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23:16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物理能源分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国分类法】G633.7
1.前言
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处处离不开环境。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全世界各国的生态环境都在遭遇破坏,尤其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非常严重。所以,我国应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从初中开始加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就有所渗透,很多内容都与环境有关。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的知识,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初中物理教学中所涉及的环境保护教育
物理教学与环境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光、射线、电磁波、声、热等都是人类生活和发展所必需的部分,这些内容在物理课本中也都有所介绍,但是在现实环境中,它们含量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会给环境带来危害和污染。结合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浅谈一下各种环境污染的产生和治理。
2.1光污染的产生和治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越来越繁华,各种路灯、白炽灯、装饰灯的安装,使得我国各大街道经常是灯火通明,出现了很多的“无夜城”,形成了严重的光污染现象。众所周知,光污染是指影响人类正常工作、生活、娱乐、休息,损害人类的视力,损伤人体的健康,引起人体产生各种不适感的各种光产生的污染。适当的光照可以给人带来诸多的好处,加强对光污染的治理非常有必要,治理措施有:加强城市管理和规划,减少光源,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光污染;针对一些有辐射性的光污染,我们应该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戴防护面罩或防护眼镜等。。
2.2电磁波污染的产生和治理
电磁波污染是指人为的或者天然的各种的电磁的干扰及有害的辐射所引起的污染。现在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的生活中,电磁波已经无处不在。人体过多的接触电磁波会出现乏力、失眠、记忆力衰退、心悸、胸闷气短、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为了减少电磁波污染,采用金属制成的外壳装置来屏蔽电场,保护人们正常工作。更有甚者,采取远离污染源的居民区,使用电磁吸收材料,运用遥测和遥控,改进电气设备等对策。
2.3噪声污染的产生和治理
在物理教学中,噪声被定义为振幅和频率完全没有规律的震荡.在环境保护中,噪声则是指人类所不想听到的任何一种声音。包括:交通噪音、施工噪音、生活噪音等。噪声主要是影响人类的听力,严重者还可能干扰睡眠,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要想彻底治理噪声污染,就要从污染源头出发,消除污染源,或者切断传播途径,或者带上防护耳罩保护听力。只要做到这几点,相信噪声污染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4能源的利用和治理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和先进技术的使用。能源依据基本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指的是天然无加工的能源,二次能源则是通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来的能源产品。我国是能源消费和生产的大国,能源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导致浪费大、利用率低的现象,严重污染了我国的环境。要想做到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就必须开发和推广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海洋能等,这新新能源既没有污染,开采所需的费用也较少,可以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3.初中物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的具体措施
3.1结合物理知识点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新课标中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从初中物理教材中挖掘出环境保护教育的素材,然后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点,采取多方位的、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普及环境保护教育的意识及重要性。例如:物理老师在教学生认识光的现象的同时,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下光污染的知识。告诉学生:如果人体过多的被紫外线照射,就有可能得皮肤癌;长时间的被白炽灯照射,可能导致缺钙,诱发骨折或者佝偻病;长期的面对手机或者电脑的荧光屏不仅会影响视力,还有可能得其他的一些眼病。学生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会勾起学生的诸多疑问,此时当老师进一步讲解物理原理时,学生就会学得更加认真。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物理知识,还能让学生建立起自我防护意识,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想法。
3.2利用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环境保护
物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物理。所以,我们应该从生活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比如:近年来,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有时污染水源的原因并不是其他污染物,而是藻类的大量繁殖。生活中存在着诸多类似的现象,通过结合生活问题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存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还能加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3通过实验得到亲身体验
在物理教学中,离不开物理实验,而且通过做实验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初中物理老师可以通过利用物理实验的方式来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对环境保护能有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4.总结
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今天是初中生将来就有可能是国家的建设者。因此,初中物理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教导,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是从物理教学中挖掘环境保护的相关点,让学生对环境和环境污染有基本的了解,从而主动的对身边的环境进行保护,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扬尘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丁红云,刘亚群.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08-01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深人挖掘德育因素,捕捉契机,加强德育渗透,将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是新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为此,现将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树立德育观念,怎样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融人物理教学中,作如下阐述:
1.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因此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例如,在"磁场"一节中关于磁偏角的介绍中,学生可知比西方早400多年的宋代沈括已提出;而在学习"回声"中介绍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更有三处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的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圆丘,它们无疑是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知识与建筑师们高超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又如在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以介绍东汉时成书的《春秋纬》中记载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舟中,闭窗而座,舟行而人不觉。"这说明早在公元1~2世纪,我国科学家对运动的相对性就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比哥白尼、伽俐略大约早了1400多年。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史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2.利用物理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世界观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如:在"欧姆定律"的教学时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的观点,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关系。又如:在"无线电通信常识"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手机的普遍使用,给人们的通信联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但由于电磁波的辐射对人体也造成一定的伤害。在"摩擦"的教学时,让学生明白摩擦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教师在以上几个知识点的教学时,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的观点,对问题的看法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这样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3.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科学的基础学科。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运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拘泥于教材,大胆设想,积极思考,不怕困难和挫折,认真实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发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研究,但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实、求新,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做出应该的实验现象、验证物理规律,还要求学生认真做出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对待,分析实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案。这样学生就不仅是看到一个实验现象、验证了一个物理规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思维品质,在协作中养成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习惯。
4.树立以身作则的原则,对学生逐渐渗透德育教育
古代教育家孔丘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初中生仍处于模仿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无不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定的信念、意志、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状态去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哲学著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要研究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依赖空前的增强,节能环保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事业已经走向了法制化,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可以去利用。例如:在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有一个关于能源分类的阅读材料,通过对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让我们更合理的利用能源。再比如在学习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时让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了解身边发生的破坏环境和因此带来的恶果。再如声这一节中关于噪声及噪声治理的学习都是对学生环保意识的以此增强。学生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增强了节能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要不断结合时代赋予教育者的任务。在进行教学实践与尝试时,将这种教育方法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要将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加以解决,不断革新教育方法,不断与时代结合。做到立足于学生,立足于社会,将学生培养成新一代有道德、有抱负、有理想的复合型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者只有将德育渗透其中,不断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教育新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屈晓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师者,2013,03.
[2]葛小波.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课改前沿,2012,09.
初中物理 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17-01
初中物理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学科,学好初中物理,能够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打下基础,也能够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学习物理知识需要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不能盲目死记硬背,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做题中,需要正确运用方法,提升学习效果。而类比教学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教学策略,它运用事物之间的联系,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似点,通过类比推理,创新思维,获得新的知识。结合建构主义和新课程理念,运用类比教学策略,能够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网络。
一、新旧知识类比,拓展知识架构
新旧知识类比,就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相似性,引导学生类比分析和探究,促进学生构建新知识网络和框架。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思想,初中学生处于学习物理的基础阶段,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互助探究,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自主学习和体验。运用新旧知识类比,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互助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内能”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运用新旧知识类比,引导学生结合“机械能”进行类比分析,深入探讨机械能的宏观层面以及内能的微观层面的不同点,分析其相似点。机械能是宏观层面物体的动能和相对位置具有的势能之和,内能是微观层面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引力、斥力产生的势能之和。同样,密度、电阻、比热容的学习也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提升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经验,得出相关规律
联系生活经验,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类比,得出相关规律,更好地总结经验,服务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完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理论知识的指导又反过来不断促进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将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类比,促进学生自主观察与分析,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力平衡”相关知识时,笔者通过引导学生由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原理出发,分析扁担、天平等常见事物,了解力与力臂的反比关系。在学习“摩擦力”相关知识时,笔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探讨“将桌子推动前不断增大推力,桌子不动,在推动后,维持一个不变的力,桌子匀速,增加力,桌子加速”等规律。
三、学科知识类比,促进融会贯通
各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联通的关系,教师应找出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似性和契合点,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是提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一环。多学科综合也是新课改理念的指导思想,因此,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需要打破学科界限,运用多学科知识类比的策略,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关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时,结合物理与化学中的环保知识进行类比分析,类比化学中讲述的化学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危害,探讨寻求清洁能源、再生能源的方法,综合开发和利用可持续发展能源,再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能量转换效率的学习。“透镜”的学习与轴对称相关知识也可以进行类比分析。通过综合学科类比,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实践类比,促进自主探索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验证理论的最佳方式,由实践反过来得出理论是拓展理论知识的方式。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类比分析,引导学生结合理论自主探索和实践,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架构,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例如,学习“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测量”相关知识时,引导学生从实践探究中分析理论和验证理论。教师进行理论讲述,学生搭建实验框架,由学生自主实验找出问题。第一,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偏转很大;第二,小灯泡不亮,两个表示数都为0。由此引导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类比,得出问题的原因分别为小灯泡损坏、线路短路。从理论中规划实践方案,结合实践深入学习理论,由理论与实践类比,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与提升。
【关键词】物理能量 实践操作 反复学习
在学生学习物理能量及相关的概念时,由于自身对物理知识的缺乏从而不能够快速理解这一抽象意义的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更加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体现在课堂,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一、从基础知识出发,从“了解”开始学习
任何事物的学习都要经过一个从简到繁、从浅到深的过程,初中物理的学习也同样如此。学生首次接触物理学科,对于有关的概念根本就弄不清楚,更不用说去理解和运用了。所以教师这个引导者的角色就要发挥出本身的价值,指引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了解、理解,最终能够让学生形成对“能量”的认识。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有关“能源与能量”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针对这个专题进行知识点归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源与社会、可开发新能源等几个部分,并且把其中每一个小专题拿出来进行细化讲解,比如关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这个小专题,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介绍有关化学能、核能等能量的分类情况,让学生清楚能量的具体分类和各个分类的具体说明。只有在这样的细化了解下,教师再来进行教材知识的深入讲解,学生才能够进一步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积累有关能量的知识,从课外积累中来增强自己的了解。例如大部分学生的家中都会有太阳能热水器,这就是一种运用太阳能的生活现象。还比如潮汐能、地热能的运用,也是极大改变人类生活的能量,学生也可以通过生活阅历来进行初步的了解,形成对物理能量的初步认识,从而激发一定的学习兴趣。
二、不要疏忽每一个学习细节
在初中物理能量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困难,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没能够对相关的知识掌握透彻,从而存有一定的疑问。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就要反复问学生是否彻底弄懂所学的知识,在所有学生肯定后再来进行下一步的讲解,避免每一个环节的缺漏。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机械能”时,教师在讲解完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机械能包括哪些能量?”学生答:“动能和势能。”教师再问:“那么势能还包括哪些能量呢?”学生答:“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教师问:“能否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哪种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学生答:“比如鸟在空中飞行时就有动能和势能。”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就是一个对知识点巩固的过程,教师在提问时还要注意对每一个知识细节的顾及,不能疏忽每一个细小的点,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觉得能量的学习和困难的现象。除了在教学课堂上要注意细节外,学生的练习作业也是一个存在着疑点和难点的地方,教师同样要自习查阅,找出学生的共同疑难点,并且做出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把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细小问题都要解决彻底,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作业练习错一堆的情况。
三、设计能量概念复习专题,完善知识网络
在课堂上教师传递能量概念相关的知识后,课后的练习时,学生会出现做题时相关概念模糊,不理解等情况。所以,概念的建立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后还需要很长时间去深化和熟悉这些能量及相关概念。通常情况下,学习了物理概念之后,有两个事情需要去解决:(1)物理规律的运用;(2)物理知识网络框架的构建。因此,能力及其相关概念规律的运营和知识框架构建不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就形成了,后面还需要对这些概念和知识进行重新整理组合并搭建相关的知识框架。在学完能量及相关概念后,通过设计能量相关的复习专题能够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能量概念,将能量概念的表面意思和具体规律与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与规律在脑海形成一个整体。另外在进行能力及相关概念的相关专题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去分析和辨别不同类别的能量概念。类似于“题海战术”这些练习通常会让学生陷入物理学习的误区,学生容易思维固化,逐步丧失物理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恶或者其他的负面情绪。例如,在学习了机械能后,可以推出机械能概念的整理和复习归纳,帮助学生去了解和认识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的不同点,并绘制相关表格,将这些能量的特点分别记录,最终构建相关的知识框架。
四、总结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能量及相关概念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而能量及相关概念的教学也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所以,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去研究能量及相关概念的教学方式,从上课充分备课到课后作业批改的每个步骤都不能忽视。帮助学生去区分不同的能量概念,完善相关的知识网络框架,最终帮助学生走出能量及其相关概念的学习误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余丽. 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初中物理 信息技术 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包括大量的定理、定义、概念、公式等,其中还包括海量的抽象知识,以及在课本上未提到的物理知识,这些虽然在初中物理课本上没有提到,但是,都需要学生对其进行了解和认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认识,特将其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而且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而且能提高学生对现代化技术的认识水平,同时对提高教学效率也有着一定的帮助。
1 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作用
初中物理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且对学生升学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对学生展开教学,或是参考一些课外资料,教学效率不高,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应用范围也极为广泛,初中物理教学可以充分应用到信息技术,将其与信息技术结合,对学生展开教学。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下,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并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有着重大的作用。
2 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2.1 物理探究性学习与计算机的结合
初中物理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充分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探究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非常重要。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由于缺乏相关的辅助工具,使得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仅能看着课本、盯着笔记进行空想,缺乏实际性。而通过物理探究性学习与计算机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学习环境,让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课程更加真实,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带来的乐趣,而不是靠一些理论知识空想象。
例如,在《家庭电路》一课的教学中,如果是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思路的话,学生仅是通过教材来想象家庭线路的构建、组成、线路图。但是,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家庭线路的场景,不仅是想象家庭线路的构建,而且还能将线路运行的环境以及线路图的构成详细地勾画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通过计算机的实践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2.2 抽象知识学习与信息模拟技术的结合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不仅具有大量的定义、定理、公式等,还有很多的抽象知识,对于这些抽象知识的教学也成为当今初中物理教学的一大难题,很多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很多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方式主要就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达到目的,缺乏对知识的理解。而将抽象知识学习与信息模拟技术的结合,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将抽象的事物模拟出相应的场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多遍学生可能也无法理解其内涵,而通过模拟教学,学生在相应的场景下会很快地掌握初中物理抽象知识的内涵,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程度,有效地提高了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太阳能》一课教学中,太阳能是一种摸不到、看不到的能源,学生能看到的也仅是太阳而已,太阳能是一个抽象的事物,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来讲的话,大多都是照本宣科的说一下太阳能的定义、太阳能的用途等,但是初中学生由于社会实践极少,很难了解这类抽象事物,更缺乏对太阳能的理解。而通过模拟信息技术,将太阳能的能源形象地模拟出来,并且通过课堂PPT、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太阳能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接触这类抽象事物,通过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物理知识,而且可以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转变成主动去摄取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同样的课程如“核能”、“能源”等抽象知识都可以采用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
3 结语
初中物理知识极其复杂,主要涉及到家庭电路、太阳能、核能等一些极具抽象性的知识,但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通过本文对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分析中也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着一定的帮助,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庆城县桐川初中,甘肃 庆城745100)
参考文献:
[1]周勇.依托电子白板技术促进课堂有效生成的思考与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8)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91-01
案例是通过一个或一类例子来阐述理论、公式或道理的教学片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引入案例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深化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初中物理理论论述较多,我们应充分援引案例进行教学,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讨论案例教学,促进合作交流
实施初中物理案例教学应该遵循新课改理念,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互助实践,在案例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展开讨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创新和探索实践。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创设“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或“未来能源发展趋势”讨论话题。结合已经学习的物理、生物知识,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定一个主题,并鼓励学生课下展开对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相关资料的收集。课上展开辩论比赛,就如何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提出可行性建议。由讨论案例的学习过程,学生了解到科技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利与弊,提升节能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研究如何保护环境。
二、观摩案例教学,引导思考分析
观摩案例教学方式是依托一定教学方法或教师的演示过程,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析、理解,以此达到观察与模仿的目的,提升物理科学素养。教师在运用观摩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选定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电流与电路》时,教师选取“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探究案例展开对串联、并联相关知识的学习,并深入了解串、并联连接方法的运用。教师运用观摩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对电流规律的分析,通过猜想构思、连接电路、实验展开、数据记录、规律总结等过程,感受和分析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观摩小灯泡亮度、电流表示数之间的关系,探究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规律。由此分析出节日用彩灯应该串联,而家用电路应该采取并联措施等。
三、模拟案例教学,激励思维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材上的实验或科学道理用语言阐述比较单调,而在课堂中进行实验又不太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模拟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转变研究材料和方法,不改变研究内容和主题,展开对相同知识的研究。运用模拟教学案例,可以使得课堂教学便利化,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浮力的应用》时,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演示关于船漂浮与潜艇上浮、下沉的演示图片;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些都是利用了什么知识?继而鼓励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拟材料――可变质量的球、盐、醋、水等,展开对比模拟案例的教学。运用同样质量的球展开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球在醋中沉底,在水中悬浮,在食盐水中漂浮。另外,不同质量的球在水中也可以出现沉底、悬浮、漂浮三种情况。由学生的自主总结过程,得出浮力的基本知识F浮=ρgv排,由此得出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潜艇上浮、下沉是改变了自身的质量,而船漂浮是利用了水的浮力等于船和货物质量的知识。
四、实践案例教学,鼓励自主探究
知识的收获与能力的提升不能全靠教师传授,需要学生真正的动手实践与反思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行动能力。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学应结合实践案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自身智慧和集体交流与合作探讨得出的方案,制订较为完善的实践方案,由实践案例的学习过程,提升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电与磁》时,可以结合“研究电磁铁”实验展开实践案例学习。结合实验猜想得出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从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这两个方面出发,探究改变可变因素,得出对应的结果,继而将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总的结论。由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线圈匝数一定,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磁性越强;电流一定,匝数越多,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磁体(大头针)越多。通过实践案例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探究,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讨论法 高效运用
在素质教育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合作、民主的物理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课堂,并在合作和讨论交流中获得物理潜能的挖掘,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物理要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运用启发式和课堂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生成科学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感知初中物理知识和内容,并将物理知识实现内化和迁移,全面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
一、初中物理课堂上的讨论式教学法的问题分析
1.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足。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讨论集中于一些反应快、性格开朗的学生,一些反应较慢、不太开口的学生则较少参与,这就使课堂讨论的广泛性不足,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性不够高,影响合作讨论学习的效果。
2.讨论时间仓促,流于形式。
在课堂讨论模式下,由于时间较仓促,在学生讨论到一半的时候,教师不得不叫停,留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不多,无法显示出合作讨论学习的优势,未免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得不出讨论结果。
二、课堂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组。
课堂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的运用前提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条件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达到课堂讨论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初中物理内容中,在应用控制变量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分析中,教师可以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组,分别就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进行综合阐述,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讨论能力。
2.整合教学目标,确定讨论的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讨论式方式并不一定要贯穿课堂情境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正确的时机和内容,进行讨论教学。这些课堂讨论教学法可以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引领下进行不同的讨论方式选择,主要有:
(1)整体式课堂讨论教学法。这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中存在争议、疑难知识点的讨论方式,这样可以集中不同小组的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的处理和分析讨论,从而增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如在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物理机械效率”一课中,由于影响不同机械效率的因素不同,其计算公式也不同,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把握就可以采用综合性的课堂讨论方式,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分步式课堂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针对特定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并且使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下逐渐形成对物理重要概念和知识的客观、全面的理解和认知。
(3)随意提问课堂讨论法。这种课堂讨论方法没有局限性,可以在小组内部、组间提问,也可以点名提问,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竞争的形式,从而增强课堂讨论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在初中物理“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一课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这种课堂讨论方法,预留开放性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互问、互答,使学生在开放性的、随意化的课堂讨论情境中意识到不同能源的优劣之处,并全面地对能源进行分类,经过这种“头脑风暴式”的课堂讨论交流方式,不仅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极大的锻炼。
3.设计互动性物理实验,创新学生物理思维。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明晰物理概念和原理,认识到初中物理的抽象本质和内涵,并利用物理实验探讨物理相关的规律及特征,在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在实验情境下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式的、创新性的学习。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现象”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提供相关的实验内容,诸如:磁铁、导线、滑动变阻器、线圈等材料,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材料,拟定实验方案,探寻电流产生的条件,在分组讨论之前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什么方法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如何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验,并分析这个物理现象的共性规律。
三、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要将讨论式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状态,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实践,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注重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民主的课堂情境和氛围,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过程中,活跃初中物理课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需求,增强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英.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