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保护环境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2 09:23:25

序论:在您撰写保护环境的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保护环境的方法

第1篇

1、随手关灯并且使用高效节能的灯泡。

2、及时关掉水龙头。

3、节约用纸。

4、出门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不乘坐私家车。

5、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并且人人都不乱扔垃圾。

第2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方法

我国环境保护有其独特的特点,我国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每个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决策都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过去几十年,我国为了追赶其他国家的发展步伐,将发展的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使得环境保护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也使得我国环境呈现出复合型和结构型的特点。总得来说,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是旧问题堆砌未彻底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环境保护的成效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

1.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和突出问题

我国近些年来从未停止过环境保护的探索步伐,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来保护环境,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相对于我国环境现状来说是微乎其微的。我国环境保护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依然存在突出问题需要尽快解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水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饮水安全无法保证

水污染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大问题,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水污染问题的治理,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当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还在呈每年递增趋势,我国诸多城市基础环境设施的建设都无法与人口和工业建设等相协调,不能充分满足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需求。特别是随着城市人口的每年递增,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我国城市的排污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等造成的水污染问题也开始日渐突出。

1.2城市污染仍然严重,空气质量不合标准

通过近几年对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测试显示,每年,我国都有近70%的城市出现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的现象。特别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由于受极端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多城市都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的重污染阴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1.3农村环保问题日渐凸显,农业污染严重

以前,我国环境保护的重心都放在城市,但是随着近些年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以畜牧养殖和种植业为主的发展模式给农村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很多农村都没有建设相应的环境基础设置,这使得农村每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成为难点问题,农业发展污染更是亟待解决。

此外,工业污染和化学品企业的污染等造成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给我国环境造成了严重负荷。

2.我国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

2.1坚持环保宣传不松懈,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利国利民的,环境保护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但是当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公众不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保护工作,认为环境保护是环保部门和政府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很多公众不能够从自身做起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能够从小做起为环境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这说明,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仍然需要提高,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仍然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事业。我国各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持之以恒的进行环保宣传,要充分利用党政媒体、社会媒体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环境保护宣传。

(1)全社会覆盖宣传。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必须要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要保证这些媒体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经久宣传,让环境保护成为社会的一种常态,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都能看得见、说得着的谈资。

(2)学校环保教育。环境保护也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课程开始到大学结束,要保证不同教育阶段对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要增设环境保护教育课,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让环境保护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对学生群体的环保教育。

(3)环保宣传内容要广泛。虽然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但是很多人对环境保护都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在部分社会公众的眼里,环境保护就是不随手乱扔垃圾 、不随地吐痰,这种认识是极为狭隘的。因此,在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时,必须要丰富环境保护的宣传内容,拓展和延伸环境保护的内涵。除了要加强基本环保知识的宣传外,还要让社会公众知道什么是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他们知道如何保护天然植被,如何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让他们了解环保保护的法律法规,并自觉遵守。

2.2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上文提到过,当前我国诸多城市都存在环保设施不健全的问题,这种不健全直接导致了环境保护的乏力。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建设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我国各地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应该中城市环境保护,要加强环保规划,成立环保专项基金,要有计划的投入环保资金,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已经陈旧的环保基础设施要逐渐实现更新换代,对于居住比较密集的地区要考虑增加环保基础设施,对于污染严重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更为先进的环保基础设施。通过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来提高当地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和处理能力,从而改善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3加强环保执法,坚持依法治理

依法治国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方针,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应该沿着法治轨道进行。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这些是环境执法工作的重要依据。我国必须要加强环保执法人员的培训,要让他们能够熟练的掌握和应用环保法规,在执法工作中严格遵照法规执法,对于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对于非法开采和建设活动,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打击。要加强对我国水土、森林和矿产资源等的保护。要加强对环境执法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树立强烈的执法意识,绝不姑息任何环境破坏行为,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乱丢,提高环境保护的成效。

2.4加强水污染治理,提高用水安全

水污染问题是我国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其治理是比较漫长的。我国政府必须要下大功夫解决这一难题。要从我国实际施法,坚持三大创新,即政府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水环境保护的新路子。在水污染的治理上,要坚持不懈的探索治理现有污染问题的新路子,同时要避免和抑制出现新的污染问题。要坚持清洁生产的推进,在我国工业生产领域、化工产品生产领域推广清洁生产,降低工业生产中污水的排放量。

2.5重视农村环保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环保问题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将逐渐提升,这是因为农业是我国的基础,农业污染问题的治理已刻不容缓。我国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要建立农业生产的生态体系,要在农村推广现代化的种植和养殖生产模式,减少农村规模化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带来的化肥污染和污水排放污染问题。要在农村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并加大先进的农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同时,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设,要建设相适宜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要确保农村生活和生产污水得到及时处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能够得到科学的填埋或焚烧,避免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要全面分析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环境保护问题,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全面提高环保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渊清.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农村环境保护[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第3篇

关键词:催化还原;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NSCR);催化分解;尾气净化

一、前言

社会各方面科学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的污染程度也增强。

伴随经济全球化,各地工业化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工业作业的运作向大气中排放了许多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是引起酸雨、臭氧层破环等环境生态问题的缘由。工业化的到来,导致许多锅炉和汽车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就达5000万吨以上。这些氮氧化物是产生酸雨等相关环境破环的主导因素,同时,这些氮氧化物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存在威胁,会导致很多疾病。因此若对此不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其后果无法想象,所以高效地保护环境是当前的重大任务。现今,针对大气环境保护,化学学科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催化方法已成为环境优化最关键的技术之一。用催化方法净化大气中的污染物可直接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因此,环保催化技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效地使用催化技术保护环境是当下最为关注的问题。

二、催化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催化技术是当前环境保护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催化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石油炼制技术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一些催化裂化、异构等,都是工业需求的催化技术;第二阶段是石油化工的大发展时期,出现的一些分子筛催化剂;第三阶段是90年代以来,该阶段成功地将催化技术使用到环境保护中,通过催化方法净化气体污染物,避免可能的二次污染现象,比如,在汽车排放尾气方面,有效地消除了氧化氮类、氧化硫类等有害物质的催化反应。同时催化技术在化工、环保等方法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有积极的作用,在以环境保护为首要的市场环境下,催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工作和应用也日益广泛,从而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控制以及汽车技术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推进了环保时代的发展。

三、常见的催化方法

催化还原方法是在催化剂存在的基础上,通过还原剂和废气反应,将废气中的NO还原为无害的。催化还原方法一般分为选择性的催化还原和非选择性的催化还原。

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该方法的原理就是可以选择性地将气体中的进行还原,还原成和。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此方法在工业上称为SCR方法。例如以为还原剂的一些催化剂。SCR技术最早在日本开始使用,在理想状态下,该方法可以使氮氧化物的脱除率达到90%以上,但是实际应用中,在使用为还原剂时,由于一些其他误差,会导致净化脱除率仅为65%左右。目前为还原剂的方法已经使用广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本身的腐蚀性很强,所以在净化时对设备的要求较高,成本自然而然也高;使用时难以控制量,所以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这个过程的使用适用范围较狭窄,对汽车等移动源的污染物的消除难以解决。

2、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NSCR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是将还原剂先与气体中的氧进行反应,再与NO反应,所以,这种方法对还原剂的量的要求是很多的,另外,这种方法还会有一些其他问题,因此,通常认为这种方法只有在还原气氛下此过程才可行。一般,CO和被视为非选择性还原剂。所以该方法技术很成熟,且成本低。

3、的催化分解法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致使许多以煤、天然气等为燃料的发电厂、煤厂等到处可见,这些厂子在运作中会排放大量的的氮氧化物,同时,机动车辆也容易产生氮氧化物。

近年来,存在一种过程,可以使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进行分解,其分解物有和,显而易见,这种过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并且相比较于其他过程来说,该过程简单易操作,所以是一种很理想的脱除NO的方法。目前,对方方法领域的探索已不少,备受关注的催化体系主要有: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以及最近取得了一定进展的金属离子交换的分子筛等。

3、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技术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私家车与日俱增,汽车尾气也是目前大气环境的污染物之一。当前尾气净化技术主要是上述的催化脱除方法和汽车冷启动排放技术。当前,治理汽车尾气使用的手段是采用三元催化剂的电喷系统,三元催化器可同时吸收CO、HC和,但汽车发动时,三元催化净化器的温度未达到,所以需要解决的是减少净化器的起燃时间。

首先,考虑减少三元催化剂的起燃温度。要降低温度就需要在原有的三元催化剂的根基上增强存氧能力,加大贵金属的用量,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程度,但此方法降低温度的程度不大。

其次,考虑采用电预热方法。使用电加热转化器可以使以金属为载体的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在很短的时间就可达到,从而使得冷启动开始时就可减少尾气的排放。但此方法成本略高,且对其他设备等要求较高,较难做到完美。

第三,考虑开发HC吸附性的三元催化剂。HC吸附性的三元催化剂是在汽车冷启动时的温度下就可实现对尾气中HC化合物的吸附,温度变高时,被吸附的HC化合物就会氧化。所以采用此方法,汽车冷启动时的HC污染物可平均降低60%左右,所以此方法是排放量较低的汽车减少尾气的最好方法之一。

四、结束语

大气环境的治理目前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催化技术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针对大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的催化还原方法和催化分解方法是目前使用和研究较多的脱除的方法,而对于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以上只是对常见的几种污染物的催化方法做了介绍,大气环境的治理需要全民参与,催化技术还需进一步的深入探索,但仅仅靠催化和其他一些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动广大人民的力量来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盼,刘先树.三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03).

[2] 王务林,赵航,王继先.汽车催化转化器系统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3] 曾佩兰,黄可龙,刘素琴等.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J].材 料导报.2013.

第4篇

一、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员环保意识

1、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和铁道部及地方政府对环保的有关规定,开工前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教育,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认识,形成全员过程环保局面,同时对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保协议,并认真执行。严禁全体参建人员乱砍、乱伐、乱捕、乱猎,保护好动植物。

2、通过宣传,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搞好环保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环保是关系到企业信誉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努力做到我公司标书中的环保承诺,使每个职工做到人人明白,个个心中有数。

3、在职工生活区域,做好板报宣传;在工程生产区域,做好大型标语、横幅宣传工作,时时提醒和督促职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二、强化施工TRANBBS规划中环境保护意识

1、在施工前期做好施工现场的调查工作,充分了解桥址的水文及地址情况,在工业场地布置中依据调查资料结合TRANBBS设计图纸、文件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布置。

2、对于临地便道人修设,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对其进行加宽整平,使其路面宽敞、顺通,并结合具体情况修设路边排水设施,做到雨天路面不积水,同时道路排水通畅,不致冲入农田。

3、对于钢筋加工场地、混凝土拌合站、水泥库房等生产场地的布置,要求远离居民区和职工生活营区,避免或减少视觉和噪音及粉尘对人们的污染,同时对工业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工业废物、工业污水的堆放、处理不致影响农田的耕作及污染河道。

4、在职工生活区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点,并定期对垃圾进行清理。厕所的选址力求远离生活区,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

5、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方案与环保问题同时考虑,对易污染环境的施工项目如取土场、弃土场、施工垃圾、钻孔桩泥浆、扬尘、施工噪音等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

6、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方案与环保问题同时考虑,对易污染环境的施工项目如:弃地场、施工垃圾、钻孔桩泥浆、扬尘、施工噪音等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从施工安排上全力做到不多占用土地,少破坏植被,不污染河流,不随意堆放垃圾,减少施工扬尘。临时用地尽量少用或不占用耕地,用完后一定要求复耕或绿化处理,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地表用植被防护并保证其成活率。

三、加强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1、搞好环保调查,了解当地环保内容与要求,严格执行建设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的有关协议,建立环保检查制度,把环保措施层层落实,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2、在布置施工现场时,对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合、构件预制等设施尽量远离居民区,以减少视觉和噪音污染。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学校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3、生活污水经收集并采用二级生化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按当地环保部门规定要求排放。生产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经集中收集后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掩埋。及时清理并保持生产、生活区环境卫生,严格禁止随意倾倒垃圾,同时认真搞好周围环境的绿化工作。

4、钻孔桩泥浆、清洗骨料的水,采用集中收集,经过滤、沉淀或结合实际采用其它方法处理,经检验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严禁向河道及附近沟渠、农田直接排放。

5、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便道经常洒水、湿润,防止扬尘,并对施工便道进行植被绿化。超级秘书网

6、在设施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生产、生活锅炉及沥青加热均配备除尘设施,使烟尘及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达标排放。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维修保养,防止跑冒滴漏,提高尾气排放标准,降低运行噪音。

7、桥涵基础弃土按设计要求及时实施工程防护,设计无防护的对边坡及时平整,组织职工利用工余时间进行义务植草、植树,严禁向设计范围外弃土。

8、经求当地环保部门及群众对施工范围内环保工作意见及时整改,避免和减少由于施工方法不当引起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9、在爆炸作业中,采用水幕降尘;在有粉尘的作业环境中作业,除洒水外,作业人员还必须配备劳保防护用品。

第5篇

一、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环境保护》教学中,是多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很少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与学是对立的, 不能将环境保护理论应用于实际中去,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将整个课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自主确立一个主题,并按照学生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编排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结合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六月“世界环境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寒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资料,访问当地环卫站,参观工厂,了解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处理办法,通过环境保护与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把环保知识教育与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结合起来,与学雷峰、为社会做好事等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青少年护绿队,分块包管校内外区域绿地,开展护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育人效果。

二、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强调的一点就是创新思维的训练。环境教育也要讲创新性,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环境知识的说教,要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将物质环境污染与意识环境污染结合起来,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结合起来。

要通过社会实践将环境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联系起来教育,把学校的教育置于社会之中,与社会息息相通,让学生从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生物百项活动”等社会实践,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参与中提高人格品味。 这几年,学校成立了“大气监测”、“水质测试”等课外活动小组,用动、植物做试验,进行环保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小增强环境意识,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想结合,加强直观性与时代性

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能够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但学生对环境保护理论知识还是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需要加强实践运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化。根据教学内容,可分别组织学生到各公园、街道绿地、居住区等地进行现场教学,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并进行讨论,这样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习与观察,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实践知识,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它不仅是政治教师的任务,而且应该融入各科教学当中。在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深入发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灵活多样地渗透德育内容,使显性的知识与隐性的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把知识传授与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寓德育于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之中。

五、注重过程评价,改革评价方式

第6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环境保护;方法;实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的进一步融合。构筑与城市布局及交通需求走廊相一致的交通体系,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强化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1国内外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

伴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小汽车逐步进入普通家庭,但是轨道交通仍然占据着交通运输业非常大的比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大力推行“公交优先”的交通管理模式,以伦敦和东京为例,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都是轨道交通,而且比例分别承担了71%和86%的客运量。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都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墨西哥城为例,该国于1966年动工兴建地铁,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有10条线路,总长为178 km的地铁,总运客量居于世界第3位,仅次于莫斯科和东京。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60年代,北京市才采用浅埋开挖法修建了我国首条地下铁道线路并于1969年10月建成,即目前的北京地铁1号线。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已逐步进入大发展时期。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准确及适时地提出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政策指出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因此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规划,掀起了各地兴建轨道交通的高峰。截至2010年,我国第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规模近10000亿,规划线路总长度为2400公里,未来陆续还会加大投资力度。现阶段,各有关方面已达成共识,一致认为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而且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才是解决中国大城市交通的主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较小,但已经显现出了比常规的公共交通更高的运输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在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大气、噪声和震动等环境方面的问题,如何在轨道交通施工的过程中保护环境一直是相关者(例如轨道沿线居民、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等)所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处于轨道交通的施工的高峰期,各地因轨道施工产生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2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要求较大,尤其是我国的城市情况比较特殊:地面建筑较多,地下上下水纷繁复杂,煤气、电力、热力和通讯等管道设施繁多,加之市民环保意识也有待于提高,所有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地铁和轻轨等交通设施的修建难度。

因此我国就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如何一方面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不致使环境遭受破坏,影响自然的和谐。面临这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就需要我们技术施工人员对于环境和轨道交通建设有深刻的认识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及改进施工的方法,合理的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将保护环境也放在重要地位,另外一方面也要呼吁市民增强环保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施工,促进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环境友好型施工,实现轨道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和谐。

3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保护环境的方法及实践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要对环境做出良好的测评并采取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措施,1998年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就明确规定: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严格的控制在区域内,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积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环境背景的分析和调查说明,预测工程施工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影响,二是根据测评结果制定出预防及减轻施工行为对环境影响的对策。如果施工单位不遵守该例,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责令其停止生产并处10以下的罚款。

3.1环境背景的调查与分析

环境背景分析与调查主要是调查工程施工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具体包括其受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起因等都要详细指出并列表说明。此外,个别的轨道交通建设可能会对减少一些污染有利,因此施工及设计人员应对于施工新引起的环境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做出与原环境情况的对比分析,进而采取双赢的有利对策,合理支付轨道交通建设中的环境治理费。

3.2预防及减轻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轻轨和地铁等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特点是施工范围大,施工周期长、路线长,影响范围大、涉及面广。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方法有所创新,建筑设备有所改进,建筑机械有所改进,轨道交通的综合施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地面建筑林立,地下上下水、电力、热力、煤气、通讯等管道设施繁多,地面轨道交通的建筑,包括挖掘、打桩、回填等一系列施工作业,仍不可避免地会给对当地的交通、管道、河流,尤其是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人员必须将环境保护问题放在首位,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法。

3.2.1合理施工方法的选择合理施工方法的选择不仅有利于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更有利于环境的优化,一般来说,地铁的暗挖法施工要比明挖法施工对环境响小得多。因此,根据土壤加固改良的方法和地质情况,车站和线区间均可采用矿山法施工。近年来,盾构法修建区间道也越来越普遍,由于暗挖法可能导致变形或地表沉降,因此设计与施工前,设计和施工人员都要有详细计算与监测,尽量控制与避免土体沉降或过量变形对已有建筑和路及面的破坏。明挖法施工可从减少扬尘、控制噪声及处理废水几个方面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详见表1。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挖地铁隧道和降、排水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可能造成地面沉降;引起地下水动态变化失衡;使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乃至损伤和破坏等。因此,进行地铁施工前,设计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的整体环境进行全面测评。近年来,国内桩基施工技术发展较快,如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和广州地铁一、二、三期工程等都采用了桩基托换技术,上面建筑有几十层,地铁从基础下通过。盾构开挖时,桩基被切断,整个建筑骨架受力引起变化,如控制不当,就可能会造成应力失衡,最终造成建筑物沉降、开裂、或倾斜。因此,针对桩基托换施工的风险性、技术性很高的特点,施工人员要制定详细、可行的安全技术,做到文明施工和安全管理,方可保证桩基托换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此外,施工过程中对于降、排水方法还需进行充分论证,因为许多城市面临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此时,技术人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潜水承压水要研究其回灌问题;对上层滞水要研究水的循环和利用问题,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水的浪费;尤其是当施工线路穿过农田、湿地乃至郊区线路时,技术人员更要处理好灌溉和湿地保护的关系,兼顾环境保护和农民的经济利益。

3.2.2施工泥浆要换代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桩、墙施工,施工时要用泥浆稳定钻掘壁面。目前,国内多采用皂土(也称膨润土)泥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高科技材料的进步,国外与香港、台湾都已逐渐研制出一种具有更具粘合性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聚丙烯酸胺超泥浆稳定液。这种泥浆与水拌合后产生膨胀效果,具有高的水的粘滞度优点,因此可在钻掘壁面形成一层富有韧性的胶质薄膜,防止钻掘平面崩塌,达到稳定孔洞与沟槽的目的。而且此中材料更易于与泥浆拌合具有无粉尘污染、不需泥浆搅拌池、沉淀池,能促使悬浮泥沙产生凝絮,加速沉淀,并可多次循环使用的优点。北京地区一些水利工程连续墙施工和市内道路、立交桥旋挖桩施工,上海地铁明珠线二期工程浦东南路地下连续墙施工,都已有采用超泥浆的案例。

3.2.3控制地铁爆破震动的影响我国的个别城市修建地铁时可能会面临有部分或多处线段通过岩石地层的情况,此种情况下,以当前的技术条件,爆破法算是开挖岩石隧道最经济适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控制爆破震动影响范围,降低爆破震动影响的主要途径是:降低爆破震源的爆炸能量,以控制爆破震动的危害程度;阻断震动波传播扩大,减少爆破震动波的影响范围,因此决定采用爆破法时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测试,获得当地爆破衰减规律及尽量避免可能造成的受害影响程度。

4结论与展望

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因为其是保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面对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并尽可能减轻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才算是处理好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打造成可持续发展轨道交通工程。目前我国轨道交通施工日趋成熟,在环境保护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如何在这方面做的更好,还需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春宇.环境保护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建设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科技信息,2010(5).

[2]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 2009(2).

[3] 广晓平,马昌喜.创新型国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研究[EB/OL].中国交通技术网,2009(6).

[4] 陈建凯,龚志达,杨涛.当前城市客运轨道交通若干问题[J]. 城市交通, 2004(4).

第7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环境保护;方法;实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的进一步融合。构筑与城市布局及交通需求走廊相一致的交通体系,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强化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1国内外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

伴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小汽车逐步进入普通家庭,但是轨道交通仍然占据着交通运输业非常大的比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大力推行“公交优先”的交通管理模式,以伦敦和东京为例,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都是轨道交通,而且比例分别承担了71%和86%的客运量。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都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墨西哥城为例,该国于1966年动工兴建地铁,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有10条线路,总长为178 km的地铁,总运客量居于世界第3位,仅次于莫斯科和东京。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60年代,北京市才采用浅埋开挖法修建了我国首条地下铁道线路并于1969年10月建成,即目前的北京地铁1号线。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已逐步进入大发展时期。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准确及适时地提出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政策指出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因此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规划,掀起了各地兴建轨道交通的高峰。截至2010年,我国第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规模近10000亿,规划线路总长度为2400公里,未来陆续还会加大投资力度。现阶段,各有关方面已达成共识,一致认为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而且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才是解决中国大城市交通的主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较小,但已经显现出了比常规的公共交通更高的运输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在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大气、噪声和震动等环境方面的问题,如何在轨道交通施工的过程中保护环境一直是相关者(例如轨道沿线居民、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等)所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处于轨道交通的施工的高峰期,各地因轨道施工产生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2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要求较大,尤其是我国的城市情况比较特殊:地面建筑较多,地下上下水纷繁复杂,煤气、电力、热力和通讯等管道设施繁多,加之市民环保意识也有待于提高,所有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地铁和轻轨等交通设施的修建难度。

因此我国就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如何一方面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不致使环境遭受破坏,影响自然的和谐。面临这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就需要我们技术施工人员对于环境和轨道交通建设有深刻的认识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及改进施工的方法,合理的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将保护环境也放在重要地位,另外一方面也要呼吁市民增强环保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施工,促进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环境友好型施工,实现轨道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和谐。

3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保护环境的方法及实践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要对环境做出良好的测评并采取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措施,1998年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就明确规定: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严格的控制在区域内,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积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环境背景的分析和调查说明,预测工程施工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影响,二是根据测评结果制定出预防及减轻施工行为对环境影响的对策。如果施工单位不遵守该例,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责令其停止生产并处10以下的罚款。

3.1环境背景的调查与分析

环境背景分析与调查主要是调查工程施工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具体包括其受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起因等都要详细指出并列表说明。此外,个别的轨道交通建设可能会对减少一些污染有利,因此施工及设计人员应对于施工新引起的环境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做出与原环境情况的对比分析,进而采取双赢的有利对策,合理支付轨道交通建设中的环境治理费。

3.2预防及减轻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轻轨和地铁等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特点是施工范围大,施工周期长、路线长,影响范围大、涉及面广。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方法有所创新,建筑设备有所改进,建筑机械有所改进,轨道交通的综合施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地面建筑林立,地下上下水、电力、热力、煤气、通讯等管道设施繁多,地面轨道交通的建筑,包括挖掘、打桩、回填等一系列施工作业,仍不可避免地会给对当地的交通、管道、河流,尤其是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人员必须将环境保护问题放在首位,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法。

3.2.1合理施工方法的选择合理施工方法的选择不仅有利于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更有利于环境的优化,一般来说,地铁的暗挖法施工要比明挖法施工对环境响小得多。因此,根据土壤加固改良的方法和地质情况,车站和线区间均可采用矿山法施工。近年来,盾构法修建区间道也越来越普遍,由于暗挖法可能导致变形或地表沉降,因此设计与施工前,设计和施工人员都要有详细计算与监测,尽量控制与避免土体沉降或过量变形对已有建筑和路及面的破坏。明挖法施工可从减少扬尘、控制噪声及处理废水几个方面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详见表1。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挖地铁隧道和降、排水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可能造成地面沉降;引起地下水动态变化失衡;使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乃至损伤和破坏等。因此,进行地铁施工前,设计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的整体环境进行全面测评。近年来,国内桩基施工技术发展较快,如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和广州地铁一、二、三期工程等都采用了桩基托换技术,上面建筑有几十层,地铁从基础下通过。盾构开挖时,桩基被切断,整个建筑骨架受力引起变化,如控制不当,就可能会造成应力失衡,最终造成建筑物沉降、开裂、或倾斜。因此,针对桩基托换施工的风险性、技术性很高的特点,施工人员要制定详细、可行的安全技术,做到文明施工和安全管理,方可保证桩基托换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此外,施工过程中对于降、排水方法还需进行充分论证,因为许多城市面临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此时,技术人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潜水承压水要研究其回灌问题;对上层滞水要研究水的循环和利用问题,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水的浪费;尤其是当施工线路穿过农田、湿地乃至郊区线路时,技术人员更要处理好灌溉和湿地保护的关系,兼顾环境保护和农民的经济利益。

3.2.2施工泥浆要换代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桩、墙施工,施工时要用泥浆稳定钻掘壁面。目前,国内多采用皂土(也称膨润土)泥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高科技材料的进步,国外与香港、台湾都已逐渐研制出一种具有更具粘合性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聚丙烯酸胺超泥浆稳定液。这种泥浆与水拌合后产生膨胀效果,具有高的水的粘滞度优点,因此可在钻掘壁面形成一层富有韧性的胶质薄膜,防止钻掘平面崩塌,达到稳定孔洞与沟槽的目的。而且此中材料更易于与泥浆拌合具有无粉尘污染、不需泥浆搅拌池、沉淀池,能促使悬浮泥沙产生凝絮,加速沉淀,并可多次循环使用的优点。北京地区一些水利工程连续墙施工和市内道路、立交桥旋挖桩施工,上海地铁明珠线二期工程浦东南路地下连续墙施工,都已有采用超泥浆的案例。

3.2.3控制地铁爆破震动的影响我国的个别城市修建地铁时可能会面临有部分或多处线段通过岩石地层的情况,此种情况下,以当前的技术条件,爆破法算是开挖岩石隧道最经济适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控制爆破震动影响范围,降低爆破震动影响的主要途径是:降低爆破震源的爆炸能量,以控制爆破震动的危害程度;阻断震动波传播扩大,减少爆破震动波的影响范围,因此决定采用爆破法时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测试,获得当地爆破衰减规律及尽量避免可能造成的受害影响程度。

4结论与展望

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因为其是保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面对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并尽可能减轻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才算是处理好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打造成可持续发展轨道交通工程。目前我国轨道交通施工日趋成熟,在环境保护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如何在这方面做的更好,还需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春宇.环境保护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建设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科技信息,2010(5).

[2]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 2009(2).

[3] 广晓平,马昌喜.创新型国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研究[eb/ol].中国交通技术网,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