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企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2-07-28 11:38:00

序论:在您撰写高企交流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企交流材料

第1篇

——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交流材料

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立于2009年9月27日,是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局所属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针对配套推介活动、信息化推广、科技信息、管理咨询、环境保护、人力资源、会展顾问、融资担保等内容,为全区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创立发展提供系统性、公益性的综合服务,并给予政策引导和扶持,使其健康成长并不断壮大。

一、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要职责

苏州高新区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新形势,努力解决我区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推动我区中小微企业成长。

1、协助上级相关部门拟定中小微企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

2、监测、分析高新区中小微企业经济运行态势,承担中小微企业信息的收集和资料整理等工作,引导中小微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3、落实和贯彻有关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文件精神,积极探索中小微企业的维权服务,依法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

4、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金融支持、对外交流、企业家培训等综合。

二、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工作内容

1、加强政策落实,优化发展环境

协调发改、经信等各条线资源,落实高新区《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大力度扶持各类企业。推动存量企业做大做强,增加税收收入,达到企业和政府双赢的效果。2017年中心帮助企业争取区级资金6000余万元,获批省科技小巨人一家,获评省三星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5家,获批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640万元,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预计220个项目可以获得500余万元扶持资金。

2、推动创新创业、营造服务氛围

苏州高新区连续几年成功承办江苏省“创客中国”暨江苏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预决赛。2017年大赛历时两个多月,得到了全省各地创客精英们的热情响应,共吸引了135名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报名参赛。参赛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软件和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大赛期间,全省首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太湖金谷—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正式揭牌。

3、整合各类资源,开展丰富活动

整合协调科技、人才、培训、管理等各类中介资源,服务中小企业,搭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的平台,依托中小企业服务联盟等产业协会持续开展各类活动。2017年联盟共组织各类中小企业主题活动43场,包括政策解读、专题讲座、研讨会、参观交流、沙龙论坛、人才招聘等形式,服务人数3300余人。举办“2017年浙江大学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修班”、“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苏州高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修班”等。通过组织企业家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家素质,拓宽其视野、让企业家们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经济动向、掌握最前沿的产业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4、推进产业转型,聚焦专精特新。

编制《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发展白皮书》,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和引导,积极发掘一批区内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使中小企业产品更有特色,更具竞争力。认真组织企业做好苏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入库工作,并在全区开展“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提升专项试点工作。截止2017年共155家企业纳入苏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库,15家企业获评苏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百家示范企业。

    5、搭建金融平台,助力企业融资

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区内中小微企业与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和各类创投企业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路演、项目推介,专题沙龙等形式展现区内企业项目,鼓励各类基金投资小微企业发展。

三、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发展计划

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加强和改进高新区对企业的有效服务,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促进全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高新区实际,高新区对全区企业服务工作进行了流程化梳理,开发“企业服务云”线上平台,并依托现有事业单位人员,设立完善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企业服务“线上一个端口,线下一个窗口”。

1、线上平台:开发建设“苏州高新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平台”(企业服务云),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工作事项线上运行,主要包括:政策信息法规的,区发改局和国家、省、市的发改经信条线项目申报,各类企业服务活动,工业存量土地交易,标准厂房和工业小区的载体管理等。

2.线下窗口:设立完善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建立专业服务窗口。一站式服务大厅窗口总面积700平方米,设10个服务窗口。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由服务中心事业单位同志及部分国企借用人员共同组成,目前派驻 4-6名工作人员,由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第2篇

【关键词】结合实例;总结方法;正确应用;关键技术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44-01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金属材料中碳,硫快速而准确。近几年,随着高频红外碳硫不断改进,其精度更是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其在低含量和高含量范围有更好的应用。本文针对生产中用的煤、焦炭以及冶金材料分析中存在的方法不便和不足问题,探讨高频红外碳硫吸收法测定这类材料中的碳和硫的方法,实现了快速分析,且结果可与经典的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法相比。

一、试验部分

(一)仪器与试剂

仪器:无锡英之诚HF-2000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

试剂:(1).助熔剂:纯铁(C≤0.0005 S≤0.0005)(2).钨粒:(C≤0.0005 S≤0.0005 )

(3).基准碳酸钙(99.99%)

(4)瓷坩埚¢20×20(mm)(950℃燃烧4小时)

(二)试验方法

将瓷坩埚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助溶剂和试样,在预调好的碳硫设备上按操作规程分别测定碳硫含量。

二、结果与讨论

(一)试样量的选择

样品中碳含量为7%-80%左右,试验结果,含碳为 70.36%的煤标样最大允许称样量50mg左右,含碳45%煤标样最大允许称样量80mg左右,含碳12%的基准碳酸钙最大允许称样量100mg左右,为了尽可能减少称样少引起的较大相对误差,选最大允许称样量,含碳在7%-45%范围,称样量80mg,含碳45%-80%范围,称样量为50mg。

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样品质轻,因此体积大,80mg样量占坩埚体积的1/4-1/3,称样量达200mg时,助溶剂少,覆盖不良,样品燃烧不完全;或助溶剂过多会引起泛溢沾污石英管。为此,4%以下硫含量的样品,称样量选15mg,高含量样品尽肯能选最大允许量,以减少称量误差。

(二)试验条件选择

1、顶氧和分析气体的选择

试验结果表明,根据煤炭、焦炭、冶金石灰样质轻特性,顶氧和分析气压力调节过大,会造成样品损失,碳和硫结果偏低;顶氧和分析气压力调节过小,样品燃烧过程中碳和硫的释放出峰不平稳,拖尾严重,积分时间大于39秒。因此针对煤、焦炭、冶金质轻样品,顶氧调节压力为 (1.0MPa)分析气体压力调解压力为:(1.2MPa)。

2、助熔剂选择

试验表明,焦炭标样随着铁粒的增加,碳、硫的释放曲线出峰好,不拖尾,39秒内均完成释放。故和其他非金属材料一样,选择铁盒钨粒助熔。

3、 助熔剂的配比

理论上,助熔剂多有利于燃烧。但试验表明,不合适的配比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如浪费熔剂,沾污、侵蚀石英管,增加维护次数,提高成本。

(1)铁量与样量配比 试验表明,使样品完全熔燃的最小最佳铁量为2.0-2.5倍的试样量。

(2)钨量与铁量配比 试验表明,加入过多的钨粒,分析完的坩埚壁上黄色粉尘多,原因是产生大量的黄色的三氧化钨,表明钨粒过量;加入的铁粒过多,分析完的坩埚壁上呈黑褐色,严重时四周壁上有泛溅的熔体,原因是产生铁的氧化物、铁尘和溅溢,说明纯铁粒过多,当纯铁粒为300mg,钨粒为1600mg和铁粒为50mg、钨粒为2000mg时,分析完的坩埚呈原色,即均无上述多余产物,说明配比最佳。

另外,当铁量过多时,使石英管内壁产生黑色铁融渣,经试验统计,一般必须周期清洗石英管。如果出现溢溅,则清洗周期更短。而尽可能保证上述最佳配比,石英管的清洗周期可长达两三个月以上,而且减少管中清洗刷的磨损。

本文试样和助熔剂的最佳配比为:试样量:纯铁粒:钨粒=50-80mg:300mg:1600mg。

4、试样和助熔剂的分布方式

按以下三种极端不同的加入顺序和分布方式试验。

(1)纯铁粒先熔融在坩埚底层,冷却后,样品在其上,钨粒覆盖。结果是中层包渣,样品熔燃不好,释放曲线非锐峰,拖尾严重,积分时间大于39秒,精度差。

(2)样品均匀分布于坩埚底层,纯铁粒堆于中央,钨粒覆盖。结果是熔块在中央,周围有不熔样品,释放曲线非锐峰,拖尾严重,积分时间大于39秒,精度差。

(3)样品均匀分布于坩埚底层,纯铁粒均匀铺入,钨粒覆盖。熔完物光滑一体不夹渣,释放曲线为锐峰,积分时间小于39秒,精度好。

试样结果,试样和助熔剂的加入顺序及分布方式不当,分析时严重影响样品的燃烧,使释放曲线出峰不稳定,拖尾,从而影响分析精度和准确度。按方式(3)进行操作,纯铁粒咋样品中均匀分布,使每个铁粒所在的样品区自成的涡流,从而带动周围样品融化燃烧。因此,铁粒与样品接触面积越大,铁粒分布越均匀,涡流质点越多,越易于燃烧。

5、轻质样品飞散问题

在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器上,分析操作合炉运行中,随着管刷向下同时向下吹气清扫,这堆金属重质样品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对此类轻质样品却产生吹散,影响分析精度和准确度。因此采用了定量滤纸加盖坩埚的方法,对煤标样GBW (E )110016 的硫进行了10次测定,试验结果加滤纸盖后标准偏差为0.03,不加滤纸盖的标准偏差为0.06。

6、校正

(1)碳的校正 由于样品中碳含量高(7%-80%),通过对基准碳酸钙(C=12%),及两个煤标样(含碳43.89%和70.36%)进行试验,结果用基准碳酸钙校正可准确测到含碳6.88%的铬铁(GSB03-1562-2003)标样和含碳43.89%的煤标样(GBW11107L)。以含碳43.89%校正,可测定含碳70.36%的煤标样(GBW(E)110016)。

对含碳为43.89% 的煤标样分别进行a称样量与 校正标样相同和b称样量为校正标样样量的一半两种情况对比试验表明,后者情况下超出了国家标准允许差近2倍。因此在校正中必须遵循校正标样与被测样品称样量一致性的原则,这对样品结果的准确性起决定性作用。

(2)硫的校正 由于煤、焦炭以及冶金石灰与铁矿石,炉渣等导电性基本类似,以铁矿石标样进行校正,结果表明,焦炭标样和煤、冶金石灰标样均满足国家标准允许差,说明可以用矿石标样统一校正。

7、样品分析

用本法对实际样品(比如煤、焦炭、冶金石灰,煤灰、焦灰、瓦灰、等)进行试验分析,并与化学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法操作简单、快速,且精度优于常规燃烧气体容量法测定碳、碘量法定硫。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共享平台

(一)采购信息研究服务共享平台

设有信息研究与成本核算主管室,并与卓创咨询等国内知名信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可与亳州酒企共享原材料价格趋势、商品市场调研等信息资源服务。

(二)产品前端设计服务共享平台

拥有深圳柏星龙等国内知名酒包设计服务商,可为亳州酒企提供先进、优质的酒包设计服务。

(三)包装材料采购服务共享平台

具有箱、盒、瓶、盖等包装材料供应商的资源优势,其中位于古井配套园有5家印刷类供应商,2家瓶类供应商,2家盖类供应商。可积极推介与亳州酒企建立战略合作。

(四)原粮及综合物料采购服务共享平台

具有小麦、高粱等粮食供应商,设备配件等综合物料供应商的资源优势,可积极推介与亳州酒企建立业务合作。

(五)采购管理与培训服务共享平台

拥有供应链管理等专业部门,可提供供应商的评审与准入、采购与执行、管理与考核等业务的指导及培训服务。

二、共享方式

(一)建立行业交流平台

1、组织行业交流会。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定期组织亳州酒企交流见面会,现场分享并交流采购需求、原料价格趋势等信息。

2、建立共享沟通群。通过建立专业的包装材料类、粮食类、综合物料类交流群,通过五大共享平台,组织酒企与供应商沟通交流,建立战略合作。

第4篇

【关键词】日本经济发展;中国大学生;日企就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多国的经济贸易交流必然存在。中国与日本同为东盟10+3参与国,在东南亚国与国经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中国与一衣带水的日本在经济上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改革开放以后,由原来的少量日企在中国转为大量日企入驻中国,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汽车行业的丰田,化妆品行业的芮姬za以及曼秀雷敦,以及日本的服装行业的优衣酷等等。但是如果这些个行业都是在日本本土生产,然后运送到中国。可以想象那么除商品本身所要卖的价格,消费者还要付多少运送费,这样也许本身不贵的商品都会十分昂贵,就别提那些昂贵的商品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日企进驻中国,日本公司提供技术,中国本土提供场地以及人员。这就导致大量的中国员工进驻日企工作。经济交流增加同时也存在着大学生前往日本本土企业工作的。今天,我们就看看日本经济的发展与大学生在日企就业的相关联系。

进入70年代,固定汇率制的瓦解和日元大幅度升值,使日本经济面临新的挑战。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有如灭顶之灾,然而,日本经济并没有被冲垮。日本将一场石油危机变成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契机,开始了向知识技术集约型经济的转变。结果,在主发达国家中,日本不仅率先摆脱石油危机,而且其产业结构再上新台阶。日本生产的节能型家用电器和轿车等开始畅销全世界。1971~1985年的15年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4.1%,虽然比前一个15年低了一半还多,但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却是最高的,以至被视为主要发达国家中的“一枝独秀”。

纵观130多年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史,到目前为止,在经济技术上真正实现了赶超的只有日本。日本的成功,曾使它成为尚在追赶途中的国家学习和模仿的样板。然而,1987~1991年初,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破灭,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各种问题都涌了出来。日本经济陷入了旷日持久的经济萧条,至今尚未彻底摆脱。

尽管如此,2001年,日本钢铁产量仍达1.03亿吨。这是因为,日本钢材质量好,尤其是特殊钢材,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目前,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上,日本处在世界前列的除钢铁外还有:乙烯、苯乙烯、聚乙烯办公设备等。

因为能源匮乏,日本必须在国际市场上换取所需要的原材料,因此,国际贸易对日本经济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是: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粮食、原材料、石油、煤炭等初级产品。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日本国内劳动成本的提高以及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日本的外贸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出口产品进一步向高附加价值发展,进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逐渐上升。20世纪80年代以后,亚洲在日本贸易中的比重逐渐上升。2001年,在日本出口总额中,亚洲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28.1%上升到40.3%。同期,亚洲在日本进口总额中的比重由25.9%上升到42.4%。拉美和非洲在日本外贸中的比重明显下降。

1978年,,先进的中国人开启了改革开放的热潮。接下来是多国外企进军中国,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就不言而喻了。中国与日本在经济上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然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大学生在日企就业的相关情况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大多人还是接受不了去外国就业的,一方面,要离开熟悉的故土,要离开相处多年的亲人朋友。另一方面,语言的不通,文化的差异,这些在一个不熟悉的国家是很让人担忧的事情。还有,在别的国家待遇也不一定好。于是,大多数人是选择了在本国就业。但是现在不同,更多的人愿意接受挑战,来别国就业。与之相对应也有更多的日企愿意雇用中国员工。下面我们看看日本不同时期雇用中国员工量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的日企少,又因为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的问题,所以去日企工作的人很少。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大量工作人员进入日企工作。即使在最近的09年经济危机,在日企工作的大学生还是很多。下面我们来看看,最近的一份有关报告:《日企就业中国留学生最多》 八成有大学学历2010年04月20日08:30日本《东方时报》日本法务省入管局发表的名为《平成20年在日留学生生在日本企业的就业情况》的报告指出,在2008年持有“留学”或“就学”在留资格的外国人,以在日本企业就职为由进行在留资格变更许可的人数达到1万1789人。其中,1万1040人的在留资格变更获准,比去年增加了778人,增幅为7.6%。 在1万1040人就职者中,在留资格为“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的有7863人(71.2%),持有“技术”在留资格的有2414人(21.9%),这两个在留资格占了总体的93.1%。从国籍和地区上来看,第一位的是中国(台港澳除外)有7651人,比去年增加了112人,涨幅为1.5%、第二位的是韩国的1360人(涨幅为22.6%)、第三位是中国台湾,303人(涨幅为7.4%)、第四、五位分别是越南和孟加拉国。而在7651名中国人中,“人文知识・国际业务”有5852人,“技术”有1510人,“教授”有174人,“投资・经营”有47人,“研究”有51人。从从事的工作内容上来看,笔译・口译最多,有3717人(33.7%),接下来依次为贩卖・营业1789人、情报处理1240人、海外业务710人。从事这4种职业的人占全体的67.5%;在月收入方面,20-25万的最多,有5521人(50.0%),20万以下的有2828人(25.6%),25万以上30万未满的有1511人(13.7%)。在最终学历方面,大学学历最多有5300人(48.0%),接下来是“在大学院取得研究生学位或是博士学位”的人有3405人(30.8%)。两者加起来占全体的近八成。

结论: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制造大量的在日企就业的机会,所以人们更希望经济可以平稳的发展,但是即使经济发展陷入了困境,就业机会还是存在的,因为整个社会要运转。所以,大学生不论什么时候要努力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素质能力,这样才能充满自信的抓住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日本经济入门》杨立国,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5篇

 

各区(市、功能区)科技主管部门、财政局、税务局,西海岸新区科技主管部门、财政局、税务局,各有关单位:

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以下简称“认定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以下简称“工作指引”)有关要求,根据《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规定,现将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1.青岛市行政区域内的居民企业,符合认定办法第十一条有关规定,均可申请高企认定。

2.2018年认定的高企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须先完成高企名称变更后再提出认定申请。

二、认定程序

(一)自我评价

企业应对照“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进行自我评价。

(二)注册登记

新注册企业用户登录“科学技术部政务服务平台”(fuwu.most.gov.cn),注册单位用户(法人)账号,在网络系统上确认激活后(具体注册操作程序见附件1),依据网站提示开展后续申报工作。

(三)网络填报

2021年度高企申报采取常态化申报,分批次统筹开展评审方式进行。企业登录“科学技术部政务服务平台”,按要求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生成并打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封皮并盖章后,连同附件材料一并上传。

区市审查推荐和专家评审均依据在系统中填报的数据和上传的相关材料进行,申报企业需将所有材料原件彩色扫描成PDF格式,严格按要求填报信息上传材料,并保证真实、准确、清晰、完整。证明材料上传要严格按照每个部分(如:知识产权情况表、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情况表等)下方的“附件”要求进行,可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审查表》进行自检,上传完成后请再次检查上传材料及附件的完整性。

注意:申报企业完成相关材料上传后,提交受理机构时应选择所在区市科技主管部门,不可直接提交至市认定机构。

(四)区市审查推荐

区市科技主管部门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对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审查表》(附件2)对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逐条进行审查,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同时加强与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及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沟通协同,就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是否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出具意见。

各区(市)科技主管部门填写《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审查表》(附件2)、推荐函及《区市推荐上报高新技术企业及服务机构汇总表》(附件3)纸质版加盖公章,在每批次申报截止日期后一周内报送青岛市科技服务中心,同时将可编辑电子版、盖章扫描件发送至“青岛市科技服务中心”金宏账号。

(五)大数据筛查

市认定机构将区市推荐的待评审企业信息按照高企认定相关条件要素进行大数据比对,建立申报企业诚信数据库。将比对通过企业移交专家评审,对存疑企业,由区市联系企业核实或补充申报,对失信企业,将按照青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关要求,与有关部门共享。

(六)专家评审

认定机构组织专家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经专家评审符合《认定办法》第十一条相关条件且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的企业进入下一环节。评审结束后,企业可登录“科学技术部政务服务平台”查看评审结果。

(七)市认定机构综合审查、认定报备

结合专家组评审意见,市认定机构对已通过专家评审企业进行综合审查,根据综合审查情况,对部分企业进行“专家现场问询”或“委托区市实地核查”。市认定机构根据综合审查、现场问询及实地核查意见研究确定认定名单,上报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八)公示、国家抽查、公告

经认定报备的企业名单,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市科技局网站公示10个工作日。全国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备企业进行抽查,被抽查企业应配合市认定机构核实情况并按要求提供补充材料。无异议及经异议核实处理无问题的,全国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备案,核发证书编号,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企业名单,由市认定机构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认定时间以公示时间为准。

(九)材料提交

企业申报材料包含电子申报材料和纸质申报材料两部分。通过认定的企业在公告后10个工作日内,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及相关附件装订成册,向注册地所在区市科技主管部门提交完整的纸质版、电子版申报材料各一份,企业自身留存一份备查。

纸质申报材料应逐页编制总页码,每部分之间用彩页隔开,正反面打印,书籍式胶装成册(书脊处由上至下打印企业名称及认定年度)并加盖企业公章。纸质申报材料须与上传电子文本一致,其中,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须为原件。区市科技主管部门应准备专门的申报材料档案存放场所,妥善保管企业书面材料。

三、时间安排

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采取常态化申报、分批次评审的方式进行。全年计划分2-3批申报,第一批受理截止时间为6月30日,第二批为8月31日,第三批视情组织,具体截止时间请关注市科技局网站。请申报企业掌握好时间节点,争取早申报早评审。企业向所在区市科技主管部门提交网络填报材料的截止时间以区市通知为准。

区市科技主管部门需在每批申报截止前,在系统提交推荐企业认定申报材料。

四、有关要求

(一)全面实施企业诚信承诺制。企业应树立自主申报意识,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主体责任,出具诚信承诺书(附件4)、同意第三方机构查阅有关高企主要数据,填写《青岛市信用综合服务平台查询及采集授权书》(附件5)作为附件材料提交。企业销售收入、总收入等有关数据与纳税申报系统不一致的,财务会计报告中主要财务数据当年末与次年初不一致的,须提供文字说明。涉密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工作规定,将申报材料做脱密处理,确保涉密信息安全。企业上传电子版申报材料后须认真检查,确保签字盖章齐全、清晰完整、证据有效;存档材料内容须与系统填报内容一致。

(二)加强中介机构管理。从事高企认定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要恪守从业准则,提升执业水平。依据《认定办法》《工作指引》出具专项报告的中介机构,需出具诚信承诺书并作为附件材料提交(附件7)。区市需在《推荐上报高新技术企业及服务机构汇总表》(附件3)中完整、准确地填报参与的服务机构。市认定机构将运用大数据筛查、比对等方式加强对中介机构审计(鉴证)报告审验、企业申报信息审核,不定期中介机构服务质效及中介机构黑名单。对涉及参与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中介服务机构,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提高服务和责任意识。各区市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要加强政策宣传,主动服务和指导企业申报,按照《高企认定管理区市承诺书》(附件8)要求,把好审核关,确保申报和推荐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化操作,不得委托或指定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为企业撰写申报材料,不得直接受理非申报企业报送材料。

市认定机构在申报、评审等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从事评审、认定等服务工作;不提倡、不建议企业有偿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填报申报材料。各项通知和信息以市科技局网站为准,请申报企业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上述通知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五、联系方式

1.区市科技主管部门咨询电话:

  市南区科技局       88729903

  市北区科技局       83087107

  李沧区科技局       87637835

  崂山区科创委       88999909

  西海岸新区工信局  85161795

  城阳区科技局       87866475

  即墨区科技局       88519934

  胶州市科工信局    82288230

  平度市工信局       88382077

莱西市科协        88405639

高新区科技创新部  82020767

  自贸片区经济发展部  86767641    

2.市高企服务咨询电话:

青岛市科技服务中心  85631057  85938025

3.市高企认定机构咨询电话:

  市科技局科技企业服务处  85911985

  市财政局税政处      85855902

  市税务局所得税处    83931229

4.QQ咨询:

工作交流1群:218554860(已满)

工作交流2群:193921684

工作交流3群:634880107(已满)

工作交流4群:455078931

(往年咨询群仍可使用,无需重复加群)

 

    附件:1.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登录简要说明

2.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审查表

3.区市推荐上报高新技术企业及服务机构汇总表

4.企业诚信承诺书

5.青岛市信用综合服务平台查询及采集授权书

6.知识产权共有权属人声明

7.中介机构诚信承诺书

8.高企认定管理区市承诺书

 

 

   青岛市高企认定管理机构办公室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代章)

第6篇

提升服务的切入点

纺织服装检测机构与纺织品生产企业的交流途径有两个:一是客户送样检测,这对于我们检测机构来说是一个被动的交流途径,来办理送样工作的往往是企业的具体办事人员,而且现在快递业发达,检测机构直接与企业负责人的交往和交流越来越少。可以说,检测机构目前与企业存在着交流上的代沟。二是定期监督抽查和各种专项抽查,这是一个检测机构主动到企业进行检查检测的行为。由于定期监督抽查和专项抽查,往往需要企业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公章以及各种经营和经济数据,这就给了检测机构与企业负责人或者品控负责人一个极好的交流机会和平台。

以定期监督抽查为例:一年四个季度,从化纤到脱脂纱布,从床上用品到校服,从袜子到西服,产品类型涵盖全省各个纺织品生产领域。检测机构至少要直接接触上千家的纺织品生产企业。这就给了监督检验机构一个很好的交流切入点。

监督抽查既是联系企业的切入点,同时也是帮助企业转型的一个很好的手段。监督抽查对于很多诚信经营的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有助于考核自己企业的产品质量,保持自身生产经营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对于一些不规范生产的企业来说,将会导致其被迫转产或者关闭。对于同行业来说,产品竞争希望是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监督抽查有助于净化市场,优胜劣汰,避免不法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对于质量意识淡薄的企业,监督抽查有助于经营管理者认清自身的意识差距和经营差距,在监督检测机构的帮助下规范生产和经营,从粗放型生产转型至规范化生产。以监督抽查作为检测机构服务于企业的切入点,以日常检验业务为检测机构维系企业的主线,将是我们深入服务于企业的主导模式。

提升服务的内容

纺织服装检测机构在规范市场管理的基础上,其服务要深入到企业的转型过程中。当前企业转型,形式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原有企业产品的质量升级,二是原来的外贸型企业转型或部分转型为内销企业,三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扩展产品的种类。

对于第一种转型类型,即对原有企业产品的质量升级,主要表现为产品原料、工艺和设备上的升级换代,对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进行提升。纺织服装检测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对各种检测标准的认真解读解释,提供给企业诸如优等品与合格品之间的质量、技术和工艺的差别;提供同一产品品种中优质产品进行质量技术交流等切实有效的建议。

现在有一些企业对于自身产品的质量状况比较重视,会购买一些比较简单的检测设备对产品部分常规项目进行自检,以此来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但是这些企业往往对于检测的原理和方法不是很了解,会购买一些不切合检测要求的检测仪器,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作为监督检验机构,可以从培训入手,对这些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检测方法和原理培训,帮助企业了解项目检测的原理和手段,从而间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质量的提升。

对于第二种企业转型,即外贸型企业转型或部分转型为内销企业的转型形式,主要是危机“倒逼”之下,纺织企业纷纷采取“两条腿”走路,“以外养内”,转战国内市场,选择自主品牌引领的内销策略。而这些企业由于靠外贸起家,长期从事外贸加工和销售,对国内产品的标准不熟悉。进入国内市场时,仍然盲目按照原来的外贸工艺和要求进行生产销售,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对于外贸来说这些产品是合格产品,专为内销后,产品由于不符合国内检测标准而成为不合格产品。监督检验机构对于这种类型的企业主要应该采取帮扶的做法,做好内销外销产品质量标准的区别讲解服务,帮助这些企业转型为内销企业。

对于第三种转型类型,即在原有产品基础上扩展产品种类的企业,主要表现为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产品种类的转变或扩展。甚至还包括原来不是纺织品生产企业,转型或扩大产品线到纺织品生产的企业。这种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是对新的市场开拓和生产尝试。作为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要重点对这些企业进行产品质量监控和做好技术咨询服务。

重视服务内容的综合性

纺织产品生产企业的转型基本上都可以归于以上三个类型。监督检验机构在纺企转型过程中应该以纺织产品质量检验为点,逐渐衍生到纺织原材料、成品、标准、人员、设备和理念整个纺织层面进行综合。对于不同转型升级需求的纺企,监督检验机构必须能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服务内容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纺织品检测标准的宣贯;2.简单检测设备的方法和人员培训;3.国内外检测标准的差异化解读;4.纺织品生产企业纺织原材料合格供应商的筛选;5.纺织产品质量规划和监督管理。

1.技术化服务。在纺织行业,对于纺织技术的研究以前主要集中在纺织工艺的改进和纺织设备更新上,对纺织产业的链条首端――纤维材料和链条尾端――纺织品能实现的功能性作用的涉猎不多,而国际上越来越多地体现纺织产业水平的恰恰就是纺织材料的创新和纺织品功能性的实现。随着材料学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纺织纤维材料不断涌现,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珍珠纤维、竹炭纤维等等新型纤维不断出现并应用在各类纺织产品中。除了新型纺织材料的运用,各种以开发新型功能性纺织品为目标的新型成纱技术也是很多具备科研开发能力的企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们重点研究纤维和纺织用功能助剂及功能纺织品染整加工理论和技术,将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仿生技术、微乳化技术等技术领域的新型技术应用在研究开发各类功能性纺织品上,并在形状记忆整理、免烫织物整理等领域进行研究。新型纺织材料的运用和功能性纺织品的出现将大大提高纺织品的附加价值。

当前全球经济状况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作为传统行业的纺织业只靠廉价已经难以具备竞争力,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已经转换经营思路,以高科技含量的纺织品来博取市场,获得利润。在这个运用传统纺织纤维材料的使用到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的使用再到纺织品功能性开发的转型过程中,没有规范的市场监督检验机制将导致消费市场的混乱。监督检验机构在这种大的行业性的转型过程中应该转换思路,在做好传统的常规项目检测的同时,从源头抓起,做好各种具有科技含量的技术型服务,帮助纺织企业顺利平稳转型,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对这种科技型的企业转型。

提升服务的着力点

监督检验机构提供服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分析实验室合作:高校科研机构和分析实验室往往是各类尖端仪器设备和精英人才的集中地。作为国家科研项目的密集型产出地,国家每年都投入很大的财力来支持高校购置各种高精尖仪器。浙江省的几家综合型高校都建立了自身的分析测试平台,由于综合型高校的学科交叉配置,使得各类分析测试仪器种类比较全面,其仪器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较为先进。同时,高校集中了各学科的精英人才,对于当前科研的发展趋势具有相当的信息掌握量和技术研究水平,一些高校的科研机构甚至直接参与或主导了新型纺织纤维的研制和新型功能性纺织材料的开发。与高校的科研机构和分析测试平台合作,将拓宽监督检测机构的视野和思路,加速对于新型纺织纤维和新型功能性纺织材料的检测能力的提升。对于新型纺织纤维和新型功能性纺织材料的检测能力的提高,使得一些依靠科技提升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纺企有可靠保障依据,有助于规范纺织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全国监督检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我国由于地域广阔,各地纺织产业的发展较为不均衡,往往是纺织行业发达地区率先进行企业技术提升与产品转型,率先应用新型纺织纤维和新型功能性纺织材料,在获得高于市场平均利润和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后,纺织行业较为落后的地区的纺织企业才进行引进和效仿。而且由于地域性的差异,各地纺企往往开发和研制符合当地地域特点的新型纺材。这就使得各地的监督检验机构对于新型纺材的检测能力产生了差异,不利于整个转型期内纺企的发展。加强全国监督检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使得各检测实验室及时获得新型纺织纤维和新型功能性纺织材料的最新应用进展和检测方法,互通有无,促进全行业纺企的健康转型和发展。

三是作为桥梁,进行企业与学校的产学研合作开发:高校虽然具备高度的研发能力,但是往往只局限于技术的研发,与市场脱节。纺织企业注重市场,但把高校的研发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品时,经常会出现不被国家检测标准所认可的情况。作为国家监督检测机构,在高校具有研发能力、企业有技术转型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发挥自身对国家检测标准熟悉、专业检测能力强的特点,做好桥梁,统筹兼顾,既参与高校的技术研发,又帮助企业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符合国家各项检测技术要求的产品,贯彻落实国家对产学研的扶持政策,促使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当务之急的准备工作

第7篇

【关键词】企业 银行 经济发展

一、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性质

是指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之间通过建立有组织、多形式、制度化的合作,实现货币政策传导的有形化和具体化,有效解决政府、银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密切相互关系,推进政银企互动,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联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政、银、企“多赢”的目的。

二、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的组织体系,成立政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工作结构。

第二,建立日常联系机制。机制成员单位建立日常联系机制,畅通联络渠道,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议题包括行业主管部门通报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重大产业项目情况等;经济主管部门向银行机构介绍首都企业融资需求及面临的困难;银行机构对政府工作的需求和建议,推介创新产品和服务,金融市场信息等;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提出融资的具体要求,帮助银行及时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帮助企业及时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情况,促进银行业与实体产业协同发展。不定期联席会议根据成员单位需求分专题随时召开。

第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1)加强政府部门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支持金融管理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听取金融管理部门对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发展的建议。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分析区域金融业发展情况,研究重点问题,制订工作方案并联合推动实施。帮助银行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应由北京市解决的重大问题。(2)加强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听取银行发展的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协调落实相关政策,逐步完善市与区(县)一条龙、一体化、一站式立体金融服务体系。(3)加强与银行业协会的定期联系,借助行业协会的平台和窗口,为银行提供信息、培训等服务。(4)加强银行和企业的沟通交流,为银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1)建立政银企信息交流和融资对接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银企信息共享。(2)不断丰富和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及时交流银行的创新产品、业务发展动态、政策信息、行业动态及企业诉求等。(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手段,逐步构建成员单位专用网络信息链接平台,方便成员单位及时交流信息。

第五,建立奖励创新和风险共担机。探索建立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奖励机制和政银企风险共担与补偿机制,鼓励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

第六,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评价机制。会同人民银行、银监局定期编制金融发展报告,综合分析银行业的经营发展情况等,并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探索建立银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分析,评价银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鼓励银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信息沟通交流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服务,搭建政银企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促进银行服务与企业需求的高效对接,搭建银行业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快速通道。

(二)有利于引导银行业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引导和鼓励银行信贷资金服务本市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行业发展,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和促进银行业为首都文化创意、节能减排、新能源、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以及中小企业、“三农”及社会民生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三)有利于鼓励和支持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开发金融产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

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银行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并在京先行先试。加强研究,探索政府资金使用新模式和规避金融风险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积极探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和有效结合的方式,激发银行服务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银行同业合作,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联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市金融局和北京银行业协会等机构超前谋划北京市金融产业发展战略问题、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研究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在京银行开展业务交流,分享先进服务和管理经验,提升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氛围,促进首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有利于引导银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进一步促进银行与北京市各类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创造性地开展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深化银行业对北京实体经济的认识,促进金融与北京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鼓励和引导银行关注首都经济、社会和民生,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四、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运行

成立政银企沟通交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机制的日常工作,按季度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不定期依小组成员需要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整理并印发会议纪要;负责小组各成员间信息的收集和;负责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的开发、运行与维护更新;负责与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

各工作小组成员定期向工作小组办公室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研讨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议召开不定期联席会议等。

五、目前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