更多的管理者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它能够增强企业的自主性、帮助中小企业适应当今社会的市场竞争。同时,内部审计协会也应当采取一定的宣传手段,结合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为中小企业提出改进的意见,做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参谋和顾问。

通过宣传,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就会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走出误区,充分的意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正是内部审计的存在,才使企业的管理经营有了保障。这样,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才能为内部审计机构提供足够的人力及技术资源,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而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施行提供保障。

内部审计人员也应当认真执行工作,及时向管理人员汇报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定期接受培训,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协助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原有的人才结构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只有精通财务与审计方面知识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聘请精通相关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或技术人员,要多方面考虑未来内部审计发展方向。

原有的内部审计人员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把综合素质提升起来。由于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始终保持足够的专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国际上的各种先进的内部审计技术,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到本企业的业务中来。

另外,我国应当根据国际审计师协会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办法尽快推出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并规定只有获得这个资格的人才才可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四)加强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有关内部审计方面的制法律法规也有不少,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实施条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

我国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可操作性,尽快制定一套全国统一的内部审计准则,在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中起到具体、全面、科学的指导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当在企业内部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并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法律教育,使他们严格遵守国家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

[参 考 文 献]

[1]刘强.计算机系统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硅谷,2009(10)

第6篇

记得86年入学时,系主任张亦春教授给我们讲的第一次课就是“银行是门大学问”,而现在我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深深体会到其内涵的深刻和广大,深深感觉到“内部审计也是一门大学问”。我99年初参加农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四年多的内部审计实践中,每年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体会都有所不同,以下是本人这几年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不同阶段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了解,与各位内审同行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第一阶段,就是刚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对业务操作熟悉,但对内部审计了解不多。和大多数内部审计同行一样,在参加审计工作之前,都是从事在具体业务操作,对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十分熟悉,但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技术方法了解不多。由于对内部审计缺乏较深入的理解,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往往是套用以前业务工作的经验和方法,这一阶段虽然也能基本正常开展审计工作,也能审查出一些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但由于缺乏内部审计的知识与技能,即缺乏一个合格内部审计师的基本素质,在审计中往往以业务流程的符合性作为审计发现的主要依据,过分注重操作过程的细节,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经常会忽略了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如对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和相互制约等基本的内部控制内容。

第二阶段,就是参加内部审计工作2到3年时间之后,从各种渠道对内部审计有了一些了解,包括参加了各种审计培训、自学了一些有关内部审计的书刊,掌握了一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能部分将审计理论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初步具有了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能根据业务操作的经验,对被审计事项的一些重要风险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出判断和评价。这一阶段,个人的内部审计综合素质提高了,但对具体业务操作则逐步开始有所生疏,因为业务品种及操作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审计人员虽然也要经常学习业务知识,但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对所有需要审计的业务都详细了解各种具体的操作细节。这个阶段对一些从业务操作岗位转入新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是一个关键时期,由于脱离了实际业务工作,对业务操作流程特别是一些细节可能生疏,如何克服这个阶段的困难,本人所在处室有位同事曾经说过:“审计人员有三类,一类是刚刚从业务岗位转过来的审计人员,他们熟悉实际操作,能按操作流程来进行审计,虽然其审计发现可能只局限在某一方面如操作流程、制度的遵守。第二类就是几年前参加审计的人员,这些人在参加审计之前,有较丰富的业务操作经验,但由于近几年脱离了业务实际操作,对实际业务操作流程开始有所生疏,这一类人如果不开始注重审计职业能力的提高,就可能变成既不懂业务又不懂审计,最后将被淘汰。第三类人,就是参加审计工作多年,且对奶奶实际的原理和技能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虽然对具体业务可能不熟悉,但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按一定的审计程序,分析研究被审计对象的有关背景资料和进行现场检查,分析评价其内部控制,发现控制的弱点,这类审计人员可以胜任大多数的审计项目的审计,包括不熟悉的业务的审计。”本人对这个理解十分认同,在脱离实际业务操作几年后,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即原有的操作经验可能会逐步淡忘,而审计工作的范围却在增加,不仅要参与原来熟悉的业务,还要参加一些不很熟悉的领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重点加强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较深入地学习了有关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学习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技术,并努力扩大知识面。经过这些学习和研究,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掌握层次上得到提升。对一项审计活动,不再只从操作层次上去审查评价,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整体的内部控制制度角度,从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合理、有效方面去寻找风险点和审计重点,从而使自己的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一些以前很少接触过的业务项目也能根据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与其他同事一起开展审计工作。

第三阶段,就是经过一定时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初步具备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师的职业素质,包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的客观性、审慎性和敏锐性。在审计实践工作中,能从风险管理角度,发现风险控制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阶段是一个提高的长期过程,本人自认为也只处在初级阶段。对审计的理解的深入的过程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不断学习有关的内部审计知识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有助于促进这个进程,我在2002年参加了cia考试,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包括组织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用心体会其中的内涵,对自己的内部审计职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利用实际业务操作的经验进行审计到忘掉实际操作,按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技术,依靠个人的具有的审计职业素质进行各项审计职业的判断,我经历了近五年的时间,虽然这对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内部审计师还仅仅是刚刚开始,但我还是想把我的内部审计工作历程和对内部审计的体会写出来,与各位内部审计同行交流,与大家一起分享,并接受大家的帮助,以求共同提高。

第7篇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114-02

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实施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枢纽地位。内部审计监督覆盖医院财务、业务和管理活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强化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对内部审计定义理解不透彻、内审制度不健全、工作性质不明确、监督机制缺失等方面原因,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在医疗系统开展得不是很好。

误区之一:科室设置是健全机构的要求

随着医院经济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外部监督力度逐步加大,为迎接外部检查,做好对口接待,或医院在某一级档次上的机构设置有此硬性要求,医院领导就会考虑设立相应的科室,医院内部审计科就此应运而生。因此,审计科作为医院的职能科室在其制度建设、工作性能等方面存在很多欠缺,未能很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经济管理方面应有的职能作用。

医院是否应设置审计科呢?1994年8月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内部审计制度。2003年3月,国家审计委员会规定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就是说,医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要求;二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对加强管理意义重大。

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其形式上的独立性肯定不如外部审计,如果就此认为内部审计不如外部审计,那是十分荒谬的。医院要积极宣传和倡导树立内部审计新概念,正确理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1.预防保护作用。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会计部门工作的监督,有助于强化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损失,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

2.服务促进作用。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情况,工作便利。因此,通过内部审计,可在企业改善管理、挖掘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评价鉴证作用。内部审计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经营管理分权制的产物。随着企业单位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增多,对各部门经营业绩的考核与评价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各部门活动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和意见,起到评价和鉴证的作用。

误区之二:审计科就是“养老”的地方

从目前大多数医院内部审计配备的人员来看,未按科室设置要求和目的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领导不重视,人员配备不足。总认为内部审计科室属于行政管理后勤科室,不属于创收科室,是吃“闲饭”的科室。

2.内部审计人员专业不对口。一般由临床退伍下来的高年资护士长担任。

3.业务素质低下,不能独立开展审计工作。配备的人员学历不高,既不懂审计,又不懂财务,更不懂医院管理。

4.与其他科室合并设置,不考虑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一般审计与审核、物价、财务、纪检或监察部门合并为一个大科。

据国家审计委员会对72家大型企业的调查,人员配备不足占42.88%;专业技能缺乏占26%。审计是一个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不断面对新法规、新知识、新技能的行业。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提高其在政策、业务等方面的水平,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才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一是选拔懂审计与财务、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性人才。根据目前单位人员结构和素质,尽量派选综合素质高,实际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队伍。

二是通过培训和业务交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但要熟悉财务和审计业务,而且要具备经营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能资格化的专业队伍。

三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方法,建立审计数据库,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

四是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宏观意识、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内部审计服务于单位发展的意识。

误区之三:内部审计就是查处违法违纪违规

说到内部审计,人们很容易将之与外部审计联系起来,与纪检监察部门等同或功能相混淆,不自主地将单位自主经营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立起来。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查处违法、违纪、违规,到那个科室联系业务,很容易让其他人误会到该科室是不是在经济上有什么问题,本科室人员也感到十分不爽。其实,这是由于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认识上的错误,导致对内部审计的职责和功能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上,是对内部审计定位上的一种认识错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第七次最新的内部审计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Lawrence B.Sawyer)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咨询师,而不是内部的冤家对头;是家中的贵宾,而不是街上的巡警。他不仅要寻找那些或大或小的错误,而且要为改善企业内部业务活动提供指南;他不是处分众人的事后诸葛,而是鞭策人们励精图治的咨询师,他不仅关心事情是否做得恰当,而且关心该做的事是否做了。

审计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在于发现问题,不在于解决问题;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但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内部审计更可能通过专注于确认作用来增加企业价值,而不是通过更多地开展咨询活动。

内部审计应当提供建议,挑战并支持管理层作决定,而不是他们自行作出风险管理决定。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是为管理层就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供确认。

误区之四:领导安排审计工作

因对内部审计概念理解的错误导致对内部审计工作性质理解错误。主要表现在:

1.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2.领导安排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以领导主观意志为准,乱“审”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反间干群关系,产生抵触甚至敌对情绪。

3.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主动性,无内部审计计划,工作随意性强,没有采用系统的方法评估和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

内部审计涵盖内容很多,审计范围不是越广越好,应当依据相关性原则,从审计范围责任的性质和责任大小把握审计重点,切实选择能准确、客观恰当反映或体现内容或事项,有效地揭示问题,不应面面俱到。根据审计范围和审计结果,建立科学公正的责任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要建立一套严密的计划流程,化解审计风险,做好审前调查,编制工作计划,下达审计通知,开展现场审计,撰写工作底稿,交换意见,审计报告,后续跟踪审计。

任何活动只有为企业创造或增加价值,才能为组织所重视,才能生存下去。没有审计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审计也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要向全面风险管理和综合经营管理转移,审计目标从偏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转向经营审计和效益审计。

审计方法要向风险导向转变,由过去对会计资料的详细检查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范围的方法。

根据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是重大决策程序。重点:重大决策是否经过必要的程序:集体讨论、市场调研、成本分析,以及科学分析预测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收款环节。重点:收款环节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内部控制是否严密,有无漏洞存在,防止不法分子有空可钻,造成单位经济损失。

三是大型器材购买环节。重点:大型器材购买环节购买事实是否存在,质价比、性价比如何,是否经过招投标程序,事前考察、谈判以及合同签订、付款环节是否分置。

四是基建工程。重点:基本建设投资程序是否合规,招标、投标、集体研究、工程监理等环节是否规范,增加操作上的透明度。

五是医用材料以及药品采购程序。重点:医用材料以及药品采购是否有相应的规定,测试制度落实,有无违规现象存在。

误区之五:缺乏质量控制机制

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遵守不规范,内部审计准则不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不能发挥内部审计在管理上实施监督和推动作用。因此,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

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引导和督促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其在领导干部管理领域的高层次监督作用。

二是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自我评估,加强内部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处理好审计人员、被审计人员和审计委派人员等三方管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三是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通过机构重置和机构改革,逐步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体制,并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真正做到人员机构独立、业务独立、经费独立。

四是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风险为导向,构建审计立项的协同共享信息平台。建立自动关联的数字化审前调查和审计方案模型。包括审计项目的目标、审计依据、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分工和审计时间安排等内容。实现审计结果载体模板化和审计方法科学化的结合。实施审计项目全过程的在线管理、控制和考核,保证审计目标实现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柔坚,李海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中国审计,2013(8)

[2] 周立云.利用信息化,解决内部审计项目质量问题.中国审计,2013(8)

[3] 王桂连.企业内部控制软控制研究.财会通讯(综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