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司马光课堂笔记范文

时间:2023-06-22 09:23:15

序论:在您撰写司马光课堂笔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司马光课堂笔记

第1篇

关键词:立足课堂;感悟;朗读

一、明确目标,优化朗读

立足课堂,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的时间。特别是在第一课时,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充分自由朗读课文,并在朗读课文时提出学习目标: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帮助孩子提高自学质量,提高独立学习课文的能力。给孩子们一定的课堂时间学习生字、新词,对一些不理解的新字词圈圈点点,能使孩子们在大脑的记忆库里搜索出一些熟字,利用它们来学习新字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学习《司马光》一课时,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了故事梗概后,我提问:在课文中有哪些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司马光,别的小朋友。这样不但随机学习了“司”字和“别”字,而且把课文文本思路明朗化了,这时试着让大家找找文中相对应的小节,请学生读一读这几个小节,不但检查了学生自学情况,而且有助于下一环节的有序进行,使文本学习上升了一个层次,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文本的内涵。

二、营造环境,多元朗读

在低段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低段学生独特的认知、理解的特征,设计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在朗读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学习“司马光砸缸”这一小节时,采用这样的朗读处理方法就非常到位。先问学生:有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司马光在干什么?(司马光在砸缸)司马光是怎样砸缸的?(使劲砸)接着请学生演一演使劲砸,进而让学生读一读这一小节。接着老师又问:缸是不是很容易砸?(不对,要砸好几次)最后老师又问:缸被司马光砸破了,掉进缸里的朋友得救了,你有什么感觉?(高兴)于是教师带学生通读全文。这样,通过教师营造的一个个朗读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本,不但充分体会了司马光的睿智和沉着,而且在朗读训练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我,引领学生在不同情感体验中走进文本。

三、随文识字,升华朗读

在学习课文时,生字随文出现,随课文的学习而识字,将识字教学与理解内容、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也着实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第五小节时,先请学生看图说说司马光在干什么?引出砸,进而学习“砸”字,出示生字卡片请大家读准平舌音,说说用什么砸(用石头砸),从而记住石字旁。再说说司马光怎样砸,引出“使劲”,于是学习“使劲”这个词。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这样一步步深入浅出,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内涵的领悟水到渠成。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我们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再如学习“慌”这个词时,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何时慌张,以此来理解“慌”的含义。学习“叫、喊”时,请大家说说课文中别的小朋友会叫些什么,喊些什么。有的说:“不好了,有人掉进大水缸了,快来救人哪!”有的说:“快,快,救人救人!”有的说:“怎么办?怎么办?”教师再让大家一起叫一叫、喊一喊,再读一读这些句子,品一品这些词语,这样不仅让学生牢牢理解了词的意思,也有助于学生在多元朗读中品味词句,理解文本,为感悟打下基础,提升阅读质量,而且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注重积累,提高能力

第2篇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门学科,在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出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等等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教学法在解决小学语

文课堂教学问题中的意义和作用和如何有效地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小学语文课堂得不到学生的重视。纵观中国的很多小学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课堂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小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开小差或者是和周围的同桌聊天,很少有小学生能够认认真真地听完一节完整的语文课。他们普遍认为老师上的语文课堂十分的枯燥,他们也体会不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小学生认为学习小学语文主要就是将老师在课堂上的生字词背诵下来,然后将老师提出的关于这课的问题和答案直接的背诵下来,他们完全感受不到语文带给他们的乐趣,也体会不到语文与他们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他们看来语文课堂不过是老师将资料上的重难点知识写在黑板山,然后他们负责抄下来,在课后找时间背诵下来,所以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或者和同学闲聊,在课后的时候找同学抄笔记,然后背诵下来,学生仅仅是作为一个摘抄和背诵的工具,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将重点和难点知识总结出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比较落后。纵观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很少运用多媒体教学,很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语文与自己生活之间的联系。大多数语文老师仅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就可以进行授课,他们完全没有跟上新的教学方式,这样看来,小学语文老师的授课手段显得有些落后。再看看小学语文老师也是仅仅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这样一来,学生与老师的教学也严重的连接不上。

二、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运用的意义

情景教学法是指老师通过对课堂要教授的知识先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之前要先进入教学的情景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快的融入到教学的环境中去,才能更好的与老师进行互动。

(一)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的了解到课堂知识,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去。例如小学语文老师在讲授新疆的葡萄沟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一串一串的葡萄,让后让学生画出一棵又一棵的葡萄树,让学生在葡萄树上挂上葡萄,一串又一串的葡萄,学生还够不够,不够的话,可以继续挂葡萄,然后让学生体会到在葡萄成熟的季节里,新疆的葡萄沟是一个怎样的情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入到教学的情景中,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快速的了解到在新疆的葡萄沟的季节里,新疆人民是一个怎样的心情。学生就能更加快速的进入到教学的环境中去,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就更加的多和快速及时。如果老师没有在讲授课文知识之前进行情景的设置,直接让学生翻开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新疆的葡萄沟,那样学生仅仅将学习语文课本知识作为一个任务,但是这样看来,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二)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让课堂学习的效率提高,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加的广。情景教学法主要是老师要设置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教学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在设置情景的这部分之中,老师不断的提出一些相关的情景设置,让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到教学环境中去,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能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气氛也比较活跃。例如,老师在讲授美丽的大兴安岭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通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得到大兴安岭的美丽,这样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的互动也更加的广,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讲出他们最喜欢大兴安岭的哪些景象。这样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就更加的积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的显现。

三、如何有效地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

(一)老师在设置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情景教学法只是教学中的一个手段,要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教学中来的话,那么老师在运用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在讲授司马光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要设置小伙伴下水的情景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反映的情况,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扮演,要学生也进入到当年司马光遇到问题的情景之中去,也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想出如果他们是当年的司马光,它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样一来,学生体会到小学语文学习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魅力,将自己置身于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二)老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的时候,老师要积极主动地设置各种相关联的情景。各种情景的设置也不是毫无关联的。因此老师在设置情景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在上一个情景中进入到教学环境中的情况。例如老师在讲授司马光这篇文章时,老师在设置下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司马光砸缸这个做法的时候,老师要考虑到老师在这时前一个情景时学生的反映,如果学生是当年的司马光,它们会怎样做,老师要考虑到学生对上一个情景的反映和接受程度,才能够考虑到学生对于下一个情景的反映和接受程度。在情景设置的过程中,老师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每一个情景的设置的反映程度,这样一来,老师才能将自己的教学过程与学生之间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王崇.新课改下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N].2012(7)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阅读计划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其中强调的是读书程度的重要性,然而,读书数量也是很重要的,拓展阅读教学,适度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通过课外阅读来促进课内学习,同时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也是践行素质教育教学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掌握拓展阅读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分析

1.立足课内,拓展课外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的开展必须以课内教学为基础,这样一方面使得拓展阅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更乐于通过拓展性阅读训练提高课内语文成绩,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到拓展阅读中。

例如:对于“司马光”这一课文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立足“司马光”这一历史人物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训练,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司马光传记的课外书籍,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书籍,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司马光这一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历史贡献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所选教学材料必须符合学生学龄段的认知特点与思维能力,要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重点知识内容,掌握这一人物的功勋与思想进步性特点等等,从而为课内学习提供辅作用。

2.注重拓展阅读方法的训练

拓展性阅读教学是在已有的课内教学任务基础上设置的额外教学任务,要想确保这一教学任务发挥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正面支撑作用,就要注重拓展阅读方法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产生良好的效果。

(1)科学编制拓展阅读计划

科学的计划是拓展阅读实践成功的保证,教师应参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接受能力、兴趣特征、课内教学内容等因素来科学编制阅读计划,形成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等等,其中明确具体“精读书目、涉猎书目”等等,确保学生能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2)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

在拓展性书目阅读工作完成后,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日记、读书笔记等形式来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记录下来,深化对所读书目的理解,并在课上将自己的读书感受念给其他学生,形成拓展阅读的信息共享,也确保课外阅读同听、说、读等有效融合起来,实现知识的科学教育与引导,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作为拓展阅读教学的引导者,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就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兴趣引导、分析讲解、分享感受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打造积极、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

二、家长合作,积极促进

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训练,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引导,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因为拓展阅读教学属于课外阅读,家长作为学生的课后学习辅导者必须发挥一定的引导与支持性作用,教师要试着与学生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以星期为单位,安排任务,要求家长掌握所安排的拓展阅读内容,并能够同学生一道共同进行阅读学习,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与引导作用,能够正确掌握更多的课外词汇量。

同时,教师也应该试着创办读书交流会,在每周周末举行,汇聚全体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讨论,相互间交流读书感想和感受,同学之间相互发言,获得一种全新的感受,培养全体学生更加积极的课外阅读兴趣,形成一个良性的拓展阅读循环,从而产生积极的读书效果,让拓展阅读带来积极的成效和成果。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对语文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通过拓展阅读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发挥拓展阅读对语文科目教学的正向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让课堂充满乐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境地,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如:在作文教学写一种水果课上,孩子们并没有规规矩矩地坐好,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自由组合,每组的桌子上都摆着孩子们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我并没有作过多讲解,只是提示孩子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话刚说完,课堂就热闹起来: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子闻,有的离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有的把水果切开,美滋滋地尝一尝……让孩子们头痛的作文课如此快乐,孩子们能不主动学吗?

二、让学生多动口

多年来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静听”,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口,使动动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形式多样的参与读。课堂中绝大多数学生有朗读的欲望,教师应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读,在参与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量的要求,还要重视质的要求。如教学《司马光》一文,在讲读“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这一重点句时,我首先通过动作演示,看图画等,引导学生理解“举”“使劲”“几下子”等词的意思,在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听录音读、加动作表演读、个别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的勇敢、沉着。在指导加动作表演时,要求学生读到“举”“几下子”等词语时,加上相应的动作,读时也要念重音,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

(2)参与评议。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评点、讨论,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小猴子下山》一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问:“你们觉得小猴子的做法对吗?”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对,但有一位学生持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小猴子是在不断追求新的目标,永不满足也是可取的。这位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体现了思维的求异性,对此,我不一票否决而是引导学生对这种不同看法进行评议,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课堂就“活”起来了。

三、让学生多动脑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动脑,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因此,教学中,我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不断参与质疑,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课堂“活”起来的源泉。

(1)教师设疑,学生作答。如教《乌鸦喝水》一文,设问:“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一个学生说:“乌鸦可以把瓶子弄斜,就可以喝到水了。”另一个学生说;“乌鸦可以用石头打掉瓶口,然后喝水,因为乌鸦长着羽毛,不会怕割破。”等等,这些答案都符合实际,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结果。

(2)学生质疑,学生作答。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课堂上,我适时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如教《狼和小羊》一文,最后一句话“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有位学生提出:“小羊是否被吃掉?”问题一提出来,课堂讨论是激烈而有序的。大部分学生是认为小羊是被狼吃掉了,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的看法不同,有个学生认为;“当狼扑向小羊时,由于过急,小羊蹲下,狼扑空了,扑到小河里去了。”还有学生认为:“当狼扑向小羊时,正好猎人的枪声响了,狼被击毙了,小羊得救了。”通过联想,我们不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质疑问题的能力。

四、让学生多动手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做小动作往往影响学习。因此,针对这种现象采取“以动制动”的方法,即可激发学生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学习《老公公》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我把一位学生化妆成老公公的样子,让他表演课文中的内容,再请一位同学当解说员,这样全班同学看完表演后都非常兴奋,课文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讲解课文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如:听课时,有疑难问题的地方画上记号,有重点词语画上横线,在空白处作上笔记。

第5篇

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只有学习能力提高才可以使学生掌握技能,在小学学习语文课本的时候,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乐趣,做到阅读的方法创新,首先要通过阅读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效率,通过读能够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上让他们进行阅读,让他们对阅读产生乐趣,从而喜欢语文课,也可以通过教材选取让他们读教材里面的知识选取对应的课外书籍,进而提高广泛的阅读知识面,通过一些课外阅读加深对课外知识的学习的同时也达到了学课文的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不可以盲目的进行创新研究,要通过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分析,才可以找出适合低年级阅读的教学方法,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低年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很多语文阅读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只是倾听者,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不能产生兴趣,阅读学习的效果不明显。其次,阅读内容及选材在选择上存在不合理。如今社会的发展使学生的思想、审美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很多教师仍然选择大量的“旧”文章让学生阅读。这些文章的里所讲述的内容与低年纪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太远,很难让低年级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同时由于低年级学生本身特点,也很难理解材料内容及其思想感情。课堂中对于阅读学习的模式不新颖。到目前为止,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只有通过问题才可以找出可行的方法。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的创新方法

1、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大胆的读出来。通过大声的朗诵,教师可以判断出学生对于课文的预习情况和理解能力,如果对课文理解不足在朗诵的时候必然会不连续,读的时候无法读出课文的情感,学生只有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才可以更好的理解重点学习内容和对学习知识的分析,在朗读前可以让学生听一段学习录音,通过听朗诵录音读出来的方法,结合自己的读课文方式,找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在读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播放背景音乐,让他们深深的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一段话背起来,加深学生理解,也可以在课堂上举行小规模的朗诵比赛,让学生们自己当阅读朗诵评委,在展现自身朗诵水平的时候也可以有效的找出自身的不足。

2、小学语文老师在对学生阅读教学的时候,不但可以让学生阅读,还可以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读转化成写,进行阅读多元化发展,由于每个小学生的知识量掌握的不一样,对于阅读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是不一样的,完全可以通过他们阅读的时候,把他们的不同想法写到纸上,进行集体交流,老师也可以事先布置一些相关笔记,让他们读的时候在思考,思考后又通过实际书写出来,如《司马光》这篇课文,可以让他们对司马光砸缸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关键,在当今时代有的小学生会说司马光砸缸是对物品的破坏是不当行为,也有的会认为这个是乐于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组织他们把他们对文章的看法写出来,老师进行整理统计,对于想法过偏的给予矫正,提高阅读水平,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6篇

一、从全文入手,让学生认识结构

说理性文章作为表达作者观点的文章,围绕着“观点”可以被大体地分为“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这三个部分,因此在文章结构上表现得十分鲜明。

在教授四年级教材中的《说勤奋》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说理性文章,我先让学生粗略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作者提出的观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通过设问句直接提出观点的,非常明显易懂,因此学生能较快地找到并标注出来。弄清楚了第一部分之后,通过阅读发现两则例子,教师加以引导,这是作者论述自己的观点的部分,即论证观点。最后在第三部分告诫人们“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来总结观点。将文章分段之后,鼓励学生概括每段大意,也可以用适当的笔记来加深记忆。

这些学生进入了五年级,遇到《滴水穿石的启示》时,就知道要先去找作者的观点了。但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与《说勤奋》在提出观点的方式上有些不同,学生未必能一下子找到,可以先大概说说自己的理解。其实作者是通过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现象来引出观点的,于是我就提醒学生,说理性文章提出观点的方式也能够是多样的。学生通过粗略的朗读能找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这句非常关键的话,通过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使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这样,论述观点及总结观点的部分也就呼之欲出了。这样学生不仅培养了自己的概括能力,还能在过程中感受说理陛文章结构鲜明的特点。

二、从例子入手,让学生学习论证方法

说理性文章能通过不同的论证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误。因此,学习说理性文章的论证方法,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是说理性文章中常见的论证方法。

学生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比较了解,但对“举例论证”这种论证方式的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为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作用,我从司马光的例子人手,让学生感受举例论证的意义。司马光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他的事例为什么会出现在《说勤奋》中呢?以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一开始会有人回答“因为司马光勤奋”,继而会有学生补充到“因为司马光通过勤奋好学,才能成功的”,由此引导学生明白:作者正是因为司马光的事例能很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才在文章中举了他的例子。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举例论证,而这样的思考方式也充分地体现了说理性文章能够增强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孩子升入五年级之后,我认为可以试着进一步让他们对举例论证进行理解。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中,作者先用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例子为自己的观点论证。他们是不同时期的人,为什么要举他们的例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能够很快抓到要领,因为他们都是作者观点的良好体现。由此引导学生明白,所举的事例要与提出的观点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能知道这三位都是古今中外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代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例要有典型性。

最后在理解举例论证的作用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读一读没有举例的文章,并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举例论证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的作用。

2.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离不开举例论证的,它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之后,推导出两者之间的不同,从而映衬结论。《说勤奋》当中的对比论证不明显,在学生初次接触论证方法阶段,重在先领会举例论证。

五年级的《滴水穿石的启示》里,作者将对比论证运用得非常准确。学习第四自然段的雨水例子时,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雨水与太极洞内的水滴相比,有什么不同?”去阅读片段。学生比较擅长找不同,很快学生能得出结论:它的速度更快、力量更大。但是“对比论证”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其目的在于回归作者的观点,这一点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那为什么滴穿石块的不是雨水,而是水滴呢?”带着问题,让同学们在阅读时将文本中有提示的语句划出,更直观地感受作者的用意:究其原因在于它“既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这样从反面告诉大家“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则一事无成”,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一正一反,更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三、从表达入手,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

说理性文章的语言具有很强的简洁性,不作过多的赘述。为了能使学生了解到其语言的特点,我采取了引用和对比的方法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虽然《说勤奋》一文对童第周的描述非常简洁概括,但是学生光从例子中可能无法感受其语言的精炼,因此我选取了记叙文《一定要争气》来进行对比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上,我将两文选段放在一起展示,与学生一起朗读,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言,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学生会发现《说勤奋》中没有心理、动作、语言描写,从而进行点拨:只要足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就不需要再费篇幅了。由此来让学生感受说理性文章语言的简洁性。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课堂;融入;安全知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81-01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这并非是某个领导或教师决定的,这是教育规律。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不少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等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和热、密不可分。对于安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为其它渠道所不能替代。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利用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大力融入安全教育知识,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提高小学生安全系数。

一、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融入交通安全知识重要性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途径多种多样,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思品课是学生接受交通法规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具有丰富教学内容和隐性教育因素的独立的主学科。因此教师也要熟悉大纲,钻研教材,也要把握知识点和能力点,使交通安全知识得到有效的强化。在教学设计中,执教者要不断转变观念,改变脱离实际单纯灌输的陈旧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采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趣味性的组织教学。如:《社会文明大家谈》一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自己调查到的发生在大街上的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不文明现象,让学生对自己看到的事进行评论,使他们通过汇报交流,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所提升。学生讨论说要注意安全,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闯红绿灯,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由于教师教书不忘交通法规的融入,将教材得以延伸,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小学生识字“灭”时,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木板盖住这一画面,启发学生:“画面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木板盖住,火焰会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同时就发生不同火险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让他们掌握了有关防灾自救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向小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又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同学门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就相机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同学们听后嘎然止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她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开辟第二课堂在数学游戏教学时,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答错等现象,使游戏就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

四、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认识到丰富安全教育知识的重要性

除了充分挖掘小学教材中的安全教育教材对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动员学生们广泛阅读关于安全知识的书籍,积累安全知识,收集安全故事。组织学生们做安全知识笔记、安全知识宣传;绘画安全标识图,创作安全知识儿歌、顺口溜等。还可以在班会课上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进行了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这样,既把安全教育寓教于乐,又丰富了安全教育文化。课堂教学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环节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教材资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积极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总之,我们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地融入安全教育,时时抓、事事抓,及时挖掘出安全教育因素,寻找突破口,以增强学生的安全自保意识,才能达到防患于未然,起到预防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 旭,浅谈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J],科学咨询,2010(12).

[2] 陈秀珍,中小学安全现状分析[J],城市与减灾,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