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防汛风险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21 09:14:26

序论:在您撰写防汛风险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防汛风险分析

第1篇

一、企业培训的风险分析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下,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内,发生某种损失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在某一个特定环境里,人们预期目标与最终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差距越大则风险越大。企业培训风险就是指在员工培训过程中,由于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培训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培训流程管理工作的疏忽,常常会使培训质量不高、效益低下,这不仅造成企业在培训投入上的资源浪费,产生投资风险,最终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一)培训的直接风险

培训的直接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员工培训的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及培训质量的管控所产生的内在风险,即培训的直接风险源于培训本身。

1、培训成本风险。在培训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类成本:一是直接成本:企业为举办培训活动所花费的各种费用,包括向培训机构和讲师支付的报酬、以及学费、资料费等;二是机会成本:在培训时间段里,受训者因参与培训,无法全身心工作,从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以及对于脱产学习的员工,企业需要聘请他人,或者调整岗位造成的企业绩效下滑所带来的损失。三是沉没成本:在培训期间,企业为受训者支付的工资、福利等。因此,如果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么企业至少遭受这三方面的损失。 2、培训技术风险。就是企业在实施员工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对培训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的管理,而导致培训跟企业的生产经营脱节,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目的。造成企业培训技术风险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也是不可控的。比如在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制定培训计划、风险评估、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考核等,这一系列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变化,企业战略的调整,不能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而造成的损失。再比如员工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企业的培训考核机制也会培训的成效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产生培训技术风险。

(二)培训的间接风险

培训的间接风险是指培训虽然完成了预定目标,但由于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企业蒙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1.企业人才流失的风险。员工在接受培训后,离职的主要原因在于员工对知识和自我实现的更高追求。经过培训,员工自身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实现了自身的价值,随之追求也逐渐增高,自然而然产生更换工作环境的念头和工作待遇的要求。另外,训练加强员工在企业和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使自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多选择的机会。

2.企业专有技术外泄的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有产生并拥有自己的专有技术甚至是专利技术,当然,其中也包括自己企业的独到的管理经验和专有技术,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这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要形成持久的技术优势,并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要求企业要牢牢掌控这种核心技术。

二、培训风险的应对措施

虽然培训存在上述诸多风险,但培训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显然,收益与风险同在,我们认为,在充分发挥培训作用的同时,关键还要建立健全培训风险的防范机制,尽量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一) 分散或者转移企业培训成本风险。企业的员工培训费用,可以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这样可以减少培训占用资金、降低培训投资无法收回的风险。培训前,企业当对培训费用进行预算分析,核定费用由员工分担的比例。确定两者分担的比例以后,就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企业的报酬制定政策的时候,员工的一部分报酬划为培训费用。这样,员工的工资越高,或在职时间越长,这部分的培训费用的积累越大,员工培训的投入就越多。这样实施训练前回收投资,不仅仅是企业培养投资风险的风险降低了,甚至加强了员工积极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二是培训费用是由员工个人承担的,这个费用是否能够报销企业会根据不同的培训结果进行裁决的。三是员工在海外培训,以及计划研究生的长期培训,都需要向企业交付一定的保证金,待学完归来时,单位会连本带利的返还给个人。

(二)提高培训质量降低培训技术风险。通过加强培训流程管理,提升企业培训质量,从而降低企业培训的技术风险。一是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有一个好的培训需求分析,才能建立一个科学的培训计划。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必须要掌握大量的、详尽的、客观的一手资料。培训需求信息包括企业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相关的个人信息,只有同时兼顾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使培训达到实效。二是制定周密的符合实际的培训计划。企业首先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列出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要求。其次,考虑企业的培训需求,明确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三是做好培训评估工作。通过对培训对象评估,了解培训对象现状和预定目标的差距,及时的调整培训内容,有效地促使被评对象不断接近预定目标,为以后的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2篇

关键词:河流防汛;组织指挥;监测预警;工程抢险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6-0105-02

1 扶风县河流概况

扶风县主要河流有渭河、七星河、韦水河等。渭河在县境内长18.8km,流经上宋、降帐、揉谷3乡镇,流域面积206.6km2。七星河发源于扶风县乔山南部,流经法门、城关2镇和岐山县祝家庄、京当、青化等乡镇,从县城东关流入韦水河,流域面积176.2km2。韦水河发源于凤翔县北老爷岭,自岐山流入扶风中部,经过城关、午井、太白、段家、杏林5个乡镇,在县境内流长42.7km,流域面积451.9km2。

2 防汛组织指挥

(1)河流防汛坚持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前提,实行分级负责指挥,统一组织调度,科学防抗抢险,各方协同作战的联防责任制。

(2)县政府设立防汛指挥部,负责领导全县防汛抗洪工作,由县长任指挥,主管副县长、水利局局长等任副指挥。

(3)县级各部门密切协作,抓好防汛组织实施。县发展计划局负责防汛工程计划安排与资金筹措;县公安局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打击破坏防汛设施等违法行为;县水利局负责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和直属水库、河道工程安全运行,组织防洪抢险工作及水利水保工程的水毁修复;县交通局负责及时通报交通信息,优先运送抢险人员、物资及设备等;县广播电视局负责防汛法规、政策及防汛预案、通告、命令的宣传,及时准确报导防汛抢险信息;县卫生局负责洪涝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等。

(4)乡镇政府和有防汛任务的部门、单位设立防汛机构,负责领导本辖区、本系统防汛工作。

3 汛情监测预警

(1)当预报县境内七星河、美阳河、韦水河可能出现24小时50mm暴雨时,气象部门应提前24小时防汛预报。

(2)当预报渭河洪峰流量在县级指挥量级以下时,由县防汛指挥部会商后传递给沿渭各乡镇;当预报渭河洪峰流量达到或超过县级指挥量级时,由县防汛指挥办及时传达沿渭各乡镇。

(3)沿渭各乡镇要严密监测辖区雨情水情变化,及时向毗邻上下游乡镇和县防汛指挥部通报情况。

4 主要防汛对策

4.1 渭河干流

4.1.1 当预报魏家堡站发生1500m3/s流量以下洪水时,由县防汛指挥部防洪警戒命令,沿渭河乡镇负责组织实施,河床内和南岸边滩人员全部撤离,组织查险人员上堤巡查,抢险队伍和物料就近集结待命,做好水位观测和水情传接上报。

4.1.2 当预报魏家堡站发生1500~4000m3/s流量洪水时,由县防汛指挥部以抢险防护为主的命令,河道内滩区的人员迅速全部撤离,渡口船只停渡,罗家、牛仓封堵南堤洞口,巡堤员、水位观测员日夜巡查水情、险情、水位、洪峰流量,防汛信息及时下传上报,调集抢险队伍到达重点部位防守,及时发现和处理险情,禁止任何人下水打捞财物。

4.1.3 当预报魏家堡站发生4000m3/s流量以上洪水时,由宝鸡市防汛指挥部以抢险撤离措施为主的命令,对跨河桥梁和公路实行交通管制,降帐南仵以下全段将会产生险情,沿河新增滩地内人员和机械设备全部按度汛计划确定的路线撤离,转移重要物资,同时对淹没区实行。若西沙河同时涨水,洪峰小于100m3/s时以封堵和疏导结合防灾,洪峰超过100m3/s时降帐镇组织滩上村群众撤离,加大巡堤查险力度,及时发现和抢护险情,调集民兵预备役和抢险队伍重点防守渭河干流堤防,调运抢险物料和机械设备,保证抢险所需。

4.2 七星河干流

4.2.1 当原西宝北线七星河公路桥洪峰流量小于30m3/s时,由城关镇负责组织防汛。河道内人员全部撤离,组织巡河人员查险,若公路桥接近通过最大流量,通新区公路禁止通行,对原西宝公路桥实施交通管制,低凹地带组织抢险队员封堵洪水倒灌通道,沿河低地带人员撤离。

4.2.2 当洪峰流量超过30m3/s时,由县防汛指挥部组织指挥防汛,城关镇及下游太白、杏林镇协助实施。沿河单位、居民、门店以及可能淹没区内人员按度汛预案确定路线撤离,对淹没区实行,禁止行洪河道内一切人员下水打捞财物。

4.3 韦水河干流

一般情况下由沿河各乡镇负责实施防汛,主要是撤出河道内生产人员。当河道泄洪量超过扶降公路桥过洪能力时,由县防汛指挥部负责指挥防汛,河道内人员全部撤离,对扶降公路桥实行交通管制,按度汛责任区组织巡河查险,封堵洪水倒灌通道,随时准备撤离可能淹没区人员。

5 防汛工程抢险

(1)堤防巡查人员认真巡查险情。建立查险、报险、抢护严密有序的管理体系,立足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抢护。

(2)在堤防工程发生险情时,巡查人员应立即开展应急抢护,同时在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县防汛指挥部立即调集防汛抢险队伍、抢险物料和抢险机具投入抢险。

(3)当堤防工程险情发展迅速,可能出现漫溢、决口等重大险情时,立即请求上级调动驻军和武警官兵参加抢险。

(4)启动抗洪抢险环境保障机制。实行抢险物料统一调用,抢险人员统一调配,动员社会各界支援防洪工程抢险。

(5)组织好淹没区排洪除涝。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自流排洪退水,同时调动一切机动抽排设备排除淹没区积水,迅速恢复灾区生产生活条件。

6 实施效果

扶风县结合实际,科学修订县域河流防汛应急预案,向群众广泛宣传防汛知识,争取资金修缮水毁工程,加强河道监管工作,通过县河道执法大队对险工险段进行整顿检查,先后组织清理河床堆积物、碍洪树木等杂物、覆平碍洪沙坑,取缔非法采石场,落实专业巡查员18名,水位监测员6名,抢险队员1400名;加大防汛物资储备,筹集防汛编织袋10多万条、铅丝6吨、防汛石2000方、救生衣150件。汛期督促各方齐心协力抓落实,保障了河流行洪畅通,成功战胜了2009、2011年夏秋季多雨或暴雨洪水袭击,最大限度确保了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后应继续抓紧抓好落实,务求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 咨询 风险防范

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各单位业务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但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违规问题,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本文将结合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运营模式及近年内、外部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分析工程造价咨询业务面临的风险隐患及审计重点,防范工程造价咨询业务风险。

一、工程造价咨询主要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由于社会评价降低而对行为主体造成危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其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媒体曝光、法律诉讼等。如果工程造价咨询业务一旦被发现其产品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收费不服务等导致诉讼、内控不力导致违规案件等,则即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事后的危机管理,也难于弥补对银行声誉造成的实质性损害。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形式:一是未按合同及时收取费用。二是未经审批擅自减免收费。三是存在以现金方式收取费用,及通过个人账户过渡造价咨询费。四是由个人账户支付委托单位费用。五是超权限、超资质范围签订合同。六是过渡账户收取的收入转入个人账户,截留收入,为了“小团体”利益,将收取的造价咨询手续费账外存放等操作风险。

(三)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建设领域是我国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领域,也是案件和法律纠纷高发区,有些人出于利益考虑采取行贿等各种不正当手段,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四)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因法律法规因素所引致的由企业承担的潜在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风险。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是建设银行向社会提供的中介服务,其合法性是至关重要的。法律风险主要发生在合同签订、资质使用、履约责任、经济纠纷处理等环节。

(五)技术风险

由于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行业规则的不断变化,设计标准的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等,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咨询活动可能未能正确体现新规则、新技术的应用,违反执业规则,从而造成咨询成果质量不合格,给客户利益和建行声誉带来损失。

二、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具有专业性强、业务条线清晰的特点,必须遵循专业专注的原则,按照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及我行专业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提升造价咨询业务专业化经营水平,夯实做大做强造价咨询业务。虽然工程造价咨询业务风险不可完全消除,但通过对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风险种类及其成因的分析、探讨,可以采取和完善相关规定、有效检查等一系列内控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咨询业务风险。

(一)强化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制度缺陷是各项业务风险发生的关键因素,在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经营和业务拓展中,要加强业务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

1.要根据行业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制度,及时修订更新制度,特别注意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及时评估制度的健全性,及时传导和执行行业监管要求和行业规范,将我行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各地方政府政策的进行衔接,有效地防范监管风险。

2.完善操作规程,完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成本支出控制措施。建立规范咨询服务收费定价和相应授权审批制度,控制随意收费和任意减免行为,杜绝利用员工账户过渡、保管客户资金等各类违规违纪行为。

3.进一步明确工程造价咨询业务中岗位职责,完善岗位制约制度,优化专业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财务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规范业务操作,强化会计基础管理,确保台账报表和档案资料的完整规范。

(二)坚持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

1.管理部门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加强对造价咨询业务管理和检查,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人员、重点机构和时段的检查。

2.基础管理缺陷是发生频率最高的问题,极易诱发事故、法律纠纷和案件,因此一定要加强造价咨询业务合同管理、印章管理、台账管理、档案管理,规范业务经营行为。

3.加强检查和督促整改,强化合规意识,根据对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检查的范围、频率和内容,对违反法律、规章制度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做到防风险于未然。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1.要经常对员工开展执业道德、爱行爱岗教育,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持续有效地开展风险排查和员工行为排查防范道德风险,严防案件发生,将风险意识融入每一个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打造思想过硬,业务精通专业队伍。

2.为了促使从业人员达到执业要求的技术水平,必须经常性地进行培训和考试,来规范的业务操作、严格的质量控制、切实将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提高到行业要求,能胜任承接的各项咨询项目,提高履职能力和业务服务水平,提升建行品牌。

3.工程造价咨询属于知识型服务行业,其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稳定专业队伍、增加新生力量补充专业技术人员,满足行业主管部门对经营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业务开展要求。

第4篇

(一)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完善

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实力,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和资本结构。有的企业在初期投资利率较高,不加判断地、肆意、盲目地扩大负债规模,并不能良好地控制和掌握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和利息率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的还债压力越来越大,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影响企业规模的正常运作。

(二)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差

在有些情况的影响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主观的防范风险意识较差造成的。有些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缺乏良好的防范意识,对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科学依据,盲目进行经营管理。再加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很有可能导致负债经营和财务风险的发生。更有甚者,即使出现了财务风险,仍然不加重视,缩小风险的范围和危害,不采取及时的、合理的防范风险措施,任由风险的肆意传播。

(三)企业的资金组织运作不合理

资金组织的合理运作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发展需要,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有的企业资金运作组织极为不合理,不仅导致企业的使用成本上升,而且因为资金的周转不灵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和投资效益。

(四)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作为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的潜在威胁。据调查分析,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企业负债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负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但是如果负债经营中债务利息不断增加,极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进而引发风险危机。

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的资产流动性不强,负债过于沉重

有的企业实施借贷债务,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足够的资金偿还本金及利息,这种做法风险性极强。如果企业的资产流动滞后、变现能力不强,一旦没有资金偿还债务等,极有可能影响企业的诚信与信誉,对以后的借贷活动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和阻碍。企业的负债过多会造成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降低,引发财务危机或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企业财务管理尚未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是影响财务风险发生的导火索,环境处于不断地变化中,市场局势也在不断与之发生变化,常常令人猝不及防。这提醒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要不断结合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与研讨,深入市场,了解市场,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三)企业的相关理财人员缺乏风险的安全意识

有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一定和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对防范风险的观念也比较薄弱,欠缺足够的能力和水平来应对突发状况的发生。

(四)财务决策不尽人意,不够合理

目前,有的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过多地形式主义,且决策人员主观意念较强,将个人的主观判断强加到财务工作中去。同时,还有的财务决策人员,没有充分掌握市场环境,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依据,对于决策内容欠缺全面的商讨与分析,盲目投资,扩大企业规模,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潜入。

三、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不确定性

企业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极大。具体的风险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其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就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并存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风险与收益并存,收益越大,风险程度也就越高。

(三)客观性

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客观事实,人们无法禁止、消除它的发生,只能运用各种对策采取控制和防范

(四)激励性

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强企业进行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进行经济结构的最优重组,扩大企业的经济价值。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的致成因素有很多:投资项目无亏损,但盈利及利润跟正常水平相比较低;投资项目不能按照规定时期投产,或者有的是已经投产但出现亏损,企业的盈利较低。

(二)筹资风险

企业资金结构不尽合理:负债规模较大;负债结构不合理;筹资决策失误。

(三)收益分配风险

导致收益分配风险的产生因素:股利分配政策不科学,欠缺系统性;股利支付比例偏不合理,比例标准失衡。

五、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各项活动开展的重中之重,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主要针对财务风险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变通性较大,企业在特定情况下无法提供融资,进而导致企业经济损失、风险的发生。

(二)违约风险

它是企业金融风险的重要类型之一,是指在交易过程中违反契约中的规定,交易双方不能很好地履行个人的职能和义务,或者不符合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模效益,进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发生。

(三)投资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投资与风险是成比例的,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有投资就会有风险。

(四)筹资风险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都会有风险因素的存在。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成本利用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以及利率过高等方面。

六、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对宏观环境的重视程度

企业要结合当今的宏观环境,掌握市场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制定防范风险的对应、防御措施,及时调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宏观环境相匹配、相契合。以降低因环境原因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有效的防范风险机制

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市场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为了让企业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营,就需要建立高度的风险意识,企业内部的防范风险机制,能有效地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而将财务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优化资本结构

制定合理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例;?m度运用财务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其财务杠杆效益;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将资金的成本降到最低。

(四)健全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

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要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依据作为论证的要点,要系统、全面地分析,切忌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加到决策环节中。要最大程度地做到公正、公开,保证财务决策的透明度和清晰度。

(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使各岗位权责明确,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岗位的人才要定时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将岗位职责放在首位,增强个人责任感。建立明确的奖励惩罚制度,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审计监察部门要发挥部门的监督作用,强化职能。

第5篇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现代企业对人的认识与传统企业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传统企业通常把人看作一种工具或手段,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对于企业来说,是同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一种资本形式。当然,既然是资本,就需要进行投资,只有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才能保持和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因此,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现代企业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民营企业相对于其它企业组织而言,在物质资本的竞争上往往不具备竞争优势,更应当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来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进而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但现实是,员工培训作为一种企业投资行为,风险与收益必然同时存在,培训既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又不可避免地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很多民营企业正是出于对培训风险的担心,不敢加大对培训的投入,从而对企业和员工的自身发展形成一种制约作用。分析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内涵、原因,提出防范培训风险的有效对策,对于促进民营企业的自身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员工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内涵

培训风险是指在企业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结果上,由于组织、观念、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培训风险大致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培训观念风险〔1〕。培训观念风险主要指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缺乏科学的认识而可能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培训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需要企业有正确的培训理念,需要管理层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如果管理层缺乏对培训的科学认识,势必会对培训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

2.培训技术风险。培训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培训程序、培训方法、培训技术的不合理而可能对培训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如在培训实施前不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人员的培训方法选择不当、培训过程缺乏严格有效地控制等,都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3.培训贬值风险。培训贬值风险主要指培训后学员没有能将培训中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进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培训与企业其它经营活动不同,其效果转化往往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员工对学习内容的遗忘、生疏,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培训的内容缺乏应用的环境,培训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4.人才流失风险。人才流失风险主要指培训后员工不愿继续留在企业,选择离开企业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培训后的人才流失不仅导致企业的培训投资无法收回,如果人才流失到其它企业,尤其是企业的竞争对手那里,企业花了培训费用却为别人培养了人才,企业则要承担更大的机会成本;同时,人才的流失更会使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流向其它企业,这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二、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成因

1.企业对培训认识的不足

培训是一项涉及到企业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工作,需要企业各个层次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支持,而不同的管理者由于其对待培训的观念不同,对待培训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当前,很多民营企业的领导,仍然缺乏对人的科学认识,没有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培训对于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行,如有的管理者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对员工进行培训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员工在培训后,提高了其工作能力后有可能会跳槽;还有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效益好时无需培训、效益不好时无力培训等,这样的管理者就不会重视对培训的投入,进而导致培训观念风险的产生。

2.科学培训管理体系的缺乏

员工培训是一个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动态过程,需要在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的约束和指导下运行,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体系,或培训管理体系本身的不健全,都会导致培训风险的产生。当前,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因素的限制,往往没能形成一套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获得成功的前提,是提高培训针对性的保障,但很多民营企业在培训正式开展以前,没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员工的资质水平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而是主观确定培训的对象和内容,从而导致培训内容、形式、课程与企业目标和员工需求不一致,难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培训流于形式化;第二,缺乏完善的培训计划。一些民营企业开展培训时没有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使得培训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规范,培训成为一种无序和盲目的行为;第三,缺乏严格的培训效果评估。一些民营企业培训工作随培训课程的结束而结束,缺乏对员工参与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这既难以对学员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压力,又无法根据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工作的委任调整,造成培训效果的转化障碍。

3.人力资本的主动性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根本区别体现在其具有主动性,人会根据自身环境的变化主动的寻找市场、实现自身价值〔2〕。企业员工经过培训后,受训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高,其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当企业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产生更换工作和环境的愿望,不断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以满足内在价值需求。因此,企业通过培训投资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的同时,也会因员工工作选择面的扩大而面临员工流失的风险。

4.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守的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对员工产生强大的导向和指引作用,形成企业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组织、体制、制度等硬环境的建设,但对企业文化软环境的建设却重视不够,使得企业缺乏一种对员工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不够这更易造成培训后因学员能力的提高而产生的人才流失风险。

5.培训效果的滞后性

培训效果的典型特征之一在于其具有滞后性,也即培训课程结束后培训活动的效果一般不会立刻体现出来,它需要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内容的运用、转化来体现,而这极易导致培训的贬值风险:一方面,如果学员培训后缺乏运用所学知识的环境和机会,学员对培训内容就会产生遗忘、生疏现象,从而导致培训效益的流失;另一方面,如果培训后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出现调整,如转产、工艺改造、产品结构更新等,都会使正在培训或刚培训完的内容失去应有的价值,造成培训的贬值风险。

三、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防范对策

1.转变培训观念,提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企业缺乏科学的培训理念。因此,企业必须转变培训是一种成本的观念,而必须认识到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是企业获得长远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培训虽然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员工对工作的胜任能力,增强员工间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它同企业的其他投资形式一样,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2.完善培训体系,规范培训流程

健全的培训体系是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培训工作的支撑框架〔3〕,民营企业应加强培训体系建设,规范培训活动的流程,避免员工培训风险的产生。第一、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全面客观地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培训需求信息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企业的发展战略、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员工个体的特征。企业的培训必须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岗位的工作任务服务的,但也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体的特征,只有同时兼顾企业、工作和员工的需求,培训内容、对象、方式的选择才具有针对性,培训才能成功;第二、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企业应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考虑企业的培训需求与可能,确定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为培训的有效实施提供约束和规范;第三、进行严格的培训效果评估。在培训活动结束后,企业应严格对学员参与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论对学员实施公平的奖惩,从而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培训的效果。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优秀的企业文化对降低培训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强调企业与员工的利益一致性,帮助企业和员工树立合作的伙伴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员工的自我发展和成长需求,从而对员工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使员工心甘情愿的留在企业,为了企业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民营企业应在重视组织、体制、制度建设的同时,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降低员工培训的流失风险。

4.增强法律维权意识,限制不合理的人才流失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合理现象,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价值的内在要求。但无序和缺乏法律规范的人才流动,却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消极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在对员工开展培训以前,应增强法律维权意识,可利用制度或合同的形式,根据培训内容和投入程度,与学员签订培训协议,就有关培训经费、服务年限、信息保密要求、违约责任等方面形成约定。如企业急需的培训,由企业全额承担培训经费,员工个人申请的培训,由企业和个人共担培训经费,或由个人完全承担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企业对员工进行提职或加薪作为回报;同时,如果培训后学员违反协议规定擅自离职,企业可根据协议要求赔偿,从而使企业的培训投资损失降到最小。

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简述了培训存在的风险及相关的防范措施,通过在职培训于当今必不可少的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管理者如何防范人力资本流失的风险进行了相关的决策分析。

1培训的风险

培训对企业而言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同其它的资本投资一样,既有收益,亦会有风险。因为风险和收益是共存、不可分割的。就企业而言,培训风险在于:

1.1投资主体的多元性企业和个人均为投资者,企业投入钱、人力、物力、设备等,个人付出体力、精力、时间及放弃其它的机会和收入。不同主体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贡献难以区分,在收益分配时会产生矛盾,以至于会造成一方甚至双方的损失。

1.2投资客体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存载于人体中,与承载者不可分割的。承载者个人的经历、个性、思想、偏好等及激励程度与奖惩制度的科学性等会影响其能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

1.3投资的长期性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市场需求的变化、科技创新等会使投入收不回来。

1.4对象选择不当企业选择人员并对其加大培训投入,但其人力资本承载者在投资回收期内发生职业流动或丧失工作能力会使投资收不回来。

2培训的必要性及防范措施

从企业角度而言,既使存在上述诸多风险,培训仍然是必要的。由于我国现阶段处于转轨时期,相当一部分传统企业处于衰退阶段,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没有来得及及时跟进,产业结构处于活跃、升级的关键期。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造成人才供给不足(注:由于外部供给不足使培训成为必要的决策分析模型请参见附录),而传统行业中低素质、低技能人才过剩。因而一方面仅靠外部来寻找再生产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可能满足不了需要且成本昂贵。另一方面,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任何人不对自己的知识及时更新,赶上时代步伐,仅让他吃老本,最终会丧失竞争力的。

所以,现在加入WTO,面临严峻的人才短缺,管理者不仅需要明确存在哪些风险,还要知道怎样有效地防范这些风险。总地来说,以下几方面可有助于降低风险。

(1)对于投资的主体多元性风险,可通过划分投资领域。企业应注重投资于为企业带来收益、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性劳动技能,个人应注重投资于一般性劳动技能。

(2)对于客体的不确定性,企业应注重对人力承载者有效的激励,使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的适度流动对社会而言可能会使人力资本得到更好的发挥,但对企业而言,就是损失,所以应通过制度安排对企业投资者予以适度补偿。比如用转嫁风险的办法受训者承担部分培训成本,或通过契约规定受训者的服务年限及离职赔偿金。

(3)对投资行为的长期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应加强对政府施政行为、法律法规的研究,注意政策的变动,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注意行业的调整,投资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地跟踪行业的技术前沿,科技创新要先进,发展信息服务,以有效的信息为支撑,对投资方案作充分地论证,防止盲目投资。

3风险防范的相关决策分析

对于有些风险,诸如员工的突然死亡或新技术的创新等是不可抗的,我们无能为力。但对于人员的流失可以通过一些制度上的安排来减少风险。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决策是培训时怎样防范或减少人才流失的风险。根据贝克尔模型,人力资本投资者包含了企业和受训者,且将在职培训分为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和特殊技术的在职培训。下面就这个决策问题也分为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和特殊技术的在职培训两种情况作一分析。

3.1一般在职培训划分投资领域可有效地减少风险,即让企业投资于特殊技术培训而员工则投资于一般技术培训。贝克尔认为,对于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它可以使所有或许多企业都有可能从中获益,提供该培训的企业全无特殊优势或额外利润,因而企业只有在不承担培训费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对员工提供培训。因为企业承担了培训费用,必然要求得收益,即未来员工的边际产出要大于其工资,企业才能获得收益。但员工接受培训,提高了生产率,也要求与其生产率相当的工资,否则会威胁离职,因其受训的是一般技术培训,在别的企业也能有相同的生产率,可以得到与生产率相当的工资。因而。此时,提供培训的是个人,与企业无关,员工承担所有的培训费用,收益也全部归员工所有。它与其它的个人投资人力资本没有实质区别。

对一般在职培训来说,作者认为,其实企业亦可承担部分费用,这有两点理由。

一是可以在招募时对员工产生吸引力。二是企业承担的这部分费用是可以得到回报的。

由于在培训期间员工是通过接受低于其边际产出率的工资来承担培训费用的,员工愿意承担这部分费用。

但费用到底有多少才能使企业不必担心员工会在培训后追求工资等于边际产出而流失呢?对一个员工来说,流失时,要考虑很多成本的,只要其边际产出与工资差额不足以弥补其流失成本时,员工是不会作出离职决定时,这也给企业提供一个承担费用的可选择的边界。

假设员工是完全理性的,即所谓的经济人假设。对于员工,离职的成本有:实现流动而付的成本、信息费、交通费及安家费C。;员工放弃现有职位带来的机会成本C2;离开熟悉工作环境、亲朋好友所带来的心理失落C3;不确定因素如失业、伤病等带来的成本。当对某一时期t而言,只要,即员工预期在本企业的工作期限内边际产出与工资差额的现值之和大于其离职成本时,员工就有可能作出离职决定。MPt为员工在t时期的边际产出,W为员工在t时期的工资。由于

其中K为培训费用,MPo—Wo为培训期间员工承担的培训费,MP,一Wt为培训后t时期员工承担的培训费,即员工在培训结束后以低于边际产出的工资来支付企业在培训期间为员工承担的培训费用。因而对企业来说,只要员工培训后在预期的工作期限内不离失的话,企业是没有损失的。

对于企业为员工承担的费用即培训后的员工承担的费用是受到其流失成本的限制的,上限是流失成本。企业可以在它承担的费用和员工培训期间承担的费用之间的比例作些调整。它承担的费用比例大些,则员工培训期间承担的费用比例就可小些,增加招聘时的吸引力;员工培训期间承担的费用比例大些,企业的负担可小些。此时,企业承担费用的举动完全是出于吸引新人加入到企业中来这一目的的,而且企业也可收回这部分成本费用的。

3.2特殊在职培训对特殊在职培训,贝克尔认为,它只对或者说主要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利,企业要全部或部分承担这类培训的费用。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进行培训的均衡条件为

对于进行特殊技术在职培训的企业来说,MP0和w为其它企业工人的边际产出和工资,而MPI—Wt则为其培训收益,C为企业所花费的培训成本。

人们一般会问,特殊培训基本上只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才能用到,因而企业就应承担全部的培训费用。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企业愿意承担全部费用,包括受训者付出的时间精力的补偿,受训者可能知道他比企业更有优势,他的流失与否与他本人没有损失,但企业的投资将会丧失它的投资。

因而最好地办法则是企业与受训者共同分担培训费用,投资收益在这两个投资者之间分配。企业可以支付低于其边际产出的工资,这样企业就可获得回报。个人若不满意于工资低于边际产出而流失的话,由于其受到企业的特殊培训所花费的成本在其它企业很难收回,会受到损失的,因而最好的选择是呆在原来的企业,不光可收回成本,还可得到收益回报。

3.3培训对象的选择然而现实中仍有受过专门培训的员工发生流动,造成企业、员工个人的不少的损失,可通过培训对象的选择来解决。对于受到一般技术培训的员工(此时企业不承担培训费用),企业不需要决定谁该受到培训,员工自己会作出决定。对企业而言,谁接受培训都是一样的,企业不会支付比员工的生产率更高的工资。任何希望得到培训并愿意支付费用的员工,都可参加培训。对经过特殊培训的员工或企业承担部分培训费用的受过一般培训的员工,因为企业承担全部或相当部分的费用,因此仔细选择培训的对象有利于减少员工流失的损失。一般来说,应选择那些较为年轻的愿意以较低起薪为代价支付部分培训成本的员工并计划在企业呆较长时间的员工。因为对这些员工而言,支付的培训成本必然要求在后来的工作期限内得到可观的回报。只有年轻员工或计划呆的时间长的员工才可能得到大的回报。对企业也是有好处的,它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收回成本及取得收益。

第7篇

摘 要 针对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因素,从直接风险与间接风险两个方面,做了简单的论述,并且提出了具体防范的措施。施工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是企业管理常用的激励手段,同时也是能够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此加强对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的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施工企业 员工培训 投资风险 因素分析 防范措施

随着发展形势的变化,使得施工企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人力资源竞争是主要内容,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施工企业不断加强对于员工培训的投资力度,以提升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同时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进而更好的留住人才。就投资风险角度来说,加强对员工培训投资,有着极大的风险与效益,可以说效益与风险并存。

一、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

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是按照计划实施的,具有目标的企业活动,主要是为了不断地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不断强化员工的忠诚意识,通过培训活动,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利益。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落实,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直观效益,体现在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方面,同时可以提升项目工程成本与风险管理的水平。通常在进行员工培训前,需要做好人力成本核算工作,分析员工培训投资风险,部分管理者未能充分的意识到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性,而错过最佳的培训时间。事实上投资确实存在风险的,但是投资也具有回报,关键在于如何规避投资风险。

二、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

(一)直接风险

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直接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培训观念方面,多数培训投资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使得企业员工培训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难以有效的实现培训的目标,员工培训投资效益低下。企业管理者或者参与培训的员工,对待培训的态度不够积极,未能充分的意识到培训对自身以及企业的影响,使得培训投资风险加大。除此之外,采取的培训方法与评价措施不当,以及受训人员的接受能力等,使得培训目标未能得以实现,进而造成企业损失。

(二)间接风险

施工企业员工培训,多是从技术与管理等角度入手,因此若发生以下问题,则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风险损失,具体如下:(1)人才流失问题。施工企业员工培,能够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与竞争力,当自我能力提升后,员工对发展的诉求将会不断地增加,若企业未能做好配套管理,为员工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则极易造成人才流失问题,加大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比如,施工企业培养高级工程师会花费5-10年的时间,投资大量的人力物力,若人才流失,则会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2)技术泄密问题。施工企业员工培训,重点在于技术与知识的培训,目的是为己所用,若人才流失,造成核心技术泄露,除了培训投资收益为零以外,还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造成巨大的损失。(3)收益回报问题。施工行业发展的速度较快,技术与知识更新换代较快,而员工培训投资收益回报较慢,而且回报率较低,尤其是在当下发展时期,施工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效益低下问题,增加了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的风险。

三、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培训过程中的法律管控

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很有必要在培训前做好法律宣传准备工作。多数施工企业对于人员合同的管理,可以说已经考虑到员工培训后的人才流失问题,并且已经从法律的角度上予以说明,不过还是存在风险因素,比如金钱诱导,使得员工选择泄露施工技术与核心知识等,进而给施工企业造成损失。基于此,需要做好法律保障工作,在培训前做好法律宣传与教育工作,为员工讲述其应该遵循的劳动合同(或培训合同)内容,使其能够意识到企业利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而且个人利益同样也受到法律保护。法律知识教育工作备受争议,有人说这是不信任的表现,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做好法律知识教育工作,是员工培训投资风险的重要保障手段,对此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配合做好人性化管理,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做好人性化法律培训工作,可以采取签订培训合同的手段,充分告知参与培训员工保守技术秘密的责任与义务,确保企业与个人的利益。

(二)健全员工培训机制,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赢成长

为了降低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需要健全员工培训机制,构建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以此保证员工培训投资效益。施工企业管理者要结合企业的性质与管理体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配合企业发展各环节。同时需要完善企业培训体系,结合企业经营实际,或是公路施工,或是房建施工,或是施工辅助等,做好层次划分,将培训工作,融合到施工工程流程中,合理的设计与组织,满足施工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等各个层次人员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符合施工企业自身的长期培训计划,将培训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与技术发展等,共同列入到员工培训内容中,促进员工的职业生涯良性发展。

(三)加大培训激励,提高培训效果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激励的重要手段,而想要不断地降低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在进行员工培训的过程中,也需要合理的运用激励,控制好激励程度,以充分的挖掘员工的潜力以及能量,进而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激励机制的运用,需要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以改变员工行为方向,使其可以始终处于驱动状态,明确自身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目标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是建立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的,而企业的发展,获取更多的培训效益,则需要加大员工激励程度。加大员工激励程度,可以最大限度上调动员工的投入积极性,获得更高的产出,即培训投资回报就更大,因此施工企业需要从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当的激励方式,或是物质激励,或是精神激励,只要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效率与质量,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带来更高的发展效益。

(四)丰富培训内容,促进培训工作的良性改进与提高

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防范,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组织培训前,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客观的搜集受训人员信息,即个人信息,同时还需要做好企业发展战略信息搜集工作。企业员工培训主要是为了企业发展而服务的,但是也需要全面的考虑施工企业员工的个人情况,包括技能水平与兴趣爱好等,做好企业发展与员工实际的兼顾工作,以确保培训的效益。可以运用问卷法与访谈法等,做好信息资料分析工作,借助TWI工作职位分解法与错误分析法等,合理的制定培训计划,明确施工企业员工培训内容与存在的投资风险,制定合理的培训目标,采取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加强对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力度,为培训工作,提供人力与物力以及财力保证,以确保施工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得以全面的落实与贯彻。确保施工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有效的实现,还需要注意合理的选择培训人员,培训人员需要对培训内容,有着全面的把握,起到老师的作用,以确保培训能够成功,结合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合理的评估培训效果,全面的了解与跟踪培训效果,以做好进一步改进工作。

四、结语

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较大,风险来源于管理制度与观念,以及外部人才市场环境,因此若想降低培训投资风险,需要从法律与制度管理等多角度入手,采取有效的管控方法,降低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提升培训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左俊兰.路桥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4(03):166-167.

[2] 朱立君.员工继续教育之企业风险规避[J].商,2013(01):47.