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23:19
序论:在您撰写工程社会价值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Abstract: Value concept in the value engineering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function and cost,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standard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behavioral value. Things have two sides—two-way evolution. In development, we should see what are lost while winning, and which one is importan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are valuable, which are worthless, which are significant to most of people, which are meaningless for most of people? And what is the cost in ecology, society, and humanity. Why is it meaningless for wealth creation? It interfere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We need to consider the development of value engineering.
关键词: 社会;价值工程;科学发展
Key words: society;Value Engineering;scientif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001-030
引言
崇拜迷信发展,大力发展的同时,发展的负值也在增长着,严重地损害人类的生存。盲目的发展,已经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然而,人们不是以全球整体长期利益为重,仍然以分化的国家民族个人眼前短期利益为主,这就使发展的副作用根本无法协调而克服。虽然以直接武力抢夺的世界大战表面消失,实际上,世界范围内的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之间经济抢夺大战,时时在发生。将发展的危害推后或转嫁。成功与问题同时交织,甚至于某种程度出现的问题恰恰来自于我们的成就,而成就当中又隐藏着许多问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某些方面甚至倒退了。或者肉体跑得太快了,灵魂远远落在后面。我们需要审视经济增长的有效性,需要人性的科学的平衡的发展。
1 社会不经济
经济学负外部性理论指出,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了不利影响、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当成本。这造成收益和成本代价的不对等而必然社会效益的下降。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更深入地指出,理性追求最大利益的个体行为最终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恶果。科斯从产权角度,以“公地悲剧”阐释交易费用。引起“公地悲剧”的原因是,只收益不担责体制。公共产品的产权不明、非排他性,形成了“人人共有,实际无人所有”的产权所有人缺位,使得人人“搭便车”。而它带来经济的外部性后果,无人承担。利己与利他相背离、个人收益与社会成本相分离,对社会造成损害而最终伤害个人自己。当每一个理性的人都试图扩大自己的利益,施外部性于社会,无限制地扩大社会成本时,其最终结局是全输。“公地悲剧”实质是单个人理性集聚形成社会整体的非理性结果。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及经济的疯狂发展既造福了人类,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尤其是环境恶化、资源溃乏、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暖、草原退化、社会失衡等全球性问题,严重地威胁着地球上生命的存在。
2 社会不经济的表现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ed the current reality and analysed the essence of the concept of value engineering, pointing out the defects of the current contradictions that existed in the documents published on domestic and overseas. And then it proposed some personal views and demonstrated them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oncept, after that it also redefined the concept and purpose of value engineering, and explored the ways of value engineering theoretically. 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value engineering in the large and complex project and the realization is also important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关键词: 价值工程;合适的功能;最大价值;理论探讨
Key words: value engineering;right function;maximum value;theoretical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28-03
0引言
中国高教学会价值工程专业委员会会长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武春友教授指出,为了价值工程真正发挥对价值的贡献,我们有必要通过研讨,重新界定价值工程的理念、重新确定价值工程最有价值的领域和价值体现。进而在同仁们的支持下,求本扶正,使价值工程最本质、最核心的“功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价值实现”是价值工程的最高目标[1]。70年前,麦尔斯提出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VA)的理念和方法时,其理论和方法在当时还不太成熟,但由于权威人士的引用和推广,所以这些不科学不准确的成分被作为真理一直流传至今,作为实际应用的理论基础被国内一些学者广为引用。价值工程的理论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而发展,而且价值工程在本质上就是一门浸透了创新性和充满生命力的应用学科,任何因陋守旧和墨守陈规都是与价值工程的基本精神相违背的。今天,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的思想指引下,在解决航空航天、武器工程等巨型复杂系统高成本问题的需求推动下,价值工程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应用效果更加显著,价值工程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必须要求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复杂系统的需要[2]。本文正是基于上述想法对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理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各位专家交流。
1国内外教科书对价值工程基本概念的描述
1.1 关于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王乃静在其《价值工程概论》中指出,“简单地说,价值工程是从功能出发,以提高产品、劳务、工程或工作的价值为目的的一种科学方法”。价值工程创始人麦尔斯的认为:“价值工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用来鉴别和处理在产品、工序或服务工作中那些不起作用却增加成本或工作量的因素。这个系统运用各种现有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有效地鉴别对用户的需要和要求并无贡献的成本,来帮助改进产品、工序或服务。”曾任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副主席的马蒂(J.Marty)对价值工程的定义为“价值工程是有组织的努力,使产品、系统或服务工作达到合适的价值,以最低的费用提供必要的功能。”
国内文献更多是采用我国于1987年制定的关于价值工程的国家标准《价值工程的基本术语和―般工作程序》(GR8223―87)中的定义:“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3]。张彩江在《复杂价值工程理论与新方法应用》中指出,价值工程的目的,就是以“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4]。
价值工程是一种管理技术,又是一种思想方法。那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呢?那就是在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创新方案,以达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对象价值的目的。这就是价值工程的实质[4]。
价值工程的目的就是在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前提下,努力寻求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4]。价值工程的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价值。即在保证满足用户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使寿命周期成本最低[3]。
1.2 关于产品功能与寿命周期费用的关系关于产品功能与寿命周期费用的关系,在许多教科书和公开发表的论文中都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图形[2] [6]。并认为,寿命周期费用有一个最低点Cmin,产品性能相应有一个最适宜水平F0,这种情况下是一种理想状态。
2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
国内外学者把价值工程定义为 “通过创新,以对象的最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是不确切的。尽管“创新”是重点,但“目的”不正确。
2.1 关于价值工程的目的从以上国内教科书和公开发表的论文可以看出,国内外相关资料对价值工程目的描述有的说成是“努力寻求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这种说法不科学。有的又说成是“为用户寻求最大的价值”,各家说法不一。“在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创新方案,以达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对象价值的目的”,手段和目的不相关联,不统一,前后矛盾。总之,比较混乱,表达不明确,缺乏统一、科学、严密的定义。笔者认为,价值工程的目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价值,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是价值工程的最终目的,不仅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还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资源消耗,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2.1.1 价值工程的目的首先是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用户追求的是“实现最大价值”而不是“最低费用”,所花的每一分钱购买的产品都要物有所值,实现“效用”的最大化。①这是麦尔斯当时创造《价值分析》的初衷和本意。麦尔斯创作价值工程的宗旨就是为了提高用户的价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每年要向美军和同盟军提供大量武器装备,美国国防部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强调武器装备性能第一、交货期第二、成本第三的做法,造成了生产过程的严重浪费,成本上升,物资供应十分紧张。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麦尔斯才提出了“价值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对短缺物资的功能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努力寻找与短缺物资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且货源充足、价格较低的材料作为“代品”,以取代短缺物资。这样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了成本,使企业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使用户所要求的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价值,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②根据价值准则性原理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价值准则性原理是指价值工程以提高价值为目的,以获取更大价值为一切活动的准则的原理贯穿于价值工程的目标、观念、特征、程序和方法之中,这一原理是价值工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5]。这一原理明确地告诉我们,价值工程的目的就是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③从以上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对价值工程概念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以提高产品、劳务、工程或工作的价值为目的”“旨在提高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以达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对象价值的目的”“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讲的都是这个意思,都在认可价值工程是要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为目的。
王乃静也认为,价值工程活动的目的就在于为委托方和用户提供最大的价值[3]。
2.1.2 价值工程的目的还应该是实现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开展价值工程,就是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使用户、企业和国家的利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是全局最优,而不局部最优,这应该是价值工程的最高目标。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时代提出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来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6]价值工程的目的与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节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但价值工程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为用户节约资源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他的外延必须扩大到整个社会,实现全社会这个大系统的整体节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必须为当前经济和社会服务,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其内容,只有这样,价值工程才真正的实现其“价值”。一切僵化的理论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实现了全局最优,才是实现真正的节约。因此,必须综合考虑用户的需求和费用的支出,企业的利润,社会的效益,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真正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这才是价值工程的最终目的。
2.2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最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所需的功能”、“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实现全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三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实现了“以最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所需的功能”是不是就实现了“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实现了“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是不是就实现了“全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呢?反之是不是成立?回答是否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面的论述:
2.2.1 实现了“最低费用”并不等于就实现了“为客户创造了最大价值”“全寿命周期费用”与“用户的价值”是有相互联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目标不一致,从图1可以看出,Cmin是全寿命周期费最低的点,但并不是价值最大的点,向右移动坐标点,虽然全寿命周期费用在提高,但用户获得的价值在提高,在低功能区,由于功能提高幅度大于成本上升的幅度,所以VE对象的价值是上升的;而在高功能区,由于功能提高的幅度小于成本上升的幅度,所以VE对象的价值是下降的。VE对象的价值由上升转为下降这一变化,必然会出现一个极大值,相应对象功能与成本的比值处于最佳的价值状态,这个点才是价值最大的点,是我们要找的最理想的点,并且只有一个,这个点不是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点,与Cmin点不重合。所以说实现了“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并没有实现“为客户创造了最大价值”,反之,“为客户创造了最大价值”“全寿命周期费用”并不是最低。价值工程定义为“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价值”似乎是不严密。图1把成本最低的点F0作为价值工程要选的点是不准确的。国内外一些学者把价值工程的目的定义为“努力寻求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显然也是不确切的。在对价值工程概念的描述中强调“最低费用”而不强调“最大价值”是不合适的,其定义也是前后矛盾,不太通的,有些牵强。
2.2.2 实现了“客户价值最大化”并不等于实现了“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社会经济系统是由个人、企业、和各种经济组织按各种规则组成的巨型系统,各分系统(或单元)单独分别进行最优化后其总系统往往并不能达到最优化,主要是因为:
①系统是由若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单元或分系统)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将系统各个部分分别处理就割断了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即破坏了各部分间性态的横向耦合约束,优化对象就往往不再是原来的系统。
②系统的总体利益有时要求其中某些部分的利益作出让步,即总系统目标与各元素目标间一般存在制约矛盾关系.系统各部分分别单独优化无法考虑系统整体的上述要求。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各分系统(或单元)单独进行优化才能使总系统达到最优。[7]如果说“以最低的费用,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功能”,就可以实现“最大的价值,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这站在企业的角度是可以实现的。价值对企业和顾客而言常常并不一致。大多数企业强调内部价值而不是各户价值,在罗伯特・库珀的《产品领导》里,他发现他所研究的35家公司中,几乎90%的企业没有把客户的价值考虑在投资管理中。只有1/7的公司明确地分析了客户的价值,尽管那样,很过组织都特有的内部观点是,关注于市场对于他们公司有多少吸引力而不是他们提供的产品对客户有多少吸引力。[8]这在生产企业系统内是以最低的费用实现了最佳的经济效益,但客户的价值并没有实现最大化,通过增加费用,客户的功能可以得到更多地增加,使价值进一步的提高。如果说“以最低的费用,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功能”,就可以实现“最大的价值,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是正确的话,也只能说是“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功能”就可以实现“企业最大的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它以牺牲了客户的价值实现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以牺牲了社会效用实现了局部效益的最大化。这在社会这个大系统内不是最优的。
价值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费用C由三部分组成,产品研制成本C1,每件产品分摊的利润、税金C2和企业购买产品后在使用过程中要支付的使用费用C3,既C=C1+C2+C3,实际上是涉及个人、企业和国家三方之间的利益,三方之间的利益既有一致的地方又有矛盾的地方。开展价值工程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好三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仅要站在用户的立场上使用户获得尽可能多的价值,还要站在企业、国家的立场上考虑,使全社会获得更大的价值。这在构建资源节约性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驳斥个别企业以开展价值工程为幌子,为了本企业的局部利益去牺牲全社会的整体利益提供了理论基础。
3结论
3.1 价值工程的目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价值,而不能定义为“最大限度的降低费用”,应该强调“最大价值”而不应该强调“最低费用”。
3.2 价值工程成本的概念应从原先的用户全寿命周期成本扩展到全社会成本,价值工程的价值的概念应从原先用户的价值扩展到全社会价值;价值工程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还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资源消耗,实现全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全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是价值工程的最高目标。
3.3 实现了“以最低的费用向用户提供必要的功能”并不一定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反之也不成立,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实现了“客户价值最大化”并不等于实现了“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3.4 学术界把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的点作为价值工程最理想的选择是不确切的。对价值工程概念的表述不准确、不严密。价值工程的定义应修订为“通过创新,在确定适当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以获取最大的价值,实现全社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武春友.“价值实现”是价值工程的最高目标[J].价值工程,2002.2:23-24.
[2]杨克中.价值工程的观念与方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20.
[3]王乃静.价值工程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94.
[4]张彩江.复杂价值工程理论与新方法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6:2,41.
[5]孙怀玉.实用价值工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35,41.
[6]陈琳,张国安.基于价值工程的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研究[J].兵工自动化,2007,26(3):L05.
[7]郑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J].长江论坛,2008.(4):93-95.
关键词:通信工程技术;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一、引言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通信工程技术也以迅猛之速发展到了第四代——4G移动通讯技术。这种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成为很多现代科技通信公司的基础技术。华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未上市企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拓创新新技术,做到在国际上与Apple、三星品牌齐名。从某种程度上说,华为公司的通信技术不仅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间接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国产品牌的良好形象。
二、华为公司的发展
1998年,任正非从部队退伍,创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电信设备。2008年,在informa发出的咨询报告中,华为的移动设备在世界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也第一次在北美大规模使用商用的UMTS/HSPA网络。2010年,在全世界部署了80多个SingleRAN商用网络。2011年,华为建立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其数量多达20个。2012年,世界第一个400GDWDM光传送系统。从华为公司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从最初建立公司到世界上最大的未上市企业,华为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次通信技术的突破都促进了华为公司在发展上一个“质”的飞跃。如今的华为,统筹消费者需求,重点聚焦精品战略,不仅实现了品牌利润双赢,还使得华为手机业务进入全球TOP3。
三、通信工程技术的内容及特点
通信工程技术研究的是信号的来源、传输、交换和处理等内容,它包括了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通信工程方面的技术。它的特点有:具备对各种网络系统的设计、研发、测试、应用和维护的基本功能;具备对各种电子计算的设计能力;可以阅览和分析各种产品的线路图;拥有极高语言水平;精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各种基本办公软件;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快速查询资料。
四、通信工程技术的经济价值
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尤其在近20年,它的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哥大”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显示出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快速进步,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生产值。不仅如此,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吸引了外资,使我国在全球电子通信制造基地和重要研发中心起到了积极的直接带动作用,加快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加入国际竞争的步伐,直接拉动国民GDP增长。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过程中,通信工程技术对于我国的国家经济结构以及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已经广泛的应用通信工程的技术,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拓展通信工程技术自身的应用领域,而且能够推动我国国家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所以通信工程项目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以通信技术行业的典型代表华为公司为例:(1)通信工程技术的进步使得华为公司本身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华为通信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使得公司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增长迅猛,公司的业绩和利润也在快速地增加。其中在2015年,华为公司业务的增长超过40%,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预计在未来的四五年时间,华为公司的业务营业额将会增长到200亿美元。由此不难看出,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给企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2)通信技术的发展给华为带来了惊人的生产总值。华为公司自创立以来,以通信工程技术发展为依托,每年的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在最新的世界500强排名中,华为公司飙升了99个名次。500强公司的排名最基本的门槛就是公司收益值,可想而知华为公司的年收入是多么的惊人。(3)通信技术的进步华为带来专利收益。2015年,华为公司的中国申请专利数量超过6000件,境外的专利申请数量接近3000件,在专利上位居全球榜首。打败了一向以专利为核心竞争力的苹果公司,去年苹果公司使用了华为的专利超过700件,为此也向华为公司支付了数亿美元的专利使用费。(4)华为公司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其公司甚至是中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2001年中国进入WTO时,那时的中国还只是一个原材料出口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没有任何技术可言。而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通信科技公司在通信技术领域的不断研发与创新,推动了其他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经济地位,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能够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展现。
五、通信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
(1)通信工程技术是网络普及化,便利人们生活。通信工程技术,分开就是通信和工程技术。通信是发送的人以某种形式来传递信息给收信人。而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工程技术也飞速发展,于是通信开始以工程技术为依托,从而有了通信工程技术。从通信工程技术发展历程来看,通信技术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而华为公司作为现代通信公司,开发国产通信手机品牌,使更多国人使用这项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联系。(2)通信工程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创建自己国家的品牌。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大业务是当前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诱人的业务。他们正以无法预测的速度发展着,其速度在华为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上可见一斑。在这样的速度神话的背后,我们是不是需要思考: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的最终表现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一个国家的品牌影响力。戈梅杰以华为公司为例探析通信工程技术的社会经济价值美国有Apple,韩国有三星,中国是世界大国,在品牌影响力上又怎么能失了大国风范?华为公司的品牌创新力让世界对中国不再只有“中国制造”的印象,“中国创造”也因为华为品牌在海外的推广而传播开来。2016年,中国第一季度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华为占据第一,曾一度受到热捧的苹果和三星销量开始下滑。不仅在国内,在欧洲,华为成为在欧洲市场份额最高的国家;同时,华为的高端旗舰手机在美国也已经开售。华为公司的飞速发展是中国品牌影响力的最好印证。(3)通信工程技术使得企业与政府联系更加密切。通信工程技术在改变人民生活方式和打响中国品牌的同时,也在与政府合作推动社会的宏观发展。比如华为公司与各地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智慧城市、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达成了一致。在华为的通信工程技术的支持下,各地政府全面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转型,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促进各地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4)通信工程技术的强大是企业和国家的最好名片。华为公司以通信技术起家,建立起一个让世界不可小觑的中国企业,在世界巨头面前,贴上通信工程技术龙头的名片。华为在向世界输出中国通信工程技术的同时也间接地向世界展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
六、结语
随着时代脚步的不断迈进,通信工程技术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它使社会变得信息化,也正以它飞快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的方式。而纵观通信技术的社会经济价值,一方面它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决定作用,它提高了社会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发展,稳固了社会关系;另一方面,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运营商提高了自身服务质量和多方位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技术的进步使运营商的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企业效益。而且通信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会带动其产业链下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沈风华.关于通信工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通讯世界,2016,7:36-37.
[2]张立志;张长波.浅析通信工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5(6):140.
从2000年开始北京市在数字城市统一框架下实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我们作为电子社区的承担单位进行了五年的探索,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分成两个时期,2002年以前基本上还是按照.COM的思路,投资七千万建了172条线路,开了174个网站,后来发现效益非常差,而且项目走到一个非常困难的地步。2002年以后借鉴中国互联网发展整体模型,对整个模型进行了调整,就是以价值创造作为整个规划的重点。作为一个社区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资本。这里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是规划的目标要进行很大的调整,我们对信息的认识确实还比较浅显,在实际工作中更多从物质层面来看待信息化,把它等同于物质和能量,造成了我们把效率考虑作为第一位,从实践来看这是有问题的。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国家发改委也提出了绿色GDP,实际上是我们的规划目标发生了调整,应该以人的健康、幸福,或者是以人为本作为我们的规划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社会资本,所谓人和人的关系,所谓社会活动有序就成为信息化大有可为的天地。第二是方法论,由于我们是从空间规划、物质规划的习惯出发,更多是一种理性效率的思路来进行指导规划。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应该是以信息生态的思维方法作为工作的新思路。刚刚去世的管理大师德鲁克,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管理学家,而是社会生态学家。我们总是谈到城市是一个巨系统,我们的工作实践更多是在这个巨系统里的小环境或者是宜人的尺度,如何通过我们信息化的工作来促进社区的有机社会结构的形成,当然我们的工作是初步的,也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试验,甚至是不成功的一种探索。
从区域动力学的模型来看,城市是人口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中的漩涡,以巨大的能量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影响全国乃至世界,城市的进程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能量格外集中的若干闪光点。这个母性主要是对原有资本的概念做了扩展,原来提到城市驱动力投资都是作为实际资本,顶多说人才也是一种资本。但是随着对经济社会认识的深入,一种早已存在,但是我们没有认识的社会资本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除了经营土地之外还可以经营虚拟资产,就是城市居民的数据和人和人之间的信用。这也成为信息化重要的切入点。所谓社会资本,就是通过社会联系或者是社会关系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获得实际的利益,包括人力资本、个体或组织拥有的资源。促进了个体、社会群体、组织以及社区目标的实现。
北京市社区建设发展把原有的城市管理体制进行条块分割,以纵向为主的社会关系结构逐渐调整为“条专块统”的社会结构,这一进程尚未停止,正在进行过程中。我们是和政府专网沟通的,是新型连接,而不是树型连接。我们认为IT技术不是目的,实际上是提供一种社会治理手段。由管理走向治理实际上是参与角色的大大扩展。以前管理是政府管别人,现在讲社会治理参与者就多了,有企业、居民、社会中介组织等等。在社区范围内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这样一种社会治理呢?基本思路是这样的,包括政策体系、业务体系,还要有技术体系。我们在技术体系上架构了社区便民服务网络,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建立,第一是区、街都有一批本地化的服务队伍,从保姆、维修、开小店开始,逐渐有一批自管队伍。把所有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部法人化,这样能够进行统一的社会管理。因为优势在于快速、简便、低廉;如果不是法人难以承担市场风险,一旦网络社会化之后会造成很多服务的弊病。通过这样一个行政手段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把社会品牌商家引入社区。当我们把架构设计好了之后,平台对商家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社区品牌是公益品牌。用这样一种方法开业时吸引了3750多家服务商,现在已经稳定在一千家服务商了。对于政策体系,由于社区信息化是非常新的事带来了很多与现行法规体制的冲突,比如说北京市900万户籍人口,数据库全在我们这里,我们国家没有个人隐私法,所以对数据的利用非常谨慎,但是无疑这是我们平台最重要的资源。本质上我们是一种信息中介服务,如果给商家推荐老百姓修理电视机,出现了问题的话应该是商家赔,但是老百姓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我认的是你的公益品牌,商家赔我不认可。所以应该通过法律来规范。按照以上的思路初步建立了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是由市区街居社区服务中心支撑,以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连接,各级社区服务组织和服务商参与,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相关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工作的体系。这是我们平台业务上的大体结构。
我们这个模型的特点,首先,这个平台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物理活动场所,信息互联网络,运营管理体系。社区信息化的复杂,它的模型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都是单一利益主体、单一法人、单一流通,或者是不多的几种业务,是长时间的固定流程。而电子社区不一样了,电子社区有多种利益主体、多种利益机制、多种流程。所以在社区一般不太爱说管理,因为政府和企业可以讲管理,社区我认为就是治理,是多个角色在起作用的,并不是一声号令。在模型、战略设计时我们绝对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平台竞争力。在模型机制上是价值导向,在流程上是短时间内灵活设置的,或者说更反映现在IBM的双耦合力的技术手段,或者叫网格化的平台。它的特点是一个有效整合公共资源、社会资源、社区资源的平台。我们是把社区的工作作为一种价值,或者用一句经典的话形容,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把原来我们的负担变成一种资源。第二形成高技术支撑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态。2400个公共服务社每个服务社有两个人为居民服务,就是五千人,加上物流配送、管理等等,应该是近一万人的单位,这么一个单位在北京也算是中型企业了,拉动相关服务产业及其就业就不用说了。所以国家发改委在下岗再就业基金里支持我们900万进行项目扩展。实际上开辟了一种新型业态,是一种高技术、网络形态的业态。第三是形成了具有“第三部门”形态特征的组织体系,这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国家没有真正有影响的第三部门。第三部门目标改革也遇到很多障碍,只是初步形成这样一个特色,公益性特色、普遍、非盈利性,我们平台连接了北京28万志愿者,可以为孤寡老人免费提供200多项服务,包括社会化服务、资源服务和政府的公共产品等等。
社区是政府、社会成员和社区组织三大行为主体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层面进行互动的体系。重点要说的是,工作人员习惯把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拆成两件事,这是困扰社区信息化很大的障碍,全国很多城市都是这么做的。把社区管理看成是电子政务的窗口,看成政府的一条腿,这个观点我们坚决反对;居委会是居民的自治群体,而不是政府的一条腿。当从社区成员居民往上看的时候,政府给我们提供的是公共产品的服务,所以说管理和服务是一件事。我们在工作中把这两个模型捏在一块儿,很多城市把管理变成电子政务的窗口,把服务变成独立的商业网站、家政网站、保姆网站,自己闯市场都淹死了。我们是将二者捏合在一起,一个平台,两个系统,互相依托,才成为完整的价值链。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我们去采集老年人患病的事,通过社区卫生站登记健康手册,居民就怕填的不详细,因为要享受这个服务。我们跟医生谈隐私权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所以服务可以带来隐私权的让度。
平台机制非常复杂,是一个混合运营机制,有行政管理机制、市场配置机制,运营模式是分布式服务与集中式管理相结合。所有的需求信息统一到市中心,然后派送到街道,最后在数据库里按信用公式找到服务商,与他们联系、找他们服务。社区服务是一个低成本、快捷的服务,当以一个城域的范围进行调度时会产生一些问题,直接让街道调度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当我们通过信息系统把全北京市一千多万人口的日常需求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订单。这时我们对我们的服务商和投资商已经产生了巨大的价值。现在找我们的投资方很多,看重的就是北京的居民市场,所以我们坚持把需求统一管理。在执行时用分布式的服务体系让每个街道成为执行中心。刚开始也设计全市调配,后来发现不行。因为面向百姓的服务是最复杂的,不管多少数据都表达不了。但是街道居委会是住在当地的,对情况特别熟悉,所以能够灵活调度。
社区中服务对象资源化的认识。我们的民政部门都是面向孤寡鳏独,但是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做的越多,钱越不够。我们用了互联网之后发现服务对象扩大了,从无偿福利服务变成低偿互助服务到有偿便利服务时就发现有很大的价值。原来我们认为每天的热线接听应该是下班以后最忙的,结果发现每天接电话高峰是上午9点到11点,下午2点到4点。后来发现真正要享受这种便利服务的更多是白领,而且基本上是上班时间提出需求。这样就会使得我们的服务对象变成一种资源,当把价值模型设计好了,价值导向作用就会非常强烈,就会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我们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品牌的定位,实际上是双重转型,现在定位专项目标老是发生冲突,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我们国家是两步并一步走了,工业社会是以产品为中心的纵向整合,在信息社会实际上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横向整合,牵扯到以客户启动的供应链、价值链。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工作教育在我国有了快速发展。但共发展的背后却问题重重。其中社会工作价值砚教育的缺失是限制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德定持续发展的关健。因此,本文在分析社会工作价值砚教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价值观教育缺失的原因,以期提出具有针冲性的对策建议,真正培育“注满价值”的社会工作者。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的专业教师,经常会面对学生这样的困惑—“社会工作是什么?”“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我能做些什么?”自1987年北京大学首次在国内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以来,社会工作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可谓燕蒸日上。截至2006年底,教育部批准或备案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院校达198所,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非本科院校。但面对学生们质疑的目光,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社工教育怎么了?
一方面是,大批不谙“社工为何物”的高中毕业生服从志愿调剂就读社工专业,另一方面是大量社工专业毕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最终带着满腹疑惑,选择了与社工毫无关联的行业就业。这一馗尬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不足。一般认为,社会工作教育分为三个方面:理论教育;方法及实务能力教育;价值观教育。如果将社会工作教育视作一个前进中的人,那么,理论教育是头脑,方法实务能力教育是四肢,而价值观教育则是灵魂其中,灵魂无疑是核心,它指引着社会工作教育前进的方向。价值观教育是衡盆社会工作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尺,是保障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稳定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而当前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恰恰是限制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更是社会工作在我国获得健康发展的侄桔。
一、价值观教育的里要意义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理念。价值观的培养是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决定了社会工作教育的效果,影响着中国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具体来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愈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杜会工作产生于西方宗教的慈善活动,坚持利他主义的原则,强调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助人自助的活动。它不以营利为目的,强调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这一专业特点决定了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观界定社会工作本身—它的目的和意义,而且它同时界定社会工作的技巧方法,机构和项目、目标和社会工作者的行为态度,它贯穿于社会工作实践的始终。因此,培养学生的杜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中之重。要使社工专业的学生始终保持利他主义的价值选择,就必须将价值观教育贯穿到社会工作教育的整个过程。
(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体制改革,催生了社会各方对社会工作的巨大需求,使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空间日益延伸。但其中面临的困境使我们不得不有所警惕。社会工作植根于西方基督教文化之中,在中国的发展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理论、社会认可程度以及专业权威都尚未建立。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都强调利他主义的价值原则,但市场经济的兴起,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无不冲击着社会工作利他主义的价值基础。再者,由于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专业化、职业化的局面,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严重缺乏,社会工作从业者的工资水平以及社会声望较低。一方面是社会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却是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滞后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艰难境遇。面对如此困境,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通过价值观教育,才能够促使社会工作者以及未来的从业者真正把握社会工作的内涵,形成专业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才能够促使他们坚定信念,安心于社会工作事业,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缺失的原因
既然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它的发展为何会受限,为何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未能够培养出一个又一个“注满价值”的社会工作者。笔者认为,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一)中国缺乏西方基替教丈化的熏的
社会工作的产生具有浓厚的宗教背景,植根于西方基督教文化。英美两国教会主导的慈善与救济事业直接推动了社会工作的建立与发展。基督教强调“施比受更有福”“爱人如爱己,爱你的邻居”,认为“人生来平等,各人亦各自拥有天赋的尊严”。这直接促成了社会工作中“助人自助”的价值基础以及人道主义、平等主义的信念。学者毕仁(Z.T. Buttery)曾列举了社会工作的三个哲学思想假设,即对人的尊重;相信人的独特个性;坚守人有自我改变、成长和不断进步的能力而这些无不来自于基督教教义。因此,是基督教伦理奠定了现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但是,基督教在我国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基督教伦理在儒道传统文化深厚的中国难以获得充分认识。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必须走本土化之路。而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本土化价值观。既然价值观本身尚未系统成型,尚未与我国传统文化充分融合,那么如何能够确保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呢?
(二)教育体制长久以来“重智育轻德育”在社会工作教育领城的延伸
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实际是要培养社会工作从业者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它实际是思想道德教育在社会工作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尽管,我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将其放在与智育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上。但是在市场经济逐利本质的驱动下,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夹击下,对于德育的强调似乎早已成为了纸上谈兵,形式主义成分过多,实效性差。至于针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更是在高校盲目追求“效益”,实行企业化“经营”模式以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成为了‘镜中月,水中花”。目前,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简单停留在以“两课”为主的课堂教育中,空洞的说教和形式主义使学生对其感到厌倦,对于与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缺乏重视。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其教育过程中难免受到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影响。相当多的院校和任课教师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地位缺乏充分认识。据了解,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专门开设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相关课程,即使开设,其课时数量也十分有限。至于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密切相关的伦理原则、职业守则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也大多处于空白。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方法、手段的缺失
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三个组成部残中,价值观教育由于涉及精神心理层面,塑造的是从业者的灵魂,乍看之下,较为虚幻空洞,缺少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要求及评判标准,因此,一直以来是贯穿于社会工作理论以及方法实务能力的教育、培养之中的,氮乏专门的教材,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以空洞的说教、单方面均灌输为主,更加缺乏专门的评价量化标准。尽管通过课堂学习,学生们熟识社会工作价值观以及伦理原则,但其究竟内化吸收了多少,究竟能否将其贯彻于日常学习、工作之中,元得知,亦无从判断。 (四)社会工作犷业实夕流于形式
社会工作价值观最能得到充分体现的无疑是实务。而且价值观的养成需要学生的自我体验。这种体验必然要通过实务获得。尽管我国规定了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必须保证每名学生800课时的专业实习,但其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由于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正规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严重缺乏。虽然大部分学校尽其所能将学生安排到民政、福利以及一些群众或民间团体中进行实习,但是这些机构本身对于社会工作的了解严重欠缺,工作方式方法有异于社会工作专业,具备社会工作相关知识的工作人员数量极少。因此,在这些实习单位,学生从事的大多是与专业毫无关系的辅工作,至于实习单位的督导老师则更多地流于形式。而学校方面委派的实习督导老师由于对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不足,更多注重的是对学生专业理论及方法技能的指导。专业实习的形式主义使得学生缺乏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切身体验,难以将之内化升华。
三、加强杜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鉴于价值观教育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目前严重缺失的现状,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加强价值观教育是迫不及待的重要工作。要真正做好这一工作必然要从提高认识做起,切实加强相关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以及从业人员对价值观教育的充分重视,必要时可以组织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只有教育者、从业者认识到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其才能在专业教学中得以推广发展。其重要性的宜传推广工作可以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以及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予以承担。除此以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切实推动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
(一)组织编写相关教材,推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进程
虽然,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重要性,学术界早已达成共识,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出版任何专门论述社会工作价值观及伦理原则的教材、书籍。尽管一些导论性质的书籍对于专业价值观有一定介绍,但多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这直接限制了价值观教育的发展,使其长期处于从属地位。鉴于此,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及从业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组织高素质人员,编写专门的教材、书籍。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是至会工作价值观的同时,我们必须在引人西方社国传统文化以及主流意识形态中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相通之处,依据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二)将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引入课堂,发挥学生在课堂讲授中的主动性
课堂是培养学生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圭渠道。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完成学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掌握及认同。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相关院校开设社会工作价值观课程。但这种认同不应该仅仅是理论层面的,而更应该是实践和行动层面的。因此,我国在将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引人课堂的同时,必须摆脱理论灌输的“一言堂”模式,将专业价值观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组学习、社会调查、专题研讨等开放、半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强化其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三)利用专业实习以及讲座等活动使价值观教育走出课堂
关键词:灰色系统;聚类分析;供水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给排水工程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城市正常生活、生产的生命线工程,是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3]。
市政给水工程的质量主要由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2部分构成,目前更多的是注重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如采取工程监理、工程评优、材料抽检、隐蔽工程验收等来加以评价和控制.但对设计质量的控制却较少,主要是由设计审查、技术交底等不多的环节来控制,而且两者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往往是分离或者是分阶段单独进行的,从而难以对一个城市供水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总体质量做出综合评价.本文拟把设计和施工2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科学的设计施工总体质量评价模型,对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总体质量进行定量评价,达到对市政给水工程设计施工总体质量做出综合评价的目的[4-6]。
影响城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评价标准
1.1评价指标因素
选择一个适当的灰色聚类分析指标对于合理贴切分类尤为重要。城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质量作为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城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的质量,需要在处理时加以考虑,其中主要包括[1-7]:管材选用(A1),管道覆土深度差(A2),压降计算准确性(A3),管道沟槽回填材料(A4),管道地基质量(A5),管道对接质量(A6),施工人员素质(年限>3a比例)(A7)、施工组织设计(A8)、施工监理与验收(A9)。
1.2评价指标分级及标准
将上述影响评价指标因素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和不合格具体分级评定标准见表1。
表1评价指标因素分级标准
城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的灰色评价原理和步骤
灰色聚类是灰色系统理论中建立在灰数的白化函数生成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它的实质是充分、合理地利用已知信息来替代未知的、非确知的信息,对灰色系统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识别,并给出客观、可靠的量化分析结果。灰色聚类是将聚类对象对于不同的聚类指标拥有的白化数,按几个灰类进行归纳,从而判定该聚类对象属于哪一类[8-9]。灰色聚类分析原理由确定灰数白化函数、标定聚类权和求聚类系数构成。
记,,…,为聚类对象(令,2,…,m,…);,,…,为聚类对象(令,2,…,n,…);Ⅰ,Ⅱ,Ⅲ和Ⅳ…为聚类灰类(=Ⅰ,Ⅱ,Ⅲ,…,Ⅻ,…);为第个聚类对于第个聚类指标所拥有的白化数;为第个聚类指标对于第个灰类的白化函数。则灰色聚类的分析步骤如下[9]:
步骤1:根据给定的构造样本矩阵;
步骤2:确定灰类白化函数,其形式如图1;
步骤3:求聚类权,表示第个指标对于第个灰类的权,其公式为:=;
步骤4:求聚类系数,表示第个聚类对象对于第个灰类的聚类系数,其公式为:=;
步骤5:构造聚类向量=(,,…,);
步骤6:进行聚类,在中挑选最大者判断聚类对象所属灰类。
图1三种常见的白化函数图
应用实例
某市区道路改造工程[7],其中湘江大道白沙路至南湖路路段,长约1 040 m,路幅宽54 m,给水管口径DN 1 200,与南湖路一水厂出厂管线相接,由于分支接驳点多且施工环境复杂,工期短,加上地下埋设各种管线有9条,管线交叉点多,协调组织工作繁重,导致设计施工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该项目选用球墨铸铁管,实际覆土深度为1.2m,实测压降与设计值较为接近,回填土采用砂类土,施工队伍中技术工人以上人员占40%左右,其他参数经专家打分。根据上述步骤1~5,可得聚类向量为:=[0.1316,0.3224,0.2864, 0.0123];有步骤6进行聚类可得:Ⅱ级,即该工程的设计施工整体质量应评价为良好工程,亦与实际现状所进行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结束语
在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城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指标选取的合理性;2>.灰数白化函数确定的正确性;3>.标定聚类权和聚类系数的合理性;4>.模型建立的准确性等,以保证评价结构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要想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通过调查大量的过程实例,全面、系统地了解影响城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加以科学分析、总结,形成聚类指标;另一方面在数据处理时,应合理运用数学工具构造恰当的灰类白化函数,使聚类计算结果更为贴近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本文仅综合考虑了其中几个主要因素,如果能更加全面系统地考虑其它影响因素,则所得到的聚类结果将更加接近城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 单宝艳,张军.工程给排水设计风险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J]. 建筑经济,2007(12):10-22.
[2] 罗水金.浅谈市政给排水设计和规划中常见问题分析[J].四川建材,2007(4):264-166.
[3] 孔军.施工阶段监理工作评价[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8(3):22-26.
[4] 朱穗斌.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2007(11):103-104.
[5] 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6] GBJ13~8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S].
[7] 秦劲. 城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总体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3):16-19.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中,更应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积极倡导“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造就“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的卓越人才。本文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入手,着重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不同侧重甚至畸变异化三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成因,并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融合的理念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路径,以期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社会责任感
DOI:10.15938/ki.iper.2016.05.019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5-0089-04
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概念阐释
理性,是指人运用知识概念,判断、推理问题的能力,是人全面认识事物本质与内在联系的能力。理性的最大特征是分析批判而不轻信。[1]在全球化、多元化的社会中,分析批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教育领域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教育其明辨是非。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所提出的“合理性”(rationality)概念。韦伯将合理性分为两种,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2]工具理性即“技术理性”,强调活动的最终价值与利益,并为此制定有效的手段加以实现,更关注实现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及其效率,而不是最终目的或效益的合理性。价值理性也叫做实质理性,即“规范理性”、“伦理理性”,它并不注重实现目的的手段或方法,而是人类对基于某些大众价值观或特定的价值信条产生的价值目标的主动追求。简而言之,韦伯认为,工具理性是指纯粹以个人自身利益来行动的活动,强调效率、效益,重视目的而忽视正当性、合理性;价值理性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计算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而是基于某些价值信条之上,以某种特定的终极立场为依归。
目前对工具理性及价值理性的概念研究基本一致,认为工具理性强调功利性、有效性,关心的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本质上重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工作效率,而忽略精神价值。不可否认,这一思想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一味追求个人欲求和功利,漠视精神价值和感情,容易造成物化。因此,工具理性最显著特征是最佳问题解决途径,并追求最高效率,逐渐由解放的工具退化为统治自然和人的工具。
对价值理性的认识,是人们根据主体需要和意志进行价值活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包括主体对价值活动的调控、平衡和组织能力。价值理性的产生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受其价值观的指导,不断积淀自我意识、完善自我认知、升华自我价值,增强对人自身本质属性的认识、把握而逐渐形成与发展的。价值理性强调事物发展的终极目的,这是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意义,意味着对主体价值需求的现实批判和取舍,在观念形态上对现存客体的变革和对未来价值客体的追求及在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调控。总而言之,它不是满足单个个体的零散需要,而是要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整体需求。
社会责任感是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外部社会行为规范下产生的一种主动承担一定责任、履行相应义务的高尚价值观与人生情怀。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责任感有两层含义。首先,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对除自身以外的他人及社会群体的责任感;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对自身负责的意识也就成为了社会责任感的一部分。
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若是过于注重工具理性的培养思维,则容易培养出一群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利己主义者。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择业危机、通货膨胀是每一位高校毕业生将要面临的生存问题,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高校学生不得不倾向于工具理性的选择。2005年,钱学森提出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一问,引发了我们对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原哈佛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 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中强调“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而哈佛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却忽视这个核心问题,追求的是“失去灵魂的卓越”。[3]2012年,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武汉大学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关于“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是语惊四座,唤起人们对今天大学人才培养的深刻研讨。
而价值理性的培养理念是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方向。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的核心包括“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2011年,在纪念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讲话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2012年,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成因的理性分析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分析,学术界研究者达成基本一致,认为当前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模糊,表现出对社会责任感淡漠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对社会责任感内涵的理解层次不高,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明显,奉献、诚信、感恩等有所缺失等等。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往往注重工科知识与科技原理的自然属性,注重对工程技术内在科学依据的讲授,而少于对社会价值及其实现的社会条件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论述与讨论,这使得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逐渐淡化。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对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成因的分析可总结为:
1.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
在古代和中世纪,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互相渗透、相互统一、未曾分化的。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逐渐分离开来。尤其是休谟从理论上将“是”与“应是”分离开以后,工具理性,作为一种陈述自然事实的理性,与用来寻找价值的依据或给价值提供基础的价值理性,进入了更加快速地分离阶段。以目的为指导的工具理性强调的是短期利益的最大化,价值理性则强调伦理道德等深层次的要求,对长期绩效保持有着深远的意义。
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常伴随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离。[4]工具理性注重效益为先,以利润最大化为价值追求,价值理性则强调道德义务。工具理性由于其实用性,备受推崇,由此所带来的道德义务和精神价值缺失,导致人际关系的异化,不断引发巨大的危机。[5]
2.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
近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离的结果即人们偏重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这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及西方社会物欲极度膨胀,都导致了工具理性地位不断提高。工具理性的日益膨胀,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工业文明,但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甚至是人与自身关系的恶化,最终将直接关系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现代高等教育大多重“才”,重智力开发,重专业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试图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培养成各行业的专家,把人看作是可以带来价值的隐性资本,衡量高等教育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是专业知识掌握得牢固与否。这种教学理念只会造成学生个性发展的异化。
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中,也多以科学理性为导向的价值体系,定量化的、技术化的研究特性和技术手段,直接导致了工具理性占了主导,价值理性日益边缘化。工具理性把“效率”作为判定价值的唯一标准。当前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将目标窄化为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业成绩可以测量便于比较,符合盛行的潮流,但也容易导致利益至上现象。
高等教育是育人的摇篮,最高目标在与陶冶青年学子的情操和品行,完善人的个性。大学课堂应是青年学子“精神成人”和“灵魂发育”的摇篮,它的最高目的应该在于完善个性,施行成人之教,陶冶学生的品性。一旦高等教育服务于学生谋生或提升学历的需要,传授讲解侧重于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得大学生的个性、兴趣、情操被压抑,极易造成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3.价值理性的畸变与异化[6]
价值理性作为一种寻找价值依据的理性,是思想教育、社会伦理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不断分离的过程中,价值理性有不断沦落的可能,甚至还产生畸变、异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本末倒置以及工具理性的越位、价值理性的沦落,不仅影响社会发展进步,而且将深刻影响大众的价值观和社会风气、教育理念。
在家庭教育及社会影响中,一旦教育理念和社会风气有所偏颇,则会导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互对立,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占据上风,社会群体利益则被忽视。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仅偏重教化,将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或者教育目标偏高,忽视了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与循序渐进,都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
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来看,存在着过分功利化的倾向,弥漫着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教育过程中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 [7]一方面,重“制器”、轻“育人”的教育理念和重效率轻伦理的社会家庭氛围都不利于培养出具有高素质、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学生有着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大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大学正确的办学方向。
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探析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一方面高校需要注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在提升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同时,着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需要纠正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失衡,引导大学生以工具理性为基础,以价值理性为指导,知识、能力、人格并重,培养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
1.目标设置层面,注重层次性和互补性
工程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往往也会对整个社会的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社会心理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基于对社会发展现状的把握,现有的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进程,通识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部分省市的高中生培养和高考招生政策日益淡化文理分科等观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
工程教育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人文教育,更应当使学生在正确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工程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8]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工程伦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工程伦理教育在工程院校的兴起而发展。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开设工程伦理教育课程,制定完备的伦理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探索出了相关经验,同时在教育认证、工程认证等方面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一直要求,凡欲通过认证的工程教育计划都必须包括伦理教育内容。[10]
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专业教学为例,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并重,注重理论、设计、技术并重,在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等专业的培养中,结合整个教育阶段的层次性,相继融入了建筑师职业道德、城市政策分析等理论课程,引导学生既注重设计技术层面,也注重公共利益等层面的考量,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五方面综合特质,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
2.思政政治教育层面,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因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价值理性是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方向目标,工具理性是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和现实条件;价值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内容,工具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11]
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理解人自身存在的意义,理解社会存在发展的过程,培养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12];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明辨是非,志向高远。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应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多元化、个性化,积极推动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积极推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综合评价制度,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积极推动党团建设、主题思政、网络思政等线上线下互动结合的长效机制的建设。同时,也注重推动文化育人方面的创新实践,如上海交大汪雨申主创的话剧《钱学森》,武汉大学徐冶琼编撰的《珞珈风云》等。
3.教育实践层面,注重多元性和长期性
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实践层面,要注重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科技创新、公益活动、就业指导等平台建设的多元化和长期性。[13]
以辅导员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为例,有带领大学生参与义务支教、重大赛事和灾后重建等志愿服务。如华侨大学蔡立强每年坚持组织带领港澳台侨及留学生深层次地了解祖国发展。还有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或者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的科技创新,以及在传统爱心捐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爱心传递网络平台建设等公益活动。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环节,通过系统教育和具体指导进一步培养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选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智慧与青春。
4.榜样示范层面,注重典型性和引领性
以西方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凝练为例,哈佛大学的“入则增长智慧和才干,出则服务国家和人类”,耶鲁大学学生内森・黑尔的“我唯一的遗憾,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西点军校的“忠诚、光荣、责任”,也是对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一种阐释与引领。
在我国,以清华大学为例,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又如同济大学,在汶川地震后快速反应,派出土木防灾减灾、结构、交通、道路等12个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组成“抗震救灾专业技术志愿服务队”支援灾区,完成上百项安置点、重建规划与文物保护等工作。同济大学辅导员也亲身垂范,面向甘肃定西20余年的定向帮扶,20多批百余名辅导员接力定西支教,引领和带动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青想。这些案例兼具典型性和引领性,可以作为各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和校史校情,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袁媛媛.人文教育与高校德育――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角度看高校德育工作[J].高校教育研究,2005:49.
[2][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5.
[3][4][5][7]胡显章.促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培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J].北京论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2009:189,190.
[6]刘珂珂,王彩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析框架[J].高校教育管理,2014(5):89.
[8]陈伟华,王云梅.高等工程教育中的理性和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26.
[9]乔佩科.工程师的责任与工程伦理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8(19):255.
[10]李世新.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工程伦理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48.
[11]刘珂珂,王彩云.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