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9:14:29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智能化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综合办公大厦;智能化;工程设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建筑得到了人们普遍地关注和广泛地运用,而最能体现智能化建筑的要数综合办公大楼。当今社会已跨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时代,为了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办事效率,因此,为综合办公大楼里的工作人员营造一个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生活和办公空间是完全必要的。虽然目前由于信息技术与建筑本身完美的结合使综合办公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是,我国智能化建筑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需要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针对综合办公大楼的智能化设计的构成、功能和主要特点,主要介绍了综合办公大楼的智能化的概念与在实际中的应用与发展。
在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定义的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与它们的最优化组合。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对智能化办公大楼概念的诠释也就顺理成章了。目前全国上下积极开展“节约型综合”的活动,笔者认为加上“节能”这一概念,才算是对综合办公大楼智能化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解释。
笔者参与完成的智能化工程案例中,综合智能化办公大楼是在建筑平台上,主要由三大系统构成:一是楼宇自动化系统,二是通信自动化系统,三是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三大系统和建筑物本身构成了整个智能化办公大楼。当然,智能化办公大楼不仅仅是包括这三大系统,它还包含许多其他系统,如安防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管理化系统等。
这三大系统的构成庞大而复杂。办公自动化系统被用来管理信息,帮助工作人员通过办公自动化工具有效地处理与信息有关的工作。办公大楼的通信自动化是楼内和楼外的通信枢纽,也是提高办公效率的关键之一。主要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无线信号中继系统等,各系统能确保通讯的快速、准确、及时、安全、保密等。而真正体现智能决策的是楼宇自动化系统,它是通过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软件来实现的。
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系统软件是面向楼宇自动化、采用子系统集成模式的、集监控与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平台开发软件。具有使用简单、性能可靠、速度快、系统开放等特点。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软件为智能化办公大楼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将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安保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一卡通系统、电子会议室系统,机房系统等传统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集中统一管理,从而能够实现整个弱电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分配。
以往为了实现各子系统的功能,往往需要增加许多硬件和设备,所增加的设备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又增加了投资。现在集成系统用软件功能代替硬件设备,集成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不仅节约了投资,方便了管理,而且可以减少管理者的人数,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
实际使用情况表明,智能化办公大楼确实给综合工作人员带来了好处,使综合工作人员在舒适、方便、高效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目前倡导节约型综合办公的呼声下,智能化技术改造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设备保养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今后智能化办公大楼的维护和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今后综合办公大楼智能化的设计更趋合理和人性化,在管理上也应逐步走向完善和科学化。
坚持设计原则及建设目标。首先是智能化系统设计与综合办公大厦相匹配;智能化系统设计应该是完整的、先进的、实用的、经济的;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智能化系统选用设备品牌是主流的、成熟的、安全的、可靠的;要按智能建筑甲级标准设计。
根据实际需要,综合办公大厦宜设置以下智能化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由强电工种设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经营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电子门锁管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机房工程;防雷接地系统等。
严格把握各子系统设计要点。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中,由于综合办公大厦一般均设置中央空调,为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及节能,应该配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机电设备尽可能要求带通信接口,然后纳入相关系统管理。给水泵一般为变频泵,自带通信接口,纳入相关系统监控。排水设备自带液位控制器,由强电专业实施自成控制系统,电梯设备要求订货时自带电梯监测装置,公共通道、地下停车库、会议厅、多功能厅等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必须设置好综合办公的子系统。一般行政中心有内外网,且物理隔离,即有两套独立系统。对综合办公来说一般为一套系统,局部单位(如财务等)组建内网,则采用软件隔离,但要注意安全可靠。要注意办公与公共场所计算机网络系统分开。无线局域网可以设置在会议厅、多功能厅等公共场所设置无线接入点,还可考虑在综合办公楼高级管理层办公室、豪华商务套房、商务楼层设置。
综合布线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的物理支撑,是信息系统的物理通道,在现代建筑中是必需的。布线系统是隐蔽工程,埋入楼板、墙内,不易检修及更换,为使较长期使用不落后,应采用现阶段可预见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布线系统在公建项目中普遍采用,对于办公楼,每层楼面信息点数较多的建筑物一般每层设一个配线间,布线品牌应采用主流产品。对综合办公大厦来说保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综合办公大厦安全防范系统是全方位的。
一卡通系统用于门禁、停车场管理、考勤等。
综合办公大厦智能化技术改造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设备保养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今后智能化办公大楼的维护和发展。
(下图系笔者参与完成的智能化工程案例)
智能化商业银行自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提出以来,商业银行从业务到后台业务,对银行管理会计、客户管理、绩效、资产负债和信用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摸索,几乎涉及了银行主要的业务领域,但成效不太显著。
在经历了探索、困惑、返璞归真、脚踏实地等几个阶段后,对智能化商业银行的探索又回到了管理领域,如管理会计、客户信息分析、信贷分析等领域。但是,仍然比较鲜见中,后台业务贯通的全行级、某领域智能化应用案例的出现。原因在哪里?
一言以蔽之:问题还是出在业务管理方面。
症结在业务管理上
笔者在参与各商业银行业务咨询时,经常问总行业务主管:贵部门对该业务领域有什么设想?前台业务部门谈及最多的,是业务部门的支持,认为后台技术落实力度不够;而后台技术部门对前台业务创新无法在现有平台上加以解决,要另起炉灶,因此周期长见效慢,这就导致了前、中、后台之间的隔离。
较多银行的主要精力还忙于前台产品系统的完善和创新,使各部门在智能化商业银行的管理上无法到位,这也导致了高层管理的战略设想最终没有被反映在智能化银行的业务发展上。因此,前台业务部门如何在学习中摸索该业务板块的业务规律,与核算管理部门、后台的技术平台实现部门相结合,实现高管层的战略目标,这是智能化商业银行的关键。
信息智能化的变异
智能化商业银行的核心,就是银行的信息智能化,它包含战略管理决策信息、业务流程逻辑/业务关键指标信息以及信息实现平台。战略管理决策信息来源于高管层基于市场和股东价值的要求,按照各业务线的综合需求来制定,而理顺高管管理信息,将它变成信息需求,则是CIO领导的专职小组的工作。在现实中,高管管理信息往往受到操作层面业务、技术部门的较大影响。
业务流程逻辑是指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要求制定的、促进业务发展的流程。但在现实中,由于银行在市场信息归集和客户信息分析方面不到位,往往就以银行内部管理流程作为信息化需求,这导致了信息化需求的变异。比如,商业银行进行业务需求开发时,往往借助IT工具和技术人员的能力,有时会发现IT人员银行业务经验的不足,特别是市场经验和客户经验的不足,以及业务人员描述需求无能为力的状况。这种从需求出发开始,就出现难以弥补的偏差,最终使信息智能化受到损害。
另外,智能化商业银行所需要的核心内容或数据,以及操作规则等业务指标,其数据是否最终被IT系统实现,在现实中也取决于银行业务部门的决定,取决于业务操作效率和业务信息化水平。那种将所有业务数据装载在IT数据仓库系统的做法已不切实际。
因此,信息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模型、从业人员的经验和银行业务的信息化能力,而非单纯是银行技术平台。
CIO需强化业务经验
银行上市前后,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将出现重大调整,要求银行的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和IT平台规划做出相应的回应。从智能化商业银行的角度看,这是国内银行对管理决策信息化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智能财务;财务共享;财务转型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财务领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方式从传统的手工记账过渡到会计电算化,逐渐摆脱了重复而繁琐的计算。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挖掘,推动着财务领域迈进了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协同时代。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涌现,开启了财务领域业财融合、财务共享的变革浪潮,智能财务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智能财务建设,推动企业财务转型,实现财务与业务融合,提升财务服务水平与效率。当前我国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尽相同,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齐,但基本已完成会计电算化建设,过渡到会计信息系统及协同时代。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多呈现信息孤岛效应,制约了高校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高校作为科研与创新重地,应紧随时代变革潮流,紧跟企业财务智能化改革的步伐,运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财务智能化,进而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本文结合具体高校,以HB大学为例,分析该高校智能财务时代下财务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策略,为其他高校推动财务智能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的必要性
智能财务是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运用于财务工作中,对传统财务工作进行模拟、延伸和拓展,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会计工作成本、提升会计合规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促进企业财务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作用发挥,通过财务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智能财务有五个特点:全面共享、高效融合、深度协同、精细管理和力求智能[1]。智能财务的提出为实现业财融合、信息共享打开了新天地,大型企业集团正全力实践智能财务建设。同时,高校正布局数字校园建设,而信息共享是关键。高校财务处作为核心部门,与各个单位都有密切联系,业务方面与多部门都有交集。高校财务智能化建设不仅可提升自身管理效率水平,更能加深与其他业务部门信息化融合,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因此,高校应积极加快财务转型,紧跟财务变革要求,将智能财务管理模式应用到自身财务管理中,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
2智能财务时代下HB大学财务转型面临的挑战
HB大学是某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全校在校师生有2万余人。该校财务处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当前信息化水平位居省属高校财务处前列,现已具备账务核算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银校直联等系统,基本覆盖各个业务板块,该校财务信息化水平已步入会计信息系统及协同时代。然而相比于企业财务改革转型,高校财务滞后较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存在着更多制约高校财务转型的问题,本部分结合HB大学,对照智能财务建设要求,具体分析该高校智能财务时代下财务转型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2.1各部门间系统相互孤立,信息交换不畅
智能财务是建成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和智能管理会计共享平台,以业务驱动财务,进而驱动财务管理、规范业务。数据的交换、共享是建设智能财务平台的关键。目前HB大学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及科研管理系统等相互孤立,与财务管理系统未能实现互通互联,形成信息孤岛效应。例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无法直接导入学生收费系统,对于延迟毕业、专业调换等变化,需要财务人员根据学校文件在收费系统修改,学生欠费信息也无法传输到教务管理系统,只能导出相关数据通知学院负责人催收欠费。科研管理系统项目信息未能与网络报销系统、账务核算系统对接,对于项目余额不足的问题,只能由财务人员通知报账老师修改、重新提交。这种孤立的系统管理模式不利于财务系统收集学校各方面财务数据,对资金管控、降低管理成本增加了难度,同时降低了财务工作效率,制约了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2.2技术支撑不足,缺乏创新
智能财务是涵盖“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单独运用或综合运用,包括与预算和成本相关的RPA,与报表报告相关的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交互等。智能财务对技术要求很高,高新技术的深度运用可以使财务人员彻底从重复、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目前各高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比较欠缺,HB大学主要依赖于第三方软件服务商,财务人员运行信息系统时发现问题只能寻求该软件服务商解决,财务人员对技术方面不甚了解,容易发生问题沟通交流不畅,导致问题解决不及时。同时该软件服务商在技术开发应用方面不成熟,网报系统目前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例如劳务费累计扣税存在差异、自动生成凭证摘要提取信息不明确等。因此,技术是影响高校财务转型的挑战之一。
2.3经费配置欠缺,制度不健全
企业积极致力于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智能财务通过业财融合,把控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以财务监控资金流向,借助专业洞察和大数据分析辅助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和高层领导决策。目前,许多高校对“成本管理”理念认识不足,只重视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而忽略了教育经费管理。高校通过成本管控,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经费,从而实现最大效益。目前HB大学领导对这方面认识不够,未能深刻认识到财务在成本管控方面的重要性,导致建设智能财务信息共享平台缺乏合理的经费配置。同时,校领导也未能从学校全局把控,没有合理的保障制度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2.4专业化、复合型财务人员匮乏
智能财务建设是财务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其核心任务是规划建设创新型智能财务平台,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企业在财务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的成本,积极培养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熟悉财务管理模式。HB大学对财务人才明显重视不足,未积极引进专业性人才,现有财务人员偏老龄化,对计算机方面知识掌握不足,无法更快适应信息化改革,也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参与信息化建设。因此,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匮乏成为HB大学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3智能财务时代下的HB大学财务转型策略
HB大学建设智能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面临着诸多挑战,“智慧校园”的建设催促着高校财务必须转型,以财务为中心,连接其他业务部门,实现数据交换、业财融合,提升财务服务水平与效率。本部分先分析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方向,然后结合HB大学提出具体转型措施。
3.1高校财务转型的方向
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需明确转型方向,从管理理念、财务职能、数字化技术及人才培养等方向开展。校领导应转变管理理念的认识,积极推动财务职能转变,投入较多的经费满足财务数字化技术的需要,同时加强人才的吸纳与培养,为早日实现财务智能化做准备。3.1.1管理理念转型高校财务转型首先要转变对财务的态度,校领导应重视财务部门的作用,现在财务已不是简单的账房先生,财务管理职能日渐突出。财务资源是否合理分配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校领导要从学校全局出发,科学合理地分配财务资源,以财务为中心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联通相关部门信息管理系统,把控学校各方面资金进出状况,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财务对于成本管控有着重要作用,校领导不仅应重视经费的投入,更应重视财务对成本的监控,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3.1.2财务治理模式转型传统的高校财务管控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管理的需求,高校财务应结合现有业务特点,建立新的财务治理模式。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要积极转变财务治理模式,高校财务类型要从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战略型财务转变;财务功能从简单的记录报告升级为参与控制与规划。财务角色要从管好账、用好信息,成为管好钱、管好风险、管好财产。转型后的财务治理模式,更加符合当前高校管理需求,也更加符合高校战略发展规划,以战略的视野、全新的理念、开放的心态推动高校迈入“双一流”建设。3.1.3财务数字化转型高校财务智能化升级需要技术的支撑与保障,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管理会计应用平台,大数据的运用可以消除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联通财务信息系统,推动业财信息系统集成与融合。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价值不言而喻,数据已经成为分析决策的依据。高校财务应深度挖掘数字资源价值,财务管理系统联通其他部门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相关财务数据,严控财务风险,推动数字校园建设。3.1.4人才培养转型为适应财务转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人才是推动改革、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高校对财务人才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提升。高校财务应根据业务需要,重新设置岗位职责与要求,制定合适的岗位规范,加强对人才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尽快胜任信息技术的操作与运用。现有的财务人才不能只学做账,更应该了解业务,激励财务人员熟悉业务提升管理理念。
3.2智能财务视角下HB大学财务转型的具体措施
3.2.1做好统筹规划,加强制度保障财务转型的目标之一是建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校园数字化建设。这一项改革需要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不可避免会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权限,因而会有部分人的利益受到冲击。HB大学财务转型应得到校领导的全面支持,站在学校层面上整体规划布局,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给予合理的经费配置,推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财务智能化建设,保证工作的彻底执行。3.2.2联通财务信息系统,推进财务共享平台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打破财务信息系统封闭的现状。HB大学应借鉴企业业财融合的建设思路,将财务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对接联通,使预算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等系统中的财务数据集中归集和协同应用,便于校领导及时获得基础数据,有助于提高决策分析的精准度,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降低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效率。3.2.3寻求技术支持,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撑,HB大学目前主要依靠第三方软件服务商,在技术支持方面财务人员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与软件商沟通交流,梳理工作流程,将烦琐、重复的工作标准化,通过信息技术来代替人工操作。HB大学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功能比较欠缺,缺乏分析统计功能,网报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在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经费寻求更有利的技术支持商。3.2.4招聘复合型人才,提升财务队伍水平HB大学为适应财务转型需求,应当招聘复合型人才,吸纳计算机方面人才投身于财务实践工作中,可以更容易发现财务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不足,更便于与软件商沟通合作。同时,该校财务处积极组织开展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其业务能力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学习,备考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丰富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更加适应新时代财务人员要求,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
4结语
智能财务为高校财务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使财务工作更加智能化与高效。高校财务应顺应时代变革潮流,对照智能财务建设要求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合理的制度保障、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先进的信息技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推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早日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梅玲,黄虎,佟成生,等.智能财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思路研究[J].会计研究,2020(3):179-191.
[2]秦锂,马红红,蒙福亘,等.财务共享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析[J].教育财会研究,2020(10):11-16.
[3]毛成银,叶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财务转型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0(18):100-103.
[4]陈旭,郑雪佳.智能财务视角下集团型企业财务转型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21(3):23-27.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数智技术;高职院校
一、引言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驱动下,企业进入了数据价值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新阶段,形成了数字化商业的新范式,数据+算力+算法将成为企业的核心驱动力,财务活动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成为智能财务的时代特征。从未来人才需求导向看,传统核算会计将逐渐让位于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管理会计,而业财一体数字化核算能力、专业智能化工具应用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将成为数智财务人才的重要支撑,这也是未来会计专业教育的重点和机遇。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以管理为导向的财务工作方式,管理相关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必然超越会计本身,是同时兼备记账、核算、管理、分析、决策功能的会计,其管理思想与方法是天然的业财融合工具,是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桥梁与手段;管理会计的另一个核心要求是价值相关性,管理会计需要针对管理行为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是管理与价值创造之间一个天然的纽带。数据显示,尽管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已超过两千万,但其中能承担管理会计职能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管理会计缺口超500万,企业亟需管理会计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重要的输出地,如何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准确把握企业数智转型需要,构建融合“数智”理念与新兴技术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与课程框架,培养符合数智时代需求的“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数智时代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变化与供给分析
(一)国家宏观政策和数智技术助推管理会计发展。自2013年以来,财政部将管理会计列为会计改革的重点方向,相继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管理会计制度建设、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企业管理会计实践、会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这不仅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出了转型升级要求,也给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互联网+”对商业世界的渗透以及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数据与效率成为企业转型中的关键词,财务人员角色由会计向顾问转变,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数智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财务人员工作重心向管理会计转移的效率和质量,成为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契机。在政策与数智技术的双重推动下,管理会计将成为引领会计“升级”,推动“大数据+”战略落地的有效工具。(二)企业数智转型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迫切。“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企业组织形式逐渐从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演变,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企业战略协作层面“数智化”“精准化”与“实时化”的要求是提升“业务→财务→决策”适配性的重要保障。然而,传统的财务体系存在信息滞后、决策滞后、行动滞后等突出矛盾,与新兴业务发展不匹配,企事业单位的智能化财务,将转变为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战略财务、业务财务与数字化财务,管理会计与数智技术的结合将为“业财融合”“技财融合”“人财融合”构建联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加持不但能促进交易与分析的融合,提升财务效率与数字化水平,同时其新型智能化财务信息系统还能实现税务、财政、金融系统信息的集成,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与经济业务的实时、深度和无缝链接,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数智时代,科技、产业与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催生了新的财务工作环境,新的财务工作环境需要新的财务人才。高职院校作为财务人才的培育基地,必须改变“重财务、轻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全面改革和创新,着力培养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兼备的“高技术复合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及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见图1)。(三)管理会计人才供需匹配情况分析。数智驱动下,企业对于传统财务会计的需求正在锐减,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数智化人才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而当前会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是不匹配的,供给数量上整体供大于求;供给结构上低端人才过多,中高端人才供给不足;同时财务会计供给过剩,管理会计人才不足。究其原因,作为大量人才供给单位的高职院校,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支撑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传统财务会计类课程占比较大,管理会计类课程设置单一,缺少业财融合管理能力培养的完整课程体系;而且,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类课程不同的是,其横跨了管理学和会计学两个学科,“为企业管理服务”与“会计信息”之间彼此交融、互相补充,数智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二者之间的融合互动,数智时代的“跨界”和管理会计的“跨学科”的特质,以及专业知识的融合性和职业技能的多元性,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寻求在学科交叉、跨界融合上的突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创新与变革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一个高度完善的信息环境,而目前管理会计信息基础设施滞后,以管理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基础与技术建设亟待完善。由此可见,当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脱节,实践教学难以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局面尚未形成,这是制约管理会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数智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转型路径
(一)拓展管理会计就业面向,重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数智时代,企业对价值创造型财务人员的需求剧增,传统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已无法满足新商业时代以“数智”技术为支撑、以业财融合为导向的财务工作需求。为此,需要重新定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满足企业财务转型需求,以管理为导向的,面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及相关会计信息数据分析等职业领域的,熟练掌握信息数据分析工具的高技术复合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本文参考2019年2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就业方向、实务要求、所需数智化工具、技能要求、知识储备等方面构建数智驱动下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要素框架(见表1),以期为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指明方向。(二)建设学科交叉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当会计教育的核心转变为“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后,课程体系也要相应地从单纯的业务核算型向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型转型,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为基本理念,构建涵盖会计、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科学与应用等跨专业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实务、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数智技术理论基础三个层面,具体涉及财务会计账务处理与报表编制、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与主要工具方法的运用,以及大数据挖掘、处理与可视化分析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围绕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与考核五大职能展开,具体包括:数智驱动下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财务共享流程的分析与优化;责任会计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等。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业财融合”“流程把控”“决策分析”与“跨界融合”等能力为导向,可以开设企业全景运营仿真项目、大数据财务分析、企业财务共享沙盘模拟、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专家实务课堂可以聘请管理会计领域或大数据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校外专家,面向会计专业学生开展不定期的实务案例讲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增长见识,提升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校内课堂尤其是实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提升实务技能的重要载体,需要不断更新各类硬件,Python、Hadoop等大数据智能处理软件,以及ERP沙盘模拟与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系统等,以满足数智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三)完善平台建设,构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普遍存在过分注重会计核算类技能训练、对企业业务流程认知不够、企业决策分析类实践教学不足、数据分析技能缺乏等问题,无法满足数智时代管理型会计人才发展需要,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亟待建立。一方面,在实践平台搭建上,应以企业真实场景为教学情境,引进覆盖管理会计规划、预算、预测、决策及考核等职能,展现整体业务流程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平台,搭载先进的数智技术,以企业流程、业务经营案例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另一方面,在实践方式上,鼓励企业更多地参与到会计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实现全要素、全过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企业和院校双育人模式,搭建集教学实训、生产实践、产业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相互衔接、补充与完善的产教深度融合体系(见图2)。即学生完成管理会计理实一体教学实训后,借助平台开发面向企业实际工作情境的任务式培养项目,进入真实项目模拟实践,通过建立系统而完整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为生产实践积累企业真实工作业务与流程的素材和资源,进一步按照标准化流程和体系拆分为教学实训所需的典型管理会计工作业务与案例,形成开放式的管理会计案例库,实现教学资源源源不断地自我生成和补充,实现专业技能提升与教学经验积累“双管齐下”,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四)打造跨界融合的教师创新团队。传统会计专业师资专业背景相对单一,多来源于会计或临近专业,在数智时代,已无法满足管理会计跨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因此,亟需打造融合会计、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教育背景的跨界融合教师创新团队。同时需积极推进企业实务专家进课堂,探索打造由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实务导师共同参与的管理会计精品课程群,以加强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实务发展的对接与联系。(五)改革创新管理会计教学模式与方法。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材内容落后,交叉重复,内在逻辑关系不清,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二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研究、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较弱;三是案例资源的适用性较差,缺少与时俱进的、综合性的“本土化”案例,学生缺少对管理会计实用价值的切实感受,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数智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完成传统“讲授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转变,并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完善基于“探索+实践”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与资源体系建设,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与“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相结合的,搭载项目教学、翻转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元混合式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与修正,重视提升学生在复杂环境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注重提炼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真实运作案例,努力克服国际管理会计案例与先进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水土不服”等问题,提高预期教学效果。
四、结语
以数智技术为支撑,以跨界融合为特质的新商业对会计及相关行业影响深远,对财务人员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传统财务会计亟待向管理会计转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紧跟企业转型和技术变革,将数智技术与管理思想深层次地嵌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过程始终,以需求为导向,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团队打造等方面全方位创新高技术、复合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化腾等.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曲晓辉.基于财务云的企业战略转型及人才培养[R].教学研讨会报告,2018.
[3]周守亮,唐大鹏.智能化时代会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9,(12):92-94.
[4]贺颖奇.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20,(08):115-127.
[5]孙刚.大数据驱动下业财融合导向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财会月刊,2021,(02):88-93.2019,(19):44-49.
[6]崔发周,张晶晶.高阶能力导向的职教活动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21,(04):19-24.
1 问题的提出
智能化建筑工程的开展在我国相对来说是比较晚的,作为后起之秀这些年来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快速发展的智能化建筑行业在系统辅助工具的优化略显不够,相关配套机电设备的系统信息缺乏整合。一些机电设备厂家针对各自产品架构了相关的系统配置,例如南京普天集团的布线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设计步骤,但是功能单一,局限性强,缺乏对产品兼容性的思考,因此,在一些智能化建筑工程当中由于兼容性不够出现故障率频繁的案例比比皆是。由此,笔者提出了构建一个将多品牌、规格的机电设备整合在一个开放、安全、可拓展的系统平台,从而较好解决上述问题。
2 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机电设备协同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智能化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开发出来的机电设备协同系统能较好兼容建筑工程当中的其他设备,且具有较高可靠性。在系统的总体设计之前,需要遵循一定的工程设计原则。
(1)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2)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多部门协作,不同的部门人员分配不同的权限;
(3)注重系统的可拓展性,机电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协同系统应该实时的反应整个市场的动态情况。
(4)开发的协同系统应当符合相关的国家、行业的标准和规定,方便维护和升级。
2.2 机电设备协同系统的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富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们对安全、人性化的安居生活也越发重视起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需求成为了可能[1]。而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也带动了智能化建筑行业的发展。“智能3A级写字楼”、“智能办公楼”等字眼频繁出入在公民视线当中。智能建筑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差别于传统建筑的新问题。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将智能化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隐患问题罗列如下:
(1)一个智能化建筑工程系统往往都是十几家单位一起协作,工程所配的机电设备厂家可能达到几百家,这些机电设备的采购、配置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繁琐的流程很容易出现人为失误,给工程质量带来安全隐患。
(2)虽然生产企业都是按照国家、行业标准来实施的,但在设计过程中大都需要结合自身经验来进行设计和配置,这也导致人工出错的几率较高。
(3)智能化建筑工程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几十个系统子工程都是由专员进行设计和配置的,这部分人对于机电设备的参数配置非常熟悉,有自己的设计配置经验,在各个子项目协同合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旦这类人才流失,对于智能建筑企业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4)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一些机电设备在一到二年内就可能被新更新的设备所代替。因此,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及时洞察市场行情,草拟出最为优化的配置方案供客户参考。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智能化建筑行业和企业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协同系统方案,预计使用本系统之后可达到以下的目标:
(1)缩短了系统工程设计时间和步骤,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数据交互技术,帮助设计人员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为建筑企业提供设备选购数据库,数据库中的设备基本信息能够实时的反馈给建筑企业,为企业制定决策提高参考。
(3)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协同系统查询到统一的设备信息,减少了数据冗余,有利于工程设计的标准化实施。
2.3 机电设备协同系统的总体架构
智能化建筑工程当中的机电设备协同系统应该包括机电设备的基本资料、材料的配置和管理、成本计算、子项目之间的集成、远程服务等等。总的归纳起来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设备配置管理模块、协同设计模块、工程成本计算模块、远程服务模块。
其中,设备配置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各个机电设备厂家的品牌、型号、报价、采购折扣等等;协同设计模块主要包括具体的工程设计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各个子系统模块的设备情况;工程成本计算模块主要包括各个子系统的成本和明细;远程服务模块主要是总部数据库与各个异地客户端之间的协同工作,方便总部人员对异地工程的监管。
3 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机电设备协同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3.1 机电设备协同系统中设备配置数据库的研究
为了保证企业数据库的安全有效性,在关联数据库的时候,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策略来保护企业秘密。其中设备配置数据库的选择就是构造安全策略的第一步。笔者选用SQL Server 2000对数据进行管理,不仅仅能够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在保证数据安全性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用SQL Server 2000在对下面的客户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减少了服务器处理数据的内存占用和CPU占用,有利于提升数据采集的实时性。
系统整合的数据都放置在数据库当中,各个客户端通过ADO与服务器数据库进行连接,建立数据通道,这样能够保证服务器端与各个子客户端之间的数据的实时性和一致性。通过连接Internet,异地工程部或用户能够从服务器中获取数据,实现远程服务的工程管理功能,这对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2 机电设备协同系统中远程信息交互技术研究
远程信息交互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与B/S体系结构,是基于C/S体系模式的一种改进结构。B/S模式下,异地工程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浏览器对总部的服务器进行访问,特别是一些现场设计人员、营销人员需要实时的与用户交流,帮助他们了解整个建筑工程的运作和成本投资。而对于总部的设计人员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快捷的数据处理成效、安全的设计环境,因此C/S模式更适合在设计人员内部使用。
因此,为了满足整个系统的需求,笔者决定采用B/S与C/S的混搭模式,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根网线将电脑连上Internet,就可以通过浏览器实时的查询到工程建设进度情况。而各个异地工作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被分配了不同的权限浏览总部服务器来获取资料。C/S与B/S混搭模式的优点就是系统层次分明、安全性有保障,既保证了处理数据的高效性,也保证了企业数据库的安全。
4 结论
【关键词】 财务分析; 实验教学; 教学保障与实验室共建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召开联合会,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质量工程”将在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内,分年度、分项目逐步实施,通过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建设七大系统,最终实现九大目标。其中,“质量工程”高度重视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要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这给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挑战,本文试图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第一,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开展实验教学方面与理工农医类专业有无共同点?在哪些方面可以相互借鉴?第二,同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实验课如何做到“和而不同”,突出财务管理专业实验课的特点。笔者结合财务分析课实验教学设计谈些建议。
一、科学实验的分类及验证性实验特点
科学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实验和科学观察一样,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检验科学假说,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二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但实验是在变革自然中认识自然,因而有着独特的认识功能。原因是科学实验中多种仪器的使用,使获得的感性材料更丰富、更精确,且能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更快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此外,它还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自然条件的控制力,揭示极端条件下物质运动的规律,提供更多发现新事物、新现象的机会。科学实验的基本类型是探索试验和验证实验。常见的实验类型有比较实验、析因实验、模拟实验、判决实验等。
验证性实验,特别是学校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而专门开设的验证性实验,应具备如下四方面的特点:一是可重复性,能够清零,反复多次,以方便多次开课,为更多学生使用和服务;二是可解释性,能够根据大学生教育强调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对实验原理、结果进行解释,以体现实验教学的功能;三是可操作性,实验过程要可以操纵,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控制实验结果,并进行解释,以更好地体现实验教学功能;四是可实验材料的可获得性,要有丰富鲜活的材料供实验使用,以保障科学实验的普及性、经济适用性,过高成本的科学实验可持续性和普及性必然会受到限制。
二、商务智能化软件发展及财经院校专业课实验教学条件分析
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国外已经经过了从办工自动化到以ERP为代表的整体信息阶段的发展,现商务智能化成为国外企业管理智能化的新热点。这是因为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如何处理、如何应用,已成为一个很大问题。于是,在国外,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所谓的商务智能化研发成为应时之需。
商务智能是指将企业的各种数据及时地转换为企业管理者感兴趣的信息(或者知识),并以各种方式展现出来,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里的数据不仅仅指企业内部的各种数据,而且包括企业外部的数据,例如行业、市场状况和客户资源的数据等等。
从技术角度看,商务智能的过程是企业的决策人员以企业中的数据仓库为基础,经由联机分析处理工具、数据挖掘工具和决策规划人员的专业知识,从数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帮助企业获取利润。
从应用角度看,商务智能够帮助用户对商业数据进行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例如预测发展趋势、辅助决策、对客户进行分类、挖掘潜在客户等等。
从数据角度看,商务智能使得很多事务性的数据经过抽取、转换之后存入数据仓库,经过聚集、切片或者分类等操作之后形成有用的信息、规则,来帮助企业的决策者进行正确的决策。
早在2001年,硅谷动力网对103家企业的CIO所做的调查就指出,在未来两年里,CIO们最优先考虑实施的信息化项目中,排在首位的是商业智能。实践验证了硅谷动力网当年的预测。2005年以来,商业智能软件市场销售额已经达到10.1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54.96%。2006年,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智能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应用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市场需求进一步放量。政务、金融、电信、零售、制造等行业对商业智能技术应用的需求热潮全面爆发,而且在典型案例的应用上取得了13个行业的成功实施经验。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利用商务智能化发展的成果大力开展财经院校专业课实验教学的条件已经具备。目前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商务智能化软件大都具备如下特点:一是实验材料可以选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披露资料,取得容易且资料丰富;二是实验过程有操作平台和参数设置进行操纵;三是其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有理论和实践的解释和验证。
三、财经院校财务分析课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及实验设计
财务分析课实验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安排,一般可以安排如下一些内容:资产结构分析、资本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发展潜力分析、营协调性分析、经营风险分析、经营业绩分析、成本费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以及企业预、决算管理分析等内容。
以“经营业绩分析”为例,其内容可以包括:一是分析实现利润的稳定性,主要从利润构成角度分析;二是分析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主要使用销售利润率指标;三是分析成本费用开支的盈利水平,主要使用各项费用和利润之比指标;四是分析和比较内外部资产的盈利水平,分别计算内部经营资产和外部投资的收益能力,然后进行比较;五是利润真实性判断、战略评价,结合资产与收益资料通过“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
图1、图2展示了实现利润分析中利润真实性判断和战略评价的主要分析思路。图1、图2中的箭头方向表示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分析角度,其中粗实线是多种组合中的一种情况。基于这样的分析模式,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计算机智能判断。
四、财经院校财务分析实验课教学体会
为传承和发扬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注重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的特色,保持实验教学体系的“与时俱进”,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由此构建的规范化实践教学体系经上海市会计教育高地项目一年多来的应用,显著地促进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中要做财务分析实验教学,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督导三维一体的教学保障工作
所谓教学质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要素的综合反映。因此,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是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在这里笔者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督导三维一体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二)软件开发企业、学校、教师三维一体的实验室开发共建工作
为使在院校里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过渡到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再过渡到企业经营的实际,通过企业经营模拟课程,反过来促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完成一个良性循环。软件开发企业、学校、教师在管理软件实验室建设中的合作是多方面的,一是结合教学实际共同开发课程;二是结合课程的体系设计联合出版教材;三是结合企业实际共同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这同时也为管理型实验室的建设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通过这种合作,老师和教授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应用,成为教学科研结合的专家。通过这样一种模式,校企联合就把课程体系、师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推荐等等做了综合的考虑,从而打通了整个创新的人才培养的平台这样一个崭新的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6年9月第3期.
[2] 吕洪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探讨.财会月刊,2006年第3期.
关键词:智能楼宇;安防系统;原则;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建筑的出现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智能楼宇的安防系统具备非常强大的网络化功能,它是由若干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安防设备所组成的一整套系统。一般来讲,智能楼宇的安防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楼宇周边防护系统;二是楼宇内的安保措施系统。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深入研究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主要特点及工作原理,可以不断提升我国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设计水平,进而加强楼宇的安全防范工作,推动我国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主要特点
1.1数字化模式
数字化是现代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数字化模式下,安防系统具体包括视频和音频控制,在监控过程中,其信息流由传统的模拟状态转为数字状态,数字化信息流可以使安防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交互,并在一个操作平台内加以实现,这种在同一平台内的复合型信息交互模式也是楼宇安防系统数字化、集成化的真正含义之所在。
1.2网络化模式
实现智能楼宇的网络化也是安防系统的主要特征。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网络化,意味着系统结构将采用模块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生产方式来搭建楼宇的安防系统,网络化的优势在于系统设备在配置过程中更加灵活,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护也更加便捷,除此之外,人机交互界面更友好、实用性更强、控制权限更宽广等都是安防系统网络化的优点。在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安防系统的网络化的出现把安防设备布控设计从呆板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安防布控从设计到施工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2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设计原则
2.1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任何楼宇安防系统在设计之初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楼宇内的安保人员无论从专业技术水平,还是实际工作经验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安保人员缺少专业理论学习,因此智能化安防系统的设计必须确保每一栋大厦内的安保人员都简单而熟练地操作该系统。
2.2可升级性原则
由于近十年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相关产业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建筑安防系统也需要不断升级来完善安防监控的能力。与传统的人工升级相比,网络自动升级具省时省力、节约经费等优势,所以楼宇安防系统在设计之处必须要考虑通过网络来实现安防监控系统的自动升级能力。
2.3成熟可靠性原则
任何安防系统的设计初衷都是建立在对楼宇的安全布控上,系统的选择应该遵循成熟可靠性原则,即产品应历经过市场的长期洗礼,并具有广泛的应用案例尽量避免选用技术过于先进没有实际应用案例的系统设备。
3楼宇安防系统的实际应用
3.1防盗报警子系统
与传统钢筋防盗网相比,在楼宇内布设的各种传感设备具有更安全、更美观的优势。防盗报警子系统由传感器、报警器、传输线缆以及中心管理主机构成。各部件应遵照楼宇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其中,传感器包括窗磁、门磁、红外线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以及热感探测器等形式,这些不同的设备可以分别对应在窗户、门、门廊以及外墙等不同区域,进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对非法侵入进行有效监控和预警。
3.2访客对讲子系统
在每栋楼宇的入口处安装访客对讲子系统,可以有效地对陌生访客进行限制与监控,是谢绝陌生访客,防止非法侵入的有效手段。访客对讲系统构成包括:对讲主机、电控防盗门禁、传输线缆以及管理主机。其中,可视对讲是目前的主流设备,也是中高端楼宇的首选。通过可视对象系统,楼宇住户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访客,从而更准确地做出反应,降低了因没有可视环节所造成的潜在风险。
3.3周界防越报警子系统
周界防越子系统的构成包括:红外线对射器、接收器、报警主机及传输线缆。周界防越子系统是指在楼宇的四周安装户外型红外多光束智能探测器,由此可以建立社区周界的全方位的防非法跨越报警系统。由于控制器采用了智能化模糊控制技术,因此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因杂物、恶劣天气或小动物穿越而引起的误报问题。一旦楼宇周界发生非法翻越时,探测器可以立即在主控制室的电子地图之上显示出来,并自动启动周界区域探照灯,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摄像机切换到事发区域,对全部过程进行录像取证。
3.4入侵报警系统
根据各部门实际管理的需求,在需要防范入侵的地方如车库、博览建筑重要部分、档案室、网络机房、电力设备室、财务室等不允许非法进入的地方布点设置防盗报警系统。探测器类型为玻璃破碎探测器、双鉴探测器(重点区域则应安装三鉴探测器)、震动探测器、超声波驻波探测器、压力探测器、门磁开关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博览建筑入侵报警系统应提供三层防护。外部入侵防范,区域防护,目标防护。外部入侵防范属第一道防线,主要是利用周界报警、出入控制系统、光纤报警等设备防止无关人员从外部非法入侵;区域防护提供第二层保护,在建筑内、外周边,墙体、通道、出入口、门窗、天花板、地板、通风口及通风管道等处设置红外双鉴探头,防止非法闯入防区;目标防护提供第三层保护,采用多种技术的探测器,如震动探测器、微波探测器等对内的文物展厅、文物库、文物修复研究中心、文保实验室、文物暂存室等特定目标进行专门保护。
3.5安防系统和消防系统的一体化
如建筑物一般都选择消防出口,为方便监测,安装门外摄像机监控消防通道出入口,无论该门开与否,均可以自动建立视频纪录,准确显示出入进出口该通道的一切情况。
如发生火灾,很多居民会通过消防通道撤离,这将会在操作员控制通道时发出许多报警信号。为此,火警器报警时,控制开关自动由安防转换为出入设定。这样,将不会产生报警信号和人员出入图像纪录。但消防队仍可以使用这此摄像机来观察通道撤离行动安全与否。
摄像机装在每层楼的通道里,消防队可用其来确证呼救者所在楼层,而公共地址搜索系统可用来帮助呼救者正确地通过消防通道撤离,还可为消防队提供重要的烟雾程度视频图象。而安防系统则可证实是否有人仍在火区内以安排撤离。
4结束语
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涌现,楼宇的安防系统也在逐渐升级,虽然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智能化安防系统的发展还有待加强。为使建筑物达到安全防范标准的要求,有了完善的设计方案及完备的安防设施还不够,工作人员还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及良好的素质,不断研究安防技术,完善安防系统,才能使中国的建筑真正走向智能化、安全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荣海.智能楼宇安防系统与自动化综合布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2]曾东波.探讨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2(8).
[3]周红林,文剑新.智能化的现代楼宇[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