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5 16:03:57

序论:在您撰写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第1篇

    一、教师教唱歌曲之前应做到哪些

    在歌曲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做到熟悉大纲中的教材要求,分析其教材,分析教材中哪些重点难点部分,了解其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仪表,使自己很快进入“角色”,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学生,来激励学生。

    二、教唱歌曲时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意境。

    在教小学生歌曲时,我认为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语言来进行教学。如我觉得我们班×××学生的声音特别好听,我认为×××同学的音色很甜美,大家有没有信心唱好这首歌等一些语言;还可利用恰到好处的手势,准确、流畅的范奏,优美动听的歌曲范唱,还可用夸张的表演来激发学生兴趣。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教师应启发学生不同的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对其思想,艺术风格予以表现,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领唱、重唱、齐唱、轮唱、合唱、对唱等。在教学生演唱过程中,应细致地强调乐句,以及乐句间的呼吸和表情,乐段间过度,语气的表达,动作的形象夸张等,这样,歌曲才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让学生了解歌曲的体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齐唱、齐奏。

第2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重要性;唱歌教学方法

展望整个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几乎只是小学生的机械化的唱歌课,使得整个的音乐教学的效果极其低下。在音乐教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实是“审美”,提升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赋予他们寻找美好事物的眼睛,这才是我们音乐教学必须要达到的目标。虽然,唱歌是学习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更不要说现在小学生音乐课上的唱歌早已失去它应有的灵魂。为了追寻我们已经失去的教学灵魂,我们的小学生音乐课堂中的唱歌教学方法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以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端正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我们要做出改变的第一步。下面本文将针对此问题作出一一论述。

一、唱歌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在儿童时期培养儿童歌唱是进行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儿童唱歌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可以使得儿童轻松地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等。通过唱歌还可以使儿童感受曲调旋律的音乐美感,有益于日后对其他乐器的学习,这种方法产生的不仅仅是声音,而是真正的音乐。唱歌就像是一把打开音乐这个巨大宝藏的钥匙,拥有良好的唱歌技巧和能力,对其在音乐领域进行深造和掌握相关的乐器是一个巨大的助力。有利于我们人才培养从小学阶段就能够得到身心和智力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歌唱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加强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也是我们音乐学习中的一个很好的助手,为以后进一步提升音乐方面的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结合苏少版教材探索音乐课堂上的唱歌教学方法

针对唱歌教学的自身特点,结合一些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本文对唱歌教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模式进行了较有针对性的探索。下面我们将从审美感受能力、课堂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的活学活用以及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展开本文针对唱歌教学方法的整体论述。

1.以审美感受能力为教学核心

教师在唱歌教学上应力求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及特征出发,达到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首歌的教授,引导学生通过歌曲的歌词感悟歌曲中所蕴含的优美的意境,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歌曲。如三年级教材中《美丽的黄昏》是 一首欧美歌曲,歌曲描绘了夕阳西下和远处教堂传来钟声的美丽景象。只有理解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东西,才能提高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水平,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唱歌能力,增加唱歌时的心理震撼力,使歌曲更有深度。

2.梳理唱歌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步骤

我把唱歌教学的步骤具体划分为:熟悉歌曲、分析歌曲、思考歌曲和表现歌曲四个主要步骤。我们只要按照这四个步骤,逐步充实,按部就班,就能提升唱歌教学的效率和效能。有利于整个唱歌教学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促进学生唱歌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学生唱歌方面的活学活用能力

这一层次的唱是教师指点学生把文本的精华内化、积累、沉淀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生活,创新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多组织唱歌方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提升整个唱歌教学活动中的效能,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是可持续的。

4.朗读教学法在唱歌教学中的应用

在朗诵状态下唱歌,可以使得声音更加自然,也容易使唱歌中的高中低三个音衔接得更加紧密。朗诵中加入感情,更容易增加歌曲的情感厚度和自身的立体感,更有震撼力。

音乐教学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音乐课堂上的唱歌教学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迎着素质教育的春风,作为音乐教学的前沿的实践者必须做好新时期的唱歌教学方法的探索。以上就是本人针对此问题的几点不够成熟的看法,望对成熟有效的唱歌教学模式的建立有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h.谈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 黄河之声,2010(4).

[2]金丽丽.校园飞出嘹亮的歌:音乐课堂唱歌教学的几点认识[J].美与时代(下),2010(12).

第3篇

一、发声训练

发声训练是指通过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使演唱者具备优美、动听的音色。

儿童的嗓音是十分稚嫩的,还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歌唱教学中一定要十分注意保护他们的嗓音,但是这种保护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那就是应当对学生的嗓音给予一定的训练,使之更加健康地发展。关键是教师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中,时时刻刻都不忘用种种巧妙有趣的方法调整学生的声音,不断纠正错误的发声方法,不断强化正确的歌唱方法。因此,教师有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十分重要的,他(她)应当能够敏锐地觉察儿童发声中存在的问题,并能采取针对性很强的、十分有效和十分形象的方法去纠正学生的发声。例如,一位小学音乐特级教师在发现学生歌唱中有“漏气”现象时,立即用因漏气而空虚的声音与正确保持气息所发生的结实声音进行对比,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的声音很快得到改善。当发现学生的声音“往下掉“时,教师拿起一根细长的棒说:“小猫在河边钓鱼,一会儿,大鱼上钩了!怎么办?”学生立即有了反应,知道声音应当“提起来”唱。我们提倡小学生唱歌时应多用“头声区”,因为头声区的声音清纯、最富有童声的特点,但是学生在唱到稍低一些音时,往往会过多地使用“胸声区”,造成在唱同一乐句或同一首歌时声区明显不统一。为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多做一些统一声区的练习。例如,可以选择歌曲中某些从高到低的乐句(包括片断)来进行练习,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的“美丽的白塔”,如用1=D的调高来唱,前三个音处在儿童的头声区,而最后一个音则处在儿童的中声区(偏低),儿童在演唱时很可能发生声音不统一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示范,引导儿童将唱较高音时的感觉平稳地带到唱较低的音中去。

二、新歌学习

新歌教学中,教师的范唱尤为重要,特别是范唱要以清唱为主,教师范唱时要把学生当成亲切的观众,要怀着热情富有感情地唱,贴近学生,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离开琴,走进学生,和学生面对面地唱歌,把歌唱的技巧,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亲切的态度充分表现出来,以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发展其积极丰富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和教师一起歌唱。范唱并不限于在学习新歌之前进行,而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新歌的过程中,有时作片断示范,有时作正确与错误唱法的对比,有时作感情示范等,以有助于学生正确地感受和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现在很多音乐教师习惯放录音范唱给学生听,采取听唱法让学生学会唱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记忆力有好处。但是,如果只是把听范唱作为一种形式,听完就算,学生对于这首新歌还没有一个清晰、感性的认知,在学唱歌曲时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三、歌曲复习

教会学生唱一首新歌,并不等于完成了唱歌教学的全部教学任务,而只能说才完成了一半任务。这是因为唱歌技巧的不断熟练、音乐兴趣的培养和音乐修养的提高以及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的进行,常常不完全在教唱新歌时实现,而主要还在复习旧歌时实现。

歌曲复习是音乐课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标中规定了在小学阶段每人每学年要背唱3~6首歌曲不等,古语有云:“业精于勤,荒于嬉。”故时常将所学的歌曲拿出来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和有意义的。柯达伊教育思想也认为:经常复习孩子们所喜爱的歌曲有利于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和提高审美能力。

第4篇

一、选材

作为教师,在每节课上首先应注意歌曲的选择。第一,要选择优秀的声乐作品,让学生聆听与欣赏;第二,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择一些在学生能力范围内适合学生演唱练习的歌曲。这些歌曲应该简单短小,音域不应过宽,而且歌曲的旋律也应比较平稳,例如《摇篮曲》《长城谣》,等等。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唱歌能力

教师要在歌唱课上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演唱的技能技巧。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变声期,老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重用正确的姿势和科学的呼吸方法进行歌唱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用真挚的情感去唱歌。同时,结合该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对学生的肯定,尽可能地减少学生学习的挫败感,培养学生歌唱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欲望。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中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的最好阶段。教学的过程包含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当前,改进中学音乐教学方法,不仅是学生的呼声,也是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传授、情感启发、兴趣引导,同样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实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朗读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歌词,升华学生的情感;聆听歌曲,感受学生的情感;演唱歌曲,尽显学生的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对学生的情感有直接的触动。朗读歌词是寻找歌曲意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歌词朗诵,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通过歌词来找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并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朗读,学生对歌词所表现的内涵有了理解和认识,也解决了唱歌时的咬字吐字状态。加强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同时,多次聆听歌曲,在聆听过程中主动思考,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情绪,通过聆听来进一步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在此基础上设计演唱的气息、力度和情绪,等等,进而使演唱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完整地学唱了歌曲,熟悉了整个音乐背景和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融洽、轻松的氛围中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歌唱学习中去。第三,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上课期间,教师要帮助学生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鼓励学生上台演唱,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使音乐课气氛活跃,有声有色,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第四,利用指挥服务歌唱。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还有一种可利用的方式,即以正确的指挥来服务于歌唱教学。老师在音乐课上指导学生歌唱时,常用喊口令的方法,无法使学生了解指挥手势的作用。因此,可以将指挥引入歌唱课,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指挥图式及理论等,达到看着老师的指挥来表达歌曲强弱的能力,对嗓子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最后,基本训练的趣味化。基本训练给教师和学生的感觉是枯燥乏味的,不妨把枯燥的灌输式的讲解换换形式,敢尝试就会有改变。做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重要活动形式。中学生一周就有一节音乐课,而且歌唱课是最能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能力的课程。教师应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实现玩和学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快乐地度过歌唱课。比如,可以把这节课要学的歌曲中典型的节奏划出来,通过接龙、表演等游戏形式让学生熟悉并放松下来。歌曲演唱在于创造意境,适合的教学能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课的乐趣,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形象思维;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水平;发展现状;教学计划

注重用形象思维贯穿于初中音乐唱歌教学相关内容的深入探讨,有利于增强唱歌课教学效果,优化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初中音乐教师能够深入理解合理运用形象思维对音乐唱歌课教学的实际作用,将其融入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确保既定教学目标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一、形象思维贯穿引导

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音乐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初中音乐教学中通过唱歌课教学方式的合理使用,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保持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结合音乐教学特点及学生思维启发方面的相关要求,为了提高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效率,教师应注重形象思维们进行穿引导,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现阶段用形象思维贯穿于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中可采取的方法较多,应结合实际的教学概况选择相应的方法,确保形象思维贯穿引导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为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保障。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在开展音乐唱歌课教学活动时,老师应通过形象思维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到歌词所要表达的艺术境界,加深他们对歌词内容的深入理解。结合初中音乐教材内容,可知不同歌曲中所包含的歌词在声韵美、节奏美及文字美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们在唱歌教学中能够体会歌词所描绘的场景及所要表达的艺术境界,在形象的文字引导下可以进入一定的艺术想象空间,提升自身对不同音乐欣赏水平的同时营造出良好的唱歌课教学氛围。比如,对于一些形象分明,具有浓郁艺术色彩的歌曲,唱歌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吟唱,体会其中的艺术境界,深入理解歌词内容,提高自身的音乐思维能力。

(2)注重歌曲的有效分析与处理,将各种表情术语融入到唱歌过程中,更好的表现歌曲内容,提高对歌曲中所反映人物形象的正确认识,用形象思维方式去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增强音乐唱歌课教学效果,提高不同歌曲中人物形象领悟力,逐渐进入与之相关的艺术境界。

(3)加强唱歌中音区与音色对比,拓宽学生的艺术想象空间。比如,在教学生唱《十送》这首歌曲时,为了增强歌曲表现力,老师应设置一定的场景,借助相关的教学道具引导学生唱歌,通过对学生唱歌中不同地方音区、音色的专业指导,有利于丰富唱歌课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更多热情。

(4)音乐唱歌课教学中老师也应注重歌曲开头及结尾的范唱,加强多媒体技术的高效利用,丰富唱歌课教学手段,并做好相关的教学组织工作,确保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加深对形象思维方式理解,体会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教学生唱《难忘今宵》这首歌时,为了使歌曲更加形象化,老师应通过多媒体技术寻找相关的视频、动态化图片与文字,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对其中的歌词特点、音调等,保持良好的唱歌课教学效果。

二、教师在其中需要做的努力

为了使形象思维贯穿于初中音乐教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应付出必要的努力,保持唱歌课高效性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们能够在唱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老师应善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及情感,通过唱歌课教学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参加唱歌课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实现相关的教学培养目标。比如,实施《踏雪寻梅》这种歌曲的教学计划时,由于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内容,需要学生能够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唱歌过程中,理解歌词大意,提高自身的音乐想象力,因此,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用各种肢体语言、表情术语先进行范唱,让学生们能够在观察的过程中对该歌曲有着一定的了解,进而在后续的唱歌中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唱歌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音乐课堂唱歌效果。

(2)教师应结合音乐唱歌课教学内容及相关的教学要求,以艺术想象为中心,采取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对唱歌课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对唱歌中艺术形象的理解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展示,满足音乐唱歌课教学要求。

(3)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唱歌课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对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加强音乐教学课堂的有效组织,充分发挥师生的艺术想象力,促使形象思维能够真正的贯穿到音乐唱歌课教学环节中。比如,教师在开展唱歌课教学工作时,应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唱歌课教学,促使各种措施作用下的唱歌课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唱歌中获得更多乐趣,构建出高效的音乐唱歌课教学课堂。

三、精心设计课程是关键问题

用形象思维贯穿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与课程的精心设计密切相关。因此,在唱歌课教学中应重视课程精心设计,加强对这一关键问题的深入分析,确保教学设计有效性,提高唱歌课教学工作效率的同时保持课堂教学高效性,为学生们汲取更多的音乐知识提供保障。具体表现在:①教师应对既有的音乐教材各板块设计进行分析,不断完善相关的唱歌课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组织设计,引导学生们主动的参与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用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们领悟不同的歌词内容,促使精心设计的课程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②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相关的教育者应应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将形象思维有效的贯穿到唱歌课教学活动中,加强细节问题处理,实现音乐课程精心设计。比如,教师在处理唱歌课教学中存在问题时,应对课程设计是否合理进行分析,结合形象思维的实际作用及唱歌课教学要求,细致的进行课程设计,促使唱歌课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音乐思维想象力。

四、结论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系统阐述,客观地说明了将形象思维贯穿于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的必要性,有利于保持唱歌课良好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更多的唱歌兴趣,调动学生注重参加音乐教学活动积极性。因此,未来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计划实施中相关的教育者应重视形象思维的高效利用,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教学大纲要求,将其贯穿于音乐嫦娥课教学过程中,确保各项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未来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中也应注重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合理运用,保持形象思维良好的贯穿效果,确保教学质量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邵沁.“带动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06).

[2]王静.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唱歌教学方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12).

第6篇

关键词:幼师音乐舞蹈;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0144-02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现代媒体这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形成一个有机的、稳定的整体,其结构形式也称之为教学模式。通过数年的实验研究,我们尝试在幼师的音乐舞蹈课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供同行们参考指导。

一、琴法与欣赏结合的情感体验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以“美”为突破口,以“趣”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通过学生对乐曲的欣赏所产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学习动力。

主要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情境——欣赏体验——积极参与练习。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钢琴课《捉迷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突破了以往钢琴教学的常规途径(即教师主述——学生被动训练)。通过播放有关的多媒体画面和进行课堂游戏,采用看、赏、说、体验多种学习方法,使视觉、听觉、触觉得以交融,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自我训练的最佳学习状态。同时,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进行辨听和强化积极思考的主体意识,使教学中的游戏与训练互为补充,达到了体验音乐情感的教学目的。

二、师生讨论探究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通过提供适合于学生进行“想象”的思考题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个别、小组和全班不同形式的讨论和探索,逐步弄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中发现知识的结论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说、创”的综合能力。

主要教学程序:列出思考题——多种方法讨论探究——思、说、创——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讲述《乐段结构歌曲的创作》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歌曲片段,然后结合所列出的思考题,进行课堂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进行不同乐段结构歌曲的分析和写作。在讨论探究中,引导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容量的概括和提炼的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思考、语言表达、感受音乐作品以及课堂“五分钟快速作曲”特色教学的综合能力。从而避免了音乐理论课照本宣科的沉闷教学气氛。同时,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不同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以营造师生互动、积极学习讨论、勤于思考的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舞蹈与名曲主题结合的情景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脍炙人口的中外名曲主题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音乐对学生的启发和感染,巧妙的融入相应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在规定情景里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享受,同时又获得了表现音乐主题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主要教学程序:感受名曲主题——融入技能训练——体验表现。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进行舞蹈课《古典舞的手眼练习》的教学中,教师选用名曲《梁祝》作为背景音乐,利用该乐曲所表现的优美意境,启发学生对舞蹈情景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舞蹈技能技巧的学习当中,通过动词教学法强调学生对舞蹈中动词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在规定情景的良好氛围里更好的掌握动作。

四、唱歌与唱游结合的学以致用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上课时,学生根据教师有目的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不同的练习方式。如口头表达、唱歌和律动的技能技巧练习;模仿练习、变换练习和即兴创编,等等。有意识、多层面地完成某一中心教学活动,借以巩固知识、以形成技能技巧。同时,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学以致用。

主要教学程序:唱歌情感体验——唱游互动感受——提炼总结运用。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进行唱歌课《春之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唱歌和唱歌教学两方面的技能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尝试在以前单一性的唱歌课教学中,融入“唱游”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认识“唱游”活动的本质。通过教学活动的变化和展开,引导学生用身心去体验唱歌课中歌曲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在“唱游”律动的编排上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在幼儿园音乐课与音乐活动教学中组织能力的提高。

五、琴法与即兴伴奏结合的练习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定的目的和要求,在钢琴上进行独奏、合奏和即兴伴奏等多种方法的变换练习。在练习中既有统一的共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取直接的经验,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钢琴演奏的综合能力。

主要教学程序:乐曲学习——提炼伴奏素材——即兴运用。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钢琴课《洪湖水浪打浪》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将钢琴的技巧性与实用性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运用技术去领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努力把即兴伴奏融入钢琴课之中,从乐曲中提炼伴奏素材,拓展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实用性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琴法与多媒体手段结合的集体课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电子数码钢琴教室为媒介,带领学生进行学、析、对比、练习等一系列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以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为主要形式,使学生从中掌握知识。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学生视听练结合,记忆深刻,适合集体班大课的钢琴教学。

第7篇

关键词:唱歌课;流行音乐;中学生;教材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课型,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一则提高发声技巧,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作品;二则通过演唱不同民族、国家优秀的作品可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再则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表演及创作活动,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及协调能力。

一、唱歌课教学中流行歌曲的引导

目前中学生歌唱兴趣的方向与学习现状使学生对教材中民族歌曲与艺术歌曲缺乏深层次认识与了解,大部分学生偏好于流行唱法和流行歌曲。学生在歌唱实践活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演唱方式上,除了独唱、表演唱,其他演唱形式学生都很少尝试,也不太了解。因此,调动学生上唱歌课的积极性是音乐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观摩优质课、学科教研、同课异构等学科实践活动,针对唱歌课教学进行了用流行音乐培养学生唱歌兴趣的尝试。

二、唱歌课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的优势

1.摒弃传统练声方法,提高学生练声兴趣

唱歌课教学中,发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歌唱教学中练声曲目主要是一些专业的顿音、连音、母音练习。对演唱的气息、口型、声音的位置,都用专业术语提出要求。这种专业的训练对专业院校、合唱队员可谓是必修课程,可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这些专业化、程式化的发声练习势必拉开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发声练习对于提高普通班级学生的演唱技能不会很明显,因此,练声曲的选择可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这样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达到了练声的目的。如,舒缓柔情的歌曲,运用不同母音演唱可作为训练学生气息流畅、旋律连贯的练声曲,例如,周杰伦的《台》、莎拉布莱曼和刘欢的《我和你》等。训练学生声音的张力、弹跳力可选用轻快、活泼的流行歌曲,如《甩葱歌》《童年》等。

2.在唱歌课上引入部分流行歌曲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判断一首流行音乐歌曲能否进入课堂,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的的音乐教学的要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与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气质修养等非智力因素。流行音乐跟其他音乐形式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各种节奏和声调变化等表现手法所构建的独特音调来表现音乐的,通过情感体验来完成审美活动的过程。学校里面学生大都不喜欢唱学校音乐教材里的歌曲,因此,音乐教育歌唱曲目的选择既要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歌曲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流行音乐搭建其与传统音乐的桥梁

运用流行音乐来吸引学生固然是好,但是流行歌曲毕竟只是唱歌课教学的一个辅助因素,万万不可喧宾夺主,摒弃一切教材上的歌曲,大量地演唱流行歌曲,那样学生会永远地看不到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的光芒。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利用流行音乐搭建其与传统音乐的桥梁,让学生海纳百川,喜欢所有的音乐。

例如,讲到翻唱问题,我会告诉学生,他们喜欢听的很多流行歌曲,创作都来源或借鉴于古典音乐。如,苏慧伦(国语)的《柠檬树》,原唱来源于德国小城五人乐队Folls garden的lermon tree,这首歌曲在1996年红遍欧洲。

由此可见,许多音乐不是作曲家凭空创作出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教材上的音乐,教育学生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精心为我们选择的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三、流行音乐协助唱歌课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当然任何尝试都会有两面性,我在用流行音乐协助唱歌课时,同样也遇到了问题。在同一时间无法顾全教材歌曲和选材歌曲的学习。学生过于喜爱流行歌曲,而忽视了教材歌曲的学习和赏析。例如,我教授学生八年级第16册第一单元《绿色家园》中的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时,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反应不喜欢这首歌曲,旋律不好听、节奏过慢。于是我将这节唱歌课教材加入同是环保题材的黑鸭子演唱组演唱的《地球你好吗》,刚开始是让学生学唱《给未来一片绿色》,欣赏《地球你好吗》,后来由于学生喜欢《地球你好吗》,看他们学唱、演唱欲望浓厚,直接学唱《地球你好吗》,而省略掉教材中《给未来一片绿色》的学唱。针对不足,我做了如下调整,教材里优秀的歌曲是要让学生学习和赏析的,可以在拓展时加入同一体裁或题材的流行歌曲。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总之,高雅的、主旋律的音乐作品固然是中小学校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但是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许许多多的流行音乐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征服了年轻的一代。作为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对优秀的流行音乐弃而不用的方法是绝不可取的。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打开门窗,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流行音乐的进入。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应重点放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上,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传统教学内容教好、教生动,而不应将教流行音乐当作提高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它只能作为补充内容来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高涯.引优秀流行音乐,进中学音乐课堂.中国音乐教育,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