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听听那冷雨教案范文

时间:2023-06-22 09:23:20

序论:在您撰写听听那冷雨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听听那冷雨教案

第1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 静态预设 动态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必须要预设教学目标。

课程论专家崔允教授说:“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教学目标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等功能,它一方面是教与学的参照物,另一方面也是检测与评价的参照物,所以课堂教学预设教学目标很重要。

但教学目标必须是“活”的,不能是“死”的,不要僵化地预设刚性的教学目标,硬性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进程,让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叶澜教授说:“课堂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的目标要将静态的预设与动态的生成结合起来。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静态预设

1.课堂教学的静态目标谁来预设?

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有目标,目标由谁来设定?郑逸农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文本特点,自主确定或共同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褚树荣说:“教师是策划者、主导者、解释者、组织者、管理者、评价者,课堂教学目标理应由教师来定。”程红兵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是师生共同确定。”我的看法是教学目标应该由教师来预设,因为“与学生相比,教师学业更专,阅文更多,见识更深。我们不排除某些禀赋特异的学生对某一文章的感悟比教师深,但从整体上说,面对同一文本,教师更有解释权”。不过要讲清楚的是课堂教学的静态目标由教师来预设,不是说课堂教学目标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的静态目标时要将以下三个视角聚焦:

(1)从教师视角预设,教师要在自己对文本特点的准确把握和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的基础上,来静态预设教学目标。

(2)从学生视角预设,教师要调动和引导学生先去主动接触文本,注意捕捉并筛选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再结合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来静态预设课堂教学目标。

(3)从课程视角预设,语文学科有自己的课程总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在必修与选修阶段又有许多具体的目标,教师在静态预设课堂教学的目标时心中必须要有课程标准。

2.静态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

(1)生本化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本身并不是学习者简单地接受从外到内的信息输入,而是通过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新课程强调主动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就必须凸显出来。教学目标应该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水平的角度来设计并加以准确陈述,通常表述为“学生能……”“学生会……”等,不宜写成“使学生……”“让学生……”“培养学生……”等。

(2)三维化原则。新课标中说:“建设高中语文课程,要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余文森教授指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纬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有其内在的统一性,把三维目标割裂为三种目标,在教学时逐个落实的做法是错误的。

(3)螺旋化原则。语文知识、能力的建构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的,因为学习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遗忘,遗忘使得学习无法线性推进。布鲁纳说:“一门课程在它的教学进展中,应反复地回到基本观念,以这些基本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教学的内容应采取螺旋式的形态,数次反复上升排列。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应呈螺旋式上升排列,形成一个系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序列。

(4)分层化原则。学生在认知水平、心理需求、学习能力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要开展因材施教就必须要考虑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来制定教学目标:针对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情况制定主体层教学目标,针对班级中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情况制定提优层教学目标,针对班级中一些后进生的情况制定补差层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摆脱传统的基于单一目标的局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有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发展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与学习活动。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1.课堂教学目标为什么要追求动态生成?

(1)从文本的角度讲,文本是一个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开放结构,它的意义是在阅读过程中生成的,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该是动态生成的,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的意义。

(2)从课程的角度讲,课程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而人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批量生产的机械化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的目标也不能是僵化的,它应该在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中,在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过程中灵活动态地生成。

(3)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可能完全按照预设的目标来生成,课堂生成经常会有“节外生枝”,如果生成目标的价值远远大于预设目标的价值,课堂教学的目标就应当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

(4)从教师的角度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实现因势利导,就必须要盘活教学目标,将它放在动态的坐标系中。

2.课堂教学目标动态生成的条件。

(1)平等――课堂教学目标动态生成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要实现平等对话,就必须取消教师的话语霸权。如果老师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说的永远是对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容易滑入“一言堂”,从而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2)开放――课堂教学目标动态生成的必要条件。目标要有生成,预设的目标就必须要有一定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有弹性区间,要给学生的主动学习留下必要的思考空间,讨论、表演、想象、质疑的空间。课堂教学若预设的都是封闭的目标,那它就会变成流水线上机械的加工,从而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3)互动――课堂教学目标动态生成的关键条件。要有生成,就必须要有活动,静止的课堂是不会有生成的。师生之间围绕文本的多元互动的对话活动,最容易形成思维的碰撞与心灵的交流,从而产生生成。课堂教学若一味地灌输,那它就会变成填鸭式教学,从而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此外,教师的生成意识与能力,灵活的教学策略以及动态的教学评价亦是课堂教学目标动态生成的重要条件。

3.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1)在质疑中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鼓励他们围绕字、词、句、段、题目、艺术手法、逻辑等开展质疑,在追根、逆向、发散、比较、拓展的质疑中动态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两个问题:①余光中先生认为雨中的台北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同时也强调“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中国的历史怎么是黑白片呢?历史不是丰富多彩的吗?②第十段中有个长句――“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明明短句读起来方便,作者为什么要舍“短”而取“长”呢?在学生的质疑中动态生成了两个新的教学目标:探究文中的黑白片,研习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之间的关系。

(2)在出错中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作为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捕捉学生错误中隐藏的价值,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动态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从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发展,使错误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学《阿房宫赋》时,有许多同学把“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理解成了“被君王抛弃的哀怨”。这个句子所在的段落主要写宫女多,写宫女多是为了表现“秦爱纷奢”。面对学生理解的偏差,我们不应急于用正确的观点去“同化”他们,而是要以此为契机,动态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3)在体验中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在阅读中说出自己“真切体验”与“独特体验”。所以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体验时间,通过创设情境,换位思考,联想,朗读,表演等方式,让他们在体验中动态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探究烛之武的说辨技巧,领悟烛之武高妙的劝说艺术时候,有同学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烛之武在说服秦伯退兵的时候的那九句话都是烛之武一个人一口气说的,那会儿秦伯在干什么呢?由此课堂上也相应地增加了一个环节,根据烛之武的话揣摩一下秦穆公的心理,设计好对白,然后两人一组模拟对话。在对话体验中动态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品味《左传》叙述语言的特色:简练,词约义丰。

(4)在比较中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语文教学中要组织学生把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加以横向或纵向的比较,让他们在比较中动态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五人墓碑记》时,讲到“谁为哀者”的文言句式时候,有同学认为它是一个“省略句”,有同学认为它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意见不统一,课堂就由此而动态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在比较、讨论中探究“谁为哀者”的文言句式特点。

综上所述,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教学过程应该基于预设,但又能突破预设的樊笼,从“预设”走向“生成”,在“生成”中超越“预设”。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开放阅读教学多媒体素材

开放性阅读教学要求营造开放性的氛围,顾及学生阅读态度上的主动性,倡导质疑,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给学生开放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我们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质疑的空间后,还需要尝试激发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意境的兴趣,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适时适度使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调动各种智力因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借助音频素材营造氛围

电教媒体融形、声、光、色于一体,学生可以一边听课文,一边看根据课文内容配置的图画或视频。这些多媒体能清晰地把动态的画面展示于学生眼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加深情感体验,为深入理解文本作铺垫。曾听过一堂这样的课,高中语文选修读本《听听那冷雨》的赏析课,上课之前布置充分预习的作业,将作者余光中的相关资料收集起来,发给学生充分阅读讨论。那是一个飘着小雨的仲秋,天气有点凉,教室里,学生热烈地讨论着,余光中其人其诗其文无不透着那浓浓的乡愁。在同学们深深地被诗人浓浓的乡愁感染时,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了一段配乐的原文朗诵,同学们的感悟更深了。彼时的课堂外雨声滴答,听着婉转的音乐,听着动情的朗诵,听着一滴滴雨敲打秋叶的滴答声,很多学生眼眶湿润了。高一学生大多初次过上寄宿的生活,想家时会哭会烦,此时他们感悟到的是那种失去之后的珍惜,故乡是母亲,母亲是故乡,那一刻,无需太多的语言,也不用去理论论证三维目标的整合,一切尽在不言中。

2.借助视频素材丰富文字内容,拓展想象空间。

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启迪,使其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我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做了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前,教师安排学生广泛收集材料,上课伊始我剪辑两段视频分别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08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两段视频放映完毕学生仔细阅读原文之后展开讨论。在场的学生纷纷对演员的服装、样貌、背景布置、家具的陈设、乃至演员的动作表情台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全体同学分组进行创作,写出创作设想,单独安排一节课相互评价讨论。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必说几句话,可是作品的内容、语言、思想内容等早已深深印入学生脑海。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研讨、主动创新中获得了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既满足了兴趣、情感等的需求,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不过不滥,回避多媒体使用误区。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逐步普及,许多教师上课尽量运用多媒体课件,各学校管理人员,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都也大力提倡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说现在形成了一种“言课必言多媒体课件”的现象。

1.过多过滥使用,阻碍交流互动。

教育专家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交流的过程。那么教师就应该把握好与学生的交往和互动,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有的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在讲台上忙着摆弄多媒体课件,既不深入讲解,又没重难点的板书,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有些本末倒置了。

2.一味拿来,不加选择,不辨瑕瑜。

很多教师热衷于从网络上下载多媒体课件,照搬照抄,不注重自己修正和个性化,其结果无疑是“缘木求鱼”,无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不能充实学生的学识。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来上课无法完全跟着自己的思路和风格走,再加上教学对象的不同,自己的思想、表现方式和技巧运用更难融于课堂教学中,搞不好会手忙脚乱,弄巧成拙,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3.哗众取宠抑或粗糙简陋以致南辕北辙。

第3篇

“讲座风波”空余悔

研究生的上课地点,要么在小型的会议室,要么在老师的办公室,一张圆木桌,本专业的学生团团围坐,有时候会夹杂一两个陌生的面孔,可能是同宿舍一起过来蹭课的学生。我的舍友肖宁就跟我一起来上过当代文学的作品解析课。

研究生的课业很轻松,唯一让我觉得有压力的是每周必有的文学讲座。我们系的讲座一般都在16#201这个教室举行。16#201是一间多功能教室,里面可以举行一百人左右的中小型讲座,也是文学院很多老师喜欢给研究生上课的地方。从作家、文学作品再到文学史,每一次讲座的内容都颇为丰富。听讲座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做一个倾听者,从做笔记到理解再到对固有思维模式的拓展,每一次听完讲座都像经历过一次脱胎换骨的知识架构重组,每一场讲座全程都听下来会感觉特别累,而且最后的提问环节对我来说是最难熬的。于是,对待讲座,我就产生了一种抵触的情绪,越来越不想听这类的学术讲座。

导师在课堂上经常提到:现在是一个浮躁的社会,真正能沉下心来做学问的学者都很少,更不用说学生了,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即便是在学校也没法利用一切时间来看书学习,外面的诱惑太多,真正做到格物致知是很不容易的。

虽然老师时不时耳提面命地教导,该玩的我也还是一样没落下,到了期末傻眼了,因为最终考核还有讲座这一栏,从主讲人到讲座内容都需要自己填写,只要参加的都会有记录,但是别人在听讲座的时候我好像正在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

看着我欲哭无泪地拿着一纸空白的讲座记录表,肖宁合上她手中厚厚的一沓古文字研究资料,“这学期你其他的科目考试都通过了吗?”

“通过了,就只有这个讲座考核差一点,而且我们导师还要找我谈话,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看着我一脸焦虑,肖宁耐心地安慰我:“没事的,只要跟老师好好沟通你对于讲座的感受就好。下学期再重新开始,端正态度好好听课,到时候我陪你一起去听讲座!” 听了肖宁的安慰,虽然心里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到底还是平静了很多。

良师提点始发愤

这学期的最后一天,忐忑地坐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做好了被老师训话的准备。

老师下课回来,整理好刚刚在课堂上用的一沓资料,指着茶几旁的沙发说:“坐在这里吧。”

如果是平时我肯定很乐意地就走过去了,但是今天心情还是有点沉重的,连带着脚步都一起慢了下来。虽然这学期我与导师见面的次数并不是很多,而且每次都是围绕专业的问题,并没有好好进行交谈的机会。

办公桌上的水仙开得正好,白色的花瓣与绿色的叶子相衬得惹人怜爱。还记得老师刚把这些不起眼的小块头带到办公室的时候我是多么不屑。当时它们只是一些看着毫无美感可言的大蒜,并不像现在这样让人看了会满心欢喜。

“没有想到以前那么其貌不扬,现在也可以扬眉吐气吧!”没有我想象中的严肃,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笑眯眯。

“说说这一段都去了哪些地方吧?之前就听你说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在旅途中肯定有不少新鲜事。”老师放下手中的书,一脸慈祥地看着我。

虽然很好奇老师没有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开始训话,还是带着一些顾虑向老师讲了一路上遇到的各色的人和各种好玩的事情。

讲完这些,老师看着我说:“的确,一直在路上也是一种修行,不仅可以开阔眼界,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看老师这么诚恳,我渐渐地放下了心里的不安。老师接着说:“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里路已经有了,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看看万卷书啦?”

“可是,老师,我不太喜欢这种形式的讲座,有点像应试,所以才会排斥。”看到老师这么坦诚,我索性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你觉得你不喜欢听讲座只是因为排斥这种学习形式吗?”老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认真又严肃地反问我。

我一时语塞。

办公室里静得诡异,我几次试图打破这种沉默,但是又不知道说什么。过了很长时间,我才听见老师说:“读书人最忌的是心态浮躁。你觉得自入学以来,你的心思是都放在书本上的吗?很多时候,社会上不好的风气对还在读书的学生影响太大。从本科到研究生,虽然你的知识架构比之前更完善了,经历过的事情也比以前要多,但是你觉得放任现在的生活不管而去迫不及待地体验以后的生活,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在听到最后一段话之前我一直都是漫不经心的状态,因为之前也隐隐地感到老师会跟我说什么,但是老师的最后一段话点醒了我。直到这一刻之前我还惦记着那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中发生的奇闻趣事,但是正如老师所说,现在与未来的这种交换真的值得吗?

“一些事情你经历过了,相信会让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比以前更加成熟。讲座是有你之前所说的那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如果换一种角度看,它其实是一条很好的了解外界学术资讯的途径,虽然也是一种学习,但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上课的铃声响了,老师站起来整理了一下桌边的教案,“下学期我们一起试试吧,让自己爱上讲座!”

最美讲座印象深

蛰伏了一个寒假, 研一下学期,我回到16#201这个“讲座教室”,尝试着重新认识讲座这种学习方式。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严重的“讲座综合症”患者来说,重新认识了解并爱上听讲座有着很大的阻力。首先,我需要清除既有的根深蒂固的偏见。这并不难,难的是我如何使自己飘忽不定的思绪融进每一次讲座的氛围,做到真正的投入。

几场讲座听下来,我不得不向经常出现在讲座现场的“讲座达人”们请教如何能让自己真正爱上讲座,肖宁就是讲座达人之一。于是,从心理上以及行动上,肖宁都成了我的讲座辅导老师。按照她教我的方法,在上每一节课或者听每一场讲座的时候都会拿一个小本记下我所听到的重点,下课的时候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也会跟肖宁或者老师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原来听讲座与旅行一样,只要不停下前行的脚步,就可以看见别样的风景。而在16#201我所看见过的最美的风景,无异于是年初的那一次。

春寒料峭,隐隐有冷雨飘洒,而我这时却跟肖宁各自带着每次听讲座专用的笔记本,走在去往16#201的小路上。之前从研院办公室了解到,今天是我们都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位诗人来这里开讲座的日子。熟悉是因为早在小学的时候就听过“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陌生是因为从学这首诗开始直到现在都未见过作者本人。还未走进201,便看见门口已经熙熙攘攘挤满了来听讲座的人。过了一会儿,一位和善瘦弱的老者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进教室,从容不迫,举手投足间自带着岁月沉淀的睿智,我们似乎已经明白那些从诗中浸润出来的细腻情感从何而来。诗人从乡愁说起,从在异国他乡求学经历说起,讲到诗与文学,诗与生活……教室内外都站满了同学、老师,但是全场静穆庄重,除了诗人的说话声以外没有其他杂音,从《舟子的悲歌》到《五陵少年》,从《天国的夜市》到《莲的联想》,大家都沉浸在诗人为我们描绘的诗歌世界里。

到了提问环节,从学生到老师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的问题从诗人的背井离乡到异国求学,再到和睦的家庭生活,内容繁杂。诗人说,在诗的话语里,一个字,一组词,一句话,什么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因此,在场的每一个问题,无论浅显或是深刻,都得到了诗人极为认真的回答,而诗人的每一次回答都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第4篇

漫谈经济常识中的GDP教学马明军 (6)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教学设计金依平 杨晓芬 (8)

浅谈哲学常识中“客观性”问题的教学张正益 (11)

正确理解“五大国一致”的原则周祥其 徐林茂 (14)

贯彻新理念 用好新教材李松涛 (15)

初一政治新教材(人教版)结构特点之管见潘从红 (17)

政治课教学和与时俱进陈国英 (20)

思想政治课应重视“点”的教学刘合奎 (23)

例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政治课教学张岩 (26)

“暂停”在案例小品教学中的应用王庆民 魏安 (28)

2005年浙江省高中政治会考复习专辑已出版 (25)

2004年总目录 (48)

欢迎订阅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复习专辑》 (56)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基本经济制度”教学的一点思考王振邦 (30)

是赔了,还是赚了?宋春晓 (31)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张建光 (32)

原野风吹满目春——浅谈中考政治试卷中的“乡土性试题”钱桂林 (34)

例谈“材料联系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孙全军 (37)

中考写作类开放性试题简析王有鹏 董海英 (38)

初探中考政治试卷中的文综试题李永民 葛鑫 (40)

初中趣味案例五则夏继尚 (42)

高二趣味案例七则张小平 兰博 (45)

“渐进式”五大阴招林双川 (F002)

广角 (1)

深具阅读价值 富含发展潜力《作文新天地》期待您的订阅 (F0004)

教师间合作与学校教研组建设:工作型合作向研究型合作的转变——论教师间合作与学校教研组建设徐金超 (5)

与时俱进,实现学校教研组考评的新跨越韩国存 (8)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探索蔡伟 陈水均 (10)

识得教研真面目,只缘身在校本中——温州第七中学政史地教研组建设的实践陈晓丹 (12)

“研究性学习”活动弹性教研组建设的探索吕金辉 (15)

隐喻,影响你的教学:教学宛如调酒吕北燕 (17)

教学与旅行杨丽萍 (18)

水到渠成话课堂朗读寿勤英 (20)

语文教学犹如诗歌商文娟 (21)

教学如接枝王祖英 (22)

论教学隐喻——从五位教师的教学隐喻说起刘徽 (23)

走向师本:新课程背景下教研范式的转型潘涌 水小琴 (25)

“研究”不再高不可攀——搭建行动研究平台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周惠 (28)

“五项修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剂侯时红 (29)

农村中学教师“厌教”心理的起因分析余芬勤 姜瑞强 (32)

论促进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沈海敏 (34)

让生命在美丽的思想中飞扬——谈思想品德教师应具备的思想秦国海 (36)

也谈教师自身的补课——写在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之后王杏英 (37)

浅谈课改中的和谐统一冯志浩 (39)

例谈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中存在的误区葛亦虹 (42)

论“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陈莲芬 (44)

对点状教学问题的初步思考——从三个化学教学案例谈起舒继青 (46)

科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方法初探袁桂芬 (47)

主体能动科学评价——新课改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姜海斌 黄瀛伦 (49)

浅谈中学体育学生的管理问题及相应对策潘晶晶 (51)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的探索袁学飞 徐云飞 徐亚芬 (53)

海燕为什么呼唤暴风雨——《海燕》教学案例及分析汪春娟 (55)

教学札记:跳出优美的水之舞蹈王娟 (58)

春暖花开下的冰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点滴感悟周妙华 (59)

改动一下,效果不错——《个性相框》教学案例分析周铭霞 (61)

德国华德福教育的学生观及启示费章娟 (63)

高考语文如何备战周红阳 (3)

对高考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几个非技巧性问题的思考郭吉成 (7)

洞幽烛微 深明大义——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词语辨析题复习技巧汪啸波 (11)

数学题目会说话——数学高考二轮复习的一种观念与方法李学军 (13)

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看高考命题的能力立意变化徐武奎 (19)

深研课本是提高高三数学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朱永健 (21)

近五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透视及考前阅读教学对策吕亚华 周道义 (24)

解析浙江省高考英语"新"短文改错,探究应试策略卢祥富 (27)

合理构建知识结构,提高生物复习效率吴轶宁 汪永泰 (31)

浙江省高考物理复习策略何文明 (35)

高考物理复习中学生认知结构的整合构建黄国龙 (39)

高考化学试题信息呈现形式与考查功能分析舒继青 (44)

转变观念重考纲 整合知识重方法——2010年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备考复习建议钟涛 (49)

合理整合 有效拓展——高中历史新课程复习策略探究朱可 (53)

关注变化 明确方向 精心备考——2010年浙江省地理高考复习建议李虹 (59)

优化地理习题教学,提高应试能力罗祥海 周莉莉 (62)

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熊伟荣 (3)

绩效考评中的几个“难以量化”施瑾 宋华强 (6)

从教学调研到教学视导——基于《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的教学视导实践行动何灿华 (8)

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乐清市公办寄宿学校发展的实践研究郑庆新 (12)

从培训走向研修——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陈昌苗 (14)

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视野下的教师言语策略分析辜筠芳 (16)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动”起来许学 (19)

体验式文学教育刍议王霄怡 (21)

语文活动课“对话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卢菲菲 (23)

生本理念下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俞旭平 (25)

让语文课充满成长的气息赵惠娟 (27)

以文解文以心鉴心——《听听那冷雨》教学原始闾剑宝 (29)

课外阅读辅导和问题意识培养姚培基 (32)

对作文评价视角的思考蓝其明 毛克生 (35)

对文言文教学的若干思考陶小红 (38)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的运用策略与原则夏雪尧 (40)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周建林 (42)

例谈传统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翁华军 (44)

提高初三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朱毓娟 (46)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初探黄飞燕 (48)

试论三种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陈冠兴 (50)

论学生原有认知与初中科学教学吴连俊 (52)

生活化实验器材的开发和利用陈文娥 (54)

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说话”艺术俞君萍 (56)

班主任要把话说出味道来夏建军 夏沙子 (59)

如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陈洁 (61)

重“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谈表扬和批评的艺术李娜 (62)

广角 (1)

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 (F0002)

多维度课堂观察——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徐志强 (5)

课堂观察的实践探索及其价值分析郭威 (7)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室主任的角色定位陈种根 (10)

论提升中小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德 (12)

新思维 新举措 新气象——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探索沈育昌 (14)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朱丽红 (16)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征稿启事 (18)

高中体育与健康走班制选项教学及其管理的实践研究伊柏清 颜发勇 (19)

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陈滨 (22)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实践王丽华 (23)

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实行区分性评价的研究盛寒胜 曹强 (25)

让美术课堂生活化陈艳秋 (27)

如何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陈颖 (28)

让劳技课“时尚”起来许善军 (30)

体验式教学:是“异化”还是“中国化”边卫洁 (31)

写作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分析及对策刘长青 (34)

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邝时梅 吴立忠 (36)

数学“生成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洪岳富 (39)

略论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吴建生 (41)

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价值观教育——以“的诞生”课堂教学为例陈优芳 (43)

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听力障碍学生宜实施情景教学法张群 (45)

社会课程教材编写之我见——基于主题开发的视角吴伟伟 (47)

浅析教师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叶素英 (49)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鲍佩艳 (51)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探析滕凌志 (53)

《英语(新目标)》词汇教学新策略胡小英 (55)

例谈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姜月娥 (58)

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实践许健伟 (59)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